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104B - 电源板 - Google Patents

电源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104B
CN113141104B CN202010053630.0A CN202010053630A CN113141104B CN 113141104 B CN113141104 B CN 113141104B CN 202010053630 A CN202010053630 A CN 202010053630A CN 113141104 B CN113141104 B CN 113141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input
voltage
power supply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36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104A (zh
Inventor
刘斌
魏海山
孙康康
朱武
丁清澍
唐威
田伟
忻兰苑
谢舜蒙
陈正文
寇晨晨
陈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36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源板,包括保护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开关单元,其第一端连接在输入电源的正极;辅助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输出供电电压;基准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基准电压;过压电路单元,其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其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的电平信号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

Description

电源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力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板。
背景技术
在开关电源行业中,通常会用到电源板用于为其他电子元件或电子模组提供电能。具体地,所述电源板通常实现交流转换为直流,或者是DC-DC,DC-AC等电压转换功能,并将转换得到的电压输出至其他电子元件或电子模组。电源板用于为其他电子元件或电子模组提供电能。
现有的电源板如图1所示,输入端储能电容C1寄生了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 Resistance,ESR),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低温下ESR突然变大,当输入端断电后,导致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在DC/DC电源模块输入欠压点附近来回震荡,从而导致电源板输出电压重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源板。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源板,包括保护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
开关单元,其第一端连接在输入电源的正极,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电源输入电压的通断;
辅助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输出供电电压;其中,所述辅助源单元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MOSFET;
基准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辅助源单元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基准电压;
过压电路单元,其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其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驱动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的电平信号将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输出给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
其中,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基准电压的电压值,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
当所述输入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所述基准电压的电压值,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
所述输入电压为所述输入电源正极与所述输入电源负极的电压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基准源单元包括第四电阻、可控精密稳压源、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
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过压电路单元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比较器、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其中,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正极连接所述供电电压,所述比较器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
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平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第十电阻、第二晶体管、第十一电阻、第四整流二极管、第十二电阻和第六电容;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所述驱动芯片的接地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驱动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正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MOSFE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
当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断开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连接,以避免所述第十一电阻产生损耗;
当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使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积累的电压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释放掉,从而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DC/DC电源模块、第七电容和所述第七电容的寄生电阻;
其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并连接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板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板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寄生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寄生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源板,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增加保护电路模块,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开关单元、辅助源单元、基准源单元、过压电路单元和驱动单元,当输入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过压电路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将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输出给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以实现在电源板的输入电压过小甚至断电的时候,通过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积累的电压迅速释放掉,从而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且本公开提供的电源板电路形式简单、原理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的电源板的电路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板的连接框架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板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公开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理解,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公开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为了彻底理解本公开,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公开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公开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板200的连接框架图。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板200,包括保护电路模块210和电源模块220,保护电路模块210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
保护电路模块210包括开关单元2101、辅助源单元2102、基准源单元2103、过压电路单元2104和驱动单元2105。
开关单元2101,其第一端连接输入电源正极,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电源输入电压Vin的通断。
辅助源单元2102,其输入端连接开关单元2101的第二端,用于根据输入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输出供电电压VCC,辅助源单元2102同时还为基准源单元2103、过压电路单元2104和驱动单元2105供电。
基准源单元2103,其输入端连接辅助源单元2102的输出端,用于据辅助源单元2102提供的供电电压VCC输出基准电压。
过压电路单元2104,其反相输入端连接辅助源单元2102的输出端,其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源单元2103的输出端,用于根据供电电压VCC与基准电压的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驱动单元2105,其输入端连接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为保护电路模块210的输出端,用于根据过压电路单元2104输出的电平信号将保护电路模块210输出给电源模块220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压重启。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板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具体地,辅助源单元2102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晶体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稳压二极管ZD和第一电容C1。
其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开关单元2101的第二端,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ZD的阴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二极管ZD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辅助源单元2102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供电电压VCC。
基准源单元2103包括第四电阻R4、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第二电容C2和第五电阻R5。
其中,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为基准源单元2103的输入端并连接辅助源单元2102的输出端即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阴极,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参考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为基准源单元2103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设置从Vref(2.5V)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本实施中,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输出电压为2.5V,即可控精密稳压源TL431的阴极电压为2.5V。
过压电路单元2104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D2、比较器N、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
