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8270B -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8270B
CN113128270B CN201911403284.8A CN201911403284A CN113128270B CN 113128270 B CN113128270 B CN 113128270B CN 201911403284 A CN201911403284 A CN 201911403284A CN 113128270 B CN113128270 B CN 1131282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arget object
mcu
liquid lens
phase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32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8270A (zh
Inventor
任志浩
张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32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8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8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8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8Eye characteristics, e.g. of the iris
    • G06V40/19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8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 H04N23/959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for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maging by adjusting depth of field during image capture, e.g. maximising or setting range based on scen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该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微控MCU以及与MCU连接的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在进行身份识别时,MCU可以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该目标相位差确定其对应的目标电压值,并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液态镜头进行对焦,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多次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反复对比,再能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对焦效率,并液态镜头在对焦完成后,MCU再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可以看出,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了身份识别效率。

Description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例如,金融系统或者门禁系统,通常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目前,通常是采用人脸识别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但由于虹膜识别的准确度高于人脸识别,因此,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度,可以采用虹膜识别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
现有技术中,在采用虹膜识别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时,需要先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将采集到的第一张虹膜图像的清晰度与预设清晰度进行比较,若第一张虹膜图像的清晰度低于预设清晰度,则重新采集虹膜图像,并将采集到的第二张虹膜图像与预设清晰度进行比较,直至采集的虹膜图像的清晰度高于预设清晰度。为了获取到清晰度较好的虹膜图像,在采集到高于预设清晰度的虹膜图像之后,还会继续采集虹膜图像,直至采集到虹膜图像的清晰度低于预设清晰度,然后再在采集的所有清晰度高于预设清晰度的虹膜图像中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因此,采用现有的虹膜识别方法,在进行身份识别时,会因为对焦效率低而导致身份识别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在进行身份识别时,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了身份识别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虹膜识别装置,该虹膜识别装置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MCU,以及与所述MCU连接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
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以及在所述液态镜头对焦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所述液态镜头,用于在所述MCU的控制下进行对焦。
所述MCU,用于根据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所述液态镜头进行对焦,并根据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虹膜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CU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查找表,所述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查找表,并根据所述查找表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相位差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所述查找表,并将所述查找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可见光VIS成像模块。
所述VIS成像模块,用于在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一采集指令。
所述MCU,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指令控制所述液态镜头对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VIS成像模块,还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
所述MCU,还用于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虹膜识别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测距组件。
所述测距组件,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一唤醒提示信息,所述第一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CU唤醒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和所述液态镜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距组件,还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二唤醒提示信息,所述第二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CU唤醒所述VIS成像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补光灯;
所述MCU,还用于在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向所述补光灯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补光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开启,以为所述目标对象补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虹膜识别方法,所述虹膜识别方法包括:
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并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根据所述虹膜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包括:
获取查找表,所述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以及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查找表之前,还包括:
获取相位差与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所述查找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变焦,包括:
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
若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内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则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
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包括:
检测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对象。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则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设备,该身份识别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该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微控MCU以及与MCU连接的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在进行身份识别时,MCU可以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该目标相位差确定其对应的目标电压值,并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液态镜头进行对焦,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多次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反复对比,再能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对焦效率,并液态镜头在对焦完成后,MCU再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可以看出,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了身份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IS成像模块与NIR成像模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中的预设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虹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示例的,请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可以应用于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例如,金融系统或者门禁系统。以应用于门禁系统为例,用于在通过门禁时,门禁系统需要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但是在进行身份识别时,需要多次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进行反复对比,再能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因此,采用现有的虹膜识别方法,在进行身份识别时,会因为对焦效率低而导致身份识别效率较低。
为了实现在进行身份识别时,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身份识别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虹膜识别装置,该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以及与MCU连接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在进行身份识别时,MCU可以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该目标相位差确定其对应的目标电压值,并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液态镜头进行对焦,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多次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反复对比,再能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对焦效率,并液态镜头在对焦完成后,MCU再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了身份识别效率。
其中,虹膜(Iris):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从正面看即为瞳孔和眼白间的带有特殊纹理的圆环部分。虹膜纹理可用于身份识别,且识别的准确度高于人脸识别。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的,可参见图2所示,该虹膜识别装置20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MCU201,以及与MCU201连接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
PDAF图像传感器202,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以及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后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液态镜头203,用于在MCU201的控制下进行对焦。
MCU201,用于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液态镜头203进行对焦,并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的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其中,PDAF,即相位检测自动对焦,主要是通过在感光元件上留出部分遮蔽像素点,并基于部分遮蔽的像素点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该对焦过程不需要镜头的反复移动,对焦行程缩短速度更快。液态镜头203(Liquid lens),是使用一种或多种液体制成的无机械连接的光学元件,基于电润湿效应改变透镜接触面形状,从而实现对焦,且该过程能在数微秒内完成,其独特的机理可以使系统省去一系列复杂的机械结构,变得更加迅捷和紧凑。
通过该虹膜识别装置20进行身份识别时,PDAF图像传感器202可以先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并将该目标相位差发送给MCU201,使得MCU201确定该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并将该目标电压变化值发送给液态镜头203,以控制液态镜头203根据该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完成后,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并将其采集到的虹膜图像发送给MCU201,这样MCU201就可以根据该虹膜图像进行身份识别。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焦操作是液态镜头203执行的,而在对焦完成之后,需要通知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示例的,在通知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液态镜头203可以直接与PDAF图像传感器202进行信息交互,并直接通知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但通常情况下,为了使得MCU201可以对整个身份识别过程中进行控制,因此,可以采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液态镜头203不能直接与PDAF图像传感器202进行信息交互,而是需要通过MCU201进行控制,在液态镜头203完成对焦之后,需要先通知MCU201已完成对焦,使得MCU201在确定对焦完成后,向PDAF图像传感器202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示例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可以为IMX351(16MP、1/3.09)芯片,也可以为IMX350(20MP、1/2.78)芯片,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芯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对于PDAF图像传感器202的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示例的,液态镜头203可以为C-S-25H1-096系列的液态镜头203,也可以为C-S-39N1-158系列的液态镜头203,主要差异在于视场角和使用范围的起止点,也可以为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液态镜头203,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对于的液态镜头203的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对焦效率,从而提高对焦效率,正是因为MCU201在获取到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之后,可以确定该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从而控制液态镜头203直接根据该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示例的,MCU201在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时,该MCU201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示例的,请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虹膜识别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查找表,该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器中读取查找表,并根据查找表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查找表也可以不存储在MCU201中的存储器中,而是存储在其它存储器或者缓存中,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该查找表存储在MCU201中的存储器中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仅局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查找表之前,需要先生成该查找表并将该查找表存储在存储器中。示例的,处理器在生成查找表时,可以获取相位差与液态镜头203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液态镜头203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查找表,并将该查找表存储在存储器中,这样后续在进行对焦时,就可以通过读取该查找表,从而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相位值。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对应的查找表不同,因此,在生成查找表之前,需要先对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的类型进行标定,以确保生成的查找表即为该类型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对应的查找表。在生成查找表时,可以在该虹膜识别装置20范围内每隔2cm拍摄一次标靶,调节液态镜头203使得图像最清晰,记录下相位差和移动值的数值,拟合得到相位差与液态镜头203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即拟合得到相位差φ=F1(d)的函数关系,其中,φ相位差表示相位差,d表示移动值;同时记录下电压变化值和移动值的数值,拟合得到电压变化值与液态镜头203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即拟合得到电压变化值v=F2(d)的函数关系,最后拟合得到v=F3(φ)的函数关系;这样在分别得到相位差φ=F1(d)的函数关系和v=F2(d)的函数关系之后,就可以基于移动值d,得到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查找表。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该虹膜识别装置20包括微控MCU201以及与MCU201连接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在进行身份识别时,MCU201可以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该目标相位差确定其对应的目标电压值,并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液态镜头203进行对焦,而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需要多次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并反复对比,再能找到清晰度最好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对焦效率,并液态镜头203在对焦完成后,MCU201再根据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的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可以看出,通过提高对焦效率,从而提高了身份识别效率。
