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7284A -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7284A
CN113177284A CN202110485765.9A CN202110485765A CN113177284A CN 113177284 A CN113177284 A CN 113177284A CN 202110485765 A CN202110485765 A CN 202110485765A CN 113177284 A CN113177284 A CN 113177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ub
model
dimensional
dimensional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57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梅
石瑞霞
方志国
戚广枫
耿肖
赵传
吕青松
朱久国
吴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57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72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7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72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6Multi-objective optimisation, e.g. Pareto optimisation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t colony algorithms or genetic algorithms [G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其配置对应的属性表;将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基于装配指令调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产生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基于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装配尺寸;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本发明建立能够驱动三维模型的接触网数据模型,能在接触网设备属性、位置改变时自动更新模型,驱动模型内部的装配关系和位置同步修改。

Description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及工程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接触网区间设计多采用CAD平面图方式进行设计,轨道以及其他专业的建筑和设备也多采用相似的平面方式,这种平面设计方式无法直观考虑接触网设备与其他专业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特别是空间位置关系。另外在采用区间示意图方式时,平面坐标系统和其他专业不一致,导致在设计时无法直接从图上测量出设备间的准确位置关系,无法准确满足设计的安全距离需要。
接触网悬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空间结构,使用平面图往往无法完整的表达设计意图和检查空间的位置关系,如检查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是否满足。线路的坡度高差也会对接触网悬挂产生力学影响。故需要在空间中进行接触网设计。
现有的三维设计平台一般以建模为主,其建立在完整的设计数据上,简称翻模,使用基本的三维命令进行建模将其消耗巨大的人工时,而且模型并不能依照设计意图进行调整,只能重建,其反复的工作量不可估量。此外,接触网在进行三维设计时,其设计内容不仅仅包括其三维模型和空间位置,还包括零部件的规格、型号、力学参数和设备跟踪编号,以实现设计模型的生命周期跟踪,这些需求是一般通用建模平台所不能提供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非参数化的翻模系统或模型级的参数系统无法适应接触网设计中的腕臂、锚段装配和反复调整优化的过程,只能静态的建立既有模型,并消耗大量人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
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还包括:
创建接触网的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强相关专业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所述其他设备为接触网中的子设备和/或强相关专业设备,所述子设备包括支柱、腕臂、悬挂、电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相关专业设备包括线路、站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所述子设备与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子设备与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通过属性表中的全局唯一标识符建立约束关系。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所述装配指令包括区间放图、支柱布置、创建下锚、创建附加导线。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所述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包括:
沿线路方向获取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接触网模型中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
将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与各自属性表中的属性参数进行比对,当两者不一致时生成参数修改指令;
基于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对子设备的属性表进行修改,触发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
优选的,上述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包括:
从所述几何数据中获取三维模型的关键节点局部坐标进行装配计算,所述关键节点局部坐标包括系统高度、导高、定位器角度、各悬挂点坐标、承力索座、各吊弦点坐标、电连接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装置,其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装配单元,用于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动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为接触网设备以及强相关专利设备的模型创建属性表,并将属性表以设计命令的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建立能够驱动三维模型的接触网数据模型,能在接触网设备属性、位置改变时自动更新模型,并保持模型外观和空间位置正确,自动驱动模型内部的装配关系和位置同步修改。此外,提供了接触网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流程,使得设计命令能在三维空间中逐步建立接触网设计数据,并支持反复修改、计算和校验,优化最终设计,是接触网三维设计的高效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网数据对象与三维模型交互设计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发明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发明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101、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进一步的,该服务器带有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以供实现人机交互。
所述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构成接触网的各个零部件,例如支柱、腕臂、悬挂(吊弦)、电连接等,首先分别为接触网的各个零部件创建三维模型。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之前或之后还包括:
创建接触网的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强相关专业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所述强相关专业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与接触网相关的专业设备,例如线路、站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线路中心线(含里程信息)、桥梁类型及简易桥梁模型(含里程、墩台位置信息)、路基断面建立简易模型。其中,线路中心线采用三维模型线方式;桥梁、隧道、路径采用断面加线路参数化建立空间简易模型;墩台等建筑物体采用参数化族建立模型,并通过平面里程和纵断面计算高程动态放置到项目模型空间中。模型建立后,为模型添加扩展属性,指明模型的关键尺寸信息;以桥梁为例,关键尺寸信息包括桥梁宽度、高度、形式、桥墩形状、端部半径等。
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设备为接触网中的子设备和/或强相关专业设备,所述子设备包括支柱、腕臂、悬挂、电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相关专业设备包括线路、站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的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属性表主要用于定义和存储每个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例如:每个支柱的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即BIM属性)包括支柱ID、尺寸(宽和高)、型号、用途、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以及与支柱配套使用的腕臂的ID和数量等信息;每个腕臂的BIM属性包括腕臂ID、系统高度、导高、定位器角度,以及腕臂所属线路的GUID,与腕臂配套使用的支柱的GUID、悬挂与腕臂的连接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悬挂点坐标)以及承力索座的坐标等。同样的,接触网的每个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分别配置有属性表,股道的BIM属性中包括股道ID、股道编号、里程系统、交点坐标等;桥梁和隧道的BIM属性除了包含自身的属性参数之外,还包括所属股道的股道ID。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子设备与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子设备与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通过属性表中的全局唯一标识符建立约束关系,如支柱与线路的定位关系,腕臂与支柱的关系,墩台与桥梁的关系,腕臂与锚段的关系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约束关系的三维模型模型之间保持固定的关系。
