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154A -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154A
CN113225154A CN202110371232.8A CN202110371232A CN113225154A CN 113225154 A CN113225154 A CN 113225154A CN 202110371232 A CN202110371232 A CN 202110371232A CN 113225154 A CN113225154 A CN 113225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
surface structure
data set
quadrant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12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5154B (zh
Inventor
冯磊
高飞
武霖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1103712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1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5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1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4Mode multiplex syste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28Opt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data bus means, i.e. plural waveguides interconnected and providing an inherently bidirectional system by mixing and splitting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属于光纤通信领域,包括: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对所述S、P和T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激发的高阶光模式,同时从所述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从而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提高了光纤通信的信道容量。

Description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光通信正迅速接近其当前技术的极限,如何提高信息的传输量,应对现有和新兴应用以及宽带服务,提高传输容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40年中,通过光通信网络传输的信息量每4年增加大约一个数量级,而现在,每年的增长量已远远超过Zettabyte(1ZB=2^60B≈1.1805916207174113×10^21B)。
增加信息容量的关键是在四个物理维度上进行光调制和多路复用:时间,波长,极化和正交(振幅和相位调制)。但是,由于非线性传播效应,现有的单模光纤传输技术可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已达到极限,可用容量早已饱和。
在实施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现在对光纤通信容量增长的需求,而现有的提高光纤传输信道容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模光纤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只能传输一种模式,提高信道容量的方式有限。
2)多模光纤现有的实现多模传输的方式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的不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高阶光模式;
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激发的高阶光模式,同时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
设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加工模块,用于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结构,该结构由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获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光通信正迅速接近其当前技术的极限,如何提高信息的传输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由于光纤通信携带的信息量和光纤传输的模式数成正比,因此光纤的模分复用即可成倍的提高光纤传输信道的容量。本申请利用超表面对电磁波的相位,幅度的调制作用,可以激发出光纤中的高阶模式,所以设计出一组超表面结构,在两个频率点处分别激发出光纤的两种模式,实现了光纤的模分复用,提高了光纤通信的信道容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装置的流程图。
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纤横截面以及设计出的一组(四个)超表面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超表面是一种二维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将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亚波长宏观基本单元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排列,也就是用有序的人造单元“粒子”代替自然界材料的分子或原子等基本粒子,所组成一种人工的等效材料。由于共振散射,每个元素都可以改变入射光的相位、振幅和偏振。它可以在亚波长尺度内实现对电磁波相位、振幅、偏振等特性的自由调制。相较于传统电磁器件,超表面具有轻质、平面化、调控灵活等优势,为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电磁波调控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相位是电磁波的基本物理参量之一,近些年来,利用超表面调控电磁波相位实现了一系列新奇的功能及现象。
在光耦合入光纤时,对光进行特定的空间相位分布的调制,就可实现特定模式的激励和传输,而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电磁材料,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空间相位分布的调制。
在实施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现在对光纤通信容量增长的需求,而现有的提高光纤传输信道容量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单模光纤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只能传输一种模式,提高信道容量的方式有限。
2)多模光纤现有的实现多模传输的方式比较复杂。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具体地,随机产生上千个超表面的结构构成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然后利用仿真软件,获得结构相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步骤S12,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高阶光模式;
具体地,对超表面结构数据集S中的超表面结构进行两两组合;
对每一对超表面组合进行从相位谱的最小频率到最大频率的扫描,如果在某个频率透射率接近,并且相位差满足某个高阶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则将这个频率点f以及对应的模式作为待定选择;
如果某一对超表面组合满足以下要求:(1)至少有两个待定选择,(2)这一对超表面组合在两个频率点f1和f2处分别满足透射率接近,(3)在频率点处满足某一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4)两个频率点处对应的光模式是不同的两个光模式;将这一对超表面组合确定为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确定为实现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频率点,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对应的相位差满足的光模式确定为所需要实现的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高阶光模式。
步骤S13,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具体地,根据所述的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以及确定的两个所述的激发高阶模式的频率点f1,f2,推算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需要在所述频率点f1,f2处满足的相位调制要求,所述相位调制要求为光学响应要求。
根据所述相位调制要求,反向设计出所述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反向设计出第三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第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d进行仿真,验证所述超表面结构c和所述超表面结构d在所述频率f1和f2处的相位谱是否满足步骤S13推算出的相位调制要求,若满足,则设计成功,若不满足,则重新进行设计。
步骤S14,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具体地,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按照相位调制要求分别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横截面的第一、二、三、四、象限。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是利用光纤的模分复用,解决了提高光纤通信的信道容量的问题。而现有的光纤的模分复用的方法都比较复杂,不利于生产。而由于超表面作为新兴的人工电磁材料,有轻质、平面化、调控灵活的特点,并且可以对电磁波进行调制,从而激发光纤中的高阶模式。利用一组(四个)特定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实现了在两个频率点f1,f2处分别激发出了光纤的不同模式,实现了光纤的模式复用,有效的提高了光纤通信的信道容量,并且相比传统的模分复用装置,本申请更加轻便,简洁,易加工。
与前述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装置的实施例。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装置框图。参照图2,该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21,用于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分析模块22,用于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激发的高阶光模式,同时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
设计模块23,用于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加工模块24,用于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结构,该结构由上述的方法获得。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结构的侧视图,其中①表示所设计出的一组(四个)超表面结构层,②表示光纤芯层,③表示入射的高斯光束的示意图。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纤横截面示意图。其中④表示内圆是光纤芯层,⑤表示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的所述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⑥表示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的所述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⑦表示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的所述第三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⑧表示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的所述第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d,⑨表示外圆是光纤的包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高阶光模式;
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
根据所述数据集S,利用电磁仿真软件获得超表面结构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高阶光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对超表面结构数据集S中的超表面结构进行两两组合;
对每一对超表面组合进行从相位谱的最小频率到最大频率的扫描,如果在某个频率透射率接近,并且相位差满足某个高阶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则将这个频率点f以及对应的模式作为待定选择;
如果某一对超表面组合满足以下要求:(1)至少有两个待定选择,(2)这一对超表面组合在两个频率点f1和f2处分别满足透射率接近,(3)在频率点处满足某一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4)两个频率点处对应的光模式是不同的两个光模式;将这一对超表面组合确定为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确定为实现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频率点,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对应的相位差满足的光模式确定为所需要实现的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高阶光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所述的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以及确定的两个所述的激发高阶模式的频率点f1,f2,推算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需要在所述频率点f1,f2处满足的相位调制要求;
根据所述相位调制要求,反向设计出所述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按照相位调制要求分别加工在光纤入射端口横截面的第一、二、三、四、象限。
6.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超表面结构的数据集S及对应的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
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激发的高阶光模式,同时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
设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超表面结构a和超表面结构b,反向设计出第三、四象限的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
加工模块,用于将所述超表面结构a、超表面结构b、超表面结构c和超表面结构d加工在光纤的入射端口,即可实现在f1和f2同时激发不同的光模式下实现光纤的模分复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数据集S、相位谱数据集P和透射谱数据集T进行数据分析,从所述数据集S中确定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确定实现多模传输的两个频率点f1、f2以及对应的高阶光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对超表面结构数据集S中的超表面结构进行两两组合;
对每一对超表面组合进行从相位谱的最小频率到最大频率的扫描,如果在某个频率透射率接近,并且相位差满足某个高阶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则将这个频率点f以及对应的模式作为待定选择;
如果某一对超表面组合满足以下要求:(1)至少有两个待定选择,(2)这一对超表面组合在两个频率点f1和f2处分别满足透射率接近,(3)在频率点处满足某一光模式的相位差要求,(4)两个频率点处对应的光模式是不同的两个光模式;将这一对超表面组合确定为光纤横截面前第一象限的超表面结构a和第二象限的超表面结构b,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确定为实现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频率点,将所述两个频率点f1、f2对应的相位差满足的光模式确定为所需要实现的光纤模分复用的两个高阶光模式。
8.一种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获得。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71232.8A 2021-04-07 2021-04-07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251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232.8A CN113225154B (zh) 2021-04-07 2021-04-07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232.8A CN113225154B (zh) 2021-04-07 2021-04-07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154A true CN113225154A (zh) 2021-08-06
CN113225154B CN113225154B (zh) 2022-07-22

