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1408B -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11408B CN113111408B CN202110286280.7A CN202110286280A CN113111408B CN 113111408 B CN113111408 B CN 113111408B CN 202110286280 A CN202110286280 A CN 202110286280A CN 113111408 B CN113111408 B CN 1131114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hole
- support
- design
- tun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为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包括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各孔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原则;第三步,根据各孔的相对位置关系拟定不同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第五步,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与优选,得到开挖顺序与各孔隧道支护参数的最优解。该方案主要解决了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顺序问题及支护参数量化设计问题。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为满足集约化用地和交通量增长需求,在同一场地密集修建2孔及以上、并行或叠(错)层的小净距隧道,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空间交互关系复杂,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随着隧道修建过程中相互扰动而变化,因此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量化设计属于当今工程界的一大难题。
目前《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16)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3370.1-2018)等各行业设计规范均没有给出相关的荷载取值、支护参数计算方法。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分析主要依靠工程类比结合数值分析等方法,工程类比法本身无法对隧道的支护参数的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价和设计,常规的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各孔隧道的施工过程,但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有限元分析对隧道的开挖与支护的模拟一般借助应力释放手段,其应力释放率的取值无法量化;(2)采用连续性介质模拟围岩将无法体现锚杆的支护效果;(3)数值分析常用的塑性区分布或者塑性区位置作为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判别标准,其本身无法精确反映出真实的破坏状态。
综上,既有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无法对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顺序与支护参数进行量化设计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既有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无法对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顺序与支护参数进行量化设计和分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包括:
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
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各孔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原则;
第三步,拟定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
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包括:
S41,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在各开挖阶段的设计支护力;
S42,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
S43: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参数;
S44:重复步骤S41~S43,计算对其他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以及对应的最终安全系数;
第五步,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与优选,得到开挖顺序与各孔隧道支护参数的最优解。
可选的,各所述孔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包括初期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支护参数,所述开挖顺序为确定二次衬砌在全部隧道洞通后统一施作的原则;
初期支护参数包含锚杆的规格、长度和间距,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钢架的类型和间距;
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包含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厚度与配筋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三步具体包括:将标高一致的若干隧道归类为一横排,从而将多孔隧道划分为多个横排,每一横排的隧道数量分别为自然数a、b、c…x,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根据排列组合的基本算法,可得施工顺序有M种:
可选的,所述S41具体包含步骤S411,第1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该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最小支护力P11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系数,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1。
可选的,所述步骤S411之后具体还包括:
S412,当第i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i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imin、P2imin、P3imin…Pii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i、P2i、P3i…Pii;
S413:当最后一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n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nmin、P2nmin、P3nmin…Pnn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n、P2n、P3n…Pnn。
可选的,所述S42具体包括:
S421,第1孔洞的初期支护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11、P12、…、P1i、…、P1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11、X12、…、X1i、…、X1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11、KX12、…、KX1i、…、KX1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11、X12、…、X1i、…、X1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一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1;③重新计算第1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1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1c;
S422,第2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22、…、P2i、…、P2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22、…、X2i、…、X2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22、…、KX2i、…、KX2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22、…、X2i、…、X2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2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2;③重新计算第2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2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2c;
S423,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按所述步骤S422得出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Xi及最终最小安全系数KXic。
可选的,所述S43具体包括:
S431,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施作在全部隧道的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能够影响二次衬砌的荷载仅为最后一步开挖状态下,各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分别为P1n、P2n、…、P2i、…、Pnn;
S432,第1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1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1的安全系数KX1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1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1n,要求KX1n与KY1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1n与KY1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1;
