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0326A -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0326A
CN113090326A CN202110378926.4A CN202110378926A CN113090326A CN 113090326 A CN113090326 A CN 113090326A CN 202110378926 A CN202110378926 A CN 202110378926A CN 113090326 A CN113090326 A CN 113090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tunnel
drainage
grouting
ba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89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
肖方奇
钱栋栋
孟晨曦
黄栩
袁建华
王浩
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EC East China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Suzhou CRR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EC East China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Suzhou CRR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EC East China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Suzhou CRR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EC East China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89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0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0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0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 E21F16/02Drainage of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21D20/02Setting anchoring-bolts with provisions for grou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0/00Setting anchoring-bolts
    • E21D20/02Setting anchoring-bolts with provisions for grouting
    • E21D20/028Devices or accesories for injecting a grouting liquid in a bore-ho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1/00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 E21D21/0026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综合治理系统在盾构隧道施工期进行安装,包括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降排水泵、蓄水箱和控制系统;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既能通过降排水减压有效防止隧道上浮,又能通过扩大式囊袋提供足够的抗拔力;采用环向钢梁和纵向钢梁,使得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提供的抗拔反力均布于盾构隧道底部的蓄水箱区域处的管片上,有效防止管片不均匀受力导致的变形和错台或局部破损;本发明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和蓄水箱联合作用,通过降排水降低盾构隧道底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以减少盾构隧道的浮力,同时增加蓄水箱中的储水量以增加盾构隧道的自重,综合防治盾构隧道上浮。

Description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隧道的抗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为高效缓解交通压力,发掘地下空间的发展潜力,大量依托盾构法施工形成的地铁隧道和公路隧道不断增加。
运营期内盾构隧道受邻近建筑基坑、管廊基坑和地下通道开挖、其它线路穿越以及地下水位上升等情况的影响,将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上浮。当盾构隧道的上浮量超限时,将引起管片之间出现裂缝或错台,影响行车的平稳性,严重时会导致盾构隧道螺栓断裂、接头部位损坏、管片局部破碎以及裂缝扩张渗水等病害,甚至造成隧道主体结构发生破坏,对盾构隧道内列车或车辆的运营安全造成威胁。
目前对于施工期间盾构管片的上浮机理和控制措施有着较为详尽的研究,但仍缺少全面有效的运营期间隧道上浮控制的预警和治理技术。通常是在运营期盾构隧道发生上浮病害后进行整治,一般先在盾构管片上开凿泄水孔进行排水后,再注入双浆液加固,该方法仅适用于盾构隧道壁后脱空或不密实引起的隧道上浮问题,不适用于其他引起隧道上浮的工况;其他运营期间盾构隧道的抗浮措施,例如锚杆和微型桩技术,由于盾构隧道下卧土层散粒性特点、以及锚杆和微型桩截面较小提供的抗拔力有限等条件的制约,上述抗浮技术在盾构隧道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因此,为预防和治理盾构隧道上浮风险及其可能导致的工程危害,亟需一种有效的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包括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降排水泵、蓄水箱和控制系统;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由锚杆主体、排水通道、注浆体、钢筋和注浆囊袋组成;所述锚杆主体上周向交错贯穿均布注浆孔和排水孔;在所述锚杆主体内侧布设排水通道,其余空间由外向内地置注浆体和钢筋;所述排水通道环向均布贯穿地沿锚杆主体布置在锚杆主体内侧,并紧密嵌入注浆体,通过排水孔与土层中的地下水水力连通,通过密封材料与注浆体水力不连通;部分所述排水孔内设置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表面的透水石与土层紧密贴合;
