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7691A -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7691A
CN113177691A CN202110365893.XA CN202110365893A CN113177691A CN 113177691 A CN113177691 A CN 113177691A CN 202110365893 A CN202110365893 A CN 202110365893A CN 113177691 A CN113177691 A CN 113177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eps
pipe network
leakag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58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圣仓
程连波
丁红雷
周志伟
杨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Bina Inf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Bina Inf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Bina Inf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Bina Inf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58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7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7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7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涉及漏水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定时启动:通过过往用水量的系统数据,判定一个时间点作为基准,记录用水量,通过计时启动系统启动官网漏损检测,步骤二:数据读取:通过计时启动系统作为系统时间,测量同一时间点,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对基准量进行高效的调整,安装用水习惯和季节更替进行快速的调整,使得对管网的非正常用水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判定,提高测量的便捷性,通过对入户水表工作状态的记录和后续间歇性关停,可以初步提高漏水地点的测量精度,提高探测的效率,方便结合管网图纸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漏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背景技术
漏水检测指当供水管道发生泄漏时,水在压力下溢出会产生一种噪音,这种噪音会沿管道向两侧传播,或沿介质传播到地面,漏水检测仪器就是通过拾取这种漏水的声音,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相应放大并作数字化滤波处理,来判断漏水点的准确位置,这是漏水检测传统声波检测的方法,在直径2m的区域内,可以直接用听漏管确定确切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是水管破裂后水流出的哗哗声。
目前在使用的检测算法,往往结合机械式水表的水量和主供水管的水量进行比对,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抄表的延迟,虽然近些年普及了物联网智能水表,但是对于数据的实时收集计算,起步较晚,只有当用户或者自来水厂发现用水过大时,才能发现漏水,其次是后续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也是对主供水管产生的分支供水管道进行依次检测,检测的工程量较大,精度也不高,极易产生检测的错误,导致后续工程的错误开挖,提高了维修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对基准量进行高效的调整,安装用水习惯和季节更替进行快速的调整,使得对管网的非正常用水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判定,提高测量的便捷性,通过对入户水表工作状态的记录和后续间歇性关停,可以初步提高漏水地点的测量精度,提高探测的效率,方便结合管网图纸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降低环保性能不佳、结构强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时启动:通过过往用水量的系统数据,判定一个时间点作为基准,记录用水量,通过计时启动系统启动官网漏损检测。
步骤二:数据读取:通过计时启动系统作为系统时间,测量同一时间点,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将信息传递给基准监测判定系统。
步骤三:条件判定:将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取差值,当高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存在漏水。
步骤四:确定漏点位置:按照2分钟为一个测试时间段,依次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一旦差值低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漏水,否则进行依序关停计算。
步骤五:精确测量:通过漏水检测仪对漏水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最后的漏水点。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计时启动系统,采用多组数据参考,样本为过去一年每天用水量最低和时间的记录为准,所述每天用水量记为T,采样天数为N天,基准量记为K,所述基准量计算为(T1+T2+T3......+TN)/N=K。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采用方差计算,对最小用水量产生的时间点进行分布记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端和开始测量点。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分别记为L2与L2,采用 L2-L1=K1进行计算。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基准监测判定系统采用计时启动系统为电子时钟。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K1小于K时,判定没有漏水。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K1持续大于K的时间超过三个测量周期,以一天为一次测量周期,判定存在管网漏水。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开始计算的时间为关停水阀后1分钟。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间歇性关停水阀,一旦检测到K1始终小于K的时间超过5分钟,反复开启对应关闭的水阀五次,每次间隔5分钟,确定是否存在漏水,排出系统误差。
进一步的,根据步骤五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漏水检测仪的型号为 PQWT-CL,随后即可展开精确定点排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过往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对基准量进行高效的调整,安装用水习惯和季节更替进行快速的调整,使得对管网的非正常用水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判定,提高测量的便捷性,通过对入户水表工作状态的记录和后续间歇性关停,可以初步提高漏水地点的测量精度,提高探测的效率,方便结合管网图纸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时启动:通过过往用水量的系统数据,判定一个时间点作为基准,记录用水量,通过计时启动系统启动官网漏损检测。
步骤二:数据读取:通过计时启动系统作为系统时间,测量同一时间点,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将信息传递给基准监测判定系统。
步骤三:条件判定:将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取差值,当高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存在漏水。
步骤四:确定漏点位置:按照2分钟为一个测试时间段,依次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一旦差值低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漏水,否则进行依序关停计算。
