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2144A -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2144A
CN113142144A CN202110423520.3A CN202110423520A CN113142144A CN 113142144 A CN113142144 A CN 113142144A CN 202110423520 A CN202110423520 A CN 202110423520A CN 113142144 A CN113142144 A CN 113142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rva
breeding
hermetia illucens
room
ad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35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2144B (zh
Inventor
陈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j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j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j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j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35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2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2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2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23K10/26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from waste material, e.g. feathers, bones or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9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insects, e.g. bees or silkwor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r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yc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黑水虻养殖方法,包括:提供幼虫养殖房幼虫养殖池;将黑水虻幼虫放入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幼虫养殖池内;在黑水虻幼虫在幼虫养殖池养殖时间达到6至8天后,将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将分离后的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将黑水虻成虫送入成虫养殖房中养殖;按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将成虫养殖房内的掉落在地的黑水虻成虫收集,并且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采卵隔板组件。通过在黑水虻幼虫养殖阶段为黑水虻幼虫提供厨余垃圾,能够满足黑水虻幼虫成长所需的食物,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快速生长,通过黑水虻幼虫的进食,使得厨余垃圾能够被处理,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为环保、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水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黑水虻幼虫和成虫制成的饲料,适用于各种禽类、鱼类的饲养。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包括:
提供幼虫养殖房,所述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幼虫养殖池;
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进食所述厨余垃圾,并排出幼虫粪便;
在所述黑水虻幼虫在所述幼虫养殖池养殖时间达到6至8天后,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将分离后的所述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将所述孵化箱送入孵化室,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孵化为黑水虻成虫;
将所述黑水虻成虫送入成虫养殖房中养殖,所述成虫养殖房包括房体和阻隔网,房体的至少一端开设通风口,阻隔网连接于通风口的边缘,将通风口密封,且所述房体内设置有采卵隔板组件;
按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将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掉落在地的所述黑水虻成虫收集,并且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5℃至3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后的所述厨余垃圾,将发酵后的所述处于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冲分离的步骤包括:
通过震动筛或者虫粪分离机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黑水虻幼虫放入烘干房内烘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房体具有一顶部,所述房体的顶部安装有透光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房体还设置有水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7℃至3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采卵隔板组件中的虫卵取下,投放至空置的幼虫养殖池内,向投放了虫卵的所述幼虫养殖池投放厨余垃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黑水虻幼虫养殖阶段为黑水虻幼虫提供厨余垃圾,能够满足黑水虻幼虫成长所需的食物,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快速生长,并且通过黑水虻幼虫的进食,使得厨余垃圾能够被处理,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为环保、高效,此外,通过将幼虫粪便和黑水虻幼虫分离,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养成黑水虻成虫,成虫的黑水虻也能够制作成饲料,并且为下一轮的黑水虻养殖提供虫卵,使得黑水虻养殖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黑水虻养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包括:
