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067A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067A
CN113133067A CN201911415759.5A CN201911415759A CN113133067A CN 113133067 A CN113133067 A CN 113133067A CN 201911415759 A CN201911415759 A CN 201911415759A CN 113133067 A CN113133067 A CN 113133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information
cell
terminal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5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亮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57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第一网络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支持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网络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的平滑过渡,定义了多种网络架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
NSA和SA是从终端角度提出的,从网络角度来看,一个基站可以同时支持SA和NSA。此外,长期演进(LTE)基站(可以称为演进型节点B(eNB))为了支持NSA,需要存量(legacy)eNB软件升级,包括空口协议栈以及eNB与gNB基站之间接口。因此,在实际网络部署时,可能有些LTE基站进行了升级从而支持NSA,而有些LTE基站未进行升级,则不能支持NSA。让支持双连接的终端尽大可能驻留在支持NSA的LTE基站上开展上、下行业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所述连接支持能力包含以下之一:
是否支持双连接;
是否支持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小区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
基于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再次配置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再次配置用于供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配置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邻区关系表中利用获取的第一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支持能力包含以下之一:
是否支持双连接;
是否支持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上述方案中,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及上报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及第一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及第二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网络设备侧任一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上述终端侧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由于获取了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因此,网络侧就能够准确地将终端切换至NSA的小区,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5G网络部署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双连接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终端侧的第二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终端侧的第三种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SA技术方案无需借助4G网络,5G网络可独立的提供用户接入、驻留等能力;NSA技术方案中终端需通过LTE基站接入至核心网,5G新空口(NR,New Radio)基站(可以称为下一代节点B(gNB))不能够独立工作,仅作为LTE数据管道的增强。
图1示出了一种典型的支持NSA和SA融合组网的5G网络部署场景。如图1所示,eNB1为部署在2.6GHz的时分双工(TDD)基站,eNB1未经过升级,因此支持NSA,而eNB2为部署在1.8GHz的FDD基站,eNB2经过升级,因此支持SA,gNB1是NR基站,既支持NSA也支持SA。终端在gNB1发起接入并开展业务,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在gNB1接收的信号功率变低,触发切换事件的测量结果上报,可能存在eNB1和eNB2的信号强度均满足切换条件,网络希望将终端切换至支持NSA的小区,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提升用户体验。但相关技术中,还不支持gNB1获知邻区所属的eNB是否支持进化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陆地无线接入(EUTRA,Evolved-UMTS Terrestrial RadioAccess)和NR双连接(EN-DC,EUTRA-NR-Dual Connectivity)。由于网络侧不能获知邻区是否支持双连接,所以就不能够准确地将终端切换至支持NSA的小区,从而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获取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的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由于获取了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的指示,因此,网络侧就能够准确地将终端切换至NSA的小区,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具体地,所述连接支持能力包含以下之一:
是否支持双连接;
是否支持多连接。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是否支持双连接,具体地,当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双连接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所有小区均支持双连接;当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不支持双连接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所有小区均不支持双连接。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是否支持多连接,具体地,当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多连接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所有小区均支持多连接;当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不支持多连接时,表明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所有小区均不支持多连接。
所述第一信息也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是否支持双连接。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小区会存在部分支持双连接,而部分小区不支持双连接的情况,因此,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是否支持双连接,当然指示的小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类似地,所述第一信息也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是否支持多连接。实际应用时,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小区会存在部分支持多连接,而部分小区不支持多连接的情况,因此,所述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是否支持多连接,当然指示的小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这里,实际应用时,如图2所示,当终端201在双连接模式下时,终端201与主基站202和辅基站203分别建立一个连接;其中,主基站202主要负责传输信令,辅基站203主要负责传输数据。
实际应用时,所述双连接可以为LTE内部的双连接,即主基站202和辅基站203均为LTE网络下的基站。
所述双连接还可以为EN-DC或下一代EN-DC(NGEN-DC,Next Generation EN-DC)模式,这种情况下,主基站为LTE基站,辅基站为NR基站,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所述双连接还可以为NR-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NE-DC,NR-EUTRA)模式,这种情况下,主基站为NR基站,辅基站为LTE基站,终端与LTE基站和NR基站均进行通信。
所述双连接还可以为LTE和NR连接至NGC的多连接(MR-DC),也可以为NR网络内部的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双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EN-DC模式、NE-DC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双连接模式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是否支持双连接或多连接,是指:在终端处于双连接或多连接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是否能够作为主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具体地,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能够作为主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时,表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支持双连接或多连接;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能作为主基站与终端建立连接时,表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支持双连接或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即为终端选择切换的基站。
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小区切换的候选接入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所述终端选择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基于此,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302: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利用CGI报告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种,终端在上报CGI时同时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具体地,配置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邻区的CGI;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网络设备;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配置终端,所述配置用于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第二种,终端先上报CGI,然后根据网络侧的配置信息上报第一信息。
具体地,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邻区的CGI;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网络设备;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邻区的CGI;
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邻区的CGI,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基于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再次配置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再次配置用于供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候选切换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获知所述第一邻区,然后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邻区的CGI。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配置终端上报第一信息的方式获知第一信息;
