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8503B -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8503B
CN113218503B CN202110624978.5A CN202110624978A CN113218503B CN 113218503 B CN113218503 B CN 113218503B CN 202110624978 A CN202110624978 A CN 202110624978A CN 113218503 B CN113218503 B CN 1132185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noise
light source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49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8503A (zh
Inventor
谢君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49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85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8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8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85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85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光学传感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包括: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Description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传感器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屏幕调光功能需要依赖对环境光强度的采集,根据环境光强度来动态调整屏幕的显示亮度。而对于“全面屏”手机,由于对屏占比要求更高,用于采集环境光的光学传感器常常被放置在手机边缘的缝隙之下或屏幕之下。包含一个半透半反的玻璃盖板,盖板划分为互不重叠的两个区域。在其中一个区域的下方放置光学传感器,另一个区域里放置显示屏等发光器件。
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示屏等发光器件的光线会泄露到光学传感器所在的区域,从而被光学传感器接收,形成干扰噪声,导致光学传感器对环境强度的判断不准确。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提高环境光强度的检测准确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实现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并提高环境光强度的检测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和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在噪声光源的预设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如手机的显示屏、闪光灯等调整发光强度,从而在N个发光周期内形成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可以相同,如当N=10时,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为相同的发光强度,也可以不同,如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5个发光强度X和5个发光强度Y,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时,根据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每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具体强度值,确定与之对应的漏光系数。其中,漏光系数具体可以为通过暗箱调光实验测试获取的漏光系数,也可以是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的过程中,控制光传感器同步读取这N个发光周期中,每个发光周期中的第一读数,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发光周期均读取一个第一读数,共得到N个第一读数。进一步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来确定当前环境光强度。
具体地,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其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度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另一部分是由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因此根据噪声光源,以及屏幕发出的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能够将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总光强度中,来自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剔除,从而仅留下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即实现了避免噪声光源的影响。
本申请通过控制噪声光源按照设定好的方式调整发光强度,并根据噪声光源调整后的第一发光强度确定漏光系数,通过该漏光系数,能够在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读数中,分离出噪声光源“漏光”的部分,也即噪声光强度,剩下的部分就是仅包含了环境光的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有效地提高环境光强度的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传感器的设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与漏光系数的映射关系;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202玻璃盖板,204第一区域,206第二区域,208光传感器,210噪声光源,212环境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1所示,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02,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
步骤104,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步骤106,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在噪声光源的预设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如手机的显示屏、闪光灯等调整发光强度,从而在N个发光周期内形成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可以相同,如当N=10时,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为相同的发光强度,也可以不同,如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5个发光强度X和5个发光强度Y,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时,根据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每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具体强度值,确定与之对应的漏光系数。其中,漏光系数具体可以为通过暗箱调光实验测试获取的漏光系数,也可以是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的过程中,控制光传感器同步读取这N个发光周期中,每个发光周期中的第一读数,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发光周期均读取一个第一读数,共得到N个第一读数。进一步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来确定当前环境光强度。
其中,N为正整数,N的取值具体与噪声光源的发光频率相关,当噪声光源为手机屏幕时,N的取值则与屏幕的刷新率正相关。当屏幕刷新率越高时,N的取值则越大。
具体地,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传感器的设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含一个半透半反的玻璃盖板202,该玻璃盖板202具体为手机屏幕外侧覆盖的玻璃层,且玻璃盖板202划分为互不重叠的两个区域,包括图示第一区域204和第二区域206,其中第一区域204下方设置有光传感器208,第二区域206下方设置有噪声光源210,也即手机的显示屏。其中,第一区域204上方为环境光源212。
因此,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度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A,另一部分是由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B。因此根据噪声光源,以及屏幕发出的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能够将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总光强度中,来自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剔除,从而仅留下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即实现了避免噪声光源的影响。
