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2760B -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2760B
CN113142760B CN202110365628.1A CN202110365628A CN113142760B CN 113142760 B CN113142760 B CN 113142760B CN 202110365628 A CN202110365628 A CN 202110365628A CN 113142760 B CN113142760 B CN 113142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belt
band
stat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56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2760A (zh
Inventor
李磊
徐波
钱鑫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656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2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2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53Flexible straps
    • A44C5/0069Flexible straps extensi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007Bracel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ther functions or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other art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04Link constructions extensible
    • A44C5/08Link constructions extensible having separate li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带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带;至少一个伸缩带,至少一个连接带与至少一个伸缩带依次电连接;伸缩组件,伸缩组件设于伸缩带且与连接带电连接,伸缩组件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伸缩带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驱动伸缩带沿带体的第一方向活动,带体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展开;在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驱动伸缩带沿带体的第二方向活动,带体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收缩。本申请通过在带体上设置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以驱动伸缩带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

Description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表的表带大多设计成机械扣合式,人们在佩戴智能手表时,需要手动将表带扣合在手腕上,不仅佩戴复杂,而且无法自动调整表带的长度。由于扣合式表带要在表带末端设置机械结构,机械结构突出于表带平面,一方面影响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在长期佩戴后,会在手腕处留下压痕,降低舒适性,实用性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体及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手表的表带需要手动扣合,佩戴舒适性低和无法自动调整表带的长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体,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带;至少一个伸缩带,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与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带依次电连接;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于所述伸缩带且与所述连接带电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所述伸缩带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伸缩带沿所述带体的第一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展开;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伸缩带沿所述带体的第二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带体,所述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带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配合形成为闭环,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设备本体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沿所述带体的第一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展开;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设备本体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沿所述带体的第二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带体上设置伸缩组件,伸缩组件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以驱动伸缩带的一部分向带体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进行活动,使带体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使用者佩戴该带体时,通过自动控制带体的伸长或收缩,不仅不需要手动将带体扣合,使佩戴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带体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同时本申请的带体的长度可自动调节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提高了带体的适用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伸展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收缩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又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又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伸缩杆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支架的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的支架的另一个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正负极走线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可穿戴设备100;
设备本体10;
带体20;伸缩带201;
伸缩组件21;支架210;滑轨211;容纳腔212;滑杆213;滑块214;伸缩杆215、正极片216;负极片217;正极线218;负极线219;
连接带22;连接布221;导线222;导线腔223;
