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7491A -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7491A
CN113157491A CN202110355963.3A CN202110355963A CN113157491A CN 113157491 A CN113157491 A CN 113157491A CN 202110355963 A CN202110355963 A CN 202110355963A CN 113157491 A CN113157491 A CN 113157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cked
disaster recovery
storage path
t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59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益加福
何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shi Huolal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shi Huola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shi Huolal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shi Huolal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59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74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74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大数据技术领域,提供了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数据备份方法包括: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灾备任务用于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第二存储路径。由于第一存储路径是从元数据获取的,而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因此,在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集群备份至第二集群时,可以通过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来降低该待备份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大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大数据系统中,大数据所处环境的风险和威胁无处不在。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把控,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存储安全性将有助于降低数据丢失的概率。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将数据存储至集群,以通过集群自身的高可用配置所容忍的故障和错误来提高数据的存储安全性,但集群对于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数据误删依然无能为力。为了解决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数据误删,现有方法引入了数据灾备系统,该数据灾备系统通过对存储的重要的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和定期同步,来降低人为误删等行为造成的数据丢失风险。
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存储安全性,用户可能会购买多家云厂商(即集群)的存储服务,但当用户希望在多家存储厂商的产品之间实现跨云备份时,需要将数据交给第三方云备份供应商,因此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集群之间备份数据时的数据泄露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
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确定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的次数;
若所述次数达到预设数量,输出备份失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更改信息;
重新获取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与所述待备份数据对所述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验证所述灾备任务是否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之前,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按照设定时间扫描任务表,所述任务表包括备份任务;
根据所述备份任务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
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的次数;
若所述次数达到预设数量,输出备份失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更改信息;
重新获取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与所述待备份数据对所述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验证所述灾备任务是否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按照设定时间扫描任务表,所述任务表包括备份任务;
根据所述备份任务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再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灾备任务用于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第二存储路径。由于第一存储路径是从元数据获取的,而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因此,在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集群备份至第二集群时,可以通过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来降低该待备份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架构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现有的集群之间实现跨云备份,需要将数据交给第三方云备份供应商,因此存在数据泄露风险。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包括: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再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灾备任务用于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第二存储路径。由于第一存储路径是从元数据获取的,而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因此,在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集群备份至第二集群时,可以通过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来降低该待备份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应用于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包括通信设备,以及与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的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通信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或者后台服务器等,第一集群用于存储原始数据,即待备份数据,第二集群用于接收并存储从第一集群备份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备份系统还包括与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进行数据备份所需的业务信息或配置信息,例如数据的存储规则、备份规则、访问权限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备份系统还包括与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的用户界面(ser Interface,UI)以及告警单元,通信设备通过UI接收用户指令,根据用户指令对数据备份进行控制,通信设备在数据备份异常时,控制告警单元报警,以通知用户。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数据备份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S101: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具体地,待备份数据存储于第一集群中,元数据记录待备份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第一存储路径是指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分区以及目录,通过访问元数据,即可查询到待备份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
