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585A -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2585A
CN113242585A CN202110691501.9A CN202110691501A CN113242585A CN 113242585 A CN113242585 A CN 113242585A CN 202110691501 A CN202110691501 A CN 202110691501A CN 113242585 A CN113242585 A CN 113242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priority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15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2585B (zh
Inventor
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15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2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2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根据N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保证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3GPP)协议支持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既存在5G网络和4G网络时,终端是可以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或者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当5G网络的核心网和4G网络的核心网之间不支持N26接口时,终端进行网络切换时,需要终端主动发起承载的切换,目前终端随机发起对各个承载的切换,导致终端的业务不连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用于提高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根据所述N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所述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在部分通信系统中,N个承载又可以称为N个服务质量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方法可以按照设定切换策略,优先切换高切换优先级的承载,保证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切换策略可以包括:策略1,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未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因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正在传输的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2,多业务并发时,在紧急呼叫过程中,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非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因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紧急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紧急呼叫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紧急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3,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设备被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时,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网络子系统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因语音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语音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语音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4,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被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时,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因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数据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5,多业务并发时,高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低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因不同承载被预先定义了不同的优先级,这样高优先级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高优先级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高优先级承载对应的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6,多业务并发时,URLLC切片类型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5G增强移动宽带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这样,可以保证URLLC的高可靠和低延迟的特性,避免受到网络切换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7,多业务并发时,用户定义的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用户未定义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这样,可以在网络切换中优先满足用户需求,保证用户指定的业务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避免受到网络切换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设定策略包括上述策略2至策略7中的至少两项时,则在网络切换过程中,遵照上述对应策略先后进行承载的切换,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当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该方法能够使接入5G系统的终端设备在数据链路质量差时及时切换至其它非5G系统,以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提升终端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信系统为5G系统时,第二通信系统为4G系统;或者,第一通信系统为4G系统时,第二通信系统为5G系统,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之间不支持N26接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承载确定单元、优先级确定单元、顺序确定单元和移动单元。其中:
承载确定单元,用于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N为正整数;
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
移动单元,用于根据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
另外,该装置中的各个单元还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其它可能的设计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这些模块/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芯片模组,芯片与或芯片模组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的方法。
关于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N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DU会话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示意图;
图5至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或两个以上(包含两个)。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除非另外说明。“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或者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或其它类似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终端设备从第一通信系统切换至第二通信系统的场景,其中,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分别为支持不同通信制式的系统,如此,第一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第一网络或第一制式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第二网络或第二制式系统。例如,第一通信系统可以为5G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可以为4G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5G网络或简称为5G系统,4G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EPS网络或简称为4G系统。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还可以是未来的通信系统或其它类似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并不限定,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又可以称为服务质量流,或者在未来通信系统中可以被称为其它名称(功能不变),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在该网络架构中,5G网络与EPS网络共存。下面,对该网络架构中涉及的主要网元进行说明。
