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4337A - 光学元件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4337A
CN113124337A CN202110434551.9A CN202110434551A CN113124337A CN 113124337 A CN113124337 A CN 113124337A CN 202110434551 A CN202110434551 A CN 202110434551A CN 113124337 A CN113124337 A CN 113124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unit
emergent
plane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45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魏彬
朱奕光
邹磊
陈上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lectrical an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45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4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4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4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8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producing an asymmetric light distrib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及灯具,涉及照明领域。光学元件包括至少两个透镜单元,每一透镜单元底部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设置发光件;透镜单元用于将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透镜单元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灯具通过该光学元件进行照明。通过设置多个透镜单元,可以生成多束非对称光束,此时调整每一透镜单元出射光束的偏光角度,可以得到偏光角度不同的非对称光束。因此,可以将需要照射的区域的范围将其分割成若干子照射区域,以使每一非对称光束偏折到对应的子照射区域中,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方式,由于本申请中光线被更加充分的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而提升灯具内发光件的光的有效利用率。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及灯具。
背景技术
在照明领域,如捕鱼行业,需要在进行捕鱼的区域照射足够强度的光线,以达到吸引鱼类聚集的目的;在其他行业,如舞台等,同样需要将光线覆盖在整个场地。因此,为达到这种指定范围的光照强度,通常采用大功率的灯具进行照射以远处满足光线要求。以捕鱼行业为例,采用大功率的金卤灯和部分LED捕鱼灯进行照射;但是这种金卤灯为360度发光,光的有效利用率低。市面上有部分LED捕鱼灯使用路灯透镜进行配光,但是船附近及接近底部的光照少,通过旋转角度调节光照后,虽改善船附近及接近底部的光照,但也牺牲了部分船远处的光照;有部分LED捕鱼灯使用透明罩子配光,角度较小,海平面上照射范围并不广泛,不能在预期的照射范围内充分利用LED的光线照明,导致光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光学元件及灯具,可以提升灯具内发光件的光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
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所述透镜单元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设置发光件;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所述透镜单元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透镜单元,可以生成多束非对称光束,此时调整每一透镜单元出射光束的偏光角度,可以得到偏光角度不同的非对称光束。此时,可以将需要照射的区域的范围将其分割成若干子照射区域,以使每一非对称光束偏折到对应的子照射区域中,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方式,由于本申请中光线被更加充分的有效利用,因此可以从而提升灯具内发光件的光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透镜单元的底部边缘相互连接。通过将每两个相邻的透镜单元的底部边缘相互连接,可以提升光学元件的安装便利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一透镜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射凸面以及第二出射凸面;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一入射凹面以及第二入射凹面;
所述第一出射凸面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出射凸面的曲率;
所述第一入射凹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入射凹面的曲率;所述第一入射凹面与所述第一出射凸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出射凸面后射出;所述第二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二出射凸面后射出。
因此,通过将从曲率较小的第一入射凹面折射至曲率较大的第一出射凸面;光线从曲率较大的第二入射凹面折射至曲率较小的第二出射凸面,使得设置在第一透镜单元内的发光件的光线偏折角度与容纳腔的入光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较小,从而可以将折射出的光线集中在光学元件照射范围远端的区域。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二透镜单元,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三入射凹面、第一入射凸面以及第一入射平面;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平面、第一全内反射面、第一出射平面、第二全内反射面以及第二出射平面;
所述第一入射平面与所述第二出射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三全内反射平面,以消除杂散光;所述第一入射凸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全内反射面或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以使折射向所述第一全内反射面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一出射平面后射出、折射向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的光线全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射平面后射出;所述第一入射平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二出射平面后射出。
