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4205B -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4205B
CN113254205B CN202110567659.5A CN202110567659A CN113254205B CN 113254205 B CN113254205 B CN 113254205B CN 202110567659 A CN202110567659 A CN 202110567659A CN 113254205 B CN113254205 B CN 113254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alancing
pool
balancing device
virtua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7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4205A (zh
Inventor
张锋辉
王斐桐
姜琳
梁爱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76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4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05A/zh
Priority to KR1020220035330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44447A/ko
Priority to JP2022057974A priority patent/JP7348983B2/ja
Priority to US17/721,131 priority patent/US20220247811A1/en
Priority to EP22168956.5A priority patent/EP403073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4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31Controlling of the operation of servers by a load balancer, e.g. adding or removing servers that serve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G06F9/5088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involving task mig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06F9/5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considering the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6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with static server selection, e.g. the same server being selected for a specific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 requ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涉及云计算领域,尤其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领域。根据本公开的负载均衡系统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被配置为能够与互联网相连;并且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Description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布式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负载均衡系统的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指的是通过网络接入弹性可扩展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资源可以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并可以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部署和管理的技术体系。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模型训练提供高效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不一定是之前已经设想到或采用的方法。除非另有指明,否则不应假定此部分中描述的任何方法仅因其包括在此部分中就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部分中提及的问题不应认为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已被公认。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系统,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被配置为能够与互联网相连;并且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虚拟IP(VIP)地址,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一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及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所述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装置,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虚拟IP(VIP)地址,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一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及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提高负载均衡系统的容灾能力。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示例性地示出了实施例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的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讲解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实施例仅出于例示的目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路由信息发布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示出了能够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在本公开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负载均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101、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102和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110。
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110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101经由路由协议链路150、151、152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102经由路由协议链路160、161、162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101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102被配置为能够例如通过路由器与互联网103相连。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换言之,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可以互为主备。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互联网103可被理解为包括骨干网和城域网。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互联网103具体指骨干网。
根据本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具体的,当租户被分配访问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时,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为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如果检测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例如流量、负载超过阈值),则为租户切换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继续工作。类似的,当租户被分配访问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时,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为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如果检测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130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则为租户切换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120继续工作,以实现互为主备的容灾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101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102可以被部署在负载均衡设备机柜上,负载均衡设备直接接入到本机柜的交换机上,实现负载均衡设备与交换机在机柜内的互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多个负载均衡设备池之间进行容量与负载调度,即在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出现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该负载均衡设备池负载过高,可以将其中部分工作任务切换到其他负载均衡设备池,以缓解负载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为租户切换负载均衡设备池之前,需要检测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的状态,当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的状态不能满足切换要求时,不能切换。可选的,该切换要求与流量、负载或温度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210与后端服务器240连接。应当理解,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210向上通过交换机201、202与互联网203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路由器204)与结合图1所作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22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240中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并且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23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也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中240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租户请求访问时,如果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例如,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220)无故障时,经由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访问后端服务器240。如果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例如,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220)发生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经由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例如,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230)访问后端服务器240。不同负载均衡设备池220、230连接同样的后端服务器240,可以提高后端服务器的利用效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301、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320、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302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330均位于第一可用区370内。本公开中,可用区指代一套独立设备处在的区域,例如独立的机房。不同可用区之间的设备相互独立,即一个可用区内出现设备故障不影响另一个可用区。应当理解,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310向上通过交换机301、302与互联网303的连接方式与结合图1所作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当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例如,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320)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位于同一可用区370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例如,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330),实现对容灾的快速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可用区内可以布置多个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池。当采用例如以机房为维度划分租户的负载均衡方案时,可以提高的容灾能力及响应能力。