元数据一般存储于本地,不能被第三方服务器访问。元数据可以存储于通信设备上,也可以存储于与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的元数据管理平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元数据存储于元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设备通过元数据管理平台访问元数据,查询待备份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由于元数据没有存储于通信设备,所以不用占用通信设备的资源,从而可以降低通信设备的运行负载,提高计算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元数据设置待备份数据的访问权限,例如预先设定可以访问元数据的账号,只有设定的账号才可以访问元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备份时的安全性。也可以通过元数据设置待备份数据的备份权限,备份权限包括数据是否可以被备份以及可以备份数据的集群,从而可以在数据备份时,根据备份权限只备份分区中的一部分数据。由于第三方服务器在进行集群之间的数据备份时,不能访问元数据,因此只能对第一集群中整个分区的数据进行备份,即不能单独对某个分区的部分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方式不够灵活。而通过元数据设定备份权限,可以只备份分区中的一部分数据,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进行数据备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备份数据是根据用户设置的备份任务确定的,备份任务包括数据的备份方式,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两种。通信设备根据备份方式,确定出待备份数据。例如,若当前表中的数据的备份方式是全量备份,则将该表中自创建日期至T-2日期的所有分区及分区所在目录的数据确定为待备份数据,其中,T为当前日期。若当前表中的数据的备份方式是增量备份,则将该表中T-2日期的所有分区及分区所在目录的数据确定为待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务表包括每条数据记录以及对应的备份任务,通信设备在预设时间点扫描任务表表中的所有记录,根据备份任务确定出需要备份的数据记录,即确定出待备份数据,从而快速确定出待备份数据,提高数据备份的效率。其中,任务表可以存储于通信设备上,也可以存储于与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的数据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集群每个分区的分区类型,确定对应分区的数据的备份策略,根据备份策略确定待备份数据。例如,分区类型包括天级分区、月级分区以及小时级分区。若分区类型为天级分区,则备份策略为每天备份一次,通信设备在确定距离上次备份的时长为一天时,将该分区的数据确定为待备份数据。若分区类型为月级分区,则备份策略为每个月备份一次,通信设备在确定距离上次备份的时长为一个月时,将该分区的数据确定为待备份数据。若分区类型为小时级分区,则备份策略为每个小时备份一次,通信设备在确定距离上次备份的时长为一个小时时,将该分区的数据确定为待备份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备份数据也可以根据第一集群中存储的数据的元数据确定,例如,在元数据中设定该元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的备份方式,通信设备访问各个元数据,确定对应的数据在当前时间是否需要备份,并将当前时间需要备份的数据作为待备份数据。
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待备份数据也可以根据从消息队列中获取的信息确定。例如,用户提交备份任务后,将备份任务缓存至消息队列,通信设备从消息队列读取备份任务,根据读取的备份任务确定待备份数据。
S102: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其中,第二集群是用于接收待备份数据并进行存储的集群,第二存储路径是根据预设规则设定的,例如,根据第二集群的预设的分区以及目录,确定出第二存储路径,分区以及目录可以根据数据备份的日期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划分。
在生成灾备任务后,可以由通信设备执行灾备任务,也可以由数据备份平台执行灾备任务。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在生成灾备任务后,将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由数据备份平台执行灾备任务,从而节省通信设备的能耗,提高通信设备的计算速度。数据备份平台在接收到灾备任务后,根据灾备任务调用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 System,Hadoop)的distcp命令,distcp命令是用于备份数据的命令,将distcp命令提交到第一集群并运行,从而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第二存储路径。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再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灾备任务用于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第二存储路径。由于第一存储路径是从元数据获取的,而用户可以通过元数据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因此,在将待备份数据从第一集群备份至第二集群时,可以通过对待备份数据进行管控来降低该待备份数据被泄露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在生成灾备任务后,从数据备份平台获取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将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存储至数据库中的进度表。通信设备轮询进度表,确定各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根据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确定对应的处理流程,从而可以对灾备任务进行监控,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处理。例如,灾备任务的实现流程如图3所示,在生成灾备任务后,通信设备对灾备任务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完成后,将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若提交失败,则重新对灾备任务进行初始化,若提交成功,数据备份平台执行灾备任务。通信设备获取数据备份平台发送的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若执行结果为执行成功,则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校验灾备任务是否正确,若执行结果为执行中断,则终止灾备任务,若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则重新将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使得数据备份平台重新执行灾备任务,防止遗漏待备份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通信设备获取的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则重新执行灾备任务,并记录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的次数,在执行失败的次数达到预设数量时,说明灾备任务异常,无法正常执行,则输出备份失败信息,用户可以根据备份失败信息对待备份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手动执行该备份失败的灾备任务。
通信设备可以在每次获取到执行结果为执行成功时,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也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通过获取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根据第二存储路径存储的数据信息与待备份数据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验证灾备任务是否正确,若灾备任务正确,则进行下一个数据备份,若备份任务错误,则重新对待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备份,从而保证第一集群和第二集群中的数据的一致性,防止备份过程中遗漏待备份数据。例如,可以对比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大小与待备份数据的数据大小,若大小一致,则说明灾备任务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在生成灾备任务后,可以将灾备任务也存储至进度表,根据灾备任务的优先级确定灾备任务的提交次序,根据提交次序依次提交灾备任务。也可以将灾备任务缓存至消息队列,按照消息队列的顺序依次提交灾备任务,从而可以在灾备任务较多时,防止遗漏灾备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还检测第一集群中的数据的更改信息,更改信息包括新增、删除和修改信息,在待备份数据完成备份后,若检测到待备份数据的更改信息,重新获取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根据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存储路径重新生成灾备任务,并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从而可以将最新数据更新至第二集群,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先设定访问第一集群的黑名单和白名单,通信设备获取用户发送的身份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访问第一集群,第一集群根据预先设定的黑名单和白名单确定用户是否可以访问第一集群,若可以访问,则通信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方法,从而可以防止用户误操作覆盖第一集群上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包括提交模块、追踪模块以及校验模块。数据库中存储任务表、进度表以及日志表。提交模块在预设时间点扫描任务表表中的所有记录,根据备份任务确定出数据的备份方式。若是全量备份,则提交模块的全量备份线程从元数据获取对应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若是增量备份,则提交模块的增量备份线程从元数据获取对应数据的第一存储路径,根据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进度表中存储灾备任务以及各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追踪模块的追踪线程轮询进度表,确定各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根据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确定对应的处理流程,在灾备任务完成初始化后将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数据备份平台执行灾备任务,将第一集群中对应的数据备份至第二集群。在灾备任务执行成功后,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校验灾备任务是否正确,在灾备任务执行中断后,终止灾备任务,在灾备任务执行失败后,重新提交灾备任务。同时追踪模块将灾备任务的执行过程中的时间节点以及异常信息写入日志表。校验模块从instance表中获取灾备任务的执行进度,在灾备任务执行成功后,对灾备任务进行校验,校验模块还对日志表中的异常信息进行校验,以确定异常信息是否正确,根据校验结果更新日志表。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备份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5所示,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
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
获取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
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
确定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的次数;
若所述次数达到预设数量,输出备份失败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更改信息;
重新获取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与所述待备份数据对所述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验证所述灾备任务是否正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按照设定时间扫描任务表,所述任务表包括备份任务;