表耳30;正极触点301;负极触点3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体20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2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带22、至少一个伸缩带201和伸缩组件21。
具体而言,至少一个连接带22与至少一个伸缩带201依次电连接。伸缩组件21设于伸缩带201且与连接带22电连接,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伸缩带20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带体20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展开。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带体20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收缩。
换言之,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20主要由至少一个连接带22、至少一个伸缩带201和伸缩组件21组成,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带22与至少一个伸缩带201依次电连接。每个伸缩带201上均设有伸缩组件21,伸缩组件21与连接带22电连接。当向伸缩组件21通入电信号时,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能够伸缩。通过伸缩组件21的伸缩活动,能够驱动伸缩带20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当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带体2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伸展,带体20的整体长度变长(参见图1)。当伸缩带201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带体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收缩,带体20的整体长度变短(参见图2)。通过伸缩组件21控制伸缩带20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便于用户佩戴带体20的同时,提高了带体20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可以以带体20应用在智能手表上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带体2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的表带,带体20和表体相连接形成闭环。带体20的可伸缩性可以保证人体在佩戴智能手表时,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和收缩。如图1所示,通过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变长,便于用户将带体20佩戴在手腕上。然后,如图2所示,通过伸缩组件21驱动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缩短,使带体20的长度(或者理解为带体20的周长)能够和手腕的大小相匹配。
人们在佩戴智能手表时,不需要手动将表带扣合在手腕上(传统的智能手表的表带通常采用机械扣合方式),并且用表体和表带的一体式结构取代了突出于表带平面的机械式扣合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智能手表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用户在长期佩戴后,不会在手腕处留下压痕,提高了佩戴舒适性。本申请的智能手表,表体能够自动控制表带的伸缩,保证智能手表能够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使用者,提高了智能手表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带体20可用于智能手表上,也可用于智能手环、饰品绳带等其他穿戴设备上,提高科技感和舒适性。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带体20处于独立状态时,长条形的带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例如,图3中带体20沿其长度方向往右的一侧为第一方向,图3中带体20沿其长度方向往左的一侧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当然,在带体20形成闭环时,带体20的逆时针方向可以理解为带体20的第一方向(如图1所示),带体20的顺时针方向可以理解为带体20的第二方向(如图2所示)。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20,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伸缩组件21,设备本体10能够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使用者佩戴带体20时,通过控制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不仅不需要手动将带体20扣合,使佩戴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带体20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同时本申请的带体20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提高了带体20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伸缩组件21包括两个支架210、滑杆213和伸缩件。两个支架210间隔开限定有容纳腔212,伸缩带201设于容纳腔212,且伸缩带201相对两个支架210可活动。滑杆213设于容纳腔212,滑杆213与伸缩带201的第一端连接,滑杆2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210活动连接。伸缩件设于伸缩带201且与连接带22电连接,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伸缩件与连接带22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伸缩件在第一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以驱动滑杆213沿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活动。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伸缩件与连接带22之间形成第二电流回路,伸缩件在第二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以驱动滑杆213沿伸缩带201的第二方向活动。其中,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的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如图3至图7所示,伸缩组件21主要由两个支架210、滑杆213和伸缩件组成。两个支架210间隔设置,并且在两个支架210之间限定出容纳腔212,该容纳腔212可以作为供伸缩带201伸缩的腔体。伸缩带201安装在容纳腔212内,并且伸缩带201相对两个支架210可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活动。滑杆213设置在容纳腔212内,滑杆2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210相连接,滑杆213与两个支架210配合形成工字型。滑杆213能够在支架210上滑动。滑杆213的侧边与伸缩带201的第一端相连接。
伸缩带201上设置有伸缩件,当伸缩带201位于第一状态时,伸缩件与连接带22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伸缩件在第一电流回路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形变,以驱动滑杆213沿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活动,使伸缩带201从容纳腔212内伸出,带体20的长度在伸缩件的作用下伸长。当伸缩带201位于第二状态时,伸缩件与连接带22之间形成第二电流回路。伸缩件在第二电流回路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形变,以驱动滑杆213沿伸缩带201的第二方向活动,使伸缩带201缩回容纳腔212内,带体20的长度在伸缩件的作用下收缩。其中,第一电流回路和第二电流回路的方向相反,第一电流回路可以理解为向带体20通入正向电流(正向电信号)时形成的电流回路,第二电流回路可以理解为向带体20通入反向电流(反向电信号或负向电信号)时形成的电流回路。