步骤101,提供幼虫养殖房,所述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幼虫养殖池。
具体地,该幼虫养殖房为大棚结构,因此,幼虫养殖房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称为幼虫养殖大棚,幼虫养殖大棚采用钢筋架构制成大棚主体,钢筋架构支撑塑料膜,使得幼虫养殖大棚能够遮风挡雨,并且能够透光,在较为寒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阳光的照射,使得幼虫养殖池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幼虫在幼虫养殖池内生长。
本实施例中,幼虫养殖大棚内设置有多个幼虫养殖池,幼虫养殖池之间间隔设置,幼虫养殖池之间形成过道。幼虫养殖池为4平方米至9平方米的矩形池,幼虫养殖池的深度为30厘米至50厘米。在黑水虻幼虫未投放至幼虫养殖池前,幼虫养殖池内不投放水,并且此时,不投放厨余垃圾。
步骤102,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进食所述厨余垃圾,并排出幼虫粪便。
本实施例中,将黑水虻幼虫或者虫卵放入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后的处于垃圾投放至幼虫养殖池内,用于喂养黑水虻幼虫。黑水虻幼虫进食厨余垃圾后,将厨余垃圾进行分解,黑水虻幼虫排出粪便,一方面,使得黑水虻幼虫得到充分的食物,满足黑水虻幼虫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在很低的成本的情况下将厨余垃圾分解为幼虫粪便,避免厨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此外,厨余垃圾被分解成粪便,能够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不仅环保,并且黑水虻幼虫产出的粪便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本实施例中,将处理过的部分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的底部,随后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随后再将处理过的另一部分的厨余垃圾投放至黑水虻幼虫的表面,使得厨余垃圾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这样,一方面能各对黑水虻幼虫起到保温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更为充分的进食。
步骤103,在所述黑水虻幼虫在所述幼虫养殖池养殖时间达到6至8天后,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本步骤中,当黑水虻幼虫在幼虫养殖池内进食6至8天后,趋近于成长为成虫,因此,需要将6至8天的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处于垃圾和幼虫粪便中分离,一部分幼虫将作为烘干碾成粉末作为家禽、鱼类的饲料,另一部分幼虫将作为成虫继续养殖,并且繁殖,为下一批黑水虻养殖提供虫卵。此外,分离后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投入至农作物的农田或者土地中,有效提高了养殖的经济价值。
一个实施例中,在黑水虻幼虫在所述幼虫养殖池养殖过程中,每间隔1到2天,将幼虫养殖池内的厨余垃圾翻动,将厨余垃圾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并且,覆盖在黑水虻幼虫表面的厨余垃圾的厚度为0.5cm至1.5m。本实施例中,黑水虻幼虫在投放至幼虫养殖池过程中,投放至幼虫养殖池的一侧或者一角,这样,便于对其他位置的厨余垃圾进行翻动,使得养殖人员能够方便地对其他位置的厨余垃圾翻动至黑水虻幼虫的表面。此外,应该理解的是,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的厨余垃圾的厚度太厚容易导致黑水虻幼虫呼吸受抑制,而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的厨余垃圾的厚度太薄,则无法起到很好地促进黑水虻幼虫进食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中,覆盖在黑水虻幼虫表面的厨余垃圾的厚度为1cm至2cm,能够避免影响黑水虻幼虫的呼吸,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的进食效率,且在寒冷的天气中,能够有效对黑水虻幼虫起到保温的作用,提高黑水虻幼虫的存活率。
步骤104,将分离后的所述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将所述孵化箱送入孵化室,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孵化为黑水虻成虫。
本实施例中,将分离后的一部分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送入孵化室中使得黑水虻幼虫进一步成长为黑水虻成虫。
步骤105,将所述黑水虻成虫送入成虫养殖房中养殖,所述成虫养殖房包括房体和阻隔网,房体的至少一端开设通风口,阻隔网连接于通风口的边缘,将通风口密封,且所述房体内设置有采卵隔板组件。
本实施例中,将黑水虻成虫送入至成虫养殖房中养殖,并且使得黑水虻成虫在成虫养殖房中交配,产卵。采卵隔板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隔板,隔板之间的间距小于黑水虻成虫的平均宽度,这样,使得隔板之间能够容纳黑水虻成虫产下的虫卵,并且粘附虫卵,从而实现对虫卵的手机。
此外,成虫养殖房的通风口设置阻隔网,阻隔网的网孔小于黑水虻成虫的平均宽度,从而避免了黑水虻成虫从房体内逃逸,使得房体内保持通风,有利于黑水虻成虫继续成长和繁殖。
步骤106,按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将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掉落在地的所述黑水虻成虫收集,并且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
具体地,由于黑水虻成虫在成虫养殖房内除了繁殖,无需进食,黑水虻成虫在成虫养殖房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天,死后的黑水虻成虫掉落至成虫养殖房的地面上,本实施例中,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将地面上的黑水虻成虫的尸体扫出,并收集。黑水虻成虫的尸体可烘干并且碾碎后作为家禽、鱼类的饲料,对家禽和鱼类进行饲养,因此,黑水虻成虫也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此外,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从成虫养殖房内取出采卵隔板组件,将采卵隔板组件上的虫卵取下,进行下一轮的黑水虻幼虫的养殖。随后,将取下虫卵的采卵隔板组件再次放入成虫养殖房内,对成虫养殖房内的虫卵进行再次收集。
