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9316A -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9316A
CN113239316A CN202110500505.4A CN202110500505A CN113239316A CN 113239316 A CN113239316 A CN 113239316A CN 202110500505 A CN202110500505 A CN 202110500505A CN 113239316 A CN113239316 A CN 113239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business
different
walking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05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建
王山东
王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Ningtu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Ningtu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Ningtu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Ningtu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05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93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9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9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06Q30/0204Market segmentation
    • G06Q30/0205Location or geographical consid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本发明在顾及空间阻隔要素对社区步行可达范围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不同年龄人群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实现城市商业网点以需求导向的差异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 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特别是涉及数据关系处理分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商业布局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商贸流通领域,城市商业布局是城市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而开展城市商服设施的均衡性评价是优化城市商业资源配置的前置条件。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的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从城市商业空间整体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商业地域结构和商业网点布局、商业中心体系、演变趋势、职能类型和中心性等问题。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城市规划正在向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活质量的方向转型,城市商业区位的研究更加注重微观化,传统的重视社区商业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社会功能,导致社区商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城市生活圈规划因其从居民个体日常生活出发的特性而愈发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界的关注。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的概念微缩到社区空间,开展对人的行为和社区生活空间的关系的规划,能够阐释居民活动行为与社区生活空间单元之间的联系,分析居民商业消费需求与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供给的动态关系,折射社区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体现城市商业空间公平、以人为本的内涵。
传统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评价方法,无论是在计算设施点与需求点之间可达距离时采用基于欧式距离还是网络距离的分析方法,还是在评价社区周边商业服务设施配置的均衡性上,由于未考虑铁路、山地、河流等空间要素对设施覆盖范围的阻隔以及社区居民差异化需求对设施配置的影响,导致社区周边商业服务设施的配置的合理性的评价结果相对粗糙。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出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评价城市商服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商业网点优化提供依据。
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为以下步骤:
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
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
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
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
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不同特征人群包括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居住范围;依据所述不同的年龄划分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群体。
所述消费需求指数数据根据所属的商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五种类型。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预设五级量表,用于表达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态度倾向;
不同特征人群通过预设的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依据自身的态度,进行重要度排序评分;
对获取到的重要度排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进一步为:
确定空间阻隔类型;
获取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距离的阻隔影响;
根据空间阻隔因素构建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
选择数据计算处理工具;
根据构建的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精确的模拟居民点在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其中,所述空间阻隔因素包括交通状况、自然空间要素;所述空间阻隔类型包括信号灯、不同等级道路、绿化带、山体、建筑。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进一步为: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
进一步的,设定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
其中,所述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进一步为:
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不同特征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并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不同特征人群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引入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和距离衰减系数后,所述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31
式中,Sij表示居住区i对商服设施j所产生的吸引力势能;h表示以社区中心为起点一定网络距离范围内所覆盖的商服设施数量;Kj表示商服设施j的消费需求指数,由该类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主观评价重要度得分权重表征;Mj表示商服设施j的服务能力,此处用建筑面积表征;Dij表示社区i和商服设施j之间的空间网络距离;β表示距离衰减系数;Vi表示i社区的人口规模影响因子,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32
分别表示i社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人口数;所有人口数均为社常住人口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综合评价方法从人口消费需求特征、商服设施规模、出行方式和空间区位为一体的角度,探讨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多类型城市商服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
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
量表,被设置为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的商服设施在日常消费选择过程中的需求重要度排序参照标准。
数据采集模块,被设置采集不同特征人群根据设定的量表做出的问卷调查信息。
网络距离计算模块,被设置为根据不同的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因素的影响,在确定阻隔程度后,计算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距离衰减模块,被设置为根据步行的距离,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设置步行距离衰减系数。
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被设置为测量社区生活圈内商服设施的综合可达性。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量表被设定为五个不同的商业类型,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
步行衰减系数的划分具体为: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双约束潜能模型,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另一方面,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面向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社区规划精细化管理需求,通过构建符合真实需求场景的评价模型,使得城市商业布局评价研究的对象和角度更为微观和准确,打造商业服务评价从“空间平均”到“个性需求满足”的合理化评价体系,改变传统评价模型只考虑地理空间的均衡而忽略了特定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问题,从事实现规划和管理想要达到的基于人的公平性的目标。通过本发明构建的评估模型,能够更科学、准确、客观的辨识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区域差异,为推动城市商业布局“从大而全到小而精”过渡,避免商业网点布局的同质化发展,合理化的商业业态配置和差异化布局,打造城市新的消费生态格局,激发城市整体的商业活力,提升城市商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优良形象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评估模型、基于空间阻隔网络分析方法的步行可达性评价模型和多维度城市社区多业态商服设施布局,提出一种在顾及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特征情况下评价城市多种类型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具体划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
