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9554A -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9554A
CN113159554A CN202110401612.1A CN202110401612A CN113159554A CN 113159554 A CN113159554 A CN 113159554A CN 202110401612 A CN202110401612 A CN 202110401612A CN 113159554 A CN113159554 A CN 113159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
route
day
polygonal
time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16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9554B (zh
Inventor
张科
林明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onke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onk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onke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onke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16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9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9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9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9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9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Naviga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将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直线距离验证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通过本发明,可以在合理安排行驶时间的前提下,提高路线规划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独自驾车、家庭组团和多人结伴的自驾游成为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十分适用于景点分散,且公共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在自驾游的准备工作中,路线规划十分重要。
如果用户自行制定出行计划,对于路线规划这一点,就需要根据目的地制定合理的行车路线、选择停留的地点、查询每日的酒店住宿、查询景点相关信息等,在此过程中,用户将在相关的导航软件、OTA软件、社交软件、UGC软件等来回查询信息,过程十分繁琐且耗时费力。
而现有的旅游类客户端程序,通常并不能针对不同时间段为客户提供非常具体的旅游路线规划,即使有给出旅游路线规划,大多数也是自驾游俱乐部的整体路线推荐软件,最终结果仍按照俱乐部的固定路线进行出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驾游出行计划制定中,自行制定路线规划耗时费力,而旅游类客户端程序的路线规划并不考虑行驶时间是否合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包括:
将所述多边形路线的待验证的边作为目标边,将所述目标边的两个端点记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获取所述第一端点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一替换点,获取所述第二端点的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二替换点;
获取第一替换点至第二替换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端点至所述第二端点的所需时间作为模拟时间指标;
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获取标准时间指标,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所述目标边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外时,所述目标边不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及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之后,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出行天数,根据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的输入情况获得用户出行模式;
其中,若用户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一模式;
若用户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停留地点的数量输出所述出行天数;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中,根据旅游频次选择所述停留地点;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获取默认出行天数,以使用所述第三模式作为所述用户出行模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三实施方式中,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前,包括:
计算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则建议用户调整所述出行天数;
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则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小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值,则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与所述出行天数之差,和基于所述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并将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直接作为出行路线输出。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和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差,以及所述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包括:
计算增加途中停留点之后的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过滤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的途中停留点,并排序输出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途中停留点及基于所述途中停留点的多边形路线。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所述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包括:
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
返回验证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作为所述出行路线。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之前,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
遍历其中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并将当前遍历的途中停留点作为目标途中停留点;
若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在另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中时,将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作为新的途中停留点。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第七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若两个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且与相邻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则将基于两个端点及所述相邻端点的两条边合并获得具有整合边的第二多边形路线,所述整合边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时,所述第二多边形路线为所述出行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路线规划装置,包括:
用户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多边形路线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行驶时间验证模块,用于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多边形路线调整模块,用于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路线规划方法,以多边形路线表示出行路线,覆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而多边形路线每条边的单日行驶时间均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因此,最终输出的出行路线在行驶时间的安排上贴合用户需求。此外,在验证多边形路线每条边的单日行驶时间是否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仅需要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计算效率高,从而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线规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路线规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边形路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边形路线调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线规划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文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线规划方法,使用直线距离验证初步规划的多边形路线中,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从而评估此多边形路线是否为驾驶时间合理的出行路线,由于直线距离的计算效率高,因此可以显著提高路线规划效率。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101、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上述步骤S101中,停留地点可以包括出发地点。其中,停留地点包括出发地点时,最终输出的出行路线为闭环路线,但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以选择不返回出发地点,此时最终输出的出行路线为闭环路线中去除返回路线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终端输入停留地点,其输入方式可以为直接在地图上进行选点,也可以为输入停留地点的可查询名称。其中,可查询名称为在地图上搜索可以获得结果的地址。
S102、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在上述步骤S102中,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则所构建的多边形路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距离最短。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步骤S102可以使用如Dijkstra算法、SPFA算法、Floyd算法等最短路径算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S103、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其中,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可以包括多组范围值,由用户进行选择。如1~2个小时、1~3个小时、1~4个小时等,最高不超过6个小时。
