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1150A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31150A CN113131150A CN201911418048.3A CN201911418048A CN113131150A CN 113131150 A CN113131150 A CN 113131150A CN 201911418048 A CN201911418048 A CN 201911418048A CN 113131150 A CN113131150 A CN 113131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 branch
- cavity
- filtering
- filter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6880 cross-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claims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9—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branching arms or cavities wholly outside the main waveguide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缩小滤波器的体积,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中,通常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并通过接收天线接收通信信号。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不仅包含上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而且还包含许多上述特定频率范围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要从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获取发射天线发射的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通常需要将该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将该承载通信数据的通信信号特定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滤除。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现有滤波器的体积随着滤波支路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导致滤波器的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以缩小滤波器的体积,节约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和与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射频单元包括上述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相背两侧上,能够使第一滤波支路的排布空间与第二滤波支路的排布空间重叠,可以有效缩小壳体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缩小滤波器的体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一实施例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五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六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七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5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另一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滤波器,如图1至图15所示,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一实施例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四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五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六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七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中第十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一仿真结果示意图;图15是图1实施例滤波器的另一仿真结果示意图。本实施例滤波器10包括:壳体(图未标)、第一滤波支路11、第二滤波支路12,其中,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第一滤波支路11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A1-A8组成,八个滤波腔A1-A8进一步形成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2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第二滤波腔B1-B8组成,八个第二滤波腔B1-B8进一步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1和第二滤波支路12设置在壳体的相背两侧上,能够使第一滤波支路11的排布空间与第二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重叠,可以有效缩小壳体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本申请滤波器10各滤波支路设置耦合零点,能够实现零点抑制,便于调试指标,提高滤波器的信号隔离度。
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1的八个滤波腔A1-A8包括: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及第八滤波腔A8;第二滤波支路12的八个滤波腔B1-B8包括: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第五滤波腔B5、第六滤波腔B6、第七滤波腔B7及第八滤波腔B8。
可选地,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第一滤波支路11的八个滤波腔A1-A8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四滤波腔A4呈菱形设置,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三滤波腔A3至第六滤波腔A6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一滤波腔A1、第四滤波腔A4、第五滤波腔A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二滤波腔A2、第三滤波腔A3、第六滤波腔A6、第七滤波腔A7及第八滤波腔A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八个滤波腔A1-A8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一滤波支路11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一滤波支路11的八个滤波腔A1-A8尺寸相同,第一滤波支路11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1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四滤波腔A4与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六滤波腔A6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1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四滤波腔A4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1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一般而言,实现容性耦合零点的方式为容性交叉耦合元件,一般的容性交叉耦合元件可以为飞杆。如图3所示,也即在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四滤波腔A4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分别设置飞杆(图未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滤波腔A4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实现采用相同规格飞杆实现上述两个耦合零点,能够减少物料种类,降低复杂度及节约成本。
一般而言,实现感性耦合零点的方式为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金属耦合筋。如图3所示,也即在第一滤波腔A1与第四滤波腔A4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且本实施例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小,能够减少第一滤波支路11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滤波支路12的的八个滤波腔B1-B8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四滤波腔B4呈菱形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B3至第六滤波腔B6呈菱形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B5至第八滤波腔B7呈菱形设置,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B1、第三滤波腔B3、第五滤波腔B5、第八滤波腔B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B2、第四滤波腔B4、第六滤波腔B6、第七滤波腔B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八个滤波腔B1-B8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二滤波支路12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二滤波支路12的八个滤波腔B1-B8尺寸相同,第二滤波支路12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二滤波支路12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B3与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B5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2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B6与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八滤波腔B8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2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
如图4所示,可以在第三滤波腔B3与第五滤波腔B5设置飞杆(图未示);可以在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及第六滤波腔B6与第八滤波腔B8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且本实施例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小,能够减少第二滤波支路12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13,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第三滤波支路13由沿第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C1-C10组成,并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3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3的十个滤波腔C1-C10包括:第一滤波腔C1、第二滤波腔C2、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腔C4、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第七滤波腔C7、第八滤波腔C8、第九滤波腔C9及第十滤波腔C10。
