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627B -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627B
CN113141627B CN202010053648.0A CN202010053648A CN113141627B CN 113141627 B CN113141627 B CN 113141627B CN 202010053648 A CN202010053648 A CN 202010053648A CN 113141627 B CN113141627 B CN 113141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arget period
service data
dynamic
sh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6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627A (zh
Inventor
常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36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然后,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再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这样,能够合理配置分流配置比例,保证了非独立组网的优势,综合了处理速度以及覆盖区域的优势,避免使被分流的基站出现传输速率掉0以及抓包图像掉坑等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在通信技术由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过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附图1所示,5G-enable EPC为5G的核心网,NR(SgNB)为5G基站,LTE(MeNB)为4G基站,5G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的业务数据包,并基于自身的配置情况,进行下行数据分流,将业务数据包分流给4G基站后,由4G基站和5G基站共同将不同的业务数据包分别发送至相应的目标终端设备。
具体的,现有技术下,进行下行数据分流的方式包括有:静态分流和动态分流,静态分流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基于操作人员的经验进行配置,动态分流对应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基于4G基站和5G基站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得到,并依照当前的分流配置比例为4G基站配置业务数据包。
但是,对于静态分流来说,并未配置有反馈机制,当静态分流的分流配置比例配置不合适时,会导致4G基站接收到超过处理能力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包,进而导致业务数据包的丢失,影响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而对于动态分流来说,一旦出现4G基站侧和5G基站的分流期望值大小失衡时,会导致分流期望值较小的一侧出现传输速率掉0,抓包绘制的图形出现锯齿状,分流期望值远大的那一侧业务量过大,导致数据处理出现积压,甚至导致业务数据包的丢失,从而无法保证业务数据的稳定传送,无法实现NSA组网的优势,即,无法在保证传输速率的同时保证数据的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合理配置分流配置比例,导致无法保证非独立组网的运行优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包括:
第一基站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可选的,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基站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装置,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其中的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是时,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时,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可选的,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若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获取单元,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计算单元,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一种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然后,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再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这样,能够合理配置分流配置比例,保证了非独立组网的优势,综合了5G基站处理速度快,以及4G基站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避免使被分流的基站出现传输速率掉0以及抓包图像掉坑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静态分流和动态分流的判断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周期开始时获取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候选覆盖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覆盖区域与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进行动态分流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进行静态分流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合理配置分流配置比例,导致无法保证非独立组网的运行优势的问题,本申请中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并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然后,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本申请中,第一基站为5G基站时,第二基站可以为4G基站;第一基站为4G基站时,第二基站可以为5G基站,本申请中仅以第一基站为5G基站,第二基站为4G基站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NSA组网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进行业务数据包的分流处理时,通常使用两种分流方式,周期性的进行业务数据包的处理和下发,分别是静态分流方式和动态分流方式,静态分流方式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是预先配置的,本申请中,可以根据实际的分流需要以及第二基站反馈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对静态分流配置比例进行调整;动态分流方式的分流配置比例是计算得到的,本申请中,在每一个周期开始时,基于实际的分流配置需要,以及第二基站反馈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计算当前周期下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2所示,对本申请中进行动态分流和静态分流的判断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201: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获取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
具体的,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获取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有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所述目标周期开始时获取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为,上一个周期接收的但未能完成分流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
步骤202:判断当前状态下是否存在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若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3。
第一基站基于在目标周期开始时获取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然后判断在所述目标周期开始时,是否存在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即判断是否存在上一个周期未处理完毕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若是,则执行步骤204所限定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处理,否则,执行步骤203所限定的处理方式。
步骤203:所述第一基站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具体的,第一基站确定在目标周期开始时,不存在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时,则确定上一个周期未剩余未能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故此时所述第一基站执行默认的设置,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即,对于后续在所述目标周期下实时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独自完成业务数据包的处理和下发操作。
可选的,第一基站可以基于实际需要设置默认的处理方式,如可设置在确定上一个周期未剩余未能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时,默认采用上一个动态分流周期使用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或者,采用预先设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步骤204: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
具体的,第一基站确定当前状态下存在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即,存在上一个周期未能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时,进一步的,确定所述待处理业务数据包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
例如,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存在如图3所示的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1-6,并基于所述业务数据包确定对应的目标终端设备,分别为终端设备a-e,同时,可确定如4所示的由各个目标终端设备的分布区域组成的候选覆盖区域。
步骤205:判断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是否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若是,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7。
