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2130B -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2130B
CN113192130B CN202110605484.2A CN202110605484A CN113192130B CN 113192130 B CN113192130 B CN 113192130B CN 202110605484 A CN202110605484 A CN 202110605484A CN 113192130 B CN113192130 B CN 113192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x
vertex set
vertices
rang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54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2130A (zh
Inventor
关耀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54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2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2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2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2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Edg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获取目标宽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使得可以不依赖肉眼或标注工具检测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从而方便地检测模型中的分缝线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且可以检测出分缝线的宽度是否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物体表面,特别是工业产品表面都会存在零部件之间拼接的分缝线。在三维模型制作中通常需要模拟这种分缝线,分缝线的制作质量好坏会严重影响整个三维模型的制作质量,及感官效果。分缝线通常由平行的Edge Loop连续边构成,想要得到较好的视角效果,必须把每条分缝线做得粗细均匀且符合实际比例。因此,检测Edge Loop间距是把控模型视觉效果及质量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检测Edge Loop间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以肉眼观察来评估分缝线两边Edge Loop的间距,二是利用距离标注工具来点选需要检测的部位两边,从而自动生成距离标注。然而,通过肉眼观察来检测评估的结果的方式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而且这种估计的方式得到的结果并不精确,容易疏漏,且分缝线总体偏宽或总体偏窄的情况,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是否符合设定要求。而如果通过距离标注工具来检测Edge Loop的间距,需要沿分缝线手动标注每个检测点,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通过观察估计Edge Loop的间距的方式存在的评估结果不精确,而通过手动标注检测点的方式测量Edge Loop的间距会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相应的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包括:
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获取目标宽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
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包括:
确定构成所述两组连续边的顶点集合;
从所述顶点集合中确定当前待处理的顶点,并标记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为第一顶点集合;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并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多条边;
依次判断所述相邻的多条边是否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
若是,则确定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中,除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所在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的顶点,并将所述另一端的顶点添加至所述第一顶点集合;若否,则忽略不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二数量;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多条边的步骤;若否,则将所述顶点集合减去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以得到第二顶点集合。
可选地,所述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取值范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各个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
提取所述坐标信息中的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
根据所述坐标数值确定处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在所述X轴或Y轴或Z轴上的所处的坐标范围。
可选地,所述衰减影响范围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包括:
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减以得到第一影响范围,以及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加以得到第二影响范围。
可选地,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用于规定在顶点移动时,与所移动的顶点同步移动的顶点所处的范围;
所述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包括:
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包括:
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包括: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所述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包括: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并将所述第三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可选地,所述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包括:
将所述顶点集合N减去所述顶点集合M,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
计算所述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P的和值,并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减去所述和值,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初始信息;
在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按照所述初始信息,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初始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对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进行着色。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包括:
顶点集合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坐标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宽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
间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范围衰减功能,检测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其中,衰减影响范围根据目标宽度计算得到,因此,使得可以不依赖肉眼或标注工具检测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从而方便地检测模型中的分缝线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且可以检测出分缝线的宽度是否均匀,解决了之前需要靠肉眼观察来判断间距的问题,也无需沿分缝线标注多个检测点,省时省力,结果精确,而且对顶点之间的间距分布一目了然。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间距检测方法,对分缝线两边的顶点数目并无具体要求,无需要求Edge Loop两侧的顶点在拓扑结构上必须具有相关性,也无需呈一一对应关系,分缝线两边的Edge Loop可以属于两个不同的零件,检测时也不需要为同组的每一个顶点遍历计算与另一组每个顶点的距离,检测计算速度快,计算时间也不会随Edge Loop上顶点数目增加而显著提升,因此,可以提高间距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连续边对应的顶点集合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所有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顶点之间的间距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顶点之间的间距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的过程的步骤流程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的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的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的示意图;