本申请通过控制噪声光源按照设定好的方式调整发光强度,并根据噪声光源调整后的第一发光强度确定漏光系数,通过该漏光系数,能够在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读数中,分离出噪声光源“漏光”的部分,也即噪声光强度,剩下的部分就是仅包含了环境光的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有效地提高环境光强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
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包括:在N个发光周期中的每个发光周期,控制噪声光源根据调整幅度提高或降低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等于第二发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也即手机屏幕的当前亮度。然后,在N个发光周期中,控制噪声光源在没个发光周期内降低或提高发光强度。具体地,假设N=5,共5个发光周期,具体为周期1,周期2,周期3、周期4和周期5,第二发光强度为Q,则周期1的发光强度为Q,周期2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3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4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5的发光强度为Q+1。
因此,5个发光周期的平均发光强度仍保持为Q,也即第二发光强度,而又由于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较高,一般为大于60Hz,如在手机屏幕,也即噪声光源的刷新频率为120Hz时,也就等于1秒钟有120个发光周期,因此在其中的5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并保持调整后的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与屏幕的初始亮度,即第二发光强度相同,则被用户人眼识别到的屏幕亮度为维持在第二发光强度不变,不会发生“忽明忽暗”的情况,因此能够有效保证用户观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包括:
获取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
计算漏光系数和最大发光强度的乘积,并计算第一读数与乘积的差值;
根据差值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度值I,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A,另一部分是由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BM。因此,有以下公式(1):
I=A+BM;-------(1)
而漏光系数可以是通过暗箱调光实验摸底,并通过归一化得到的漏光系数k与基于系统的噪声光的光源强度M的关系,即下式(2):
k=f(M);-------(2)
进一步地,噪声光强度值BM,与噪声光源,也即屏幕背光的实际发光强度相关,因此,可对噪声光强度进行定义,使其与漏光系数K和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BMmax进行定义:
BM=k×BMmax;-------(3)
因此,可得上述公式(1)可变形为:
A=I-k×BMmax
也就是说,环境光强度A等于传感器检测的第一读数I,与漏光系数k和最大发光强度BMmax的乘积的差,根据该差值能够准确地确定环境光的实际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X个第三发光强度和Y个第四发光强度,其中X和Y为正整数,且X+Y=N;
在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之前,方法还包括:
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和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
在第一方差和/或第二方差大于或等于方差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在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有X个第三发光强度,和Y个第四发光强度。具体地,假设N=4,噪声光源的初始发光强度,也即第二发光强度为Q,则在4个周期中,有2个发光周期的发光强度为第三发光强度,具体为在周期1和周期3中的发光强度为Q+2,同时有2个发光周期的发光强度为第四发光强度,具体为在周期2和周期4中的发光强度为Q-2,因此能够维持4个周期内的平均发光强度为Q不变。
同时,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由于读数误差和环境变量,在周期1和周期3中,虽然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同为第三发光强度Q+2,但到达光传感器的光强度可能不同,光传感器的读数也会不同。同理,周期2和周期4中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同为Q-2,但是光传感器的读数不一定相同。因此,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并计算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
如果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没有收到环境变量或读数误差的影响,光传感器读数可信,此时可以根据第三发光强度和第四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以及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而如果第一方差或第二方差中的任一个大于方差阈值,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收到了环境变量或读数误差的影响,因此本次读数废弃,重新执行在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3所示,在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之前,方法还包括:
步骤302,对N个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以确定对应的拟合优度;
步骤304,在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步骤306,在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多个不同的发光强度,比如N=10,共10个发光周期中,每个发光周期的第一发光强度均不同。而由于发光强度不同,且光传感器存在读数误差,因此,10个第一读数中,可能会存在与第一发光强度不对应的读数。本申请通过对N个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从而得到对应的拟合优度。如果N个第一读数的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则说明读数可靠,根据N个第一读数对应的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如果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优度阈值,则说明读数可能收到读数误差的影响,此时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保证读数准确,从而提高对环境光强度的准确判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之前,方法还包括:
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噪声光源由最小发光强度逐级增加发光强度,直至达到最大发光强度;
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
对最大发光强度和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漏光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暗箱调光实验,对漏光系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噪声光源由其最小发光强度,也即屏幕的最低亮度开始,逐级增加其发光强度,其中以噪声光源的最小调光单位为步幅进行亮度的增加。同时,通过光传感器分别获取噪声光源在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
由于屏蔽了环境光,因此光传感器的第二读数,也即实际上由噪声光源传递至光传感器上的噪声光强度值,进一步地,对最大发光强度和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与漏光系数的映射关系。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与漏光系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如图4所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噪声光源为显示屏,在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之前,方法还包括:
获取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亮度值;在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亮度值均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噪声光源具体为显示屏,由于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如图案、文字、颜色等信息均会对其发光强度造成影响,且用户手动对显示亮度的调整也会导致发光强度变化。
