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1570A -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1570A
CN113181570A CN202110536982.6A CN202110536982A CN113181570A CN 113181570 A CN113181570 A CN 113181570A CN 202110536982 A CN202110536982 A CN 202110536982A CN 113181570 A CN113181570 A CN 113181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ultrasonic
treatment
probe
mus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69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369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1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1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1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2Locali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通过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苹果肌区、唇周边区、卧蚕区、眼周边区、额头区、下颚线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本方案规范了超声刀的操作,使得超声刀治疗后对皮肤组织的激活效果达到最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脸上的皱纹开始滋生,皮肤松弛下垂、泪沟、法令纹、嘴角纹、木偶纹等种种衰老现象逐渐产生,因此市面上浮现了多种刺激细胞活性的仪器,其中就有超声刀。
超声刀是一款超声波仪器,它的聚焦超声波技术能使高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治疗位置的皮肤上,在不伤害任何组织的情况下做治疗。超声刀可以分层在皮下4.5mm、3.0mm、1.5mm,13mm处,输入精准的超声波能量,使组织细胞摩擦发生高热能效应,并凝结热能变成微细“热点”。这些“热点”会激发皮肤组织自我更新机制,热能刺激下增加胶原自我合成、让皮肤组织饱满、增强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弹性。超声刀技术的使用往往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经过专业培训过后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才能使得超声刀的操作手法不同而对脸部皮肤组织的分布进行对应的激活,面部的皮肤组织皆能达到自我更新,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比较专业的操作手法用于超声刀的治疗,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使用由于没有专业的操作手法与技巧使得皮肤组织激活后的自我更新能力不足,每个类型的超声刀无法达到对应激活的皮下深度,超声刀操作后无法达到预计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超声刀操作过于专业性,没有固定的比较专业的操作手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包括:
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
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
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苹果肌区、唇周边区、卧蚕区、眼周边区、额头区、下颚线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
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
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
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
治疗操作结束。
优选地,所述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
将4.5mm探头作用在脸颊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一阵列热凝固点,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
确定第一阵列热凝固点相邻的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第二阵列脸颊区的肌肉走向,并以第二阵列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利用4.5mm探头点入超声波聚焦于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二阵列热凝固点;
循环脸颊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脸颊区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移动4.5mm探头至苹果肌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苹果肌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苹果肌处朝额头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
循环苹果肌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苹果肌区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关闭4.5mm探头。
优选地,所述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
将3.0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绕唇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唇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唇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下颚线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下颚线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颈部处朝脸颊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下颚线区的点阵治疗直至下颚线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下颚线区的点阵治疗直至下颚线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卧蚕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卧蚕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苹果肌处起绕眼周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卧蚕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卧蚕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卧蚕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卧蚕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颈部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颈部朝下颚线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关闭3.0mm探头。
优选地,所述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
