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0568A -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0568A
CN113210568A CN202110449172.7A CN202110449172A CN113210568A CN 113210568 A CN113210568 A CN 113210568A CN 202110449172 A CN202110449172 A CN 202110449172A CN 113210568 A CN113210568 A CN 113210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printing
feeding
doubl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91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0568B (zh
Inventor
莫海军
王顺栋
梁道明
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1104491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0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0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0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0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0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7/00Patterns; Manufacture thereof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2C7/02Lo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线材提供件、打印机主体以及设置在打印机主体上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加热机构、定量输送机构、运动机构和双喷头机构,加热机构和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的出料端相通;定量输送机构与加热机构的出料端相通;运动机构包括X‑Y双向移动机构和Z轴移动机构;双喷头机构与X‑Y双向移动机构连接以在X、Y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包括液态蜡打印喷头、支撑材料打印喷头和双喷头转换机构,双喷头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打印喷头;打印平台与Z轴移动机构连接以在Z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用于在打印平台上进行打印。减轻了打印喷头的重量,有效的提高了3D打印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蜡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市场化、全球化、智能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制造业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谁能够快速制造出相关的产品和概念模型,谁就可以占领市场先机,获得巨大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零件加工技术主要采用去除材料成型技术及受迫成型技术,去除材料成型技术常常面对着资源浪费的缺陷,受迫成型技术是绿色清洁制造的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受迫成型技术(如铸造、锻压)均需要首先制造模具,模具制作周期长、价格昂贵,加长了制作工期。快速铸造技术就是应运而生的技术,快速铸造技术就是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铸造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型技术。
快速铸造技术就是采用快速成型技术直接或者间接地制造出铸造用的消失模、蜡模、型芯或者型壳,与传统铸造工艺相结合,快速铸造出金属零件。快速成型技术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了很多种成熟的工艺,这些工艺都可以用于熔模铸造的蜡模制作。光固化成型(SLA)技术、激光选择性烧结(SLS)技术、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3D打印技术,其中光固化成型和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可直接成型蜡模件。
光固化成型技术基于对固定区域材料进行烧结的原理,可直接打印蜡模,实现模型件的成型,但研制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且可烧结的复合蜡粉材料熔点较高,在脱模时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造成型壳中有碳粉残留,影响零件成型精度。另可用于打印蜡模的熔融成型技术,基于将打印材料融化,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层层堆积,最终实现模型件的成型。但可打印的蜡模材料为成捆的丝材(如ABS丝、PLA丝等),成型蜡模硬度大,无法进行后处理,因此成型蜡模的表面精度较低无法适用于熔模铸造。由于铸造蜡韧性较低,可拉丝不易成捆,无法适用于常用的FDM3D打印设备,可成捆的复合蜡丝,熔点较高,脱模时与复合蜡粉相同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成型的蜡模易出现表面精度无法满足要求的现象。因此以工业上常用的中高温铸造蜡颗粒为打印材料,采用熔融沉积技术进行成型打印,可以很好的解决3D打印蜡模难以脱模和后处理的问题。
现有的颗粒3D打印机,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3D打印螺杆挤出头和3D打印机(202020118040.7)”、“一种蜡质零件3D打印机(202020672493.4)”、“一种单螺杆挤出式3D打印机的喷头(202020346177.8)”等,多采取单螺杆挤出机将固体颗粒直接从料斗输送至加热头组件的办法,螺杆挤出机中螺杆一般分为三段:输送段、压缩段、计量段,颗粒在输送段被加热,在压缩段被压缩,再通过计量段定量传输至打印喷头,通过螺杆的转动挤出打印材料实现材料的打印。此种打印方法的打印喷头体型较长、重量较重、惯性较大,打印精度难以控制;颗粒料储放在小漏斗中,在打印过程中与螺杆部分一起运动,储料量的大小与重量呈正相关,储料多则打印部分重量大、惯性大,打印精度难以控制;为了实现输送段对打印颗粒的加热,因此对打印颗粒的外形、大小要求极高。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通过塑料管气动输送的方式输送塑料颗粒,将送料部分与打印部分分开,该方法实现了打印材料的可持续性供给,但只适用于轻、小颗粒的输送,工厂用铸造蜡较重,该方法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颗粒3D打印机大多无法满足铸造蜡颗粒的可持续性打印要求,本发明基于以上背景,针对喷头过长、过重、惯性大、颗粒供料受重量要求限制的3D打印问题,将颗粒3D打印机的送料部分、加热部分和打印部分分开,提出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线材提供件、打印机主体以及设置在打印机主体上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加热机构、定量输送机构、运动机构和双喷头机构,
