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3492A -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3492A
CN113163492A CN202011000890.8A CN202011000890A CN113163492A CN 113163492 A CN113163492 A CN 113163492A CN 202011000890 A CN202011000890 A CN 202011000890A CN 113163492 A CN113163492 A CN 113163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nodes
airborn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08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3492B (zh
Inventor
杨航
李洪烈
郭维波
王倩
李亭
程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ampus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ampus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ampus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ampus of Nava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0110008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3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3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3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3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3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配置机载节点及手持节点,并在机载节点中根据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出中心节点,其中机载节点中其他节点为普通节点。中心节点向普通节点发布入网广播报文,为各普通节点分配时隙及下发网络设置信息,完成入网设计。中心节点将拟退网普通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更新并下发各节点信息,完成普通节点退网。本方法通过有效时隙和信道分配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同频率信号在空中的无序碰撞问题,提高了搜救信号的时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态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海上搜寻方法采用的是基于TDOA定位理论探测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比较信号到达各个监测站A1、A2和A3的绝对时间差,就能作出以监测站为焦点,距离差为长轴的双曲线,双曲线的交点O就是信号源(待搜寻目标)的位置。
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了交互应答式伪码测距技术,各机载设备之间无信息交互,故无法实现同一空域内多机协同搜索,大大降低了搜寻效率。同时由于各机载台空中频率相同,存在着探测时出现信号碰撞的问题,而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组网技术能够解决同空域内多机搜索产生的定位信号碰撞的问题,实现了多架机在同空域内的有序搜索。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特别是 TDMA轮询机制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S3。
步骤S1:分别配置机载节点及手持节点,并在机载节点中根据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出中心节点,其中机载节点中其他节点为普通节点。
步骤S2:中心节点向普通节点发布入网广播报文,为各普通节点分配时隙及下发网络设置信息,完成入网设计。
步骤S3:中心节点将拟退网普通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更新并下发各节点信息,完成普通节点退网。
优选的,在步骤S1中,自适应选举策略为,抽取网络数据中的机载节点属性,并对属性数据的权重进行优先级排序,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具体包括步骤S11-S13。
步骤S11:机载节点开机后确认自身是否为中心节点,若否,则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其他节点的入网广播。
步骤S12:若机载节点未接收到入网广播,则默认自身为中心节点,并发布入网广播报文,并完成入网设计。
步骤S13:机载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入网广播后,将其他节点及自身节点的属性以及网络参数信息输入到判决矩阵,根据判决矩阵重新选举中心节点。
优选的,在步骤S12中,若机载节点接收到入网广播,则发送入网申请,机载节点成为普通节点。
优选的,在步骤S2中,网络设置信息包含时间信息、网络节点数及网络业务帧时隙结构信息,普通节点收到中心节点下发的网络设置信息后,进行校时以及本机网络参数设置,完成入网过程。
优选的,在步骤S2中,单个时隙长度为20ms,其中保护时间间隔为3.33ms,有效数据传输时间为16.67ms。
优选的,50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间帧,其中网络维护时隙占用5 个时隙,数据时隙占用45个时隙,且网络维护时隙包括1个时隙的入网广播子帧、3个时隙的入网申请子帧和1个时隙的入网回复子帧。
优选的,步骤S2还包括信道设置,包括网络控制信道、信息传输信道和信息共享信道,其中网络控制信道占用网络维护时隙的5个时隙,信息传输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39个时隙,信息共享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6个时隙。