将1.5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处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唇周边区开始依次点阵治疗苹果肌区、眼周边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颈部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的淋巴线为轨迹从下颚线区朝颈部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颈部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耳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耳周边区的淋巴线为轨迹绕耳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耳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耳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耳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优选地,所述循环耳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耳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眼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斜向额头45°方向切入并绕眼周边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眼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通过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苹果肌区、唇周边区、卧蚕区、眼周边区、额头区、下颚线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治疗操作结束。本方案形成较为系统的超声刀操作方法,该套操作方法规范了超声刀的操作,使得超声刀治疗后对皮肤组织的激活效果达到最佳,也能根据脸部每个区域的皮肤组织不同对应制定不同的激活方案,进而加强皮肤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皮肤组织整体得到提拉且皮肤表层紧致、改善皱纹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示例性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例性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按照这些附图示出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面部区域分布的示意图。
图示编号:颈部区210、下颚线区220、唇周边区230、脸颊区240、苹果肌区250、卧蚕区260、额头区270、眼周边区280、耳周边区29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因每个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不一,操作对象需要根据每个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指定超声刀的治疗位置。
步骤S110,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具体地,面部的肌肉位置表浅,一般是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然后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于面部的孔裂周围,比如眼裂,口周,鼻孔周围,面部肌肉可以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一般包括额肌,颞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咬肌,下唇方肌,颏肌等肌肉,面部的肌肉可以控制面部的表情,并且控制咀嚼,闭眼,张口,闭口的工作。
面部位于全身最暴露的部位,拥有丰富的表情肌,加上日光照射、长期风吹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面部皮肤更容易衰老。人通常从25岁开始皮肤出现衰老症状,年龄越大症状越明显。面部衰老是分段走的,不同时期的面部抗衰有针对性的改善方式。25-30岁:衰老初期,初期衰老的表现症状:随着胶原蛋白的流失,皮肤开始失去弹性,变的暗沉没有光泽,当表情丰富时,抬头纹、眉间纹、鱼尾纹等浅等轻度皱纹开始显现;31-39岁:衰老中期,中期衰老的表现症状:皮肤的进一步衰老,皱纹逐渐的加深,鼻唇沟、颈纹、川字纹等中度皱纹出现;40岁以上:衰老重期,重期衰老的表现症状:除了皱纹加重外,皮肤的深层结构也开始衰老,出现松弛下垂的现象。
上面部的衰老——前额和眉毛、眼部,上面部衰老的表现有上睑上方和周围多余的皮肤导致的眉毛下垂、眉间纹和水平的抬头纹。另外,鼻梁会变得宽大,多余的前额、眼睑的皮肤可能会阻挡视线。
上眼睑的衰老变化,上眼睑大概在35岁左右就开始有变化了,这会体现在沉积的脂肪造成上眼睑多余且下垂的皮肤。下垂的上眼睑会阻碍视线,而多余的皮肤,肌肉以及脂肪让眼睛显得更小。
下眼睑的衰老变化,眼周肌肤非常薄,一旦松弛下垂,就会形成眼袋,让人显得无神且老态,支撑眼球的脂肪垫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开始从下眼睑处突起形成眼袋。
中面部的老化,在脸部所有的区域中,中面部是面部老化最明显的地方。令纹凸显,皮肤里的胶原蛋白、水分含量会渐渐流失,皮下脂肪也会萎缩下垂,造成皮肤松弛和老化,形成皮肤表面上的凹陷,就会产生法令纹。
下面部的衰老——颈部,下垂的肌肉、脂肪、以及紫外线的伤害使得下颌两边隆起产生肉垂。同样的变化也会发生在下巴下方及颈部。在这个过程中,深层的支撑系统和皮肤会下垂并堆积,从而形成垂直的颈部皱纹及可以从下巴一直延伸到锁骨的“火鸡脖”。
步骤S120,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240、苹果肌区250、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下颚线区22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根据上述面部衰老走向进行分类,分出脸颊区240、苹果肌区250、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下颚线区22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具体分布图请参考图2所示。由于每个区域的肌肉走线、皮肤组织的构成以及厚度不同,需根据脸部每一部分的皮肤组织执行对应的超声刀的治疗方法,具体为,选用超声刀的渗透深度配合对应治疗轨迹的走向,而治疗轨迹根据肌肉走向进行制定,超声刀的渗透深度的选用根据皮肤组织的厚度制定,具体参考如下步骤。
步骤S130,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240与苹果肌区250点阵治疗;
所述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240与苹果肌区250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将4.5mm探头作用在脸颊区24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脸颊区24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一阵列热凝固点,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确定第一阵列热凝固点相邻的脸颊区240的肌肉走向为第二阵列脸颊区240的肌肉走向,并将4.5mm探头作用在以第二阵列脸颊区24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点入超声波聚焦于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二阵列热凝固点;循环脸颊区240的点阵治疗直至脸颊区240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4.5mm探头至苹果肌区25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苹果肌区25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苹果肌处朝额头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循环苹果肌区250的点阵治疗直至苹果肌区250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关闭4.5mm探头。
步骤S140,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颈部区210以及下颚线区220点阵治疗;
所述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颈部区210以及下颚线区220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将3.0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23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23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绕唇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循环唇周边区230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230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3.0mm探头至下颚线区22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下颚线区22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颈部处朝脸颊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循环下颚线区220的点阵治疗直至下颚线区220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3.0mm探头至卧蚕区26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卧蚕区26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苹果肌处起绕眼周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循环卧蚕区260的点阵治疗直至卧蚕区260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3.0mm探头至颈部区21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21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颈部朝下颚线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循环颈部区210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210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关闭3.0mm探头。