在上述步骤S103中,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实现方式可以为:获取两个端点的经纬度坐标,根据两个端点的经纬度坐标计算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多边形路线的两个端点,即用户选择的两个停留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实际行驶速度、实际行驶时间是可以获得的,但所需要的计算量和计算时间都较高,而本实施例中,通过直线距离验证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减少了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其中,通过直线距离验证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原理为:通过将实际行驶时间与单日行驶范围之间的关系,类比模拟时间指标与单日行驶范围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标准时间指标,以验证其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其中,要验证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还需将距离转换为时间进行验证,而在实际应用中,要将距离转换为时间,需要获取一个速度值作为中间值,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作为中间值。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将所述多边形路线的待验证的边作为目标边,将所述目标边的两个端点记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获取所述第一端点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一替换点,获取所述第二端点的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二替换点;
获取第一替换点至第二替换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端点至所述第二端点的所需时间作为模拟时间指标;
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获取标准时间指标,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所述目标边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外时,所述目标边不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多边形路线中的端点可能不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上述步骤中获取第一端点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时,以临近原则获取第一替换点,即第一替换点为第一端点的临近点。同理,获取第二端点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时,也以临近原则获取第二替换点,即第二替换点为第二端点的临近点。而若多边形路线中的端点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第一替换点可以是第一端点本身,第二替换点也可以是第二端点本身。
详细地说,多边形路线中的端点是否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多边形路线中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均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第一替换点为第一端点本身,且第二替换点为第二端点本身;在第二种情况下,多边形路线中的第一端点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且第二端点不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第一替换点为第一端点本身,且第二替换点不为第二端点本身;在第三种情况下,多边形路线中的第二端点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且第一端点不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第二替换点为第二端点本身,且第一替换点不为第一端点本身;在第四种情况下,多边形路线中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均不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第一替换点不为第一端点本身,第二替换点也不为第二端点本身。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之前,还以两个地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构建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
本实施例以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端点A至端点B的直线行驶速度这一数据的构建过程,示例性地对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的数据进行说明:
假设端点A至端点B的实际行驶距离为S=100km,实际行驶时间为T
=10h,实际行驶速度V=10km/h,又已知直线距离为S=30km,然后根据上述已知信息,获得本实施例所定义的直线行驶速度V=S/T=3km/h,并将直线行驶速度V存入数据库中。
可见,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中,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根据实际行驶距离、实际行驶时间和直线距离获得,其中,实际行驶时间是动态更新的,更新周期可以为一天、一周或十五天等;此外,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中,每个地点的更新频次还可与每个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相关,提高数据库更新维护效率。
因此,上述步骤中,在验证目标边AB时,首先得到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S直AB=30km,且显然,目标边AB的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在此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则第一端点的匹配点为第一端点本身,第二端点的匹配点为第二端点本身,此时,根据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直接获得端点A至端点B的直线行驶速度V直AB=3km/h,最终得出,目标边AB的第一端点A至第二端点B的模拟时间指标T模AB=S直AB/V直AB=10h。
若此时验证验证目标边ab,首先得到其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S直ab=31km,但其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均不在上述的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所记录的地点中,而第一端点a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中有匹配点A可作为第一替换点,第二端点b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中有匹配点B可作为第二替换点,此时,根据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所获得两个地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Vab=VAB=V=3km/h,最终得出,目标边ab的第一端点a至第二端点b的模拟时间指标T模ab=S直ab/V直AB=10.3h。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行驶时间变化时,两个地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变化,进而所得出的模拟时间指标变化。
而实际应用中,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行驶时间,或者实际行驶速度,是经常变化的,例如,在同样的A至B的路程中,实际行驶距离为S实AB=100km,而实际行驶时间可能为T实AB`=20h,此时实际行驶速度为V实AB`=5km/h,所计算的直线距离S直AB`=30km,直线行驶速度为V直AB`=1.5km/h,也就是说,同样的A至B的路程,在不同时刻,所获得的直线行驶速度不同,而当直线行驶速度V直AB`=1.5km/h时,其对应的模拟时间指标T模AB`=20h显然不会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对应的标准时间指标之内。
S104、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通过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以多边形路线表示出行路线,覆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而多边形路线每条边的单日行驶时间均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因此,最终输出的出行路线在行驶时间的安排上贴合用户需求。此外,在验证多边形路线每条边的单日行驶时间是否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仅需要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其计算效率高,从而提高了路线规划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规划出行路线时,通常需要考虑出行天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之前,还获取用户输入的出行天数。但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其可能仅输入停留地点而不输入出行天数,或者仅输入出行天数甚至不输入停留地点。本发明实施例将上述情况总结为用户出行模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路线规划方法,示出了综合出行天数的路线规划的实现流程,以及根据出行天数和停留地点进行多边形路线调整的实现流程。其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S202、获取用户输入的出行天数,根据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的输入情况获得用户出行模式。
在上述步骤S202中,若用户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一模式;
若用户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停留地点的数量输出所述出行天数;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中,根据旅游频次选择所述停留地点;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获取默认出行天数,以使用所述第三模式作为所述用户出行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不论用户是否输入出行天数和停留地点,在构建多边形路线时仍会获得合理的出行天数和停留地点。
S203、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上述步骤S202和步骤S203与图1所示的步骤S101和步骤S102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S2041、计算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则建议用户调整所述出行天数;
在上述步骤S2041中,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可以通过多边形路线的实际周长和常用的行驶速度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多边形路线的直线周长与行驶时间的经验值所建立的映射关系,进行对照获得。
在实际应用中,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时,说明用户选择的停留地点和出行天数无法匹配,出行天数过少,仅通过调整多边形路线的端点无法规划出合理的出行路线,因此,此时建议用户调整出行天数。