EPS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元:
1、(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网元:用于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终端设备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级别,业务的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隧道。
(R)AN网元能够管理无线资源,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进而完成控制信号和终端设备数据在终端设备和核心网之间的转发,(R)AN网元也可以理解为传统网络中的基站。在4G通信系统中,(R)AN网元也可以称为演进型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或演进型基站(eNB),如图1中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元”也可以称为实体、设备、装置或模块等,本申请并未特别限定。并且,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在对部分描述中省略“网元”这一描述,例如,将(R)AN网元简称RAN,此情况下,该“(R)AN网元”应理解为(R)AN网元网元或(R)AN实体,以下,省略对相同或相似情况的说明。
2、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的功能。此外,MME还可以提供合法监听以及接入授权/鉴权等功能。
3、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用于提供用户数据转发等功能。
4、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户面功能(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userfunction,PGW-U),用于提供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PDN)网关的用户面功能。
5、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控制面功能(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controlfunction,PGW-C),用于提供PDN网关的控制面功能。
6、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用于提供指导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为控制面功能网元提供策略规则信息等。
7、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包括用户配置文件,用于执行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并可提供有关用户物理位置的信息。
5G网络可以包括以下网元:
1、(R)AN网元:用于为特定区域的授权终端设备提供入网功能,并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级别,业务的需求等使用不同质量的传输隧道。
在5G通信系统中,(R)AN网元也可以称为下一代接入网(next generation radioaccess network,NG-RAN,如图1所示)或下一代基站(gNB)。
2、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于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此外,AMF还可以提供合法监听以及接入授权/鉴权等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AMF可以通过N26接口与MME进行通信。在图1中,各个网元之间连线附件的字母和数字表示各个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的名称,然而,各个网元之间的通信接口还可以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在此并不限制。
3、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用于分组路由和转发以及用户面数据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或者执行等。
4、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主要用于会话管理、终端设备的网络互连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选择和管理用户面功能。此外,SMF还可以是策略控制和收费功能接口的终结点。
5、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用于指导网络行为的统一策略框架,为控制面功能网元(例如AMF、SMF等)提供策略规则信息等。
6、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用于管理签约数据。此外,还用于用户服务注册管理、处理终端设备标识、接入鉴权等。
上述网络架构中,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网元可以联合设置或者合一部署。例如,UPF和PGW-U可以合设在一个设备中或者单独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SMF和PGW-C可以合设在一个设备中或者单独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PCF和PCRF可以合设在一个设备中或者单独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HSS和UDM可以合设在一个设备中或者单独部署在不同的设备中。
应理解,上述应用于本申请的网络架构仅是举例说明的从服务化架构的角度描述的网络架构,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
在EPS网络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网络建立PDN连接(PDNconnection)。每个PDN连接内可以建立至少一个承载(bearer),PDN连接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1)、一个PDN连接中对应一个接入点名称(APN)以及一个接入点名称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PN-AMBR)。其中,APN以及APN AMBR是在UE附着过程中,MME在位置请求过程中从HSS中得到的。
(2)、一个PDN连接中,有且仅有一个默认演进分组系统承载(default EPSbearer),在PDN连接建立过程中创建,一个default EPS bearer中可以聚合至少一个业务数据流(Service Data flow,SDF);一个PDN连接中,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非保证比特速率演进分组系统承载(Non guaranteedbit rate EPS bearer,Non GBR EPS bearer),在UE或者网络侧发起的专用演进分组系统承载(dedicated EPS bearer)建立过程中创建,一个non-GBR EPS bearer中至少有一个SDF,也可以聚合其他一个或者多个SDF;一个PDN连接中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保证比特速率演进分组系统承载(guaranteedbit rate EPSbearer,GBR EPS bearer),在UE或者网络侧发起的dedicated EPS bearer建立过程中创建,一个GBR EPS bearer中至少有一个SDF,也可以聚合其他一个或者多个SDF。
其中,图2中的每个承载均有对应的QoS参数并用于传输对应的SDF。MME网元会为每个承载分配一个EPS承载标识(EPS bearer identity,EBI),并且在建立承载的过程中把EPS承载标识发送给UE。对于默认承载,是在建立PDN连接过程中把EPS承载标识(bearerID)发送给UE,对于专用承载,是在建立专用承载过程中把EPS承载标识(bearer ID)发送给UE。
其中,默认承载的Qos参数和专用承载的Qos参数不同,不同类型的EPS承载对应的Qos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126334900000101
在5G网络中,UE和网络建立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会话(PDUSession)。每个PDU会话内可以建立至少一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PDU会话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1)、一个PDU会话中对应一个DNN、一个PDU会话标识(PDU Session ID)以及一个会话聚合的最大比特速率(Session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Session AMBR)。其中:DNN以及Session AMBR是在UE注册过程中,AMF在位置请求过程中从UDM中得到的;PDUSession ID是在UE发起的PDUSession建立过程中,SMF网元为之分配的;
(2)、一个PDU会话中,有且仅有一个default QoS流(默认服务质量流),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创建,一个default QoS流中可以聚合至少一个SDF。一个PDU会话中,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非保证比特速率演进分组系统服务质量流(Non GBR QoS flow),在UE或者网络侧发起的PDU Session修改过程中创建。一个non-GBR QoS流中至少有一个SDF,也可以聚合多个SDF。一个PDU会话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保证比特速率演进分组系统服务质量流(GBR QoS flow),在UE或者网络侧发起的PDU Session修改过程中创建,一个GBR QoS流中至少有一个SDF,也可以聚合多个SDF。
其中,图3中的每个QoS流均有对应的QoS参数并用于传输对应的业务数据流。SMF网元会为每个QoS流分配一个服务质量流标识(QoS flow ID,QFI),并且把QFI发送给UE。对于默认服务质量流,是在建立PDU会话过程中把QFI发送给UE,对于专用服务质量流,是在建立专用服务质量流过程中把QFI发送给UE。
