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0214A -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0214A
CN113090214A CN202110219484.9A CN202110219484A CN113090214A CN 113090214 A CN113090214 A CN 113090214A CN 202110219484 A CN202110219484 A CN 202110219484A CN 113090214 A CN113090214 A CN 113090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cable
rod body
monitor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9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0214B (zh
Inventor
高超
尹希文
张玉军
邓伟男
毕云峰
田国灿
徐法奎
徐磊
徐少辉
曲秋扬
张亮
程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piao Yaju Engineering Surve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piao Yaju Engineering Surve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piao Yaju Engineering Survey Co ltd, CCTEG Coal Min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piao Yaju Engineering Surve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194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0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0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0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0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1/00Fishing for or freeing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1/12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31/00Fishing for or freeing object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31/12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 E21B31/125Grappling tools, e.g. tongs or gra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ed wire line or ro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包括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打捞装置杆体包括杆身和多个第一打捞钩;杆身的一端与钻杆的底部连接;第一打捞钩的一端固定在杆身的外表面;第一打捞钩向上倾斜,且与杆身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钻杆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带动打捞装置杆体旋转,以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并缠绕在杆身上,在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打捞钩对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在外力作用下钻杆向上移动,基于线缆与杆身的摩擦力和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本发明实现提高打捞成功率,减少对设备及其线缆的损伤。

Description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作面开采后,导致上覆岩土层移动变形并伴随有一定的孔隙裂隙发育。为显示和探究其孔隙裂隙发育情况,需要在地面实施钻探工程,并在钻孔内应用彩色钻孔电视对其孔隙裂隙发育特征进行探测。同时对于覆岩移动变形监测孔,需要在地面对监测孔进行测井与测斜检验,后续还要在孔内安装监测设备。当监测孔内彩色钻孔电视、测井设备、监测设备及其传输线缆丢失在孔内时,往往需要对孔内监测设备及线缆进行专门打捞。
目前覆岩监测孔内尚无成熟的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打捞装置及方法,不恰当的打捞方式或方法不仅造成监测设备的丢失,造成资产的损失;同时该类监测设备多为高强度的厚壁不锈钢制成,如果遗失在孔内,设备卡在孔内某一深度,钻探用的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无法将其损毁,造成废孔,增加钻探工程量及钻探成本。
现有的钻孔内打捞装置可分为三类:1、一类仅用于打捞孔内钻杆,该技术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2、一类只能打捞孔内掉落的杂物、钻机损毁掉落或磨损零部件,对需要打捞物品有损伤,不能打捞传输线缆、精密监测仪器、精密探测器等;3、另一类主要应用于石油钻探工程中,利用内部夹头螺母带动夹爪或卡爪夹紧钢丝绳,或者利用套筒首先切割钢丝绳再对钢丝绳新切割出的端头进行穿引,再利用电机的旋转以打捞具有一定剪切刚度、一定刚性的钢丝绳等。
覆岩深部监测孔内监测设备或探测设备大多利用自身重量从地面孔口沿孔壁向深部滑行并进行监测,其线缆强度较低,远低于钢丝绳的强度,且具有一定的自重。上述这些装置不能用于传输线缆、精密监测仪器和精密探测器等;或仅能打捞具有一定剪切刚度和一定刚性的钢丝绳等;或直接剪断线缆,强行用于打捞传输线缆、精密监测仪器和精密探测器等,造成线缆或监测设备损坏,达不到打捞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打捞方法或装置仅能打捞具有一定剪切刚度、一定刚性的钢丝绳,在打捞的过程中很容易对监测设备和线缆造成损坏的缺陷,实现减小打捞过程中对监测设备和线缆造成的损伤,提高打捞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包括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
其中,所述钻杆的直径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打捞装置杆体包括杆身和多个第一打捞钩;
所述杆身的一端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打捞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杆身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打捞钩向上倾斜,且与所述杆身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钻杆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旋转,以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所述杆身之间,并缠绕在所述杆身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钻杆向上移动,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所述钻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杆身的直径;
所述杆身的一端通过变径段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变径段的上部为母接头,所述变径段的下部为公接头;
所述母接头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杆身的一端螺纹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沿着所述杆身的外表面以螺旋线样式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打捞钩的长度,以及与所述杆身之间的夹角根据所述线缆的外径确定,以将所述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所述杆身之间;
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数量根据所述线缆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确定,所述线缆的重量根据所述线缆的材质和结构确定,以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所述杆身为厚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钢管;
所述第一打捞钩为钢筋段;
所述钢筋段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杆身的外表面,所述钢筋段的另一端经过光滑处理。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杆体还包括多个第二打捞钩;
所述多个第二打捞钩的长度不同;
所述第二打捞钩为J形挂钩;
所述第二打捞钩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杆身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打捞钩的弧形部分超出所述杆身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打捞钩用于在所述线缆卡在所述第一打捞钩上的同时,将所述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打捞钩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还包括卷扬机;
所述卷扬机与所述钻杆的顶部连接,用于将所述打捞装置杆体随着所述钻杆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所在的区域,并将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上的线缆随着所述钻杆提升至所述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包括:
