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387B -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387B
CN113225387B CN202110435487.6A CN202110435487A CN113225387B CN 113225387 B CN113225387 B CN 113225387B CN 202110435487 A CN202110435487 A CN 202110435487A CN 113225387 B CN113225387 B CN 113225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ata
machine room
dimensio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54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5387A (zh
Inventor
白万建
张成铎
王勇
常英贤
徐胜朋
焦洋
陈剑飞
王雪婷
孙希珍
傅磊
张勇
黄传启
梁斌
张猛
路嫣茹
马泉泉
刘文钊
陶明峰
魏云飞
陈道明
李丽
樊斌
黄英姿
袭建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548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3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5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08Mechanical actuation by opening, e.g. of door, of window, of drawer, of shutter, of curtain, of blin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1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act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83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act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by interruption of a radiation beam or barrie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包括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可视化管理平台、监控终端设备;机房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传输至可视化管理平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采用本发明的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方法,能够让系统操作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机房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或安全隐患,降低运维成本及工作量,并降低了管理不当而造成损失的概率,提高监控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房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管理经常采用全天专人值班并定时巡查机房的管理方式,此举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负担,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导致机房及机房内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高机房维护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现有技术发展出了机房监控技术,机房监控技术包括动力环境监控、警报监控管理、主机系统监控、网络监控管理等方面,各方面都有厂家跟进研发并生产出了成熟的应用产品。
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逐步成熟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应用;在机房监控技术领域中也逐渐开始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机房监控技术通常采用平面管理方式,而机房内设备及设施数量多、位置复杂,且设备及设施相互之间的集成度不高,平面管理方式很难将机房内设备及设施的具体位置表述清楚,也很难对机房内发生故障的设备及设施进行准确的定位。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包括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可视化管理平台、监控终端设备;所述机房监控设备、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其中,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将实时采集的监控数据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可视化管理平台;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的机房及机房内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其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入侵监控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与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房主通道处设置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配对的红外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机发出经过调制处理的红外光束并由红外接收机接收解调,红外光束形成电子围栏;当非法入侵的目标入侵至所述电子围栏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光束发生变化;红外接收机根据红外光束变化生成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所述红外探测状态信号被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柜门上设置门磁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包括门磁和开关报警器;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相对时,因磁体吸引而使得开关报警器内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分开时,开关报警器中的开关失去磁体吸引的同时受内部弹簧拉力作用而闭合接通;所述开关报警器根据其开关的开闭状态生成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并将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门磁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包括网管数据交换接口、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网管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采集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并发送至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汇集为相应的设备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从而监控机房的网络运行状态、电力运行状态、服务器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机房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所述数据交换接口对机房的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网络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包括网络报警数据、网络业务发放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网络诊断测试数据;
其中,在机房的机柜及设备中设置多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电表建立电力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设备监控装置通过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房的整体电力运行数据以及每个机柜的精细电力运行数据,所述精细电力运行数据包括每台机柜的耗电量;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服务器设备建立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服务器运行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服务器运行数据包括响应时间、连通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设备硬件状态数据;其中,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机房内的多种环境数据信息并汇集成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将所述环境监控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平台;
其中,在机房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湿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在机房的房顶设置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根据是否在机房内探测到烟雾的状态生成烟雾状态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将烟雾状态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将多个成绳状的漏水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漏水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当机房内发生漏水时,漏水点相应位置的漏水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所述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状态信息、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汇集为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三维引擎、三维模型库、模型行为库、模型产品库;
其中,所述三维引擎用于构建机房三维场景,并加载和渲染机房三维场景中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库中存储机房内设备及设施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行为库中存储描述模型行为方式的模型行为数据,所述模型行为数据通过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其对应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产品库中存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即模型产品,所述模型产品为以三维模型作为基础结合对应的模型行为数据构建生成的三维模型对象,模型产品生成后被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机房三维场景中;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机房内的设施包括机柜、设备、线缆、墙面、地面;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机柜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机柜包括设备机柜、电力机柜;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视频摄像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线缆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并对机房内隐蔽的线缆进行三维可视化及分图层管理;所述线缆包括光纤、网线、电缆、信号控制线、音视频信号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此外,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特提出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包括:
将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监控终端设备与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与其相连接的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的机房及机房内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及方法将机房及机房内设备的运行数据以三维可视化方式展现给系统操作人员,让系统操作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到机房运行状态并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或安全隐患,不但可以降低运维成本、减少运维工作量,还有效降低了由于管理不当而造成损失的概率,提高监控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中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可视化管理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包括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可视化管理平台、监控终端设备;所述机房监控设备、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其中,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将实时采集的监控数据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特别地,所述入侵监控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与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房主通道处设置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配对的红外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机发出经过调制处理的红外光束并由红外接收机接收解调,红外光束形成电子围栏;当非法入侵的目标入侵至所述电子围栏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光束发生变化;红外接收机根据红外光束变化生成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所述红外探测状态信号被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柜门上设置门磁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包括门磁和开关报警器;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相对时,因磁体吸引而使得开关报警器内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分开时,开关报警器中的开关失去磁体吸引的同时受内部弹簧拉力作用而闭合接通;所述开关报警器根据其开关的开闭状态生成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并将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门磁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特别地,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包括网管数据交换接口、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网管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采集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并发送至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汇集为相应的设备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从而监控机房的网络运行状态、电力运行状态、服务器运行状态;
特别地,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机房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所述数据交换接口对机房的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网络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包括网络报警数据、网络业务发放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网络诊断测试数据;
特别地,在机房的机柜及设备中设置多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电表建立电力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设备监控装置通过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房的整体电力运行数据以及每个机柜的精细电力运行数据,所述精细电力运行数据包括每台机柜的耗电量;
特别地,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服务器设备建立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服务器运行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服务器运行数据包括响应时间、连通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设备硬件状态数据;
其中,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
特别地,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机房内的多种环境数据信息并汇集成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将所述环境监控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平台;
特别地,在机房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湿度信息;
具体地,在每个机柜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根据机柜的出风部位分别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板卡设备出风口处的温度信息;
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特别地,在机房的房顶设置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根据是否在机房内探测到烟雾的状态生成烟雾状态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将烟雾状态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特别地,将多个成绳状的漏水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具体包括机房空调的四周;
所述漏水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当机房内发生漏水时,漏水点相应位置的漏水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所述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状态信息、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汇集为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特别地,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其中,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可视化管理平台;其中,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设备及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机房、设备及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三维引擎、三维模型库、模型行为库、模型产品库;所述三维建模装置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其中,所述三维引擎为所述三维建模装置的核心处理部件;所述三维引擎用于构建机房三维场景,并加载和渲染机房三维场景中的三维模型;
其中,所述三维模型库中存储机房内设施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行为库中存储描述模型行为方式的模型行为数据,所述模型行为数据通过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其对应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产品库中存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即模型产品,所述模型产品为以三维模型作为基础结合对应的模型行为数据构建生成的三维模型对象,模型产品生成后被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机房三维场景中;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机房内的设施包括机柜、设备、线缆、墙面、地面;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机柜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机柜包括设备机柜、电力机柜;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视频摄像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线缆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并对机房内隐蔽的线缆进行三维可视化及分图层管理;所述线缆包括光纤、网线、电缆、信号控制线、音视频信号线;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其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特别地,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具有多层架构,多层架构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数据接入层: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数据支撑层: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监控管理层: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可视化展现层: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通过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向用户展现机房的不同视角,同时显示实时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同时,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现,在机房三维场景中对报警信号进行准确定位并标识,提醒系统操作人员对报警信号进行关注和处理;
其中,在所述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上展现的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中,系统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机房虚拟漫游、监控视点管理、机房设施部署、报警信号标注管理。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包括:
将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监控终端设备与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与其相连接的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的机房及机房内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特别地,所述入侵监控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与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房主通道处设置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配对的红外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机发出经过调制处理的红外光束并由红外接收机接收解调,红外光束形成电子围栏;当非法入侵的目标入侵至所述电子围栏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光束发生变化;红外接收机根据红外光束变化生成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所述红外探测状态信号被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柜门上设置门磁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包括门磁和开关报警器;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相对时,因磁体吸引而使得开关报警器内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分开时,开关报警器中的开关失去磁体吸引的同时受内部弹簧拉力作用而闭合接通;所述开关报警器根据其开关的开闭状态生成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并将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门磁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特别地,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包括网管数据交换接口、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网管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采集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并发送至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汇集为相应的设备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从而监控机房的网络运行状态、电力运行状态、服务器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机房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所述数据交换接口对机房的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网络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包括网络报警数据、网络业务发放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网络诊断测试数据;
其中,在机房的机柜及设备中设置多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电表建立电力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设备监控装置通过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房的整体电力运行数据以及每个机柜的精细电力运行数据,所述精细电力运行数据包括每台机柜的耗电量;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服务器设备建立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服务器运行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服务器运行数据包括响应时间、连通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设备硬件状态数据;其中,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
特别地,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机房内的多种环境数据信息并汇集成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将所述环境监控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平台;
其中,在机房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湿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在机房的房顶设置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根据是否在机房内探测到烟雾的状态生成烟雾状态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将烟雾状态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将多个成绳状的漏水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漏水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当机房内发生漏水时,漏水点相应位置的漏水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所述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状态信息、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汇集为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特别地,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特别地,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三维引擎、三维模型库、模型行为库、模型产品库;
其中,所述三维引擎用于构建机房三维场景,并加载和渲染机房三维场景中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库中存储机房内设备及设施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行为库中存储描述模型行为方式的模型行为数据,所述模型行为数据通过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其对应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产品库中存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即模型产品,所述模型产品为以三维模型作为基础结合对应的模型行为数据构建生成的三维模型对象,模型产品生成后被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机房三维场景中;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机房内的设施包括机柜、设备、线缆、墙面、地面;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机柜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机柜包括设备机柜、电力机柜;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视频摄像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线缆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并对机房内隐蔽的线缆进行三维可视化及分图层管理;所述线缆包括光纤、网线、电缆、信号控制线、音视频信号线。
特别地,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传统的机房监控通常采用平面二维方式,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其转化为现场感极强的立体式监控,机房内部所有设施的实时监控数据、运行状态及报警位置可以通过机房三维可视化场景进行展现,给系统操作人员带来直观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

1.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可视化管理平台、监控终端设备;所述机房监控设备、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其中,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将实时采集的监控数据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与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可视化管理平台;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的机房及机房内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其中,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与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房主通道处设置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配对的红外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机发出经过调制处理的红外光束并由红外接收机接收解调,红外光束形成电子围栏;当非法入侵的目标入侵至所述电子围栏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光束发生变化;红外接收机根据红外光束变化生成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所述红外探测状态信号被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柜门上设置门磁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包括门磁和开关报警器;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相对时,因磁体吸引而使得开关报警器内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分开时,开关报警器中的开关失去磁体吸引的同时受内部弹簧拉力作用而闭合接通;所述开关报警器根据其开关的开闭状态生成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并将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门磁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包括网管数据交换接口、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网管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采集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并发送至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汇集为相应的设备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从而监控机房的网络运行状态、电力运行状态、服务器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机房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所述数据交换接口对机房的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网络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包括网络报警数据、网络业务发放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网络诊断测试数据;
其中,在机房的机柜及设备中设置多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电表建立电力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设备监控装置通过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房的整体电力运行数据以及每个机柜的精细电力运行数据,所述精细电力运行数据包括每台机柜的耗电量;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服务器设备建立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服务器运行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服务器运行数据包括响应时间、连通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设备硬件状态数据;其中,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
