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7110A - 活塞式蒸汽机 - Google Patents

活塞式蒸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7110A
CN113217110A CN202010070500.8A CN202010070500A CN113217110A CN 113217110 A CN113217110 A CN 113217110A CN 202010070500 A CN202010070500 A CN 202010070500A CN 113217110 A CN113217110 A CN 113217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gas
unit
working mediu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0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泽舟
许岚
毛汉忠
计亚平
范悦
廖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Mechan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Zhejiang Bran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Mechan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Zhejiang Bran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Mechan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Zhejiang Bran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ese Mechan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Zhejiang Bran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0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7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7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7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17/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uniflow principle
    • F01B17/02Engines
    • F01B17/04Steam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 F01K3/1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having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170/00Steam engines, e.g. for locomotives or ships
    • F01B2170/04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05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35Compound machines with double or plural expansion; Auxiliaries driven by main eng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170/00Steam engines, e.g. for locomotives or ships
    • F01B2170/04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05To-be-deleted with administrative transfer to parent group
    • F01B2170/047General arrangements for steam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塞式蒸汽机,包括汽化装置、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冷凝装置。汽化装置用于将液态工质加热汽化,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的同时继续加热所述气态工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使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的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冷凝装置用于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所述气态工质冷凝回复为所述液态工质。

Description

活塞式蒸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式蒸汽机,特别涉及用于提高循环做功热效率的活塞式蒸汽机。
背景技术
蒸汽机是能够将气态工质,例如水蒸汽中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热机,由于其中的燃烧过程在热机外部进行,属于热机中的外燃机。在传统的火车和轮船中都曾使用活塞式蒸汽机驱动。但传统的气缸-活塞式蒸汽机的热功转换效率只有10-15%,最高仅为20%左右。由于蒸汽机的热功转换效率低,结构笨重,在现代交通工具中蒸汽机已被内燃机所取代。
然而,外燃机的优点是明显的,不像内燃机那样必须用液态或气态燃料,煤、木炭等固态燃料也可以使外燃机运转,只要是热能,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都可以使它运行。因此,高效外燃机,如汽轮机、斯特林发动机等一直是人们研究开发的热点,特别是新能源开发用动力机械的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原有活塞式蒸汽机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循环做功热效率的活塞式蒸汽机。
一种活塞式蒸汽机,包括:
汽化装置,用于将液态工质加热汽化,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的同时继续加热所述气态工质;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用于使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的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及
冷凝装置,用于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所述气态工质冷凝回复为所述液态工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汽化装置能够分别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流体连通,并能够使所述液态工质在所述汽化装置中被加热,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所述气态工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与所述汽化装置共用同一加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能够分别与所述汽化装置和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包括加热器和第一活塞-气缸单元,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包括活塞和气缸,所述加热器通过对所述活塞- 