因此,通过在第二透镜单元最外侧设置第一全内反射面以及在第二透镜单元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二全内反射面,使得第二透镜单元折射的光线集中在第二全内反射面一侧、第一全内反射面和第二全内反射面之间,使得设置在第一透镜单元内的发光件的光线偏折到与光学元件照射范围近端的区域。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平面,所述调节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之间。通过设置调节平面,可以调节第一出射平面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调整从第二透镜单元折射出的光线与容纳腔的入光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三透镜单元,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二入射平面以及第四入射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面、第三出射平面、第一出射凹面;
所述第二入射平面与所述第三全内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平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三全内反射面,以使光线全反射至所述第三出射平面后射出;所述第四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出射凹面后射出。
因此,通过将第三出射平面、第一出射凹面以及第三出射凸面设置在第三全内反射面一侧,可以将入射光线均沿第三全内反射面的一侧进行偏折。从而可以将第三透镜单元折射出的光线集中在与光学元件可照射范围的中部区域。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光学元件,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出射凸面,所述第三出射凸面设置为光滑面或粗糙面;所述第三出射凸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出射平面、所述第一出射凹面一侧,且第三出射凸面与所述第四入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出射凸面用于将所述第四入射凹面入射的光线散射出。通过设置第三出射凸面,可以将从第三出射凸面折射出的光线打散,从而使得第一出射凹面与相邻透镜单元出射的光线能够分布均匀。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
灯具结构,所述灯具结构包括光源板;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若干发光件以及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所述透光单元包括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透镜单元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每一所述容纳腔设置有所述发光件;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所述透镜单元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申请的光学元件具有第一方面的光学元件的任一技术特征,因此具有光学元件的所有有益效果。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灯,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面中心与所述容纳腔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入光口中心线与所述光源板垂直。通过将发光面中心与所述容纳腔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实现入射光线沿预设角度偏折。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灯,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透镜单元分别设置为第一透镜单元、第二透镜单元以及第三透镜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单元折射出的光线与所述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60~110度;所述第二透镜单元折射出的光线与所述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0~50度;所述第三透镜单元折射出的光线与所述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30~70度。通过设置三个透镜单元,可以将灯具安装位置(如渔船)的临近区域、中部区域以及远处区域分别进行集中照射,节约光能同时,得到更好的光照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具(不含灯具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透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透镜单元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透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透镜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具光线示意图(不含灯具壳体);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灯具在船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透镜单元100、容纳腔110、
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一入射凹面211、第二入射凹面212、第一出射凸面221、第二出射凸面222、第一连接部230、
第二透镜单元300、第三入射凹面311、第一入射凸面312、第一入射平面313、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第一出射平面322、第二全内反射面323、第二出射平面324、调节平面325、过渡面326、第二连接部340、第三连接部350、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
第三透镜单元400、第二入射平面411、第四入射凹面412、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第三出射凸面424、弧面4241、
光源板610、发光件620、
船710、海平面720、灯架7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本申请的光学元件及灯具。
如图1所示光学元件包括:
透镜单元100,透镜单元100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透镜单元100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10,容纳腔110用于设置发光件620;透镜单元100用于将发光件620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透镜单元100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需说明的,每一透镜单元100的发光件620的可以设置不一致,根据需要照射的距离以及强度进行调整。
需说明的是,透镜单元100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出射光束照射的范围进行设置。