带体20在第一回路电流和第二回路电流的作用下,驱动伸缩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产生形变,从而驱动滑杆213在支架210上滑动,带动伸缩带201从容纳腔212内伸出或者缩回容纳腔212内,实现带体20的长度伸长或者缩短。通过控制通入伸缩件上的电流方向,便可改变带体20的长度,设置简单,实现了对带体20长度的自动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伸缩件包括多个伸缩杆215、多个正极片216、多个负极片217、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多个伸缩杆215沿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间隔开布置,多个正极片216分别设于对应的多个伸缩杆215上。多个负极片217分别设于对应的多个伸缩杆215上,且每个伸缩杆215上的正极片216和负极片217在伸缩杆215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正极线218分别与多个伸缩杆215上的正极片216连接,正极线218与连接带22电连接。负极线219分别与多个伸缩杆215上的负极片217连接,负极线219与连接带22电连接。正极线218、负极线219、正极片216、负极片217和连接带22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或第二电流回路,多个伸缩杆215在第一电流回路或第二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伸缩件主要由多个伸缩杆215、多个正极片216、多个负极片217、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组成。伸缩带201上设置有多个伸缩杆215,多个伸缩杆215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伸缩杆215采用电致伸缩材料制成,每个伸缩杆215上设置有正极片216和负极片217。正极线218连接多个正极片216,负极线219连接多个负极片217。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均与连接带22电连接。其中,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主要起到导通作用,正极线218的一端可以连接到智能手表的主板正极上,另一端可以和伸缩杆215上的正极片216连接。负极线219的一端可以连接到智能手表的主板负极上,另一端可以和伸缩杆215上的负极片217连接。当然,本申请的带体20的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的具体走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置,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通过向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传递周期性电信号(即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的周期性变化),驱动伸缩杆215发生周期性变形。伸缩杆215在电流作用下产生形变,形变时的伸缩杆215与支架210产生摩擦推力,进而带动整个伸缩带201沿带体20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实现带体20在伸长和缩短两种状态下的来回切换,设置简单,便于操控。
伸缩带201伸展的过程如图3至图5所示,图3中的带体20处于初始状态,此时,伸缩带201位于容纳腔212内。当设备本体10(例如:表体)向伸缩组件21输送正向电信号时,伸缩组件21具有第一电流回路。如图4所示,伸缩杆215向带体20的第一方向形变,伸缩带201逐渐从容纳腔212内伸出,带体20的长度变长。当伸缩带201在带体20的第一方向上达到极限运动状态时(如图5所示),伸缩带201达到最大伸展长度。
反之,伸缩带201收缩的过程如图5至图3所示,当设备本体10向伸缩组件21输送反向电信号时,伸缩组件21具有第二电流回路,伸缩杆215向带体20的第二方向形变,伸缩带201逐渐收缩至容纳腔212内,带体20的长度变短,实现伸缩带201的收缩。
伸缩杆的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当向伸缩杆215周期性地通入正向电流时,伸缩杆215产生正向形变,断电后伸缩杆215形变恢复。当向伸缩杆215周期性地通入反向电流时,伸缩杆215产生反向形变,断电后伸缩杆215形变恢复。伸缩杆215在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作用下下产生形变,形变时的伸缩杆215与支架210产生摩擦推力,进而带动整个伸缩带201沿两个支架210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实现伸缩带201伸展或收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伸缩杆215的两端分别凸出于伸缩带201,伸缩杆215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条件下,伸缩杆215的两端相对两个支架210在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可活动。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伸缩杆215的长度大于伸缩带201的宽度,在初始状态下(伸缩杆215未通电的状态下),伸缩杆2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支架210相抵。在带体20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条件下时(通电状态下),伸缩杆215在电流作用下产生变形。在伸缩杆215变形的过程中,变形前伸缩杆215止抵于支架210,变形后伸缩杆215和支架210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空隙。
具体地,伸缩杆215的长度要满足大于伸缩带201的宽度(也就是需漏出在伸缩带201外面),且伸缩杆215初始状态得和两个支架210直接接触。因为伸缩杆215通电时是弯曲收缩(弯曲变形)的状态,因此,变形前的伸缩杆215需要先和支架210直接接触。伸缩杆215通电后,伸缩杆215开始弯曲变形,才能和两个支架210间形成摩擦力,通过伸缩杆215形变产生的摩擦力驱动伸缩带201活动。
由于伸缩杆215弯曲变形导致伸缩杆215呈弯曲状,变形后的伸缩杆215和支架210间形成间隙。断电后,伸缩杆215恢复形变,伸缩杆215又和支架210两端接触,准备下一次的变形。
伸缩杆215相对两个支架210在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进行活动,并且伸缩杆215在变形过程中,伸缩杆2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210进行摩擦,伸缩杆215和支架210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摩擦力,从而带动伸缩带201在容纳腔212内活动,使伸缩带201伸出容纳腔212或者向容纳腔212内缩回。用户通过控制通入带体20的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信号,控制伸缩杆215的形变方向,带动伸缩带201的运动,实现对带体20伸展和收缩的自动控制。
