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536B -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536B
CN113099536B CN202110354984.3A CN202110354984A CN113099536B CN 113099536 B CN113099536 B CN 113099536B CN 202110354984 A CN202110354984 A CN 202110354984A CN 113099536 B CN113099536 B CN 1130995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arameter
uplink
access point
preset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49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536A (zh
Inventor
童娣
吴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49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在无线通信时,接入点设备AP与终端设备STA之间需要频繁进行数据通信。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电量。其中,AP往往通过固定电源供电,电量充足。而STA往往通过充电电池供电,电量有限。因此,针对STA的节能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节能技术,往往通过将STA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不断切换,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多轮询省电技术(Power-Save Multi-Poll,PSMP)通过AP指示STA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实现STA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不断切换。然而,由于无线通信具有一定的突变性(例如:数据量、最大传输速率、最小传输速率以及峰值传输速率等参数的突变),导致现有的节能技术无法为STA提供较为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STA传输时间太长或太短,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造成延迟和抖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接入点设备、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的节能技术无法为STA提供较为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STA传输时间太长或太短,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造成延迟和抖动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
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接入点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计算得到的时间参数;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点,包括射频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无线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上行通信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实时变化,故接入点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并指示终端设备在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以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数据通信时间轴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两端交互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1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A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上行控制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时间轴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10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101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故在此结合示例对上述背景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终端设备STA的运行状态大致分为:休眠状态、空闲状态以及工作状态。其中,STA在休眠状时不需要进行数据通信,消耗电能较少。而STA在空闲状时虽然不需要进行数据通信,但依然消耗较多电能。故为了减少STA处于空闲状态,传统的节能技术将STA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不断切换,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其中,多轮询省电技术(Power-Save Multi-Poll,PSMP)通过AP指示STA的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实现STA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不断切换。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数据通信时间轴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的三个时间轴分别为:接入点设备AP的时间轴、第一终端设备STA1的时间轴以及第二终端设备STA2的时间轴。“PSMP”至“UTT STA2”之间为一个PSMP周期。“PSMP”为AP发送PSMP帧的时段,PSMP帧用于指示STA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的时段。“DTT STA1”为STA1下行通信的时段,“DTTSTA2”为STA2下行通信的时段,“UTT STA1”为STA1上行通信的时段,“UTT STA2”为STA2上行通信的时段。STA1和STA2分别在上述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在剩余时段内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然而,由于无线通信具有一定的突变性(例如:传输速率以及待发送数据量等参数的突变),导致现有的节能技术无法为STA提供较为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STA传输时间太长或太短。例如:在“UTT STA2”的时段内STA2不足以完成上行通信,导致剩余数据包(STA2时间轴上的虚线框“排队数据”表示剩余数据包)需要在下一个PSMP周期进行传输,进而导致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造成延迟和抖动。且在“UTT STA1”的时段内STA1提前完成的上行通信,导致部分时间浪费(STA1时间轴上的虚线框表示多余时间),此时间无法合理地分配至其他STA。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装置、接入点设备、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首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所述无线网络系统包括接入点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故以第一终端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接入点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一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为了更好得解释技术方案,本申请针对两端交互(接入点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形成所述两端)的流程进行整体性解释说明后,再逐一针对接入点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的执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两端交互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2所示,接入点设备分别计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各自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其中,接入点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中预留额外时间,以使第一终端设备进行资源请求)。接入点设备分别将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各自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进行下行通信。第一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结束后,若确定在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剩余时长足够进行资源请求(即发送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则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资源请求帧用于传输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等信息),并进入休眠状态。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进行下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结束后,若确定在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剩余时长不足够进行资源请求,则直接进入休眠状态。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后,根据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接入点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网络参数(终端设备网络参数是指在建立PSMP会话等历史时间节点获取的网络参数)计算预设上行时间参数。接入点设备将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将预设上行时间参数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目标上行时间参数进行上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根据预设上行时间参数进行上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突显资源请求流程的先进性与创造性,在上述整体性执行流程中分别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视角作为对照组,体现资源请求流程带来的有益效果。其中,第一终端设备采用资源请求流程,而第二终端设备采用的非资源请求流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整体性流程针对不同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通信需求适应性地调整上行通信时间,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在如上述图2的整体性流程外终端设备进入休眠状态。由于本申请关注于通信时长的调节,故对终端设备休眠状态的切换在上述整体性流程中并未充分体现。对于休眠状态的切换请详细参见后续实施例。