S102、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接触网的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对应的属性表配置完成之后,将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各自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当通过命令方式改变某一个或多个三维模型的BIM参数或位置时,将驱动三维平台改变对应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将根据修改后的参数进行复杂的变形或使用构造数据重新建立模型,并且重建后的模型参数数据不变,特别是对象编码(ID、GUID)不变,从而在设计时自动化处理复杂的局部模型装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采用编程的方式进行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参数化建模,生成属性表。
S103、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指令包括区间放图、支柱布置、创建下锚、创建附加导线等。基于这些装配指令调用接触网的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并装配到一起,生成接触网模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接触网沿线路布置并分为不同锚段,因此,首先对支柱进行三维空间布置:根据站前接口信息选择支柱、横跨、吊柱等安装形式,然后沿着线路对支柱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然后将腕臂装配到支柱上,基于接触网支柱三维空间信息及衍生定位点位置的接触网相关性线索快速生成接触网模型;主要的相关性线索包括接触网(含简单链型悬挂、弹性链型悬挂)、附加导线(AF线、PW线、回流线、避雷线等)。装配完成后会生成接触网模型所依赖的几何数据,参见图2,该几何数据为支柱和腕臂的参数属性整合而成。
S104、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由于空间跨距、高度、装配位置的不同,每个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并不能满足整体装配的需要,因此,本申请基于步骤S103粗装配产生的几何数据进行精确装配计算;在模型的BIM属性中除了保持有设计属性,还持有模型的关键节点局部坐标;在命令执行时,将获取这些节点的世界坐标用于设计计算。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4具体包括:
从所述几何数据中获取三维模型的关键节点局部坐标进行装配计算,所述关键节点局部坐标包括系统高度、导高、定位器角度、各悬挂点坐标、承力索座、各吊弦点坐标、电连接位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提取属性表中各个零部件的尺寸参数,沿线路方向,逐锚段、逐个腕臂进行参数化计算,可以得到每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特别是支柱等杆件的安装长度等精确的装配尺寸,由此参数驱动三维模型进行尺寸改变以达到合理装配的目的。
S105、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5包括:
沿线路方向获取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接触网模型中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
将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与各自属性表中的属性参数进行比对,当两者不一致时生成参数修改指令;
基于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对子设备的属性表进行修改,触发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
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修改腕臂或锚段的设计参数,将触发新的装配计算从而导致三维模型的尺寸改变;或在修改装配类型时,将触发腕臂模型的重新选取和重建。腕臂装配计算会改变腕臂的装配模型,同时也会触发新的锚段吊弦装配计算,从而引起接触网悬挂的重新计算和建模更新。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网数据对象与三维模型交互设计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反复执行接触网快速装配(设计交互,产生几何数据)、精确装配计算、参数调整与驱动模型更改这一主要循环过程,直至完成整个接触网的三维设计,其中设计人员只需要调整接触网相关的设计参数便可驱动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与装配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4所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考本申请图1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201,用于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关联单元202,用于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装配单元203,用于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指令包括区间放图、支柱布置、创建下锚、创建附加导线。
计算单元204,用于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动态调整单元205,用于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单元201还用于:
创建接触网的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强相关专业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所述其他设备为接触网中的子设备和/或强相关专业设备,所述子设备包括支柱、腕臂、悬挂、电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相关专业设备包括线路、站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子设备与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子设备与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通过属性表中的全局唯一标识符建立约束关系。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调整单元205具体用于:
沿线路方向获取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接触网模型中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
将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与各自属性表中的属性参数进行比对,当两者不一致时生成参数修改指令;
基于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对子设备的属性表进行修改,触发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204具体用于:
从所述几何数据中获取三维模型的关键节点局部坐标进行装配计算,所述关键节点局部坐标包括系统高度、导高、定位器角度、各悬挂点坐标、承力索座、各吊弦点坐标、电连接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各处理单元和/或模块,可通过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而实现。
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实施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3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4,用户接口303,存储器3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02。
其中,通信总线3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3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3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3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中央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中央处理器3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3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数据,执行终端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中央处理器3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中央处理器301可集成中央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中央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中央处理器3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3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中央处理器301的存储装置。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程序指令。
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中,用户接口3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3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05中存储的基于云端大数据服务的交互式车载显示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方法、信息、数据、零部件族模型、装配约束族模型、锚段约束模型、系统组成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软件系统、硬件)的变型、等效变化与修饰、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等,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创建接触网的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强相关专业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设备为接触网中的子设备和/或强相关专业设备,所述子设备包括支柱、腕臂、悬挂、电连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强相关专业设备包括线路、站场、桥梁、隧道、路基、轨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设备与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子设备与强相关专业设备的三维模型之间通过属性表中的全局唯一标识符建立约束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指令包括区间放图、支柱布置、创建下锚、创建附加导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包括:
沿线路方向获取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接触网模型中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
将每个子设备的尺寸和安装位置与各自属性表中的属性参数进行比对,当两者不一致时生成参数修改指令;
基于所述参数修改指令对子设备的属性表进行修改,触发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包括:
从所述几何数据中获取三维模型的关键节点局部坐标进行装配计算,所述关键节点局部坐标包括系统高度、导高、定位器角度、各悬挂点坐标、承力索座、各吊弦点坐标、电连接位置。
8.一种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创建接触网中每个子设备的三维模型并为每个所述三维模型配置对应的属性表;所述属性表中定义三维模型的属性参数以及与子设备具有约束关系的其他设备的约束数据;
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属性表通过设计命令方式附着到对应的三维模型上;
装配单元,用于基于装配指令调用所需子设备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约束关系自动装配形成每个锚段的接触网模型,并产生所述接触网模型的几何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几何数据进行装配计算,得到精确的装配尺寸;
动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参数修改指令驱动子设备的三维模型以及所述接触网模型的自动更新和重建;所述参数修改指令是基于所述装配尺寸对子设备的三维模型的属性表执行的修改操作生成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85765.9A 2021-04-30 2021-04-30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772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765.9A CN113177284A (zh) 2021-04-30 2021-04-30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765.9A CN113177284A (zh) 2021-04-30 2021-04-30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7284A true CN113177284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5765.9A Pending CN113177284A (zh) 2021-04-30 2021-04-30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728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6207A (zh) * 2022-03-25 2022-04-22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悬挂点的接触网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14781223A (zh) * 2022-04-29 2022-07-22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断线故障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4936487A (zh) * 2022-04-29 2022-08-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定位器故障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5859749A (zh) * 2023-02-17 2023-03-2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的约束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96422A (zh) * 2023-08-29 2023-09-22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屋顶三维模型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539A (zh) * 2016-01-29 2016-07-0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几何约束模型的腕臂预配方法
CN112150613A (zh) * 2020-09-23 2020-12-29 成都云铁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bim模型生成千公里级高铁接触网三维孪生系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539A (zh) * 2016-01-29 2016-07-06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参数化几何约束模型的腕臂预配方法
CN112150613A (zh) * 2020-09-23 2020-12-29 成都云铁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bim模型生成千公里级高铁接触网三维孪生系统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飞: "《基于BIM的高铁接触网信息模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6207A (zh) * 2022-03-25 2022-04-22 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悬挂点的接触网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CN114781223A (zh) * 2022-04-29 2022-07-22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断线故障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CN114936487A (zh) * 2022-04-29 2022-08-23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定位器故障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15859749A (zh) * 2023-02-17 2023-03-2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的约束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96422A (zh) * 2023-08-29 2023-09-22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屋顶三维模型处理方法
CN116796422B (zh) * 2023-08-29 2023-11-17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屋顶三维模型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7284A (zh) 参数化接触网三维bim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62887A (zh) 一种基于Revit的快速建模方法
CN103699731A (zh) 一种铁道工程真实场景模型协同设计平台的构建方法
CN109063295A (zh) 基于cae模型的节点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400899A (zh) 一种用于电缆敷设建模的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866306A (zh) 列车整车仿真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3631708A (zh) 程序测试方法及程序测试装置
CN111046459A (zh) 一种基于3d软件的建筑模型图像设计方法
CN114091146A (zh) 基于风环境模拟的街区形态设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48954A (zh) 带驱动约束的接触网腕臂定位装置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874562B (zh) 一种将架构模型转换为静态计算模型的转换系统及其方法
CN112052611A (zh) 基于几何模型的电力设备的仿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63679A (zh) 一种基于地铁车辆段族库的Revit模型构建方法与系统
CN115203783A (zh) 一种抗台风倒塌输电塔杆件局部补强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3021026A (zh) 车路协同三维仿真系统
CN111985014B (zh) 一种基于标准图集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2487534A (zh) 基于bim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净高分析的方法
CN115115787A (zh) 一种基于DirectVR的二维图纸转3D模型方法
CN113127019B (zh) 验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157366A (zh) 基于bim的超大场景在移动端的渲染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199753A (zh) 剪力墙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77968A (zh) 可编程逻辑器件电路图绘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17496B (zh) 一种变电站工程临建布置三维模拟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3468651B (zh) 一种bim用于接触网材料快速建模及应用方法
CN110222457A (zh) 既有结构与密贴既有结构的新建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