所述注浆囊袋包括端头注浆囊袋和中间注浆囊袋;所述端头注浆囊袋布置在锚杆主体的端头,若干所述中间注浆囊袋按一定间距环向布置在锚杆主体外侧;所述端头注浆囊袋和中间注浆囊袋通过注浆孔与注浆体连通;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通过防水层、环向钢梁和纵向钢梁沿盾构隧道断面径向地布置于蓄水箱下方,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顶部位于蓄水箱内;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顶部通过锚头和固定螺栓密封,在排水通道所在的锚头区域留有排水通孔,在注浆体所在的锚头区域留有注浆通孔;
所述降排水泵位于蓄水箱内,通过锚头上的排水通孔和水管,与排水通道水力连通;
所述蓄水箱位于盾构隧道底部,通过蓄水箱周侧板和隧道底板,与盾构隧道内的交通空间、附属设备空间分隔;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防止蓄水箱内的水渗入土层和盾构隧道的其他区域;通过蓄水箱蓄水和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排水协同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所述隧道底板和盾构隧道上设置若干位移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仪和报警器;所述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连接;采集仪能够通过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底部土层中孔隙水压力数据,通过位移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的位移数据,所述盾构隧道的位移数据包括隧道的上浮量、上浮速率数据;报警器能够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主体为钢管;所述注浆囊袋材料为PVC膜袋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膜袋;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长度、数量和外径、所述排水孔的直径、间距与数量、所述排水通道的水流通量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所述注浆囊袋的体积、所述中间注浆囊袋的数量和间距由抗拔设计确定;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由盾构隧道的监测设计确定;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与盾构隧道底部管片接触处做封闭处理,防止漏水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通道内铺设排水板,并通过PVC板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材料,与注浆体隔离、水力不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降排水泵的功率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所述降排水泵可在有水或无水条件下正常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箱的体积由降排水设计需求、盾构隧道的交通空间和附属设备空间确定;所述蓄水箱的周侧板强度以及各个连接处强度应满足设计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盾构隧道经过的地下水丰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密集等存在上浮风险的区间段设置所述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
(2)通过隧道底板和周侧板在盾构隧道底部形成蓄水箱,在蓄水箱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并在蓄水箱底部防水层上安装环向钢梁和纵向钢梁;在蓄水箱底部、环向钢梁和纵向钢梁按设计要求钻孔后,将布置有待注浆囊袋、排水通道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锚杆主体安装于钻孔内,插入钢筋,安装带注浆通孔和排水通孔的锚头后进行注浆,根据注浆压力反馈,实时调整注浆压力,待端头注浆囊袋、中间注浆囊袋以及锚杆主体内空隙充满加压浆液后,停止注浆,安装固定螺栓密封,并将注浆通孔封闭,完成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安装。
(3)将降排水泵安装在蓄水箱内,通过水管将锚头上的排水通孔和降排水泵连接。
(4)在隧道底板和盾构隧道上设置若干位移传感器;将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连接;通过控制系统的采集仪自动读取和保存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数据,通过控制系统的报警器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5)通过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降排水泵、蓄水箱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超过隧道上浮预警值时,警报器报警并自动启动降排水泵抽水,及时降低盾构隧道底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以减少盾构隧道的浮力,同时增加蓄水箱中的储水量以增加盾构隧道的自重;根据实时采集到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的数据,实时调整降排水泵作业功率,直至排除盾构隧道的上浮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2)中,所述蓄水箱可根据盾构隧道各个区间的降排水设计的不同,在区间交界处设置分隔板,安装具有合适数量的排水通道和中间注浆囊袋的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选用配套功率的降排水泵,沿盾构隧道形成具有不同蓄排水和抗浮能力的区间蓄