通过上述过程的循环,实现黑水虻的不间断养殖,黑水虻幼虫成长后,一部分,可以提供饲料原料,另一部分,能够成长为黑水虻成虫,繁殖虫卵,虫卵继续孵化为幼虫,实现黑水虻的不间断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黑水虻幼虫养殖阶段为黑水虻幼虫提供厨余垃圾,能够满足黑水虻幼虫成长所需的食物,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快速生长,并且通过黑水虻幼虫的进食,使得厨余垃圾能够被处理,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为环保、高效,此外,通过将幼虫粪便和黑水虻幼虫分离,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养成黑水虻成虫,成虫的黑水虻也能够制作成饲料,并且为下一轮的黑水虻养殖提供虫卵,使得黑水虻养殖可持续发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5℃至35℃。
本实施例中,黑水虻幼虫适宜在较为温暖和较为温热的环境下生长,在15℃至35℃的温度下,黑水虻幼虫具有较高的活跃度,能够快速地进食厨余垃圾,提高对厨余垃圾的分解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22℃至35℃,本实施例中,在较高的温度下,黑水虻幼虫活跃度进一步提高,能够更为快速地进食厨余垃圾,进一步提高对厨余垃圾的分解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自动控制,使得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维持在15℃至35℃。
一个实施例中,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风暖设备和通风设备,且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各温度传感器以及风暖设备和通风设备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控制风暖设备和通风设备工作,以使得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维持在15℃至35℃,从而提高黑水虻幼虫的成长效率。比如,当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风暖设备启动,为幼虫养殖房供暖,当环境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控制通风设备启动,加快幼虫养殖房内的空气的流通,使得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黑水虻幼虫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中生长。
由于厨余垃圾混合了糠粉、豆粉或者豆粕粉,导致养殖池内的厨余垃圾存在较多粉末,为了避免风暖设备和通风设备吹出的风导致养殖池内较为干燥的厨余垃圾的粉末被扬起,在一个实施例中,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多个风暖管和通风管,风暖管与风暖设备连通,通风管与通风设备连通,各所述风暖管和各通风管沿养殖池的外侧壁设置,每一所述风暖管开设有若干风暖通孔,每一所述通风管开设有若干通风孔,且各所述风暖通孔和各所述通风孔朝向养殖池的外侧,且倾斜向下设置,这样,由于风暖通孔和通风孔朝向养殖池的外侧的地面倾斜向下,使得吹出的风倾斜向下,且向养殖池的外侧吹,避免了扬起养殖池内较为干燥的厨余垃圾的粉末。
应该理解的是,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平均气温,由于幼虫养殖池内厨余垃圾和黑水虻幼虫较多,且较为密集,幼虫养殖池内的空气流通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幼虫养殖池内的温度较幼虫养殖房内的平均气温高,这样,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快速成长。此外,由于厨余垃圾携带较多的水分,使得幼虫养殖池内湿度较高,因此,进一步使得幼虫养殖池内的温度相较于气温较高,并且由于幼虫养殖池内的湿度较高,使得黑水虻幼虫处于较为适宜的湿度环境中,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成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后的所述厨余垃圾,将发酵后的所述处于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
本实施例中,在向幼虫养殖池内投放厨余垃圾前,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从而使得厨余垃圾得到发酵,从而避免了厨余垃圾产生的异味,此外,经过发酵的厨余垃圾更便于黑水虻幼虫的进食,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对厨余垃圾的进食、分解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收集厨余垃圾,将收集的厨余垃圾进行油液分离,通过油液分离去除厨余垃圾中的油和水,将油液分离后的厨余垃圾,送入发酵池中发酵,其中,发酵池中具有酵母菌和酒曲,通过在发酵池中发酵,得到发酵后的厨余垃圾,在发酵后的厨余垃圾中加入糠粉,并进行搅拌,得到处理后的厨余垃圾。
本实施例中,还对厨余垃圾进行粉碎,粉碎可以是在发酵前进行,也可以是在加入糠粉后进行,比如,将油液分离后的厨余垃圾进行粉碎,随后,送入发酵池中发酵,比如,在发酵后的厨余垃圾中加入糠粉,并进行碾磨和搅拌。本实施例中,对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后的所述厨余垃圾,在发酵后的厨余垃圾内混合糠粉和豆粕粉,以使得提供给黑水虻幼虫的厨余垃圾营养更为全面,且能够糠粉和豆粕粉能够有效吸收厨余垃圾的多余的水分,进而使得喂养的厨余垃圾易于运输,便于喂食黑水虻幼虫。
本实施例中,将处理后的厨余垃圾作为饲料喂养黑水虻幼虫,将处理后的厨余垃圾投放至幼虫养殖池内。厨余垃圾首先经过了油液分离,使得厨余垃圾更易于发酵,且易于黑水虻幼虫的进食,此外,分离出来的油液能够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提高了经济效益,随后,厨余垃圾进行过发酵,发酵后的厨余垃圾有效减小了异味,并且便于黑水虻幼虫的进食和分解,发酵池中的酵母菌和酒曲,能够加速厨余垃圾的发酵,并且有效避免厨余垃圾产生恶臭气味,最后加入糠粉,能够有效均衡厨余垃圾的湿度,避免厨余垃圾投放至幼虫养殖池中产生过多的水分,并且为黑水虻幼虫提供丰富的营养,且通过粉碎以及与糠粉混合有利于黑水虻幼虫的进食和吸收。