优选的,在步骤S3中,退网分为主动退网和被动退网机制,主动退网机制为,拟退网节点发送退网申请,中心节点收到退网申请后,将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被动退网机制为,当中心节点监测到拟退网节点预设时间内不进行数据传输,则将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
优选的,在主动退网机制中,拟退网节点收到更新的节点信息后,确认节点信息中已不包含拟退网节点信息,否则拟退网节点重发退网申请或者默认拟退网节点已退网。
优选的,手持节点不参与入网交互,仅从网络内获取时间信息,并按需完成功能操作。
通过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首先,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出中心节点的方式,使中心节点属性和普通节点属性实现灵活的变更,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确保了网络中心节点功能的健全。其次,将传统的基于TDOA定位理论探测方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引入多机TDMA轮询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时隙和信道分配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同频率信号在空中的无序碰撞问题,从而大幅提高了搜救信号的时效性。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基于TDOA定位理论的目标测距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TDMA时隙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了环形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该结构是一个像环一样的闭合链路,它将机载台A1、A2及A3充当了节点中继器,并把链路上的所有节点中继器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通。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点是:实时性较好,每个节点只与相邻两个节点有物理链路,传输控制机制比较简单。但其缺点是某个节点的故障将导致物理瘫痪,因此在该网络中设置中心节点A2,可起到关键的维护管理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包括步骤S1-S3。
步骤S1:分别配置机载节点及手持节点,并在机载节点中根据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出中心节点,其中机载节点中其他节点为普通节点。
具体而言,中心节点属于网络的中枢系统,负责整个网络中节点的时间授时、入网管理等;普通节点则按照中心节点已规划好时隙进行测距测向操作;而手持节点则根据已规划的时隙上报应答信息。通过以上合理的时序规划,可以保证各节点有序工作,从而避免发生信号碰撞,实现各节点共存。当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时,普通节点间会根据节点间信息交互情况,依据中心节点生成策略重新选举中心节点,新的中心节点确认后,将由新确认的中心节点开始网络规划。
网络中的各节点必须从网络中获取时隙信息,并严格在规定时隙内完成功能操作,而获取时隙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往返交互,最终达到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旦网络发生变更,网络参数则需要重新配置,此时,各节点又必须重新获取网络参数,在以上过程中,各终端设备均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以及能耗。而手持节点有长时间待机工作的需求,故对网络设计进行了优化调整,简化手持节点的时隙获取手段,即,手持节点不参于入网交互,仅从网络内获取时间信息,并按需完成功能操作。为了实现手持节点顺利接入网络实现与机载节点的信息交互,网络规划了远大于手持节点数的时隙供手持节点使用,同时手持节点每次从网络中获取时间参数后,都进行本机校时处理,保证手持节点与系统时间一致。
网络运行过程中,一旦中心节点丧失功能,整个网络即面临瘫痪。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的鲁棒性,又加入了中心节点自适应选举技术。中心节点自适应选举确认主要为被动式确认,即在组网的过程中,无明确的中心节点,中心节点需要通过选举产生。选举过程中,首先对网络数据中的机载属性进行抽取,并将机载节点属性按照判决矩阵进行判断,从而选举出中心节点。本发明提供的中心节点自适应选举策略为,抽取网络数据中的机载节点属性,并对属性数据的权重进行优先级排序,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具体包括步骤 S11-S13。
步骤S11:机载节点开机后确认自身是否为中心节点,若否,则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其他节点的入网广播。
具体地,机载节点开机后首先读取网络参数,确认本机节点是否为中心节点,若中心节点未明确,则处于收状态,保持一段时间,接收其他节点的入网广播。
步骤S12:若机载节点未接收到入网广播,则默认自身为中心节点,并发布入网广播报文,并完成入网设计。
具体地,上述未收到入网广播是指在预设的时间内。其他机载节点开机后同样采取如上流程,并处于接收状态,若接收到中心节点发布的入网广播报文,则发送入网申请,进入网络。反之,在步骤S12 中,若机载节点接收到入网广播,则发送入网申请,机载节点成为普通节点。
步骤S13:机载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入网广播后,将其他节点及自身节点的属性以及网络参数信息输入到判决矩阵,根据判决矩阵重新选举中心节点。
具体而言,若中心节点收到任一普通节点发送的入网广播,中心节点将本机节点及该普通节点属性以及网络参数信息输入到判决矩阵,确认中心节点的有效性,经过判断,若中心节点不变更,则重新规划网络时隙,更新入网广播,接收入网申请,完成网络建设,若中心节点需要变更,则机载节点0放弃中心节点属性,并声明,等待更新后的入网广播,并发送入网申请,完成新的网络建设。每一个机载节点都遵循同一流程,最终选举出中心节点。
步骤S2:中心节点向普通节点发布入网广播报文,为各普通节点分配时隙及下发网络设置信息,完成入网设计。
具体地,在中心节点确认完成后,开始进行网络初始化设置。网络初始化需要对网内节点实现统一部署,明确网络成员数量、网络时隙分配、网络授时等操作。具体包括:中心节点在入网广播帧中连续广播多个入网广播报文,通知网内成员网络初始化的开始;为普通节点分配时隙用于网内普通节点的入网申请报文;中心节点明确普通节点信息后,下发网络设置信息,内容包含网络内节点数、业务数据帧结构等。入网设计存在于中心节点确认后,一般与网络初始化同时开展,也存在缓于网络初始化的情况。于此,网络设置信息包含时间信息、网络节点数及网络业务帧时隙结构信息,普通节点收到中心节点下发的网络设置信息后,进行校时以及本机网络参数设置,完成入网过程。