因此,当且仅当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亮度与亮度值均相同,即屏幕的显示内容没有变化,显示亮度也没有被用户或程序进行主动调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如果在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显示亮度发生了变化,则弃用上述N个发光周期内的数据,重新获取下N个发光周期的数据。
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较高,具体为大于60Hz,如100Hz、120Hz或144Hz,也即一秒内有100、120或144个发光周期,而N一般根据刷新率进行设置,刷新率高则N更大,当刷新率为100时,N可以设置为10,当刷新率为120时,N可以设置为12,当刷新率为144时,N可以设置为14,因此N个发光周期在现实中的时机时长一般不会超过十分之一秒,因此不会对屏幕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能够有效保证屏幕的显示效果不受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500包括:
调整单元502,用于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Mmax
获取单元504,用于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确定单元506,用于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在预设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如手机的显示屏、闪光灯等调整发光强度,从而在N个发光周期内形成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可以相同,如当N=10时,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为相同的发光强度,也可以不同,如10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5个发光强度X和5个发光强度Y,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同时,根据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每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具体强度值,确定与之对应的漏光系数。其中,漏光系数具体可以为通过暗箱调光实验测试获取的漏光系数,也可以是预设值,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的过程中,控制光传感器同步读取这N个发光周期中,每个发光周期中的第一读数,也就是说,针对每个发光周期均读取一个第一读数,共得到N个第一读数。进一步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来确定当前环境光强度。
其中,N为正整数,N的取值具体与噪声光源的发光频率相关,当噪声光源为手机屏幕时,N的取值则与屏幕的刷新率正相关。当屏幕刷新率越高时,N的取值则越大。
具体地,对于手机等终端设备,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传感器的设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含一个半透半反的玻璃盖板,该玻璃盖板具体为手机屏幕外侧覆盖的玻璃层,且盖板划分为互不重叠的两个区域,包括图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下方设置有光传感器,第二区域下方设置有噪声光源,也即手机的显示屏。因此,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度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A,另一部分是由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B。因此根据噪声光源,以及屏幕发出的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能够将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总光强度中,来自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剔除,从而仅留下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即实现了避免噪声光源的影响。
本申请通过控制噪声光源按照设定好的方式调整发光强度,并根据噪声光源调整后的第一发光强度确定漏光系数,通过该漏光系数,能够在光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读数中,分离出噪声光源“漏光”的部分,也即噪声光强度,剩下的部分就是仅包含了环境光的部分,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有效地提高环境光强度的检测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04还用于获取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
调整单元502还用于在N个发光周期中的每个发光周期,控制噪声光源根据调整幅度提高或降低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等于第二发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也即手机屏幕的当前亮度。然后,在N个发光周期中,控制噪声光源在没个发光周期内降低或提高发光强度。具体地,假设N=5,共5个发光周期,具体为周期1,周期2,周期3、周期4和周期5,第二发光强度为Q,则周期1的发光强度为Q,周期2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3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4的发光强度为Q-1,周期5的发光强度为Q+1。
因此,5个发光周期的平均发光强度仍保持为Q,也即第二发光强度,而又由于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较高,一般为大于60Hz,如在手机屏幕,也即噪声光源的刷新频率为120Hz时,也就等于1秒钟有120个发光周期,因此在其中的5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并保持调整后的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与屏幕的初始亮度,即第二发光强度相同,则被用户人眼识别到的屏幕亮度为维持在第二发光强度不变,不会发生“忽明忽暗”的情况,因此能够有效保证用户观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单元504还用于获取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
确定单元506还用于计算漏光系数和最大发光强度的乘积,并计算第一读数与乘积的差值;根据差值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光强度值I,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环境光的强度值A,另一部分是由屏幕等噪声光源“漏光”形成的噪声光强度值BM。因此,有以下公式(1):
I=A+BM;-------(1)
而漏光系数可以是通过暗箱调光实验摸底,并通过归一化得到的漏光系数k与基于系统的噪声光的光源强度M的关系,即下式(2):
k=f(M);-------(2)
进一步地,噪声光强度值BM,与噪声光源,也即屏幕背光的实际发光强度相关,因此,可对噪声光强度进行定义,使其与漏光系数K和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BMmax进行定义:
BM=k×BMmax;-------(3)
因此,可得上述公式(1)可变形为:
A=I-k×BMmax
也就是说,环境光强度A等于传感器检测的第一读数I,与漏光系数k和最大发光强度BMmax的乘积的差,根据该差值能够准确地确定环境光的实际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X个第三发光强度和Y个第四发光强度,其中X和Y为正整数,且X+Y=N;
确定单元506还用于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和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
调整单元502还用于在第一方差和/或第二方差大于或等于方差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确定单元506还用于在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有X个第三发光强度,和Y个第四发光强度。具体地,假设N=4,噪声光源的初始发光强度,也即第二发光强度为Q,则在4个周期中,有2个发光周期的发光强度为第三发光强度,具体为在周期1和周期3中的发光强度为Q+2,同时有2个发光周期的发光强度为第四发光强度,具体为在周期2和周期4中的发光强度为Q-2,因此能够维持4个周期内的平均发光强度为Q不变。
同时,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由于读数误差和环境变量,在周期1和周期3中,虽然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同为第三发光强度Q+2,但到达光传感器的光强度可能不同,光传感器的读数也会不同。同理,周期2和周期4中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同为Q-2,但是光传感器的读数不一定相同。因此,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并计算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
如果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没有收到环境变量或读数误差的影响,光传感器读数可信,此时可以根据第三发光强度和第四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以及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而如果第一方差或第二方差中的任一个大于方差阈值,则说明本次测量结果收到了环境变量或读数误差的影响,因此本次读数废弃,重新执行在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506还用于对N个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以确定对应的拟合优度;
