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5845A -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 Google Patents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5845A
CN113235845A CN202110560044.XA CN202110560044A CN113235845A CN 113235845 A CN113235845 A CN 113235845A CN 202110560044 A CN202110560044 A CN 202110560044A CN 113235845 A CN113235845 A CN 113235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case
air supply
platform
subwa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0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雄
唐海峰
吴脊
杨公博
俞伟敏
苏力炜
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0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5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5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5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1/00Stairways, ramps, or like structures; Balustrades; Handrails
    • E04F11/02Stairways; Layou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3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 F24F11/34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fire, excessive heat or smoke by opening air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包括楼梯间、送风机房和送风设备,其中,楼梯间用于连通地铁站站内与站外,楼梯间具有楼梯和顶部平台,顶部平台连接楼梯的顶部梯步,或与楼梯的顶部梯步的高度匹配,顶部平台上方的疏散高度内形成有剩余空间,送风机房设置于剩余空间内,以及送风设备至少部分设置在送风机房内,用于从楼梯间外对楼梯间内加压送风。通过送风机房设置于顶部平台上方的剩余空间,降低楼梯间高度,减少单独在地面设置送风机房时所用的占地面积,节约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背景技术
根据消防新规范《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 51298-2018及《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的要求(简称《火标》、《烟标》),加压风机应安装于独立的机房内。《火标》、《烟标》颁布前的地铁线路,加压风机常直接吊装于疏散楼梯间内部。由于《火标》、《烟标》对于加压风机安装于独立机房的要求,如图11和图12所示,常采用两种做法:将送风机房2设置于楼梯间1的顶部上方或在楼梯间1侧地面设置送风机房2。然而,这两种送风机房布置导致占地面积增大或楼梯间高度增加,增加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以降低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建设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包括:
楼梯间,用于连通地铁站站内与站外,具有楼梯和顶部平台,所述顶部平台连接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或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的高度匹配,所述顶部平台上方的疏散高度内形成有剩余空间;
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剩余空间内;以及
送风设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送风机房内,用于从所述楼梯间外对所述楼梯间内加压送风。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所述顶部平台包括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连接的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并列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楼梯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楼梯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另一个上方,所述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所述顶部平台设置在所述单跑楼梯间的尾部,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的高度匹配,所述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机房包括防火玻璃,所述防火玻璃用于将位于所述送风机房内的所述送风设备与所述楼梯间分隔。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机房包括:
检修门,设置于所述楼梯间靠近所述地铁站站外的一侧;和/或,
百叶窗,设置于所述楼梯间靠近所述地铁站站外的一侧,用于所述送风设备从所述楼梯间外吸风。
进一步地,所述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时,所述检修门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楼梯间外;所述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时,所述检修门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送风机房内。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设备包括:
加压风机,吊装于所述送风机房内;以及
送风组件,与所述加压风机连接,所述送风组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楼梯间,以对所述楼梯间送风。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机房具有过管孔,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送风管,一端与所述加压风机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过管孔并外露于所述楼梯间;以及
控制阀,设置于所述送风管内,以控制所述送风管的开闭或控制所述送风管内的风向。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包括:
止回阀,用于控制所述送风管内的风向从所述楼梯间外向所述楼梯间内单向送风;以及
防火阀,位于所述止回阀远离所述加压风机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设备还包括防火堵材,所述防火堵材用于封堵所述送风组件穿设于所述过管孔之间的缝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包括楼梯间、送风机房和送风设备,楼梯间具有楼梯和顶部平台,顶部平台上方的疏散高度内形成有剩余空间,送风机房设置于剩余空间内,送风设备至少部分设置在送风机房内,送风设备用于从楼梯间外对楼梯间内加压送风。通过将送风机房设置于楼梯间的顶部平台上方的剩余空间,降低了楼梯间高度,减少了单独在地面设置送风机房时所用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
图4为图3中另一视角下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右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
图8为图7中另一视角下的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俯视图;
图10为图7中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右视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送风机房位于楼梯间的顶部上方;以及
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送风机房位于楼梯间的侧地面下方。
附图标记说明:
1-楼梯间,1a-剩余空间,1c-地下部分,1d-墙体,1e-屋面,1f-疏散门,11-楼梯,11a-顶部梯步,11b-护栏,11c-休息平台,111-第一梯段,112-第二梯段,12-顶部平台,121-第一平台,122-第二平台;
2-送风机房,2a-过管孔,21-防火玻璃,22-检修门,23-百叶窗;
3-送风设备,31-加压风机,32-送风组件,321-送风管,322-控制阀,322a-止回阀,322b-防火阀,324-风机软接,325-天圆地方,33-防火堵材;
m-室外地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包括楼梯间1、送风机房2和送风设备3。楼梯间1用于连通地铁站站内与站外,楼梯间1具有楼梯11和顶部平台12,顶部平台12连接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参见图1),顶部平台12或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的高度匹配(参见图2),顶部平台12上方的疏散高度内形成有剩余空间1a。送风机房2设置于剩余空间1a内。送风设备3至少部分设置在送风机房2内,送风设备3用于从楼梯间外对楼梯间内加压送风。
具体地,楼梯间1具有顶部平台12和楼梯11,楼梯11包括顶部梯步11a、护栏11b和休息平台11c,休息平台11c和顶部平台12通过楼梯11的梯步连接,休息平台11c和顶部平台12用于人群停留休息,缓解疲劳。休息平台11c、顶部平台13均与楼梯11的梯步连接,形成疏散通道。顶部平台12设置于楼梯间1内,顶部平台12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连接。对人群进行疏散时,人群从楼梯11经休息平台11c到顶部平台12,经疏散门1f行走至站外。
通过将送风机房2设置于楼梯间1的顶部平台12上方的剩余空间1a内,由于不用额外在楼梯间1的上方增加高度,从而降低了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整体高度,或者减少送风机房2设置楼梯间侧面情况下的占地面积,节约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的建设成本。
应该理解的是,顶部梯步11a为楼梯间1内楼梯11最高的一阶。顶部平台12与顶部梯步11a的高度匹配,例如,在剩余空间1a内与疏散门1f相邻的一侧设置顶部平台12,顶部平台12与楼梯11之间的高度差,允许人群正常行走通过,不影响人群的疏散。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楼梯间1为双跑楼梯间,顶部平台12包括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连接的第一平台121和与第一平台121并列连接的第二平台122,第一平台121连接楼梯11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一个,第二平台122位于楼梯11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另一个上方,送风机房2设置于第二平台122上。
具体地,楼梯11包括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在楼梯间1内的方向相反,例如,人群在第一梯段111上沿第一方向移动,高度上升,经过休息平台11c转换方向,人群在第二梯段112上沿第二方向移动,高度上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人群在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之间交替移动,从地铁站内疏散至地铁站外。第一平台121与第二平台122并列连接形成顶部平台12,第一平台121连接楼梯11的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中的一个,第二平台122位于楼梯11的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中另外一个的上方,送风机房2设置于第二平台122上。例如,与顶部梯步11a连接的第一平台121连接楼梯11的第一梯段111,第二平台122位于第二梯段112的上方,送风机房2设置于第二平台122上。