气缸单元加热,使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内的所述气态工质在所述气缸中膨胀并推动所述活塞对外做功的同时被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中的气缸串联或并联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冷凝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包括第二活塞-气缸单元,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气态工质能够在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中膨胀并推动所述活塞对外做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气缸串联或并联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具有保温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机还包括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气态工质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中推动所述活塞做的功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塞连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连接的曲轴,及与所述曲轴连接的飞轮,所述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作为动力输出,并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后使所述活塞复位,使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中循环往复的机械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式蒸汽机还包括工质循环控制装置,所述工质循环控制装置包括管路、泵和控制阀门,
所述管路用于连接所述汽化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冷凝装置;
所述泵用于驱动所述液态工质输入所述汽化装置;
所述控制阀门用于使所述汽化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及所述冷凝装置之间流体连通或流体隔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门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汽化装置之间的出水阀,所述出水阀通过开启和关闭,将所述液态工质非连续的定量输入至所述汽化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门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及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通过开启和关闭,将所述气态工质非连续的定量输入至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并控制做功后蒸汽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连接管路经过所述汽化装置附近,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进入所述冷凝装置前的所述气态工质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汽化装置中汽化前的所述液态工质。
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式蒸汽机,第一气体做功单元能够在气态工质膨胀做功的同时对气态工质加热,使工质在做功的同时吸收热量,在气态工质进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后,利用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加热膨胀做功后气态工质仍然保持极高的温度的特点,使其进一步做功,形成多级做功体系,从而提高蒸汽机的热机转换效率。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式蒸汽机结构相对简单,另外,相对于内燃机对燃料的限制,外燃机可以广泛适应各种热源的利用,例如可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燃油、燃气、煤等能源利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活塞式蒸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活塞式蒸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活塞式蒸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活塞式蒸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活塞式蒸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活塞式蒸汽机循环做功热效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实施例附图中各种不同对象按便于列举说明的比例绘制,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绘制。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塞式蒸汽机10,包括汽化装置100、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和冷凝装置400。
所述汽化装置100用于将液态工质加热汽化,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的同时继续加热所述气态工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用于使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做功后的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所述冷凝装置400用于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做功后所述气态工质冷凝回复为所述液态工质。
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为外燃机,能够使所述工质在活塞式蒸汽机10中封闭的循环运行,并通过外部提供的热量,使活塞式蒸汽机10中的工质在一个循环过程中经历液相-气相-液相的循环,通过对外做功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具体的,汽化装置100能够使液态工质汽化,并升温、升压,形成具有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的气态工质。在一实施例中,汽化装置100为蒸汽发生器,可包括定容的容器和加热器,加热器对容器内的液态工质加热形成气态工质。汽化装置100能够分别与冷凝装置400和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流体连通,使冷凝装置400的液态工质输入至汽化装置100形成气态工质,然后输入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
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可进一步包括工质循环控制装置,包括管路、泵和控制阀门。管路用于连接汽化装置100、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及冷凝装置400。泵和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工质顺序适时地输入上述各单元和装置中,使工质在活塞式蒸汽机10中循环的过程中连续的对外做功。具体的,泵用于驱动所述液态工质输入所述汽化装置100。控制阀门用于使汽化装置100、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及冷凝装置400之间适时的流体连通或流体隔离。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冷凝装置400与汽化装置100通过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泵110流体连通。泵110将冷凝装置400中的液态工质输入汽化装置100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质循环控制装置的控制阀门包括设置在汽化装置100与泵110之间的管路上的出水阀120。出水阀120用于使出水阀120与泵110之间的液态工质增压后进入汽化装置100。出水阀120可间歇的开启和关闭,使加压后的液态工质非连续的,如呈脉冲式的,定量的输入至汽化装置100。出水阀120与泵110配合可以控制一次进入汽化装置100的液态工质的量。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能够对气态工质加热,并同时使气态工质膨胀而对外做功,做功后形成具有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的气态工质。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基本相同,第二压力小于第一压力。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可包括加热器220和一个或多个第一气体做功装置。加热器220设置在第一气体做功装置附近,能够对第一气体做功装置加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与汽化装置100的加热温度相等。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与汽化装置100共用同一个加热器220。