调整单元502还用于在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确定单元506还用于在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多个不同的发光强度,比如N=10,共10个发光周期中,每个发光周期的第一发光强度均不同。而由于发光强度不同,且光传感器存在读数误差,因此,10个第一读数中,可能会存在与第一发光强度不对应的读数。本申请通过对N个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从而得到对应的拟合优度。如果N个第一读数的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则说明读数可靠,根据N个第一读数对应的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如果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优度阈值,则说明读数可能收到读数误差的影响,此时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保证读数准确,从而提高对环境光强度的准确判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调整单元502用于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噪声光源由最小发光强度逐级增加发光强度,直至达到最大发光强度;确定单元506用于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对最大发光强度和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漏光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暗箱调光实验,对漏光系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噪声光源由其最小发光强度,也即屏幕的最低亮度开始,逐级增加其发光强度,其中以噪声光源的最小调光单位为步幅进行亮度的增加。同时,通过光传感器分别获取噪声光源在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
由于屏蔽了环境光,因此光传感器的第二读数,也即实际上由噪声光源传递至光传感器上的噪声光强度值,进一步地,对最大发光强度和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得到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与漏光系数的映射关系。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噪声光源的发光强度与漏光系数的映射关系,具体如图4所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噪声光源为显示屏,获取单元504还用于获取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亮度值;确定单元506还用于在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亮度值均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噪声光源具体为显示屏,由于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如图案、文字、颜色等信息均会对其发光强度造成影响,且用户手动对显示亮度的调整也会导致发光强度变化。
因此,当且仅当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亮度与亮度值均相同,即屏幕的显示内容没有变化,显示亮度也没有被用户或程序进行主动调整的情况下,执行根据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如果在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显示亮度发生了变化,则弃用上述N个发光周期内的数据,重新获取下N个发光周期的数据。
能够理解的是,由于手机屏幕的刷新率较高,具体为大于60Hz,如100Hz、120Hz或144Hz,也即一秒内有100、120或144个发光周期,而N一般根据刷新率进行设置,刷新率高则N更大,当刷新率为100时,N可以设置为10,当刷新率为120时,N可以设置为12,当刷新率为144时,N可以设置为14,因此N个发光周期在现实中的时机时长一般不会超过十分之一秒,因此不会对屏幕的正常显示造成影响,能够有效保证屏幕的显示效果不受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境光强度的确定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标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00,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包括处理器602,存储器604,存储在存储器604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2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7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2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2001、网络模块2002、音频输出单元2003、输入单元2004、传感器2005、显示单元2006、用户输入单元2007、接口单元2008、存储器2009、以及处理器2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2011(比如电池),电源20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2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7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2010用于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获取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可选地,传感器2005用于获取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
处理器2010还用于在N个发光周期中的每个发光周期,控制噪声光源根据调整幅度提高或降低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等于第二发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2010还用于获取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计算漏光系数和最大发光强度的乘积,并计算第一读数与乘积的差值;根据差值确定环境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2010还用于计算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和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在第一方差和/或第二方差大于或等于方差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在第一方差和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2010还用于对N个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以确定对应的拟合优度;在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在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可选地,处理器2010还用于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噪声光源由最小发光强度逐级增加发光强度,直至达到最大发光强度;通过光传感器获取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对最大发光强度和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漏光系数。
可选地,处理器2010还用于获取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亮度值;在N个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亮度值均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漏光系数和第一读数确定环境光强度。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2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5082和麦克风5084,图形处理器5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显示单元2006可包括显示面板5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122。用户输入单元2007包括触控面板5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144。触控面板5142,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5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5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2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2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所述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在所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