加热机构和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的出料端相通;
定量输送机构与加热机构的出料端相通;
运动机构包括X-Y双向移动机构和Z轴移动机构;
双喷头机构与X-Y双向移动机构连接以在X、Y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包括液态蜡打印喷头、支撑材料打印喷头和双喷头转换机构,液态蜡打印喷头与定量输送机构的出料端相通,线材提供件用于给支撑材料打印喷头提供线材,双喷头转换机构用于切换打印喷头;
打印平台与Z轴移动机构连接以在Z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用于在打印平台上进行打印。
优选的,还包括储料机构,储料机构包括第一储料室和第二储料室,第一储料室和第二储料室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相通。
优选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包括送料管,送料管与第一储料室和第二储料室均相通。
优选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还包括送料螺杆和第一驱动件,送料螺杆设置在送料管内,且送料螺杆与第一驱动件连接以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
优选的,加热机构包括储料罐和加热件,储料罐的入料口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的出料端相通,出料口与定量输送机构相通,加热件设置在储料罐上以对储料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优选的,加热机构还包括保温罐,保温罐位于储料罐的外侧。
优选的,加热机构还包括滤网,滤网设置在储料罐的出口处。通过设置滤网,可以过滤铸造蜡颗粒中可能会存在杂质和未完全融化的铸造蜡。
优选的,定量输送机构包括熔体泵和输送驱动件,熔体泵和输送驱动件连接,且熔体泵和加热机构管道连通。
优选的,双喷头机构还包括安装盘和转动转盘,
安装盘滑动设置在X-Y双向移动机构上;
转动转盘转动设置在安装盘上;
液态蜡打印喷头和支撑材料打印喷头固定设置在转动转盘上。
优选的,液态蜡打印喷头包括液态蜡打印外壳、第一散热件、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次加热件和液用喷嘴,液态蜡打印外壳的一端固定在转动转盘上,第一散热件固定设置在液态蜡打印外壳上,二次加热件的内侧与液态蜡打印外壳固定连接,外侧与液用喷嘴连接,液用喷嘴的出丝孔朝向打印平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二次加热件上。
优选的,转动转盘转动角度为顺时针135°。
优选的,第二输料管包括液用铁氟龙管和套设在液用铁氟龙管外的伴热带。
优选的,打印平台固定在Z轴移动机构上。为了实现打印件的三维打印即X、Y、Z三个方向的打印,打印喷头借助X-Y移动机构实现在X/Y轴的移动,打印平台借助Z轴移动机构实现Z轴移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
(1)本发明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与打印机构分开,相较于传统的颗粒3D打印机,减轻了打印喷头的重量,有效的提高了3D打印的控制精度。
(2)本申请的一种耗材为铸造蜡颗粒的混合进料双喷头3D打印机,其送料螺杆通过驱动电机控制稳定转动,打印颗粒材料通过送料螺杆稳定传送至储料罐中,材料在储料罐中进行加热并通过输液管传输至熔体泵,熔体泵将定量的熔融状态的蜡材料输送至打印机构,实现铸造蜡成型件的打印。
(3)本申请的打印机采用双喷头转换机构,可以控制转动盘转动角度,快速便捷的转换打印喷头,进行支撑件的打印。
(4)本申请的锥形储料室可存储较多的颗粒打印材料,实现铸造蜡型件的可持续性打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中加热机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定量输送机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双喷头机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输料管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过滤网相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耗材为铸造蜡颗粒的混合进料双喷头3D打印机,包括打印平台8、线材提供件12、打印机主体1以及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上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加热机构5、定量输送机构6、运动机构和双喷头机构7。
打印机还包括储料机构,储料机构包括用于提供两种打印材料的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相通。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均呈锥形,锥形的储料室中的锥度可以方便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利的通过出料口,进入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保证送料的流畅性。
储料机构用于提供和储存液态打印所需要的材料,储料机构的出料端通过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与加热机构5相通。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包括送料管41和送料螺杆42,第一储料室2的出口和第二储料室3的出口均与送料管41进口相连通;送料螺杆42设置在送料管41内。优选地,第一驱动件包括从动齿轮44、第一驱动电机46和主动齿轮45,送料螺杆42通过第一联轴器43与从动齿轮44连接,从动齿轮44与主动齿轮45啮合连接,主动齿轮45与第一驱动电机46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6固定在打印机主体上。第一驱动电机46工作,通过从动齿轮44与主动齿轮45驱动送料螺杆42转动,从而将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供应的两种物料搅拌均匀。