具体的,第一基站基于实际的需要,设置第一覆盖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进一步的,判断得到的候选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范围的包含关系,若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所述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则执行步骤206所限定的分流方式,反之,执行步骤207所限定的内容。
步骤206:所述第一基站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动态分流处理。
具体的,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进行动态分流处理的具体过程将在后续的附图6对应的流程中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结合图4和图5可知,包含在候选覆盖区域范围内的终端设备e,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则,可判定候选覆盖区域范围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第一基站应采用动态分流方式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覆盖区域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为图5中示意性说明的圆形,或者,长方形,或者,任意的闭合图形形状。
步骤207:所述第一基站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第一基站确定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的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静态分流配置比例是预先配置的,在本申请中,除非确定静态分流给第二基站的业务数据包超过第二基站实际的处理能力,否则,不对所述静态分流配置比例进行更改,具体的配置过程将在后续附图7对应的流程中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8:判断所述静态分流配置比例是否为0,若是,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9。
第一基站在得到预设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后,进一步判断静态分流配置比例是否为0,若是,则说明所述第一基站预先设置不进行静态分流处理,而且当前的状态也不满足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故,设置不在目标周期内进行分流处理,仅由第一基站进行业务数据包的处理和下发。反之,若所述静态分流配置比例不为0时,则说明第一基站可以向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具体的实现过程将在后续附图7对应的流程中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6,对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进行动态分流处理的具体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601: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
具体的,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具体的候选覆盖区域的确定过程已经在上述步骤204中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02: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具体的,第一基站基于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进一步的,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包括有所述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所述第二基站的期望速率值,所述分流期望值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状态下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所述期望速率值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状态下在1S内可以处理的数据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基站周期性的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一个目标周期内多次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或者,仅在目标周期开始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例如,目标周期的长度为3秒,第二基站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的周期长度可以设置为1秒,或者,可以设置为与目标周期的长度相同为3S。
这样,能够实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间的灵活配置,第一基站能够在目标周期开始时,接收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实现对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计算,使所配置的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更具时效性。
步骤603: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第一基站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具体的,所述第一基站采用如下的公式周期性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Figure BDA0002372074580000131
其中,XnRationNumber为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分子,MeNBRequestSize为第二基站上报的分流期望值,SgNBRequestSize为第一基站自身的分流期望值。
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分母是通过反复的配置测试得到的,本申请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分母取值为100。
这样,通过在每个动态处理周期开始时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保证了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站计算得到目标周期下进行动态分流时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比较所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的关系,若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例如,设置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的门限值为0,N的取值为5,当确定计算得到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为0时,获取前5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如,得到前5个动态分流的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分别为42%、23%、32%、27%、36%,则可得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平均值为33%,并将33%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步骤604: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具体的,第一基站计算得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向第二基站进行动态分流,具体的分流方式为,基于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的数量,按批次的进行动态分流,具体可以设置单批次进行分流的业务数据包的最大值,分批次的将待处理的数据包分流给所述第二基站。
例如,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第一基站确定第二基站上报的分流期望值为800个业务数据包,当前第一基站自身的分流期望值为1500个业务数据包,那么第一基站可以计算得到当前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为34.8%,向下取整为34%,假设设置单批次进行分流的业务数据包的最大值为200,且当前有300个需要处理的业务数据包,则,所述第一基站第一批处理的业务数据报的个数为200,此时,向第二基站分流68个数据包,待当前的200个业务数据包分流完毕后,进行第二批处理,且第二批处理的业务数据包的个数为100,则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34个业务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的最大值是基于实际的处理情况进行配置的,在此不对所述最大值对应的数量进行过多限制,同时,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的取整方式,可基于实际的需要灵活处理,如,向上取整,四舍五入等方式。
这样,所述第一基站基于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按批次的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二基站在每个处理批次均可以得到所述第一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保证业务数据包分流的平滑性,有效避免了第二基站传输速率掉0,以及抓包绘制的图形出现锯齿状、掉坑的现象的发生,保证了非独立组网的优势,采用分流的处理方式,同时综合了5G基站处理速度快,以及4G基站覆盖范围广的优势。
下面结合附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的过程进行说明:
步骤701:第一基站基于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的分流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目标周期内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基站的期望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多次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可设置周期的时长长度为二分之一个目标周期长度、三分之一个目标时间长度等等,在此不对上报传输状态信息的周期长度进行过多限定。