根据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301和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320可以位于第一可用区内,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302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330可以位于与第一可用区不同的第二可用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可用区可以位于相同的地域,以实现在同地域下的跨机房容灾,当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同地域下的跨机房容灾可以快速切换到位于同地域下另一个可用区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减少对租户服务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可用区可以位于不同的地域,当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可以切换到位于和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同地域下另一个可用区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实现跨地域的容灾方案,提高对租户服务的可靠性。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包括,主用第一交换机401a和备用第一交换机401b,主用第二交换机402a和备用第二交换机402b,其中,第一交换机401a-b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42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第二交换机402a-b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43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交换机401a-b、第二交换机402a-b和互联网403之间存在保活机制。当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一交换机401a正常工作时,租户经由该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一交换机401a访问位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420的负载均衡设备;当保活机制检测到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一交换机401a出现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租户经由该第一交换机中备用第一交换机401b访问位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420的负载均衡设备。类似的,当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二交换机402a正常工作时,租户经由该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二交换机402a访问位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430的负载均衡设备;当保活机制检测到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第二交换机402a出现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租户经由该第二交换机中的备用第二交换机402b访问位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430的负载均衡设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轮值的方式确定主用交换机和备用交换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路由信息发布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负载均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501、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502和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510。应当理解,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510向上通过交换机501、502与互联网503的连接方式与结合图1所作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510可以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501经由路由协议链路550、551、552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502经由路由协议链路560、561、562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被配置为向上发布第一路由信息,即,每个负载均衡设备经由交换机向互联网503发布自己的路由信息;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被配置为向上发布的第二路由信息。第二路由信息与第一路由信息不同。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路由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一VIP信息571以及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作为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二VIP信息5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路由信息可以包括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三VIP信息573以及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作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四VIP信息574。
第一VIP信息571与第四VIP信息574相对应,第二VIP信息572与第三VIP信息573相对应。当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时,租户首先访问第一VIP信息571。进一步,当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租户被切换访问与第一VIP信息571相对应的第四VIP信息574,使用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类似的,当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时,租户首先访问第三VIP信息573。进一步,当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530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时,租户被切换访问与第三VIP信息573相对应的第二VIP信息572,使用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520。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VIP信息571中可以包括的Prefix值为25,第四VIP信息574中可以包括Prefix值为24,并且第一VIP信息571和第四VIP信息574可以包括相同的第一VIP地址。
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VIP信息572中可以包括的Prefix值为24,第三VIP信息573中可以包括的Prefix值为25,并且第二VIP信息572和第三VIP信息573可以包括相同的第二VIP地址。其中,第二VIP地址与第一VIP地址不同。
根据一些实施例,路由协议链路550-552、560-562可以使用边界网关协议(BGP)或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负载均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集群611,其中包括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和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至少一个第三交换机603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中621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以及至少一个第四交换机604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并且其中,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和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至少一个第三交换机603和至少一个第四交换机604被配置为能够与互联网605相连,租户可以通过互联网605访问负载均衡系统。应当理解,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610向上通过交换机601、602与互联网605的连接方式与结合图1所作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和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形成互为主备的容灾系统,提高了容灾能力。具体的,当租户被分配访问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时,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为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如果检测到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则为租户切换到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类似的,当租户被分配访问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时,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为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如果检测到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631故障或工作状态不正常,则为租户切换到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621。
根据一些实施例,负载均衡系统继续可以横向扩展多个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可以使系统扩展更为便利。响应于大容量的租户需求,当单个负载均衡设备集群无法承载其压力时,可使用包括多个负载均衡设备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来分担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租户可以跨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布置工作任务,即租户的工作任务可一部分布置在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610上,另一部分布置在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集群611上,以更充分地利用负载均衡设备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可以按照租户需求分为多种集群类型(例如,独占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共享负载均衡设备集群、测试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当租户请求访问或创建负载均衡服务时,将具有特定需求或满足特定条件的租户,优先分配到特定类型的集群;将其他租户根据后台负载均衡控制面程序分配到对应集群。
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台负载均衡控制面程序可以按照当前集群的租户量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被分配给特定租户的集群,不允许其他租户使用。
继续参考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流程图。本公开的负载均衡方法例如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执行,该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可以被认为是构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VIP地址,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一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可以根据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工作状态(例如,流量和负载)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使用流量和带宽阈值相比较,或者根据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可用设备数量和总设备数量以及预设的比例阈值相比较,以确定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带宽不足或负载过高,进一步确定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