加热机构5和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的出料端相通。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5包括储料罐52和加热件54,储料罐52的入料口通过塑料管51与送料管41的出口连通,储料罐52的出料口与定量输送机构6相通,加热件54设置在储料罐52上以对储料罐5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过采用塑料管51连接储料罐52和送料管41,塑料管51可以实现送料管出口与加热机构进料口的位置机动性,不用受限制,塑料管51通过塑料管夹511固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54为加热电阻丝。储料罐52外壁缠绕着多层热电阻丝,用来提供铸造蜡颗粒融化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5还包括保温罐53,保温罐53位于储料罐52的外侧,用于对储料罐52进行保温。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5还包括滤网55和热电偶测温仪56,滤网55设置在储料罐52的出料口处,用于过滤铸造蜡颗粒中可能会存在杂质和未完全融化的铸造蜡。热电偶测温仪56的一端插入储料罐52内,用来测量储料罐52内的蜡料的温度。
定量输送机构6与加热机构5出料口相通。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量输送机构6包括熔体泵63和输送驱动件,熔体泵63可实现对液态铸造蜡的定量定速传送,熔体泵63和输送驱动件连接,且熔体泵63和加热机构5通过第一输液管连通。进一步地,输送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5,第二驱动电机65固定在打印机主体1上,且第二驱动电机65通过第二联轴器64与熔体泵63连接。工作时,熔体泵63通过其内置齿轮的转动,实现对熔融状态蜡的定量定速传输,熔体泵63出口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液态蜡打印喷头71相连接。
运动机构包括X-Y双向移动机构10和Z轴移动机构9;双喷头机构7通过X-Y双向移动机构连接在打印机主体1上,以在X、Y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7包括液态蜡打印喷头71、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和双喷头转换机构70,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与定量输送机构6的出料端相通,线材提供件12用于给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提供线材,双喷头转换机构70用于切换打印喷头,液态蜡打印喷头71用于实现对成型件的打印,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用于实现对支撑材料的打印。打印平台8通过Z轴移动机构连接在打印机主体1上,以在Z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7用于在打印平台8上进行打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X-Y双向移动机构10包括控制在X方向上移动的X向驱动电机、与X向驱动电机连接的X向丝杆、设置在X向丝杆上的X向滑块以及控制在Y方向上移动的Y向驱动电机、与X向驱动电机连接的Y向丝杆、设置在Y向丝杆上的Y向滑块,且X向丝杆与Y向滑块连接。工作时,X向驱动电机工作,通过X向丝杆和X向滑块驱动双喷头机构7在X方向上移动,Y向驱动电机通过Y向丝杆和Y向滑块驱动双喷头机构7在Y方向上移动,以实现双喷头机构7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打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Z轴移动机构9包括Z向驱动电机、与Z向驱动电机连接的Z向丝杆和设置在Z向丝杆上的Z向滑块,打印平台8与Z向滑块连接。工作时,Z向驱动电机通过Z向丝杆和Z向滑块带动打印平台8在Z方向上移动,以实现双喷头机构7在Z向上的打印,结合X-Y双向移动机构10,使双喷头机构7进行3D打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双喷头转换机构7包括安装盘701、转动转盘702和驱动转动转盘702转动的第二驱动件,安装盘701与X-Y双向移动机构10上的X向滑块固定连接,转动转盘702通过第二驱动件可相对于安装盘701发生转动。更具体地,第二驱动件包括舵机支架703和舵机704,舵机支架703与安装盘701固定连接,舵机704通过螺栓固定在舵机支架703上,转动转盘702与舵机704的驱动轴连接,液态蜡打印喷头71和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固定在转动转盘702上。工作时,舵机704工作,驱动转动转盘702转动,液态蜡打印喷头71和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随着转动转盘702转动,从而可以改变液态蜡打印喷头71和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相对于打印平台8的位置,实现打印喷头的自动转换。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转盘702的底面设计为曲面结构,曲面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在转动过程中保证两个打印喷头转换后同轴,在打印过程中打印喷头不产生干涉,液态蜡打印喷头、线材打印喷头两喷头的中心距安装盘701的中心为同一距离,以此保证打印喷嘴转动后空间位置水平、竖直位置相同,便于位置标定。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蜡打印喷头71包括液态蜡打印外壳714、第一散热件713、二次加热件和液用喷嘴718,液态蜡打印外壳714的一端与转动转盘702固定连接,第一散热件713固定设置在液态蜡打印外壳714上,二次加热件与液态蜡打印外壳714固定连接,液用喷嘴718设置在二次加热件上,第二输液管711的一端与熔体泵的出口相通,第二输液管711另一端穿过二次加热件与液用喷嘴718相通。液态蜡打印外壳714为塑料外壳。二次加热件和第一散热件713对液态蜡进行加热或者散温并测量温度,以满足铸造蜡可打印的温度,在运动机构和系统的控制下,实现对成型件的打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液管711上还设置有伴热带13,伴热带13缠绕在第二输液管711外部,用以提供热量,以维持蜡液的流动性。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件713为风扇,风扇固定在外壳的外壁上。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二次加热件包括二次加热块717和电加热棒715,二次加热块717的一端固定在液态蜡打印外壳714上,液用喷嘴718固定在二次加热块717的另一端,液用喷嘴718的出丝孔朝向打印平台8;二次加热块717上开设有加热棒孔,电加热棒715用于插入加热棒孔中以对二次加热块717进行加热,从而对第二输液管711内的液态蜡进行二次加热。其中,二次加热块717为金属块。