例如,目标周期为5S,第二基站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的周期长度为2.5S,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处理的时长进行到第2.5S时,接收来自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步骤702:所述第一基站统计截止至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分流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具体的,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内接收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所述第一基站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步骤703: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第一基站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具体的,所述第一基站将业余数据包分流给所述第二基站时,分流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含的数据量是已知的,故可以得到在所述分流时长内,静态分流给第二基站的所有业务数据包对应的总数据量,故可以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静态分流对应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例如,继续沿用步骤701的举例进行说明,截止至第二基站上报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时,第一基站进行静态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为40个,对应不同的业务数据对应的数据量不相同,统计后得到40个业务数据包对应的总的数据量为A,故平均分流速率值为A/2.5。
步骤704:所述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第一基站得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得到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所述期望速率值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状态下单位时间能够处理的数据量。
步骤705:判断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是否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若是,执行步骤707,否则,执行步骤706。
第一基站基于得到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以及在步骤703中计算得到的平均分流速率值进行判断,当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则可以确定基于当前静态分流对应的分流值,向第二基站进行的静态分流时,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超出了所述第二基站的实际处理能力,需要执行步骤707限定的内容进行调整,否则,按照步骤706限定的内容继续执行。
步骤706:所述第一基站按照当前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所述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第一基站基于计算得到的平均分流速率值以及期望速率值,确定当前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小于期望速率值时,所述第一基站可以确定基于当前静态分流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向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时,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没有超出所述第二基站的实际处理能力,故所述第一基站继续基于当前静态分流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所述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
步骤707:所述第一基站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第一基站基于计算得到的平均分流速率值以及期望速率值,确定当前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期望速率值时,所述第一基站可以确定基于当前静态分流对应的比例值向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时,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超出所述第二基站的实际处理能力,所述第一基站显示报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比例值。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基于实际的运行需要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比例值,如基于平均分流速率值与期望速率值的差值,按照一定的梯度设置门限值,所述差值达到不同的门限值时,所述比例值对应减少的数值不同。
步骤708: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所述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第一基站获取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后,基于所述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继续基于所述比例值,按批次的向第二基站进行静态分流,其中,按批次处理业务数据包的过程与动态分流的处理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设备重复接入的处理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1,其中,
所述处理器802,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201中的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是时,所述处理器802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时,所述处理器802用于:
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可选的,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若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所述处理器802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设备重复接入的处理装置,至少包括确定单元901、获取单元902、计算单元903和处理单元904。
确定单元901,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获取单元902,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计算单元903,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处理单元904,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时,所述获取单元902用于: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所述计算单元903用于:
第一基站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可选的,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904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所述确定单元901进一步用于:
若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基站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所述确定单元901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可选的,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所述确定单元901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所述计算单元903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所述处理单元904进一步用于:
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然后,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并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再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这样,能够合理配置分流配置比例,保证了非独立组网的优势,综合了5G基站处理速度快,以及4G基站覆盖范围广的优势,避免使被分流的基站出现传输速率掉0以及抓包图像掉坑等现象。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包括:
第一基站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进一步包括:
若第一基站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所述第一基站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进一步包括:
第一基站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所述第一基站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9.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其中的程序并执行以下步骤:
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时,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时,所述处理器用于:
基于获得的第二基站的分流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后,所述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确定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小于预设的分流配置比例门限值时,获取前N个进行动态分流的周期对应的N个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并将计算得到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平均值作为目标周期的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N为自然数。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目标周期开始之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若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状态下无待处理的业务数据包时,默认不对在所述目标周期下接收到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之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获取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当确定所述比例值不为0时,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所述目标周期下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照预先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并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目标周期内,以设定的时间长度为周期,周期性的上报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接收所述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统计截止至接收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为止时,在目标周期内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总数,并记录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应的分流时长;
