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4415A -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4415A
CN113204415A CN202110349547.2A CN202110349547A CN113204415A CN 113204415 A CN113204415 A CN 113204415A CN 202110349547 A CN202110349547 A CN 202110349547A CN 113204415 A CN113204415 A CN 113204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pair
user
equipment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95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明朗
郭瑜
李冬卉
王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95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44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4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06F9/4843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by program, e.g. task dispatcher, supervisor,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881Scheduling strategies for dispatcher, e.g. round robin, multi-level priority que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任务处理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如此,通过存在关联关系的任务发起设备和任务接受设备确定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目标设备对,可以避免因为链路无法被追踪导致的定位老用户失败的问题。

Description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其在社交信息分享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今,用户经常会分享一些新鲜的、有趣的信息或者应用给家人或者朋友,以丰富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通常的,用户可能通过一些社交应用程序去分享信息和其他应用。
然而,在各大社交应用程序相继开启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后,将会导致部分用户之间的传播信息中断,使得被分享者不能获取到这些信息和应用。
举个例子,当老用户甲向要向其朋友乙推荐某个应用程序,一般可以生成该应用程序的邀请链接,并将该邀请链接发送至社交应用程序中朋友乙的聊天界面。然而,当该社交应用程序因为开展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后,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朋友乙与甲的聊天界面中出现了该邀请链接,但是,当乙点击该邀请链接时,并不会跳转至该应用程序下载的界面,甚至会出现无法跳转至界面等提示字样。然而,乙可能会由于甲的推荐,可以退出社交聊天应用程序,主动至应用程序下载界面下载该应用程序,并激活(注册)该应用程序开始使用。
上述的这种例子事实上已经完成老用户对新用户的分享工作,然而因为分享链路无法被追踪,进而使得该次分享行为定位不到老用户。因此,需要一种因为链路无法被追踪导致的定位老用户失败的任务处理方式,从而使得老用户和新用户之间的信息分享链路能够被完整确定。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因为链路无法被追踪导致的定位老用户失败的问题。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时间窗用于表征任务激活时间和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包括:
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根据任务时间窗和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包括:
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从每个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目标行为信息为用户行为信息中,与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
根据目标行为信息所属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历史时间窗确定任务时间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用户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
从每个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包括:
确定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
将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确定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
从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之后,还包括:
确定目标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将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从目标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包括:
将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任务发起时间早于任务激活时间的设备对确定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
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任务激活时间与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确定为时间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时间窗用于表征任务激活时间和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任务时间窗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任务时间窗和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任务时间窗获取模块包括:
历史初选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目标行为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从每个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目标行为信息为用户行为信息中,与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
任务时间窗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目标行为信息所属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历史时间窗确定任务时间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用户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目标行为信息确定模块包括:
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
设备对剔除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用户行为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
目标行为信息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从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目标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从目标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初选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任务发起时间早于任务激活时间的设备对确定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
时间窗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任务激活时间与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确定为时间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的任务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服务器能够执行如上的任务处理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上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时间窗用于表征任务激活时间和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如此,通过存在关联关系的任务发起设备和任务接受设备确定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目标设备对,可以避免因为链路无法被追踪导致的定位老用户失败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实施环境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出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装置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任务处理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可以包括服务器01、终端设备02和终端设备0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02和终端设备03可以分别是任务发起设备和任务接受设备,服务器01可以用于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以及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并基于获取到的信息建立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为后续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中目标设备对做铺垫。具体的,服务器01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如图(1)所示,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02和终端设备03可以为服务器01提供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具体的,终端设备02和终端设备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数字助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类型的电子设备。可选的,电子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安卓系统、IOS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Unix系统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仅仅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上述服务器01以及终端终设备02,或者服务器01和终端设备03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制。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任务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节点等电子设备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201中,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任务发起设备和任务接受设备所涉及的任务可以是任何适用于本公开中两个终端设备这一应用环境的任务。可选的,上述的任务可以是应用分享任务,虚拟资源分配任务,网页分享任务等等。
其中,应用分享任务可以是当前正在使用某个应用程序的老用户通过分享任务分享信息给未使用甚至未安装该应用程序的新用户,当新用户基于该任务分享信息在自己的终端设备安装设置使用该应用程序时,则应用分享任务完成。