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3的十个滤波腔C1-C10沿第三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C2至第六滤波腔C6呈梯形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C1、第二滤波腔C2、第六滤波腔C6、第八滤波腔C8、第九滤波腔C9及第十滤波腔C10腔呈正六边形设置,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C7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腔C4、第五滤波腔C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C2、第六滤波腔C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C1、第七滤波腔C7、第八滤波腔C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九滤波腔C9、第十滤波腔C1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十个滤波腔C1-C10成相邻的四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三滤波支路13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三滤波支路13的十个滤波腔C1-C10尺寸相同,第三滤波支路13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三滤波支路13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C7与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九滤波腔C9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C7与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十滤波腔C10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3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C4与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C6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3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5所示,可以在第四滤波腔C4与第六滤波腔C6之间设置飞杆(图未示);可以在第二滤波腔C2与第四滤波腔C4之间、第七滤波腔C7与第九滤波腔C9之间、第七滤波腔C7与第十滤波腔C10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能够减少第三滤波支路13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四滤波支路14,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第四滤波支路14由沿第四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D1-D7组成,七个滤波腔D1-D7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4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四滤波支路14的七个滤波腔D1-D7包括:第一滤波腔D1、第二滤波腔D2、第三滤波腔D3、第四滤波腔D4、第五滤波腔D5、第六滤波腔D6、第七滤波腔D7。
第四滤波支路14的七个滤波腔D1-D7沿第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D3至第七滤波腔D7呈梯形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D4还分别与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D3和第五滤波腔D5相邻设置,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D2、第三滤波腔D3、第五滤波腔D5、第六滤波腔D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D2、第三滤波腔D3、第五滤波腔D5、第六滤波腔D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D4、第七滤波腔D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D1相对于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D2向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靠拢。六个滤波腔D2-D7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四滤波支路14的排布空间;且第一滤波腔D1相对于第二滤波腔D2向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靠拢,能够避免第一滤波腔D1与第二滤波腔D2成沿第二方向y的一列排布,能够缩小第四滤波支路14在第二方向y上的排布空间。
第四滤波支路14的七个滤波腔D1-D7尺寸相同,第四滤波支路14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四滤波支路14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D3与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D5之间、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D5与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七滤波腔D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四滤波支路14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四滤波支路14的耦合零点均为感性耦合零点,能够提高物料的一致性,节约成本。
如图6所示,可以在第三滤波腔D3与第五滤波腔D5之间、第五滤波腔D5与第七滤波腔D7之间分别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能够减少第四滤波支路14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一公共腔ACD,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分别与第一滤波支路11的第一滤波腔A1、第三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C1及第四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D1耦合。
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1、第三滤波支路13及第四滤波支路14共用第一公共腔ACD,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第一滤波支路11、第三滤波支路13及第四滤波支路14能够通过第一公共腔ACD与共同的端口连接,而无需为第一滤波支路11、第三滤波支路13及第四滤波支路14分别设置端口,因此,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五滤波支路15,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由沿第五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E1-E8组成,并形成第五滤波支路15的三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五滤波支路15的八个滤波腔E1-E8包括:第一滤波腔E1、第二滤波腔E2、第三滤波腔E3、第四滤波腔E4、第五滤波腔E5、第六滤波腔E6、第七滤波腔E7及第八滤波腔E8。
第五滤波支路15的八个滤波腔E1-E8沿第五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且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第三滤波腔E3、第四滤波腔E4及第五滤波腔E5呈菱形设置,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四滤波腔E4、第五滤波腔E5、第六滤波腔E6及第七滤波腔E7呈菱形设置,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四滤波腔E4还分别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和第五滤波腔E5相邻设置;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E1和第三滤波腔E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三滤波腔E3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一滤波腔E1和第二滤波腔E2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第五滤波腔E5、第七滤波腔E7及第八滤波腔E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七个滤波腔E2-E8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五滤波支路15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上述排腔结构能够避免第一滤波腔E1与上述任何一列排腔成“一”字形排列,能够缩小第五滤波支路15在第二方向y上的排布空间。
第五滤波支路15的八个滤波腔E1-E8尺寸相同,第五滤波支路15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五滤波支路15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四滤波腔E4之间、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二滤波腔E2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五滤波腔E5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五滤波支路15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五滤波腔E5与第五滤波支路15的第七滤波腔E7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五滤波支路15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7所示,可以在第五滤波腔E5与第七滤波腔E7之间设置飞杆(图未示),飞杆可等效于电容(图未示);可以在第二滤波腔E2与第四滤波腔E4之间、第二滤波腔E2与第五滤波腔E5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标),窗口和耦合筋可等效于电感(图未标),能够减少第五滤波支路15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六滤波支路16,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由沿第六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F1-F8,并形成第六滤波支路16的三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六滤波支路16的八个滤波腔F1-F8包括:第一滤波腔F1、第二滤波腔F2、第三滤波腔F3、第四滤波腔F4、第五滤波腔F5、第六滤波腔F6、第七滤波腔F7、第八滤波腔F8。
第六滤波支路16的八个滤波腔F1-F8沿第六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且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三滤波腔F3、第四滤波腔F4、第五滤波腔F5及第六滤波腔F6呈菱形设置,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五滤波腔F5、第六滤波腔F6、第七滤波腔F7及第八滤波腔F8呈菱形设置,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五滤波腔F5还分别与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三滤波腔F3和第八滤波腔F8相邻设置;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一滤波腔F1、第二滤波腔F2、第三滤波腔F3、第五滤波腔F5及第八滤波腔F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
八个滤波腔F1-F8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六滤波支路16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六滤波支路16的八个滤波腔F1-F8尺寸相同,第六滤波支路16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六滤波支路16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五滤波腔F5与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八滤波腔F8之间、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六滤波腔F6与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八滤波腔F8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六滤波支路16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三滤波腔F3与第六滤波支路16的第五滤波腔F5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六滤波支路16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8所示,可以在第三滤波腔F3与第五滤波腔F5之间设置飞杆(图未示);可以在第五滤波腔F5与第八滤波腔F8之间、第六滤波腔F6与第八滤波腔F8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标),能够减少第六滤波支路16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七滤波支路17,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第七滤波支路17由沿第七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G1-G10组成,并形成第七滤波支路17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七滤波支路17的十个滤波腔G1-G10包括:第一滤波腔G1、第二滤波腔G2、第三滤波腔G3、第四滤波腔G4、第五滤波腔G5、第六滤波腔G6、第七滤波腔G7、第八滤波腔G8、第九滤波腔G9及第十滤波腔G10。