本步骤中,根据调制解调编码设计以及节点数需求,时隙长度设计为20ms,其中保护时间间隔为3.33ms,有效数据传输时间为 16.67ms。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空间延时,按最大传输距离120公里计算,传播时延约为0.4ms。保护时间是为了防止机载台、落水目标之前,在信号未到达前又重新发送数据,造成数据空间碰撞,该时间的设置充分考虑了信号在空间距离上的传输时长,如120KM目标,信号在空中传输为0.4ms,而3s的保护时间足够信号的传输。
请参见图3,定义1s为一个时间帧,50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间帧,各个节点轮流在每个时间帧中同一时隙标号上发送探询信号。以网络中包含三个机载节点为例,网络维护时隙占用5个时隙,数据时隙占用45个时隙,数据时隙用于机载节点之间、机载节点与手持节点的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信道设置,分类三种类型:网络控制信道、信息传输信道和信息共享信道,其中网络控制信道占用网络维护时隙的5个时隙,信息传输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39个时隙,信息共享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6个时隙。网络控制信道主要进行网络维护,包括入网广播子帧、入网申请子帧和入网回复子帧三种帧结构形式。其中,网络维护时隙包括1个时隙的入网广播子帧用于发送初始入网广播报文1次,3个时隙的入网申请子帧用于三个机载节点各占用1个时隙,发送入网申请报文,以及1个时隙的入网回复子帧用于中心节点根据收集到的入网申请报文,记录网内节点个数,规划数据时隙,并向全网进行广播。
信息传输信道主要实现待救目标与救援目标之间的信息交互,并利用此信息交互完成测距测向功能。信息传输信道分配有39个时隙。机载台发送探询信号需要1个时隙,手持台回复需要2个时隙。在每个时帧中,10个手持节点可在38个时隙中动态应答,为了降低回复过程中手持台之间的碰撞概率,手持台的应答反应时间采取随机数分配技术,从而有效降低碰撞概率。信息共享信道分配有6个时隙,主要将本机获取的信息共享给网内各个机载台。
步骤S3:中心节点将拟退网普通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更新并下发各节点信息,完成普通节点退网。
具体而言,为了保持网络灵活的组网机制,在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了退网机制。本实施例提供的退网机制分为主动退网和被动退网两种,主动退网机制为,拟退网节点发送退网申请,中心节点收到退网申请后,将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于此,拟退网节点收到更新的节点信息后,确认节点信息中已不包含拟退网节点信息,否则拟退网节点重发退网申请或者默认拟退网节点已退网。通过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提高退网的可靠性,优化网络结构。
被动退网机制为,当中心节点监测到拟退网节点预设时间内不进行数据传输,则将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中心节点将该节点信息在网络节点列表中删除,并修改网络结构,下发更新后的网络参数。
为确定本实施例采用方法所设计的网络可靠运行,保证网络稳定工作,对组网过程中机载中心节点选举后的时隙分配进行仿真,通过仿真验证网络系统运行性能;同时结合多节点组网特性,利用TDOA 技术优化测距测向性能指标。
具体地,采用OPNET软件进行仿真验证,模拟了中心节点选取 /变更过程中的时隙分配情况,验证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仿真过程中设计的应用场景如下:网络中组网过程中首次进行中心节点确认;网络中有两个中心节点相互靠近,到有效通信范围内时,自适应选举中心节点,完成中心节点变更工作。本次仿真所建立的网络模型包括7 个节点,其中节点0、1、2、3、5、6保持静止,节点4运动。7个节点分成两个网络,网络1包含节点0、1、2,网络2包含节点4、5、 6,待中心节点确认后,使两中心节点相互靠近,到达有效通信范围内。此过程既模拟了中心节点选举过程,又模拟了中心节点变更的过程,具体仿真如下。
为了仿真过程计算方便,每个时隙按照1s进行设计,机载节点0 最早开机(1.0秒开机),在设置的等待时间内未收到其他节点的入网广播,而成为中心节点,遂在11~12秒开始发送入网广播,机载节点 1、2、3均收到中心节点0发送的入网广播,并竞争入网申请时隙。机载节点2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11.040001秒发送入网申请,且中心节点0收到该入网申请;机载节点1、3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11.060001秒发送入网申请,且中心节点0收到机载节点1发送的入网申请;11~12秒的数据时隙分配给中心节点0,发送探询报文和机载公告;12~13秒,中心节点0在入网广播时隙发送入网广播;机载节点1、2、3均收到中心节点0发送的入网广播,且机载节点3因不在网内而竞争入网申请时隙;机载节点3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发送入网申请,且中心节点0收到该入网申请;12~13秒的数据时隙分配给机载节点2,发送探询报文和机载公告;13~14秒的数据时隙分配给机载节点1,发送探寻报文和机载公告;14~26秒的数据时隙按照0、2、1、3的顺序进行分配,在仿真的24.08秒时,中心节点0 在入网回复时隙发送入网回复,入网过程完成。
同样在网络2中明确机载节点4首先开机,从而确认网络2中的中心节点为机载节点4,由机载节点4完成网络2的入网建设。
接下来是中心节点相遇变更过程仿真。
网络2的中心节点4因运动至网络1的机载节点0的通信范围内,机载中心节点4收到网络1中中心节点0的入网回复,从中提取网络节点属性,并输入到本机的判决矩阵,经过决策,网络2中机载节点 4主动放弃机载中心节点身份,降级为普通节点;也即在25~26秒内,中心节点0发送入网广播,机载节点4因判断出自身不在其网内而竞争入网申请时隙;机载节点4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发送入网申请,且中心节点0收到该入网申请;26~31秒的数据时隙分别分配给机载台0、2、1、3、4,从31秒直到仿真结束,在以中心节点0为中心节点的网内,数据时隙按照0、2、1、3、4的顺序进行分配。