具体的,通过调查不同年龄的消费人群,获取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消费需求度指数。其中,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不同年龄的消费人群包括: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群体。商服设施所属的商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可划分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五种类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收集到的调查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预设五级量表,用于表达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态度倾向;
不同特征人群通过预设的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依据自身的态度,进行重要度排序评分;
对获取到的重要度排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
具体的,根据收集到不低于500份的调查数据,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权重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51
步骤二、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
具体的,首先,确定空间阻隔类型;其次,获取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距离的阻隔影响;再次,根据空间阻隔因素构建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从次,选择数据计算处理工具;最后,根据构建的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精确的模拟居民点在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其中,空间阻隔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状况、自然空间要素;空间阻隔类型包括但不限定于信号灯、不同等级道路、绿化带、山体、建筑。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选定预设时间为15分钟,即不同特征人群的步行时长为15分钟。空间阻隔因素包括:点阻隔和面阻隔;其中,点阻隔划分为:有信号灯的路口、无信号灯的路口、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内部路、跨线天桥、跨线地道、绿化带;面阻隔包括:山体和水系。在15分钟时间内,通过计算软件ArcGIS,精准地计算不同特征人群的居住点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其中,空间阻隔要素及其对步行行为的阻隔程度如下表2所示。
表2空间阻隔要素及其对步行行为的阻隔程度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61
步骤三、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
具体的,由于在步行距离逐渐延长的情况下,步行速度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空间上便会呈现两点间的距离衰减效应。本实施例中,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定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根据步行距离衰减函数的确立可以更好的贴近实际,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处理结果。
步骤四、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
具体的,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不同特征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并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不同特征人群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引入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和距离衰减系数后,顾忌供给和需求双约束潜能模型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71
式中,Sij表示居住区i对商服设施j所产生的吸引力势能;h表示以社区中心为起点一定网络距离范围内所覆盖的商服设施数量;Kj表示商服设施j的消费需求指数,由该类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主观评价重要度得分权重表征;Mj表示商服设施j的服务能力,此处用建筑面积表征;Dij表示社区i和商服设施j之间的空间网络距离;β表示距离衰减系数;Vi表示i社区的人口规模影响因子,
Figure BDA0003055988230000072
分别表示i社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人口数;所有人口数均为社常住人口数。
步骤五、根据构建的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
具体的,从人口消费需求特征、商服设施规模、出行方式和空间区位为一体的角度,探讨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多类型城市商服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
量表,被设置为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的商服设施在日常消费选择过程中的需求重要度排序参照标准。
数据采集模块,被设置采集不同特征人群根据设定的量表做出的问卷调查信息。
网络距离计算模块,被设置为根据不同的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因素的影响,在确定阻隔程度后,计算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距离衰减模块,被设置为根据步行的距离,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设置步行距离衰减系数。
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被设置为测量社区生活圈内商服设施的综合可达性。
具体的,量表被设定为五个不同的商业类型,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
步行衰减系数的划分具体为: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双约束潜能模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另一方面,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使得城市商业布局评价研究的对象和角度更为微观和准确。改变传统评价模型只考虑地理空间的均衡而忽略了特定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问题,从事实现规划和管理想要达到的基于人的公平性的目标。
本发明实施例在顾及空间阻隔要素对社区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影响的前提下,通过构建不同年龄人群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融合人口消费需求特征、商服设施规模、出行方式和空间区位等因素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多类型城市商服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其结果对于准确评价城市居民获取消费行为的便利程度,实现城市商业网点以需求导向的差异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为以下步骤:
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
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
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
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
根据构建的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不同特征人群包括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居住范围;依据所述不同的年龄划分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群体;
所述消费需求指数数据根据所属的商业类型,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划分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五种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不同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指数数据的具体过程为:
预设五级量表,用于表达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的态度倾向;
不同特征人群通过预设的五级量表,对不同类型商服设施依据自身的态度,进行重要度排序评分;
对获取到的重要度排序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选择的设施重要度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社区需求点与商业网点之间的步行网络距离进一步为:
确定空间阻隔类型;
获取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距离的阻隔影响;
根据空间阻隔因素构建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
选择数据计算处理工具;
根据构建的基于空间阻隔的步行路网模型,精确的模拟居民点在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其中,所述空间阻隔因素包括交通状况、自然空间要素;
所述空间阻隔类型包括信号灯、不同等级道路、绿化带、山体、建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步行距离衰减函数进一步为: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
进一步的,设定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
所述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并优化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进一步为:
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不同特征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并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通过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不同特征人群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引入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和距离衰减系数后,所述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055988220000021