步骤五:精确测量:通过漏水检测仪对漏水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最后的漏水点。
具体的,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计时启动系统,采用多组数据参考,样本为过去一年每天用水量最低和时间的记录为准,每天用水量记为T,采样天数为N天,基准量记为K,基准量计算为(T1+T2 +T3......+TN)/N=K。
具体的,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采用方差计算,对最小用水量产生的时间点进行分布记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和开始测量点。
具体的,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分别记为L2与L2,采用L2-L1=K1进行计算。
具体的,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基准监测判定系统采用计时启动系统为电子时钟。
具体的,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K1小于K时,判定没有漏水。
具体的,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K1持续大于K的时间超过三个测量周期,以一天为一次测量周期,判定存在管网漏水。
具体的,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开始计算的时间为关停水阀后1分钟。
具体的,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间歇性关停水阀,一旦检测到K1始终小于K的时间超过5分钟,反复开启对应关闭的水阀五次,每次间隔5分钟,确定是否存在漏水,排出系统误差。
具体的,根据步骤五中的操作步骤,漏水检测仪的型号为PQWT- CL,随后即可展开精确定点排查。
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照,得出如下数据:
检测效率 排查精准度
实施例 较高 较高
现有技术 较低 较低
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当使用实施例时,通过环管网漏损分析算法,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效率,并且提高了整体的排查精准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定时启动:通过过往用水量的系统数据,判定一个时间点作为基准,记录用水量,通过计时启动系统启动官网漏损检测,计时启动系统,采用多组数据参考,样本为过去一年每天用水量最低和时间的记录为准,每天用水量记为T,采样天数为N天,基准量记为K,基准量计算为(T1+T2+T3......+TN)/N=K,采用方差计算,对最小用水量产生的时间点进行分布记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端和开始测量点,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何时,会产生最低用水量的同时,保证基准量的准确性,通过方差计算,即可得出最佳的测算时间点,可以根据季节的更替和样本的积累,快速实现判定时间点,步骤二:数据读取:通过计时启动系统作为系统时间,测量同一时间点,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将信息传递给基准监测判定系统,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分别记为L2与L2,采用L2-L1=K1进行计算,基准监测判定系统采用计时启动系统为电子时钟,通过对基准量的比对,可以实现对漏水的情况进行判定,步骤三:条件判定:将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取差值,当高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存在漏水,K1小于K时,判定没有漏水。K1持续大于K的时间超过三个测量周期,以一天为一次测量周期,判定存在管网漏水,通过多周期反复测量,保证不会因为系统误差,导致发生误测,导致用户发生频繁的停水问题,步骤四:确定漏点位置:按照2分钟为一个测试时间段,依次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一旦差值低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漏水,否则进行依序关停计算,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开始计算的时间为关停水阀后1分钟,通过延时测量时间,可以避免水锤效应带来的测量误差,间歇性关停水阀,一旦检测到K1始终小于K的时间超过5分钟,反复开启对应关闭的水阀五次,每次间隔5分钟,确定是否存在漏水,排出系统误差,步骤五:精确测量:通过漏水检测仪对漏水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最后的漏水点,漏水检测仪的型号为PQWT-CL,随后即可展开精确定点排查,通过水检测仪,可以实现对漏水点的进一步排查,在调查区域的管路上方,用漏水探知机按"S"型路线沿管道走向以间隔0.5~1.0m进行音,作业实施在用水量相对稳定,周围环境相对安静的时间段,调查埋设于路面下的管道漏水状况,在可能漏水的地面上做好标识,在异常处做" 米"字形剖面探测,路面听音率100%,声音异常查明率100%,异常点及周围环境做详细记录,路面听音同时应辅助阀栓听音及环境调查,漏水点确认及漏水点定位,对已经发现的漏水异常或区域,组织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异常判断,排除异常干扰,确认是否属于漏水异常,若为漏水异常时,再对漏水点进行准确定位,对漏水点进行准确定位,是一项综合且复杂的工作,需综合利用地面音强及音频探测、管道音强及管道近距离音强音频探测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阀栓检测,路面检测,相关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最终确认漏水点准确位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定时启动:通过过往用水量的系统数据,判定一个时间点作为基准,记录用水量,通过计时启动系统启动官网漏损检测;
步骤二:数据读取:通过计时启动系统作为系统时间,测量同一时间点,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将信息传递给基准监测判定系统;
步骤三:条件判定:将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取差值,当高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存在漏水;
步骤四:确定漏点位置:按照2分钟为一个测试时间段,依次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一旦差值低于系统记录差值时,判定漏水,否则进行依序关停计算;
步骤五:精确测量:通过漏水检测仪对漏水位置进行检测,确定最后的漏水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计时启动系统,采用多组数据参考,样本为过去一年每天用水量最低和时间的记录为准,所述每天用水量记为T,采样天数为N天,基准量记为K,所述基准量计算为(T1+T2+T3......+TN)/N=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采用方差计算,对最小用水量产生的时间点进行分布记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端和开始测量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入户水表信息读取系统和主给水管流量监测系统的水流量分别记为L2与L2,采用L2-L1=K1进行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基准监测判定系统采用计时启动系统为电子时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K1小于K时,判定没有漏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K1持续大于K的时间超过三个测量周期,以一天为一次测量周期,判定存在管网漏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关闭每栋楼的入户水阀,开始计算的时间为关停水阀后1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间歇性关停水阀,一旦检测到K1始终小于K的时间超过5分钟,反复开启对应关闭的水阀五次,每次间隔5分钟,确定是否存在漏水,排出系统误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五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漏水检测仪的型号为PQWT-CL,随后即可展开精确定点排查。