S2042、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则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则说明整体的行驶时间规划是合理的,此时需要对每个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进行验证。
S2043、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小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值,则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与所述出行天数之差,和基于所述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并将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直接作为出行路线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小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值时,说明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过少,与其选择的出行天数不匹配。此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对多边形路线进行调整,获得可以直接作为出行路线输出的第一多边形路线。
上述步骤S2041至步骤S2043在下述步骤S205之前,即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前,先使用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验证,根据当前的出行天数和停留地点判断上述步骤S203所得出的多边形路线是否可以修改,以及是否需要增加新的途中停留点便于下述步骤S206的多边形路线修改。
其中,如果需要增加新的途中停留点,则在筛选途中停留点时,以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这一条件进行筛选,从而获得可以直接作为出行路线输出的第一多边形路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前,增加新的途中停留点,则上述步骤: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和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差,以及所述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
计算增加途中停留点之后的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过滤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的途中停留点,并排序输出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途中停留点及基于所述途中停留点的多边形路线。
S205、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S206、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根据上述步骤S2042,当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执行上述步骤S205,继而执行上述步骤S206对多边形路线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6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作为所述出行路线。
返回验证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作为所述出行路线。
可见,在具体应用中,获得第一多边形路线后,还返回上述步骤S205,验证第一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可以想到的是,在上述步骤中可以插入的新的途中停留点可以有多个,即返回验证后,可能获得多个、每条边均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第一多边形,此时形成多个方案,并按照第一多边形中各端点,即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顺序反馈给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这一步骤中,新的途中停留点的选择原则,不仅包括旅游频次,还包括与其它两个两个端点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这一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
遍历其中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并将当前遍历的途中停留点作为目标途中停留点;
若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在另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中时,将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作为新的途中停留点。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端点都具有新增停留点数据库,例如,端点A具有新增停留点数据库C(A),端点B具有新增停留点数据库C(B)等等。在具体应用中,也可以将新增停留点数据库C(A)和新增停留点数据库C(B)存储在同一数据库中,作为此数据库的下级数据库。
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中,任一个途中停留点与此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多边形路线还可能存在三个端点合并为一条边的情形。则上述的路线规划方法还包括:
若两个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且与相邻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则将基于两个端点及所述相邻端点的两条边合并获得具有整合边的第二多边形路线,所述整合边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时,所述第二多边形路线为所述出行路线。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了将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ABCDE,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出的多边形路线A-B-D-E-C-A的示意图。
同时,假设用户设定的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为1~3个小时,则其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为5~15小时。再假设多边形路线A-B-D-E-C-A的行驶时间总和,根据多边形路线的周长和常用行驶速度计算获知为11h,其在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此时需要验证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即按照上述步骤S2042之后,实现步骤S206。
将边DE作为目标边进行验证,验证之前,假设端点D至端点E的直线行驶速度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可以直接获得,即不需要获取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与端点D或端点E临近的点作为替换点,进而根据替换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来获得模拟时间指标,基于此,使用则目标边DE的验证过程为:首先计算目标边DE之间的直线距离为dDE,并直接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获取此时的直线行驶速度记为VDE,从而计算获得目标边DE的模拟时间指标为:
Figure BDA0003020523420000151
在上述过程中,通过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根据直线距离锁定此时的直线行驶速度,从而得出此时的模拟时间指标,并根据实际行驶时间与单日行驶范围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标准时间指标,以通过此时的模拟时间指标和上述标准时间指标,验证目标边DE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显然,目标边DE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以一个实际数据进行说明:假设,AB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为1h,BD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为1h,目标边DE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为4h,EC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为3h,CA之间的单日行驶时间为2h,则目标边DE之间的行驶时间高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行驶时间,此时在目标边DE之间增加途中停留点。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示出了两种途中停留点的增加方式,其中,图4a表示增加F点的方案,图4b表示增加G点的方案,图4a所示的第一多边形路线A-B-D-F-E-C-A和图4b所示的第一多边形路线A-B-D-G-E-C-A中,任意两个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
此外,基于图3所示的多边形路线,和图4所示的第一多边形路线,边AB之间距离较短,AB两个端点之间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并且与端点B相邻的端点D,BD两个端点之间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因此,AB两个停留端点所在的边与BD两个停留端点所在的边合并,获得整合边ABD,且整合边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最终获得第二多边形路线,即基于图4a的第二多边形路线(ABD)-F-E-C-A,或者基于图4b的第二多边形路线(ABD)-G-E-C-A。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线规划装置50,包括:
用户输入模块51,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多边形路线构建模块52,用于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行驶时间验证模块53,用于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多边形路线调整模块54,用于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包括:
将所述多边形路线的待验证的边作为目标边,将所述目标边的两个端点记为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获取所述第一端点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一替换点,获取所述第二端点的在直线行驶速度动态数据库库中匹配的点作为第二替换点;
获取第一替换点至第二替换点之间的直线行驶速度,并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和所述第二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端点至所述第二端点的所需时间作为模拟时间指标;
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获取标准时间指标,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所述目标边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述模拟时间指标在所述标准时间指标所指定的范围外时,所述目标边不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之后,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出行天数,根据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的输入情况获得用户出行模式;
其中,若用户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一模式;
若用户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停留地点的数量输出所述出行天数;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停留地点,并且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则所述用户出行模式为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中,根据旅游频次选择所述停留地点;