式中,Sij表示居住区i对商服设施j所产生的吸引力势能;h表示以社区中心为起点一定网络距离范围内所覆盖的商服设施数量;Kj表示商服设施j的消费需求指数,由当前类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的主观评价重要度得分权重表征;Mj表示商服设施j的服务能力,此处用建筑面积表征;Dij表示社区i和商服设施j之间的空间网络距离;β表示距离衰减系数;Vi表示i社区的人口规模影响因子,Vi o,Vi p,Vi q分别表示i社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人口数;所有人口数均为社常住人口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价方法从人口消费需求特征、商服设施规模、出行方式和空间区位为一体的角度,探讨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多类型城市商服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从商服设施供给和差异化需求两个层面,分析供给和需求差异对商服设施空间布局均衡性影响。
9.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系统,该系统具体包括:
量表,被设置为不同特征人群对不同类型的商服设施在日常消费选择过程中的需求重要度排序参照标准;
数据采集模块,被设置采集不同特征人群根据设定的量表做出的问卷调查信息;
网络距离计算模块,被设置为根据不同的空间阻隔因素对步行因素的影响,在确定阻隔程度后,计算预设时间内能够获取的商服设施供给点数据以及居民点与供给点之间的网络距离;
距离衰减模块,被设置为根据步行的距离,采用线性函数度量空间距离的步行衰减效应,设置步行距离衰减系数;
顾及群体消费特征的双约束潜能模型,被设置为测量社区生活圈内商服设施的综合可达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量表被设定为五个不同的商业类型,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文体娱乐业、居民服务业;
所述步行衰减系数的划分具体为:400米距离范围内不存在步行距离衰减效应,衰减系数为1;400-8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9,即衰减10%;800-12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55;1200-16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25;1600-2400米范围内衰减系数为0.08;所述衰减系数与正常的步行距离的乘积用于模拟真实的步行距离;
所述双约束潜能模型,在表示商服设施的服务能力时,引入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活动需求指数;另一方面,考虑不同类型设施服务范围差异,引入不同的距离衰减系数对居民点和商服设施之间的距离衰减作用进行考虑。
CN202110500505.4A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2393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505.4A CN113239316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505.4A CN113239316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9316A true CN113239316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0505.4A Pending CN113239316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93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8457A (zh) * 2021-11-12 2022-04-0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结合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14466312A (zh) * 2022-01-27 2022-05-10 同济大学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地铁站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评价方法
CN115511308A (zh) * 2022-09-28 2022-12-23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区域无障碍设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19046A (zh) * 2022-12-05 2023-01-17 湖南工商大学 一种社区生活圈的商业配置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7222A (zh) * 2016-06-12 2016-11-09 河南理工大学 顾及用户特征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447573A (zh) * 2016-09-08 2017-02-22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差异性的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7222A (zh) * 2016-06-12 2016-11-09 河南理工大学 顾及用户特征的公共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6447573A (zh) * 2016-09-08 2017-02-22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公共设施差异性的空间可达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宣颖颖: "基于GIS的上海市社区型购物中心区位评价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no. 12, 15 December 2013 (2013-12-15), pages 16 - 4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8457A (zh) * 2021-11-12 2022-04-0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一种结合人群需求的公共服务空间可达性度量方法及装置
CN114466312A (zh) * 2022-01-27 2022-05-10 同济大学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地铁站出入口无障碍设施评价方法
CN115511308A (zh) * 2022-09-28 2022-12-23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区域无障碍设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619046A (zh) * 2022-12-05 2023-01-17 湖南工商大学 一种社区生活圈的商业配置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9316A (zh) 一种顾及人群消费特征的城市商服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Javadian et al.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land use by using AHP and GIS in Tehran
Tang et al. A data-informed analytical approach to human-scale greenway planning: Integrating multi-sourced urban data with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Johnson et al. An agent-based approach to providing tourism planning support
Liang et al. Modeling the dynamics and walking accessibility of urban open spaces under various policy scenarios
KR101232037B1 (ko) 웹-지도정보 기반 상권분석 자동화시스템 및 자동화방법
Xu et al.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r recreational service? Evidence from a choice experiment in wetland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CN115630129A (zh) 一种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步行适应性的评价方法
Liu et al. Measuring accessibility of urban scales: A trip-based interaction potential model
Limaei et al. Non-market valuation of forest park using travel cost method (case study: Saravan forest park, north of Iran)
Huang et al. Understanding spatio-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for seniors, child/student and adult using smart card data
CN115146990A (zh) 一种集成多源地理大数据的城市活力定量评价方法
Xu et al. Influence of spatial scale on the study of access fairness of urban park green space
Oehrlein et al. Analyzing the supply and detecting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green spaces via optimization
Shang et al. [Retracted] Study on Regional Control of Tourism Flow Based on Fuzzy Theory
Pawar et al.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Location Choice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Group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Density in a City Using Agent Based Modelling
Yang Microanalysis of shopping center location in terms of retail supply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CN112464417A (zh) 一种风景道廊道的鲁棒性评估方法
Wu et al. Hourly occupant density prediction in commercial buildings for urban energy simulation
Dong et al. The spectral dimension of human mobility
Bogale Evaluating transport network structure: Case study in Addis Ababa, Ethiopia
Baş et al. The evaluation of trade area models and analysis methods for site selection from international quick service restaurants’(QSR) perspective
Neamah et al. Develop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Parking Demand for The Center of The Holy City of Karbala
Karimi et al. Spatial urban density modelling using the concept of carrying capacity: a case study of Isfahan, Iran
Roper et al. Incorporating diminishing returns to opportunities in ac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