加热器220通过对第一气体做功装置的加热而加热第一气体做功装置内的气态工质。第一气体做功装置为能够将气态工质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包括气缸和活塞,活塞能够在气缸内往复运动,从而对外输出机械能。
在第一气体做功装置为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实施例中,活塞式蒸汽机10还可进一步包括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气态工质在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气缸中推动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做的功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出。
在一实施例中,动力转换装置包括与活塞连接的连杆,与连杆连接的曲轴,及与曲轴连接的飞轮。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作为动力输出,并用于在气态工质膨胀后使活塞复位,使活塞在气缸中循环往复的机械运动。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能够分别与汽化装置100和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流体连通。具体的,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进气口与汽化装置100的出气口通过管路流体连通;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排气口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流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工质循环控制装置的控制阀门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的进气阀122和出气阀124,用于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适时的开启和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气和做功过程中,对应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进气阀122开启,出气阀124关闭,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气缸内部与汽化装置 100流体连通,并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流体隔离;汽化装置100中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进入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气缸内部,通过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另外,此时出水阀120关闭,汽化装置100与泵110之间流体隔离。在排气过程中,对应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出气阀124开启,进气阀122关闭,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气缸内部与汽化装置100流体隔离,并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流体连通;动力转换装置驱动活塞复位,将气缸中完成一次膨胀做功后压力降低的气态工质从气缸的出气口排出,并输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 300;另外,此时出水阀120开启,下一个定量的液态工质被泵入汽化装置100 中。
在一实施例中,进气阀122、出气阀124和进水阀120可以为机械阀门,分别与动力转换装置中对应的曲轴和连杆连接,对应曲轴的转动的不同位置,机械阀门进行相应的开关切换。在另一实施例中,进气阀122、出气阀124和进水阀120可以为电控阀门,工质循环控制装置可包括电路和控制器,与电控阀门连接,通过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相应的开关切换时间。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能够使气态工质进一步膨胀而对外做功,做功后通过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的排气口排出的气态工质具有第三压力和第三温度。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不同,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不对内部的气态工质进行加热,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可近似处于绝热状态,使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后的温度和压力均比做功前降低,即第三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三压力小于第二压力。
请参阅图3,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气体做功装置,第二气体做功装置为能够将气体工质内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例如可以为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能够在缸体内往复运动,从而对外输出机械能。
在第二气体做功装置为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实施例中,活塞式蒸汽机 10还可进一步包括与连接于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相同的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气态工质在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中推动活塞往复直线运动做的功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出。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能够分别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和冷凝装置400 流体连通。具体的,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的进气口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 的出气口通过管路流体连通;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的排气口与冷凝装置400 的进气口通过管路流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工质循环控制装置的控制阀门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的进气阀122和出气阀124,用于控制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开启和关闭。