若用户未输入所述出行天数和所述停留地点,则获取默认出行天数,以使用所述第三模式作为所述用户出行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前,包括:
计算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则建议用户调整所述出行天数;
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则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若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小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值,则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与所述出行天数之差,和基于所述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并将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直接作为出行路线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和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差,以及所述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的旅游频次信息,在所述多边形路线之外增加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包括:
计算增加途中停留点之后的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过滤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大于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大值的途中停留点,并排序输出使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途中停留点及基于所述途中停留点的多边形路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路线的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时,所述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包括:
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
返回验证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满足所述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所述第一多边形路线作为所述出行路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超过单日行驶时间范围的两个端点之间,插入新的途中停留点,获得单日行驶时间总和在所述出行天数对应的总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内的第一多边形路线之前,包括:
获取基于所述两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
遍历其中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并将当前遍历的途中停留点作为目标途中停留点;
若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在另一个端点的新增停留点数据库中时,将所述目标途中停留点作为新的途中停留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两个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且与相邻端点之间的行驶时间低于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所限定的最小行驶时间,则将基于两个端点及所述相邻端点的两条边合并获得具有整合边的第二多边形路线,所述整合边的行驶时间在单日行驶时间范围之内时,所述第二多边形路线为所述出行路线。
9.一种路线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输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停留地点;
多边形路线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停留地点作为端点,以最短路径构建多边形路线;
行驶时间验证模块,用于计算多边形路线每个边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并根据所述直线距离验证所述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是否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
多边形路线调整模块,用于不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时,调整所述多边形路线,以使调整后的多边形路线的每条边满足单日行驶时间范围,并输出出行路线。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路线规划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CN202110401612.1A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159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1612.1A CN113159554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1612.1A CN113159554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9554A true CN113159554A (zh) 2021-07-23
CN113159554B CN113159554B (zh) 2023-12-19

Family

ID=7689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1612.1A Active CN113159554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955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8378A (zh) * 2017-09-07 2018-03-20 北京安维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地图和日历的行程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9374012A (zh) * 2018-12-28 2019-02-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沿途景点路线规划系统及沿途景点路线规划方法
CN109726864A (zh) * 2018-12-26 2019-05-07 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规划方法、装置、服务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8378A (zh) * 2017-09-07 2018-03-20 北京安维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地图和日历的行程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9726864A (zh) * 2018-12-26 2019-05-07 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 线路规划方法、装置、服务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74012A (zh) * 2018-12-28 2019-02-22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沿途景点路线规划系统及沿途景点路线规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9554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7985E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eet navigation, dispatching and multi-vehicle, multi-destination routing
US10803096B2 (en) Parallelized clustering of geospatial data
US10161758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speed profiles for digital maps
US6577950B2 (en) Route guiding explanation device and route guiding explanation system
US7949467B2 (en) Road map data structure, road map data structure creating method, road map data storage medium, and navigation device
US20080172172A1 (en) Route planning process
US8738284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ynamically rendering transit maps
US20070276595A1 (en) Method of selective ride-sharing among multiple users along an optimized travel route
Liu Data model and algorithms for multimodal route planning with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US20160146629A1 (en) Generating Travel Time Data
Bruglieri et al. A 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public transport in case of delays and service disruptions
US201802838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minimum overlapping alternative path
CN112444254B (zh) 生成地图版本间对应关系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1644333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generating map data of categorized links
CN105389751A (zh) 一种行程服务方法和装置
EP2594903B1 (en)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linear features in a loc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US20200018616A1 (en) Generating routes using events
US20170268894A1 (en) Predicting short term travel behavior with unknown destination
CN110362640A (zh)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数据的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zioska et al. Location-and time-dependent meeting point recommendations for shared interurban rides
WO2015059872A1 (ja) 地図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2000283776A (ja) 道路ネットワーク階層化経路探索装置
US202102706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path to a destination
CN113159554A (zh) 一种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anca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schedule‐based paths recommendation in multimodal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