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蜡打印喷头71还包括用于隔热的第一喉管712,第一喉管712位于液态蜡打印外壳714内侧,第一喉管712的一端与液态蜡打印外壳7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加热块717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输料管711的一端与熔体泵63的出口相通,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喉管712内部和二次加热件后与液用喷嘴718相通。第一喉管712包括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上的多个散热片,喉管的散热片具有散热和隔热的作用,确保双喷头转换机构和X-Y双向移动机构工作时不会受二次加热件温度的影响。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蜡打印喷头71还包括固定二次加热块717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具体的,二次加热块717上开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孔716,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第一温度传感器孔716内。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材提供件12为线轮,线轮通过固定支架11固定在打印机主体1上。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包括塑料材质的线材打印外壳725、丝材输送管道727、气动接头726、第二散热件724、线材加热件和线用喷嘴721,线材打印外壳72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转盘702上,气动接头726固定在线材打印外壳725上且与丝材输送管道727连接;线材加热件固定在线材打印外壳725的另一端,线用喷嘴721固定在线材加热件上,且线用喷嘴721的出丝孔朝向打印平台8;第二散热件724固定在线材打印外壳725上。工作时,将线材提供件12中线材的一端插入丝材输送管道72,通过气动接头726驱动线材,线材加热件为线材融化提供热量,实现对线材的持续性供料和打印。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还包括第二喉管723,第二喉管723的一端与气动接头726相连,另一端穿过线材打印外壳725与线材加热件722相连。第二喉管723包括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上的多个散热片,喉管的散热片具有散热和隔热的作用,确保双喷头转换机构和X-Y双向移动机构工作时不会受二次加热件温度的影响。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线材加热件上,用于测量线材加热件的温度。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件724为风扇,固定在线材打印外壳725的外壁上。线材加热件为加热块,通电进行加热。
本发明提供的前述3D打印机在工作时,放置在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的颗粒材料通过储料室出口进入送料管41,第一驱动电机46驱动送料管41内的送料螺杆42稳定转动,两种颗粒在送料管41中充分混和,经过塑料管51进入到加热机构5的储料罐52;加热机构中的加热电阻丝通电将储料罐52中的颗粒材料加热到液态,经过滤网过滤后,通过第一输液管进入定量输送机构6;其中加热机构5的保温罐53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液态蜡进入定量输送机构6,在熔体泵63的作用下,通过第二输液管711定量传输至液态蜡打印喷头71的液用喷嘴进行打印。二次加热件可以对液态蜡进行二次加热。通过控制X-Y双向移动机构中的X向驱动电机和Y向驱动电机的转动,实现控制在X-Y双向移动机构滑块上的安装盘701在X-Y双轴向上的移动;控制Z轴运动机构中Z向驱动电机的转动,实现对固定在Z轴运动机构上的打印平台在Z轴方向的移动;通过安装盘701在X-Y双轴向上的移动、打印平台在Z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对目标打印件的三维打印。双喷头转换机构中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转盘702相连,当打印支撑件时,实现固定在转动转盘702上液态蜡打印喷头和线材打印喷头的位置转换,进而实现打印材料的转换。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系统。加热机构5中的热电偶测温仪56、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加热机构5中的加热件54、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中第一散热件713和电加热棒715,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中的第二散热件724和线材加热件,伴热带13均与温控系统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自动控制。热电偶测温仪对液态蜡进行测温,测量的温度反馈传输至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根据接收的温度来控制加热机构5中的加热件54的温度,即确定加热电阻丝工作状态和参数;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熔融状态蜡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传输至温控系统,温控系统发出控制信号,电加热棒和第一散热件713根据温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进行加热或散温,对熔融状态的蜡进行二次加热或控制第一散热件713对熔融状态蜡进行散热,实现对铸造蜡打印温度的精确控制,以满足铸造蜡可打印的温度;温控系统通过控制设置在输液管上的伴热带13的温度,以确保液态铸造蜡在各部分之间的顺利传输。线材通过丝材输送管道727进入到线材打印喷头,线材加热件对线材进行加热。通过固定在在线材加热件中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线材的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传输至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控制线材加热件对线材进行加热或风扇线材进行散热,实现对线材打印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X-Y双向移动机构10中的X向驱动电机、Y向驱动电机、Z轴移动机构9的Z向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双喷头机构7的双向运动以及打印平台的Z向移动。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送料螺杆42的螺纹间距为10mm,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其他的间距大小,如15mm。在此不对送料螺杆42的螺纹间距做特别的限制。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液态蜡打印喷头71的喷嘴的直径选用0.2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直径大小的喷嘴,如0.4mm、0.6mm等直径的喷嘴。