基于统计的业务数据包总数,以及所述分流时长,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
16.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分流时长内的平均分流速率值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的期望速率值;
基于所述期望速率值,以及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确定所述平均分流速率值大于所述期望速率值时,显示告警信息,并设置减小静态分流处理对应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得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
基于所述重新配置的静态分流配置比例,继续对目标周期内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静态分流处理。
17.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在目标周期开始时,确定当前获得的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所对应的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并确定所述各个目标终端设备对应的候选覆盖区域,其中,所述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包括上一个周期接收的未处理的第一部分业务数据包,以及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实时接收的核心网发送的第二部分业务数据包;
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后,获取第二基站上报的数据传输状态信息,所述数据传输状态信息中携带有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基站当前对业务数据包的处理能力的分流期望值;
计算单元,至少基于所述分流期望值,计算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其中,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用于表征在所述目标周期内,按批次对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时,单批次向所述第二基站分流的业务数据包个数在单批次处理的业务数据包个数中的占比;
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动态分流配置比例,在所述目标周期内对待处理的各个业务数据包进行分流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时,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候选覆盖区域,确定所述候选覆盖区域未包含在第一覆盖区域范围内时,确定在所述目标周期内进行动态分流处理,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为预先设置的用于划分是否进行动态处理的区域。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
CN202010053648.0A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141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648.0A CN113141627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648.0A CN113141627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627A CN113141627A (zh) 2021-07-20
CN113141627B true CN113141627B (zh) 2022-09-27

Family

ID=7680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648.0A Active CN113141627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62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18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分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322099A (zh) * 2013-04-26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分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18009A1 (zh) * 2013-08-07 2015-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314884A (zh) * 2016-06-15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9462872A (zh) * 2018-11-23 2019-03-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072245A (zh) * 2019-03-2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25553A (zh) * 2019-05-31 2019-09-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设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2002B2 (en) * 2017-06-23 2019-12-17 Apple Inc. Lossless split data bearer for inter-RAT dual connectivity wireless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185A (zh) * 2013-03-13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分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322099A (zh) * 2013-04-26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分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18009A1 (zh) * 2013-08-07 2015-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314884A (zh) * 2016-06-15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9462872A (zh) * 2018-11-23 2019-03-12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10072245A (zh) * 2019-03-22 2019-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25553A (zh) * 2019-05-31 2019-09-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设备、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97132 "(TP for NR-IAB BL CR for 36.423) IP packet mapping for EN-DC case";Samsung;《3GPP tsg_ran\wg3_iu》;2019110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627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5170B (zh) 小区扩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347205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16714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predictive model, comput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614563A (zh) 一种用户面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02077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739929A1 (en) Network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03686818B (zh) 一种仿真测试方法及设备
CN106789700B (zh) 一种流量整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885618A (zh) 一种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3141627B (zh) 一种基于nsa的下行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7124739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8271160B (zh) 一种网络资源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10996325B (zh) Ap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95032B (zh) 室分隐形故障的判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1010706A (zh) 一种异常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2566190A (zh) Lte切换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7787016A (zh) 一种实现区域间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68961A (zh) 模型训练方法、共享基站的调参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4754655B (zh) 一种业务调整方法和设备
CN103442406B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28381B (zh) 一种确定待干扰协调基站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510324B (zh) 一种线路容量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12911611B (zh) 一种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源基站
CN106879003B (zh) 一种网络优化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918277B (zh) 一种进行频点配置和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