一个实施例中,油液分离且粉碎后的厨余垃圾与糠粉的混合重量比例为1:0.75,应该理解的是,厨余垃圾虽然经过油液分离,但依然残留液体,如混合的糠粉不足,则导致混合后的厨余垃圾仍处于湿润状态,这样,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容易阻塞空气流通,导致黑水虻幼虫无法顺畅呼吸,如混合的糠粉的比例过高,则一方面导致糠粉分量过多而引起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导致黑水虻幼虫的营养单一,因此,本实施例中,油液分离且粉碎后的厨余垃圾与糠粉的混合重量比例为1:0.75,能够使得糠粉有效吸收厨余垃圾残余的液体,避免混合后的厨余垃圾仍处于湿润状态,并且能够使得混合后的厨余垃圾具有较大的间隙,使得覆盖在黑水虻幼虫的表面的厨余垃圾,能够避免影响黑水虻幼虫的呼吸,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的进食效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且丰富黑水虻幼虫的营养成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冲分离的步骤包括:通过震动筛或者虫粪分离机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震动筛或者虫粪分离机,能够有效将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以及幼虫粪便冲筛出来,筛出来的一部分黑水虻幼虫继续养殖,形成黑水虻成虫,另一部分,作为饲料,进行烘干和碾磨成粉。而分离出来的处于垃圾和幼虫粪便,可以作为农作物、植物的肥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黑水虻幼虫放入烘干房内烘干。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所述黑水虻幼虫放入烘干房内烘干,另一部分所述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将所述孵化箱送入孵化室,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孵化为黑水虻成虫。
本实施例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黑水虻幼虫作为饲料的原料,对其进行烘干,烘干后,将黑水虻幼虫碾成粉末,加入豆粕等饲料原料,混合形成饲料,形成具有很好营养价值的饲料,适用于家禽和鱼类的饲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房体具有一顶部,所述房体的顶部安装有透光板。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房体上安装透光板,使得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至房体的内部,为房体内的黑水虻成虫提供光照,并且有利于提高房体内的温度,进而为黑水虻成虫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房体还设置有水帘。本实施例中,房体的一侧设置有水帘,通过设置水帘,能够提高房体内的湿度,为黑水虻成虫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7℃至37℃。
本实施例中,通过自动控制,使得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维持在17℃至37℃。比如,通过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风暖设备以及通风设备控制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
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幼虫养殖池中幼虫之间扎堆进食,且进食和分解厨余垃圾将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使得幼虫养殖池的温度在自然状态下较高,而由于黑水虻成虫可以在空中飞行,相互之间间距较大,且无需进食,因此成虫养殖房内的自然状态下的温度较低,因此,需要将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控制的较高,而无需将幼虫养殖房的温度控制的与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一样高,这样,由于幼虫养殖池的黑水虻幼虫的生长特性以及环境特性,使得幼虫养殖池的温度较高,并且接近于经过控制后的成虫养殖房的温度,即便幼虫养殖房相较于虫虫养殖房的温度较低,幼虫养殖池的温度仍然能够接近于控制后的成虫养殖房的温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对幼虫养殖房进行较多能耗的供暖,实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使得黑水虻幼虫和黑水虻成虫都能够在较为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生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采卵隔板组件中的虫卵取下,投放至空置的幼虫养殖池内,向投放了虫卵的所述幼虫养殖池投放厨余垃圾。
本实施例中,将虫卵从采卵隔板组件上取下,并且投放至已经取走幼虫的幼虫养殖池,使得新的一批的虫卵能够在幼虫养殖池内生长。
为了便于隔板组件内的虫卵取下,在一个实施例中,隔板组件的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每一所述限位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各限位环设置于各隔板之间,隔板开设有串孔,支撑架穿设于串孔内,且隔板通过串孔活动设置于支撑架上,这样,通过限位环的限位,避免了隔板之间相互靠近,而由于隔板活动设置于支撑架上,使得隔板能够在支撑架活动,使得隔板之间的最大间距能够调整,便于将隔板之间的虫卵取下。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在黑水虻幼虫养殖阶段为黑水虻幼虫提供厨余垃圾,能够满足黑水虻幼虫成长所需的食物,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快速生长,并且通过黑水虻幼虫的进食,使得厨余垃圾能够被处理,使得厨余垃圾的处理更为环保、高效,此外,通过将幼虫粪便和黑水虻幼虫分离,使得黑水虻幼虫能够养成黑水虻成虫,成虫的黑水虻也能够制作成饲料,并且为下一轮的黑水虻养殖提供虫卵,使得黑水虻养殖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的养殖过程,不仅使得厨余垃圾处理更为环保,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幼虫养殖房,所述幼虫养殖房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幼虫养殖池;
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进食所述厨余垃圾,并排出幼虫粪便;
在所述黑水虻幼虫在所述幼虫养殖池养殖时间达到6至8天后,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将分离后的所述黑水虻幼虫装入孵化箱中,将所述孵化箱送入孵化室,以使得所述黑水虻幼虫孵化为黑水虻成虫;
将所述黑水虻成虫送入成虫养殖房中养殖,所述成虫养殖房包括房体和阻隔网,房体的至少一端开设通风口,阻隔网连接于通风口的边缘,将通风口密封,且所述房体内设置有采卵隔板组件;
按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将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掉落在地的所述黑水虻成虫收集,并且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5℃至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黑水虻幼虫放入所述幼虫养殖池内,将处理过的厨余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处理,得到发酵后的所述厨余垃圾,将发酵后的所述处于垃圾投放至所述幼虫养殖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冲分离的步骤包括:
通过震动筛或者虫粪分离机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黑水虻幼虫从剩余的厨余垃圾和幼虫粪便分离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黑水虻幼虫放入烘干房内烘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具有一顶部,所述房体的顶部安装有透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还设置有水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虫养殖房内的温度为17℃至37℃。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黑水虻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取出所述采卵隔板组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采卵隔板组件中的虫卵取下,投放至空置的幼虫养殖池内,向投放了虫卵的所述幼虫养殖池投放厨余垃圾。
CN202110423520.3A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Active CN113142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3520.3A CN113142144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3520.3A CN113142144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144A true CN113142144A (zh) 2021-07-23
CN113142144B CN113142144B (zh) 2022-09-27

Family

ID=7686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3520.3A Active CN113142144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21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2497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蝇蛆二步养殖方法
CN105850896A (zh) * 2016-05-05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一体化装置和养殖方法
CN109047268A (zh) * 2018-06-12 2018-12-21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黑水虻模块化处理易腐垃圾的装置及方法
CN11020197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利用餐厨垃圾和秸秆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2497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蝇蛆二步养殖方法
CN105850896A (zh) * 2016-05-05 2016-08-1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一体化装置和养殖方法
CN109047268A (zh) * 2018-06-12 2018-12-21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黑水虻模块化处理易腐垃圾的装置及方法
CN110201972A (zh) * 2019-05-20 2019-09-06 江苏绿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利用餐厨垃圾和秸秆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2144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3657B (zh) 一种养殖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的系统及其应用
CN108041283B (zh) 有机废弃物制备的黑水虻饲料繁育黑水虻的方法
KR20170103070A (ko) 동애등에 대량생산 시스템
CN106577556A (zh) 一种用于养殖蚯蚓的培养基、立体养殖蚯蚓的方法和装置
RU2654220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отходов личинками мух Hermetia illucens с получением белка животного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я и биогумуса
US201803600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pagating dipteran larvae
CN109964882A (zh) 利用餐厨垃圾养殖黑水虻的方法
CN205093391U (zh) 蛆粪分离设备
CN111631193A (zh) 利用黑水虻实现畜禽粪污快速减量及干化处理的自动化设备及应用
CN104193426A (zh) 一种粪便发酵干燥一步完成的方法与设备
CN108739671A (zh) 水虻处理有机废物的方法
CN112715486B (zh) 一种连续自动化生物反应器
CN112830824A (zh) 一种黑水虻虫肥结合多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3197157A (zh) 一种黑水虻幼虫自然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CN111842430A (zh)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和绿化垃圾协同处理产生有机肥的方法
CN112189626B (zh) 一种利用白星花金龟野外种源繁育成虫的方法
CN112167172A (zh) 全自动黑水虻饲养设备
CN107211965B (zh) 蚯蚓高效养殖方法
CN108935340A (zh) 一种利用猪粪人工养殖黑水虻的方法
CN108377981A (zh)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CN112640854A (zh) 一种自制成虫诱集器筛选高品质黑水虻种虫的方法
CN113142144B (zh) 一种黑水虻养殖方法
TWM588957U (zh) 全自動黑水虻飼養設備
CN215302444U (zh) 一种模块化可加热黑水虻养殖槽
KR100306441B1 (ko) 가축분퇴비화용파리알접종및부화자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