因网络2中的机载节点4降级为普通机载节点,网络2中失去了中心节点功能,且此时机载节点5、6无法收到中心节点0的入网回复,故此时普通机载节点5、6需要重新进行中心节点选举;24.1~31.1 秒,由于机载节点4作为普通机载节点加入到以机载节点0为中心节点的网络内,所以不再发送入网广播、入网回复;24.1~25.1秒、 27.1~28.1秒、30.1~31.1秒的数据时隙,本属于机载节点4,但此时机载节点4并不发送探询报文和机载公告;25.1~26.1秒、28.1~29.1 秒的数据时隙属于机载节点6,正常发送探询报文和机载公告,26.1~27.1秒、29.1~30.1秒的数据时隙属于机载节点5,正常发送探询报文和机载公告;机载节点4在以机载节点0为中心节点的网络内,第一次机载公告是在30.0~31.0的数据时隙(30.880001秒);机载节点5、6均收到机载节点4发送的机载公告,确认机载节点4身份,同时进行中心节点选举过程,最终,根据中心节点的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机载节点5成为中心节点,并立即发送入网广播(开始时间为 30.880502秒),并进行组网,机载节点4、6均收到中心节点5发送的入网广播,并竞争入网申请时隙,机载节点6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发送入网申请,且中心节点5收到该入网申请;机载节点4在竞争到的入网申请时隙发送入网申请,机载中心节点5收到该入网申请;从30.880502秒开始,按照机载节点6、5、4的顺序进行时隙分配。此时机载节点4存在与网络1和网络2中,两者并不冲突,只要到了机载节点4的工作时隙,机载节点4即完成相应的工作。
通过以上数据仿真不难发现,中心节点选举或变更过程中,网络时隙分配合理,网络运行有序、稳定、中心选举或变更方案设计合理可行。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实现了中心节点属性和普通节点属性的灵活变更,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确保了网络中心节点功能的健全。其次,在引入多机TDMA轮询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时隙和信道分配的设计,解决了空中同频率信号碰撞的问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搜救信号的时效性,提升了海上搜救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配置机载节点及手持节点,并在机载节点中根据自适应选举策略选举出中心节点,其中机载节点中其他节点为普通节点;
S2、所述中心节点向普通节点发布入网广播报文,为各普通节点分配时隙及下发网络设置信息,完成入网设计;
S3、所述中心节点将拟退网普通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更新并下发各节点信息,完成普通节点退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自适应选举策略为,抽取网络数据中的机载节点属性,并对属性数据的权重进行优先级排序,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为中心节点,具体包括:
S11、机载节点开机后确认自身是否为中心节点,若否,则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其他节点的入网广播;
S12、若所述机载节点未接收到所述入网广播,则默认自身为中心节点,并发布入网广播报文,并完成入网设计;
S13、所述机载节点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入网广播后,将所述其他节点及自身节点的属性以及网络参数信息输入到判决矩阵,根据所述判决矩阵重新选举中心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中,若所述机载节点接收到所述入网广播,则发送入网申请,所述机载节点成为普通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网络设置信息包含时间信息、网络节点数及网络业务帧时隙结构信息,普通节点收到中心节点下发的网络设置信息后,进行校时以及本机网络参数设置,完成入网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单个时隙长度为20ms,其中保护时间间隔为3.33ms,有效数据传输时间为16.67m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50个时隙组成一个时间帧,其中网络维护时隙占用5个时隙,数据时隙占用45个时隙,且网络维护时隙包括1个时隙的入网广播子帧、3个时隙的入网申请子帧和1个时隙的入网回复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信道设置,包括网络控制信道、信息传输信道和信息共享信道,其中网络控制信道占用网络维护时隙的5个时隙,信息传输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39个时隙,信息共享信道占用数据时隙的6个时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退网分为主动退网和被动退网机制,主动退网机制为,拟退网节点发送退网申请,中心节点收到退网申请后,将所述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被动退网机制为,当中心节点监测到拟退网节点预设时间内不进行数据传输,则将所述拟退网节点从网络节点表中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主动退网机制中,拟退网节点收到更新的节点信息后,确认所述节点信息中已不包含拟退网节点信息,否则拟退网节点重发退网申请或者默认所述拟退网节点已退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节点不参与入网交互,仅从网络内获取时间信息,并按需完成功能操作。
CN202011000890.8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Active CN113163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0890.8A CN113163492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0890.8A CN113163492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3492A true CN113163492A (zh) 2021-07-23
CN113163492B CN113163492B (zh) 2022-03-29

Family

ID=7688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0890.8A Active CN113163492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34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8267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天津讯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组网的资源调度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0117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基于业务类型竞争协调时分多址接入的自组网通信方法
