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7662A -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7662A
CN113157662A CN202110202653.8A CN202110202653A CN113157662A CN 113157662 A CN113157662 A CN 113157662A CN 202110202653 A CN202110202653 A CN 202110202653A CN 113157662 A CN113157662 A CN 113157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ehavior
key
characteristic data
sub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26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华锋
韦凯
陈曦
孙悦
郭晓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usfo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usf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usfo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usfo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26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7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7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由此,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移动终端充当着连接现实世界和移动互联网世界的物质载体,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尤其金融、电商,同样需要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将两个世界的身份做一一绑定。现有针对智能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手段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密码、隐私问题等。
第二类:U盾、动态令牌等。
第三类:指纹、人脸、声纹等。
众所周知,第一类认证手段在互联网时代容易被窃取盗用。第二类认证手段因需要除智能移动终端以外的设备,携带不便且容易丢失。第三类认证手段很大程度解决了容易窃取、携带不便的问题,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像纳米指纹采集膜、过脸软件等作弊手段越来越多为黑产所滥用。指纹、人脸,对于消费者具备唯一性,不可更改和替换,一旦被复制传播滥用,用户便不再具备唯一性,此类身份认证手段不再适用。
可见第三类身份认证手段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技术局限性,尤其在金融交易领域,此类风险不得不引起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具有准确识别设备使用者身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行为数据还包括表征所述移动终端线性加速度的第二子数据、表征所述移动终端旋转角加速度的第三子数据、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按压压力的第四子数据和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按压面积的第五子数据;相应的,所述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子数据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二子数据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第三子数据的第三特征数据、所述第四子数据的第四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五子数据的第五特征数据;结合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对所述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进行数据长度截短处理;或,若判定所述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则对非缺失值求取平均值,并对所述缺失数据进行填充。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各个键位的按压期间时长、相邻按压键位中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第一键位的按压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和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释放瞬间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加速度大小、键位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方差、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差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比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所述第三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键位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方差、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差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比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所述第四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压力值、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压力值、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方差值、按压瞬间压力值与释放瞬间压力值的比值、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平均值;所述第五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面积值、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面积值、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方差值、按压瞬间面积值与释放瞬间面积值的比值、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平均值。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依次拼接,生成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相应的,所述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包括:将多组所述行为特征数据存入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数据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相应的,所述数据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将多组所述行为特征数据存入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处理器进行操作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
步骤102,基于至少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步骤103,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中,目标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虚拟人物。行为数据具体为目标对象在使用一些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等)时作出的行为,如按键操作、滑屏操作、输入操作等交互操作。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为设备中的屏幕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热传感器等元件感知并获取得到。第一子数据具体为目标对象在设备上所作出的按键操作,按键节奏具体为目标对象的自身习惯不同而不同,包括按键的时长、连续按键的时间间隔等。
按键节奏的设置意义在于:假设对于相同6位密码,每个人的击键节奏均不相同,包括单个按键的时间长度、连续2次击键的时间间隔。因为设备机主对自己的密码非常熟悉,敲击的节奏相对稳定,且节奏更快一点。而非机主虽以某种方式窃取了机主的密码,但是对密码不熟悉,那么在输入密码的击键操作中,击键的节奏明显区别于机主。即使非机主对密码熟悉,但是每个人多年来形成的输入习惯具有差异性,而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传感器则可以把每次击键的细节以数据形式输出,从而可以量化机主与非机主的击键节奏差异。当使用者连续击键时,节奏之间的差异被逐步放大,从而可以依赖击键节奏区分机主与非机主。