可选地,伸缩组件21还包括两个滑块214,两个滑块214分别设于滑杆213的两端,每个支架210上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211,两个滑块214分别在两个滑轨211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具体地,如图9所示,滑杆2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214,在两个支架210上均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211。两个滑块214分别与两个滑轨211相连接,并且两个滑块214可以分别在两个滑轨211的延伸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设置滑轨211与滑块214相配合的结构,不仅使伸缩带201能够沿带体20长度方向上进行来回运动,而且滑动设置方式比较简单,可以防止对滑杆213的磨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滑轨211的长度小于伸缩带201的长度。如图11和图12所示,通过将滑轨211的长度小于伸缩带201的长度,伸缩带201与滑杆213为固定连接。当滑杆213滑到滑轨211最末端时,伸缩带201无法再继续运动,滑轨211可以对伸缩带201起到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带22包括连接布221和两个导线222,连接布221与伸缩带201连接,连接布221的第二端与设备本体10连接。两个导线222间隔开设于连接布221,其中一个导线222与正极线218电连接,另一个导线222与负极线219电连接,两个导线222与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或第二电流回路。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连接带22主要由连接布221和两个导线222组成,连接布221与伸缩带201相连接。两个导线222间隔开平行设置在连接布221上,其中一个导线222与正极线218电连接,另一个导线222和负极线219电连接。当向带体20传递正向电信号时,其中一个导线222与正极线218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伸缩杆215向带体20的第一方向形变,以驱动伸缩带201向带体20的第一方向运动。当向带体20传递反向电信号时,另一个导线222与负极线219形成第二电流回路,伸缩杆215向带体20的第二方向形变,以驱动伸缩带201向带体20的第二方向运动。
即伸缩杆215通入不同的电流可以理解为,当向伸缩杆215内通入正向电流时,伸缩杆215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发生形变,带体20的长度伸长。当向伸缩杆215内通入反向电流时,伸缩杆215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发生形变,带体20的长度缩短。通过伸缩带201与连接布221连接,为伸缩带201提供了向容纳腔212外伸展的空间,实现了对带体20长度的自动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布221和伸缩带201可以分别采用柔性亲肤材料,例如,织物、弹性体(如硅胶和橡胶等)等不同类型的柔性亲肤材料,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佩戴带体20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布221内间隔开设有两个导线腔223,导线腔223为中空管体,两个导线腔223间隔开平行设置,两个导线222分别穿过一个导线腔223,且每个导线222的位于导线腔223内的部分的线长大于导线腔223的长度。
也就是说,如图10示,连接布22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两个导线222的导线腔223,两个导线腔223均为中空管体,两个导线腔223间隔开平行设置。导线222可从导线腔223内穿出,导线腔223内具有容置空间。导线腔223内的导线222可以预先弯折多次,导线腔223内多次弯折后的导线222长度大于导线腔223的长度,便于导线222在导线腔223内伸展或收缩。
可选地,伸缩带201和连接带22分别为多个,多个伸缩带201和多个连接带22之间依次交替电连接。
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带体20可以由多个伸缩带201和多个连接带22依次交替电连接形成,多个伸缩带201之间可以以串联的形式电连接,将带体20分成多个连接段。通过驱动每个伸缩带201向带体20的第一方向或者带体20的第二方向运动,能够自动改变带体20的整体长度。通过设置依次交替电连接的多个伸缩带201和连接带22,不仅能够使得对带体20的长度进行精确控制,还可使带体20具有更大的可伸缩空间。
当然,多个伸缩带201之间也可采取并联的形式进行电连接,可以通过单独控制某个伸缩带201的伸长或者收缩来改变带体20的长度,也可控制多个伸缩带201一起伸长或者收缩来自动控制带体20的长度。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带体20,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伸缩组件21,设备本体10能够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使用者佩戴带体20时,通过控制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不仅不需要手动将带体20扣合,使佩戴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带体20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同时本申请的带体20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提高了带体20的适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100,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带体20。
具体而言,带体20的第一端与设备本体10的第一端电连接,带体20的第二端与设备本体10的第二端电连接。带体20与设备本体10配合形成为闭环。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带体20的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展开。在伸缩带201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带体20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收缩。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主要由设备本体1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带体20组成。如图1所示,带体20的两端分别和设备本体10的两端相连接,带体20与设备本体10连接后形成为闭环。如图2所示,带体20的长度可伸缩,设备本体10可以控制带体20的一部分可伸缩,也可以控制带体20整体进行同步的伸缩。带体20上设有伸缩组件21,伸缩组件21与设备本体10电连接。
设备本体10能够驱动伸缩带20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当伸缩带201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带体2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伸展,带体20的整体长度变长(参见图1)。当伸缩带201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带体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收缩,带体20的整体长度变短(参见图2)。通过设备本体10控制伸缩带20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便于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100的同时,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0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
在本申请中,可穿戴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在本申请的下述实施例中,可以以可穿戴设备100为智能手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设备本体1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的表体,带体20可以理解为智能手表的表带。带体20的可伸缩性可以保证人体在佩戴可穿戴设备100时,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和收缩。如图1所示,通过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沿带体20的第一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变长,便于用户将可穿戴设备100佩戴在手腕上。然后,如图2所示,通过设备本体10驱动伸缩组件21沿带体20的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缩短,使带体20的长度(或者理解为带体20的周长)能够和手腕的大小相匹配。
人们在佩戴智能手表时,不需要手动将表带扣合在手腕上(传统的智能手表的表带通常采用机械扣合方式),并且用表体和表带的一体式结构取代了突出于表带平面的机械式扣合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智能手表的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用户在长期佩戴后,不会在手腕处留下压痕,提高了佩戴舒适性。本申请的智能手表,表体能够自动控制表带的伸缩,保证智能手表能够适用于不同手腕大小的使用者,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0的适用性。