需说明的是,非对称光束表示出射的光线有一定的偏折。而当所有光线集中在一个指定区域时,可以增加被照射区域的强度,相对于无偏折的透镜单元100,相同的照射效果,产生非对称光束的透镜单元100所需的光源更少,因此可以有效提升光源的有效利用率。
需说明的是,发光件620即光源设置在容纳腔110的入光口中心线处,即透镜单元100的同一横截面上,与容纳腔110底部两端连线的中点处相垂直的线。
需说明的是,照射范围指光学元件射出光线覆盖的范围。
因此,通过设置多个透镜单元100,可以生成多束非对称光束,此时调整每一透镜单元100的出射光束的偏光角度,可以得到偏光角度不同的非对称光束。此时,可以将需要照射的区域的范围将其分割成若干子照射区域,以使每一非对称光束偏折到对应的子照射区域中,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方式,本申请中的光线被更加充分的有效利用,从而提升灯具内发光件620的光的有效利用率。
可理解为,每两个相邻的透镜单元100的底部边缘相互连接。通过将每两个相邻的透镜单元100的底部边缘相互连接,可以提升光学元件的安装便利性。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透镜单元100的底部边缘一体成型。通过同一板材进行加工得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每一透镜单元采用不同的板材,并通过粘合或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可理解为,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一个透镜单元100为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射凸面221以及第二出射凸面222;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设置有第一入射凹面211以及第二入射凹面212。
第一出射凸面221曲率大于第二出射凸面222的曲率。
第一入射凹面211的曲率小于第二入射凹面212的曲率;第一入射凹面211与第一出射凸面221相对设置;第一入射凹面2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出射凸面221后射出;第二入射凹面2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二出射凸面222后射出。
需说明的是,曲率越大,凸面的凸度更大,凹面的弯度更大。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射凸面221和第二出射凸面222连接处的曲率连续,此时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外表面形成光滑的曲面;第一入射凹面211和第二入射凹面212连接处的曲率连续,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形成光滑的曲面,通过将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外表面以及容纳腔110的腔壁形成光滑的曲面,对光源发出来的光进行精准配光。
因此,通过将从曲率较小的第一入射凹面211折射至曲率较大的第一出射凸面221;光线从曲率较大的第二入射凹面212折射至曲率较小的第二出射凸面222,使得设置在第一透镜单元200内的发光件620的光线偏折角度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较小,从而可以将折射出的光线集中在光学元件照射范围远端的区域。
需说明的是,光学元件的照射范围的远端区域指远离光学元件的照射范围最远处的连续区域。
可理解为,如图1和图4所示,其中一个透镜单元100为第二透镜单元300,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三入射凹面311、第一入射凸面312以及第一入射平面313;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第一出射平面322、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以及第二出射平面324;
第一入射平面313与第二出射平面324相对设置;第三入射凹面3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以消除杂散光;第一入射凸面3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全内反射面321或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以使折射向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一出射平面322后射出、折射向第二全内反射面323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二出射平面324后射出;第一入射平面313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二出射平面324后射出。
需说明的是,第一入射凸面312和第一入射平面313的连接处为平滑过渡。从第一入射凸面312入射的光线会有部分折射向第一全内反射面321,也存在部分光线折射向第二全内反射面323。
因此,通过在第二透镜单元300最外侧设置第一全内反射面321以及在第二透镜单元300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使得第二透镜单元300折射的光线集中在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一侧、第一全内反射面321和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之间,使得设置在第二透镜单元300内的发光件620的光线偏折到与光学元件照射范围近端的区域。
需说明的是,光学元件照射范围近端的区域指与光学元件安装位置最近的照射范围对应的连续光照区域。
需说明的是,全内反射面可以将入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以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为例,当入射光线从第一入射凸面312入射后,在第二透镜单元300内折射到第二全内反射面323时,该入射光线会被反射至第二出射平面324后射出。
可理解为,如图4所示,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平面325,调节平面325设置在第一出射平面322以及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之间。通过设置调节平面325,可以调节第一出射平面322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调整从第二透镜单元300折射出的光线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
需说明的是,第一出射平面322决定了第二透镜单元300能照射的最远距离,因为通过调整第一出射平面322的角度,可以调整第二透镜单元300能照射的最远距离;此时第一出射平面322和第二出射平面324折射出的光线混合后集中在灯具可照射范围中部的区域。
可理解为,如图1和图5所示,其中一个透镜单元100为第三透镜单元400,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二入射平面411以及第四入射凹面412,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
第二入射平面411与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相对设置;第二入射平面4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三全内反射面421,以使光线全反射至第三出射平面422后射出;第四入射凹面4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出射凹面423后射出。