步骤S702,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并且其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一V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二访问请求,根据第二访问请求对应的不同于第一VIP地址的第二VIP地址,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二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及响应于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
根据一些实施例,响应于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二V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实现互为主备的容灾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负载均衡设备将访问请求转发至后端服务器。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中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并且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也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中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不同负载均衡设备池连接同样的后端服务器,可以提高后端服务器的利用效率。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为主备设计的负载均衡方法,可以接收租户的访问请求,并判断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当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时,将访问转发至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实现互为主备的容灾方案。当一些负载均衡设备池出现故障时,工作任务可以迁移到其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实现故障快速逃逸。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负载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负载均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主备容灾负载均衡装置800包括:第一判断模块8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VIP地址,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一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第一转发模块802,用于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主备容灾的负载均衡装置800的第一判断模块801和第一转发模块802的操作和前面描述的步骤S701、步骤S702的操作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发模块80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保活机制检测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可用时,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发模块80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保活机制检测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不可用而备用交换机可用时,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中的备用交换机。
根据一些实施例,负载均衡装置800还包括: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并且其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一V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发模块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保活机制检测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可用时,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发模块可以被配置成通过保活机制检测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不可用而备用交换机可用时,将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备用交换机。
根据一些实施例,负载均衡装置80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二访问请求,根据第二访问请求对应的不同于第一VIP地址的第二VIP地址,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二V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及第三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
根据一些实施例,负载均衡装置还包括: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第二V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类似的,第三转发模块、第四转发模块可以通过和第一转发模块、第二转发模块相同的保活机制将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或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或备用交换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和备用交换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轮值的方法来确定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或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中的主用交换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实施为路由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参考图9,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公开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900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9所示,设备900包括计算单元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可存储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设备9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输入单元906、输出单元907、存储单元908以及通信单元909。输入单元906可以是能向设备9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9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鼠标、键盘、触摸屏、轨迹板、轨迹球、操作杆、麦克风和/或遥控器。输出单元9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908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909允许设备9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1302.11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9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9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9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一种负载均衡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9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902和/或通信单元9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9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903并由计算单元9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9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一种负载均衡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或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或示例,但应理解,上述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仅仅是示例性的实施例或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这些实施例或示例限制,而是仅由授权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被省略或者可由其等同要素替代。此外,可以通过不同于本公开中描述的次序来执行各步骤。进一步地,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演进,在此描述的很多要素可以由本公开之后出现的等同要素进行替换。

Claims (12)

1.一种负载均衡系统,所述负载均衡系统包括:
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包括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
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被配置为能够与互联网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的流量或负载超过阈值,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所述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被切换到所述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以继续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被配置为向上发布第一路由信息,并且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被配置为向上发布与所述第一路由信息不同的第二路由信息,
所述第一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一虚拟IP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作为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二虚拟IP信息,
所述第二路由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作为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三虚拟IP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作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所对应的第四虚拟IP信息,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虚拟IP信息与所述第四虚拟IP信息相对应,所述第二虚拟IP信息与所述第三虚拟IP信息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中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并且
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分别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后端服务器中的每一个后端服务器通信地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来自同一可用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来自不同的可用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虚拟IP信息中包括的Prefix值为25,所述第四虚拟IP信息中包括的Prefix值为24,并且所述第一虚拟IP信息和所述第四虚拟IP信息包括相同的第一虚拟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虚拟IP信息中包括的Prefix值为24,所述第三虚拟IP信息中包括的Prefix值为25,并且所述第二虚拟IP信息和所述第三虚拟IP信息包括相同的第二虚拟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虚拟IP地址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所述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负载均衡设备集群包括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和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