图7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观察估计Edge Loop连续边的间距的方式存在的评估结果不精确,而通过手动标注检测点的方式测量Edge Loop的间距会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肉眼或标注工具的间距检测方法,用以检测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从而方便地检测模型中的分缝线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且可以检测出分缝线的宽度是否均匀。其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三维建模软件中,在通过三维建模软件中制作模型时,检测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以及时对模型进行调整,提供模型的视角效果,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间距检测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所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其中,连续边为Edge Loop,在一个模型中Edge Loop的特点是:每一组Edge Loop中的边连续,以及,在一组Edge Loop中每两条边所共用的顶点都会在两侧各延伸出1条不属于这一组Edge Loop的边,除非这组Edge Loop所在的位置是模型的边界。
具体的,用户可以选择模型中需要检测间距的两组Edge Loop。例如,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可以提供Edge Loop选择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Edge Loop选择功能选择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用户所选择的两组Edge Loop之后,将所选择的两组Edge Loop转化为构成这两组Edge Loop的顶点集合,并进一步将该顶点集合拆分为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其中,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分别代表一组Edge Loop,即第一顶点集合中所包含的是其中一组Edge Loop对应的顶点,第二顶点集合中所包含的是另一组Edge Loop对应的顶点。
步骤S102,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具体的,可以获取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所有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根据这些顶点的坐标信息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所有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在具体实现中,为了简化计算的过程,坐标范围可以指顶点在单个坐标轴上所处的范围,其中,单个坐标轴可以为X轴或Y轴或Z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通过提取坐标信息中单个坐标轴(例如,X轴)上的信息,从而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所有顶点在这个坐标轴上所处的坐标范围。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包含3个顶点,每个顶点对应坐标分别为(1,-1,2),(10,5,8)和(5,3,10),则可以提取X轴上的坐标1,10和5计算得到顶点在X轴上的坐标范围为[1,10],提取Y轴上的坐标-1,5和3计算得到顶点在Y轴上的坐标范围为[-1,5],提取Y轴上的坐标2,8和10计算得到顶点在Z轴上的坐标范围为[2,10]。需要说明的是,坐标范围也可以包含顶点在三个坐标轴上分别对应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S103,获取目标宽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
其中,目标宽度为想要达到的标准宽度。衰减影响范围可以用于规定在顶点移动时,与所移动的顶点同步移动的顶点所处的范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宽度和允许的误差值计算得到衰减影响范围。
在具体实现中,在三维建模软件中通常具有顶点范围选择功能,该顶点范围选择功能用于实现在顶点移动时,选择需要同步移动的顶点。顶点范围选择功能包含衰减距离参数,可以通过该衰减距离参数来设置衰减影响范围。
步骤S104,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具体的,可以根据坐标范围分别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在移动某一个顶点集合时,根据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另一个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顶点,从而可以根据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衰减影响范围包含两个数值,其中,一个为第一影响范围,用于表示目标宽度的下限,另一个为第二影响范围,用于表示目标宽度的上限。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况,分别为: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衰减影响范围中的第一影响范围,此时,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目标宽度的下限;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衰减影响范围之内,此时,顶点之间的间距满足目标宽度的要求;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衰减影响范围中的第二影响范围,此时,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目标宽度的上限。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步骤S101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11,确定构成所述两组连续边的顶点集合;
具体的,从模型的原始信息中,可以获取到构成两组连续边的所有边,各条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这些边对应的编号,其中,编号用于唯一标识一条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分别获取这些边的两个端点,根据这些端点即可得到所需要的顶点集合。
子步骤S12,从所述顶点集合中确定当前待处理的顶点,并标记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为第一顶点集合;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从顶点集合中随机确定一个顶点作为当前待处理的顶点。
子步骤S13,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并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多条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记录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以在后续的步骤中采用第一数量判断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数量是否增加。在记录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之后,进一步确定与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所有边。具体的,可以通过模型的信息中各条边之间的连接关系确定与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所有边,以及这些相邻的边对应的编号。
子步骤S14,依次判断所述相邻的多条边是否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
具体的,可以通过依次判断确定相邻的所有边对应的编号,是否存在构成EdgeLoop的边对应的编号中,从而得到各条相邻的边是否属于两组连续边。
子步骤S15,若是,则确定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中,除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所在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的顶点,并将所述另一端的顶点添加至所述第一顶点集合;若否,则忽略不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
如果与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边属于两组连续边,则确定该边中除当前待处理的顶点所在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的顶点,并将这个边中另一端的顶点加入第一顶点集合中,其中,另一端的顶点与第一顶点集合中已经记录的顶点不同。
如果与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边不属于两组连续边,则忽略这条相邻的边,执行子步骤S16。
子步骤S16,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二数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处理完成所有与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边之后,可以记录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二数量。
子步骤S17,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子步骤S18,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多条边的步骤;若否,则将所述顶点集合减去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以得到第二顶点集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数量,以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数量是否增加,若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则可以返回执行上述子步骤S13-S17,以继续延伸第一顶点集合。若第二数量等于第一数量,则判定顶点数量不再增加,表明两组Edge Loop的其中一组Edge Loop对应得顶点已被完全记录,可以通过将顶点集合减去第一顶点集合,以得到第二顶点集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取值范围,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02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21,获取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各个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
子步骤S22,提取所述坐标信息中的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
子步骤S23,根据所述坐标数值确定处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在所述X轴或Y轴或Z轴上的所处的坐标范围。