所述控制所述噪声光源调整所述发光强度,包括:
在所述N个发光周期中的每个所述发光周期,控制所述噪声光源根据调整幅度提高或降低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所述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所述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等于所述第二发光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包括:
获取所述噪声光源的最大发光强度;
计算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最大发光强度的乘积,并计算所述第一读数与所述乘积的差值;
根据所述差值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第一发光强度中包括X个第三发光强度和Y个第四发光强度,其中X和Y为正整数,且X+Y=N;
在所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三发光强度的第一方差,和第四发光强度的第二方差;
在所述第一方差和/或所述第二方差大于或等于方差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在所述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的方差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N个所述第一读数进行线性拟合,以确定对应的拟合优度;
在所述拟合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重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
在所述拟合优度小于预设的优度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屏蔽环境光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噪声光源由最小发光强度逐级增加发光强度,直至达到所述最大发光强度;
通过所述光传感器获取每级发光强度下的第二读数;
对所述最大发光强度和所述第二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以得到所述漏光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光源为显示屏,在所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和亮度值;
在N个所述发光周期内,显示内容和所述亮度值均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7.一种环境光强度的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在噪声光源的N个发光周期内,控制所述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为正整数;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发光强度对应的漏光系数;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光传感器对环境光强度和所述第一发光强度的第一读数,根据所述漏光系数和所述第一读数确定所述环境光强度;
在所述控制噪声光源调整发光强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噪声光源当前的第二发光强度;
所述控制所述噪声光源调整所述发光强度,包括:
在所述N个发光周期中的每个所述发光周期,控制所述噪声光源根据调整幅度提高或降低发光强度,以得到N个所述第一发光强度,其中,N个所述第一发光强度的平均值等于所述第二发光强度。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24978.5A 2021-06-04 2021-06-04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185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978.5A CN11321850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978.5A CN11321850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8503A CN113218503A (zh) 2021-08-06
CN113218503B true CN113218503B (zh) 2022-12-16

Family

ID=77082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4978.5A Active CN11321850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850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769B (zh) * 2017-11-22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49026B (zh) * 2019-08-28 2023-11-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补偿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87232B (zh) * 2019-10-18 2022-06-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Oled显示屏的调光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833829B (zh) * 2020-07-24 2022-05-1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光感值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8503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9053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brightness of display panel
US11175824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mbient light intensity,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35421B2 (en) Light intens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07957294B (zh) 环境光强度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66209B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6648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EP2674844B1 (en) Display screen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020139A1 (en) Picture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ictu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745982B1 (ko) 자발광형 디스플레이의 전력 저감을 위한 영상 처리 장치및 방법
JP6714131B2 (ja) 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0867172A (zh) 动态控制标准动态范围和高动态范围内容的电子设备
CN109855727B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063951A1 (en) Environmentally adaptive display adjustment
CN114203119B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71267B (zh) 亮度调整方法、亮度调整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5884A1 (zh) 屏幕光检测模型训练方法、环境光检测方法及装置
KR20230099610A (ko) 스크린 광 누설량을 추정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EP3298762B1 (en)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uminance thereof
CN113218503B (zh) 环境光强度的确定方法、确定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266162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nsity of ambient light at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ip
CN107968939B (zh) 显示画面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513871B (zh) 光学指纹识别的校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68560B (zh) 显示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967291B1 (en) Using content type to select brightness in direct-lit backlight units
CN114141186B (zh) 显示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