虚拟资源分配任务可以是当前获取虚拟资源的用户通过分享资源分配信息给未获取虚拟资源的用户,当未获取虚拟资源的用户基于资源分配信息获取虚拟资源后,则该虚拟资源分配任务完成。网页分享任务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应用分享任务的过程,这边不再赘述。
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邀请码、邀请链接,邀请图(比如二维码)等分享工具进行应用分享任务,可选的,老用户通过自己的设备分享邀请码、邀请链接或邀请图给新用户的设备,新用户基于上述的邀请码、邀请链接,邀请图下载应用程序。
然而上述的分享工具的基本逻辑是完整的,也就是说,老用户分享新用户的分享链路是可以被追踪的,那么就是存在背景技术中的情况,因为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导致老用户分享新用户的链路无法被追踪,进而使得该次成功的分享行为定位不到老用户。
基于上述原因,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201至S209的实施步骤,不采用追踪完整链路的方式定位老用户以及其分享产生的新用户,而是通过任务发起设备和任务接受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设备对(即老用户以及其分享产生的新用户)。下面将以任务为应用分享任务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阐述,其他的任务处理过程请参考应用分享任务的处理过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任务发起设备检测到应用程序的任务分享信息的生成时,可以获取自己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并将该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发送至服务器。对应的,服务器就可以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可选的,任务分享信息可以是要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邀请口令等等。
可选的,由于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基于社交的分享得以更快速更低价更广泛的扩散,使得用户通常基于社交应用来分享任务分享信息,因此,上述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任务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或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上述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和任务发起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或该用户的设备标识。可选的,社交应用可以为微信,QQ,脸书,推特等社交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终端设备上的通讯录。
为了保护用户的知情权,在任务发起设备获取自己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之前,任务发起设备还需要用户对此获取行为进行授权,也就是说,只有获得用户给出的授权指示后,任务发起设备才能获取自己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
可选的,为了遵循用户信息的保密原则,在任务发起设备获取自己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之后,任务发起设备还可以对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二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加密或者进行语句转换,以保证其他人不能肉眼识别这些信息。
可选的,上述的任务发起时间可以是检测到应用程序的任务分享信息的生成的时间,还可以是将任务分享信息分享至社交应用的时间。
在步骤S203中,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任务接受设备确定应用程序已经被激活时,或者应用程序已经被注册后,可以获取自己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并将该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发送至服务器。对应的,服务器就可以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可选的,任务分享信息可以是要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邀请口令等等。
可选的,上述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任务接受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或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上述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可以是和任务接受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和/或该用户的设备标识。可选的,社交应用可以为微信,QQ,脸书等社交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终端设备上的通讯录。
为了保护用户的知情权,在任务接受设备获取自己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之前,任务接受设备还需要用户对此获取行为进行授权,也就是说,只有获得用户给出的授权指示后,任务接受设备才能获取自己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
可选的,为了遵循用户信息的保密原则,在任务接受设备获取自己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之后,任务接受设备还可以对第三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进行加密或者进行语句转换,以保证其他对象不能识别这些信息。
可选的,上述的任务激活时间可以是任务接受设备上的该应用程序被激活的时间,即任务接受设备上的新用户在应用程序上的账号注册成功的时间。
在步骤S205中,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本公开中,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第二用户属性信息,第三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之后,可以利用以下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第四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也就是说,服务器将任务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任务接受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设备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或者,服务器将任务发起设备在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和任务接受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用户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或者,服务器将任务发起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在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分别和任务接受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三用户属性信息和第二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也就是说,服务器将任务接受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任务发起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设备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或者,服务器将任务接受设备在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和任务发起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用户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或者,服务器将任务接受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在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分别和任务发起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设备标识和用户标识进行配对,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两段的内容进行结合,确定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下面通过一个基于第一种情况产生的例子进行说明,假设某个任务发起设备在某个社交应用中的用户标识是A,某个任务接受设备所属的用户在该社交应用中存在好友关系的用户的用户标识为A,B,C……,则该任务发起设备和该任务接受设备为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在步骤S207中,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时间窗用于表征任务激活时间和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按照应用分享逻辑,新用户的应用激活时间肯定是位于老用户的任务发起时间之后,因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将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任务发起时间早于任务激活时间的设备对确定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并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任务激活时间与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确定为时间窗。如此,可以从设备对中剔除不符合常理的设备对,比如任务发起时间为上午7:00,任务激活时间为上午6:59的设备对,显然,任务激活时间不可能在任务发起时间之后,任务激活时间为上午6:59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任务发起设备的任务发起时间必然在6:59之前。
在步骤S209中,根据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举个例子,假设通过步骤S201-S207确定出70万对初选设备对,其中,有10万对初选设备对的时间窗在1分钟内,有20万对初选设备对的时间窗在1-2分钟内,有15万对初选设备对的时间窗在2-3分钟内,有14万对初选设备对的时间窗在3-5分钟内,有11万对初选设备对的时间窗在5分钟之外。
然而,其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以下情况:虽然新用户的设备确实在上述7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但是,新用户的设备并没有接收到老用户的任务分享信息(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而是通过广告等其它营销方式进行应用程序的注册,只是碰巧因为激活时间,以及好友关系的巧合被归类到初选设备对中。为了避免将通过广告等其它营销方式进行应用程序注册的设备计算入初选设备对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任务处理方法。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在步骤S2091中: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设置一个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当服务器根据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后,可以获取该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为后续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做准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用户调查确定出一个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比如,可以在该应用中发布一个用户调查,里面涉及的问题可以包括用户是通过何种方式注册该应用程序的;如果是通过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的方式时,有没有被社交应用的管理规范影响分享过程;如果被社交应用的管理规范影响,则从接收到应用分享信息开始到应用激活成功大概花费的时间……,随后分析填写用户调查的用户的数据,并结合这些用户的用户行为信息,根据接收到应用分享信息开始到应用激活成功大概花费的时间确定出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出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出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在步骤S401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201-S209是任务处理方法的应用,在此之前,可以利用历史初选设备对确定出任务时间窗。