S433,第i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i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i的安全系数KXi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i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in,要求KXin与KYi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in与KYi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i。
可选的,所述第五步具体包括:
S51:可实施性分析与方案筛选,对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可实施性论证,根据经验舍弃一些超过当今施工水平或者现场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隧道支护参数方案。
可选的,所述S51之后包括:
S52,经济性对比与方案优选,将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评价,得到经济性最优的开挖顺序组合,至此,得到了经济、合理的开挖顺序与对应的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
有益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包括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各孔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原则;第三步,根据各孔的相对位置关系拟定不同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第五步,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与优选,得到开挖顺序与各孔隧道支护参数的最优解。该方案主要解决了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顺序问题及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支护参数量化设计问题。具有经济效益高、安全且周期短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的原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的隧道四孔空间小净距隧道分布图;
图3有限元计算的各阶段破坏区分布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设计方法,主要解决多孔隧道的施工顺序与支护参数设计优化难题,其典型特征为: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开挖与支护的原则;第三步,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拟定不同的开挖顺序组合;第四步,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计算各孔隧道在各施工顺序下的设计支护力,根据总安全系数法对各孔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原则为:初期支护需满足施工期荷载下的安全系数要求,二次衬砌施作后需要与初期支护共同承担后续孔洞开挖引起的支护力要求以及最终的总安全系数要求;第五步,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与优选,得到开挖顺序与各孔隧道支护参数的最优解。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
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开挖与支护的原则。
S21:所述隧道设计包含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和开挖顺序两个部分。
S211:所述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包括:初期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支护参数;初期支护参数包括:锚杆的规格、长度和间距;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钢架的类型和间距;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包括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厚度与配筋参数;
S212:所述开挖顺序为空间小净距隧道施作的先后顺序。
S22:确定二次衬砌在全部隧道洞通后统一施作的原则。
第三步:拟定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对各孔隧道进行编号,分别为1、2、3…n。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假设多孔空间小净距根据排布规律,将标高基本一致的若干隧道归类为一横排,可将多孔隧道划分为多个横排,每一横排的隧道数量分别为a、b、c…x,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根据排列组合的基本算法,可得施工顺序将有M种:
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
S41: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在各开挖阶段的设计支护力。
S411:第1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开挖第1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该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最小支护力P11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适当的系数(一般为1.4~2.0,也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取更大值),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1。
S412:当第i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i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imin、P2imin、P3imin…Pii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i、P2i、P3i…Pii。
S413:当最后一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n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nmin、P2nmin、P3nmin…Pnn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n、P2n、P3n…Pnn。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孔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时的设计支护力
S42: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
S421:第1孔洞的初期支护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11、P12、…、P1i、…、P1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11、X12、…、X1i、…、X1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11、KX12、…、KX1i、…、KX1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11、X12、…、X1i、…、X1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一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1;③重新计算第1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1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1c。
S422:第2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22、…、P2i、…、P2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22、…、X2i、…、X2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22、…、KX2i、…、KX2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22、…、X2i、…、X2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2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2;③重新计算第2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2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2c。
S423: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按所述步骤S422得出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Xi及最终最小安全系数KXic。
表2各孔隧道初期支护参数计算采用的设计支护力与设计过程
S43: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参数.
S431: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施作在全部隧道的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因此能够影响二次衬砌的荷载仅为最后一步开挖状态下,各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分别为P1n、P2n、…、P2i、…、Pnn。
S432:第1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1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1的安全系数KX1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1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1n,要求KX1n与KY1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1n与KY1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1。
S433:第i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i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i的安全系数KXi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i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in,要求KXin与KYi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in与KYi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i。
表3各孔隧道二次衬砌参数计算采用的设计支护力
孔号 | 设计支护力 | 二次衬砌 |
1 | P1n | Y1 |
2 | P2n | Y2 |
3 | P3n | Y3 |
… | … | … |