其中,默认服务质量流的Qos参数和专用服务质量流的Qos参数不同,不同类型的服务质量流对应的Qos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126334900000111
Figure BDA000312633490000012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表1和表2中的QoS参数仅仅是举例说明。QoS参数可以包括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做限定。
综上来说,在LTE网络和5G网络中的互操作中,PDU会话与PDN连接相对应,EPS承载与QoS流相对应,具体地,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3126334900000122
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探测器、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可见,在图1所示的5G网络与EPS网络共存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从4G通信系统中移动(包括切换或者重定向)至5G通信系统,或者,也可以从5G通信系统中移动(包括切换或者重定向)至4G通信系统。
当图1中的MME网元和AMF网元之间支持N26接口,那么终端设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时,网络侧的MME与AMF之间可以同步终端设备的承载的参数信息。当终端设备的承载在5G下激活时,激活成功后网络侧AMF存有关联4G网络的参数,那么终端设备切换到4G网络后,MME网元就可以通过N26接口从AMF网元获取该承载关联的4G参数。同样地,终端设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时,当承载在4G网络下激活时,激活成功后网络侧MME存有关联5G的参数,那么切换到5G网络后,AMF网元就可以通过N26接口从MME网元获取该承载关联的5G参数。
但是当图1中的MME网元和AMF网元之间不支持N26接口时,那么5G网络与4G网络之间互相切换时,网络侧MME与AMF之间无法同步承载的参数,那么就需要终端主动发起承载的切换。目前协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网络侧不支持N26接口的情况下,终端应该优先切换哪一路承载。如果终端随机选择一路承载优先切换,很可能会导致高优先级的业务因切换不及时,导致业务不连续甚至业务连接失败,影响用户体验。所以在网络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类型以及终端的特性,制定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又或者可以由终端设备的使用用户自己定制业务的切换优先级,该方法用于提高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
S401,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执行S401之前,终端还需要获取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当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该方法能够使接入第一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在数据链路质量差时及时进行网络切换,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提升终端性能和用户使用体验。
S402,终端设备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
S403,终端设备根据N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在部分通信系统的切换场景中,上述方法中的N个承载又可以称为N个服务质量流。又或者,在未来通信系统的切换场景中,上述方法中的N个承载又可以称为N个服务数据流或者N个业务流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方法中第一通信系统是5G网络,第二通信系统是4G网络,结合图1所示的通信架构来说,当UE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终端设备先确定当前5G网络的N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然后根据设定切换策略,确定N个服务质量流的切换优先级,再根据N个服务质量流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服务质量流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bear),也就是说,高切换优先级的服务质量流先被移动到4G网络的承载,而低优先级的服务质量流后被移动到4G网络的承载。可见,该方法可以保证接入5G系统的终端设备优先将切换优先级高的承载切换至非5G系统,以保障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又一示例性地,假设上述方法中第一通信系统是4G网络,第二通信系统是5G网络,结合图1所示的通信架构来说,当UE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终端设备先确定当前4G网络的N个承载(bear),然后根据设定切换策略,确定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再根据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也就是说,高切换优先级的承载先被移动到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而低优先级的承载后被移动到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保证接入非5G系统的终端设备优先将切换优先级高的承载切换至5G系统,以保障网络切换场景下高优先级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切换策略可以包括:策略1,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未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UE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正在执行业务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因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正在传输的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2,多业务并发时,在紧急呼叫过程中,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非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UE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紧急呼叫业务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因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紧急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紧急呼叫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紧急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3,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设备被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时,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网络子系统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语音业务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UE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语音业务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因语音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语音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语音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4,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被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时,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数据业务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因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数据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5,多业务并发时,高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低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4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高优先级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终端设备确定当前5G网络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高优先级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因不同承载被预先定义了不同的优先级,这样高优先级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高优先级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高优先级承载对应的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6,多业务并发时,URLLC切片类型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5G增强移动宽带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这样,可以保证URLLC的高可靠和低延迟的特性,避免受到网络切换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402中的设定策略可以包括:策略7,多业务并发时,用户定义的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用户未定义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例如,当用户定义终端设备中的游戏应用的优先级更高时,则当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优先将游戏业务的承载先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又比如,当UE准备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优先将游戏业务的服务质量流先切换至4G网络的承载。