因此,通过将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以及第三出射凸面424设置在第三全内反射面421一侧,可以将入射光线均沿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的一侧进行偏折。从而可以将第三透镜单元400射出的光线集中在与光学元件可照射范围的中部区域。
需说明的是,光学元件可照射范围的中部区域为照射范围与照射范围的边缘不重合的连续区域。
可理解为,如图5所示,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出射凸面424,第三出射凸面424设置为光滑面或粗糙面;第三出射凸面424设置在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一侧,且第三出射凸面424与第四入射凹面412相对设置;第三出射凸面424用于将第四入射凹面412入射的光线散射出。通过设置第三出射凸面424,可以将从第三出射凸面424折射出的光线打散,从而使得第一出射凹面423与相邻透镜单元100出射的光线能够分布均匀。
需说明的是,当第三透镜单元400与第二透镜单元300或第一透镜单元200相邻设置时,第三出射凸面424被打散的光,使得相邻两个透镜单元100之间折射出的光线分布均匀,视觉效果更好。
需说明的是,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二透镜单元300、第三透镜单元400可以任意组合排列,从而满足不同的照射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二透镜单元300、第三透镜单元400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的容纳腔110两侧设置有连接部,以使容纳腔110与光源板610形成的腔体空间更大,以使容纳腔110的入射面的形状可以更加多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海平面720,当光学元件设置有三个透镜单元100时,且分别设置为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二透镜单元300、第三透镜单元400,此时,其光照效果如图6所示,其中,光源板垂直于海平面720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灯具,如图7灯具包括:
灯具结构,灯具结构包括光源板610;
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若干发光件620以及透光单元,透光单元设置在光源板610上,透光单元包括透镜单元100,透镜单元100设置有多个,每一透镜单元100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10,每一容纳腔110设置有发光件620;透镜单元100用于将发光件620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透镜单元100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因此,由于本申请的光学元件具有第一方面的光学元件的任一技术特征,因此具有光学元件的所有有益效果。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应用中,灯具结构还包括灯具壳体,灯具壳体设置有光源组件容纳腔,光源板610固定设置在光源组件容纳腔内,透镜单元100、发光件620设置在光源板610。且透镜单元100的外表面与光源组件容纳腔的腔壁形成有散热通道,使得光源组件的散热效果好,延长灯具的使用年限。
可理解为,如图7所示,优选的,发光件620的发光面中心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其中入光口中心线与光源板垂直。通过将发光面中心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实现入射光线沿预设角度偏折。
需说明的是,发光件620可设置为灯珠,灯珠可以设置成一排或多排,可以根据偏折后光照的强度进行设置。灯珠可以选取型号为7070、5050或3030或2835等型号的LED灯珠,以达到更好的照射效果。
可理解为,透镜单元设置有三个,三个透镜单元分别设置为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二透镜单元300以及第三透镜单元400;第一透镜单元2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60~110度;第二透镜单元3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0~50度;第三透镜单元4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30~70度。通过设置三个透镜单元100,可以将灯具安装位置(如渔船)的临近区域、中部区域以及远处区域分别进行集中照射,节约光能同时,得到更好的光照效果。
需说明的是,灯具可以安装在渔船或墙壁上,当灯具安装在渔船上时,如图7所示,光源板610通过灯具壳体被固定在渔船的灯架上,此时,灯具的透镜单元的光线射向渔船的四周,分别对渔船的临近区域、中部区域以及远处区域进行集中照射。
下面参考图1至图7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捕鱼灯。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如图7所示的捕鱼灯,捕鱼灯包括灯具结构、光源组件。
其中,灯具结构包括光源板610;光源组件包括若干发光件620以及透光单元,透光单元设置在光源板610上,透光单元包括透镜单元100,透镜单元100设置有多个,每一透镜单元100底部设置有容纳腔110,每一容纳腔110设置有发光件620;透镜单元100用于将发光件620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透镜单元100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具体的,灯架730为方形框架,且设置在船710上,灯具结构还包括灯具壳体,灯具壳体设置有光源组件容纳腔,光源板610固定设置在光源组件容纳腔内,透镜单元100、发光件620设置在光源板610。且透镜单元100的外表面与光源组件容纳腔的腔壁形成有散热通道。灯具壳体固定在方形框架上。且光源板610垂直于海平面720设置。
具体的,如图7所示,每一发光件620包括至少一排灯珠,当灯珠设置两排及以上,将灯珠视为一整块光源,其横截面中心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其中入光口中心线与光源板垂直。当灯珠设置一排时,每一排灯珠的发光面中心与容纳腔110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其中入光口中心线与光源板垂直。
具体的,透镜单元100设置有三个,三个透镜单元100分别设置为第一透镜单元200、第二透镜单元300以及第三透镜单元400;第一透镜单元2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60~110度;第二透镜单元3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0~50度;第三透镜单元400折射出的光线与光源板的夹角范围为30~70度。
进一步,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射凸面221以及第二出射凸面222;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设置有第一入射凹面211以及第二入射凹面212。
第一出射凸面221曲率大于第二出射凸面222的曲率。