当可穿戴设备100为智能手表时,设备本体10为表体,表体是手表的显示区域和交互区域,表体内置有芯片。如图13所示,表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表耳30,表耳30能够与带体20连接。如图14所示,每个表耳30的两侧可分别设置正极触点301和负极触点302,以用于连接正极线218和负极线219。正极触点301与正极线218连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正极触点301和正极线218可以用于传输正向电信号,驱动伸缩杆215向伸缩带201的第一方向形变,实现伸缩带201的伸展。负极触点302与负极线219连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负极触点302和负极线219可以用于传输反向电信号,驱动伸缩杆215向伸缩带201的第二方向形变,实现伸缩带201的收缩。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伸缩组件21,设备本体10能够驱动伸缩组件21的一部分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使用者佩戴可穿戴设备100时,通过控制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不仅不需要手动将带体20扣合,使佩戴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0整体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同时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0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设备本体10内设有用于发出电信号的控制模块,以控制至少一个伸缩组件21可活动,控制模块的开关形成为设备本体10上的物理按键、虚拟按键、指纹识别模块或面部识别模块中的一种。
也就是说,伸缩杆215内通入的电信号可以通过物理按键,也可以通过虚拟按键,或者是指纹识别或者面部识别等安全的识别方法进行启动。用户还可以通过按压按键时间的长短,控制通入伸缩杆215内电信号的时间,使伸缩杆215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从而控制带体20伸长或者收缩的量。设备本体10上还可以配置有与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100相匹配的软件,该软件可以用于控制带体20整体的伸长或者收缩。通过软件可以具体控制伸缩杆215的通电时间的长短,使使伸缩杆215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从而控制伸缩带201运动的位置。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100,通过在带体20上设置伸缩组件21,设备本体10能够驱动伸缩组件21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活动,使带体20的长度能够自动伸长或者缩短。使用者佩戴可穿戴设备100时,通过控制带体20的伸长或收缩,不仅不需要手动将带体20扣合,使佩戴更加方便,而且还能够自动控制带体20的长短,使可穿戴设备100能够适用于不同使用者,提高了可穿戴设备100的适用性和科技感。该可穿戴设备100用设备本体10和带体20的一体式结构取代了突出于表带平面的机械式扣合结构,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在长期佩戴后,不会在身体上留下压痕,提高了舒适性。同时带体20采用亲肤材质制成,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者佩戴的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带;
至少一个伸缩带,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带与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带依次电连接;
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设于所述伸缩带且与所述连接带电连接,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在通电情况下可伸缩,所述伸缩带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伸缩带沿所述带体的第一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展开;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组件驱动所述伸缩带沿所述带体的第二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
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间隔开限定有容纳腔,所述伸缩带设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伸缩带相对两个所述支架可活动;
滑杆,所述滑杆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滑杆与所述伸缩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活动连接;
伸缩件,所述伸缩件设于所述伸缩带且与所述连接带电连接,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件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第一电流回路,所述伸缩件在第一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以驱动所述滑杆沿所述伸缩带的第一方向活动;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伸缩件与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第二电流回路,所述伸缩件在第二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以驱动所述滑杆沿所述伸缩带的第二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回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的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
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沿所述伸缩带的第一方向间隔开布置;
多个正极片,多个所述正极片分别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伸缩杆上;
多个负极片,多个所述负极片分别设于对应的多个所述伸缩杆上,且每个所述伸缩杆上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在所述伸缩杆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布置;
正极线,所述正极线分别与多个所述伸缩杆上的所述正极片连接,所述正极线与所述连接带电连接;
负极线,所述负极线分别与多个所述伸缩杆上的所述负极片连接,所述负极线与所述连接带电连接,所述正极线、所述负极线、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连接带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或所述第二电流回路,多个所述伸缩杆在所述第一电流回路或所述第二电流回路的作用下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伸缩带,所述伸缩杆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条件下,所述伸缩杆的两端相对两个所述支架在所述伸缩带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可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