其中,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为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反相输入端,即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比较器N的同相输入端为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同相输入端,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比较器N的正极连接供电电压VCC(图中未示出),比较器N的负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比较器N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阴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开关单元2101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比较器N的输出端,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输出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N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三整流二极管D3的阳极为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平信号。
驱动单元2105包括驱动芯片IC、第十电阻R10、第二晶体管Q2、第十一电阻R11、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六电容C6。驱动芯片IC的型号为MIC4420BM。
其中,驱动芯片IC的输入端IN为驱动单元2105的输入端,驱动芯片IC的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驱动芯片IC的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驱动芯片IC的第一输出端OUT1,驱动芯片IC的接地端GND连接输入电源负极,驱动芯片的正极VS连接供电电压VCC(图中未示出),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开关单元2101的第二端,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驱动芯片IC的第二输出端OUT2,第四整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驱动芯片IC的正极VS,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输入电源负极。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为保护电路模块210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为保护电路模块210的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电源模块220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
电源模块220包括DC/DC电源模块、第七电容C7和第七电容C7的寄生电阻ESR。
其中,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Vin+为电源模块220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保护电路模块210的第一输出端即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Vin-为电源模块220的第二输入端并连接保护电路模块210的第二输出端即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Vout+为电源板200的第一输出端,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Vout-为电源板200的第二输出端,寄生电阻ESR的第一端连接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寄生电阻ESR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均为N型MOSFET。
当输入电压Vin大于第一预设阈值V1时,供电电压VCC的电压值大于基准电压的电压值,过压电路单元2104输出低电平信号,驱动芯片IC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Q2关闭,断开与第十一电阻R11的连接,以避免保护电路模块210产生损耗。且在第二晶体管Q2关闭时,通过第四晶体管D4和第十二电阻R12快速放电,实现第二晶体管Q2快速关断。
当输入电压Vin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V2,供电电压VCC的电压值小于基准电压的电压值,过压电路单元2104输出高电平信号,驱动芯片IC的第一输出端OUT1和第二输出端OUT2均输出高电平信号,第二晶体管Q2开启,使得电源模块220输入端积累的电压(即C7两端积累的电压)能够通过第十一电阻R11释放掉,从而避免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压重启。
其中,输入电压Vin为输入电源正极与输入电源负极的电压差,第一预设阈值V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V2。第一预设阈值V1和第二预设阈值V2可以通过电气参数进行限定。
本实施例中,输入电源负极接地。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当比较器N输出高电平时,第三二极管D3截止,比较器N的正极电压VCC通过第九电阻R9传输到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输出端,以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比较器N输出低电平时,第三二极管D3导通,该低电平信号直接传输到过压电路单元2104的输出端,以输出低电平信号。
过压电路单元2104中,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电压VA,同相输入电压VB,输出端电压Vo和保护电路模块210的输入电压Vin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N1输出高电平时,N1的反相输入端电压VA和输入电压Vin关系如式(1)所示:
Figure GDA0003505008770000091
当N1输出低电平时,N1的反相输入端电压VB和输入电压Vin关系如式(2)所示:
Figure GDA0003505008770000092
VOH表示比较器N输出高电平时候的输出电压,VOL表示比较器N输出低电平时候的输出电压。根据式(1),式(2)可以放置不同阻值的R6,R7,R8从而得到所需要的输入过压和输入过压恢复点。
其中,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均是起滤波作用;第一电容C1是起储能作用。
第一二极管D1的作用阻断输入电源负极到输入电源正极的正向浪涌或者阻断输入电源正极到输入电源负极的负向浪涌,第二二极管D2的作用是保护比较器N的反相输入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板200,在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增加保护电路模块210,保护电路模块210包括开关单元2101、辅助源单元2102、基准源单元2103、过压电路单元2104和驱动单元2105,当输入电压Vin小于第二预设阈值V2时,过压电路单元2104输出高电平信号,将保护电路模块210输出给电源模块220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压重启。以实现在电源板200的输入电压过小甚至断电的时候,通过保护电路模块210将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电压迅速释放掉,从而避免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压重启,且本公开提供的电源板200电路形式简单、原理简单可靠。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虽然本公开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电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电路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包括:
开关单元,其第一端连接在输入电源的正极,用于控制所述输入电源输入电压的通断;
辅助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输出供电电压;其中,所述辅助源单元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稳压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供电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型MOSFET;
基准源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辅助源单元提供的供电电压输出基准电压;
过压电路单元,其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源单元的输出端,其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电压与所述基准电压的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
驱动单元,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根据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的电平信号将所述保护电路模块输出给所述电源模块输入端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
其中,当所述输入电压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大于所述基准电压的电压值,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
当所述输入电压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供电电压的电压值小于所述基准电压的电压值,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
所述输入电压为所述输入电源正极与所述输入电源负极的电压差,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源单元包括第四电阻、可控精密稳压源、第二电容和第五电阻;
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基准源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基准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电路单元包括第二整流二极管、比较器、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
其中,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正极连接所述供电电压,所述比较器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正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
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为所述过压电路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平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芯片、第十电阻、第二晶体管、第十一电阻、第四整流二极管、第十二电阻和第六电容;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所述驱动芯片的接地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驱动芯片的正极连接所述供电电压,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芯片的正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入电源负极;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为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MOSFE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断开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连接,以避免所述第十一电阻产生损耗;
当所述过压电路单元输出高电平信号时,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均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开启,使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积累的电压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释放掉,从而避免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重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DC/DC电源模块、第七电容和所述第七电容的寄生电阻;
其中,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并连接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并连接所述保护电路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板的第一输出端,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电源板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寄生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寄生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DC/DC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CN202010053630.0A 2020-01-17 2020-01-17 电源板 Active CN113141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630.0A CN113141104B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源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3630.0A CN113141104B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源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104A CN113141104A (zh) 2021-07-20
CN113141104B true CN113141104B (zh) 2022-05-06

