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807B -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807B
CN113228807B CN201980086092.0A CN201980086092A CN113228807B CN 113228807 B CN113228807 B CN 113228807B CN 201980086092 A CN201980086092 A CN 201980086092A CN 113228807 B CN113228807 B CN 113228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ime
channe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60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807A (zh
Inventor
蒋琴艳
王昕�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28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25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一个数据发送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检测;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空闲后结束信道检测,并在一定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之后发送数据,由于该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间长度),从而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非授权频段(unlicensed band)或共享频段(sharing band),为了公平高效地共享频谱资源,设备需要通过信道接入方法或过程,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占用信道发送数据。
根据现有欧洲5GHz非授权频段监管要求,以基于负载的设备(LBE,load basedequipment)为例,该设备采用基于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的信道接入机制检测某一信道上是否有其他设备进行传输,若该信道上没有其他设备进行传输,则该设备可以占用该信道以发送数据。上述设备可以是启动设备(Initiating Device),也可以是响应设备(Responding Device),或者两者都是。关于Initiating Device和Responding Device的定义可以参考现有欧洲5GHz非授权频段监管要求。
Initiating Device在接入某一信道后可以授权Responding Device在该信道上发送数据,与Responding Device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间(COT,channel occupancy times)内共享接入的信道。其中,COT是一个信道占用(CO,channel occupancy)中所有传输及所有小于或等于25us的间隔(gap)的时间之和,并且不能超过该CO对应的最大COT(例如2ms、5ms、10ms等)。一个CO或COT可以包括Initiating Device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Responding Device(s)的一个或多个传输,或者不包括Responding Device的传输。该CO或COT的第一个传输开始到最后一个传输结束不能超过20ms。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授权辅助接入(LicenseAssisted Access,LAA)中,对于终端设备,根据其功率变化过程(ON/OFF time mask,开启/关断时间掩模),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相应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相同。然而,在新无线(New Radio,NR)的版本15(Rel-15)中,根据其功率变化过程,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相应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不同,若将该功率变化过程应用于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意味着基于NR的设备可能需要在发送数据之前就占用信道。因此,为了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需要考虑功率变化过程对信道接入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或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检测;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
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等于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进行信道检测,并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
发送单元,其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等于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其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其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其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前述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前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第七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前述第八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终端设备中执行所述程序时,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终端设备中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终端设备中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网络设备中执行所述程序时,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网络设备中执行前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网络设备中执行前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空闲后结束信道检测,并在一定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之后发送数据,由于该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间长度),从而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示意图;
图3-6是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一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的示意图;
图8-11是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三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时域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时间间隔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4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6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7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8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发明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指符合如下任意通信标准的网络,例如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增强的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高速报文接入(HSPA,High-Speed Packet Access)等等。
并且,通信系统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任意阶段的通信协议进行,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通信协议:1G(generation)、2G、2.5G、2.75G、3G、4G、4.5G以及未来的5G、新无线(NR,New Radio)等等,和/或其他目前已知或未来将被开发的通信协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网络设备”例如是指通信系统中将用户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并为该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备:基站(BS,BaseStation)、接入点(AP、Access Point)、发送接收点(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广播发射机、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e Management Entity)、网关、服务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Controller)等等。
基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NodeB或NB)、演进节点B(eNodeB或eNB)以及5G基站(gNB),等等,此外还可包括远端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远端无线单元(RRU,Remote Radio Unit)、中继(relay)或者低功率节点(例如femto、pico等等)。并且术语“基站”可以包括它们的一些或所有功能,每个基站可以对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术语“小区”可以指的是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例如是指通过网络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并接收网络服务的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TE,TerminalEquipment)。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S,MobileStation)、终端、用户台(SS,Subscriber Station)、接入终端(AT,Access Terminal)、站,等等。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设备: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机器型通信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数字相机,等等。
再例如,在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等场景下,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进行监控或测量的机器或装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机器类通信(MTC,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终端、车载通信终端、设备到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终端、机器到机器(M2M,Machine to Machine)终端,等等。
以下通过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场景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示意性说明了以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例的情况,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为简单起见,图1仅以一个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网络设备101例如为NR的网络设备g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之间可以进行现有的业务或者未来可实施的业务。例如,这些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Broadband)、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和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等等。
终端设备102可以向网络设备101发送数据,例如使用免授权传输方式。网络设备101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2发送的数据,并向终端设备102反馈信息(例如确认ACK/非确认NACK),终端设备102根据反馈信息可以确认结束传输过程、或者还可以再进行新的数据传输,或者可以进行数据重传。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对信道接入(过程或方法或机制)的类型进行简单说明。
