CN113259628A -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9628A
CN113259628A CN202110500904.0A CN202110500904A CN113259628A CN 113259628 A CN113259628 A CN 113259628A CN 202110500904 A CN202110500904 A CN 202110500904A CN 113259628 A CN113259628 A CN 113259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m
building
picture
rotating r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09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圭清
陈林
唐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ikepu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Aikepu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Aikepu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Aikepu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09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96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9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9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安装至所述地基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使得所述摄像头对准所述地基的上方,修建所述墙体和所述顶板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将修建的画面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由所述中央处理器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仿真,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所述顶板和所述通风组件的修建,卸下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并进行收纳保存,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便于修建人员修建实验室装配建筑。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背景技术
BIM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在终端上进行建筑模型的仿真。在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大趋势下,制约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围护结构。装配式墙板不仅可以提升建筑质量与性能,提高施工效率与精度,同时还能节约资源,减少施工环境污染。目前在基于BIM进行实验室装配建筑的过程中,修建人员不便于修建实验室装配建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修建人员不便于修建实验室装配建筑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包括地基、墙体、顶板、通风组件和处理模块,所述墙体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墙体的上方,所述墙体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组件,所述处理模块为多组,每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画面采集组件、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处理器,所述画面采集组件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内。
其中,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包括保护壳、支撑杆、安装座和摄像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保护壳内。
其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转动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环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墙体包括墙板和开合板,所述墙板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墙板上具有槽体和安装槽,所述开合板与所述墙板铰接,并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通风组件与所述墙板固定,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其中,所述墙体还包括两个把手,每个所述把手均与所述开合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开合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转动电机、第一减速机和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安装至所述地基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使得所述摄像头对准所述地基的上方;
修建所述墙体和所述顶板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将修建的画面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由所述中央处理器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仿真;
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所述顶板和所述通风组件的修建;
卸下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并进行收纳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相关人员将终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进行电性连接,并在终端上输入有关实验室装配建筑的数据,通过修建人员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安装至所述地基上,并调节所述画面采集组件的角度,使得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可采集所述地基的上方的画面,在修建所述墙体和所述顶板的过程中,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将修建的画面实时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由所述中央处理器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实时仿真,修建人员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所述顶板和所述通风组件的修建,当修建过程中偏离得出的基于BIM的实时仿真时,终端会给出警报,提示修建人员修建时出现偏差,实现了便于修建人员修建实验室装配建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于BIM的实验室的装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1-地基、2-墙体、3-顶板、4-通风组件、5-处理模块、6-第二连接杆、7-转动组件、8-第二扇叶、9-槽体、10-安装槽、11-放置槽、21-墙板、22-开合板、23-把手、41-第一连接杆、42-第一转动电机、43-第一减速机、44-第一扇叶、51-画面采集组件、52-中央处理器、53-数据处理器、54-保护壳、55-支撑杆、56-安装座、57-摄像头、71-第二转动电机、72-第二减速机、551-第一杆体、552-第二杆体、553-第一转动环、554-第二转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包括地基1、墙体2、顶板3、通风组件4和处理模块5,所述墙体2与所述地基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1的上方,所述顶板3与所述墙体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墙体2的上方,所述墙体2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组件4,所述处理模块5为多组,每组所述处理模块5包括画面采集组件51、中央处理器52和数据处理器53,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与所述地基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1的上方,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分别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关人员将终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53进行电性连接,并在终端上输入有关实验室装配建筑的数据,修建人员先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安装至所述地基1上,并调节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的角度,使得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可采集所述地基1的上方的画面,在修建所述墙体2和所述顶板3的过程中,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将修建的画面实时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52,由所述中央处理器52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53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实时仿真,修建人员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2、所述顶板3和所述通风组件4的修建,当修建过程中偏离得出的基于BIM的实时仿真时,终端会给出警报,提示修建人员修建时出现偏差,实现了便于修建人员修建实验室装配建筑。
进一步地,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包括保护壳54、支撑杆55、安装座56和摄像头57,所述安装座56与所述地基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1的上方,所述支撑杆55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5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57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壳54内,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分别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保护壳54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55包括第一杆体551、第二杆体552、第一转动环553和第二转动环554,所述第一转动环553与所述安装座5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5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环55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环553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转动环554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55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环55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环554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体552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修建人员先将所述安装座56固定在所述地基1的上方,并根据所述安装座56与所述地基1的所在位置,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环553和所述第二转动环554,将所述摄像头57调节至可采集所述地基1的上方的画面,所述保护壳54为坚硬材质,所述保护壳54内放置有所述摄像头57、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所述保护壳54可保护所述摄像头57、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避免所述摄像头57、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被修建人员触碰并掉落至地上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2包括墙板21和开合板22,所述墙板21与所述地基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1的上方,所述墙板21上具有槽体9和安装槽10,所述开合板22与所述墙板21铰接,并位于所述槽体9内,所述通风组件4与所述墙板21固定,并位于所述安装槽10内。