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防水层为柔性防水层,便于长期运营阶段的养护和更换;所述端头注浆囊袋、中间注浆囊袋以及锚杆主体空隙内充满的加压浆液的压力大小由抗拔设计、以及囊袋体积和强度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控制系统预留接口连接地下空间智能监测系统,提供盾构隧道服役期的运维监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与隧道的位移数据冲突时,以隧道的位移数据为准;所述降排水泵作业功率、蓄水箱中增加的储水量和增加储水量的速率由设计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是在盾构隧道施工期进行安装,与整个盾构隧道同时完成交付并投入使用,可有效避免盾构隧道运营期间发生上浮病害但整治时间少(运营盾构地铁隧道的整治只能在夜间非列车运营的天窗时间进行,实施难度大、工效低、要求高)的现状,将有效地服务于盾构隧道运营阶段的全寿命周期。
2、本发明中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既能通过降排水减压有效防止隧道上浮,又能通过扩大式囊袋提供足够的抗拔力,进一步地防止盾构隧道上浮灾害。其中,扩大式囊袋不仅增大了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与盾构隧道下方土层的接触面积,增加抗拔阻力,而且囊袋加压注浆后嵌固于土体中,充分利用嵌固土体的强度提供抗拔阻力,进一步地增加了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抗拔效果。
3、本发明采用环向钢梁和纵向钢梁,使得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提供的抗拔反力均布于盾构隧道底部的蓄水箱区域处的管片上,使得变形协调,有效防止管片不均匀受力导致的变形和错台或局部破损,使得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能够安全地防治盾构隧道上浮。
4、采用的蓄水箱充分利用盾构隧道的底部预留空间,将蓄水箱布置在隧道底部,与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连接,内置降排水泵,通过控制系统有效地控制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地下开挖施工引起的盾构隧道的上浮。
5、本发明中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和蓄水箱联合作用,通过降排水降低盾构隧道底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以减少盾构隧道的浮力,同时增加蓄水箱中的储水量以增加盾构隧道的自重,综合防治盾构隧道上浮。
6、本发明蓄水箱在各个隧道区间段交界处设置分隔板,通过调整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排水通道和中间注浆囊袋的数量、以及降排水泵的功率,根据盾构隧道各个区间段的降排水设计的不同,沿盾构隧道形成具有不同蓄排水能力的区间蓄水箱,因地制宜,有效地控制盾构隧道的上浮。
7、本发明中采集仪实时采集和保存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和盾构隧道的位移数据,可用于分析监测区域盾构隧道下部土层中的孔压响应和隧道位移响应特点,开展隧道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的科学研究;同时,结合盾构隧道位移控制过程中的实时反馈数据和有效的位移控制成果,可建立盾构隧道的周边工程环境和上浮控制的大数据库,并为该区域或类似区域其他盾构隧道的上浮控制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附图说明
图1是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的示意图;
图3是A-A的剖面图;
图4是B-B的剖面图;
图中,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锚杆主体1-1、注浆孔1-1-1、锚头1-1-2、固定螺栓1-1-3、排水通道1-2、排水孔1-2-1、注浆体1-3、钢筋1-4、端头注浆囊袋1-5-1、中间注浆囊袋1-5-2、环向钢梁1-6、纵向钢梁1-7、降排水泵2、蓄水箱3、防水层3-1、隧道底板4、盾构隧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包括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降排水泵2、蓄水箱3和控制系统。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由锚杆主体1-1、排水通道1-2、注浆体1-3、钢筋1-4和注浆囊袋组成;所述锚杆主体1-1上周向交错贯穿均布注浆孔1-1-1和排水孔1-2-1;在所述锚杆主体1-1内侧布设排水通道1-2,其余空间由外向内地置注浆体1-3和钢筋1-4。所述排水通道1-2环向均布贯穿地沿锚杆主体1-1布置在锚杆主体1-1内侧,并紧密嵌入注浆体1-3,通过排水孔1-2-1与土层中的地下水水力连通,通过密封材料与注浆体1-3水力不连通;部分所述排水孔1-2-1内设置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表面的透水石与土层紧密贴合。
所述注浆囊袋包括端头注浆囊袋1-5-1和中间注浆囊袋1-5-2;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布置在锚杆主体1-1的端头,若干所述中间注浆囊袋1-5-2按一定间距环向布置在锚杆主体1-1外侧;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和中间注浆囊袋1-5-2通过注浆孔1-1-1与注浆体1-3连通。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通过防水层3-1、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沿盾构隧道5断面径向地布置于蓄水箱3下方,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顶部位于蓄水箱3内;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顶部通过锚头1-1-2和固定螺栓1-1-3密封,在排水通道1-2所在的锚头1-1-2区域留有排水通孔,在注浆体1-3所在的锚头1-1-2区域留有注浆通孔。
所述降排水泵2位于蓄水箱3内,通过锚头1-1-2上的排水通孔和水管,与排水通道1-2水力连通;所述降排水泵2的功率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可在有水或无水条件下正常作业。