信道接入的类型包括三种,一种是直接接入(immediate transmission),称为类型1(type 1),在type 1中,设备不用进行信道检测即可直接发送数据;另一种是对应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例如CCA,LBT等)的信道接入,称为类型2(type 2),在下面的说明中,如无特别说明,CCA或LBT指代相同的含义,即发送数据前的信道检测过程。例如,不采用随机退避(random back-off)机制的LBT(LBT without random back-off),或称为Cat 2LBT。在type 2中,设备在发送数据前进行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如果信道在固定时间长度内为空闲则发送数据,例如,固定时间长度为推迟时间(defer period)+N CCA slot(N≥1),再例如,固定时间长度为M CCA slot(M≥1)。其中,推迟时间例如为16us,CCA slot是空闲信道评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时隙,一个CCA slot例如为9us,上述两个例子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不限于此;还有一种是对应非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例如CCA,LBT等)的信道接入,称为类型3(type 3),例如,采用随机退避(random back-off)机制的LBT(LBT with random back-off),或称为Cat 4 LBT,在type3中,设备在发送数据前进行信道检测,该信道检测所需的时间长度需要采用一个随机数确定,若信道在该时间长度内为空闲则发送数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例如前述的UE等。图2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检测,并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
步骤202: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等于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空闲后结束信道检测,并在一定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之后发送数据,由于该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间长度),从而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是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隙(CCA slot)的结束位置,也可以在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CCAslot)的结束位置之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即为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上述数据例如为ULburst,UL burst定义为来自给定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传输,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传输,其中相邻的传输之间没有间隙或者其间隙不超过16us,包括PUSCH、PUCCH、PRACH和SRS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超过16us的间隙的终端设备的相邻传输被认为分别属于不同的ULburst。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长度可以大于0,也可以等于0;上述第二时间长度大于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时间长度可以是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时间长度。其中,包括不同信号和/或信道的数据对应的第二时间长度可能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在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起始位置之后。由此,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CCA slot在时域上交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由此,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上述数据在时域上交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在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起始位置之后,并且,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由此,该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CCAslot以及上述数据在时域上交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CCA slot)和/或该数据在时域上交叠,从而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下面以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2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假设信道检测的检测时长为T_sensing_interval,如果终端设备在至少T_sensing_interval(e.g.25us)内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在T_interval_2(T_interval_2>=0us)后开始发送数据,则T_sensing_interval和/或T_interval_2与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相关,或者说,T_sensing_interval和/或T_interval_2与OFF-ONransient period有交叠。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时长为T_sensing_interval的信道检测中的最后一个CCA slot(或称Observation slot,例如为9us)结束位置之前。
图3-图6示出了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一时间位置(信道检测的结束位置,最后一个CCA slot的后沿)和第二时间位置(数据传输的的起始位置)之间的关系,在图3中,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一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在时域上均不重叠;在图4中,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一时间位置在时域上重叠;在图5中,OFF-ON transientperiod与第二时间位置在时域上重叠;在图6中,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第一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分别在时域上重叠。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在确定信道空闲后结束信道检测,并在一定时间长度(第一时间长度)之后发送数据,由于该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第二时间长度),从而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如前述的UE等。图7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步骤7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LTE-LAA中,网络设备可以指示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起始位置(例如PUSCHstarting position)和/或结束位置(例如PUSCH ending symbol),从而保证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前有充足的时间检测信道以接入信道发送数据。一个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指示的起始位置后,在该起始位置之前开始检测信道。终端设备在该起始位置前刚好完成信道检测且信道为空闲的情况下,可立即从该起始位置开始发送数据(包括循环前缀CP)。LTE-LAA中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该数据的起始位置相同,终端设备开始占用信道的位置即基站指示的起始位置。
然而,若基于NR的非授权频段操作(NR-based unlicensed band operation,NR-U)的设备发送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该数据的起始位置之前(全部终端设备或部分终端设备),意味着NR-U中的设备会在发送数据之前占用信道。考虑NR-U可能与其他技术(例如LTE-LAA)共存,即竞争共享相同频段的信道,不同技术的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应尽可能相同。这样,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可以同时检测到信道空闲并且都能成功发送数据,从而更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与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相关的时间位置(第三时间位置),并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信道接入类型,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该时间位置(第三时间位置)和该信道接入类型在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发送数据。由此,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适应于数据(例如UL burst)的相关特性,从而在尽可能满足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和系统控制的时效性的情况下,实现更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共享频段的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对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时序不作限制,也即,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接收,也可以不同时接收,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发送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同时发送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此外,本实施例对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也不作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令指示:RRC信令,MAC CE,以及物理层信令;该物理信令例如为DCI,或者,物理层信号承载的信令。再例如,可以在同一个信令里指示,也可以在不同的信令里指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即为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上述数据例如为ULburst,关于UL burst的定义如前所述,此处省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在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上述第三时间位置与上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三时间位置确定上述第二时间位置。
图8为第三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之间的时域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这个例子中,第三时间位置在第二时间位置之前。
在图8的例子中,该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或者说,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相关,例如,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是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由此,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该第三时间位置即可确定第二时间位置,进而在第二时间位置发送上述数据。