具体的,可以从模型的信息中获取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各个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为了减少计算量以加快系统处理速度,在计算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所有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时,可以计算在单个坐标轴上的坐标范围。通过提取坐标信息中的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并根据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提取坐标信息中的X轴上的坐标数值,并根据X轴上的坐标数值,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在X轴上所处的坐标范围。
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提取坐标信息中的Y轴上的坐标数值,并根据Y轴上的坐标数值,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在Y轴上所处的坐标范围。
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提取坐标信息中的Z轴上的坐标数值,并根据Z轴上的坐标数值,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在Z轴上所处的坐标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衰减影响范围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所述步骤S10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减以得到第一影响范围,以及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加以得到第二影响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可以允许存在一些误差,可以根据目标宽度和误差值计算得到衰减影响范围,其中,衰减影响范围可以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将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减以得到第一影响范围,以及将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加以得到第二影响范围。其中,预设误差值为预先设定的数值,用于表明Edge Loop的间距可以允许存在的误差值。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用于规定在顶点移动时,与所移动的顶点同步移动的顶点所处的范围;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104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31,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具体的,衰减影响范围用于规定在顶点移动时,与所移动的顶点同步移动的顶点所处的范围。例如,假设衰减影响范围为10,则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10的顶点会进行同步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按照坐标范围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从而可以根据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中提供的范围选择衰减功能,设置衰减影响范围,并将范围选择权重设置为100%,即处于衰减影响范围内的所有顶点均会与所选顶点同步移动,范围外的顶点则不受影响。设置好参数之后,以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和衰减影响范围作为输入条件,按照坐标范围分别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确定每次移动时同步移动的顶点,从而可以根据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子步骤S31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41,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首先按照坐标范围和第一影响范围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以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中提供的范围选择衰减功能,设置第一影响范围,并将范围选择权重设置为100%,即处于第一影响范围内的所有顶点均会与所选顶点同步移动,处于第二影响范围外的顶点则不受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子步骤S41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所述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首先设置第一顶点集合为主动集合,并第二顶点集合为被动集合,然后将主动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作为一种示例,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X轴取值范围时,则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沿着X轴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如在X轴上移动坐标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00倍距离。作为另一种示例,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Y轴取值范围时,则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沿着Y轴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如在Y轴上移动坐标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00倍距离。作为另一种示例,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Z轴取值范围时,则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沿着Z轴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如在Z轴上移动坐标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100倍距离。
在移动主动集合中的顶点之后,被动集合中距离主动集合小于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将随主动集合同步移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影响范围确定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进一步的,可以把上述步骤中移动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已经全部进行检测,若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未完成检测则可以将第二顶点集合设置为主动集合,第一顶点集合设置为被动集合,并重复上述移动主动集合中的顶点,以及根据第一影响范围确定被动集合中同步移动的顶点的步骤,从而确定被动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具体的,可以将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根据第一影响范围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全部完成检测之后,可以输出顶点集合M,其中,顶点集合M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影响范围,即顶点集合N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目标宽度的下限。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子步骤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子步骤S41-1,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按照所述第一影响范围同步移动;
子步骤S41-2,依次判断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坐标是否处于所述坐标范围之内;
子步骤S41-3,若是,则不作处理;
子步骤S41-4,若否,则将坐标处于所述坐标范围之外的顶点确定为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子步骤S41-5,判断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
子步骤S41-6,若否,则返回执行所述子步骤S41-2;若是,则输出顶点集合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时,若是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与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第一影响范围之内,则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也会同步到坐标范围之外,因此,可以通过遍历第二顶点集合中的每个顶点,判断这些顶点的坐标是否处于坐标范围之内,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内,则表示这个顶点没有跟随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外,则表示这个顶点跟随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从而可以确定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中。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影响范围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的方法与上述确定第一顶点的流程相似,通过遍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每一个顶点,判断这些顶点的坐标是否处于坐标范围之内,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内,则表示这个顶点没有跟随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外,则表示这个顶点跟随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从而可以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
