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5056B -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5056B
CN113115056B CN202110277512.2A CN202110277512A CN113115056B CN 113115056 B CN113115056 B CN 113115056B CN 202110277512 A CN202110277512 A CN 202110277512A CN 113115056 B CN113115056 B CN 113115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ve broadcast
base station
client
target
l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75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5056A (zh
Inventor
林正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75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5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5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5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1Server components or server architectures
    • H04N21/218Source of audio or video content, e.g. local disk arrays
    • H04N21/2187Live f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server load, available bandwidth, upstream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该直播系统中,服务端统计基站下所连接的客户端分布在直播间的情况,在一基站下有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客户端观看同一直播间时,服务端通知这些客户端切换至多播信道来获取直播数据包,这样,直播系统根据客户端观看直播间的情况以及在基站下的分布情况,结合运营商的多播服务来提供直播服务,如此对于运营商而言可以降低带宽损耗,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也能观看到流畅的直播内容,从而提升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3G/4G/5G观看直播的观众,通常是经由运营商基站,从相关的媒体分发服务器上拉取音视频流,在客户端进行解码后播放。而在人群较为密集的场所,例如火车站、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同一运营商基站承载的无线用户会非常多,这就导致每个用户可以消费的带宽很少,此时,用户无法流畅地观看相应的直播内容,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直播系统,包括:
客户端,用于:将本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发送给服务端;根据服务端的通知,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
服务端,用于: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服务端还用于:
若统计结果显示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屏蔽所述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直播数据包是经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直播数据包;上述服务端还用于:
根据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确定对所述直播数据包重新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对应的直播数据包个数,并把重新编码后的直播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客户端还用于:
在检测到丢包时,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客户端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包括:
客户端检测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小于预设参数阈值,确定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参数阈值,随机确定是否发送。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任一:无线接收信号强度、无线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直播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直播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多播模块,用于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说明书实施例中任一项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说明书实施例中任一项方法。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该直播系统中,服务端统计基站下所连接的客户端分布在直播间的情况,在一基站下有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的客户端观看同一直播间时,服务端通知这些客户端切换至多播信道来获取直播数据包,这样,直播系统根据客户端观看直播间的情况以及在基站下的分布情况,结合运营商的多播服务来提供直播服务,如此对于运营商而言可以降低带宽损耗,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也能观看到流畅的直播内容,从而提升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的一种直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系统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直播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直播是目前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如何使得用户观看到流畅的直播视频内容,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相关技术中,通过蜂窝移动网络观看直播的用户通常是从直播服务器上拉取视频流,再在客户端进行解码后播放,在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例如火车站、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同一个基站所承载的无线用户会非常多,这对该基站下的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容易造成不好影响。如图1所示,图1是相关技术的一种直播系统的示意图,该直播系统中,各用户终端是通过各自接入的基站,从直播服务器11获取视频流的,其中,基站12所连接的用户终端较多,即该基站下聚集的用户很多,则这些用户终端从基站12分配到的可用带宽就会较少,这样,这些用户就不一定能够流畅地观看到相应的视频内容了。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直播系统包括服务端21和客户端22,其中:
客户端,用于:将本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发送给服务端;根据服务端的通知,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
服务端,用于: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目标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以及将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客户端可以是指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的直播客户端,这里的用户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服务端是安装在服务器上的一个端(即服务程序)或多个端,当然,当服务端包括多个端时,其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例如,传递数据包的步骤可以由安装在媒体分发服务器上的服务端实现,而其余步骤可以由安装在业务服务器上的服务端实现。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客户端会将用户终端所连接的基站的标识上报到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可以根据各个客户端的上报信息,统计出每个基站下观看直播的客户端数量,进而统计出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可选的,这里的基站的标识可以包括Cell-ID(小区识别码),Cell-ID是基于基站小区的信息定位,其通常用于确定目标手机当前所在的位置,以提供给定位用户,在本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将本端所在设备的Cell-ID发送给服务端,以使得服务端可以区分不同客户端所在设备对应接入的基站。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例子中,客户端可以是周期性上报基站标识,这里的周期可以是1分钟,或者2分钟,也可以是半小时等等,本说明书对此不作限制。