图9为第三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之间的时域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这个例子中,第三时间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图9的例子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也即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终端设备可以在上述数据的第一个符号发送序列,例如SRS,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之后的符号重复发送第一个符号的信息。由此,由于第二时间位置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在时域上重叠,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由于不在第一个符号单独发送部分PUSCH或PUCCH或PRACH,可以尽量保证PUSCH或PUCCH或PRACH的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和该第三时间位置与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上述第二时间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相对位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上述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该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发送或接收时序不作限制,也即,该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接收,也可以不同时接收,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同时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也可以不同时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此外,本实施例对该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指示方式也不作限制,例如,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信令指示:RRC信令,MAC CE,以及物理层信令;该物理信令例如为DCI,或者,物理层信号承载的信令。再例如,可以在同一个信令里指示,也可以在不同的信令里指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相对位置(第一相对位置,第三时间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相应UL burst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第二相对位置)相关。例如,第一相对位置即第二相对位置。具体地,假设第三时间位置是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若OFF-ON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相同,则第三时间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相同;若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在第二时间位置之前,则第三时间位置在第二时间位置之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同。也即,对应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相对位置(上述第二相对位置)。例如,针对对应的时域资源长度大于某个阈值的UL burst,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相应ULburst的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相同;否则,OFF-ON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相应UL burst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之前,其中,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与相应UL burst的起始位置可以相同。
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 spacing)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同。也即,不同的SCS的UL burst可以采用不同的相对位置。
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不同的信号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同。也即,包括不同的信道或信号(例如PUCCH或PRACH或SRS或PUSCH)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相对位置。例如,针对PUSCH或SRS,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相应ULburst的起始位置相同;针对PRACH或PUCCH,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相应UL burst的起始位置之前,其中,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与相应UL burst的起始位置可以相同。由此,针对频分复用的信道或信号,发送PRACH或PUCCH的设备可以优先接入信道,降低了随机接入和控制信息的时延并保证了系统正常工作。
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可以不同。也即,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相对位置。例如,针对仅包括UCI(例如SR,ACK/NACK,CSI等)或随机接入相关信息(RA related information,例如msg.1,msg.3等)信息的数据,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与相应数据的起始位置相同;否则,OFF-ON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与相应数据的起始位置相同。由此,针对频分复用的ULburst,发送控制类信息的设备可以优先接入信道,从而降低控制类信息的时延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图10为第三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之间的时域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这个例子中,第三时间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图10的例子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相对位置,例如为偏移信息(T_offset),该偏移信息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或者,该偏移信息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相关,又或者,该偏移信息对应的时间位置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有交叠,例如,该偏移信息对应的时间位置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相同。由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OFF-ON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
图11为第三时间位置和第二时间位置与OFF-ON transient period之间的时域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这个例子中,第三时间位置在第二时间位置之前。
在图11的例子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为基于传统的时间提前(Legacy TA)确定的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例如(NTA+NTA offset)×Tc,而终端设备还需要根据偏移值(例如T_offset)确定真正的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也即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即根据该T_offset计算新的时间提前。上述偏移值作为上述第一相对位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上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上述第三时间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三时间位置确定上述第二时间位置,由此,可以使得NR-U设备与不同技术(例如LTE-LAA)的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应尽可能相同,从而更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共享频段的资源。此外,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该第三时间位置以及该第三时间位置与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上述第二时间位置,由此,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适应于UL burst的相关特性,从而在尽可能满足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和系统控制的时效性的情况下,实现更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共享频段的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所包含的信道接入类型在发送上述数据之前进行与该数据对应的信道检测或者不进行信道检测,是否进行信道检测主要取决于信道接入类型。本实施例对具体的信道检测方法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上述数据所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其确定的信道接入类型与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可以不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上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1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某个条件(称为第一条件)确定上述数据所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或者说,确定采用Type 1或者采用Type 2或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条件与上述数据的参考数据(称为第一参考数据)是否发送相关。例如为,若上述数据的第一参考数据实际发送了,则采用Type1,若上述数据的第一参考数据没有发送,则不采用Type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参考数据是否发送可以由终端设备检测,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第一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和上述数据的开始位置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6us。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第一参考数据,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预配置的,还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本实施例对具体的指示方式不做限制。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该方法是对应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方法的网络侧的处理,其中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说明。
图13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301: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步骤1302: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一个与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相关的时间位置(第三时间位置),并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向终端设备指示信道接入类型,由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该时间位置(第三时间位置)和该信道接入类型在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发送数据。由此,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适应于数据(例如UL burst)的相关特性,从而在尽可能满足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和系统控制的时效性的情况下,实现更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共享频段的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所述,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发送,也可以不同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所述,上述第二时间位置是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并且,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生成第三指示信息,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和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指示该相对位置,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和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的该相对位置确定用于数据发送的起始位置(第二时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所述,上述相对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所述,上述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包括不同的信道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发送,也可以不同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实施例2所述,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也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相关,例如,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是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信道接入类型至少包括: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和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网络设备可以在不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指示不同的信道接入类型。例如,在满足第二条件时通过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type 1);在满足第三条件时通过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type 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分别与下面至少一项相关。