第一入射凹面211的曲率小于第二入射凹面212的曲率;第一入射凹面211与第一出射凸面221相对设置;第一入射凹面2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出射凸面221后射出;第二入射凹面2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二出射凸面222后射出。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三入射凹面311、第一入射凸面312以及第一入射平面313;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过渡面326、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第一出射平面322、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以及第二出射平面324。
第一入射平面313与第二出射平面324相对设置;第三入射凹面3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以消除杂散光;第一入射凸面3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全内反射面321或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以使折射向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一出射平面322后射出、折射向第二全内反射面323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二出射平面324后射出;第一入射平面313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二出射平面324后射出。
进一步,如图4所示,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平面325,调节平面325设置在第一出射平面322以及第二全内反射面323之间。
如图1和图5所示,其中一个透镜单元100为第三透镜单元400,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容纳腔110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二入射平面411以及第四入射凹面412,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
第二入射平面411与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相对设置;第二入射平面411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三全内反射面421,以使光线全反射至第三出射平面后射出;第四入射凹面412用于将光线折射向第一出射凹面423后射出。
如图5所示,第三透镜单元400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出射凸面424,第三出射凸面424设置为粗糙面;第三出射凸面424设置在第三出射平面422、第一出射凹面423一侧,且第三出射凸面424与第四入射凹面412相对设置;第三出射凸面424用于将第四入射凹面412入射的光线散射出。
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三出射凸面424上设置有连续的多个弧面4241。
具体的,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透镜单元100的底部边缘连接且一体成型。具体的,第一透镜单元200的容纳腔的两侧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230;第二透镜单元300的容纳腔的两侧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40以及第三连接部350。一个第一连接部230与第二连接部340一体成型,第三连接部350与第三透镜单元400的端部连接一体成型。其中第一连接部230和第二连接部340均起连接作用,第三连接部350的上表面设置为第三全内反射平面351。
此时,当捕鱼灯开始工作时,其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透镜单元200照射在海平面720照射范围的远处,第二透镜单元300照射在海平面720照射范围的近处,第三透镜单元400照射在海平面照射范围的中部。此时,将捕鱼灯需照射的范围划分为近处、中部、远处三个区域,利用光学元件分别将发光件620的光线进行偏折,以分别集中照射在近处、中部以及远处,使得这三个区域的光照强度均可以满足吸引鱼类的目的。此时,由于入射光线均进行偏折到指定的区域,因此光线均被利用到,从而可以提升灯具内发光件的光源的有效利用率。
具体的,光线走向如下所述:
在第一透镜200中,发光件620的部分光线从第一入射凹面211射入后折射向第一出射凸面221射出,发光件620的其他光线从第二入射凹面212射入后折射向第二出射凸面222射出,第一出射凸面221和第二出射凸面222射出的光束照射在照射范围的远处。
在第二透镜300中,发光件620的部分光线从第一入射凸面312射入后折射到第一全内反射面321,第一全内反射面321将该光线全反射到第一出射平面322射出;发光件620的部分光线从第一入射凸面312射入后折射到第二全内反射面323;第二全内反射面323将该光线全反射至第二出射平面324射出;发光件620的其他部分光线从第一入射平面313折射到第二出射平面324射出。第二出射平面324以及第一出射平面322的射出光束混合照射在照射范围的近处。
在第三透镜400中,发光件620的部分光线从第二入射平面411折射到第三全内反射面421;第三全内反射面421将该光线全反射至第三出射平面422射出;发光件620的部分光线从第四入射凹面412折射到第一出射凹面423、第三出射凸面424,被第一出射凹面423、第三出射凸面424射出;第一出射凹面423、第三出射凸面424、第三出射平面422射出的光束照射在照射范围的中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所述透镜单元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设置发光件;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所述透镜单元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透镜单元的底部边缘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一透镜单元,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出射凸面以及第二出射凸面;所述第一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第一入射凹面以及第二入射凹面;
所述第一出射凸面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出射凸面的曲率;
所述第一入射凹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入射凹面的曲率;所述第一入射凹面与所述第一出射凸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出射凸面后射出;所述第二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二出射凸面后射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二透镜单元,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三入射凹面、第一入射凸面以及第一入射平面;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平面、第一全内反射面、第一出射平面、第二全内反射面以及第二出射平面;