服务端在统计出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后,可以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是否通知客户端切换至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可以理解的,信道是指通信的通道,基站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信道来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目前的通信方式主要包括单播、多播、群播等等,其中,单播是点到点的通信方式,在相关技术中,用户终端一般就是通过单播信道从基站获取直播数据包的。本实施例基于基站下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是否通知客户端切换至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可以理解的,只有基站开启多播服务的情况下终端才能使用对应的多播信道。这里的多播服务可以包括MBMS(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服务。MBMS服务是一个由单个源实体通过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3G无线承载网络,向多个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一类单点到多点的业务,由于其广播的特性,对于运营商来说,所有终端可以共用一份带宽,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可以减少流量费用,因此可以降低设备的带宽损耗,优化直播视频播放卡顿的问题。MBMS服务还可以包括E-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演进型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服务、Fe-MBMS(Forward Enhanc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进一步演进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服务等等。以多播服务为E-MBMS服务为例,直播系统开启多播服务的过程可以包括:服务端将基站的Cell-ID发送给运营商的E-MBMS网关,以使E-MBM启用针对该基站的E-MBMS服务。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通知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的步骤包括: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目标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假若服务端所统计的数据中,共涉及基站1、基站2、基站3、……基站10这10个基站,这些基站下的客户端分布在直播间A、直播间B、直播间C、……直播间F这6个直播间,当基站7下的客户端观看直播间C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则确定基站7为目标基站、直播间C为目标直播间,可以理解的,这些客户端分布在同一基站下,其请求的数据也是相同的数据,因此,这些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来获取直播数据包的话,运营商只需要损耗一份带宽。也就是说,当基站下的大部分客户端聚集在同一个直播间时,说明这一基站下有多个终端请求获取同一直播数据包,则服务端可以通知这些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以减少带宽损耗。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直播系统,服务端统计基站下所连接的客户端分布在直播间的情况,在一基站下有多个客户端观看同一直播间的内容时,服务端通知这些客户端切换至多播信道来获取直播数据包,对于运营商而言可以降低带宽损耗,同时也能够让用户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也能观看到流畅的直播内容,从而提升用户观看直播的体验。
为了丰富本实施例的直播系统的功能,本说明书还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为了防止下行过载,在某些例子中,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服务端还用于:若统计结果显示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屏蔽所述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可以理解的,在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相当于多播信道的流的数量,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相当于单播信道的流的数量,这两种信道的流的数量和可以用于判断基站的下行负载,当其数量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时,表示基站的下行负载临近或者达到了上限,此时通过屏蔽该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可以让客户端聚集到指定的部分直播间,这样,当这些指定的部分直播中的客户端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基站可以通过多播信道来下发直播数据包,从而减少单播信道的流的数量,进而避免下行过载的情况。沿用前面的例子,假若基站1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为0,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的数量达到预设总和阈值,此时服务端屏蔽基站1下的这些客户端对直播间1-6的访问,使得这些客户端聚集到直播间7-10,则当这些客户端接入直播间7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服务端通知这些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对应直播间7的直播数据包,从而大大减少单播信道的流的数量。具体地,服务端屏蔽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可以是通过控制客户端显示的内容为指定的部分直播间内容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在用户通过搜索直播间ID的方式访问直播间时,若该直播间ID对应的直播间不是指定的部分直播间,提示该直播间在当前地域不可用;还有,可以理解的,这里的控制可以是由服务端所在的业务服务器来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信令服务器来进行控制,这里的信令服务器是主要用于控制客户端界面显示的服务器,对此本说明书不作限制。
在一些例子中,客户端在切换至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的同时,可以先保留原有的单播连接,等待一段时间,如一个GOP(Group of Pictures,画面组)的时间后再切断该单播连接,这样,该客户端可以通过请求重传等方式来获取在单播信道上部分丢失的数据,从而保证切换过程音视频播放的流畅性。
相关技术的多播场景中,针对接收节点没有收到某个数据包的情况,发送节点一般会一直重传该数据包,直到所有的接收节点都能够正确地接收该数据包才开始传输下个数据包。然而,这种传输方法的传输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基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某些例子中,直播数据包是经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直播数据包;所述服务端还用于:根据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确定对所述直播数据包重新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对应的直播数据包个数,并把重新编码后的直播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andom Linear NetworkCoding,RLNC)中,服务端将K个源数据包组成一组,服务端将组内的数据包随机选取网络编码系数编码后发送出去,客户端需要接收到K个编码数据包才能重构K个源数据包。这样,在重传编码包时,服务端可以根据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来确定重新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对应的数据包个数,例如客户端的丢包数量为2个数据包,则服务端只需要向该客户端发送重新编码的2个数据包即可,由于编码组合数据包时,各个数据包的系数采用的是随机数值,因此,客户端收到的编码数据包的系数形成的矩阵是满秩的,这样,丢包的客户端能够根据新的编码数据包恢复出丢失的数据包。与传统的重传方法相比,有效地减少了重传次数,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是多播场景,针对某组数据包,各客户端的丢包情况可能不同,对此,服务端可以根据丢包数量最多的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确定重新编码的编码包数量。