在上述整体性解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以上述硬件环境为例,对接入点设备的执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方法执行主体为接入点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行通信是由接入点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故下行通信的通信时长取决于接入点设备的传输速度以及接入点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故接入点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传输速度以及待传输数据量,为终端设备分配精准的下行通信时间资源。反观上行通信的过程,由于上行通信是由终端设备向接入点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故上行通信的通信时长取决于终端设备的传输速度以及接入点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而接入点设备无法实时获取终端设备的传输速度以及接入点设备的待传输数据量,进而无法为终端设备分配精准的上行通信时间资源。
综上,本申请基于上述考量,在接入点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上行通信时间资源前,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以根据资源请求帧为终端设备分配精准的上行通信时间资源。
其中,资源请求帧可以是终端设备任何时刻(例如:初始通信时或下行通信时)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的请求帧。优选地,本申请将资源请求帧发送的时间节点设置在下行通信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具体过程如以下可选实施例所示: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1包括如下步骤3011至步骤3013。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3011,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通信的第二时段。
接入点设备在计算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时,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需要进行资源请求(资源请求是指终端设备向接入点设备申请上行通信的时间资源,即预计上行通信时长)。
若确定终端设备无需进行资源请求,则接入点设备获取初始网络参数。并根据网络参数计算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计算方式参照如下图5所示的可选实施例)。
若确定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资源请求,则接入点设备执行如下可选实施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步骤3011包括如下步骤A1至步骤A3。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1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A1,获取接入点网络参数;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点传输速率以及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
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传输速率、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以及接入点延迟等。
步骤A2,根据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计算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通信时长或下行通信起始时间等一种或多种之间的组合。
示例性地,将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除以接入点传输速率,得到下行通信时长。根据PSMP帧的发送时刻,推算下行通信起始时间。将下行通信时长和下行通信起始时间作为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步骤A3,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帧所需时长。
在步骤A3中接入点设备需要确定哪个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资源请求。
其中,不同终端设备传输规律与传输需求不同,例如:不同终端设备的传输速率平稳性不同,不同终端设备的延时上限不同,不同终端设备的待发送数据量不同。显而易见的是,往往传输速率平稳性较差、延时上限较低以及待发送数据量较多的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资源请求。
故接入点设备可根据传输规律与传输需求确定是否调整终端设备对应的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具体过程如下图6所示的可选实施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步骤A3包括如下步骤A31至步骤A33。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A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A31,根据初始网络参数计算第一数值,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其中,初始网络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初始传输速率、初始待传输数据量以及延迟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故可根据一种或多种初始网络参数,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优选地,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初始网络参数对下行时间需求的影响,故本申请优先采用如下判断逻辑:
通过预设公式,计算第一数值;
所述预设公式为: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01
其中,Ri,max表示第i个终端设备的最大初始传输速率,Ri,min表示第i个终端设备的最小初始传输速率,Ri,mean表示第i个终端设备的平均初始传输速率,Ti,d表示第i个终端设备的期望延迟,M表示第i个终端设备的初始待传输数据量。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公式通过如下三种维度综合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需要资源请求:
第一个维度:(Ri,max-Ri,mean)2+(Ri,mean-Ri,min)2用于表征传输速率的平稳性。当(Ri,max-Ri,mean)2+(Ri,mean-Ri,min)2的值越大,表示传输速率的平稳性较差,越需要进行资源请求。其中,由于(Ri,max-Ri,mean)2+(Ri,mean-Ri,min)2是根据最大传输速率、最小传输速率以及平均传输速率进行综合计算,故避免了以单一的传输速率为评判标准,导致时间分配不适宜的缺陷。
第二个维度:M用于表征待发送数据量。待发送数据量越大,需要的通信时间资源越多。
第三个维度:Ti,d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对延迟的要求。Ti,d的值越小时效性要求越高。
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或等于阈值,则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若所述第一数值小于阈值,则确定不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步骤A32,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
预设时长包括传输资源请求帧的实际时长以及不同帧间的时间间隔。其中,不同帧间的时间间隔是指终端设备在进行下行通信后,切换至资源请求的时间间隔,例如:短帧间间隔SIFS。
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通信时长或下行通信起始时间等一种或多种之间的组合。
步骤3012,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帧;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
接入点设备通过下行控制帧发送预设下行时间参数。下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下行控制帧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为下行控制帧中STA Info字段中的信息,“STA-INFO Type”用于表示帧类型为PSMP-DL帧(即下行控制帧),“PSMP-DTT Start Offset”用于表示下行通信起始时间,“PSMP-DTT Duration”用于表示下行通信时长,“STA-ID”用于区分终端设备,“PSMP-ULFrame Start Offset”用于表示接收PSMP-UL帧(上行数据帧)的时刻。