第七滤波支路17的十个滤波腔沿G1-G10第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三滤波腔G3、第四滤波腔G4、第五滤波腔G5、第七滤波腔G7、第八滤波腔G8及第九滤波腔G9呈正六边形设置,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六滤波腔G6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三滤波腔G3还分别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六滤波腔G6、第十滤波腔G10相邻设置,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二滤波腔G2还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G1和第四滤波腔G4相邻设置,且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二滤波腔G2、第四滤波腔G4、第五滤波腔G5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重叠,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三滤波腔G3、第六滤波腔G6及第七滤波腔G7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重叠,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八滤波腔G8、第九滤波腔G9、第十滤波腔G10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重叠;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G1相对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二滤波腔G2向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及壳体在第二方向y的中分线靠拢。十个滤波腔G1-G10成相邻的三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七滤波支路17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七滤波支路17的十个滤波腔G1-G10尺寸相同,第七滤波支路17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七滤波支路17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二滤波腔G2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四滤波腔G4之间、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六滤波腔G6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八滤波腔G8之间、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六滤波腔G6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九滤波腔G9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七滤波支路17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四滤波腔G4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六滤波腔G6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七滤波支路17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9所示,可以在第四滤波腔G4与第六滤波腔G6之间设置飞杆(图未示);可以在第二滤波腔G2与第四滤波腔G4之间、第六滤波腔G6与第八滤波腔G8之间、第六滤波腔G6与第九滤波腔G9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示),能够减少第七滤波支路17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八滤波支路18,与第四滤波支路14相对于壳体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能够使得排腔更规则、紧凑,能够简化工艺,缩小体积,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八滤波支路18由沿第八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H1-H7组成,七个滤波腔H1-H7形成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七个滤波腔H1-H7包括:第一滤波腔H1、第二滤波腔H2、第三滤波腔H3、第四滤波腔H4、第五滤波腔H5、第六滤波腔H6、第七滤波腔H7。
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七个滤波腔H1-H7沿第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三滤波腔H3至第七滤波腔H7呈梯形设置,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四滤波腔H4还分别与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三滤波腔H3和第五滤波腔H5相邻设置,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二滤波腔H2、第三滤波腔H3、第五滤波腔H5、第六滤波腔H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二滤波腔H2、第三滤波腔H3、第五滤波腔H5、第六滤波腔H6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四滤波腔H4、第七滤波腔H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一滤波腔H1相对于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二滤波腔H2向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靠拢。六个滤波腔H2-H7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八滤波支路18的排布空间;且第一滤波腔H1相对于第二滤波腔H2向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靠拢,能够避免第一滤波腔H1与第二滤波腔H2成沿第二方向y的一列排布,能够缩小第八滤波支路18在第二方向y上的排布空间。
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七个滤波腔H1-H7尺寸相同,第八滤波支路18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八滤波支路18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三滤波腔H3与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五滤波腔H5之间、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五滤波腔H5与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七滤波腔H7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八滤波支路18的耦合零点均为感性耦合零点,能够提高物料的一致性,节约成本。
第八滤波支路18的拓扑结构与第四滤波支路14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九滤波支路19,与第一滤波支路11相对于壳体在第一方向x上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设置能够使得排腔更规则、紧凑,能够简化工艺,缩小体积,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九滤波支路19由沿第九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I1-I8组成,八个滤波腔I1-I8进一步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九滤波支路19的八个滤波腔I1-I8包括:第一滤波腔I1、第二滤波腔I2、第三滤波腔I3、第四滤波腔I4、第五滤波腔I5、第六滤波腔I6、第七滤波腔I7及第八滤波腔I8。
第九滤波支路19的八个滤波腔I1-I8沿第九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一滤波腔I1至第四滤波腔I4呈菱形设置,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三滤波腔I3至第六滤波腔I6呈等腰梯形设置,且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一滤波腔I1、第四滤波腔I4、第五滤波腔I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二滤波腔I2、第三滤波腔I3、第六滤波腔I6、第七滤波腔I7及第八滤波腔I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八个滤波腔I1-I8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九滤波支路19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九滤波支路19的八个滤波腔I1-I8尺寸相同,第九滤波支路19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九滤波支路19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一滤波腔I1与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三滤波腔I3之间、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四滤波腔I4与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六滤波腔I6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九滤波支路19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一滤波腔I1与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四滤波腔I4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九滤波支路19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九滤波支路19的拓扑结构与第一滤波支路11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二公共腔FHI,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101,分别与所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G1、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一滤波腔H1及第九滤波支路19的第一滤波腔H1耦合。
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七滤波支路17、第八滤波支路18及第九滤波支路19共用第二公共腔FHI,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第七滤波支路17、第八滤波支路18及第九滤波支路19能够通过第二公共腔FHI与共同的端口连接,而无需为第七滤波支路17、第八滤波支路18及第九滤波支路19分别设置端口,因此,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二公共腔FHI还分别与第七滤波支路17的第一滤波腔G1、第八滤波支路18的第一滤波腔H1相交设置,能够避免传统滤波器中耦合的两个滤波腔之间需设置隔离墙,然后再在隔离墙上开设耦合窗口,能够减少物料,简化加工工艺。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滤波支路20,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由沿第十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J1-J9组成,并形成第十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滤波支路20的九个滤波腔J1-J9包括:第一滤波腔J1、第二滤波腔J2、第三滤波腔J3、第四滤波腔J4、第五滤波腔J5、第六滤波腔J6、第七滤波腔J7、第八滤波腔J8、第九滤波腔J9。
第十滤波支路20的九个滤波腔J1-J9沿第十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三滤波腔J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一滤波腔J1和第二滤波腔J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二滤波腔J2和第一滤波腔J1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重叠,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三滤波腔J3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一滤波腔J1和第四滤波腔J4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三滤波腔J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四滤波腔J4和第五滤波腔J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四滤波腔J4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三滤波腔J3和第五滤波腔J5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五滤波腔J5、第六滤波腔J6、第七滤波腔J7及第八滤波腔J8呈平行四边形设置,且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五滤波腔J5与第八滤波腔J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九滤波腔J9还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七滤波腔J7相邻设置,且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七滤波腔J7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八滤波腔J8和第九滤波腔J9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八滤波腔J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七滤波腔J7和第九滤波腔J9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
六个滤波腔J4-J9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滤波支路20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其中,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三滤波腔J3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五滤波腔J5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滤波支路20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五滤波腔J5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八滤波腔J8之间、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六滤波腔J6与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八滤波腔J8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滤波支路20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10所示,可以在第五滤波腔J5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第六滤波腔J6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分别设置飞杆(图未示),且第五滤波腔J5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的距离与第六滤波腔J6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采用相同规则的飞杆,提高物料一致性;可以在第三滤波腔J3与第五滤波腔J5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示),能够减少第十滤波支路20的温度漂移。