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中的电加热棒715通电即加热,电加热棒715的温度加热范围26℃(室温)-500℃。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电加热棒715选定的加热温度范围75℃-8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选定的加热温度范围50℃-75℃。具体的温度范围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确定。
第二输液管711上的伴热带13的温度维持范围26℃(室温)-150℃。在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伴热带13选定的温度维持范围为85℃-10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伴热带13选定的温度维持范围为55℃-80℃。具体的温度范围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确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平台(8)、线材提供件(12)、打印机主体(1)以及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上的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加热机构(5)、定量输送机构(6)、运动机构和双喷头机构(7),
加热机构(5)和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的出料端相通;
定量输送机构(6)与加热机构(5)的出料端相通;
运动机构包括X-Y双向移动机构(10)和Z轴移动机构(9);
双喷头机构(7)与X-Y双向移动机构(10)连接以在X、Y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7)包括液态蜡打印喷头(71)、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和双喷头转换机构(70),液态蜡打印喷头(71)与定量输送机构(6)的出料端相通,线材提供件(12)用于给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提供线材,双喷头转换机构(70)用于切换打印喷头;
打印平台(8)与Z轴移动机构(9)连接以在Z方向上移动,双喷头机构(7)用于在打印平台(8)上进行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料机构,储料机构包括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包括送料管(41),送料管(41)与第一储料室(2)和第二储料室(3)均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还包括送料螺杆(42)和第一驱动件,送料螺杆(42)设置在送料管(41)内,且送料螺杆(42)与第一驱动件连接以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做旋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加热机构(5)包括储料罐(52)和加热件(54),储料罐(52)的入料口与颗粒材料混合送料机构(4)的出料端相通,出料口与定量输送机构(6)相通,加热件(54)设置在储料罐(52)上以对储料罐(5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加热机构(5)还包括保温罐(53),保温罐(53)位于储料罐(52)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加热机构(5)还包括滤网(55),滤网(55)设置在储料罐(52)的出口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定量输送机构(6)包括熔体泵(63)和输送驱动件,熔体泵(63)和输送驱动件连接,且熔体泵(63)和加热机构(5)管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双喷头机构(7)还包括安装盘(701)和转动转盘(702),
安装盘(701)固定设置在X-Y双向移动机构(10)滑块上;
转动转盘(702)转动设置在安装盘(701)上;
液态蜡打印喷头(71)和支撑材料打印喷头(72)固定设置在转动转盘(70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液态蜡打印喷头(71)包括液态蜡打印外壳(714)、第一散热件(713)、第一温度传感器、二次加热件和液用喷嘴(718),液态蜡打印外壳(714)的一端固定在转动转盘(702)上,第一散热件(713)固定设置在液态蜡打印外壳(714)上,二次加热件的内侧与液态蜡打印外壳(714)固定连接,外侧与液用喷嘴(718)连接,液用喷嘴(718)的出丝孔朝向打印平台(8),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二次加热件上。
CN202110449172.7A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Active CN113210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172.7A CN11321056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172.7A CN11321056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0568A true CN113210568A (zh) 2021-08-06
CN113210568B CN113210568B (zh) 2022-10-25

Family

ID=7708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9172.7A Active CN113210568B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05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6640A (zh) * 2021-11-10 2022-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双喷头蜡模3d打印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104A (zh) * 2014-03-10 2014-06-11 天津大学 一种三维打蜡打印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75554A (zh) * 2014-07-24 2014-12-03 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喷射头切换工作的立体打印机