步骤S150,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点阵治疗;
所述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将1.5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230处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眼周边区280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唇周边区230开始依次点阵治疗苹果肌区250、眼周边区280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以及眼周边区280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循环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以及眼周边区280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以及眼周边区280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颈部区21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210的淋巴线为轨迹从下颚线区220朝颈部区210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颈部区210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循环颈部区210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210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耳周边区29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耳周边区290的淋巴线为轨迹绕耳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耳周边区290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循环耳周边区290的点阵治疗直至耳周边区290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眼周边区280并进行点阵治疗,以斜向额头45°方向切入并绕眼周边区280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眼周边区280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循环眼周边区280的点阵治疗直至眼周边区280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步骤S160,治疗操作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超声刀增加触摸屏,通过触摸屏观察每个探头的点阵位置、点阵深度、点阵点量,且还可显示操作中的动态画面,根据获取的点阵深度制定与点阵深度对应的皮肤组织厚度的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上述步骤,点阵点量依据同一皮肤组织深度所覆盖的面积,并依据该面积制定全覆盖的点阵点量的方法。
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240、苹果肌区250、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下颚线区22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240与苹果肌区250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卧蚕区260、颈部区210以及下颚线区220点阵治疗,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230、苹果肌区250、眼周边区280、额头区270、颈部区210以及耳周边区290点阵治疗,治疗操作结束。本方案形成较为系统的超声刀的操作方法,该套操作方法规范了超声刀的操作,使得超声刀治疗后对皮肤组织的激活效果达到最佳,也根据脸部每个区域的皮肤组织不同对应制定不同的激活方案,进而达到皮肤组织的自我更新能力加强,皮肤组织整体得到提拉且皮肤表层紧致、改善皱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包括:
观察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
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轮廓确定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
根据治疗对象的面部肌肉走向以及面部衰老问题区域将治疗对象分为脸颊区、苹果肌区、唇周边区、卧蚕区、眼周边区、额头区、下颚线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
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
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
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
治疗操作结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并在脸颊区与苹果肌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4.5mm探头;
将4.5mm探头作用在脸颊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一阵列热凝固点,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
确定第一阵列热凝固点相邻的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第二阵列脸颊区的肌肉走向,并将4.5mm探头作用在以第二阵列脸颊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朝苹果肌方向点入超声波聚焦于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形成第二阵列热凝固点;
循环脸颊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脸颊区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移动4.5mm探头至苹果肌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苹果肌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苹果肌处朝额头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
循环苹果肌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苹果肌区的皮下4.5mm的深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关闭4.5mm探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卧蚕区、颈部区以及下颚线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3.0mm探头;
将3.0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脸颊外绕唇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从而致使各层组织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唇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唇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下颚线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下颚线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由颈部处朝脸颊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下颚线区的点阵治疗直至下颚线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下颚线区的点阵治疗直至下颚线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卧蚕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卧蚕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苹果肌处起绕眼周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卧蚕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卧蚕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卧蚕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卧蚕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3.0mm探头至颈部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颈部朝下颚线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