步骤3013,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发送的所述资源请求帧。
若接入点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则执行步骤302至步骤304,例如:图2中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流程。
若接入点设备未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则根据终端设备的历史网络参数计算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例如:图2中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流程。
步骤302,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步骤303,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由于上行时间资源有限,当上行时间资源充足(上行时间资源充足是指接入点设备可分配上行时长满足所有终端设备对上行时长的需求)时,执行如下图8所示的实施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步骤303包括如下步骤3031至步骤3033。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30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3031,获取预设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是指接入点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网络参数计算而得的上行时间参数。
将终端设备待传输数据量除以终端设备传输速率,得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也即预设上行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预设上行时间参数的执行节点可以在步骤303之前的任意时刻,在执行3031时,仅需获取预存的预设上行时间参数即可。此外,计算预设上行时间参数的执行节点也可以为步骤3031,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3032,若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作为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步骤3033,若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不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作为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第二阈值用于将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中,步骤3032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预设上行时间参数相等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为接入点设备计算的参数,而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为终端设备计算的参数。终端设备在通信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需求瞬息万变,故接入点设备计算预设上行时间参数可能不适用当前的终端设备,故将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预设上行时间参数进行比较,并以终端设备计算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为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步骤3031至步骤3033的过程,结合如下示例进行解释说明:
假设接入点设备获取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速率为:4Mb/s(兆比特每秒),第一终端设备待传输数据量为:1386字节。第二终端设备传输速率为:5Mb/s(兆比特每秒),第二终端设备待传输数据量为:2300字节。
接入点设备计算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为: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31
接入点设备计算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为: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32
而由于接入点设备获取的终端设备网络参数存在一定延时性,故与终端设备计算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存在差异。假设,第一终端设备的网络参数未突变,第二终端设备的网络参数突变为:突变传输速率:15Mb/s(兆比特秒),突变待传输数据量:3400字节。
第一终端设备计算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为: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33
第二终端设备计算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为: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34
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根据资源请求帧得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各自对应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不用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若接入点设备未接收到资源请求帧,则将接入点设备自行计算的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作为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接入点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预设上行时间参数相等(也即小于第二阈值)。故将第一终端设备的预设上行时间参数2722us(微秒)作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接入点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不小于第二阈值,故将第二终端设备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1814us(微秒)作为第二终端设备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当上行时间资源不足时,接入点设备综合考虑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时间资源分配情况,为终端设备分配合理的时间资源,分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
方式①:根据不同终端设备不同权重,在剩余上行时长中为不同终端设备分配时间资源(即,将权重所占比例乘以初始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得到不同终端设备的最终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方式②:将接入点设备可分配上行时长减去所有未突变的终端设备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并将剩余时长作为发生突变的终端设备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即,在接入点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时,仅仅将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作为一个期望值,并结合实际时间资源进行调配。
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预计上行时长或上行通信起始时间等一种或多种之间的组合。其中,接入点设备可根据PSMP-UL帧的发送时刻,推算上行通信起始时间。
步骤304,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接入点设备通过上行控制帧发送目标上行时间参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目标上行时间参数。请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上行控制帧示意图。如图9所示,图9为上行控制帧中STA Info字段中的信息,“STA-INFO Type”用于表示帧类型为PSMP-DL帧(即上行控制帧),“PSMP-UTT Start Offset”用于表示上行通信起始时间,“PSMP-UTT Duration”用于表示上行通信时长,“STA-ID”用于区分终端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PSMP技术中单个PSMP帧同时控制上行通信时间和下行通信时间。而不同的是,本申请将PSMP技术中的上行通信时间和下行通信时间进行分段控制,以实时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上行通信的传输时间。请参见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通信时间轴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的三个时间轴分别为:接入点设备AP的时间轴、第一终端设备STA1的时间轴以及第二终端设备STA2的时间轴。“PSMP-DL”至“UTT STA2”之间为一个PSMP周期。“PSMP-DL”为AP发送下行控制帧的时段。“DTT STA1”为STA1下行通信的时段,“DTT STA2”为STA2下行通信的时段。“PSMP-UL”为AP发送上行控制帧的时段。“UTT STA1”为STA1上行通信的时段,“UTT STA2”为STA2上行通信的时段。显而易见的是,图10与图1相比,由于在下行通信的过程中,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可能发生变化,图1无法适应传输需求的变化。