n | P4n | Yn |
S44:重复步骤S41~S43,计算对其他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以及对应的最终安全系数。
第五步:上述步骤得到了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即得到了特定开挖顺序下的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解,需要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并进行支护方案优选。
S51:可实施性分析与方案筛选,对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可实施性论证,舍弃一些明显超过当今施工水平或者现场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隧道支护参数方案。
S52:经济性对比与方案优选,将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评价,得到经济性最优的开挖顺序组合,至此,得到了经济、合理的开挖顺序与对应的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
为便于理解与应用,以下以4孔空间小净距隧道为例,对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进行阐述。
为便于理解与应用,以下以某工程4孔空间小净距隧道为例,对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进行阐述。
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每孔隧道开挖宽度15.2m,高度11.6m,相对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第二步:明确隧道设计目标设计包含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和开挖顺序两个部分;确定每孔隧道二次衬砌施作完成后再开挖下一孔隧道的原则。
第三步:拟定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共4种组合方式:
开挖顺序组合一:1、2、3、4;
开挖顺序组合二:2、1、3、4;
开挖顺序组合三:1、2、4、3;
开挖顺序组合四:2、1、4、3;
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
以开挖顺序组合一为例计算各孔隧道各阶段的设计支护力,通过有限元计算的各阶段破坏区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
通过支护力与破坏区的重力平衡计算各孔隧道4个开挖阶段的最小支护力,并取2.0的系数得到各孔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时的设计支护力,为了方便论述本发明的计算过程,设计支护力仅取拱部竖向荷载作为特征值,计算结果如下。
表4各孔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时的设计支护力(kPa)
初期支护需满足自身洞室开挖与后续孔洞开挖的支护力要求。为方便论述本发明专利的基本原理,初期支护参数仅以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锚杆参数计(喷射混凝土采用C30、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以孔号1隧道初期支护参数为例,需要承受P11、P12、P13、P14四个阶段的荷载,由于四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空间位置关系复杂,初期支护安全系数建议不小于2.1~2.5,然后将四个阶段的参数进行包络取值,最终得到初期支护参数。各孔隧道初期支护的计算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各孔隧道初期支护参数计算采用的设计支护力与计算结果
在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确定后,第1、2、3、4孔隧道二次衬砌的设计支护力取值分别为P14、P24、P34、P44,即581.35kPa、758.56kPa、543.36kPa、369.78kPa,通过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总安全系数法需满足3.0~3.6的要求,为方便论述本发明的计算原理,二次衬砌参数仅以混凝土厚度计(二衬采用C35钢筋混凝土),计算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各孔隧道二次衬砌参数计算采用的设计支护力与计算结果
孔号 | 设计支护力(kPa) | 二次衬砌(cm) |
1 | 581.35 | 80 |
2 | 758.56 | 80 |
3 | 543.36 | 70 |
4 | 369.78 | 60 |
以上计算得到了在开挖顺序组合一下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其余各孔按照相同方法进行支护参数计算,将得到4组不同的支护参数组合,具体的参数如下表7所示。
表7各开挖顺序组合支护参数的计算结果
第五步:上述步骤得到了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即得到了特定开挖顺序下的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需要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并进行支护方案优选。
经分析,开挖顺序组合一(1→2→3→4)支护参数最具有经济优势,且支护参数合理,现场具备可实施条件,因此最终确定了本工程四孔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和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按功能要求拟定各孔隧道结构断面的初步方案;
第二步,明确设计目标并制定各孔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原则;
第三步,拟定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的开挖顺序组合,依据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按照先下层后上层的施工顺序;
第四步,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对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进行设计,包括:
S41,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在各开挖阶段的设计支护力;所述S41具体包含步骤S411,第1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该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最小支护力P11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系数,得到第1孔隧道施工时第1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1;S412,当第i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i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imin、P2imin、P3imin…Pii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i孔隧道施工时第1~i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i、P2i、P3i…Pii;S413:当最后一孔隧道开挖时,建立有限元模型,施加初始地应力场,同时开挖第1~n孔隧道,并通过应力释放的方式施加支护力,求解围岩破坏区,当施加在各孔隧道上的支护力与破坏区达到重力平衡时,各孔隧道施加的支护力即为最小支护力,即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施工时的最小支护力P1nmin、P2nmin、P3nmin…Pnnmin;设计支护力是在最小支护力基础上乘以与S11步相同的系数,得到第n孔隧道施工时第1~n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P1n、P2n、P3n…Pnn;
S42,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
S43:计算在任一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参数;
S44:重复步骤S41~S43,计算对其他开挖顺序组合下各孔隧道支护参数,以及对应的最终安全系数;
第五步,对不同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可实施性对比与优选,得到开挖顺序与各孔隧道支护参数的最优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孔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包括初期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支护参数,所述开挖顺序为确定二次衬砌在全部隧道洞通后统一施作的原则;
初期支护参数包含锚杆的规格、长度和间距,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和厚度,钢架的类型和间距;
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包含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厚度与配筋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2具体包括:
S421,第1孔洞的初期支护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11、P12、…、P1i、…、P1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11、X12、…、X1i、…、X1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11、KX12、…、KX1i、…、KX1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11、X12、…、X1i、…、X1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一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1;③重新计算第1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1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1c;
S422,第2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分别按支护力P22、…、P2i、…、P2n得出各阶段的初期支护参数X22、…、X2i、…、X2n及相应的安全系数KX22、…、KX2i、…、KX2n,各阶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8~2.1;②综合X22、…、X2i、…、X2n,按安全性能够包络各阶段的原则,得出第2孔隧道最终初期支护设计参数X2;③重新计算第2孔隧道在初期支护参数X2的情况下的各阶段的最小安全系数KX2c;
S423,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计算:按所述步骤S422得出其余各孔隧道的初期支护参数Xi及最终最小安全系数KXi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3具体包括:
S431,各孔隧道的二次衬砌施作在全部隧道的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能够影响二次衬砌的荷载仅为最后一步开挖状态下,各孔隧道的设计支护力分别为P1n、P2n、…、P2i、…、Pnn;
S432,第1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1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1的安全系数KX1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1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1n,要求KX1n与KY1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1n与KY1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1;
S433,第i孔隧道的二次衬砌计算:①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计算在设计支护力Pin作用下,初期支护参数Xi的安全系数KXin,得到二次衬砌参数Yin以及对应的安全系数KYin,要求KXin与KYin之和不小于3.0~3.6;②其KXin与KYin之和为第1孔隧道运营期的总安全系数K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具体包括:
S51:可实施性分析与方案筛选,对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可实施性论证,根据经验舍弃一些超过当今施工水平或者现场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隧道支护参数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1之后包括:
S52,经济性对比与方案优选,将各开挖顺序组合下的支护参数进行经济性评价,得到经济性最优的开挖顺序组合,至此,得到了经济、合理的开挖顺序与对应的各孔隧道的支护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86280.7A CN113111408B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86280.7A CN113111408B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11408A CN113111408A (zh) | 2021-07-13 |
CN113111408B true CN113111408B (zh) | 2022-08-09 |
Family
ID=7671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86280.7A Active CN113111408B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114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3228B (zh) * | 2021-10-15 | 2023-01-24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地温隧道原位发电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3795A (ja) * | 2000-05-17 | 2001-11-22 | Chinao Yamashita | トンネルの覆工コンクリート分割作成及び取付方法 |
KR101671123B1 (ko) * | 2015-11-25 | 2016-10-31 | 서민규 | 선지보와 후지보를 이용한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
CN109667598A (zh) * | 2018-12-07 | 2019-04-2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1808A (zh) * | 2019-10-31 | 2020-02-07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体系及支护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3-17 CN CN202110286280.7A patent/CN1131114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23795A (ja) * | 2000-05-17 | 2001-11-22 | Chinao Yamashita | トンネルの覆工コンクリート分割作成及び取付方法 |
KR101671123B1 (ko) * | 2015-11-25 | 2016-10-31 | 서민규 | 선지보와 후지보를 이용한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
CN109667598A (zh) * | 2018-12-07 | 2019-04-2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0)
Title |
---|
公路小净距隧道技术之刍议;林立彬等;《北方交通》;20090128(第01期);第136-139页 * |
围岩应力场及收敛约束原理――浅析新奥地利隧道设计施工方法;高晋;《江苏建筑》;20000330(第01期);第41-45页 * |
基于收敛-约束法和ZSI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研究;张子龙等;《公路工程》;20200820;第45卷(第04期);第41-47页 * |
大断面小净距三孔并行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王建国等;《铁道建筑》;20180220;第58卷(第02期);第51-55页 * |
小净距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控制技术;刘剑;《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910(第17期);第188-190页 * |
小净距隧道群稳定性判定因素及施工顺序优化研究;杜德持等;《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0420;第35卷(第04期);第109-116页 * |
浅埋偏压小间距大跨隧道开挖工法的数值分析;张聚文等;《公路工程》;20180620;第43卷(第03期);第26-30页 * |
软岩巷道最佳支护时机研究现状综述;焦生;《世界有色金属》;20170105(第01期);第134-136页 * |
高地应力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与支护参数组合优化的智能方法;苏国韶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0715;第2800-2808页 * |
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的计算研究;肖明清,等;《隧道建设》;20180320;第38卷(第3期);第406-413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11408A (zh) | 2021-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avrokapnidis et al.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cost optimized structural systems in tall buildings | |
CN108319755B (zh) | 一种超高层液压爬模脚手架施工的全过程优化方法 | |
CN111488707A (zh) | 一种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断面参数的设计方法 | |
CN113111408B (zh) | 一种基于二次衬砌后浇筑的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
Olivito et al. | A new multi-control-point pushover methodology for the seismic assessment of historic masonry buildings | |
CN107704675B (zh) | 超前管棚-钢拱架-锁脚锚杆一体化力学模型设计方法及其模型 | |
CN103093050A (zh) | 热力工程暗挖隧道结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和cad系统 | |
Talatahari et al. | Shear wall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all buildings using Quantum Charged System Search | |
Avci et al.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optimization of rammed aggregate pier supported raft foundation systems based on parametric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
CN113127951B (zh) | 一种多孔空间小净距隧道设计方法 | |
CN105069199A (zh) | 一种确定高层建筑遇风荷载变形的方法 | |
Yavari et al. |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concrete slab frame bridges considering investment cost | |
CN106337590B (zh) |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 | |
Kiani et al. | Non-linear study of the method of transition in mixed concrete/steel structures | |
CN206279454U (zh) | 活动式组合贝雷架平台、可移动式组合贝雷架搭设平台 | |
CN117251915A (zh) | 考虑材料和地震损伤的老旧结构余震韧性动态评估方法 | |
CN104834830A (zh) | 液化场地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 |
CN109145357A (zh) | 一种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框架结构影响的分析方法 | |
Tong et al. | Plaxi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oil Nailing Support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 |
Patel et al. |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onjoined Tall buildings | |
Arslan et al. | From the architectural point of view: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and strengthening hospital buildings | |
CN118313028B (zh) | 隧道软弱围岩水平高压旋喷桩的桩长确定方法 | |
CN104318014A (zh) | 一种二元法模拟钢和混凝土组合构件的计算方法 | |
Shen et al. | Object-based 3D intelligent model for construction planning/simulation in a highway construction | |
CN211775099U (zh) | 一种抗侧力h型钢筋缀件格构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