基于上述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了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还可以包括与MCU201连接的VIS成像模块204,示例的,可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虹膜识别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
VIS成像模块204,用于在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时,向MCU201发送第一采集指令;
MCU201,还用于根据第一采集指令控制液态镜头203对焦。
其中,VIS成像模块204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镜头。示例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VIS成像模块204仅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则VIS成像模块204中的图像传感器可以为720P或1080P的图像传感器。若VIS成像模块204还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以通过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识别,则VIS成像模块204中的图像传感器可以为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的成像芯片,具体可以根基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当虹膜识别装置20包括VIS成像模块204时,从正面看,示例的,其位置关系与NIR成像模块的位置关系可以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IS成像模块204与包括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的NIR成像模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VIS成像模块204和NIR成像模块呈纵向排布,VIS成像模块204设置在NIR成像模块的上方,当然,也可以交换VIS成像模块204和NIR成像模块的位置,即NIR成像模块设置在VIS成像模块204的上方,采用该种排布方式,可以保持x轴不变,只需校准y轴即可。当然,为满足产品外观多样化的设计需求,VIS可以放置在NIR周边区域,即VIS成像模块204和NIR成像模块呈横向排布,采用该种排布方式,与VIS成像模块204和NIR成像模块呈纵向排布相比,x轴和y轴都需要校准。
VIS成像模块204可以先检测其镜头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在确定屏幕的预设区域内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时,向MCU201发送第一采集指令;以使MCU201根据第一采集指令控制液态镜头203对焦。可以理解的是,VIS成像模块204在检测其镜头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之前,需要预先在屏幕中设置预设区域,示例的,可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中的预设区域的示意图,图6中矩形屏幕上的两个圆形的区域即为预设区域,该预设区域用于提示目标对象检测时应处的位置,VIS成像模块204需要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以缩小搜索区域,若包括有目标对象的眼睛,说明基于当前的画面,PDAF图像传感器202可以准确地采集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此时,VIS成像模块204可以向MCU201发送第一采集指令,该第一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液态镜头203可以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完成后,MCU201再控制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可以看出,在进行身份识别的过程中,VIS成像模块204可以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完成后,MCU201再控制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虹膜图像的获取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若VIS成像模块204确定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未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说明基于当前的画面,PDAF图像传感器202无法采集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此时,VIS成像模块204可以通过MCU201输出提示指令,该提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对象调整位置,以使目标对象的眼睛处于屏幕中的预设区域内,然后VIS成像模块204再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直至确定屏幕的预设区域内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则向MCU201发送第一采集指令,该第一采集指令用于指示液态镜头203可以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完成后,MCU201再控制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可以看出,在进行身份识别的过程中,VIS成像模块204可以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在液态镜头203对焦完成后,MCU201再控制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从而提高了虹膜图像的获取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VIS成像模块204而言,除了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之外,还可以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发送给MCU201;MCU201还用于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人脸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示例的,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可以包括两种不同的场景,一种场景是在无法使用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虹膜图像,从而导致无法通过虹膜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此时,可以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在另一种场景中,可以预先设置虹膜识别方式和人脸识别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待使用的识别方式,若工作人员选择人脸识别方式,则可以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VIS成像模块204,不仅可以辅助液态镜头203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提高了虹膜图像的获取效率;而且,还可以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人脸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满足了身份识别的需求。
基于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为了避免虹膜装置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一直处于工作模式而导致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较大,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还可以包括与MCU201连接的测距组件205,示例的,可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
测距组件205,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向MCU201发送第一唤醒提示信息,第一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MCU201唤醒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
可以理解的是,测距组件205,还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目标对象时,向MCU201发送第二唤醒提示信息,第二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MCU201唤醒VIS成像模块204。
示例的,测距组件205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距传感器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具有测距传感器功能的部件实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外,在设置预设范围时,预设范围可以为1米,也可以为1.5米,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对于预设范围的具体取值,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为了避免虹膜装置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一直处于工作模式而导致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较大,可以先控制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处于休眠模式,并通过测距组件205检测在预设范围内检测是否存在目标对象,若该预设范围内不存在目标对象,说明当前无需进行身份识别,此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可以继续处于休眠模式,若在某一时刻检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说明将要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此处,测距组件205可以向MCU201发送第一唤醒提示信息,使得MCU201在接收到该第一唤醒指示信息后,唤醒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进入工作模式,这样对于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而言,在无需进行身份识别时,可以处于休眠模式,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一直处于工作模式而导致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较大,从而降低了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