CN205202190U (zh) * 2015-11-20 2016-05-04 广州市阳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喷头3d打印机
CN105835362A (zh) * 2016-04-02 2016-08-10 羊丁 一种轮转式3d打印机喷头切换装置
CN205588650U (zh) * 2016-04-14 2016-09-21 常州华森三维打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摆动式双喷头装置
CN108790157A (zh) * 2018-05-25 2018-11-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
CN109016070A (zh) * 2018-09-29 2018-12-18 武汉理工大学 双喷头挤出式陶瓷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N208993104U (zh) * 2018-09-30 2019-06-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3d打印机的旋转切换双喷头装置
CN110014643A (zh) * 2019-03-11 2019-07-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3d打印的多材料梯度成形熔融挤出系统
CN110614767A (zh) * 2019-08-16 2019-12-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材料结合式双喷头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104A (zh) * 2014-03-10 2014-06-11 天津大学 一种三维打蜡打印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75554A (zh) * 2014-07-24 2014-12-03 合肥斯科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喷射头切换工作的立体打印机
CN205202190U (zh) * 2015-11-20 2016-05-04 广州市阳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喷头3d打印机
CN105835362A (zh) * 2016-04-02 2016-08-10 羊丁 一种轮转式3d打印机喷头切换装置
CN205588650U (zh) * 2016-04-14 2016-09-21 常州华森三维打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的摆动式双喷头装置
CN108790157A (zh) * 2018-05-25 2018-11-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环境敏感功能梯度材料的双喷头快速成型系统
CN109016070A (zh) * 2018-09-29 2018-12-18 武汉理工大学 双喷头挤出式陶瓷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N208993104U (zh) * 2018-09-30 2019-06-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3d打印机的旋转切换双喷头装置
CN110014643A (zh) * 2019-03-11 2019-07-1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3d打印的多材料梯度成形熔融挤出系统
CN110614767A (zh) * 2019-08-16 2019-12-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固液材料结合式双喷头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6640A (zh) * 2021-11-10 2022-03-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双喷头蜡模3d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0568B (zh) 202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5360B2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101938958B1 (ko) 압출기 일체형 프린트 헤드를 구비하는 다축 3d 프린터
KR101956525B1 (ko) 압출기 일체형 프린트 헤드를 구비하는 다축 3d 프린터
CN104875389B (zh) 三维打印机和打印方法、三维打印头
CN104552944A (zh) 一种可实现在线合金化的3d打印配料挤出装置
CN105711094A (zh) 一种三维打印方法
KR20160124554A (ko) 압출기 일체형 프린트 헤드를 구비하는 다축 3d 프린터
CN104802408A (zh) 一种自适应送丝3d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N113210568B (zh) 一种混合进料的双喷头3d打印机
CN110509542A (zh) 一种多色复合3d打印结构及打印方法
CN110901052A (zh) 一种3d打印装置
WO2020142127A1 (en) Print hea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06985363A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混炼挤出一步法3d打印耗材制备工艺
CN108817395B (zh) 一种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CN211917720U (zh) 一种3d打印装置
CN207086908U (zh) 一种金属熔融挤出成型3d打印设备
CN107225755A (zh) 一种垂直螺杆出料型3d挤出成型装置及工艺
RU2745944C1 (ru) Экструдер 3д принтера c конвекционным нагревом
CN111531882A (zh) 一种蜡质零件3d打印机
CN115056477B (zh) 一种适用于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3d打印的熔融挤出装置
CN212352912U (zh) 一种软管三维打印系统
CN110450408A (zh) 一种3d打印机
CN220146689U (zh) 一种桌面级颗粒3d打印机
CN219727213U (zh) 双色颗粒梯度3d打印挤出装置
CN113385819B (zh) 一种金属增材制造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