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与参考数据(称为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关,在时域上,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在上述数据之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最大时间间隔,也即16us,对于type 1的信道接入,该最大时间间隔可以是16us。再例如,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最大时间间隔,也即25us,对于type 2的信道接入,该最大时间间隔可以是25us。当上述数据和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6us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1,当上述数据和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25us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2。或者,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最大时间间隔,并且,不小于最小时间间隔。关于上述时间间隔和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的信道(例如PUCCH或PRACH或PUSCH)或信号(例如SRS)相关。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只包括PRACH和/或只包括PUCCH,当上述数据只包括PRACH和/或只包括PUCCH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1。再例如,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只包括PRACH和/或只包括PUCCH,当上述数据只包括PRACH和/或只包括PUCCH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2。
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承载的信息(例如UCI(如SR、ACK/NACK、CSI等)或者随机接入相关信息(如msg.1、msg.3等))相关。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所承载的信息只包括ACK/NACK和/或只包括msg.1,当上述数据所承载的信息只包括ACK/NACK和/或只包括msg.1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1。再例如,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所承载的信息只包括ACK/NACK和/或只包括msg.1,当上述数据所承载的信息只包括ACK/NACK和/或只包括msg.1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2。
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间(COT)中的相对位置相关。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为该COT内的第一个上行数据,也就是说,该数据之前为该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当上述数据为该COT中的第一个上行数据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1。再例如,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上述数据为该COT内的第一个上行数据,也就是说,该数据之前为该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当上述数据为该COT中的第一个上行数据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2。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可以是:在支持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后在该COT内再次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相应COT中上行数据之前的下行数据的次数不大于N1(N1>=1),当上述次数小于或等于N1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1。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是:在支持网络设备在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后在该COT内再次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相应COT中上行数据之前的下行数据的次数不大于N1(N1>=1),当上述次数小于或等于N1时,网络设备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为type 2。
再例如,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长度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是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是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在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与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间;其中,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在上第二述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是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也即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是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也即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之间;其中,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也即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之前。
图12是上述时间间隔的一个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信道接入类型对应的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是不同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也即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也可以称为上述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的起始位置,或者称为上述数据的第一个符号的起始位置,或者称为上述数据对应的第一个有效采样点,或者称为基带信号的起始位置,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有的信道接入类型需要检测信道(例如type 2)而有的信道接入类型不需要检测信道(例如type 1),因此,不同的信道接入类型对应的时间间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也即,不同的信道接入类型对应的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可以不同。由此,网络设备根据不同的信道接入类型即可确定相应的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确定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同时为多种: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上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下行数据;包括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下行数据;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上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数据。
例如,第二参考数据既是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又是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所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下行数据。再例如,第二参考数据是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所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例如为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下行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需检测信道,为了尽量避免与其他设备的碰撞,即尽量降低发送UL burst前其他设备接入相同信道、使用相同资源发送数据的可能性,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可以为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实际发送的数据。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该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设备。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实施例1的方法类似,因此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的实施,内容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14是本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4,该数据发送装置1400包括:检测单元1401和发送单元1402。检测单元1401用于进行信道检测,并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发送单元1402用于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该第二时间位置在上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和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该第二时间长度可以等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起始位置之后,和/或,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上述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可以在时域上交叠,和/或,上述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上述数据可以在时域上交叠。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0;上述第二时间长度大于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是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是上述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的结束位置,或者,上述第一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的结束位置之前。
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可以配置于终端设备。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实施例2的方法类似,因此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2的方法的实施,内容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数据发送装置15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501和发送单元1502。第一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发送单元1502用于根据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和上述信道接入类型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时间位置在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第三时间位置与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或不同时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是上数据的起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相关,例如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是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503,其可以根据上述第三时间位置确定上述第二时间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单元1504,其可以根据上述第三时间位置以及上述第三时间位置与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位置。该相对位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