同样的,为了避免虹膜装置的VIS成像模块204一直处于工作模式而导致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较大,可以先控制VIS成像模块204处于休眠模式,并通过测距组件205检测在预设范围内检测是否存在目标对象,若该预设范围内不存在目标对象,说明当前无需进行身份识别,此处,VIS成像模块204可以继续处于休眠模式,若在某一时刻检测到预设范围内存在目标对象,说明将要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此处,测距组件205可以向MCU201发送第二唤醒提示信息,使得MCU201在接收到该第二唤醒指示信息后,唤醒VIS成像模块204进入工作模式,这样对于VIS成像模块204而言,在无需进行身份识别时,可以处于休眠模式,避免了VIS成像模块204一直处于工作模式而导致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较大,从而降低了该虹膜识别装置20的功耗。
当然,测距组件205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目标对象时,还可以向MCU201发送其它唤醒提示信息,以通过该唤醒提示信息唤醒其它模块,例如补光灯206等。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测距组件205而言,除了通过MCU201唤醒虹膜识别设备中的PDAF图像传感器202和液态镜头203、NIR成像模块及其它模块之外,还可以用于通过测量与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并基于距离进行对焦,即可以辅助对焦。
基于上述任一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为了在NIR成像模块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提高虹膜图像的采集效果,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还可以包括与MCU201连接的补光灯206,示例的,可参见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虹膜识别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
MCU201,还用于在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向补光灯206发送控制指令。
补光灯206,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开启,以为目标对象补光。
在进行身份识别时,若当前的环境亮度较暗,则MCU201可以在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向补光灯206发送控制指令,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补光灯206开启,这样可以通过补光灯206改善当前的环境亮度,从而可以提高虹膜图像的采集效果。当然,在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MCU201也可以在VIS成像模块204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时,向补光灯206发送控制指令,以通过控制指令控制补光灯206开启,同样可以通过补光灯206改善当前的环境亮度,从而可以提高人脸图像的采集效果。可以看出,补光灯206可以辅助PDAF图像传感器202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也可以VIS成像模块204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因此,可以将补光灯206设置在包括PDAF图像传感器202的NIR成像模块和VIS成像模块204的两侧,可参见图5所示。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虹膜识别装置20也可以包括电池模块,用于向该虹膜识别装置20中的部件供电,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进一步地限制。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虹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示例的,该虹膜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虹膜识别装置,请参见图9所示,该虹膜识别方法可以包括:
S901、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并根据目标相位差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S902、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并采集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S903、根据虹膜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可选的,根据目标相位差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可以包括:
获取查找表,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目标相位差,以及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可选的,获取查找表之前,还包括:
获取相位差与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查找表。
可选的,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变焦,可以包括:
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若确定预设区域内包含有目标对象的眼睛,则根据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
可选的,该虹膜识别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集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并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人脸图像对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虹膜识别方法,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可以包括:
检测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目标对象;若检测到目标对象,则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虹膜识别方法,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虹膜识别装置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设备,该身份识别设备可以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虹膜识别装置,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的虹膜识别装置的实现原理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示例的,当身份识别设备为包含虹膜识别装置的安全门时,设备本体可以理解为门框;当身份识别设备为包含虹膜识别装置的安全终端时,设备本体可以为终端硬件本体,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身份识别设备可以为安全门或者安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仅局限于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虹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MCU,以及与所述MCU连接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
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用于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以及在所述液态镜头对焦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所述液态镜头,用于在所述MCU的控制下进行对焦;
所述MCU,用于根据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目标相位差确定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控制所述液态镜头进行对焦,并根据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虹膜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所述MCU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查找表,所述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查找表,并根据所述查找表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相位差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所述查找表,并将所述查找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可见光VIS成像模块;
所述VIS成像模块,用于在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一采集指令;
所述MCU,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采集指令控制所述液态镜头对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VIS成像模块,还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
所述MCU,还用于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测距组件;
所述测距组件,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一唤醒提示信息,所述第一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CU唤醒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和所述液态镜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距组件,还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时,向所述MCU发送第二唤醒提示信息,所述第二唤醒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MCU唤醒所述VIS成像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MCU连接的补光灯;