所述蓄水箱3位于盾构隧道5底部,通过蓄水箱3周侧板和隧道底板4,与盾构隧道5内的交通空间、附属设备空间分隔;所述蓄水箱3的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3-1,防止蓄水箱3内的水渗入土层和盾构隧道5的其他区域;所述蓄水箱3的体积由降排水设计需求、盾构隧道5的交通空间和附属设备空间确定;所述蓄水箱3的周侧板强度以及各个连接处强度应满足设计需求;所述蓄水箱3具有一定的蓄排水能力,通过蓄水箱3蓄水和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排水协同控制盾构隧道5的上浮。
所述隧道底板4和盾构隧道5上设置一定数量的位移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仪和报警器;所述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2连接;采集仪能够通过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5底部土层中孔隙水压力数据,通过位移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5的位移数据,所述盾构隧道5的位移数据包括隧道的上浮量、上浮速率数据;报警器能够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具体地,所述锚杆主体1-1为钢管;所述注浆囊袋材料为PVC膜袋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膜袋;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长度、数量和外径、所述排水孔1-2-1的直径、间距与数量、所述排水通道1-2的水流通量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所述注浆囊袋的体积、所述中间注浆囊袋1-5-2的数量和间距由抗拔设计确定;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由盾构隧道5的监测设计确定;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与盾构隧道5底部管片接触处做封闭处理,防止漏水事故发生。
具体地,所述排水通道1-2内铺设排水板,并通过PVC板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材料,与注浆体1-3隔离、水力不连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盾构隧道经过的地下水丰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密集等存在上浮风险的区间段设置所述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
(2)通过隧道底板4和周侧板在盾构隧道5底部形成蓄水箱3,在蓄水箱3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3-1,并在蓄水箱3底部防水层3-1上安装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在蓄水箱3底部、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按设计要求钻孔后,将布置有待注浆囊袋、排水通道1-2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锚杆主体1-1安装于钻孔内,插入钢筋1-4,安装带注浆通孔和排水通孔的锚头1-1-2后进行注浆,根据注浆压力反馈,实时调整注浆压力,待端头注浆囊袋1-5-1、中间注浆囊袋1-5-2以及锚杆主体1-1内空隙充满加压浆液后,停止注浆,安装固定螺栓1-1-3密封,并将注浆通孔封闭,完成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安装;
具体地,可根据盾构隧道5各个区间的降排水设计的不同,在区间交界处设置分隔板,安装具有合适数量的排水通道1-2和中间注浆囊袋1-5-2的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选用配套功率的降排水泵2,沿盾构隧道5形成具有不同蓄排水和抗浮能力的区间蓄水箱3。
具体地,所述防水层3-1为柔性防水层,便于长期运营阶段的养护和更换;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中间注浆囊袋1-5-2以及锚杆主体1-1空隙内充满的加压浆液的压力大小由抗拔设计、以及囊袋体积和强度确定。
(3)将降排水泵2安装在蓄水箱3内,通过水管将锚头1-1-2上的排水通孔和降排水泵2连接。
(4)在隧道底板4和盾构隧道5上设置一定数量的位移传感器;将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2)连接;通过控制系统的采集仪自动读取和保存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数据,通过控制系统的报警器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具体地,所述控制系统预留接口连接地下空间智能监测系统,提供盾构隧道服役期的运维监测数据。
(5)通过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降排水泵2、蓄水箱3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超过隧道上浮预警值时,警报器报警并自动启动降排水泵2抽水,及时降低盾构隧道5底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以减少盾构隧道5的浮力,同时增加蓄水箱3中的储水量以增加盾构隧道5的自重;根据实时采集到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的数据,实时调整降排水泵2作业功率,直至排除盾构隧道5的上浮风险;
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与隧道的位移(上浮量或上浮速率)数据冲突时,以隧道的位移(上浮量或上浮速率)数据为准;
具体地,降排水泵2作业功率、蓄水箱3中增加的储水量和增加储水量的速率由设计确定。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降排水泵(2)、蓄水箱(3)和控制系统;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由锚杆主体(1-1)、排水通道(1-2)、注浆体(1-3)、钢筋(1-4)和注浆囊袋组成;所述锚杆主体(1-1)上周向交错贯穿均布注浆孔(1-1-1)和排水孔(1-2-1);在所述锚杆主体(1-1)内侧布设排水通道(1-2),其余空间由外向内地置注浆体(1-3)和钢筋(1-4);所述排水通道(1-2)环向均布贯穿地沿锚杆主体(1-1)布置在锚杆主体(1-1)内侧,并紧密嵌入注浆体(1-3),通过排水孔(1-2-1)与土层中的地下水水力连通,通过密封材料与注浆体(1-3)水力不连通;部分所述排水孔(1-2-1)内设置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表面的透水石与土层紧密贴合;