至少一个第三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以及
至少一个第四交换机,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交换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四交换机被配置为能够与互联网相连;并且其中,
所述第三负载均衡设备池和所述第四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另一者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均衡系统,其中,所述路由协议链路使用边界网关协议BGP或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9.一种负载均衡方法,所述负载均衡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虚拟IP地址,通过将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流量或负载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所述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所述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二访问请求,根据所述第二访问请求对应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第二虚拟IP地址,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二虚拟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以及
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二虚拟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10.一种负载均衡装置,所述负载均衡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一访问请求,根据所述第一访问请求对应的第一虚拟IP地址,通过将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的流量或负载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所述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
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所述第一访问请求转发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经由路由协议链路分别与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中的每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耦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第二访问请求,根据所述第二访问请求对应的不同于所述第一虚拟IP地址的第二虚拟IP地址,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否可用,其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二虚拟IP地址的主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第三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可用,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交换机;以及
第四转发模块,用于响应于判断所述第二负载均衡设备池不可用,将所述第二访问请求转发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其中,所述第一负载均衡设备池是对应于所述第二虚拟IP地址的备用负载均衡设备池。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67659.5A 2021-05-24 2021-05-24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54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7659.5A CN113254205B (zh) 2021-05-24 2021-05-24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0220035330A KR20220044447A (ko) 2021-05-24 2022-03-22 로드 밸런싱 시스템,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JP2022057974A JP7348983B2 (ja) 2021-05-24 2022-03-31 負荷分散システム、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17/721,131 US20220247811A1 (en) 2021-05-24 2022-04-14 Balance of load
EP22168956.5A EP4030736A1 (en) 2021-05-24 2022-04-20 Load balancing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7659.5A CN113254205B (zh) 2021-05-24 2021-05-24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4205A CN113254205A (zh) 2021-08-13
CN113254205B true CN113254205B (zh) 2023-08-15

Family

ID=7718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7659.5A Active CN113254205B (zh) 2021-05-24 2021-05-24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7811A1 (zh)
EP (1) EP4030736A1 (zh)
JP (1) JP7348983B2 (zh)
KR (1) KR20220044447A (zh)
CN (1) CN113254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249A (zh) * 2022-03-31 2022-07-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面网元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14767B (zh) * 2022-09-27 2024-09-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8233462A (zh) * 2022-12-12 2024-06-21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调度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963A (zh) * 2009-05-28 2012-05-09 微软公司 跨层2域的负载平衡
CN107689925A (zh) * 2017-09-28 2018-02-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监控的负载均衡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0198337A (zh) * 2019-03-04 2019-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98902A (zh) * 2020-09-17 2021-02-23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高可用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3558B2 (en) * 2007-05-09 2015-09-22 Radware, Ltd. Geographic resiliency and load balancing for SIP application services
SG190645A1 (en) * 2008-04-24 2013-06-28 Movideo P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usage
US8717888B2 (en) * 2011-10-18 2014-05-06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izations for N-way gateway load balancing in fabric path switching networks
CN107231221B (zh) * 2016-03-25 2020-10-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间的业务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320683B2 (en) * 2017-01-30 2019-06-11 Cisco Technology, Inc. Reliable load-balancer using segment routing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 monitor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9963A (zh) * 2009-05-28 2012-05-09 微软公司 跨层2域的负载平衡
CN107689925A (zh) * 2017-09-28 2018-02-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云监控的负载均衡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0198337A (zh) * 2019-03-04 2019-09-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398902A (zh) * 2020-09-17 2021-02-23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高可用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8983B2 (ja) 2023-09-21
KR20220044447A (ko) 2022-04-08
US20220247811A1 (en) 2022-08-04
CN113254205A (zh) 2021-08-13
EP4030736A1 (en) 2022-07-20
JP2022088587A (ja)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4205B (zh) 负载均衡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715411B1 (en) Altering networking switch priority responsive to compute node fitness
US2019023597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omputing cluster node switchover
WO201915212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omputing cluster node switchover
US11416359B2 (en) Hot standb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005580A (zh) 网络功能虚拟化服务链接
CN106533736B (zh) 一种网络设备重启方法和装置
US10033645B2 (en) Programmable data plane hardware load balancing system
CN108989352B (zh) 防火墙实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656212B1 (en) Activate attribute for service profiles in unified computing system
CN111683139B (zh) 用于均衡负载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27567A (zh) 系统容灾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9197545B2 (en) Highly scalable modular system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CN112965847B (zh) 微服务架构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1258632B2 (en) Unavailable inter-chassis link storage area network access system
CN112217718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8032902A (ja) 経路冗長化装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経路冗長化方法
CN114205414B (zh) 基于服务网格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US10257073B2 (en) Adaptiv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ler
Konglar et al. Load distribution of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based on controller performance
US20210281526A1 (en) Aggregated networking device policy based routing system
US10686650B2 (en) Stack link fault response system
US10277700B2 (en) Control plane redundancy system
CN116938826B (zh) 网络限速的方法及装置、系统、电子设备
CN115664842B (zh) 通信链路设置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