送风机房2设置于第二平台122上,通过第一梯段111、第二梯段112、休息平台11c和第一平台121形成疏散通道,经疏散门1f疏散至地铁站外。在不增加楼梯间1的高度或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楼梯间1具有了畅通的疏散通道,还降低了建设成本。
应该理解的是,双跑楼梯间为设置有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的楼梯间,在第一梯段111上楼梯时沿第一方向移动,在第二梯段112上楼梯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双跑楼梯间中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的布置,节约楼梯所占空间,使得楼梯间在较小的空间内也能进行疏散。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楼梯间1为单跑楼梯间,顶部平台12设置在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顶部平台12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的高度匹配,送风机房2设置于顶部平台12上。
具体地,单跑楼梯间具有楼梯11和休息平台11c,多个休息平台11c通过楼梯11的梯步连接,楼梯11与疏散门1f形成疏散通道,人群从疏散通道,移动至地铁站外。疏散门1f设置在单跑楼梯间的地面部分一侧,在单跑楼梯间与疏散门1f相对的一侧为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顶部平台12设置在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送风机房2设置于顶部平台12上。由于顶部平台12设置在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送风机房2设置于顶部平台12上,单跑楼梯间的的尾部1b得到有效利用,减少单跑楼梯间的空间浪费,从而减少了送风机房2与单跑楼梯间相邻时的占地面积,或单跑楼梯间送风机房2设置于屋面1e上方时的额外增加高度。
应该理解的是,单跑楼梯间为设置有第一梯段111的楼梯间1,在多个第一梯段111上楼梯时沿第一方向移动,多个休息平台11c通过第一梯段111连接。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为设置在与疏散门1f相对一侧的空间内,顶部平台12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高度匹配,例如,顶部平台12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高度一致,或者,顶部平台12与顶部梯步11a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需要注意的是,顶部平台12高于楼梯11的第一梯段111,符合消防疏散高度要求,确保人群疏散时的高度空间,便于人群行走疏散时不碰撞头部。
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送风机房2包括防火玻璃21,防火玻璃21用于将位于送风机房2内的送风设备3与楼梯间1分隔。
具体地,在顶部平台12上设置送风机房2,根据《火标》、《烟标》对于送风机房2独立设置的要求,采用防火玻璃21将送风设备3与楼梯间1分隔,形成独立的送风机房2。例如,在送风机房2的周侧采用防火玻璃围成可以容纳送风设备3的空间,以将送风机房2与楼梯间1分隔,或者,送风机房2的一侧共用楼梯间1的一侧墙体1d,送风机房2的周围其他侧面采用防火玻璃21围绕,使送风机房2独立设置于顶部平台12;或者,将送风机房2设置于位于楼梯间1的角落,送风机房2的两侧共用楼梯间1的两侧墙体1d,送风机房2的其他侧面采用防火玻璃21围绕,从而与楼梯间1的分隔。应该理解的是,对送风机房分隔的防火玻璃21能够满足《火标》、《烟标》的防火要求,例如,防火玻璃21采用2h(小时)防火玻璃,以使在楼梯间1内满足《火标》、《烟标》的防火要求。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仅给了几种防火玻璃21围绕送风机房的示例,在不脱离防火玻璃21用于将送风设备3与楼梯间1分隔的前提下,防火玻璃21的设置形式可以与实际楼梯间1的墙体1d匹配,例如,楼梯间1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防火玻璃21围绕的形式也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6和图9~10所示,送风机房2包括检修门22和百叶窗23。其中,检修门22设置于楼梯间1靠近地铁站站外的一侧,百叶窗23设置于楼梯间1靠近地铁站站外的一侧,百叶窗23用于送风设备3从楼梯间外吸风。
具体地,检修门22设置于楼梯间1靠近地铁站站外的一侧,便于对送风机房2内的送风设备3进行检测与维修。对送风设备3进行维修时,例如,对送风设备3更换零部件,打开检修门22,维修人员从检修门22处进入送风机房2内,进行更换零部件的操作。检修门22的尺寸较大时,需要较大的开门空间,检修门22的尺寸较小时,不利于维修人员从检修门22进入,因此,检修门22的尺寸建议设置为0.9m(宽)x1.2m(高)。应该理解的是,检修门22的尺寸可以根据楼梯间1的实际大小进行调整。百叶窗23设置于楼梯间1靠近地铁站站外的一侧,百叶窗23用于送风设备3从楼梯间外吸风,在人群进行疏散的情况下,为了使楼梯间1得到新鲜空气,在楼梯间1靠近地铁站站外的一侧设置百叶窗23,为了使楼梯间1的通风量满足要求,百叶窗23有效过风面积不低于1m2。应该理解的是,百叶窗23还具有防水功能,通过百叶窗23的设置,能够避免站外雨水掉落在送风机房2内,损坏送风设备3。
在一实施例中,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时,检修门22的开门方向朝向楼梯间1外。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时,检修门22的开门方向朝向送风机房2内。
具体地,双跑楼梯间的送风机房2设置在顶部平台12上,顶部平台12还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连接,由于顶部平台12的部分空间用作疏散,疏散门1f需设置室外平台,送风机房2检修门22的开门方向朝向楼梯间外,可借用疏散门1f的室外平台,从而节约送风机房2的检修门22开门空间,对于设置于送风机房2中的送风设备3留有较大布置空间,便于送风设备的布置。单跑楼梯间的送风机房2设置在顶部平台12上,疏散门1f需设置室外平台,单跑楼梯间的顶部平台12设置于与疏散门1f相对的一侧,无法利用疏散门1f的室外平台,且顶部平台12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在布置检修门22时,检修门22的开门方向可朝向送风机房2内,从而减少为检修门22单独增加室外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送风设备3包括加压风机31和送风组件32,其中,加压风机31吊装于送风机房2内,以及送风组件32与加压风机31连接,送风组件32至少部分外露于楼梯间1,以对楼梯间1送风。