所述第一入射平面与所述第二出射平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三全内反射平面,以消除杂散光;所述第一入射凸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全内反射面或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以使折射向所述第一全内反射面的光线全反射至第一出射平面后射出、折射向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的光线全反射至所述第二出射平面后射出;所述第一入射平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二出射平面后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还设置有调节平面,所述调节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出射平面以及所述第二全内反射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透镜单元为第三透镜单元,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容纳腔的腔壁依次设置有第二入射平面以及第四入射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外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三全内反射面、第三出射平面、第一出射凹面;
所述第二入射平面与所述第三全内反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射平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三全内反射面,以使光线全反射至所述第三出射平面后射出;所述第四入射凹面用于将光线折射向所述第一出射凹面后射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单元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三出射凸面,所述第三出射凸面设置为光滑面或粗糙面;所述第三出射凸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出射平面、所述第一出射凹面一侧,且第三出射凸面与所述第四入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出射凸面用于将所述第四入射凹面入射的光线散射出。
8.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具结构,所述灯具结构包括光源板;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若干发光件以及透光单元,所述透光单元设置在所述光源板上,所述透光单元包括透镜单元,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多个,每一所述透镜单元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每一所述容纳腔设置有所述发光件;所述透镜单元用于将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线生成非对称光束;多个所述透镜单元射出的非对称光束组合得到预设照射范围的出射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面中心与所述容纳腔的入光口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入光口中心线与所述光源板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单元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透镜单元分别设置为第一透镜单元、第二透镜单元以及第三透镜单元。
CN202110434551.9A 2021-04-22 2021-04-22 光学元件及灯具 Pending CN113124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4551.9A CN113124337A (zh) 2021-04-22 2021-04-22 光学元件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4551.9A CN113124337A (zh) 2021-04-22 2021-04-22 光学元件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4337A true CN113124337A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7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4551.9A Pending CN113124337A (zh) 2021-04-22 2021-04-22 光学元件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43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319A (zh) * 2021-11-24 2022-02-11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设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319A (zh) * 2021-11-24 2022-02-11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设计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0636B2 (en) Luminaire comprising LEDs
US9206957B2 (en) Asymmetric total internal reflective (TIR) optic light assembly
JP5650962B2 (ja) 手術用ライト
US7600894B1 (en) Luminaires and optics for control and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quasi point source light sources such as LEDs
CN103292247A (zh) 一种多面体的二次光学透镜
AU2017201399A1 (en) Prismatic LED assembly for luminaire
US11668445B2 (en) Multi-beam vehicle light
JP2010050008A (ja) 灯具
JP6186002B2 (ja) 間接照明のための照明装置
CN106594675B (zh) Led全反射透镜和led线光源
EP2846086A1 (en) Indicating light for transportation
CN113124337A (zh) 光学元件及灯具
EP2924348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215259325U (zh) 光学元件及灯具
JP2013521606A (ja) 照明器具及びルーバ
KR20190052690A (ko) 비대칭 배광 패턴을 갖는 조명 기구
JP5588217B2 (ja) 照明装置
JP2017168335A (ja) 車両用灯具
US11480314B2 (en) Light collimation assembly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s
KR20110000609A (ko) 측광원에 의해 발광하는 비구면렌즈를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10166611U (zh) 可使光斑产生截止线的直反光杯
JP2017174628A (ja) 車両用灯具
US101846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nding light
CN215112132U (zh) 光学模块、光学组件及光学控制组件
CN211780864U (zh) 一种透镜组件及照明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