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机房内的多种环境数据信息并汇集成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将所述环境监控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平台;
其中,在机房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湿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在机房的房顶设置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根据是否在机房内探测到烟雾的状态生成烟雾状态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将烟雾状态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将多个成绳状的漏水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漏水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当机房内发生漏水时,漏水点相应位置的漏水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所述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状态信息、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汇集为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三维引擎、三维模型库、模型行为库、模型产品库;
其中,所述三维引擎用于构建机房三维场景,并加载和渲染机房三维场景中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库中存储机房内设备及设施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行为库中存储描述模型行为方式的模型行为数据,所述模型行为数据通过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其对应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产品库中存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即模型产品,所述模型产品为以三维模型作为基础结合对应的模型行为数据构建生成的三维模型对象,模型产品生成后被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机房三维场景中;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机房内的设施包括机柜、设备、线缆、墙面、地面;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机柜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机柜包括设备机柜、电力机柜;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视频摄像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线缆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并对机房内隐蔽的线缆进行三维可视化及分图层管理;所述线缆包括光纤、网线、电缆、信号控制线、音视频信号线;
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通过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向用户展现机房的不同视角,同时显示实时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现,在机房三维场景中对报警信号进行准确定位并标识,提醒系统操作人员对报警信号进行关注和处理;
其中,系统操作人员在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上展现的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中进行机房虚拟漫游、监控视点管理、机房设施部署、报警信号标注管理。
2.一种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机房监控设备、三维建模装置、监控终端设备与可视化管理平台相连接;
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包括入侵监控装置、设备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装置与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相连接;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数据包括入侵监控数据、设备监控数据、环境监控数据;
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接收到的监控数据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号;当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判断生成报警信号时,根据报警信号获得对应的报警定位信息,并将报警定位信息发送至所述视频监控装置;所述视频监控设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进行自动跟踪操作,对报警定位信息所定位的区域位置进行监控拍摄,将其拍摄的视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发送至与其相连接的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根据机房建筑图及实景照片对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使得构建得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的虚拟参数与的机房及机房内设施的真实参数相一致;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将加载并渲染了三维模型的机房三维场景传输至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
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所述三维建模装置构建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与机房及机房内的设施相互关联,同时整合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所述监控终端设备向系统操作人员展现;
所述入侵监控装置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红外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与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相连接;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房主通道处设置红外探测器;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配对的红外发射机与红外接收机,红外发射机发出经过调制处理的红外光束并由红外接收机接收解调,红外光束形成电子围栏;当非法入侵的目标入侵至所述电子围栏时红外光束被部分或全部遮挡,红外接收机接收的红外光束发生变化;红外接收机根据红外光束变化生成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所述红外探测状态信号被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红外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其中,在机房大门、机柜门上设置门磁探测器;所述门磁探测器包括门磁和开关报警器;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相对时,因磁体吸引而使得开关报警器内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门磁与开关报警器位置分开时,开关报警器中的开关失去磁体吸引的同时受内部弹簧拉力作用而闭合接通;所述开关报警器根据其开关的开闭状态生成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并将门磁探测状态信号发送至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入侵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门磁探测状态信号汇集为入侵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包括网管数据交换接口、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装置分别通过所述网管数据交换接口、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所述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采集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并发送至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设备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的网络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服务器运行数据汇集为相应的设备监控数据并传输至监控联动管理装置,从而监控机房的网络运行状态、电力运行状态、服务器运行状态;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机房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接口,并通过所述数据交换接口对机房的路由器、交换机进行网络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运行数据包括网络报警数据、网络业务发放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网络诊断测试数据;
其中,在机房的机柜及设备中设置多路智能电表,智能电表实时采集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所述智能电表建立电力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所述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柜及设备的电力运行数据,电力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设备监控装置通过电力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和监控机房的整体电力运行数据以及每个机柜的精细电力运行数据,所述精细电力运行数据包括每台机柜的耗电量;
其中,所述设备监控装置与服务器设备建立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通过服务器数据交换接口实时采集服务器运行数据,从而对服务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所述服务器运行数据包括响应时间、连通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设备硬件状态数据;其中,机房内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
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环境监控装置实时采集机房内的多种环境数据信息并汇集成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将所述环境监控数据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平台;
其中,在机房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温度信息,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机房内的湿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在机房的房顶设置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根据是否在机房内探测到烟雾的状态生成烟雾状态信息;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所述烟雾传感器将烟雾状态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其中,将多个成绳状的漏水传感器设置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所述漏水传感器连接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当机房内发生漏水时,漏水点相应位置的漏水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发送至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