所述MCU,还用于在所述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时,向所述补光灯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补光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开启,以为所述目标对象补光。
7.一种虹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虹膜识别装置,所述虹膜识别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MCU,以及与所述MCU连接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和液态镜头,所述MCU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所述微控制单元MCU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所述液态镜头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
所述相位检测自动对焦PDAF图像传感器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虹膜图像;
所述微控制单元MCU根据所述虹膜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包括:
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获取查找表,所述查找表用于指示相位差与电压变化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目标相位差,以及所述查找表,确定所述目标相位差对应的目标电压变化值;
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获取查找表之前,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获取相位差与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电压变化值与所述液态镜头移动值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生成所述查找表,并将所述查找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变焦,包括:
检测屏幕的预设区域内是否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
若确定所述预设区域内包含有所述目标对象的眼睛,则根据所述目标电压变化值进行对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图像;
在确定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身份识别时,根据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身份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包括:
检测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对象;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对象,则采集目标对象的目标相位差。
11.一种身份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
CN201911403284.8A 2019-12-30 2019-12-30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3128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3284.8A CN113128270B (zh) 2019-12-30 2019-12-30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3284.8A CN113128270B (zh) 2019-12-30 2019-12-30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8270A CN113128270A (zh) 2021-07-16
CN113128270B true CN113128270B (zh) 2024-02-20

Family

ID=7676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3284.8A Active CN113128270B (zh) 2019-12-30 2019-12-30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827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8983A (ja) * 2001-09-28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目画像撮像装置及び虹彩認証装置並びに虹彩認証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WO2008141535A1 (fr) * 2007-05-18 2008-11-27 Beijing Iris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areil d'acquisition d'images des deux yeux utilisant un mode de rétroaction de vision actif pour la reconnaissance d'iris
CN10376066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变焦、自动对焦镜头及方法
CN108446648A (zh) * 2018-03-26 2018-08-24 北京上古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采集系统及虹膜识别系统
CN108509816A (zh) * 2018-01-31 2018-09-07 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码设备的自动调焦方法及系统
CN10997589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和镜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08983A (ja) * 2001-09-28 2003-04-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目画像撮像装置及び虹彩認証装置並びに虹彩認証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
WO2008141535A1 (fr) * 2007-05-18 2008-11-27 Beijing Iris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ppareil d'acquisition d'images des deux yeux utilisant un mode de rétroaction de vision actif pour la reconnaissance d'iris
CN10376066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武汉虹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变焦、自动对焦镜头及方法
CN109975898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和镜头模组的控制方法
CN108509816A (zh) * 2018-01-31 2018-09-07 杭州晟元数据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扫码设备的自动调焦方法及系统
CN108446648A (zh) * 2018-03-26 2018-08-24 北京上古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虹膜采集系统及虹膜识别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samme Glavin,et al.autofocus changes the paradigm for camera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spie.2017,全文. *
液态变焦透镜的仿真与实验研究;吕文明;工程科技Ⅱ辑(第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8270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6383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9876950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1105004A1 (ja) 瞳孔検出装置及び瞳孔検出方法
CN208028980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JP4732299B2 (ja) 特定被写体像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US10654422B2 (en) View friendly monitor systems
JP2008541161A (ja) 三角測量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JP517146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116742A (ja) 車載用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006707A1 (en)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nd device
KR102442220B1 (ko) 얼굴 생체 검출 방법과 장치, 전자 기기,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매체
CN110231018B (zh) 一种结构光测距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4066B (zh) 一种手势图像获取设备及方法
US2020018777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ors
CN107451533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59353A (zh) 摄像模组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3145441A (ja) 画像視差を使用する焦点選択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CN105373770B (zh) 图像采集装置、终端和图像采集方法
CN113128270B (zh) 虹膜识别装置、方法和设备
CN105787435A (zh) 一种用于虹膜采集的指示方法和装置
WO2019001227A1 (zh)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00228726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US20150178589A1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igital imag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2041783A (zh) 曝光时间控制
CN103024259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