CN106209289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卫星自组织网络时间同步方法
CN107071843A (zh) * 2016-12-28 2017-08-18 上海海事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分簇方法
CN107295533A (zh) * 2017-06-20 2017-10-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选举簇头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0117A (zh) * 2015-07-10 2015-11-11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基于业务类型竞争协调时分多址接入的自组网通信方法
CN106209289A (zh) * 2016-06-29 2016-12-07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卫星自组织网络时间同步方法
CN107071843A (zh) * 2016-12-28 2017-08-18 上海海事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分簇方法
CN107295533A (zh) * 2017-06-20 2017-10-2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选举簇头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尧等: "一种基于簇首协调的时分多址路由协议", 《兵工学报》 *
方中海: "一种无线Mesh网络的MAC层时隙划分设计", 《通信与广播电视》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8267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天津讯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组网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14828267B (zh) * 2022-06-27 2022-09-20 天津讯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集群组网的资源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3492B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09983B1 (en)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using network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awamoto et al. Effective data collection via satellite-routed sensor system (SRSS) to realize global-scaled Internet of Things
CN101651992B (zh) 一种用于无人飞行器自主编队的数据链组网方法
EP0483545B1 (en) Scheduling methods for efficient frequency reuse in a multi-cell wireless network served by a wired local area network
CN101321127B (zh) 工业无线网络的一种确定性通信调度方法
CN102291448B (zh)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基于地理位置的ip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US20150244486A1 (en) Tdma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multiple access points
CN101621836B (zh) Mesh网络中信道切换方法、装置和mesh网络
CN111917457B (zh) 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系统中高动态终端的信道切换方法
US9301246B2 (en) Sensor network and method of link extension based on time slot relaying in the same
CN110519845A (zh) 基于时隙辅助分配和使用的无人机自组网多跳tdma接入方法
CN105636148A (zh) 一种无线多跳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56996A (zh) 一种基于gps信息的舰船快速自组网方法
CN113163492B (zh) 一种基于tdma组网技术的防碰撞网络构建方法
CN115643593B (zh) 一种基于高动态路由协议的无线自组网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11885615A (zh) 一种基于tdma的中心可转移组网通信方法
CN105634581A (zh) 一种减小ais信号混叠的方法及系统
CN106060957A (zh) 一种csma/tdma混合接入控制方法
CN109548084A (zh) 一种负载均衡的无人机自组网高效多跳tdma接入方法
CN114268996A (zh) 基于tdma的跳频组网方法
CN108200652A (zh)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集群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38044A (zh) 面向航空电子系统无线通信的高确定性的mac传输方法
CN107172680B (zh) 一种基于簇树形网络的无线中继系统
CN101119151A (zh) 带冲突分解的按需多址接入方法
KR101243319B1 (ko) 수중환경에서 주기적 데이터 및 비주기적 데이터의 통합 통신방법 및 통신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