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三公共腔BJ,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分别第二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十滤波支路20的第一滤波腔J1耦合。
第二滤波支路12和第十滤波支路20共用第三公共腔BJ,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第二滤波支路12和第十滤波支路20通过第三公共腔BJ与共同的端口连接,而无需为第二滤波支路12和第十滤波支路20分别设置端口,因此,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一滤波支路21,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由沿第十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K1-K10组成,并形成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十个滤波腔K1-K10包括:第一滤波腔K1、第二滤波腔K2、第三滤波腔K3、第四滤波腔K4、第五滤波腔K5、第六滤波腔K6、第七滤波腔K7、第八滤波腔K8、第九滤波腔K9、第十滤波腔K10。
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十个滤波腔K1-K10沿第十一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滤波腔K2至第六滤波腔K6呈梯形设置,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六滤波腔K6至第十滤波腔K10呈梯形设置,且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滤波腔K1、第二滤波腔K2、第三滤波腔K3、第四滤波腔K4、第六滤波腔K6、第七滤波腔K7、第十滤波腔在K10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三滤波腔K3、第五滤波腔K5、第八滤波腔K8、第九滤波腔K9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十个滤波腔K1-K10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十个滤波腔K1-K10尺寸相同,第十一滤波支路21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七滤波腔K7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十滤波腔K10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二滤波腔K2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四滤波腔K4之间、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四滤波腔K4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六滤波腔K6之间、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七滤波腔K7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九滤波腔K9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三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二滤波腔K2与第四滤波腔K4之间、第四滤波腔K4与第六滤波腔K6之间、第七滤波腔K7与第九滤波腔K9之间分别设置飞杆(图未示),且这三组滤波腔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采用相同规则的飞杆,提高物料一致性;可以在第七滤波腔K7与第十滤波腔K10之间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示),能够减少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温度漂移。
可选地,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二滤波支路22,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由沿第十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L1-L7组成,并形成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七个滤波腔L1-L7:第一滤波腔L1、第二滤波腔L2、第三滤波腔L3、第四滤波腔L4、第五滤波腔L5、第六滤波腔L6、第七滤波腔L7。
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七个滤波腔L1-L7沿第十二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二滤波腔L2至第七滤波腔L7沿第二方向y呈“一”子形排布,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五滤波腔L5、第六滤波支路L6及第七滤波腔L7呈正三角形设置,且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一滤波腔L1与第七滤波腔L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
七个滤波腔L1-L7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排布空间。
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七个滤波腔L1-L7尺寸相同,第十二滤波支路22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二滤波腔L2与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四滤波腔L4之间、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五滤波腔L5与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七滤波腔L7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如图12所示,可以在第二滤波腔L2与第四滤波腔之间、第五滤波腔L5与第七滤波腔L7之间分别设置飞杆(图未示);且上述两组滤波器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采用相同型号的飞杆,提高物料一致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三滤波支路23,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由沿第十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M1-M8组成,并形成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八个滤波腔M1-M8:第一滤波腔M1、第二滤波腔M2、第三滤波腔M3、第四滤波腔M4、第五滤波腔M5、第六滤波腔M6、第七滤波腔M7、第八滤波腔M8。
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八个滤波腔M1-M8沿第十三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二滤波腔M2、第三滤波腔M3、第四滤波腔M4、第五滤波腔M5呈菱形设置,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四滤波腔M4、第五滤波腔M5、第六滤波腔M6、第七滤波腔M7呈菱形设置,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五滤波腔M5、第六滤波腔M6、第七滤波腔M7、第八滤波腔M8呈菱形设置,且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一滤波腔M1、第二滤波腔M2、第四滤波腔M4、第六滤波腔M6及第八滤波腔M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三滤波腔M3、第五滤波腔M5、第七滤波腔M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
八个滤波腔M1-M8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排布空间。
其中,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二滤波腔M2与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四滤波腔M4之间、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四滤波腔M4与第十三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M6之间、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六滤波腔M6与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八滤波腔M8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可以在第二滤波腔M2与第四滤波腔M4之间、第四滤波腔M4与第六滤波腔M6之间、的第六滤波腔M6与第八滤波腔M8之间均设置窗口及金属耦合筋(图未标),能够减少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温度漂移,且纯感性耦合零点能够提高物料的一致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四公共腔KLM,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分别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滤波腔K1、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一滤波腔L1及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第一滤波腔M1耦合。
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十一滤波支路21、第十二滤波支路22及第十三滤波支路23共用第四公共腔KLM,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四公共腔KLM还分别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第一滤波腔K1、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第一滤波腔L1相交设置,能够避免传统滤波器中耦合的两个滤波腔之间需设置隔离墙,然后再在隔离墙上开设耦合窗口,能够减少物料,简化加工工艺。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四滤波支路24,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十四滤波支路24由沿第十四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N1-N10组成,并形成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十个滤波腔N1-N10包括:第一滤波腔N1、第二滤波腔N2、第三滤波腔N3、第四滤波腔N4、第五滤波腔N5、第六滤波腔N6、第七滤波腔N7、第八滤波腔N8、第九滤波腔N9、第十滤波腔N10。
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十个滤波腔N1-N10沿第十四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二滤波腔N2至第六滤波腔N6呈梯形设置,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六滤波腔N6至第十滤波腔N10呈梯形设置,且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一滤波腔N1、第二滤波腔N2、第三滤波腔N3、第四滤波腔N4、第六滤波腔N6、第七滤波腔N7、第十滤波腔N1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三滤波腔N3、第五滤波腔N5、第八滤波腔N8、第九滤波腔N9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十个滤波腔N1-N10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十个滤波腔N1-N10尺寸相同,第十四滤波支路24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实现上述滤波腔的等距分布,便于调试及布局,一致性较高。
其中,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七滤波腔N7与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十滤波腔N10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二滤波腔N2与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四滤波腔N4之间、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四滤波腔N4与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六滤波腔N6之间、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七滤波腔N7与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九滤波腔N9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三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四滤波支路24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拓扑结构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五滤波支路25,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十五滤波支路25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具体地,由沿第十五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O1-O8组成,并形成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八个滤波腔O1-O8:第一滤波腔O1、第二滤波腔O2、第三滤波腔O3、第四滤波腔O4、第五滤波腔O5、第六滤波腔O6、第七滤波腔O7、第八滤波腔O8。