而由于本申请采用阶段式的调控方案,故可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上行通信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实时变化,故接入点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并指示终端设备在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以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在上述整体性解释说明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以上述硬件环境为例,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执行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所述方法执行主体为第一终端设备,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1,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其中,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可以是预存的下行时间参数,也可以是接入点设备分配的下行时间参数。优选地,为了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故优先选用接入点设备分配的下行时间参数作为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具体过程如以下可选实施例所示: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步骤111包括如下步骤1111至步骤1114。请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111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1111,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帧。
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在规定时刻醒来接收PSMP-DL帧(下行控制帧)。
步骤1112,提取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
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通信时长或下行通信起始时间等一种或多种之间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下行通信时长和下行通信起始时间可得到一个确定的第二时段。
终端设备在第二时段内,进行下行通信。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过程,若接收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确认请求帧,则确定下行通信完成。在下行通信完成后,判断第二时段在当前时刻是否存在剩余时长。
步骤1113,若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在当前时刻存在剩余时长,则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
若第二时段在当前时刻存在剩余时长,则表示终端设备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资源请求。故终端设备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以向接入点设备申请时间资源。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的方式如以下图12所示的可选实施例: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步骤1113包括如下步骤B1至步骤B2。请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中步骤1113具体示意性流程图。
步骤B1,获取当前传输速率以及当前待传输数据量。
当前传输速率是指最近一次上行通信时的传输速率,例如:按照规定采样频率在最近一次上行通信时采集多个传输速度,将多个传输速度的平均速度作为当前传输速率。当前待传输数据量是指当前在队列中将要向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数据量。
步骤B2,将所述当前传输数据量除以所述当前传输速率,得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
示例性地,假设终端设备获得的当前传输速率为R2=15Mb/s,当前待传输数据量为3400字节,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为1814us(微秒):
Figure GDA0003927466950000171
步骤1114,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
终端设备通过资源请求帧将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发送至接入点设备,例如:向接入点设备发送Qos Null帧(资源请求帧),通过QoS Null帧中携带的QoS控制字段的TXOP持续时间(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来指示其期望的上行时间资源。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当前传输速率以及当前待传输数据量,以使得接入点设备确认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是否合理或使接入点设备自行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0对步骤1111至步骤1114的执行过程进行整体性说明。如图10所示的“STA2”,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帧“PSMP-DL”后,进入休眠状态。“STA2”根据下行数据帧中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在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时刻醒来接收接入点设备发送的数据(下行通信)。“STA2”在下行通信结束后,进行资源请求(即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的执行流程对应于图10中的“STA2”,即需要进行资源请求的终端设备。而图10中的“STA1”作为一个反例对照,无需执行本实施例的流程,仅需分段接收上行控制帧和下行控制帧,并根据上行控制帧和下行控制帧进行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
步骤112,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步骤113,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步骤114,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如图10所示“STA2”接收到上行数据帧“PSMP-UL”,在接收完成后进行休眠状态。根据上行数据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在规定时刻醒来进行上行通信。至此,“STA2”完成了一整个PSMP周期,每个PSMP周期按照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循环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个终端设备中,无论接入点设备是否为终端设备分配额外时间资源进行资源请求。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后,只要拥有足够的剩余时长,都可以进行资源请求。即,每个终端设备无需知晓接入点设备是否为其预留额外时间资源进行资源请求,仅需确定是否拥有足够的剩余时长。若确定拥有足够的剩余时长,则进行资源请求。若确定未拥有足够的剩余时长,则不进行资源请求,直接切换至休眠状态。通过这个资源请求方式,可以得到如下有益效果:假设接入点设备未为某个终端设备分配额外的资源请求时间资源,但是因为该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较快,使得下行传输时间(第二时段)有剩余时长。剩余时长本会被浪费,但是因为每个终端设备都会执行上述操作。利用本会浪费的剩余时间,进行资源请求,以帮助接入点设备精准得分配每个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时间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阶段向接入点设备获取上行通信的时间资源,可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如图1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14,所述装置应用于接入点设备,请参见图14,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4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
第一提取单元142,用于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第一计算单元143,用于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144,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控制装置,由于在上行通信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实时变化,故接入点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并指示终端设备在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以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如图1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15,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请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151,用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接收单元152,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第二提取单元153,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计算得到的时间参数;