例如,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505,其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上述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或不同时接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相对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包括不同的信号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
检测单元1506,其可以根据上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发送上述数据之前进行与该数据对应的信道检测或者不进行信道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1507,其可以确定上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该确定的上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与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确定单元1507可以根据第一条件确定上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该第一条件可以与上述数据的第一参考数据是否发送相关。
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装置可以配置于网络设备。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实施例3的方法类似,因此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3的方法的实施,内容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数据发送装置1600包括:生成单元1601和发送单元1602。生成单元1601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发送单元16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该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该第三时间位置和该信道接入类型用于上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并且,该第三时间位置在该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该第三时间位置与该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是上述数据的起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生成单元1601还可以生成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三时间位置与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送单元1602还可以向上述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三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相对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相对位置可以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包括不同的信道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相对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指示信息与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上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与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相关,例如,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是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第三时间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信道接入类型至少包括: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以及,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网络设备可以在满足第二条件时通过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在满足第三条件时通过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其中,上述第二条件与上述第三条件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条件和上述第三条件可以分别与下面至少一项相关:上述数据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域上,该第二参考数据在上述数据之前;上述数据的信道或信号;上述数据承载的信息;上述数据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间(COT)中的相对位置;以及上述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period的结束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可以在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与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间;其中,上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在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时间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为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上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可以在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其中,上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上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信道接入类型对应的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该装置1600还可以包括:
确定单元1603,其可以根据上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确定上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或同时为多种: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上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下行数据;包括上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下行数据;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上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参考数据可以为上述数据所在的COT中实际发送的数据。
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终端设备17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1701和存储器1702;存储器1702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701。值得注意的是,该图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它功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1701中,由中央处理器1701实现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其中关于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的功能被合并于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1701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1701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1701的控制来实现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的功能。
如图17所示,该终端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703、输入单元1704、音频处理单元1705、显示器1706、电源1707。值得注意的是,终端设备17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7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终端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图17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7所示,中央处理器1701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它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701接收输入并控制终端设备17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1702,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与配置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1701可执行该存储器1702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其它部件的功能与现有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终端设备1700的各部件可以通过专用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结合来实现,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通过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方面,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第二方面,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例如gNB(NR中的基站)等,其中,该网络设备包括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网络设备18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1801和存储器1802;存储器1802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801。其中该存储器1802可存储各种数据;此外还存储信息处理的程序,并且在中央处理器1801的控制下执行该程序,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各种信息、并且向终端设备发送各种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1801中,由中央处理器1801实现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其中关于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的功能被合并于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1801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该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1801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1801的控制来实现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的功能。
此外,如图18所示,网络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收发机1803和天线1804等;其中,上述部件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设备18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8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网络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图18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通过本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例如为实施例8所述的网络设备1800,终端设备例如为实施例7所述的终端设备1700。