具体地,加压送机31吊装与送风机房2内,从地铁站外朝站内进行送风,加压送风机31的一端靠近百叶窗23,加压风机31通过百叶窗23从站外朝站内进行送风。送风组件32与加压风机31连接,送风组件32至少部分外露与楼梯间1,通过加压风机31对楼梯间1送风,对楼梯间1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应该理解的是,送风机房2可以与楼梯间1共用一个楼梯间屋面1e,加压送风机31吊装于楼梯间屋面1e,或者,送风机房2具有独立的屋面,不与楼梯间1共用一个楼梯间屋面1e,加压风机31吊装于送风机房2的屋面。
在一实施例中,送风机房2具有过管孔2a,送风组件32包括送风管321和控制阀322。其中,送风管321一端与加压风机31连接,另一端穿设于过管孔2a并外露于楼梯间1。控制阀322设置于送风管321内,以控制送风管321的开闭或控制送风管321内的风向。
具体地,送风管321穿设于送风机房2上的过管孔2a,送风管321部分外露于楼梯间,送风管321与加压风机31连接,控制阀322设置于送风管321内,以控制送风管321的开闭或者控制送风管321的风向。例如,控制阀322设置于送风管321与加压风机31连接的一端。在正常情况下,加压风机31处于未启动状态,控制阀322处于关闭状态。在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加压风机31启动,控制阀322打开,使得加压风机31与送风管321连通,从站外朝站内吹入新鲜空气,供疏散人群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阀322包括止回阀322a和防火阀322b,其中,止回阀322a用于控制送风管321内的风向从楼梯间1外向楼梯间1内单向送风,防火阀322b位于止回阀322a远离加压风机31的一侧。
具体地,在正常情况下,加压风机31处于未启动状态,止回阀322a处于关闭状态,防火阀322b处于开启状态,送风管321未与站外连通。在火灾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下,加压风机31启动,止回阀322a在加压风机31吹送的风力作用下开启,加压风机31从站外吸入新鲜空气,经过送风管321朝站内吹入,供疏散人群使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加压风机31吸入新鲜空气的效率,百叶窗23设置为正对加压风机31的吸风口,便于加压风机吸风。
在一实施例中,送风设备3还包括防火堵材33,防火堵材33用于封堵送风组件32穿设于过管孔2a之间的缝隙。具体地,送风组件32穿设于过管孔2a之间的缝隙,例如,送风管321穿设于过管孔2a,控制阀322设置于送风管内,在送风管321与过管孔2a处的缝隙,采用防火堵材33进行密封封堵。应该理解的是,过管孔2a为送风机房2上设置的孔洞,用于穿设送风管321,例如在送风机房2的墙体上开设过管孔2a,用于穿设送风管321。
为了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现结合火灾发生,人群进行疏散的情况进一步说明。
送风设备3包括加压风机31和送风组件32,送风组件32包括送风管321和控制阀322,例如,止回阀322a和防火阀322b。加压风机31吊装于送风机房2,加压风机31的吸风口正对百叶窗23,便于加压风机31吸风。风机软接324、天圆地方325、止回阀322a、防火阀322b依次设置于送风管321内,并依次连接,送风管321与加压风机31连接,通过止回阀322a与防火阀322b控制送风管321的风路关闭或者开启。
火灾发生时,人群从楼梯11朝疏散门1f移动,经疏散门1f离开。例如,人群在双跑楼梯间的第一梯段111和第二梯段112交替移动,经休息平台11c、顶部平台12和顶部梯步11a,从疏散门1f离开。应该注意的是,顶部平台12包括第一平台121和第二平台122,第二平台122和与第一平台121并列连接,第一平台121与楼梯11的顶部梯步11a连接,人群从顶部梯步11a和第一平台121,经疏散门1f离开,送风机房2设置在第二平台122上。或者,人群在单跑楼梯间,沿多个第一梯段111移动,经休息平台11c和顶部梯步11a,从疏散门1f离开。应该注意的是,顶部平台12设置在单跑楼梯间的尾部1b,顶部平台12与顶部平台12下方的楼梯11之间的高度,能够允许人群正常行走,送风机房2设置在顶部平台12上。
位于送风机房2内的加压风机31启动,送风管321部分外露于楼梯间1,控制阀322打开,以使新鲜空气经送风管321从站外向站内吹送。例如,止回阀322a在加压风机31启动的情况下,由风力作用下打开,加压风机31与送风管321的风路连通,以对楼梯间1内的人群送风。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梯间,用于连通地铁站站内与站外,具有楼梯和顶部平台,所述顶部平台连接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或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的高度匹配,所述顶部平台上方的疏散高度内形成有剩余空间;
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剩余空间内;以及
送风设备,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送风机房内,用于从所述楼梯间外对所述楼梯间内加压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所述顶部平台包括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连接的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并列连接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楼梯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楼梯的相反方向两梯段中的另一个上方,所述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所述顶部平台设置在所述单跑楼梯间的尾部,与所述楼梯的顶部梯步的高度匹配,所述送风机房设置于所述顶部平台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房包括防火玻璃,所述防火玻璃用于将位于所述送风机房内的所述送风设备与所述楼梯间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房包括:
检修门,设置于所述楼梯间靠近所述地铁站站外的一侧;和/或,
百叶窗,设置于所述楼梯间靠近所述地铁站站外的一侧,用于所述送风设备从所述楼梯间外吸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间为双跑楼梯间时,所述检修门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楼梯间外;
所述楼梯间为单跑楼梯间时,所述检修门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送风机房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设备包括:
加压风机,吊装于所述送风机房内;以及
送风组件,与所述加压风机连接,所述送风组件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楼梯间,以对所述楼梯间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房具有过管孔,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送风管,一端与所述加压风机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过管孔并外露于所述楼梯间;以及
控制阀,设置于所述送风管内,以控制所述送风管的开闭或控制所述送风管内的风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
止回阀,用于控制所述送风管内的风向从所述楼梯间外向所述楼梯间内单向送风;以及
防火阀,位于所述止回阀远离所述加压风机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铁疏散楼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设备还包括防火堵材,所述防火堵材用于封堵所述送风组件穿设于所述过管孔之间的缝隙。
CN202110560044.XA 2021-05-21 2021-05-21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Pending CN113235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044.XA CN113235845A (zh) 2021-05-21 2021-05-21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044.XA CN113235845A (zh) 2021-05-21 2021-05-21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5845A true CN113235845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8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0044.XA Pending CN113235845A (zh) 2021-05-21 2021-05-21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58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263A (zh) * 2022-01-12 2022-05-13 重庆大学 一种地下空间疏散通道及系统
CN115182384A (zh) * 2022-08-16 2022-10-1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中深埋地铁车站的疏散通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263A (zh) * 2022-01-12 2022-05-13 重庆大学 一种地下空间疏散通道及系统
CN115182384A (zh) * 2022-08-16 2022-10-14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交通中深埋地铁车站的疏散通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35845A (zh)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KR100995220B1 (ko) 비상계단용 화재 대피장치
JP5447529B2 (ja) 階段吹き抜け及び給気シャフトを有する高層ビル
KR101934034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101102928B1 (ko) 복합댐퍼
KR101969947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102377220B1 (ko) 고층 건축물 화재 진압장치
CN207990874U (zh) 用于建筑防烟系统的压差控制装置
KR101529463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방법 및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CN217175424U (zh) 地铁疏散楼梯通道
CN108644435B (zh) 楼梯间远程可控泄压装置及泄压系统
CN113251534A (zh) 一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用剪刀楼梯加压送风系统
KR200393245Y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100893205B1 (ko) 급기가압 제연장치
CN212867630U (zh) 一种隧道疏散送风结构
KR101195437B1 (ko) 건물용 비상탈출장치
CN113338946A (zh) 一种综合型暗开挖电缆隧道检修连通竖井
KR200393246Y1 (ko) 제연장치
KR102069292B1 (ko) 화재 및 비상시 피난을 위한 유도난간
CN203729548U (zh) 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
CN215002088U (zh) 一种楼梯间与前室合用的加压送风系统
KR102272016B1 (ko) 계단실 급기 가압 방식의 댐퍼 시스템
KR102472580B1 (ko) 자동 차압급기댐퍼를 구비한 고층건물 제연 시스템
KR200317598Y1 (ko) 지하철 출입구 통풍덕트구조
WO2018032482A1 (zh) 一种应用于高层建筑的送风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