所述注浆囊袋包括端头注浆囊袋(1-5-1)和中间注浆囊袋(1-5-2);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布置在锚杆主体(1-1)的端头,若干所述中间注浆囊袋(1-5-2)按一定间距环向布置在锚杆主体(1-1)外侧;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和中间注浆囊袋(1-5-2)通过注浆孔(1-1-1)与注浆体(1-3)连通;
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通过防水层(3-1)、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沿盾构隧道(5)断面径向地布置于蓄水箱(3)下方,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顶部位于蓄水箱(3)内;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顶部通过锚头(1-1-2)和固定螺栓(1-1-3)密封,在排水通道(1-2)所在的锚头(1-1-2)区域留有排水通孔,在注浆体(1-3)所在的锚头(1-1-2)区域留有注浆通孔;
所述降排水泵(2)位于蓄水箱(3)内,通过锚头(1-1-2)上的排水通孔和水管,与排水通道(1-2)水力连通;
所述蓄水箱(3)位于盾构隧道(5)底部,通过蓄水箱(3)周侧板和隧道底板(4),与盾构隧道(5)内的交通空间、附属设备空间分隔;所述蓄水箱(3)的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3-1),防止蓄水箱(3)内的水渗入土层和盾构隧道(5)的其他区域;通过蓄水箱(3)蓄水和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排水协同控制盾构隧道(5)上浮;
所述隧道底板(4)和盾构隧道(5)上设置若干位移传感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仪和报警器;所述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2)连接;采集仪能够通过孔隙水压力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5)底部土层中孔隙水压力数据,通过位移传感器自动读取和保存盾构隧道(5)的位移数据,所述盾构隧道(5)的位移数据包括隧道的上浮量、上浮速率数据;报警器能够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主体(1-1)为钢管;所述注浆囊袋材料为PVC膜袋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膜袋;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长度、数量和外径、所述排水孔(1-2-1)的直径、间距与数量、所述排水通道(1-2)的水流通量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所述注浆囊袋的体积、所述中间注浆囊袋(1-5-2)的数量和间距由抗拔设计确定;所述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的数量和分布由盾构隧道(5)的监测设计确定;所述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与盾构隧道(5)底部管片接触处做封闭处理,防止漏水事故发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1-2)内铺设排水板,并通过PVC板或其他高强度高聚合物材料,与注浆体(1-3)隔离、水力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排水泵(2)的功率由降排水设计流量确定;所述降排水泵(2)可在有水或无水条件下正常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3)的体积由降排水设计需求、盾构隧道(5)的交通空间和附属设备空间确定;所述蓄水箱(3)的周侧板强度以及各个连接处强度应满足设计需求。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盾构隧道经过的地下水丰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密集等存在上浮风险的区间段设置所述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
(2)通过隧道底板(4)和周侧板在盾构隧道(5)底部形成蓄水箱(3),在蓄水箱(3)底部和周侧铺设防水层(3-1),并在蓄水箱(3)底部防水层(3-1)上安装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在蓄水箱(3)底部、环向钢梁(1-6)和纵向钢梁(1-7)按设计要求钻孔后,将布置有待注浆囊袋、排水通道(1-2)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锚杆主体(1-1)安装于钻孔内,插入钢筋(1-4),安装带注浆通孔和排水通孔的锚头(1-1-2)后进行注浆,根据注浆压力反馈,实时调整注浆压力,待端头注浆囊袋(1-5-1)、中间注浆囊袋(1-5-2)以及锚杆主体(1-1)内空隙充满加压浆液后,停止注浆,安装固定螺栓(1-1-3)密封,并将注浆通孔封闭,完成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的安装。
(3)将降排水泵(2)安装在蓄水箱(3)内,通过水管将锚头(1-1-2)上的排水通孔和降排水泵(2)连接。
(4)在隧道底板(4)和盾构隧道(5)上设置若干位移传感器;将控制系统与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降排水泵(2)连接;通过控制系统的采集仪自动读取和保存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数据,通过控制系统的报警器对采集到的孔隙水压力数据和位移数据进行读取、预警和处理。