Family

ID=7680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3630.0A Active CN113141104B (zh) 2020-01-17 2020-01-17 电源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1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65052A (en) * 1962-10-09 1967-04-12 Coal Industry Patents Ltd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CN101515183B (zh) * 2009-03-30 2012-11-21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过压调节电路
CN202334313U (zh) * 2011-11-24 2012-07-11 东文高压电源(天津)有限公司 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高压开关电源电路
CN105934017B (zh) * 2016-03-17 2018-11-20 上海遍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反馈控制电路以及单级pfc高效恒流电源驱动电路
CN107911038A (zh) * 2017-12-12 2018-04-13 成都爱特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过压欠压保护设计的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104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9537B (zh) 原边侧功率管电流采样电阻短路保护电路
CN205901586U (zh) 一种具有防反接功能的预稳压电路
CN101123399A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11668809A (zh) 供电电压控制电路及gprs模组
US7817445B2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CN106849339B (zh) 一种变压器电路以及降低空载功耗的方法
CN113141104B (zh) 电源板
CN108631565B (zh) 两级式开关电源
CN211508901U (zh) 一种供电电路和电源装置
CN208094183U (zh) 具有浪涌抑制的预稳压电路
US8213196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protecting circuit having switch element for protecting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CN214799289U (zh) 电源的关机放电电路
CN210405097U (zh) 宽电压范围直流输入开关电源
CN213991083U (zh) 恒流驱动的紫外线灯控制电路及空气净化器
CN210297565U (zh) 一种交直流宽输入调压电路及驱动器
CN108418447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
CN108040399B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和led恒流驱动电路
CN219227421U (zh) 一种应用于高频开关电源的辅助电源的启动电路
CN220629192U (zh) 一种高压电源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CN216362285U (zh) 一种电源电路与电子设备
CN220291658U (zh) 一种无源输入保护电路
JP2015154682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215420091U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交直流供电电路
CN219779976U (zh) 一种电源供电开关电路
CN220492635U (zh) 反激式开关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