在步骤102中,基于至少行为数据中的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其中行为特征数据具体为能表征目标对象行为习惯的数据,例如目标对象连续按键的间隔时间即为按键操作的特征数据、滑屏距离或者位置为目标对象在滑屏操作的特征数据。行为特征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屏幕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感知元件进行监测得到。
在步骤103中,具体为将针对同一目标对象所监测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整合并存入至对应的行为数据库中,其中行为特征数据一般为多组,即需要多次重复监测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并生成多组行为特征数据。
在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之后,即可对之后的设备使用者进行身份核实,具体为;
以上述相同步骤获取设备使用者的行为数据,并根据该行为数据获取到行为特征数据,将所获取的行为特征数据与对应设备的行为数据库中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特征比对,若判定当前所获取到的行为特征数据与行为数据库中的行为特征数据满足预设要求,如连续按键的时间间隔与行为数据库中所记录的时间间隔相同或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当前设备使用者身份认证成功,否则则判定当前设备使用者身份认证失败。
由此,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行为数据还包括表征移动终端线性加速度的第二子数据、表征移动终端旋转角加速度的第三子数据、表征移动终端屏幕按压压力的第四子数据和表征移动终端屏幕按压面积的第五子数据;
相应的,基于至少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
分别确定第一子数据的第一特征数据、第二子数据的第二特征数据、第三子数据的第三特征数据、第四子数据的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子数据的第五特征数据;
结合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环以及智能平板等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设备。
表征移动终端线性加速度的第二子数据获取方式为:
令加速度计输出移动终端在x轴(手机短边,方向向右),y轴(手机长边,方向向下),z轴(垂直于手机,方向向上)加速度大小,反映加速度矢量在x,y,z轴上的分量,设定x轴数据序列为αx,则
αx={αx1、αx2、...、αxn};
y轴和z轴同理,得到y轴数据序列αy={αy1、αy2、...、αyn},z轴数据序列αz={αz1、αz2、...、αzn}。
因三轴的数值均能反映加速度计的变化程度,对其做平方根运算得到α1,其不仅反映加速度数值大小,同时反应移动终端的瞬间加速度矢量方向
Figure BDA0002948417640000071
则加速度计的输出序列α={α1、α2、...、αn},即第二子数据。
表征移动终端旋转角加速度的第三子数据的获取方式为与上述获取线性加速度的方式一致,具体通过陀螺仪进行监测获取,由于获取方式一致,在此不重复赘述。
表征移动终端屏幕按压压力的第四子数据和表征移动终端屏幕按压面积的第五子数据可通过现有的屏幕传感器检测得到,屏幕按压压力具体为手指接触终端屏幕时产生的压力,屏幕按压面积具体为手指接触终端屏幕时的接触面积。
相应的,步骤102的具体过程为:
获取第一子数据的第一特征数据,其中第一特征数据具体包括各个键位的按压期间时长T1=Tu,1-Td,1、相邻按压键位中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G1=Td,2-Tu,1、第一键位的按压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F1=Td,2-Td,1和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释放瞬间的时间间隔L1=Tu,2-Tu,1,其中Td,1为第一键位按压瞬间节点,Tu,1为第一键位释放瞬间节点,Td,2为第二键位按压瞬间节点,Tu,2为第二键位释放瞬间节点。
获取第二子数据的第二特征数据,其中第二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加速度大小Ad,1、键位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Ad,2、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Ad,3、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Ad,4、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Ad,5、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方差Ad,6、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差值Ad,7、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比值Ad,8、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Ad,9
获取第三子数据的第三特征数据,其中第三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Gd,1、键位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Gd,2、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Gd,3、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Gd,4、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Gd,5、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方差Gd,6、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差值Gd,7、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比值Gd,8、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Gd,9
获取第四子数据的第四特征数据,其中第四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压力值Pd,1、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压力值Pd,2、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方差值Pd,3、按压瞬间压力值与释放瞬间压力值的比值Pd,4、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平均值Pd,5
获取第五子数据的第五特征数据,其中第五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面积值Sd,1、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面积值Sd,2、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方差值Sd,3、按压瞬间面积值与释放瞬间面积值的比值Sd,4、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平均值Sd,5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之前,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进行数据长度截短处理;
或,若判定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则对非缺失值求取平均值,并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102之前,由于传感器输出位数可达小数点后10位,采集频率设定50HZ,且需采集多款传感器,则需减少数据处理时间和传输量,将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数据截短至小数点后4位。
并判断对各项子数据中是否有数据缺失,若有数据缺失,则计算各项子数据中非缺失值的平均值,并将求得的平均值填充缺失数据。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结合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
将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依次拼接,生成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本实施例中,上述各项子数据的结合方式具体为:将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依次拼接,如:
Figure BDA0002948417640000101
其中K1为第一个按键的特征序列,假设用户正在输入6位数的密码,则同理第2-5个按键的特征序列分别为K2,K3,K4,K5,其中K6为最后一个按键,则不包含G6、F6和L6,即:
Figure BDA0002948417640000102
6位密码的击键操作可以量化在一组特征序列中,此特征序列为:
K={K1,K2,K3,K4,K5,K6},此特征序列反映出击键力度、速度、面积、击键节奏。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
相应的,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包括:
将多组行为特征数据存入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多组同一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数据之后,将多组行为特征数据存入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用于之后进行身份认证。