(5)通过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降排水泵(2)、蓄水箱(3)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超过隧道上浮预警值时,警报器报警并自动启动降排水泵(2)抽水,及时降低盾构隧道(5)底部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以减少盾构隧道(5)的浮力,同时增加蓄水箱(3)中的储水量以增加盾构隧道(5)的自重;根据实时采集到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或隧道的上浮量或上浮速率的数据,实时调整降排水泵(2)作业功率,直至排除盾构隧道(5)的上浮风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所述蓄水箱(3)可根据盾构隧道(5)各个区间的降排水设计的不同,在区间交界处设置分隔板,安装具有合适数量的排水通道(1-2)和中间注浆囊袋(1-5-2)的囊袋扩大式降排水锚杆(1),选用配套功率的降排水泵(2),沿盾构隧道(5)形成具有不同蓄排水和抗浮能力的区间蓄水箱(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防水层(3-1)为柔性防水层,便于长期运营阶段的养护和更换;所述端头注浆囊袋(1-5-1)、中间注浆囊袋(1-5-2)以及锚杆主体(1-1)空隙内充满的加压浆液的压力大小由抗拔设计、以及囊袋体积和强度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控制系统预留接口连接地下空间智能监测系统,提供盾构隧道服役期的运维监测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当控制系统的采集仪采集到的土层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与隧道的位移数据冲突时,以隧道的位移数据为准;所述降排水泵(2)作业功率、蓄水箱(3)中增加的储水量和增加储水量的速率由设计确定。
CN202110378926.4A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090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926.4A CN113090326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8926.4A CN113090326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0326A true CN113090326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7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8926.4A Pending CN113090326A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03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5453A (zh) * 2023-03-13 2023-06-23 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快速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区间模型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5453A (zh) * 2023-03-13 2023-06-23 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Revit快速创建城市轨道交通区间模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4310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压富水区隧道减压排水装置
CN105569095B (zh) 一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
CN102434175A (zh) 隧道衬砌自防排水系统
CN202483588U (zh) 隧道衬砌自防排水系统
CN113137273B (zh)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变形控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86150U (zh)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排水及检修系统
CN113565133A (zh) 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780957U (zh) 一种富水铁路隧道底部泄水降压及加固结构
CN112144584A (zh) 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727516A (zh) 一种用于水下隧道抗浮的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047A (zh) 大宽度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113090326A (zh)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25250B (zh) 一种岩溶富水隧道双层减压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88758B (zh) 一种双层装配式地下粮仓
CN113217094A (zh) 一种弱胶结强膨胀高富水软岩劣化效应控制方法
CN214660343U (zh) 一种盾构隧道的减压排水抗浮综合治理系统
CN107905809B (zh) 双孔中空矩形截面梁承载路堑式拱形隧道衬砌结构
CN107905808B (zh) 墙脚倒槽型纵梁承载无隧底结构拱形衬砌系统
CN113137272B (zh) 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位移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137257B (zh) 一种盾构隧道运营期超限收敛变形的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165817U (zh) 一种紧邻地铁的半盖挖顺作城市隧道结构
CN214657275U (zh) 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
CN210003330U (zh) 一种富水隧洞可转换型堵排结合支护结构
CN20704800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粗格栅沉井
CN203834529U (zh) 高水位地区建筑基础施工时的泄压抗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