这样,这样,可以在网络切换中优先满足用户需求,保证用户指定的业务的可靠性和连续性,避免受到网络切换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S402中的设定策略包括上述策略2至策略7中的至少两项时,则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先对不同策略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再遵照上述对应策略先后进行承载的切换,以保证相应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例如,当S402中的设定策略包括策略2和策略3时,则确定策略2的优先级高于策略3,即在终端设备准备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的场景下,多业务并发时,终端设备优先切换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然后再切换非紧急呼叫业务的语音业务的承载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最后将数据业务的承载切换至5G网络的服务质量流。可见,该示例可以优先保证紧急呼叫业务被优先切换,以保障紧急业务的连续性,避免因网络切换发生中断。
本发明针对为各种场景所设计的网络切换场景下的承载切换优先级策略,对上述网络切换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假设当前终端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当前终端激活了一路IMS承载和一路数据业务承载,但当前只有数据业务,并没有IMS相关的业务,终端优先切换数据业务承载。具体实现参见图5所示。终端在5G网络注册(register)成功后,激活了两路PDU,一路是数据业务的PDU承载,一路是IMS PDU承载,当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切换后,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procedure),附着请求中携带的承载是数据业务承载,优先切换数据业务的承载,附着完成后再切换IMS业务的承载。可见,该实施例中,因当前承载传输的只有数据业务,所以优先切换数据业务,可以避免当前的数据业务发生中断,IMS承载因当前没有传输业务,所以延迟切换并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假设当前终端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当前终端处于IMS紧急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发,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终端优先切换IMS紧急语音业务的承载。具体实现参见图6所示。终端在5G网络注册(register)成功后,激活了两路PDU,一路是数据业务的PDU承载,一路是紧急PDU承载,终端从5G切换到4G网络后,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 procedure),附着请求中携带的承载是IMS紧急语音业务的承载,因此MME网元优先切换紧急的承载,数据业务承载可以不做切换。该实施例可以优先保证紧急呼叫业务被优先切换,以保障紧急业务的连续性,避免因网络切换发生中断。
实施例三,假设当前终端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终端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Voice centric)时,若当前终端IMS普通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发,终端将优先切换IMS普通语音业务的承载。具体实现参见图7所示。终端在5G网络注册(register)成功后,激活了两路PDU,一路是数据业务的PDU承载,一路是IMS的PDU承载,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之后,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procedure),附着请求中携带的承载是IMS普通语音业务的承载,优先切换IMS普通语音业务的承载,附着流程执行完成后再切换数据业务的承载。因语音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语音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语音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假设当前终端从4G网络切换至5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终端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Data Centric)时,若当前终端IMS普通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发,终端将优先切换数据业务的承载。具体实现参见图8所示。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procedure),4G附着流程中,默认激活了一路数据业务的PDN承载,附着完成后,又激活了一路IMS普通语音业务的承载,当终端从4G网络切换到5G网络之后,终端发起5G注册流程,终端优先切换数据业务的承载,然后再切换IMS普通语音业务的承载。因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正在执行数据业务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业务不会因网络切换导致中断,增强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假设当前终端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终端激活了两路数据业务承载,但QCI不同,一路承载的QCI为3,PriorityLevel为3,要求Packet Delay Budget为50ms,一路承载的QCI为4,Priority Level为5,要求Packet Delay Budget为300ms。所以QCI为3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具体实现参见图9所示。终端在5G网络注册(register)成功后,激活了两路数据业务的PDU承载,一路QCI为4数据业务的承载,一路QCI为3的数据业务承载,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之后,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procedure),附着请求中携带的承载是QCI为3承载,附着完成后再切换QCI为4数据业务的承载。因不同承载被预先定义了不同的优先级,这样高优先级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更高,所以终端设备优先切换高优先级的承载,这样就可以保证高优先级承载对应的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增强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假设当前终端从5G网络切换至4G网络,且AMF网元和MME网元之间不存在N26接口。终端激活了两路数据业务承载,但切片不同,一路承载的切片为URLLC业务,一路承载的切片为eMBB业务。具体实现参见图10所示。终端在5G网络注册(register)成功后,终端激活了两路数据业务的PDU承载,一路切片为URLLC业务的承载,一路切片为eMBB业务的承载,终端从5G网络切换到4G网络之后,终端发起了4G附着流程(4G attachprocedure),附着请求中携带的承载是切片为URLLC业务的承载,附着(attach)完成后再切换切片为eMBB业务的承载。这样,可以保证URLLC的高可靠和低延迟的特性,避免受到网络切换的影响。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
本发明中,终端设备按照设定切换策略进行承载或服务质量流的切换,这样,可以保证终端设备业务的连续性,以避免终端设备出现卡顿或者响应慢等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思相同,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示例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一示例中,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确定单元1101和移动单元1102。
针对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承载确定单元1101,用于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优先级确定单元1102,用于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移动单元1103,用于根据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N个承载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
其中,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1104,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系统可用性确定单元1105,用于当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