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2还包括两个把手23,每个所述把手23均与所述开合板22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开合板22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实验室装配建筑在使用时,使用者手握所述把手23,施加拉力或推力,即可进入或离开实验室装配建筑,为保证实验室装配建筑通风,使用者可控制所述通风组件4,实现实验室装配建筑通风,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杆41、第一转动电机42、第一减速机43和第一扇叶44,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所述墙板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10内,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2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1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2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41,所述第一减速机43减速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44与所述第一减速机43减速机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所述墙板21固定,并位于所述安装槽10处,为实现实验室装配建筑通风,使用者控制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2运作,所述第一转动电机42与所述第一减速机43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一扇叶44转动,从而实现通风效果,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还包括第二连接杆6、转动组件7和第二扇叶8,所述保护壳54上具有放置槽11,所述第二连接杆6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放置槽11内,所述转动组件7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扇叶8与所述转动组件7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7包括第二转动电机71和第二减速机72,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6,所述第二减速机72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扇叶8与所述第二减速机7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杆6与所述保护壳54固定,并位于所述放置槽11处,修建人员在修建过程中,控制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运作,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与所述第二减速机72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扇叶8转动,从而实现散热作用,避免所述摄像头57、所述中央处理器52和所述数据处理器53在运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让所述保护壳54内的温度过高,影响后续基于BIM的实时仿真。
请参阅图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安装至所述地基1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环553和所述第二转动环554,使得所述摄像头57对准所述地基1的上方;
S2:修建所述墙体2和所述顶板3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57将修建的画面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52,由所述中央处理器52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53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仿真;
S3: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2、所述顶板3和所述通风组件4的修建;
S4:卸下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并进行收纳保存。
其中,先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安装至所述地基1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环553和所述第二转动环554,使得所述摄像头57对准所述地基1的上方,在修建所述墙体2和所述顶板3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57将修建的画面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52,由所述中央处理器52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53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仿真,然后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2、所述顶板3和所述通风组件4的修建,最后卸下所述画面采集组件51,并进行收纳保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包括地基、墙体、顶板、通风组件和处理模块,所述墙体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墙体的上方,所述墙体上设置有所述通风组件,所述处理模块为多组,每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画面采集组件、中央处理器和数据处理器,所述画面采集组件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包括保护壳、支撑杆、安装座和摄像头,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中央处理器和所述数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保护壳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一转动环和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转动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环的一侧,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壳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包括墙板和开合板,所述墙板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地基的上方,所述墙板上具有槽体和安装槽,所述开合板与所述墙板铰接,并位于所述槽体内,所述通风组件与所述墙板固定,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还包括两个把手,每个所述把手均与所述开合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开合板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转动电机、第一减速机和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固定连接。
7.采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安装至所述地基上,调节所述第一转动环和所述第二转动环,使得所述摄像头对准所述地基的上方;
修建所述墙体和所述顶板的过程中,所述摄像头将修建的画面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由所述中央处理器触发指令,使得所述数据处理器对修建的画面进行分析,并传输至终端进行基于BIM的仿真;
根据仿真得出的BIM完成所述墙体、所述顶板和所述通风组件的修建;
卸下所述画面采集组件,并进行收纳保存。
CN202110500904.0A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Pending CN1132596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904.0A CN113259628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904.0A CN113259628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9628A true CN113259628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2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0904.0A Pending CN113259628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962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468A (zh) * 2018-04-27 2018-07-24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绿色建筑
CN109099962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宝葫历史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建筑的实时监测系统
CN109242263A (zh) * 2018-08-14 2019-01-18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装配式建筑bim模块管理系统
CN111119480A (zh) * 2019-12-06 2020-05-0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mr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景施工管理方法
CN111457534A (zh) * 2018-11-16 2020-07-28 杭州曼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厂房通风装置
CN211930756U (zh) * 2020-05-20 2020-11-13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辅助装配装置
CN112177386A (zh) * 2020-09-28 2021-01-05 辉瑞(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装配式pcr核酸实验室
CN112177397A (zh) * 2020-11-05 2021-01-05 四川金砂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机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6468A (zh) * 2018-04-27 2018-07-24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绿色建筑
CN109099962A (zh) * 2018-06-29 2018-12-28 宝葫历史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历史建筑的实时监测系统
CN109242263A (zh) * 2018-08-14 2019-01-18 河南城建学院 一种装配式建筑bim模块管理系统
CN111457534A (zh) * 2018-11-16 2020-07-28 杭州曼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厂房通风装置
CN111119480A (zh) * 2019-12-06 2020-05-08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mr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景施工管理方法
CN211930756U (zh) * 2020-05-20 2020-11-13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辅助装配装置
CN112177386A (zh) * 2020-09-28 2021-01-05 辉瑞(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装配式pcr核酸实验室
CN112177397A (zh) * 2020-11-05 2021-01-05 四川金砂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机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子君等: "基于BIM技术的大型建筑景观三维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6682U (zh) 一种高效稳定服务器装置
CN210515663U (zh) 一种便携式交通信号机
CN113259628A (zh) 一种基于bim的实验室装配建筑及方法
CN212177335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设备散热机构
CN209802405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装置
CN213094158U (zh) 屋顶光伏发电智能监控电流采集模块
CN211744588U (zh) 一种摄像机用室外防护罩
CN212008481U (zh) 一种voc气体监测系统
CN213333451U (zh) 一种可共享的农业物联网监控装置
CN211855378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环境参数采集仪
CN113179860A (zh) 一种食用菌房生产通风系统
CN211306111U (zh) 一种ar握柄组装用固定装置
CN213880117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配线架
CN214337894U (zh) 一种低功耗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结合的组网方式和设备
CN214202254U (zh) 室外服务器
CN220171509U (zh) 一种金融会计用多功能计算机
CN215340922U (zh) 一种便携式通用多功能总线测试设备
CN21967897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信息技术服务设备
CN215264657U (zh) 一种大数据处理平台云通信网络架构
CN218159171U (zh) 一种格子式香水贩卖机
CN214958522U (zh) 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
CN217608154U (zh) 一种通讯基站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7887338U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用除湿通风装置
CN220156769U (zh) 一种带外网络监控巡检服务器的壳体
CN215956548U (zh) 一种远程设备监测集成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