Family

ID=7708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12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25154B (zh) 2021-04-07 2021-04-07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515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3259A (zh) * 2015-12-31 2016-07-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模式频率编码的模分复用光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80069631A1 (en) * 2016-09-08 2018-03-08 Nxgen Partners Ip, Llc Method for muxing orthogonal modes using modal correlation matrices
CN109239851A (zh) * 2018-08-17 2019-01-1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偏振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CN111722320A (zh) * 2019-03-22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模分复用器、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系统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3259A (zh) * 2015-12-31 2016-07-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模式频率编码的模分复用光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80069631A1 (en) * 2016-09-08 2018-03-08 Nxgen Partners Ip, Llc Method for muxing orthogonal modes using modal correlation matrices
CN109239851A (zh) * 2018-08-17 2019-01-1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线偏振的光纤耦合器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CN111722320A (zh) * 2019-03-22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模分复用器、模分复用系统、解复用系统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154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ulikkaseril et al. Spectral modeling of channel band shapes i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Yuan et al. Space-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on multi-core fiber solutions and crosstalk-suppressed resource allocation
Xie et al. Integrated (de) multiplexer for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fiber communication
Koshiba Optical waveguide theory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lipour-Banaei et al. Optical wavelength demultiplexer based on photonic crystal ring resonators
Hassan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circular core shaped photonic crystal fiber for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with efficient transmission
Tu et al. Optimized design method for bend-insensitive heterogeneous trench-assisted multi-core fiber with ultra-low crosstalk and high core density
JP5826297B2 (ja) 管状光コアを有する光ファイバ
CN110673264B (zh) 一种基于微结构光纤的轨道角动量模式复用解复用耦合器
Balaji et 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photonic crystal based eight channel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er using conjugate radiant neural network
Delphi et al. Design of low cross-talk and high-quality-factor 2-channel and 4-channel optical demultiplexers based on photonic crystal nano-ring resonator
Rjeb et al. A novel hyperbolic tangent profile for optical fiber for next generation OAM-MDM systems
Badaoui et al. Optimized 1× 8 compact splitter based on photonic crystal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technique
CN109302647A (zh) 频谱分配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Liu et al. Silicon photonic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 with 64 channels for the 2 µm spectral range
CN108227080A (zh) Swg桥接耦合器件、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Nyman Flexibility in submarine fiber optic networks
CN113225154B (zh) 利用超表面实现光纤中的模分复用的方法和装置、结构
Anisimov et al. 2D least-squares mode decomposition for m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Kong et al. Achromatic Broadband Multi‐Layer Diffraction Mode Multiplexing
Zhang et al. Optical filtering penalty estimation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with cascaded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Zhou et al. Tunable arbitrary unitary transformer based on multiple sections of multicore fibers with phase control
Timner et al. Estimating the inter cell dependency Matrix in a GSM network
Kilper et al. Changing evolution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t the network edges
Xu et al. An adaptiv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with multi-strategy fusion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elastic multi-core fibe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