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设于所述滑杆的两端,每个所述支架上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在两个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可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长度小于所述伸缩带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包括:
连接布,所述连接布与所述伸缩带连接;
两个导线,两个所述导线间隔开设于所述连接布,其中一个所述导线与所述正极线电连接,另一个所述导线与所述负极线电连接,两个所述导线与所述正极线、所述负极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电流回路或所述第二电流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布内间隔开设有两个导线腔,所述导线腔为中空管体,两个所述导线腔间隔开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线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导线腔,且每个所述导线的位于所述导线腔内的部分的线长大于所述导线腔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带和所述连接带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伸缩带和多个所述连接带之间依次交替电连接。
9.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体,所述带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带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设备本体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带体与所述设备本体配合形成为闭环,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设备本体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沿所述带体的第一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展开;在所述伸缩带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设备本体驱动所述伸缩组件的一部分沿所述带体的第二方向活动,所述带体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收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用于发出电信号的控制模块,以控制至少一个所述伸缩组件可活动,所述控制模块的开关形成为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物理按键、虚拟按键、指纹识别模块或面部识别模块中的一种。
CN202110365628.1A 2021-04-02 2021-04-02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3142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628.1A CN113142760B (zh) 2021-04-02 2021-04-02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5628.1A CN113142760B (zh) 2021-04-02 2021-04-02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760A CN113142760A (zh) 2021-07-23
CN113142760B true CN113142760B (zh) 2023-03-17

Family

ID=7688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5628.1A Active CN113142760B (zh) 2021-04-02 2021-04-02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276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565A (ja) * 2003-12-18 2005-07-07 Tdk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881336A (zh) * 2018-11-21 2019-06-14 宜诺有限公司 导电伸缩织带、动作捕捉装置和智能服装
CN110367638A (zh) * 2019-06-27 2019-10-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绑带结构及头戴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7019B2 (ja) * 2007-06-27 2012-07-0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歪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7266238U (zh) * 2017-08-29 2018-04-20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绑带长度调节结构及一种头戴设备
CN109755271B (zh) * 2017-11-01 2024-01-26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1729B (zh) * 2019-07-15 2020-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565A (ja) * 2003-12-18 2005-07-07 Tdk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9881336A (zh) * 2018-11-21 2019-06-14 宜诺有限公司 导电伸缩织带、动作捕捉装置和智能服装
CN110367638A (zh) * 2019-06-27 2019-10-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绑带结构及头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760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1664B1 (ko) 웨어러블 단말장치
CN110360431B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支撑装置及柔性显示器
CN209075850U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111147626A (zh)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US11622700B2 (en) Wearable respiratory energy harvester
CN113142760B (zh) 带体及可穿戴设备
CN216824089U (zh) 按摩头组件及按摩仪
US20060251854A1 (en) Stretchable fabric switch
CN208809310U (zh) 肌肉电刺激装置
CN209500540U (zh) 可调整长度的肌肉电刺激器
CN212630757U (zh) 一种用于体征监测的智能柔性贴片
US11517751B2 (en) Electrode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eutic device
CN21314604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的系统
CN209966373U (zh) 脑电波采集装置
CN113769272B (zh) 按摩头组件及按摩仪
CN220110248U (zh) 一种置管固定结构
CN205683404U (zh) 可穿戴式心脏起搏设备
CN219071853U (zh) 一种能自动包裹于理疗部位的光疗垫
CN21273073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美容面罩
CN220778668U (zh) 一种可伸展移式按摩带
CN215309716U (zh) 一种智能ems电极腰带
CN217311632U (zh) 一种音乐刺激的头环
US11559119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wearable device
CN207912213U (zh) 伸缩式皮带夹及便携式终端
CN212466550U (zh) 一种具有柔性骨架的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