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3.0mm的浅筋膜层均点入超声波;
关闭3.0mm探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并在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额头区、颈部区以及耳周边区点阵治疗的步骤包括:
开启超声刀的1.5mm探头;
将1.5mm探头作用在唇周边区处并进行点阵治疗,以唇周边区、苹果肌区、眼周边区的肌肉走向为轨迹从唇周边区开始依次点阵治疗苹果肌区、眼周边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唇周边区、苹果肌区以及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颈部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颈部区的淋巴线为轨迹从下颚线区朝颈部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颈部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颈部区的点阵治疗直至颈部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耳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耳周边区的淋巴线为轨迹绕耳周边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耳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耳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耳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耳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耳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的步骤之后,所述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还包括:
移动1.5mm探头作用在眼周边区并进行点阵治疗,以斜向额头45°方向切入并绕眼周边区方向将超声波聚焦点入皮下1.5mm的真皮层,从而致使眼周边区的真皮层产生凝固收缩;
循环眼周边区的点阵治疗直至眼周边区的皮下1.5mm的真皮层均点入超声波。
CN202110536982.6A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Pending CN113181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6982.6A CN113181570A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6982.6A CN113181570A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1570A true CN113181570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82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6982.6A Pending CN113181570A (zh) 2021-05-17 2021-05-17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15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4469A (zh) * 2022-06-06 2022-09-02 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 超声治疗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及治疗仪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6128A (zh) * 2002-05-10 2003-11-19 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肿瘤治疗超声聚焦刀
US20070060926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Escaf Luis J Ultrasonic knife
CN108926378A (zh) * 2018-07-02 2018-12-04 广州市慎美美容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私密超声刀及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6128A (zh) * 2002-05-10 2003-11-19 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肿瘤治疗超声聚焦刀
US20070060926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Escaf Luis J Ultrasonic knife
CN108926378A (zh) * 2018-07-02 2018-12-04 广州市慎美美容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私密超声刀及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红洁等: "超声刀在治疗皮肤松弛和皱纹中的应用与进展",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4469A (zh) * 2022-06-06 2022-09-02 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 超声治疗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及治疗仪
WO2023236459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深圳半岛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治疗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及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Maio The minimal approach: an innovation in facial cosmetic procedures
van Loghem et al. Consensus on the use of hyaluronic acid fillers from the cohesive polydensified matrix range: best practice in specific facial indications
CN113181570A (zh) 一种基于超声刀技术的面部抗衰方法
US20090069739A1 (en) Methodology for non-surgical facial sculpting and lift
Pitanguy Section of the frontalis-procerus-corrugator aponeurosis in the correction of frontal and glabellar wrinkles
Yaremchuk Subperiosteal and full-thickness skin rhytidectomy
Quatela et al. Rejuvenation of the brow and midface
Guyuron Forehead rejuvenation
CN111053585A (zh) 一种微创眉部整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Niamtu III Cosmetic blepharoplasty
Roberts, III The emerging role of laser resurfac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raditional aesthetic facial plastic surgery
Kim et al. Anatomy for absorbable thread lifting
Trelles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 orbital anatomy and periocular wrinkling when performing laser skin resurfacing
Remington et al. The Eyebrow Revisited
CN118161758A (zh) 一种基于皮肤按摩的强渗透强吸收trar操作方法
Singh Facial Anatomy for Dermal Fillers
CN116251020A (zh) 一种基于面部颊针刺激骨胶原再生及皮肤紧致的方法
Wanick et al. Hyaluronic Acid Filler for Forehead, Temporal, and Periorbicular Regions
Swift et al. Beyond the obvious: Beauty optimization with botulinum toxin
Warren 38 Skeletal Considerations in Facial Rejuvenation
TW202333627A (zh) 應用於定錨式電波拉提術之器具組
Helal et al. Surgical Anatomy in Regenerative Surgery of Face, Scalp, and Neck
Carro et al. Aesthetic Surgery of the Upper Face and Cheeks
Thomas Beauty and the Brow.
CN111616795A (zh) 一种头皮抗衰美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