针对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可以理解的,服务端需要基于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来重新发送编码数据包,但是如果接收所有客户端上报的丢包反馈数据,这无疑是损耗无限资源的,而且对服务端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为了节省无线资源,客户端可以是在检测到丢包时,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客户端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指示链路质量,若链路质量较差,则说明该客户端的丢包可能是该客户端与基站之间链路质量不稳定导致的,此时采用重传机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而若链路质量较好,则说明该客户端的丢包可能是出于设备故障、配置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此时即便重传数据包仍有较大概率再次出现丢包,因此这种情况下的丢包反馈数据的参考价值是非常低的。在一些例子中,这里的信号质量参数可以包括无线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RSSI是客户端所在设备接收的所有信号,包括有用信号、干扰信号、噪声信号等的功率的平均值,其可以反映当前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程度。在其他一些例子中,这里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可以包括无线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RSRQ表示LTE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其可以反映当前信道质量的信噪比和干扰水平。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这里提到的客户端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上报丢包反馈数据,可以包括:客户端检测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小于预设参数阈值,确定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参数阈值,随机确定是否发送。也就是说,客户端通过比较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阈值,来确定是向服务端上报丢包反馈数据,还是基于一定的概率来发送。这里的随机确定是否发送,可以是指:生成一个预设区间范围内的随机数,如果所述随机数大于预设值,确定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否则不发送。例如,客户端在丢包后,生成一个在闭区间[0,1]范围内的随机数,假定为0.3875,由于这一随机数小于预设值0.4,因此客户端针对此次丢包情况,确定不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这样,有效地减少了需要上报丢包反馈数据的客户端数量,节省了无线资源,同时也保证了总会有丢包反馈数据上报,且上报的是链路质量较差的客户端的数据,具有可参考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预设参数阈值和预设值,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要来进行设置,对此本说明书不作限制。
如图3所示,图3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在步骤301、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在步骤302、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在步骤303、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这里的方法实施例与前面的系统实施例相对应,各步骤的具体过程也是一致的,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对本说明书的直播系统做更为详细的说明,接下来介绍一具体实施例:
如图4所示,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系统的交互过程的示意图,所述直播系统包括服务端41和客户端42,其中,客户端42经运营商网络43的基站44,从服务端41获取直播数据包;
所述直播系统的交互过程如下所示:
S401、客户端42周期性上报其所在设备所连接的基站的标识(Cell-ID)到服务端11;
S402、服务端41根据客户端42上报的数据,统计出每个基站下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S403、服务端41检测到某一基站下,客户端接入某个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为方便区分,记为阈值A),确定该基站为目标基站,该直播间为目标直播间,这些客户端为目标客户端;
S404、服务端41开启MBMS直播服务,将目标基站的Cell-ID发送给运营商网络43的E-MBMS网关(S404-1),以使运营商网络43的E-MBMS网关启用针对该目标基站的E-MBMS服务(S404-2);
S405、服务端41通知目标客户端切换至多播信道来接收直播数据包;此时,还保留原有的下行单播连接,一个GOP的时间后再切断该下行单播连接,以便于目标客户端可以通过请求重传等方式来获取在单播信道上部分丢失的数据,保证切换过程音视频播放的流畅性;
S406、服务端41检测到某一基站下,目标基站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即多播流和单播流的数量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记为阈值B);
S407、服务端41屏蔽该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并按S403-S405的流程开启这些直播间的MBMS直播服务,然后通知客户端42通过多播信道进行直播数据包的接收;
S408、客户端42通过多播信道向服务端41请求获取直播数据包;
S409、服务端41以K个直播数据包为一组,对每组数据包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后(S409-1),下发给基站44(S409-2);
S410、客户端42通过多播信道从基站44获取直播数据包;
S411、客户端42检测到丢包,检测自身的无线RSRQ,如果无线RSRQ值小于预设参数阈值(记为阈值C),则客户端42上报丢包反馈数据,即每组数据包中没有收到的数据包个数;如果无线RSRQ值大于或等于阈值C,则随机确定是否发送;在本实施例中,随机确定是否发送是指:通过生成一个预设区间范围内的随机数,判断该随机数是否大于预设随机阈值来确定是否发送;
S412、服务端41根据丢包最多的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确定对该组数据包重新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所需的编码数据包个数(S412-1),并将重新编码后的数据包通过多播信道发送下去(S412-2);
S413、上报了丢包反馈数据的客户端42根据重新编码的数据包,恢复出丢失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当服务端41检测到目标基站下的客户端42的数量低于预设单播阈值(记为阈值D)时,通知该目标基站下的客户端切换至单播信道来获取直播数据包,同样的,同时保留原有的E-MBMS连接,一个GOP的时间后再切断该E-MBMS连接,这一步骤图中未示出。
另外,上述过程中,服务端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端,本实施例中,服务端41包括多个端,其中一个端安装于直播媒体分发服务器上,由该直播媒体分发服务器负责直播数据包的编码和下发等等;其中一个端安装于直播业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服务器上,由该直播业务LBS服务器负责Cell-ID的统计,以及切换信道的通知等等。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直播系统,可以让用户在非常密集的人群场景下,仍然可以享受到特定直播间流畅的音视频服务,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直播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终端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直播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计算机设备上,例如服务器。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文件处理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直播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510、内存530、网络接口52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40之外,实施例中装置531所在的服务器或电子设备,通常根据该计算机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播装置的框图,所述直播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统计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多播模块63,用于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直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端,用于:将本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发送给服务端;根据服务端的通知,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
服务端,用于: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若统计结果显示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屏蔽所述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播数据包是经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直播数据包;所述服务端还用于:
根据客户端的丢包反馈数据,确定对所述直播数据包重新进行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对应的直播数据包个数,并把重新编码后的直播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还用于:
在检测到丢包时,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播系统,其特征在于,客户端基于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是否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包括:
客户端检测自身的信号质量参数,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小于预设参数阈值,确定向服务端发送丢包反馈数据,若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参数阈值,随机确定是否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包括以下任一:无线接收信号强度、无线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6.一种直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若统计结果显示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屏蔽所述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
7.一种直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发送的客户端所在设备连接的基站的标识;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统计每个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在各个直播间的分布情况;
多播模块,用于若统计结果表征目标基站下存在目标直播间,通知所述基站下的所述目标直播间的客户端通过多播信道获取直播数据包,所述目标基站所连接的客户端接入所述目标直播间的数量达到预设数量阈值;所述多播信道是基站以多播的形式传递数据的信道;以及,将所述客户端请求的直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目标基站,以使所述目标基站通过所述多播信道传递所述直播数据包;若统计结果显示任一基站下,目标直播间的数量和分布在其他直播间的客户端数量的总和达到预设总和阈值,屏蔽所述基站下的客户端对除指定的部分直播间之外的其他直播间的访问。
8.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77512.2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3115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7512.2A CN113115056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7512.2A CN113115056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056A CN113115056A (zh) 2021-07-13
CN113115056B true CN113115056B (zh) 2023-03-28

Family

ID=7671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7512.2A Active CN113115056B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5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8920A (zh) * 2022-07-20 2024-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播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7136A (zh) * 2017-03-29 2017-07-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直播间统计信息的数据延迟方法及系统
CN107483350A (zh) * 2017-07-11 2017-12-15 北京潘达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分配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8552B1 (en) * 1999-04-20 2004-04-06 Diva Systems Corporation Network bandwidth optimization by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KR100738043B1 (ko) * 2006-07-04 2007-07-12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채널 정보를 이용한 유니캐스트/멀티캐스트 전환 미디어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EP2815557B1 (en) * 2012-02-16 2018-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2p streaming support
US20140254456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unting terminals for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CN108668178B (zh) * 2017-03-31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实现方法及相关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7136A (zh) * 2017-03-29 2017-07-07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网络直播间统计信息的数据延迟方法及系统
CN107483350A (zh) * 2017-07-11 2017-12-15 北京潘达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关分配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5056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4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
CN1706146B (zh) 用于从流式服务器向移动客户机装置流动媒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80170528A1 (en) Method of multicasting base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f a video stream
CN105075323A (zh) 早期分组丢失检测和反馈
Santos et al. A novel QoE-aware multicast mechanism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over IEEE 802.11 WLANs
US1093925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using a threshold to control multicast retransmission
US20140254456A1 (en) Method for counting terminals for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
US202302317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CN112803982A (zh) 一种基于cdn缓存技术的卫星组播分发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115056B (zh) 一种直播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KR20050009061A (ko)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효율적인 데이터송수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129192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송시스템에서 모바일 아이피 텔레비젼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202202952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07447B1 (ko) 네트워크 환경 모니터링에 기반하는 http 적응적 스트리밍 서버, 방법, 및 클라이언트 단말
US20230050923A1 (en) Medi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2044001B1 (ko) 멀티캐스트 및 유니캐스트 혼용 기반의 주문형 비디오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230131855A (ko) 5g에서의 브로드캐스트 및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의 수신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603735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QoS/QoE IN MOBILE ENVIRONMENT
CN111512636A (zh) 视频多播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0894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witching eMBMS services
US9668238B1 (en) Multicast file delivery
KR100850735B1 (ko) 데이터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손실 패킷 보고와 재전송 요구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9416822B (zh) 用于在移动环境中报告qos/qoe的方法及其设备
US10819802B2 (en) Enabling transmission of streaming content using point to multipoint delivery
CN116743954A (zh) 视频会议的通讯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