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八个滤波腔O1-O8沿第十五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二滤波腔O2、第三滤波腔O3、第四滤波腔O4、第五滤波腔O5呈菱形设置,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四滤波腔O4、第五滤波腔O5、第六滤波腔O6、第七滤波腔O7呈菱形设置,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五滤波腔O5、第六滤波腔O6、第七滤波腔O7、第八滤波腔O8呈菱形设置,且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一滤波腔O1、第二滤波腔O2、第四滤波腔O4、第六滤波腔O5及第八滤波腔O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三滤波腔O3、第五滤波腔O5、第七滤波腔O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
八个滤波腔O1-O8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排布空间。
其中,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二滤波腔O2与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四滤波腔O4之间、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四滤波腔O4与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六滤波腔O6之间、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六滤波腔O6与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八滤波腔O8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与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拓扑结构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六滤波支路26,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十二滤波支路22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十六滤波支路26由沿第十六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P1-P7组成,并形成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两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七个滤波腔P1-P7:第一滤波腔P1、第二滤波腔P2、第三滤波腔P3、第四滤波腔P4、第五滤波腔P5、第六滤波腔P6、第七滤波腔P7。
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七个滤波腔P1-P7沿第十六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二滤波腔P2至第七滤波腔P7沿第二方向y呈“一”子形排布,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五滤波腔P5、第六滤波支路P6及第七滤波腔P7呈正三角形设置,且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一滤波腔P1与第七滤波腔P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
七个滤波腔P1-P7成相邻的两列规则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排布空间。
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七个滤波腔P1-P7尺寸相同,第十六滤波支路26中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排腔更紧凑,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其中,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二滤波腔P2与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四滤波腔P4之间、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五滤波腔P5与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七滤波腔P7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拓扑结构与第十二滤波支路22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五公共腔NOP,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四公共腔KLM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其中,第五公共腔NOP分别与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第一滤波腔N1、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第一滤波腔O1、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第一滤波腔P1耦合。
本实施例滤波器10的第十四滤波支路24、第十五滤波支路25及第十六滤波支路26共用第四公共腔KLM,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七滤波支路27,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十滤波支路20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十七滤波支路27由沿第十七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Q1-Q9组成,并形成第十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九个滤波腔Q1-Q9包括:第一滤波腔Q1、第二滤波腔Q2、第三滤波腔Q3、第四滤波腔Q4、第五滤波腔Q5、第六滤波腔Q6、第七滤波腔Q7、第八滤波腔Q8、第九滤波腔Q9。
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九个滤波腔Q1-Q9沿第十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三滤波腔Q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Q1和第二滤波腔Q2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二滤波腔Q2和第一滤波腔Q1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重叠,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三滤波腔Q3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Q1和第四滤波腔Q4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三滤波腔Q3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四滤波腔Q4和第五滤波腔Q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四滤波腔Q4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三滤波腔Q3和第五滤波腔Q5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五滤波腔Q5、第六滤波腔Q6、第七滤波腔Q7及第八滤波腔Q8呈平行四边形设置,且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五滤波腔Q5与第八滤波腔Q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九滤波腔J9还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七滤波腔J7相邻设置,且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七滤波腔Q7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八滤波腔Q8和第九滤波腔Q9在第二方向y上的投影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八滤波腔J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位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七滤波腔Q7和第九滤波腔Q9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之间;
六个滤波腔Q4-Q9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其中,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三滤波腔Q3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五滤波腔Q5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五滤波腔Q5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八滤波腔Q8之间、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六滤波腔Q6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八滤波腔Q8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拓扑结构与第十滤波支路20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十八滤波支路28,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二滤波支路12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
具体地,第十八滤波支路28由沿第十八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R1-R8组成,八个滤波腔R1-R8进一步形成三个耦合零点。
其中,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八个滤波腔R1-R8包括:第一滤波腔R1、第二滤波腔R2、第三滤波腔R3、第四滤波腔R4、第五滤波腔R5、第六滤波腔R6、第七滤波腔R7及第八滤波腔R8。
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八个滤波腔R1-R8沿第十八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一滤波腔R1至第四滤波腔R4呈菱形设置,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三滤波腔R3至第六滤波腔R6呈菱形设置,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五滤波腔R5至第八滤波腔R7呈菱形设置,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一滤波腔R1、第三滤波腔R3、第五滤波腔R5、第十八滤波支路28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二滤波腔R2、第四滤波腔R4、第六滤波腔R6、第七滤波腔R7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重叠;八个滤波腔R1-R8成相邻的两列排布,且每列中滤波腔依次相邻设置,能够缩小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排布空间,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
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八个滤波腔R1-R8尺寸相同,任意一组相邻设置的两个滤波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能够使得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排腔更紧凑。
其中,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三滤波腔R3与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五滤波腔R5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一滤波腔R1与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三滤波腔R3之间、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六滤波腔R6与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八滤波腔R8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拓扑结构与第二滤波支路12相同,这里不赘述。
可选地,如图2所示,滤波器10还包括:第六公共腔QR,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102,与第三公共腔BJ沿壳体在第一方向x的中分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能够提高排腔的规则性,简化工艺,节约成本;其中,第六公共腔QR分别与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第一滤波腔Q1、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第一滤波腔R1耦合。
第十七滤波支路27、第十八滤波支路28共用第六公共腔QR,能够缩小滤波器10的体积,且能够减少抽头及抽头焊接点的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滤波器的成本,提高其配置的灵活性。
可选地,壳体上还设有多个输入端口,上述公共腔与对应的输入端口连接,且未与公共腔连接的滤波支路,其第一滤波腔与对应输入端口连接;壳体上设有多个输出端口,上述各滤波支路的最后一个滤波腔与对应的输出端口连接;上述端口用于信号传输,均可以采用抽头实现。