可选的,确定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确定出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的步骤。也就是说,服务器获取历史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历史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历史任务发起时间,服务器获取历史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历史任务激活时间。根据历史任务发起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历史任务接受设备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历史任务发起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历史任务接受设备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并根据设备对对应的历史任务发起时间和历史任务激活时间从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可选的,上述的历史任务可以和任务一样,同样是该应用程序的应用分享任务,历史任务也可以是其他相近或者相似的任务,比如任务是X应用程序的应用分享任务,历史任务可以是Y应用程序的应用分享任务。可选的,X应用程序和Y应用程序是相近的程序,比如都是社交应用程序,视频应用,音频应用或者打车应用等等。这是因为,在相近或者相似的应用程序中,用户的行为信息才可能趋于一致,更有利于进行后续的分析。
在步骤S403中,从每个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目标行为信息为用户行为信息中,与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可以是指分享传播过程中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得到保证的历史用户的设备,也就是说能够通过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邀请码直接确定的没有受到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干扰的历史用户的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行为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其中,用户留存时间可以包括连续登陆应用XX天,或者YY天中有ZZ天进行了登陆;用户活跃时间包括日均使用时间;用户活跃轨迹包括用户在该应用上使用的功能,每个功能使用的时间等等。通过上述的用户行为信息可以更好的统计出用户的应用规律,为后续的任务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大数据支撑。
可选的,服务器可以确定出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将上述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进行重合度的计算,将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是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中的。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与历史初选设备对没有关系,就是以前通过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邀请码直接确定的没有受到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干扰的历史用户的设备。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上文两个实施例的结合,即一部分的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是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中的,另一部分的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与历史初选设备对没有关系,就是以前通过邀请链接,邀请二维码,邀请码直接确定的没有受到对外部链接或者口令内容的管理规范干扰的历史用户的设备。
可选的,预设阈值可以是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在预设时间内,计算重合数值。比如在一个月之间,假设历史时间窗在1分钟内的8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在80%-100%之间;假设历史时间窗在1-2分钟内的10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在70%-98%之间;假设历史时间窗在2-3分钟内的15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在72%-90%之间;假设历史时间窗在3-5分钟内的12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在65%-80%之间;假设历史时间窗在5分钟之外的9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在62%-70%之间。若预设阈值为70%,则只有历史时间窗在1分钟内的8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历史时间窗在1-2分钟内的10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和历史时间窗在2-3分钟内的150万对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为目标行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先确定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将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并确定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如此,可以从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这是因为使用好友关系以及历史任务发起时间和历史任务激活时间得到的历史初选设备对必然包含有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而不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才是本公开的方式进行服务的设备对,因此,为了节省时间,节省服务器运算算力,可以先将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直接确定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从而可以从过滤后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在步骤S405中,根据目标行为信息所属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历史时间窗确定任务时间窗。
可选的,在步骤S405中之前,还可以确定出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每个任务接受设备对应历史时间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上述3个历史时间窗对应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为目标行为信息,即,将用户行为信息作为考量标准,将历史时间窗的合集作为任务时间窗,因此,上述任务时间窗为0-3分钟。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和可追踪途径下的新用户的用户行为信息的重合度的计算来确定出用户粘性高,不会因为一时的兴趣进行应用程序的注册的用户对应的任务时间窗,为后续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的确定起到了用户行为信息和大数据的支撑。
在步骤S2093中,根据任务时间窗和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基于上述的例子继续阐述,假设任务时间窗为0-3分钟,可以将属于任务时间窗内的时间窗对应的初选设备对确定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因为使用好友关系以及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得到的初选设备对必然包含有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为了节省是时间和运算算力,服务器获得目标设备对后,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将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从目标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因此,可以将目标设备对中的任务接收设备(新用户)称为新增用户,将其中的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中的任务接收设备(新用户)称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增量用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对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中的任务发起设备进行虚拟资源的分配,使得老用户拉新的积极性得到保证,进而为后续的分享过程的顺利开展进行有效的准备。
同时,可以通过和可追踪途径下的新用户的用户行为信息的重合度的计算,从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进而删除掉一些对于应用程序,用户粘性不高的,甚至是因为其他营销手段比如广告分享使用应用程序的用户,该种用户可能因为没有好友共同使用该应用程序,使得其对应用的用户粘性不高。如此,可以选择出更符合应用程序推广的新用户,形成用户,程序之间的良好循环。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任务处理装置框图。参照图5,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第二获取模块502、第一确定模块503、第二确定模块504和第三确定模块505,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501,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502,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503,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第二确定模块504,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所述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所述时间窗用于表征所述任务激活时间和所述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第三确定模块505,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任务时间窗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任务时间窗和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任务时间窗获取模块包括:
历史初选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目标行为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从每个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目标行为信息为用户行为信息中,与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
任务时间窗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目标行为信息所属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历史时间窗确定任务时间窗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目标行为信息确定模块包括:
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
设备对剔除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用户行为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