在第二气体做功装置为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实施例中,气态工质在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中膨胀并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在活塞的反向推动下通过排气口输入冷凝装置400中。
在一实施例中,在进气和做功过程中,对应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的进气阀122开启,出气阀124关闭,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内部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流体连通,并与冷凝装置400流体隔离;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 中具有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的气态工质进入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内部,通过膨胀推动活塞运动。在排气过程中,对应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的出气阀 124开启,进气阀122关闭,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内部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流体隔离,并与冷凝装置400流体连通;动力转换装置驱动活塞复位,将气缸中完成一次膨胀做功后具有第三温度和第三压力的气态工质从气缸的出气口排出,并输入冷凝装置400。
冷凝装置400能够对气态工质降温,使具有第三压力的气态工质冷凝回复为液态工质,完成一个循环。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中的气缸串联工作。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串联工作。
请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中的气缸并联工作。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气缸并联工作。
可以理解,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与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并不限于图3和图4的实施例。例如,可以是多个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 相互并联后共同连接至一个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第一活塞-气缸单元210和第二活塞-气缸单元310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与冷凝装置400之间的管路16可经过汽化装置100附近,优选经过泵110与出水阀120之间的管路12 附近,利用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排出的气态工质的热量加热汽化装置100 内的液态工质,提高热效率。具体的,管路16可以盘绕在管路12外,或者管路16的一段外同轴的设置在管路12外的套管。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对应上述活塞式蒸汽机10,还提供一种提高蒸汽机循环做功热效率的方法,包括在活塞式蒸汽机10中循环进行如下步骤:
S1,将液态工质在汽化装置100中加热汽化,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
S2,使所述气态工质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膨胀做功的同时被继续加热;
S3,使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做功后的所述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膨胀做功;以及
S4,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做功后所述气态工质在冷凝装置400 中冷凝回复为所述液态工质。
所述工质通过加热汽化和冷凝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相互转换。本发明实施例以水为例进行描述和热力学计算,但所述工质不限于水,例如还可以是含有其它溶质的水溶液或有机物。所述有机物具有合适的熔点、沸点及蒸汽压,使所述工质在所述蒸汽机各环节中具有对应的状态。所述有机物例如可以选自烷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氟利昂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如正丙烷、甲苯等。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质为氨水。
在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循环做功的整个过程中,所述工质在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中封闭的循环运行。在活塞式蒸汽机10的不同部件中所述工质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状态,例如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温度、压力、体积和/或物质状态。
在步骤S1中,在汽化装置100中,所述工质经历升温、升压和相变过程,通过汽化装置100对液态工质进行加热,使液态工质蒸发,从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汽化装置100可包括定容的容器和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液态工质汽化后得到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步骤S1 中形成的气态工质在汽化装置100的出气口处具有预定温度和预定压力,或称第一温度和第一压力。
具体的,可以在所述液态工质转变为气态工质后,通过继续加热进一步将气态工质进行升温升压,例如在汽化装置100的定容的容器中通过加热气态工质提高气态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另外,所述工质也可在液态时即进行升温和/或升压,例如通过泵和出水阀提高进入汽化装置100中的液态工质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液态工质非连续的,例如以脉冲的形式,定量的供给至汽化装置100。具体的,一定量的液态工质,例如一个脉冲的液态工质,进入汽化装置100,被汽化并基本排出后,下一个脉冲的液态工质才进入汽化装置100。
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泵与间歇式开启的出水阀的配合,使具有一定压力的液态工质被脉冲式的定量泵入汽化装置100中。每次定量供给至汽化装置100 的液态工质的量可根据步骤S2中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参数(例如加热温度、传热效率、容积等)和活塞式蒸汽机10输出功率的大小设计和控制。因此,可根据活塞式蒸汽机10的输出功率需要,控制每次供给至汽化装置100的液态工质的量。
在步骤S2中,气态工质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通过体积膨胀而对外做功,输出机械能。同时,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对内部的气态工质继续进行加热,使得气态工质在对外做功的同时基本保持自身温度基本不变,压力下降。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体做功单元100与汽化装置200对工质提供相同的加热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2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使膨胀做功后的压力降低的气态工质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排出的步骤。从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 排出的气态工质进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在气态工质通过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排气口排出时,具有第二温度和第二压力。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基本相同,第二压力小于第一压力。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可以包括能够将内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的第一气体做功装置和用于加热第一气体做功装置内的气态工质的加热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第一气体做功装置为第一活塞-气缸单元。第一活塞- 气缸单元可包括气缸和能够在气缸中往复运动的活塞。