具体地,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当本地存储有第一信息时,可以从本地获取第一信息。比如,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在本地的邻区关系列表中标识。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信息。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通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的方式来获得第一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并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其中,实际应用时,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支持双连接时,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为双连接建立响应消息,此时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支持双连接;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不支持双连接时,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为双连接建立失败消息,此时,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不支持双连接。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X2接口交互的信息来获取第一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自身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实际应用时,当不是通过本地获取第一信息,而是通过上述的其它方式获取第一信息时,当获取到第一信息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邻区关系表中利用获取的第一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终端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步骤402:基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及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也就是说,所述终端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终端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步骤502:基于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邻区的CGI;
步骤503:接收所述第一网络基于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三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步骤504:基于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所述终端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四配置信息指示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配置信息,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步骤602: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也就是说,所述终端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由于获取了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的指示,因此,网络侧就能够准确地将终端切换至NSA的小区,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以下应用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终端在gNB1发起接入并开展业务,随着终端的移动,终端在gNB1接收的信号功率变低,触发切换事件的测量结果上报,根据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gNB1确定eNB1和eNB2均为终端切换的候选基站。在以下应用实施例中,双连接为EN-DC。
应用实施例一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gNB1不存在和eNB1的X2接口,和/或gNB1不存在和eNB2的X2接口。gNB1向eNB1和eNB2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并根据eNB1和eNB2基于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来获知eNB1和eNB2是否支持EN-DC。
具体地,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gNB1向eNB1和eNB2发起ng-eNB initiated EN-DC setup的请求;
也就是说,gNB1向eNB1和eNB2发起双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2:eNB1和eNB2分别向gNB1返回相应的消息;
具体地,由于eNB1支持NSA,因此eNB1会正常回复EN-DC建立响应(EN-DC setupresponse)消息,eNB2因为不支持双连接,发送EN-DC建立势必爱(EN-DC setup failure)消息,并携带原因(cause)值,指示不支持EN-DC。
步骤3:gNB1根据eNB1和eNB2返回的消息选择合适的基站(也可以理解为小区)发起小区切换流程,并可以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标识eNB2包含的小区不支持EN-DC(No EN-DC),如表1所示。
NCR TCI No Removal No HO No Xn No EN-DC
1 TCI#1
2 TCI#2
3 TCI#3
4 TCI#3
表1
应用实施例二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基站配置终端上报CGI,CGI报告中携带是否支持EN-DC的指示。
具体地,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gNB1根据终端上报的候选切换小区的PCI,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配置读取CGI的请求;
也就是说,gNB1配置终端上报候选切换小区的CGI。
步骤2:终端在CGI上报中同时携带是否支持EN-DC的信息;
也就是说,终端上报候选切换小区CGI及对应候选切换小区对应的基站是否支持EN-DC的信息。
这里,实际应用时,对于eNB1是否支持EN-DC的信息,可以通过eNB1小区空口广播的信息获得,对于eNB2是否支持EN-DC的信息,可以通过eNB2小区空口广播的信息获得,这是因为:空口通过广播5G图标(Icon):上层指示(upper layer indication),可以用来指示是否支持EN-DC,从而来获得是否支持EN-DC的信息。
步骤3:gNB1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基站(也可以理解为小区)发起切换流程,并可以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标识eNB2包含的小区不支持EN-DC,如表1所示。
应用实施例三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基站根据Xn接口上EN-DC的指示隐式获知是否支持X2接口EN-DC。
如果eNB升级接入至下一代核心网(NGC),gNB和eNB之间可能存在Xn接口,因此可以利用是否通过Xn接口的交互来判断LTE eNB是否支持EN-DC。
当gNB和eNB之间存在Xn接口时,配置信息对应的信息元素(IE)如表2所示。其中,对于连接支持(Connectivity Support)这个IE,指示NR小区所支持的连接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2351153200000141
表2
Figure BDA0002351153200000142
表3
由于接入5GC的eNB和接入4G核心网(EPC)的eNB通常情况下是合设的,gNB可以通过Xn接口的标识即可隐式地获知LTE eNB是否支持EN-DC,也就是说,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知基站是否支持EN-DC。
gNB1根据获知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基站(也可以理解为小区)发起切换流程,并可以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标识eNB2包含的小区不支持EN-DC,如表1所示。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设置在第一网络设备上,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7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选择单元72,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小区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
基于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再次配置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再次配置用于供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71,还用于:
在邻区关系表中利用获取的第一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实际应用时,所述获取单元71及选择单元72可由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1及上报单元82;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8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8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8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81,具体用于:
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相应配置信息。
具体地,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报单元82,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81可由信息处理装置中的通信接口实现;所述上报单元82可由信息处理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在进行信息接收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装置与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如图9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90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9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第一处理器92,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终端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一存储器93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小区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邻区的CGI;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邻区的CGI;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第一邻区的CGI;
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基于接收的所述第一邻区的CGI,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CGI;
基于所述第一邻区的CGI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再次配置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再次配置用于供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具体用于:
通过RRC信令配置所述终端上报所述第一邻区的CGI。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配置所述终端上报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处理器9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具体用于:
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所述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
根据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处理器92,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91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具体用于:
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92,还用于:
在邻区关系表中利用获取的第一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92和第一通信接口9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第一网络设备9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9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9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9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9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9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第一网络设备9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第一网络设备9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92中,或者由所述第一处理器92实现。所述第一处理器9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9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一处理器9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一处理器9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93,所述第一处理器92读取第一存储器9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9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侧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0所示,该终端100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101,能够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第二处理器102,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连接,以实现与网络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终端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03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01,具体用于:
通过RRC信令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相应配置信息。
也就说,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器102,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处理器102和第二通信接口10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终端1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存储器1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终端100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1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02中,或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102实现。所述第二处理器1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处理器1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第二处理器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第二处理器10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二存储器103,所述第二处理器102读取第二存储器1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器(第一存储器93、第二存储器1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如图1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11、终端112及第二网络设备113。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111和终端112的功能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9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第一网络设备90的第一处理器92执行,以完成前述第一网络设备侧方法所述步骤。再比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10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终端100的第二处理器102执行,以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3)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持能力包含以下之一:
是否支持双连接;
是否支持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信息为终端选择小区切换的接入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
基于所述第一邻区的CGI再次配置所述终端,其中,所述再次配置用于供所述终端基于所述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配置终端,其中,所述配置用于供终端基于所述配置上报第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在邻区关系列表中查找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第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双连接建立请求;
基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双连接建立请求反馈的消息,确定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接口交互的双连接支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4、5、6、7、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邻区关系表中利用获取的第一信息标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
12.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包括: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持能力包含以下之一:
是否支持双连接;
是否支持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配置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广播的信息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1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18.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上报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上报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19.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及第一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终端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2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及第二通信接口;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及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自身服务小区的第一邻区的全球小区识别码CGI;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再次配置上报第一信息;所述再次配置基于所述终端上报的第一邻区的CGI;
或者,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用于基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上报第一信息;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二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的小区的连接支持能力;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邻区对应的接入网络设备。
21.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一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1415759.5A 2019-12-31 2019-12-31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33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5759.5A CN113133067A (zh) 2019-12-31 2019-12-31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5759.5A CN113133067A (zh) 2019-12-31 2019-12-31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067A true CN113133067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5759.5A Pending CN113133067A (zh) 2019-12-31 2019-12-31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306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0626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相邻小区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0099417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切换方法、信息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357095A1 (en) * 2017-10-10 2019-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port nsa/sa nr indicator
WO2019242712A1 (zh) * 2018-06-21 2019-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57095A1 (en) * 2017-10-10 2019-11-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port nsa/sa nr indicator
WO2019140626A1 (zh) * 2018-01-19 2019-07-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相邻小区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0099417A (zh) * 2018-01-30 2019-08-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切换方法、信息交互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242712A1 (zh) * 2018-06-21 2019-12-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3920B2 (en) Handover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766588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228192A1 (zh) 插入smf的方法及amf实体
US11716703B2 (en) Paging method and paging device
CN111031586A (zh) 通信基站共享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US20160242224A1 (en)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s, devices and related equipment
US11246140B2 (en) Core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EP410997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75859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414234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0976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74301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820351B2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133067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090076A1 (en) Dual-connection handover method, handov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947901B1 (en)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585734B (zh) 邻区的确定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87054A (zh) 条件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14270A (zh) 双连接中的多播/广播支持
CN111642008A (zh) 一种监听寻呼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79225B (zh) 一种接入异制式小区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21226953A1 (zh) 小区搜索方法及装置
CN118158749A (zh) 多网络模式下的网络驻留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A320151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6095766A (zh) 一种寻呼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