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13、第七滤波支路17、第十滤波支路20、第十一滤波支路21、第十四滤波支路24及第十七滤波支路27均为发射滤波支路;第一滤波支路11、第四滤波支路14、第五滤波支路15、第六滤波支路16、第八滤波支路18、第二滤波支路12、第十二滤波支路22、第十三滤波支路23、第十五滤波支路25、第十六滤波支路26及第十八滤波支路28均为接收滤波支路。
位于壳体同一侧的接收滤波支路与发射滤波支路沿第二方向y排布。
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12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7MHz;第一滤波腔B1与第二滤波腔B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二滤波腔B2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1Mhz-15Mhz;第三滤波腔B3与第四滤波腔B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三滤波腔B3与第五滤波腔B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MHz-(-5)MHz;第四滤波腔B4与第五滤波腔B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五滤波腔B5与第六滤波腔B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六滤波腔B6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六滤波腔B6与第八滤波腔B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MHz-10MHz;第七滤波腔B7与第八滤波腔B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5MHz-29MHz;第八滤波腔B8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7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B1至第八滤波腔B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717MHz-719MHz、729MHz-731MHz、716MHz-718MHz、709MHz-711MHz、716MHz-718MHz、716MHz-718MHz、722MHz-724MHz、717MHz-719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十滤波支路20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J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7MHz;第一滤波腔J1与第二滤波腔J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5MHz-29MHz;第一滤波腔J1与第三滤波腔J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MHz-(-5)MHz;第二滤波腔J2与第三滤波腔J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三滤波腔J3与第四滤波腔J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9MHz;第三滤波腔J3与第五滤波腔J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MHz-6MHz;第四滤波腔J4与第五滤波腔J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9MHz;第五滤波腔J5与第六滤波腔J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9MHz;第五滤波腔J5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5)MHz-(-1)MHz;第六滤波腔J6与第七滤波腔J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MHz-22MHz;第六滤波腔J6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MHz-5MHz;第七滤波腔J7与第八滤波腔J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八滤波腔J8与第九滤波腔J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6MHz-30MHz;第九滤波腔J9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7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J1至第九滤波腔J9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771MHz-773MHz、767MHz-769MHz、772MHz-774MHz、775MHz-777MHz、771MHz-773MHz、771MHz-773MHz、774MHz-776MHz、771MHz-773MHz、771MHz-773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十二滤波支路22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L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5MHz-39MHz;第一滤波腔L1与第二滤波腔L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7MHz-31MHz;第二滤波腔L2与第三滤波腔L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Mhz-22Mhz;第二滤波腔L2与第四滤波腔L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5)Mhz-(-1)Mhz;第三滤波腔L3与第四滤波腔L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四滤波腔L4与第五滤波腔L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五滤波腔L5与第六滤波腔L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9MHz;第五滤波腔L5与第七滤波腔L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1)MHz;第六滤波腔L6与第七滤波腔L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4MHz-28MHz;第七滤波腔L7与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5MHz-39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L1至第七滤波腔L7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846MHz-848MHz、846MHz-848MHz、843MHz-845MHz、846MHz-848MHz、847MHz-849MHz、837MHz-839MHz、846MHz-848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十三滤波支路23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M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0MHz-44MHz;第一滤波腔M1与第二滤波腔M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2MHz-36MHz;第二滤波腔M2与第三滤波腔M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0Mhz-24Mhz;第二滤波腔M2与第四滤波腔M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5Mhz-9Mhz;第三滤波腔M3与第四滤波腔M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四滤波腔M4与第五滤波腔M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四滤波腔M4与第六滤波腔M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MHz-13MHz;第五滤波腔M5与第六滤波腔M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六滤波腔M6与第七滤波腔M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MHz-22MHz;第六滤波腔M6与第八滤波腔M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3MHz-17MHz;第七滤波腔M7与第八滤波腔M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8MHz-32MHz;第八滤波腔M8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0MHz-46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M1至第八滤波腔M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896MHz-898MHz、896MHz-898MHz、903MHz-905MHz、896MHz-898MHz、906MHz-908MHz、895MHz-897MHz、907MHz-909MHz、896MHz-898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十一滤波支路11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K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0MHz-44MHz;第一滤波腔K1与第二滤波腔K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2MHz-36MHz;第二滤波腔K2与第三滤波腔K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二滤波腔K2与第四滤波腔K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3)Mhz-(-9)Mhz;第三滤波腔K3与第四滤波腔K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四滤波腔K4与第五滤波腔K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四滤波腔K4与第六滤波腔K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2)MHz-(-8)MHz;第五滤波腔K5与第六滤波腔K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六滤波腔K6与第七滤波腔K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七滤波腔K7与第八滤波腔K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12MHz;第七滤波腔K7与第九滤波腔K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MHz-6MHz;第七滤波腔K7第八滤波腔K8与第九滤波腔A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九滤波腔K9与第十滤波腔K10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1MHz-35MHz;第十滤波腔K10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0MHz-44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K1至第十滤波腔K10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941MHz-943MHz、941MHz-943MHz、931MHz-933MHz、941MHz-943MHz、931MHz-933MHz、941MHz-943MHz、942MHz-944MHz、928MHz-930MHz、939MHz-941MHz、941MHz-943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如图14所示,第二滤波支路12的带宽为:701-735MHz,其频带曲线如S1所示,第二滤波支路12的带宽抑制满足:738MHz>40dB、743MHz>45dB、758MHz>80dB;第十滤波支路20的带宽为:755.3-789.7MHz,其频带曲线如S2所示,第十滤波支路20的带宽抑制满足:733MHz>105dB、743MHz>80dB、748MHz>50dB、791MHz>15dB、793MHz>30dB、798MHz>55dB;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带宽为:829.2-864.2MHz,其频带曲线如S3所示,第十二滤波支路22的带宽抑制满足:790MHz>80dB、821MHz>55dB;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带宽为:877.8-918.2MHz,其频带曲线如S4所示,第十三滤波支路23的带宽满足:921MHz>20dB、925MHz>75dB、935MHz>85dB;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带宽为:921-962MHz,其频带曲线如S5所示,第十一滤波支路21的抑制满足:915MHz>105dB、920MHz>6dB、970MHz>25dB。
其中,第十八滤波支路28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二滤波支路12相同,第十七滤波支路27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十滤波支路20相同,第十六滤波支路26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十二滤波支路22相同,第十五滤波支路25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十三滤波支路23相同,第十四滤波支路24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十一滤波支路21相同,这里不赘述。