子步骤S42,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坐标范围和第二影响范围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以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中提供的范围选择衰减功能,设置第二影响范围,并将范围选择权重设置为100%,即处于第二影响范围内的所有顶点均会与所选顶点同步移动,处于第二影响范围外的顶点则不受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子步骤S42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并将所述第三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完成子步骤S41之后,可以将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然后设置第一顶点集合为主动集合,并第二顶点集合为被动集合,然后将主动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在移动主动集合中的顶点之后,被动集合中距离主动集合小于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将随主动集合同步移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影响范围确定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并将第三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影响范围确定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的方法与确定第一顶点的流程相似,通过遍历第二顶点集合中的每一个顶点,判断这些顶点的坐标是否处于坐标范围之内,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内,则表示这个顶点没有跟随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外,则表示这个顶点跟随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从而可以确定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
进一步的,可以把上述步骤中移动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已经全部进行检测,若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未完成检测,则可以将第二顶点集合设置为主动集合,第一顶点集合设置为被动集合,并重复上述移动主动集合中的顶点,以及根据第二影响范围确定被动集合中同步移动的顶点的步骤,从而确定被动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具体的,可以将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坐标范围之外,根据第二影响范围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二影响范围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的方法与上述确定第一顶点的流程相似,通过遍历第一顶点集合中的每一个顶点,判断这些顶点的坐标是否处于坐标范围之内,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内,则表示这个顶点没有跟随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若是处于坐标范围之外,则表示这个顶点跟随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同步移动,从而可以确定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
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全部完成检测之后,可以输出顶点集合N,其中,顶点集合N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影响范围,即顶点集合N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目标宽度的上限。
子步骤S43,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子步骤S43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将所述顶点集合N减去所述顶点集合M,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计算所述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P的和值,并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减去所述和值,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具体的,由于顶点集合N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影响范围,则顶点集合N中包含了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所有的间距小于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因此,顶点集合N必然包含顶点集合M。通过将顶点集合N减去顶点集合M,可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计算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P的和值,并将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减去和值,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01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初始信息。
其中,初始信息为用于表示顶点的初始状态的信息,例如,初始信息包括顶点的坐标,顶点所在边的编号,顶点所在边的连接关系等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记录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初始信息,由于在间距检测的过程中会发生顶点的位移,需要在检测完成后把三维模型还原到初始状态,因此设置一个记录点以便稍后还原模型,以确保在进行间距检测后模型不被改变。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子步骤S31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所述初始信息,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初始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范围选择功能移动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从而确定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之后,可以按照初始信息,将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初始状态,从而确保在进行间距检测后模型不被改变。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对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进行着色。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按照检测得到的结果,对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进行着色,顶点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目标宽度的要求将会显示在模型的每个对应顶点上,使得对检测完成的顶点间距可视化,便于用户观察。
具体的,在着色时每个顶点集合对应的顶点颜色可以不同,从而顶点之间的间距将以不同颜色显示在模型的每个对应顶点上。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新建一个顶点颜色集,为顶点合集M、P、O的顶点分别赋予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然后把新建的顶点颜色集设置为显示。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7A-图7D所示,是模型中的两组Edge Loop的示意图,其中,白色线条分别表示所选择的两组Edge Loop。图7A中,两组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衰减影响范围之内,即属于顶点集合P,可以对这两组Edge Loop赋予绿色。图7B中,两组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衰减影响范围,即属于顶点集合O,可以对这两组EdgeLoop赋予蓝色。图7C中,两组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衰减影响范围,即属于顶点集合M,可以对这两组Edge Loop赋予红色。图7C中,两组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不均匀,可以对两组Edge Loop进行分段着色,对于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部分则赋予绿色,对于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衰减影响范围的部分则赋予蓝色,对于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衰减影响范围的部分则赋予红色,通过按照间距检测的结果对两组Edge Loop的顶点进行着色,有利于用户进行观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范围衰减功能,检测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Edge Loop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其中,衰减影响范围根据目标宽度计算得到,因此,使得可以不依赖肉眼或标注工具检测模型中Edge Loop的间距,从而方便地检测模型中的分缝线的宽度是否符合要求,且可以检测出分缝线的宽度是否均匀,解决了之前需要靠肉眼观察来判断间距的问题,也无需沿分缝线标注多个检测点,省时省力,结果精确,而且对顶点之间的间距分布一目了然。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间距检测方法,对分缝线两边的顶点数目并无具体要求,无需要求Edge Loop两侧的顶点在拓扑结构上必须具有相关性,也无需呈一一对应关系,分缝线两边的Edge Loop可以属于两个不同的零件,检测时也不需要为同组的每一个顶点遍历计算与另一组每个顶点的距离,检测计算速度快,计算时间也不会随Edge Loop上顶点数目增加而显著提升,因此,可以提高间距检测的效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间距检测方法,可以把分缝线两侧的顶点按照其间距进行着色并标记在三维模型上,便于用户观察,对顶点之间的间距分布一目了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顶点集合确定模块801,用于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坐标范围确定模块802,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模块803,用于获取目标宽度,并根据所述目标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
间距确定模块804,用于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包括:
顶点集合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构成所述两组连续边的顶点集合;
第一顶点确定子模块,用于从所述顶点集合中确定当前待处理的顶点,并标记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为第一顶点集合;