通信单元154,用于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漫游控制装置,终端设备在下行通信阶段向接入点设备获取上行通信的时间资源,可适应终端设备实时变化的传输需求。与传统的节能技术相比,由于本申请可根据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调整传输时间,故可防止不适宜的传输时间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抖动。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接入点设备16包括:射频模块161、处理器162、存储器163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63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6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64,例如一种数据通信的程序。所述处理器16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64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3所示的步骤301至步骤304。或者,所述处理器16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64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4所示单元141至14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63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62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在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6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64可以被分割成获取单元和计算单元各单元具体功能如下: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所述接入点设备可以是路由器等具有接入功能的设备。所述接入点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射频模块161、处理器162、存储器16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6仅仅是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漫游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射频模块161用于发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形成接入点网络。
所述处理器16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63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63也可以是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6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63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接入点设备1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63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漫游控制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63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17包括:无线模块171、处理器172、存储器173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3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7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74,例如一种数据通信的程序。所述处理器17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74时实现上述各个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1所示的步骤111至步骤114。或者,所述处理器172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74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5所示单元151至15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74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3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72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74在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7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74可以被分割成各单元的具体功能如下: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计算得到的时间参数;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中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模块171、处理器172、存储器17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仅仅是一种终端设备1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一种终端设备1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一种漫游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无线模块171用于接收无线信号,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17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73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一种终端设备1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73也可以是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73还可以既包括所述一种终端设备16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73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一种漫游控制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73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监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包括: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通信的第二时段;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帧;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发送的所述资源请求帧;
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所述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接入点网络参数;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点传输速率以及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计算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帧所需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
根据初始网络参数计算第一数值,若所述第一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预设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是指接入点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网络参数计算而得的上行时间参数;
若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小于第二阈值,则将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作为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若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与所述预设上行时间参数之间的差不小于所述第二阈值不相等,则将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作为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4.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包括: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帧;提取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若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在当前时刻存在剩余时长,则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是接入点设备分配的下行时间参数;
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接入点网络参数;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点传输速率以及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计算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帧所需时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当前传输速率以及当前待传输数据量;
将所述当前待传输数据量除以所述当前传输速率,得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