目标行为信息确定子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从每个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从所述目标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初选设备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所述任务发起时间早于所述任务激活时间的设备对确定为所述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
时间窗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所述任务激活时间与所述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时间窗。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任务处理的电子设备的框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设备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图像瑕疵填充网络确定或图像瑕疵处理的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公开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该指令,以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任务处理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当该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公开实施例中的任务处理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任务处理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公开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根据所述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所述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所述时间窗用于表征所述任务激活时间和所述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包括:
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
根据所述任务时间窗和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满足用户行为条件的任务时间窗包括:
确定存在所述任务匹配关系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从每个所述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所述目标行为信息为所述用户行为信息中,与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之间的重合数值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行为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行为信息所属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历史时间窗确定所述任务时间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行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户留存时长信息,用户活跃时长信息和用户活动轨迹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每个所述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
将所述可追踪途径下的设备对从所述历史初选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
确定每个所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
从每个所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历史初选设备对中的任务接受设备对应的用户行为信息中确定出目标行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设备对中的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将所述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从所述目标设备对中剔除,得到不可追踪途径下的目标设备对。
7.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发起设备的第一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发起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发起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执行获取任务接受设备的第三用户属性信息,与所述任务接受设备存在关联关系的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任务激活时间;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四用户属性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属性信息和所述第三用户属性信息确定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设备对对应的任务发起时间和任务激活时间从所述存在匹配关系的设备对中确定存在任务匹配关系的初选设备对,以及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所述时间窗用于表征所述任务激活时间和所述任务发起时间的差值;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初选设备对对应的时间窗从所述初选设备对中确定出目标设备对。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
CN202110349547.2A 2021-03-31 2021-03-31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204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547.2A CN11320441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9547.2A CN11320441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4415A true CN113204415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9547.2A Pending CN113204415A (zh) 2021-03-31 2021-03-31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441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993A (zh) * 2012-07-19 2014-02-12 奥沃集合公司 网络平台内提供软件工具用以建立群组并在群组成员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28095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dvanced Elemental Technologies Purposeful computing
US20160086108A1 (en) * 2010-05-28 2016-03-24 Daniel H. Abelow Continuous dynamic boundaries
CN108038741A (zh) * 2018-01-02 2018-05-15 北京蚂蚁邻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里的多功能社交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585726A (zh) * 2019-09-1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召回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4672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确定用户邀请关系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6108A1 (en) * 2010-05-28 2016-03-24 Daniel H. Abelow Continuous dynamic boundaries
CN103580993A (zh) * 2012-07-19 2014-02-12 奥沃集合公司 网络平台内提供软件工具用以建立群组并在群组成员客户端之间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28095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Advanced Elemental Technologies Purposeful computing
CN108038741A (zh) * 2018-01-02 2018-05-15 北京蚂蚁邻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邻里的多功能社交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44672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确定用户邀请关系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0585726A (zh) * 2019-09-16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召回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4799B (zh) 数据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7169094B (zh) 信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6874273B (zh) 渠道信息统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688598B (zh) 业务参数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69949A (zh) 设备上机器学习平台
CN110892425A (zh) 设备上机器学习平台
US20180188932A1 (en) De-anonymization of website visitor identity
CN108718337B (zh) 网站账号登录、验证、验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88812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88858A (zh) 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684044B (zh) 一种用户行为检测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9669718A (zh) 系统权限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69736A (zh) 资源分发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38883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47139B (zh) 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401709A (zh) 一种即时通讯应用中会话的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204415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23190B (zh) 设备标识跳变的识别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482397B2 (en) Managing identifiers
US9715544B2 (en) Online location sharing through an internet service search engine
CN113692014A (zh) App流量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2589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259050A (zh) 用户操作轨迹记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77453B (zh) 任务平台任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738515A (zh) 资源投放数据的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