综上所述,当用户在移动终端场景时,如手机APP登录场景下输入密码,与屏幕发生击键交互操作,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屏幕传感器将击键特征量化,如触摸力度、触摸面积、击键节奏、击键引起智能移动终端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对每个维度的行为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最终生成数据脱敏的多维特征向量,即反映用户特有击键行为的多维特征向量,进而在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的机主认证时提高身份识别准确度。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装置,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201,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
特征提取模块202,用于基于至少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数据构建模块203,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采集模块201中,目标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虚拟人物。行为数据具体为目标对象在使用一些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等)时作出的行为,如按键操作、滑屏操作、输入操作等交互操作。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为设备中的屏幕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热传感器等元件感知并获取得到。第一子数据具体为目标对象在设备上所作出的按键操作,按键节奏具体为目标对象的自身习惯不同而不同,包括按键的时长、连续按键的时间间隔等。
按键节奏的设置意义在于:假设对于相同6位密码,每个人的击键节奏均不相同,包括单个按键的时间长度、连续2次击键的时间间隔。因为设备机主对自己的密码非常熟悉,敲击的节奏相对稳定,且节奏更快一点。而非机主虽以某种方式窃取了机主的密码,但是对密码不熟悉,那么在输入密码的击键操作中,击键的节奏明显区别于机主。即使非机主对密码熟悉,但是每个人多年来形成的输入习惯具有差异性,而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传感器则可以把每次击键的细节以数据形式输出,从而可以量化机主与非机主的击键节奏差异。当使用者连续击键时,节奏之间的差异被逐步放大,从而可以依赖击键节奏区分机主与非机主。
在特征提取模块202中,基于至少行为数据中的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其中行为特征数据具体为能表征目标对象行为习惯的数据,例如目标对象连续按键的间隔时间即为按键操作的特征数据、滑屏距离或者位置为目标对象在滑屏操作的特征数据。行为特征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屏幕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感知元件进行监测得到。
在数据构建模块203中,具体为将针对同一目标对象所监测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整合并存入至对应的行为数据库中,其中行为特征数据一般为多组,即需要多次重复监测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并生成多组行为特征数据。
在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之后,即可对之后的设备使用者进行身份核实,具体为;
以上述相同步骤获取设备使用者的行为数据,并根据该行为数据获取到行为特征数据,将所获取的行为特征数据与对应设备的行为数据库中的行为特征数据进行特征比对,若判定当前所获取到的行为特征数据与行为数据库中的行为特征数据满足预设要求,如连续按键的时间间隔与行为数据库中所记录的时间间隔相同或者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当前设备使用者身份认证成功,否则则判定当前设备使用者身份认证失败。
由此,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
相应的,数据构建模块203具体用于:
将多组行为特征数据存入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多组同一目标对象的行为特征数据之后,将多组行为特征数据存入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用于之后进行身份认证。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设备,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指令用于控制处理器进行操作以执行上述任一项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基于至少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由此,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基于至少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由此,相对于仅依靠采集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行为数据来判定机主身份,本方案通过设置按键节奏这个行为数据作为今后的身份认证,由于每个人的按键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可更精准的反映使用者的击键习惯,因此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准确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
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行为数据还包括表征所述移动终端线性加速度的第二子数据、表征所述移动终端旋转角加速度的第三子数据、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按压压力的第四子数据和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按压面积的第五子数据;
相应的,所述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子数据的第一特征数据、所述第二子数据的第二特征数据、所述第三子数据的第三特征数据、所述第四子数据的第四特征数据和所述第五子数据的第五特征数据;
结合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进行数据长度截短处理;
或,若判定所述第一子数据、第二子数据、第三子数据、第四子数据和第五子数据中存在缺失数据,则对非缺失值求取平均值,并对所述缺失数据进行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包括各个键位的按压期间时长、相邻按压键位中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第一键位的按压瞬间与第二键位的按压瞬间的时间间隔和第一键位的释放瞬间与第二键位的释放瞬间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二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加速度大小、键位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大小、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键位在按压期间加速度数值的方差、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差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加速度比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
所述第三特征数据包括键位按压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键位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大小、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大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最小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平均值、键位在按压期间角加速度数值的方差、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差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角加速度比值、键位在按压瞬间和释放瞬间的坐标偏移量;
所述第四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压力值、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压力值、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方差值、按压瞬间压力值与释放瞬间压力值的比值、屏幕按压期间压力数值的平均值;
所述第五特征数据包括屏幕按压瞬间的按压面积值、屏幕释放瞬间的释放面积值、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方差值、按压瞬间面积值与释放瞬间面积值的比值、屏幕按压期间面积数值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第二特征数据、第三特征数据、第四特征数据和第五特征数据依次拼接,生成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包括:
将多组所述行为特征数据存入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7.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其中,所述行为数据中至少包括表征按键节奏的第一子数据;
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基于至少所述第一子数据,确定对应所述行为数据的行为特征数据;
数据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确定的行为特征数据,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为特征数据为多组;
相应的,所述数据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将多组所述行为特征数据存入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所述目标对象的行为数据库。
9.一种信息交互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处理器进行操作以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
CN202110202653.8A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57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2653.8A CN11315766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2653.8A CN11315766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7662A true CN113157662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3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2653.8A Pending CN113157662A (zh) 2021-02-23 2021-02-23 一种行为数据库构建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766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84A (zh) * 2009-10-19 2010-03-17 北京微通新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击键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5279405A (zh) * 2015-10-28 2016-01-27 同济大学 触屏用户按键行为模式构建与分析系统及其身份识别方法
CN108549806A (zh) * 2018-04-11 2018-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滑动和点击行为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0287664A (zh) * 2019-07-01 2019-09-27 贵州大学 一种基于多行为特征选择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0443012A (zh) * 2019-06-10 2019-11-12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基于击键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12231668A (zh) * 2020-09-18 2021-01-15 同盾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击键行为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84A (zh) * 2009-10-19 2010-03-17 北京微通新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击键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05279405A (zh) * 2015-10-28 2016-01-27 同济大学 触屏用户按键行为模式构建与分析系统及其身份识别方法
CN108549806A (zh) * 2018-04-11 2018-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用户滑动和点击行为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0443012A (zh) * 2019-06-10 2019-11-12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基于击键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
CN110287664A (zh) * 2019-07-01 2019-09-27 贵州大学 一种基于多行为特征选择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2231668A (zh) * 2020-09-18 2021-01-15 同盾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击键行为的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91177A1 (zh) 风险识别模型构建和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Buriro et al. Hold and sign: A novel behavioral biometrics for smartphone user authentication
EP2341465B1 (en) Gesture-based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CN105980973B (zh) 用户认证手势
EP2874099B1 (en) Dynamic handwriting verification and handwriting-based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4408341B (zh) 基于陀螺仪行为特征的智能手机用户身份认证方法
US92807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line signature verification using proximity touch
EP1461673B1 (en) Validating the identity of a user using a pointing device
Yang et al. Unlocking smart phone through handwaving biometrics
NL2013412B1 (en) Use of a biometric image in online commerce.
Jain et al. Exploring orientation and accelerometer sensor data for personal authentication in smartphones using touchscreen gestures
US10068088B2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system that uses behavioral biometric algorithms
US20150177842A1 (en) 3D Gesture Based User Authorization and Device Control Methods
Blanco‐Gonzal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handwritten signature recognition in mobile environments
Impedovo et al. Automatic signature verification in the mobile cloud scenario: survey and way ahead
US9336374B2 (en) Method, modul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identifying user of mobile device
Jain et al. Gender recognition in smartphones using touchscreen gestures
US726321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memory, and program
CN110781469B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0418337B (zh) 身份认证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azir et al. Doodle-based authentication technique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KR20150049075A (ko) 사용자 인증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Mallet et al. Hold on and swipe: a touch-movement based 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schema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CN110288710A (zh) 一种三维地图的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847941A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