6.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接入点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设备发送的资源请求帧,包括: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下行通信的第二时段;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帧;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内发送的所述资源请求帧;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分配目标上行时间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帧;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信息包括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时段;
所述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接入点网络参数;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点传输速率以及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计算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帧所需时长。
7.一种数据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向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包括: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帧;提取所述下行控制帧中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若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二时段在当前时刻存在剩余时长,则计算预计上行时间参数;向所述接入点设备发送资源请求帧;所述资源请求帧中的信息包括预计上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上行通信所需时长;其中,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是接入点设备分配的下行时间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资源请求帧返回的上行控制帧;
第二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上行控制帧中的目标上行时间参数;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为所述接入点设备根据所述预计上行时间参数计算得到的时间参数;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上行时间参数对应的第一时段内,进行上行通信;
其中,所述接入点设备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设下行时间参数,包括:
获取接入点网络参数;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包括接入点传输速率以及接入点待传输数据量;
根据所述接入点网络参数,计算初始下行时间参数;
若确定需要调整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则将所述初始下行时间参数与预设时长相加,得到所述预设下行时间参数;所述预设时长为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资源请求帧所需时长。
8.一种接入点设备,包括射频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无线模块、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或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54984.3A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099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4984.3A CN113099536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4984.3A CN113099536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536A CN113099536A (zh) 2021-07-09
CN113099536B true CN113099536B (zh) 2023-02-14

Family

ID=7667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4984.3A Active CN113099536B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53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386A (zh) * 2012-06-26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517419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上行数据发送的信道使用时间的方法、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9309948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33877A1 (en) * 2010-09-08 2012-03-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Psmp-based downlink multi-user mimo communications
US10314066B2 (en) * 2015-05-05 201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tecting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10784297B (zh) * 2019-10-31 2022-05-24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单元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7419A (zh) * 2012-06-20 2014-01-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上行数据发送的信道使用时间的方法、上行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3517386A (zh) * 2012-06-26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9309948A (zh) * 2017-07-28 2019-02-05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装置、站点设备和接入点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536A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671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986571B2 (en) Implicit power management mode and state transitions
RU2499368C1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ремени объявления из времени ожидания в режиме простоя применительно к энергосберегающим операциям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сетях
KR101086842B1 (ko) 셀룰러 시스템의 수면 모드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9119157B2 (en) Power saving modes in wireless devices
EP2958380B1 (en) Wlan system with opportunistic transitioning to a low power state for power management
US8351997B2 (en) Scheduling for power saving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2640143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mobile station based on application traffic profile
JP2016513439A (ja) ポーリングビーコン
CN108377551B (zh) Drx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090257369A1 (en) Radio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51966B2 (en) Wireless access protocol with collaborative spectrum monitoring
CN113727294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909334A1 (en) User equipment 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
US20200107263A1 (en) Low latency wireless protocol
CN110896558A (zh)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498155A (zh) 用于基于电池寿命的无线通信调度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3099536B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EP2594107A1 (en) Improved system for device state transition control
Hisham et al. Energy efficient scheduling in local area networks
CN11113227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4779879A (zh) 频压调节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6762413A (zh) 用于wi-fi目标唤醒时间的间隔调整的装置和方法
KR20220053923A (ko) SWIPT 환경의 IoT 시스템에 포함되는 전자 장치의 슬롯프레임 스케쥴링 방법
CN116847474B (zh) 基于csma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电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