在本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例如是gNB服务的UE,其可以包含实施例4或5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实现实施例1或2所述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终端设备的常规组成和功能,如实施例7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例如可以是NR中的gNB,其可以包含实施例6所述的装置的功能,实现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包括网络设备的常规组成和功能,如实施例8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根据第一方面,缩短了结束信道检测到发送数据之间的时间长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第二方面,可以更加公平高效地共享非授权频段或共享频段的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终端设备中执行所述程序时,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终端设备中执行实施例1或2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终端设备中执行实施例1或2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网络设备中执行所述程序时,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网络设备中执行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网络设备中执行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逻辑部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逻辑部件、微处理器、计算机中使用的处理器等。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方法/装置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组合。例如,图中所示的功能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框图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既可以对应于计算机程序流程的各个软件模块,亦可以对应于各个硬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可以分别对应于图中所示的各个步骤。这些硬件模块例如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将这些软件模块固化而实现。
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可以将一种存储介质耦接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该软件模块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中,也可以存储在可插入移动终端的存储卡中。例如,若设备(如移动终端)采用的是较大容量的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则该软件模块可存储在该MEGA-SIM卡或者大容量的闪存装置中。
针对附图中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发明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针对附图描述的功能方框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功能方框的一个或多个组合,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通信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还公开了如下附记:
1A、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其进行信道检测,并在第一时间位置结束所述信道检测,并且,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
发送单元,其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时间位置之后,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长度,所述第二时间长度等于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时间长度。
2A、根据附记1A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之后,和/或,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3A、根据附记2A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所述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在时域上交叠,和/或,所述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所述数据在时域上交叠。
4A、根据附记1A-3A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大于或等于0;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大于0。
5A、根据附记1A-4A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位置是所述数据的起始位置。
6A、根据附记1A-5A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位置是所述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的结束位置,或者,所述第一时间位置在所述信道检测对应的最后一个空闲信道评估时隙的结束位置之前。
1B、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其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2B、根据附记1B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位置。
3B、根据附记1B或2B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其根据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发送所述数据之前进行与所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检测或者不进行信道检测。
4B、根据附记1B-3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或不同时接收。
5B、根据附记1B-4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以及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第二时间位置。
6B、根据附记5B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相对位置。
7B、根据附记6B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或不同时接收。
8B、根据附记5B-7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相对位置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包括不同的信号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以及
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9B、根据附记5B-8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10B、根据附记1B-9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11B、根据附记1B-10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时间位置是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12B、根据附记1B-11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位置是所述数据的起始位置。
13B、根据附记1B-12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14B、根据附记1B-13B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其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信道接入类型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不同。
15B、根据附记14B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确定单元根据第一条件确定所述数据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数据的第一参考数据是否发送相关。
1C、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其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
发送单元,其向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三时间位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信道接入类型,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和所述信道接入类型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二时间位置开始发送数据;
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相同。
2C、根据附记1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或不同时发送。
3C、根据附记1C或2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位置是所述数据的起始位置。
4C、根据附记1C-3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5C、根据附记1C-4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生成单元还生成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所述发送单元还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6C、根据附记5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相对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7C、根据附记5C或6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相对位置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不同时域资源长度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不同子载波间隔(SCS)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包括不同的信道或信道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以及
承载不同信息的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相对位置不同。
8C、根据附记5C-7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或不同时发送。
9C、根据附记1C-8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时间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占用信道的起始位置相关。
10C、根据附记1C-9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时间位置是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所述第三时间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11C、根据附记1C-10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类型至少包括: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以及,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在满足第二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数据;
所述网络数据在满足第三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与所述第三条件不同。
12C、根据附记11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分别与下面至少一项相关:
所述数据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域上,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在所述数据之前;
所述数据的信道或信号;
所述数据承载的信息;
所述数据在相应的信道占用时间(COT)中的相对位置;以及
所述数据对应的时域资源长度。
13C、根据附记12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或者,所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或者,所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 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数据的结束位置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对应的ON-OFFtransient period的结束位置之前。
14C、根据附记12C或13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为所述第二时间位置,或者,所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为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或者,所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在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间;