CN202110365893.X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Pending CN113177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893.XA CN113177691A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893.XA CN113177691A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7691A true CN113177691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3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5893.XA Pending CN113177691A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76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2356A (zh) * 2021-12-08 2022-01-07 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流量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7490810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浙江黄氏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水表远程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9844B1 (ko) * 2006-08-03 2007-03-08 주식회사 엔지이엔 관거의 침입수, 유입수, 누수의 실시간 감지 및 분석 방법및 시스템
CN102679166A (zh) * 2012-05-21 2012-09-19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埋地供水管网快速查漏定段定量的方法
CN103423598A (zh) * 2013-09-02 2013-12-04 大连莱力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供水管网流量实时监测的渗漏判断方法
CN105716803A (zh) * 2016-01-29 2016-06-29 深圳市捷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网漏损监控的综合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61997A (zh) * 2017-03-28 2017-08-18 智润科技有限公司 建立多路供水结构漏损情况监测管网的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08984873A (zh) * 2018-06-28 2018-12-11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供水管网实时漏损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932009A (zh) * 2018-08-31 2019-06-25 滁州市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自来水管网损耗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377821A (zh) * 2020-09-27 2021-02-19 深圳市拓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水表平台大数据的管道漏损排查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9844B1 (ko) * 2006-08-03 2007-03-08 주식회사 엔지이엔 관거의 침입수, 유입수, 누수의 실시간 감지 및 분석 방법및 시스템
CN102679166A (zh) * 2012-05-21 2012-09-19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埋地供水管网快速查漏定段定量的方法
CN103423598A (zh) * 2013-09-02 2013-12-04 大连莱力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供水管网流量实时监测的渗漏判断方法
CN105716803A (zh) * 2016-01-29 2016-06-29 深圳市捷先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网漏损监控的综合分析装置及其方法
CN107061997A (zh) * 2017-03-28 2017-08-18 智润科技有限公司 建立多路供水结构漏损情况监测管网的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08984873A (zh) * 2018-06-28 2018-12-11 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供水管网实时漏损检测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932009A (zh) * 2018-08-31 2019-06-25 滁州市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自来水管网损耗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377821A (zh) * 2020-09-27 2021-02-19 深圳市拓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水表平台大数据的管道漏损排查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2356A (zh) * 2021-12-08 2022-01-07 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区域流量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7490810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浙江黄氏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水表远程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N117490810B (zh) * 2023-12-29 2024-03-22 浙江黄氏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信息的水表远程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1309B (zh) 管路流量仪表在线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
CN113177691A (zh) 一种管网漏损分析算法
CN201373243Y (zh) 油气管道泄漏智能巡检机
CN102235575A (zh) 用于检查管道泄露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493186A (zh) 一种地下供水管网漏水探测方法
CN103939749A (zh) 基于大数据的输油管网泄漏智能自适应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6352243A (zh) 一种基于声波法的输气管道泄露检测系统
CN102563361A (zh) 基于常规数据和音波信号的输气管道泄漏检测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04595729A (zh) 一种基于声波幅值的油气管道泄漏定位方法
CN112377817B (zh) 一种市政管网爆管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5403265A (zh) 一种自动校正零点漂移的超声水表及其校正方法
CN112413414B (zh) 一种供热管网泄漏的综合检测方法
CN103062628A (zh) 一种城市燃气埋地管道泄漏检测定位方法及其应用
CN115876288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子仪表故障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020591A (zh) 一种城市燃气管道不开挖泄漏检测定位方法
CN201497548U (zh) 水表在线检定系统
CN102967349A (zh) 一种气体超声流量计的网络化在线检验方法
CN11079292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管道泄漏诊断组合算法
CN101319940B (zh) 一种长杆铂电阻温度计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96063A (zh) 一种矿用气体传感器响应时间自动测量方法
CN106678553A (zh) 一种泄漏动态压力波在管内气体中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CN110231074A (zh) 一种快速检测水表误差的方法
CN106195648B (zh) 一种变径管等效管长的实验测试方法
CN114659594A (zh) 流量计用主动校准系统
CN103383276A (zh) 一种超声波流量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