具体的,在步骤S2中,气态工质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的做功过程为吸热膨胀过程。优选的,该做功过程为近似等温膨胀过程。
可以理解,所述的第二温度与第一温度基本相同以及等温膨胀均为理想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气态工质在不同时间点的温度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只要使气态工质在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进行吸热膨胀并做功,即相对于不进行吸热膨胀步骤的蒸汽机循环做功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气态工质为非连续的定量供给至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具体的,一定量的气态工质进入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并膨胀做功,做功后压力降低的气态工质被完全排出后,另一定量的气态工质才进入第一气体做功单元 200。
在步骤S3中,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通过体积膨胀而对外做功,使气态工质的内能进一步转变为机械能。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中膨胀做功量基本等于膨胀前后气态工质的内能或焓值之差,也就是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的做功过程为近似绝热膨胀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后,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循环做功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膨胀做功后的气态工质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排出的步骤。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排出的气态工质进入冷凝装置40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气体做工单元300内外可基本上不进行热交换,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可近似处于绝热状态。气态工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对外做功的温度下降,压力下降。做工后经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的排气口排出时,气态工质具有第三温度和第三压力。第三温度小于第二温度,第三压力小于第二压力。第二气体做工单元300包括能够将气体工质内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的第二气体做功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气体做功装置为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第二活塞-气缸单元可包括气缸和能够在气缸中往复运动的活塞。
气态工质可以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定量供给至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在一实施例中,一定量的气态工质进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并膨胀做功,做功后压力降低的气态工质被完全排出后,另一定量的气态工质才进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4前,所述活塞式蒸汽机10循环做功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在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做功后的气态工质的热量加热汽化装置100 中汽化前的液态工质。
连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和冷凝装置400的管路可经过汽化装置100附近,使从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排出的气态工质在进入冷凝装置400前将部分热量传递至汽化装置100内,加热汽化装置100内的液态工质,提高热效率。
在步骤S4中,气态工质在冷凝装置400中降温,冷凝为液态工质,完成一个循环。在冷凝装置400中形成的液态工质再次进入汽化装置100。
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蒸汽机循环做功方法和蒸汽机,将近似等温膨胀的加热膨胀做功过程和近似绝热膨胀做功过程相结合。在等温膨胀过程中,通过外部提供热量,可以使工质在做功的同时吸收热量,等温膨胀吸收的热量近似等于对外做功量。并且,利用加热膨胀做功后气态工质仍然保持极高的温度的特点,将其进一步用于近似绝热膨胀过程中进一步做功,形成多级做功体系,使热效率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普通蒸汽机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蒸汽机的热机转换效率。
上述分析结果通过理论的近似计算可以验证。为了计算方便,将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的做功过程近似为等温膨胀,将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的做功过程近似为绝热膨胀,并将水蒸气近似为理想气体。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等温膨胀时系统的吸热量等于对外做功量W1,可根据公式(1)计算: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21
其中V1为等温膨胀前气态工质的体积,V2为等温膨胀后气态工质的体积。在等温膨胀前气态工质的温度和压力T1和P1,以及等温膨胀后气态工质的温度和压力T2和P2已知的条件下,当工质为水时,V1和V2可通过查过热蒸汽参数得到。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绝热膨胀后的温度T3可根据公式(2)计算: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22
其中,P3为绝热膨胀后的气态工质的压力,γ为等熵系数
绝热膨胀时系统对外做工量W2等于系统的焓降,可根据公式(3)计算:
W2=H2-H3 (3)
其中H2为绝热膨胀前的气态工质的焓值,H3为绝热膨胀后气态工质的焓值,当工质为水且P2、T2和P3、T3已知时H2和H3可通过查表得到。
因此,系统总做功量可根据公式(4)计算:
W=W1+W2 (4)
系统的总吸收热量Q可根据公式(5)计算:
Q=H2+W1 (5)
系统的热机转换效率η可根据公式(5)计算:
η=W/Q×100% (6)
以图3的实施例为例,计算以水为工质的蒸汽机的热效率。
当第一温度T1和第二温度T2均为500℃,第一压力P1为20MPa,第二压力P2为2MPa,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中近似等温膨胀过程的对外做功量为: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31
当第三压力P3为0.12MPa,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近似绝热膨胀后气态工质的第三温度T3为: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32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中近似绝热膨胀过程的对外做功量为:
W2=H2-H3=3466-2700=766kJ/kg
系统总做功量为:
W=W1+W2=867+766=1633kJ/kg
系统总吸热量为:
Q=H2+W1=3466+867=4333kJ/kg
系统的热机转换效率η为:
η=1633/4333=37.68%
如果按照图5的实施例,利用气态工质的余热使进入汽化装置100前的液态工质加热到100℃,根据水的比热,可以计算出这一步骤回收的热量为417kJ/kg。
则系统总吸热量为:
Q’=Q-417=4333-417=3916kJ/kg
热机转换效率η’为:
η’=1633/3916=41.7%
根据上述公式,以预设的不同温度T1、T2和不同压力P1、P2、P3,计算活塞式蒸汽机10的热机转换效率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41
上述热机转换效率是在图3和图6的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近似计算得到的,也就是基于相对简单的蒸汽机结构,且气体做功装置均采用活塞-气缸单元,可以看到,活塞式蒸汽机10的热机转换效率可以达到35%以上。
而传统的气缸-活塞式蒸汽机的热效率仅有20%左右,例如,将图2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去掉,将汽化装置100中的过热水蒸气直接输入第二气体做功单元300进行绝热膨胀做功。T1=500℃、P1=20MPa,水蒸汽的焓值为3238kJ/kg;水蒸汽直接绝热膨胀至T3=110℃、P3=0.12MPa,焓值为2700 kJ/kg,计算热机转换效率η为: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51
如果按照图5的实施例,并将第一气体做功单元200去掉,则计算热机转换效率η’为: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52
如T1=500℃、P1=10MPa;T3=110℃、P3=0.12MPa,计算热机转换效率η和η’为: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53
Figure BDA0002377182890000154
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定性的证明:采用加热膨胀做功过程和近似绝热膨胀做功过程相结合的活塞式蒸汽机比只有近似绝热膨胀做功过程的活塞式蒸汽机具有更高的热机转换效率。
相对于内燃机对燃料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机属于外燃机,可以广泛适应各种热源,可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燃油、煤等能源利用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蒸汽机在较低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热效率,降低燃料燃烧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化装置,用于将液态工质加热汽化,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气态工质;
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的同时继续加热所述气态工质;
第二气体做功单元,用于使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的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做功;及
冷凝装置,用于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所述气态工质冷凝回复为所述液态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装置能够分别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流体连通,并能够使所述液态工质在所述汽化装置中被加热,形成具有预定温度和压力的所述气态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与所述汽化装置共用同一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能够分别与所述汽化装置和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包括加热器和第一活塞-气缸单元,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包括活塞和气缸,所述加热器通过对所述活塞-气缸单元加热,使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内的所述气态工质在所述气缸中膨胀并推动所述活塞对外做功的同时被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活塞-气缸单元中的气缸串联或并联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冷凝装置流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包括第二活塞-气缸单元,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包括气缸和活塞,所述气态工质能够在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中膨胀并推动所述活塞对外做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气缸串联或并联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具有保温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机还包括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气态工质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所述气缸中推动所述活塞做的功转换为旋转机械能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换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塞连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连接的曲轴,及与所述曲轴连接的飞轮,所述动力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作为动力输出,并用于在所述气态工质膨胀后使所述活塞复位,使所述活塞在所述气缸中循环往复的机械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机还包括工质循环控制装置,所述工质循环控制装置包括管路、泵和控制阀门,
所述管路用于连接所述汽化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冷凝装置;
所述泵用于驱动所述液态工质输入所述汽化装置;
所述控制阀门用于使所述汽化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及所述冷凝装置之间流体连通或流体隔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包括设置在所述泵与所述汽化装置之间的出水阀,所述出水阀通过开启和关闭,将所述液态工质非连续的定量输入至所述汽化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以及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的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进气阀和排气阀,所述进气阀和所述排气阀通过开启和关闭,将所述气态工质非连续的定量输入至所述第一气体做功单元和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并控制做功后蒸汽的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蒸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与所述冷凝装置的连接管路经过所述汽化装置附近,使在所述第二气体做功单元中做功后,进入所述冷凝装置前的所述气态工质的热量用于加热所述汽化装置中汽化前的所述液态工质。