根据所述备份任务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3。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数据备份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2。或者,所述处理器1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获取模块10至处理模块20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3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通信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通信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可以是所述通信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通信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2也可以是所述通信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通信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通信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
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所述灾备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重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确定执行结果为执行失败的次数;
若所述次数达到预设数量,输出备份失败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更改信息;
重新获取更改后的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灾备任务提交至数据备份平台之后,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存储路径的数据信息与所述待备份数据对所述灾备任务进行校验,以验证所述灾备任务是否正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之前,所述数据备份方法还包括:
按照设定时间扫描任务表,所述任务表包括备份任务;
根据所述备份任务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
8.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访问待备份数据的元数据,以获取所述待备份数据在第一集群中的第一存储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存储路径以及第二集群的第二存储路径生成灾备任务,所述灾备任务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从所述第一存储路径备份至所述第二存储路径。
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备份方法。
CN202110355963.3A 2021-04-01 2021-04-01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574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5963.3A CN113157491A (zh) 2021-04-01 2021-04-01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5963.3A CN113157491A (zh) 2021-04-01 2021-04-01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7491A true CN113157491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5963.3A Pending CN113157491A (zh) 2021-04-01 2021-04-01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74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0386A (zh) * 2021-07-30 2021-11-02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容灾恢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55939A (zh) * 2023-08-14 2023-09-15 北京泰利思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资源的智能化数据备份任务规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7507A (zh) * 2014-11-21 2016-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企业数据云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09144785A (zh) * 2018-08-27 2019-01-0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备份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33168A (zh) * 2018-06-22 2019-12-3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7507A (zh) * 2014-11-21 2016-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企业数据云备份系统及方法
CN110633168A (zh) * 2018-06-22 2019-12-3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9144785A (zh) * 2018-08-27 2019-01-04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备份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0386A (zh) * 2021-07-30 2021-11-02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容灾恢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3005075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容灾恢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90386B (zh) * 2021-07-30 2023-03-03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容灾恢复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55939A (zh) * 2023-08-14 2023-09-15 北京泰利思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资源的智能化数据备份任务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6755939B (zh) * 2023-08-14 2023-10-27 北京泰利思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系统资源的智能化数据备份任务规划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9953B2 (en) Automatic data healing using a storage controller
CN109558260B (zh) Kubernetes故障排除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157491A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37115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CN110032544A (zh) 云端服务的权限管理方法及其云端数据存储系统
US11500738B2 (en) Tagging application resources for snapshot capability-aware discovery
CN11259852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3821168A (zh) 一种共享存储迁移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9913B (zh) 数据文件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20210334165A1 (en) Snapshot capability-aware discovery of tagged application resources
CN110968456A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故障磁盘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68864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preferring mirrors for read operations
US11243979B1 (en) Asynchronous propagation of database events
US11675931B2 (en) Creating vendor-neutral data protection operations for vendors' application resources
CN109542598B (zh) 定时任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83436A (zh) 用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同步对象放置
CN113592645A (zh) 数据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59405B (zh) 数据的强一致性读取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209882B (zh) 对于处在管理之下的设备的多阶段撤销注册
US202400700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ecovery by a hardware-independent approach involving prioritization and data recovery selectivity
CN113656208B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Yacobellis et al. The 3B20D Processor & DMERT operating system: Field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s
US11520668B2 (en) Vendor-neutral models of vendors' application resources
US11644997B2 (en) Releasing data storage tracks while maintaining logical corruption protection
US8935494B2 (en) Backing up an image in a compu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