相邻边确定子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并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多条边;
边判断子模块,用于依次判断所述相邻的多条边是否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
第二顶点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是,则确定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中,除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所在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的顶点,并将所述另一端的顶点添加至所述第一顶点集合;若否,则忽略不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
数量记录子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二数量;
数量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第二顶点集合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多条边的步骤;若否,则将所述顶点集合减去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以得到第二顶点集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取值范围,所述坐标范围确定模块802,包括:
坐标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各个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
坐标数值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坐标信息中的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
坐标范围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坐标数值确定处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在所述X轴或Y轴或Z轴上的所处的坐标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衰减影响范围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模块803,包括:
影响范围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减以得到第一影响范围,以及将所述目标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加以得到第二影响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用于规定在顶点移动时,与所移动的顶点同步移动的顶点所处的范围;
所述间距确定模块804,包括:
间距确定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间距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间距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第二间距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第三间距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距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顶点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第二顶点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所述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距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顶点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并将所述第三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第二顶点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间距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间距确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顶点集合N减去所述顶点集合M,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
第二间距确定子单元,用于计算所述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P的和值,并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减去所述和值,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顶点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初始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顶点退回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初始信息,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初始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
顶点着色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对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进行着色。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
处理器901、存储介质902和总线903,所述存储介质9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9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901与所述存储介质902之间通过总线903通信,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图10所示,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001,所述计算机程序1001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获取预设标准宽度,并根据所述预设标准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所述衰减影响范围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
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包括:
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包括:
确定构成所述两组连续边的顶点集合;
从所述顶点集合中确定当前待处理的顶点,并标记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为第一顶点集合;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一数量,并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相邻的多条边;
依次判断所述相邻的多条边是否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
若是,则确定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中,除所述当前待处理的顶点所在的一端之外的另一端的顶点,并将所述另一端的顶点添加至所述第一顶点集合;若否,则忽略不属于所述两组连续边的相邻的边;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的第二数量;
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若是,则返回执行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顶点相邻的多条边的步骤;若否,则将所述顶点集合减去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以得到第二顶点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范围为所有顶点的坐标在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取值范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各个顶点对应的坐标信息;
提取所述坐标信息中的X轴或Y轴或Z轴上的坐标数值;
根据所述坐标数值确定处于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在所述X轴或Y轴或Z轴上的所处的坐标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标准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包括:
将所述预设标准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减以得到第一影响范围,以及将所述预设标准宽度与预设误差值相加以得到第二影响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还包括:
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包括: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与所移动的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第一顶点,并将所述第一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二顶点,并将所述第二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包括: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与所移动的第一顶点集合中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第三顶点,并将所述第三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至移动之前的位置,判断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是否全部被检测,若否,则将所述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移动至所述坐标范围之外,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中同步移动的第四顶点,并将所述第四顶点添加至顶点集合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N,计算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和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包括:
将所述顶点集合N减去所述顶点集合M,以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处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之内的顶点集合P;
计算所述顶点集合M和顶点集合P的和值,并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所述第二顶点集合减去所述和值,得到顶点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的初始信息;
在所述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同步移动的顶点,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按照所述初始信息,将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退回初始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照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对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进行着色。
11.一种间距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点集合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模型中的两组连续边,并确定所述两组连续边分别对应的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
坐标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所处的坐标范围;
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标准宽度,并根据所述预设标准宽度确定衰减影响范围;所述衰减影响范围包括用于规定宽度下限的第一影响范围和用于规定宽度上限的第二影响范围;
间距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坐标范围和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衰减影响范围的关系;
其中,所述间距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间距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M;
第二间距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坐标范围移动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的顶点,并根据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确定与所移动的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同步移动的顶点,以确定所述第一顶点集合和第二顶点集合中顶点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影响范围的顶点集合N。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05484.2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192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484.2A CN11319213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5484.2A CN11319213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130A CN113192130A (zh) 2021-07-30
CN113192130B true CN113192130B (zh) 2022-12-06

Family

ID=7698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5484.2A Active CN113192130B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213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9921A (en) * 1995-05-10 1999-01-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image of a face
CN103901100A (zh) * 2014-03-25 2014-07-02 深圳市神视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探伤缺陷定位方法及超声波探伤仪
CN104567609A (zh) * 2014-12-24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弧形曲面上孔位距离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5665877A (zh) * 2015-08-04 2016-06-15 李小春 一种采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自动焊接的方法
CN111309013A (zh) * 2020-02-24 2020-06-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距离确定方法及系统、车辆、存储介质
CN112102264A (zh) * 2020-08-31 2020-12-18 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设备
CN112203071A (zh) * 2020-12-03 2021-01-08 深圳市当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传感器水平校正的投影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244B (zh) * 2014-09-26 2017-07-25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单目相机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9921A (en) * 1995-05-10 1999-01-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n image of a face
CN103901100A (zh) * 2014-03-25 2014-07-02 深圳市神视检验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探伤缺陷定位方法及超声波探伤仪
CN104567609A (zh) * 2014-12-24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弧形曲面上孔位距离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105665877A (zh) * 2015-08-04 2016-06-15 李小春 一种采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自动焊接的方法
CN111309013A (zh) * 2020-02-24 2020-06-19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距离确定方法及系统、车辆、存储介质
CN112102264A (zh) * 2020-08-31 2020-12-18 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体检测设备
CN112203071A (zh) * 2020-12-03 2021-01-08 深圳市当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距离传感器水平校正的投影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uclidean distance geometry and applications;Leo Liberti 等;《arXiv:1205.0349v1》;20120502;全文 *
基于大规模浮动车数据的城市道路网复杂度分析;何兆成 等;《公路交通科技》;201306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2130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86145A (en) Photogrammetric method
CN106873549A (zh)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US20080065625A1 (en) CAD data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apparatus
CN105893655B (zh) 一种石油储层构型的物理模拟方法
CN107504917B (zh) 一种三维尺寸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1178170A (zh) 一种手势识别方法和一种电子设备
CN111340834B (zh) 基于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数据融合的衬板装配系统及方法
CN113192130B (zh) 一种间距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87000B (zh) 三维模型坐标的纠正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38541A (zh) 一种基于移动无线网络数据的异常轨迹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7333860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船舶水尺读数方法及装置
CN112434582A (zh) 一种车道线颜色识别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11439A (zh) 一种dem重构算法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4528626B (zh) 一种基于三维bim模型的数据集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KR20200141274A (ko) 스마트 팩토리 가상설계에 따른 설비배치에 대한 설비위치 검증방법
KR101808958B1 (ko) 구조물 형상 정보 구축 방법 및 구조물 변형 검출 방법
CN115546283A (zh) 管井表面积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43458B (zh) 发动机传感器的选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97423B (zh) 一种基于mr鱼缸的精确触控交互方法及系统
JP2008181124A5 (zh)
CN113838146A (zh) 验证摄像头模组标定精度、摄像头模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549768A (zh) 一种三维重建效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cker et al. Visualization of scene structure uncertainty in a multi-view reconstruction pipeline
CN103673962A (zh) 轮廓线自动量测系统及方法
CN108151745A (zh) Nmea轨迹差异的自动分析与标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