本实施例的第五滤波支路15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E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4MHz-38MHz;第一滤波腔E1与第二滤波腔E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3MHz-17MHz;第一滤波腔E1与第三滤波腔E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1MHz-25MHz;第一滤波腔E1与第四滤波腔E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MHz-10MHz;第二滤波腔E2与第三滤波腔E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Mhz-8Mhz;第三滤波腔E3与第四滤波腔E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四滤波腔E4与第五滤波腔E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四滤波腔E4与第六滤波腔E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0)MHz-(-6)MHz;第五滤波腔E5与第六滤波腔E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六滤波腔E6与第七滤波腔E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MHz-22MHz;第七滤波腔E7与第八滤波腔E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6MHz-30MHz;第八滤波腔E8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4MHz-38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E1至第八滤波腔E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717MHz-719MHz、732MHz-734MHz、720MHz-722MHz、716MHz-718MHz、709MHz-711MHz、717MHz-719MHz、717MHz-719MHz、717MHz-719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11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7MHz-41MHz;第一滤波腔A1与第二滤波腔A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0MHz-24MHz;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3)MHz-(-19)MHz;第一滤波腔A1与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MHz-6MHz;第二滤波腔A2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0Mhz-14Mhz;第三滤波腔A3与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MHz-22MHz;第四滤波腔A4与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四滤波腔A4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0)MHz-(-6)MHz;第五滤波腔A5与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六滤波腔A6与第七滤波腔A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七滤波腔A7与第八滤波腔A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9MHz-33MHz;第八滤波腔A8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5MHz-39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A1至第八滤波腔A8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846MHz-848MHz、832MHz-834MHz、845MHz-847MHz、847MHz-849MHz、838MHz-840MHz、846MHz-848MHz、846MHz-848MHz、846MHz-848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四滤波支路14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E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7MHz-41MHz;第一滤波腔E1与第二滤波腔E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0MHz-34MHz;第二滤波腔E2与第三滤波腔E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1Mhz-25Mhz;第三滤波腔E3与第四滤波腔E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三滤波腔E3与第五滤波腔E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MHz-7MHz;第四滤波腔E4与第五滤波腔E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MHz-23MHz;第五滤波腔E5与第六滤波腔E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6MHz-20MHz;第五滤波腔E5与第七滤波腔E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六滤波腔E6与第七滤波腔E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5MHz-29MHz;第七滤波腔E7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7MHz-41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E1至第七滤波腔E7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896MHz-898MHz、896MHz-898MHz、896MHz-898MHz、900MHz-902MHz、895MHz-897MHz、907MHz-909MHz、896MHz-898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13中,对应的输入端口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7MHz;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滤波腔C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6MHz-40MHz;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三滤波腔C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二滤波腔C2与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Mhz-7Mhz;第三滤波腔C3与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5MHz-19MHz;第四滤波腔C4与第五滤波腔C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四滤波腔C4与第六滤波腔C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MHz-(-5)MHz;第五滤波腔C5与第六滤波腔C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MHz-18MHz;第六滤波腔C6与第七滤波腔C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0MHz-14MHz;第六滤波腔C6与第八滤波腔C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0MHz-14MHz;第六滤波腔C6与第九滤波腔C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MHz-5MHz;第七滤波腔C7与第八滤波腔C8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MHz-13MHz;第八滤波腔C8与第九滤波腔C9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MHz-21MHz;第九滤波腔C9与第十滤波腔C10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6MHz-30MHz;第十滤波腔C10与对应的输出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3MHz-35MHz,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第一滤波腔C1至第十滤波腔C10的谐振频率依次位于以下范围内:806MHz-808MHz、806MHz-808MHz、810MHz-812MHz、805MHz-807MHz、798MHz-900MHz、805MHz-807MHz、817MHz-819MHz、807MHz-809MHz、806MHz-808MHz、806MHz-808MHz。
可见,各个滤波腔的谐振频率基本一样,提高了制造、调试的便利性;也即采用相同的规格参数进行制造即可,实际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调试即可达到所需要的参数范围。
如图15所示,第五滤波支路15的带宽为:700.6-735.3MHz,其频带曲线如S6所示,第五滤波支路15的带宽抑制满足:738MHz>40dB、758MHz>55dB、788MHz>80dB;第一滤波支路11的带宽为:828-865MHz,其频带曲线如S7所示,第一滤波支路11的带宽抑制满足:790MHz>80dB、821MHz>80dB;第四滤波支路14的带宽为:879-916.4MHz,其频带曲线如S8所示,第四滤波支路14的带宽抑制满足:921MHz>20dB、925MHz>50dB、935MHz>55dB、960MHz>85dB;第三滤波支路13的带宽为:790.5-823MHz,其频带曲线如S9所示,第三滤波支路13的带宽抑制满足:832MHz>105dB、880MHz>115dB。
其中,第六滤波支路16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五滤波支路15相同,第九滤波支路19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一滤波支路11相同,第八滤波支路18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四滤波支路14相同,第七滤波支路17的上述滤波参数与第三滤波支路13相同,这里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6所示,图16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包括天线32和与天线32连接的射频单元31,射频单元31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滤波器10,滤波器10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在其他实施例子中,射频单元31还可以和天线32一体设置,一形成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第二侧,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壳体的相背两侧上,能够使第一滤波支路的排布空间与第二滤波支路的排布空间重叠,可以有效缩小壳体的面积,因此能够有效缩小滤波器的体积,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由沿第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由沿第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一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四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至第六滤波腔呈等腰梯形设置;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二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至第四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至第六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至第八滤波腔呈菱形设置;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三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沿第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十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三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六滤波腔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八滤波腔、第九滤波腔及第十滤波腔呈正六边形设置,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位于所述正六边形的中心;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四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由沿第四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两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七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呈梯形设置,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四滤波腔的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滤波腔的第一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及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五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由沿第五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五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且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及第五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及第七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五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六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由沿第六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三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沿所述第六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且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及第六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及第八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八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六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七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由沿第七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十个滤波腔沿所述第七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及第九滤波腔呈正六边形设置,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位于所述正六边形的中心,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还分别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第十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还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靠拢;