所述环境监控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状态信息、漏水状态信息及漏水位置信息汇集为相应的环境监控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
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视频摄像头,所述视频摄像头包括可以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转动的云台;所述视频摄像头中存储有多个预置位信息,所述预置位信息包括云台水平位置、云台竖直位置、镜头变焦参数;
所述监控联动管理装置根据报警定位信息获取对应视频摄像头的预置位信息,并生成预置位命令发送至对应的视频摄像头,所述预置位命令对视频摄像头进行预置位设置操作,使得视频摄像头对准监控区域,从而获取监控区域的清晰图像;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包括三维引擎、三维模型库、模型行为库、模型产品库;
其中,所述三维引擎用于构建机房三维场景,并加载和渲染机房三维场景中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库中存储机房内设备及设施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行为库中存储描述模型行为方式的模型行为数据,所述模型行为数据通过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其对应的三维模型;所述模型产品库中存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即模型产品,所述模型产品为以三维模型作为基础结合对应的模型行为数据构建生成的三维模型对象,模型产品生成后被三维引擎加载并渲染至机房三维场景中;
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机房内的设施包括机柜、设备、线缆、墙面、地面;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机柜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机柜包括设备机柜、电力机柜;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所述设备包括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机房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传感器、视频摄像头;
其中,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对机房内的线缆进行真实坐标系的三维建模,并对机房内隐蔽的线缆进行三维可视化及分图层管理;所述线缆包括光纤、网线、电缆、信号控制线、音视频信号线;
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支撑层、监控管理层、可视化展现层;
所述数据接入层包括机房数据接口、三维建模数据接口;所述机房数据接口对接至机房监控设备并接收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接收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发送至所述数据支撑层及所述监控管理层;所述三维建模数据接口对接至所述三维建模装置并接收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所述数据接入层将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监控管理层;
所述数据支撑层对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进行提取、筛选、整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管理层;
所述监控管理层将标准化处理后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对应并整合至其接收到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中,并将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发送至所述可视化展现层;同时,所述监控管理层对接至所述机房监控设备并根据其接收到的数据处理结果对机房内的设施进行监控管理、报警管理、监控联动管理;
所述可视化展现层根据整合了监控数据、视频数据、报警信号的机房三维场景及三维模型生成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并将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展现给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侧的系统操作人员并与其进行人机交互操作;
通过所述可视化管理平台向用户展现机房的不同视角,同时显示实时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视频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现,在机房三维场景中对报警信号进行准确定位并标识,提醒系统操作人员对报警信号进行关注和处理;
其中,系统操作人员在所述监控终端设备上展现的三维可视化展现界面中进行机房虚拟漫游、监控视点管理、机房设施部署、报警信号标注管理。
CN202110435487.6A 2021-04-22 2021-04-22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225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487.6A CN113225387B (zh) 2021-04-22 2021-04-22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487.6A CN113225387B (zh) 2021-04-22 2021-04-22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387A CN113225387A (zh) 2021-08-06
CN113225387B true CN113225387B (zh) 2022-02-18

Family

ID=77088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5487.6A Active CN113225387B (zh) 2021-04-22 2021-04-22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53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0076B (zh) * 2021-09-08 2024-03-12 深圳百斯特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漏水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23436A (zh) * 2021-11-03 2022-01-11 国家能源集团华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热电厂 一种用于热电厂的三维可视化控制系统
CN114143220B (zh) * 2021-11-09 2023-10-31 北京银盾泰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实时数据可视化平台
CN114237135A (zh) * 2021-11-30 2022-03-25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信息通信机房3d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5273373A (zh) * 2022-06-27 2022-11-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德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力禁区警示系统
CN115855166B (zh) * 2023-02-21 2023-05-05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智慧通信机房的异常监督管理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1229A1 (en) * 1999-08-31 2001-02-28 Nvision Softwa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vigating a virtual environment
CN102608939A (zh) * 2012-01-19 2012-07-25 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通信中心 三维机房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2867030A (zh) * 2012-08-28 2013-01-0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环境及布局的准三维表现方法
CN103064390B (zh) * 2012-12-28 2014-11-26 南通大学 基于物联网的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04618694B (zh) * 2015-03-02 2018-08-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机房三维动态监测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387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5387B (zh) 机房可视化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0047150B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复杂设备操作运行在位仿真系统
CN110400387A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的联合巡检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865917A (zh) 基于ar技术的电力机房巡检作业方法、系统及应用
CN106710001A (zh) 一种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集中监控仿真系统及其方法
CN112288984A (zh) 基于视频融合的三维可视化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联动系统
CN104333736A (zh) 无人变电站智能识别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4468717A (zh) 物联网传感器网关数据采集分析平台
CN110363878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机房巡检方法
CN113225212A (zh)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方法及服务器
CN214704735U (zh) 一种综合管廊智慧巡检系统
CN204807122U (zh) 一种开关柜柜内图像分析与温湿度安全监测设备
CN211720329U (zh) 用于配电房的智能监控系统
CN112671104A (zh) 面向复杂场景的变电站多维度场景管控平台
CN109713789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变配电所智能实时分级报警方法
CN209088626U (zh) 变电站智能巡检监控系统
CN115496398A (zh) 一种电力作业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2738753A (zh) 基于5g和云存储技术的配电监控系统
CN1108532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分布式架构的火焰实时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0796754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机房巡检方法
CN110492616A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智能巡视辅助系统和巡视方法
CN203135930U (zh) 一种变电站双视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
CN115939996A (zh) 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巡检系统
CN115297305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多视频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7547867A (zh) 一种变电站室外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