其中,所述数据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在所述第二时间位置之前。
15C、根据附记12C-14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不同信道接入类型对应的所述时间间隔的起始位置和/或结束位置不同。
16C、根据附记12C-15C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为以下任意一种:
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的第一个下行数据;
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所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下行数据;
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的下行数据;
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所述数据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数据。
17C、根据附记16C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为所述数据所在的COT中实际发送的数据。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终端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其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传输的起始位置,
检测单元,其进行信道检测,以及;
发送单元,其当所述信道检测结果为信道空闲时发送所述传输,其中,所述传输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开始于所述传输的开始位置之前并且延伸至所述传输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OFF-ON transient period与所述信道检测的最后一个感知时隙和所述传输在时域上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包括循环前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传输的信道接入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根据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发送所述传输之前进行与所述传输对应的信道检测或者不进行信道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对应的OFF-ON transientperiod的起始位置在所述传输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其确定所述传输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信道接入类型与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的信道接入类型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第一条件确定所述传输对应的信道接入类型,所述第一条件与所述传输的第一参考数据是否发送相关。
9.一种数据发送装置,配置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其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由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传输的起始位置,所述传输对应的OFF-ON transient period开始于所述传输的开始位置之前并且延伸至所述传输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单元还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传输的信道接入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接入类型至少包括: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以及,通过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
所述网络设备在满足第二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发送所述传输;
所述网络数据在满足第三条件时通过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时间长度的信道检测后发送所述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与所述第三条件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和所述第三条件分别与下面至少一项相关:
所述传输与第二参考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域上,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在所述传输之前;
所述传输对应的时域资源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时间间隔的结束位置为所述传输的起始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为所述传输所在的COT中所述传输之前的最近的一个传输。
CN201980086092.0A 2019-01-09 2019-01-09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113228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1052 WO2020142964A1 (zh) 2019-01-09 2019-01-09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807A CN113228807A (zh) 2021-08-06
CN113228807B true CN113228807B (zh) 2024-04-12

Family

ID=7152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6092.0A Active CN113228807B (zh) 2019-01-09 2019-01-09 数据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8013A1 (zh)
EP (1) EP3911101A4 (zh)
JP (1) JP7207552B2 (zh)
CN (1) CN113228807B (zh)
WO (1) WO20201429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1686B (zh) * 2019-03-27 2024-04-2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宽带未许可信道接入的方法
CN115765924A (zh) * 2022-10-28 2023-03-07 柳州达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m信道的业务探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94A (zh) * 2014-11-07 2017-08-1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先听后说信道访问
WO2017214621A1 (en) * 2016-06-11 2017-12-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Listen before talk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WO2018143856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ng ue on/off transient time parameter fo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patter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11173B1 (en) * 2005-07-27 2018-09-12 BlackBerry Limited Pilots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8958342B2 (en) * 2012-04-17 2015-02-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US10798735B2 (en) * 2015-11-06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uplink channel access
EP3456136A1 (en) * 2016-05-12 2019-03-20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Listen before talk (lbt)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s
CN114614962A (zh) * 2016-11-04 2022-06-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无线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9494A (zh) * 2014-11-07 2017-08-18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先听后说信道访问
WO2017214621A1 (en) * 2016-06-11 2017-12-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Listen before talk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WO2018143856A1 (en) * 2017-02-06 2018-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ng ue on/off transient time parameter fo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patter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CA slot and tx-rx/rx-tx switching time;Samsung;《3GPP TSG RAN WG1 #86bis R1-1608982》;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17933A (ja) 2022-03-11
EP3911101A1 (en) 2021-11-17
US20210378013A1 (en) 2021-12-02
EP3911101A4 (en) 2022-06-01
JP7207552B2 (ja) 2023-01-18
WO2020142964A1 (zh) 2020-07-16
CN113228807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5060B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3490286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637600B2 (en)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band, and device using same
US20220053576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905453A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JP2023065640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構成方法、信号送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1156212A1 (en) Receiver assisted directional channel sensing for nr-u
US2021037801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134723A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アップ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20230030650A (ko) 업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1972032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US1113437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67519A1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997574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740808B (zh) 消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789939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EP4040883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20394781A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9110351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3273115A (zh)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WO2022067783A1 (zh) 收发数据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4600517A (zh) 上行传输的发送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4402649A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