其中,设定策略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上述单元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有益效果,可参见上图4相关的方法中的记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又一示例中,如图12所示,该通信装置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0和存储器1220。其中,存储器122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220和处理器121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1220还可以位于通信装置1100之外。处理器1210可以和存储器1220协同操作。处理器1210可以调用存储器122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30,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通信装置11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1230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该其它设备可以是其它终端。处理器1210利用通信接口1230收发信息,并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230用于接收资源指示信息。又示例性的,通信接口1230用于发送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N为正整数;
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
根据所述N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所述N个承载移动到所述第二通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切换策略包括如下策略中的至少一项:
策略1: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未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2:多业务并发时,在紧急呼叫过程中,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非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3: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设备被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时,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网络子系统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4: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被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时,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5:多业务并发时,高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低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6:多业务并发时,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切片类型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5G增强移动宽带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7:多业务并发时,用户定义的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用户未定义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当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5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4G系统;或者,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4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5G系统;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之间不支持N26接口。
5.一种网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确定单元,用于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N为正整数;
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
移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所述N个承载移动到所述第二通信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切换策略包括如下策略中的至少一项:
策略1: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未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2:多业务并发时,在紧急呼叫过程中,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非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3: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设备被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时,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网络子系统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4: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被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时,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5:多业务并发时,高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低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6:多业务并发时,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切片类型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5G增强移动宽带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7:多业务并发时,用户定义的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用户未定义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系统可用性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5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4G系统;或者,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4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5G系统;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之间不支持N26接口。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
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
当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时,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N为正整数;
按照设定切换策略,确定所述N个承载的切换优先级;
根据所述N承载的切换优先级,将所述N个承载移动到所述第二通信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切换策略包括如下策略中的至少一项:
策略1:正在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未执行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2:多业务并发时,在紧急呼叫过程中,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非紧急呼叫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3: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设备被配置成以语音为中心时,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网络子系统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4:多业务并发时,当终端被配置成以数据为中心时,数据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IMS业务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5:多业务并发时,高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低优先级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6:多业务并发时,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切片类型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5G增强移动宽带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策略7:多业务并发时,用户定义的高优先级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比用户未定义的业务对应的承载的切换优先级高。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待移动到第二通信系统的N个承载之前,还执行:
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链路的链路质量参数;