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八滤波支路,与所述第四滤波支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第九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第二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七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八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及所述第九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十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由沿第十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九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九个滤波腔沿所述第十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
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二滤波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之间,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和第一滤波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重叠,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投影之间;
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及第八滤波腔呈平行四边形设置;
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还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三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分别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所述第十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十一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由沿第十一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十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四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十个滤波腔沿所述第十一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六滤波腔呈梯形设置,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至第十滤波腔呈梯形设置;
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二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由沿第十二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两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七个滤波腔沿所述第十二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至第七滤波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呈“一”子形排布;
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三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由沿第十三耦合路径依次耦合的八个滤波腔组成,并形成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两个耦合零点;
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八个滤波腔沿所述第十三耦合路径依次相邻排布,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呈菱形设置,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第七滤波腔、第八滤波腔呈菱形设置;
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四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分别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及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腔还包括:
第十四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十一滤波支路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十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九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五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十三滤波支路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三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十六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十二滤波支路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第七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五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四公共腔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五公共腔分别与所述第十四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十五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十六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
第十七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十滤波支路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一个感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两个容性耦合零点;
第十八滤波支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五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一个容性耦合零点,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六滤波腔与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八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耦合零点;
第六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三公共腔沿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分线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六公共腔分别与所述第十七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所述第十八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耦合。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连接的射频单元,所述射频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8048.3A CN11313115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418048.3A CN11313115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31150A true CN113131150A (zh) | 2021-07-16 |
Family
ID=7677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418048.3A Pending CN113131150A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31150A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232921U (zh) * | 2018-12-14 | 2019-08-09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路式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11418048.3A patent/CN1131311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232921U (zh) * | 2018-12-14 | 2019-08-09 |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路式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31150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5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54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3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719754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77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81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719755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83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719753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56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31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125986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51A (zh) |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 |
CN113054353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40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19A (zh) |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 |
CN113054362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54384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36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211507853U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 |
CN113054359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131154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
CN113036360A (zh) |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 |
CN113054391A (zh) |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