CN202010070500.8A 2020-01-21 2020-01-21 活塞式蒸汽机 Pending CN113217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500.8A CN113217110A (zh) 2020-01-21 2020-01-21 活塞式蒸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500.8A CN113217110A (zh) 2020-01-21 2020-01-21 活塞式蒸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7110A true CN113217110A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8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0500.8A Pending CN113217110A (zh) 2020-01-21 2020-01-21 活塞式蒸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7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0777A (zh) * 2022-07-04 2022-09-09 嘉兴腾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0109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余热能量回收方法和装置
CN102893008A (zh) * 2010-03-26 2013-01-23 维金热引擎有限公司 热力学循环及热机
CN202810945U (zh) * 2012-10-09 2013-03-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单阀结构的活塞式膨胀机系统
CN103470399A (zh) * 2013-09-25 2013-12-25 王立涛 容积式热机
US20140007569A1 (en) * 2012-07-04 2014-01-09 Kairama Inc. Isothermal machin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912405A (zh) * 2014-04-30 2014-07-09 郭远军 一种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及其做功方法
CN103912404A (zh) * 2014-04-30 2014-07-09 郭远军 一种平行运动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应用
CN105201555A (zh) * 2015-10-20 2015-12-30 彭学军 一种应用于高压气体发电的联合膨胀动力系统
CN107842395A (zh) * 2017-10-24 2018-03-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两级活塞式膨胀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008A (zh) * 2010-03-26 2013-01-23 维金热引擎有限公司 热力学循环及热机
CN102410109A (zh) * 2010-09-20 2012-04-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余热能量回收方法和装置
US20140007569A1 (en) * 2012-07-04 2014-01-09 Kairama Inc. Isothermal machin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2810945U (zh) * 2012-10-09 2013-03-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单阀结构的活塞式膨胀机系统
CN103470399A (zh) * 2013-09-25 2013-12-25 王立涛 容积式热机
CN103912405A (zh) * 2014-04-30 2014-07-09 郭远军 一种平行运动热能动力机器及其做功方法
CN103912404A (zh) * 2014-04-30 2014-07-09 郭远军 一种平行运动高低压动力设备及其应用
CN105201555A (zh) * 2015-10-20 2015-12-30 彭学军 一种应用于高压气体发电的联合膨胀动力系统
CN107842395A (zh) * 2017-10-24 2018-03-27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两级活塞式膨胀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0777A (zh) * 2022-07-04 2022-09-09 嘉兴腾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51458C2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ая тепловая система с замкнутым контуром для рекуперации отработанного тепла и способ ее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Gu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2-based transcritical Rankine cycle and HFC245fa-based subcritical organic Rankine cycle using low-temperature geothermal source
EP2157317B1 (en) Thermo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thermoelectric energy
EP2312129A1 (en) Thermo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having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storing thermoelectric energy
AU201324024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y of waste heat from dual heat sources
CN112368464B (zh) 用于回收废热的系统及其方法
US20120240897A1 (en) Heat engine improvements
Paanu et al. Waste heat recovery: bottoming cycle alternatives
US20110061379A1 (en) Heat engine
CN104727871A (zh) 一种有机朗肯-斯特林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17110A (zh) 活塞式蒸汽机
Kolin et al. Geothermal electricity production by means of the low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tirling engine
US10947926B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power
CN113217133A (zh) 提高蒸汽机循环做功热效率的方法
KR20100136654A (ko) 작동유체의 온도차를 이용한 밀폐식 외연기관 및 그 출력방법
CN103470399A (zh) 容积式热机
CN102865112A (zh) 背热循环发电及多级背热循环发电及多联产系统
CN113803114A (zh) 活塞式甲醇蒸汽机及其系统,以及蒸汽机循环做功方法
CN112303960A (zh) 冷力发动机
CN113756874A (zh) 蒸汽活塞驱动直线发电机
US11761355B2 (en) Vapor-powered liquid-driven turbine
CN115013094B (zh) 带直接膨胀的中低温热源回收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RU2795864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рекуперации отходящего тепла
Toujani Energetic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recovery system from a combustion engine of a vehicle for cooling and storage of eutectic plates for drugs
CN116608022A (zh) 蒸汽循环型卡诺电池及其储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