当所述链路质量参数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第一通信系统不可用。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5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4G系统;或者,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4G系统时,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5G系统;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和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之间不支持N26接口。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芯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模组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91501.9A 2021-06-22 2021-06-22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242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501.9A CN113242585B (zh) 2021-06-22 2021-06-22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501.9A CN113242585B (zh) 2021-06-22 2021-06-22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585A true CN113242585A (zh) 2021-08-10
CN113242585B CN113242585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14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1501.9A Active CN113242585B (zh) 2021-06-22 2021-06-22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25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990A (zh) * 2021-09-23 2021-12-17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039690A (zh) * 2021-10-18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830A (zh) * 2006-11-07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信道迁移系统
CN101291276A (zh) * 2008-06-18 2008-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的隧道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1742012A (zh) * 2009-12-10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选择业务承载网络提高语音质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49060A (zh) * 2010-02-10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紧急呼叫业务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244803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射频用户设备的语音呼叫连续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57926A (zh) * 2010-10-22 2012-05-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业务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024847A (zh) * 2012-11-30 2013-04-03 东南大学 一种TD-LTE femtocell接纳控制方法
CN104125608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分流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网络设备
CN10488371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830A (zh) * 2006-11-07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信道迁移系统
CN101291276A (zh) * 2008-06-18 2008-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的隧道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1742012A (zh) * 2009-12-10 2010-06-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选择业务承载网络提高语音质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49060A (zh) * 2010-02-10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紧急呼叫业务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244803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单射频用户设备的语音呼叫连续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57926A (zh) * 2010-10-22 2012-05-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业务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024847A (zh) * 2012-11-30 2013-04-03 东南大学 一种TD-LTE femtocell接纳控制方法
CN104125608A (zh) * 2013-04-25 2014-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分流的方法和系统及其网络设备
CN104883712A (zh) * 2014-02-27 2015-09-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2-181653"", 《3GPP TSG_SA\WG2_ARCH》 *
""S2-181653"", 《3GPP TSG_SA\WG2_ARCH》, 20 February 2018 (2018-02-2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990A (zh) * 2021-09-23 2021-12-17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039690A (zh) * 2021-10-18 2022-0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39690B (zh) * 2021-10-18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585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7977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Asymmetric Services
JP7263234B2 (ja) 通信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0557786B (zh) 一种无线承载建立、业务流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US20200383035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910913A (zh) 一种注册及会话建立的方法、终端和amf实体
US11026078B2 (en) Priority handling for data flow transpor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4946268A (zh) 对网络切片的控制
WO2019033796A1 (zh) 会话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07664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及设备
CN113242585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426677A (zh) 一种用户面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US20240138015A1 (en)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WO2024037611A1 (zh) 注册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174150A1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0147680A1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95002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11815A (zh) 一种接入网络切片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85363A1 (en)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network slice
CN11278868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WO20240823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US20230126490A1 (en) Optimized security mode command procedure to reduce communication setup failures
CN111372267B (zh) 一种参数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16086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41877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network slice replacement during mobility
WO2019196842A1 (zh) 一种信令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