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
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的顶部,以使所述线缆卡持在所述打捞装置的第一打捞钩上,并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中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打捞方法,所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包括:
使用卷扬机将打捞装置进行下放;
若没有下放到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则使用固定卡具将所述钻杆固定在所述监测孔的孔口;
将另一节钻杆与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连接后,使用所述卷扬机对所述打捞装置继续进行下放,直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打捞方法,所述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部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打捞钩分布的螺旋线样式的旋转方向,对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端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打捞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包括:
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使用卷扬机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
本发明提供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一端连接小直径钻杆,使得打捞装置杆体在下放或提升的过程中不易卡壁;还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设置多个向上倾斜的第一打捞钩,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牢固地卡持在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并牢固地缠绕在杆身上,基于线缆与杆身的摩擦力,以及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成功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减少对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损伤,便于二次使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注:
1:钻杆; 2:变径段; 201:母接头;
202:公接头; 3:杆身; 4:第一打捞钩;
5:第二打捞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该装置包括钻杆1和打捞装置杆体;其中,所述钻杆的直径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打捞装置杆体包括杆身3和多个第一打捞钩4;所述杆身3的一端与所述钻杆1的底部连接;
其中,钻杆1为小孔径,直径可以为Ф50mm,但不限于此种尺寸。钻杆1的底部与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连接。钻杆1与杆身3的连接方式为非固定连接,如螺纹连接或卡接等。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便于钻杆1与打捞装置杆体的组装,还便于对钻杆1和打捞装置杆体保管。
钻杆1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在监测孔内的深度确定。通过不断增加钻杆1的数量,以加长打捞装置,可以将打捞装置杆体延伸至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附近。
且由于钻杆1可以承受巨大的内外压、扭曲、弯曲和振动,可以确保打捞装置在下放和提升的过程中不易卡壁和变形,使打捞装置顺利下放至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附近,和将打捞装置顺利提升至监测孔外。
所述第一打捞钩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杆身3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打捞钩4向上倾斜,且与所述杆身3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其中,第一打捞钩4的数量和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打捞钩4的直径可以为Ф4mm到Ф6mm,本实施例不对第一打捞钩4的直径做具体的限定。第一打捞钩4与杆身3的外表面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种固定方式。
为了使得待打捞设备的线缆牢固地缠绕在杆身3的外表面,第一打捞钩4可以是倾斜向上的钢筋段,通过焊接固定在杆身3的外表面,且与杆身3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第二预设阈值为30°。
多个第一打捞钩4倾斜向上固定在杆身3的外表面,其固定在杆身3的方向与打捞装置下放的方向相反,可以使线缆缠绕在杆身3上,且缠绕的圈数越多,缠绕摩擦力越大。其中,缠绕摩擦力为线缆缠绕在杆身3产生的摩擦力。此外,第一打捞钩4与杆身3之间的夹角,可实现对线缆的夹持。在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自重应力下,以及第一打捞钩4的夹持挤压力作用下,使得线缆牢固地缠绕在杆身3上。
所述钻杆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旋转,以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4与所述杆身3之间,并缠绕在所述杆身3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4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具体地,钻杆1的底部与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连接,钻杆1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打捞装置杆体也会随之旋转。且钻杆1的旋转方向与第一打捞钩4在杆身3的外表面的布置方向相同,以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多个第一打捞钩4与杆身3之间,并按照第一打捞钩4的布置方向缠绕在杆身3上。且在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线缆可以牢固地卡持在第一打捞钩4与杆身3之间,不易脱钩。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钻杆1向上移动,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3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4的挤压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具体地,线缆缠绕在打捞装置杆体上后,钻杆1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提升,打捞装置杆体随之向上提升。打捞装置杆体在提升过程中,基于杆身3的缠绕摩擦力和第一打捞钩4的挤压力,可以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
这种打捞装置不仅可以保障打捞的成功率,还可以保障打捞出来的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无损伤,继续投入二次使用,节约设备成本。且监测孔内的设备打捞出来后,监测孔仍可继续使用,有效节省钻探成本。
本实施例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一端连接小直径钻杆,使得打捞装置杆体在下放或提升的过程中不易卡壁;还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设置多个向上倾斜的第一打捞钩,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牢固地卡持在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并牢固地缠绕在杆身上,基于线缆与杆身的摩擦力,以及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成功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减少对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损伤,便于二次使用,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钻杆1的直径大于所述杆身3的直径;所述杆身3的一端通过变径段2与所述钻杆1的底部连接;所述变径段2的上部为母接头201,所述变径段2的下部为公接头202;所述母接头201与所述钻杆1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公接头202与所述杆身3的一端螺纹连接。
具体地,通常彩色钻孔电视探测孔或覆岩监测孔的孔径为95mm,且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在监测孔内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若打捞装置尺寸过大,则难以下放到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也不利于打捞,打捞效率低,且难以保证打捞的成功率。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钻杆1为小孔径钻杆,直径可以为Ф50mm,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的外径可以为Ф38mm。而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相差较大,可以通过变径段2实现打捞装置杆体与钻杆1的迅速连接安装。
钻杆1的底部外表面设有预设间隔和深度的螺纹。其中,预设间隔和深度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设置。变径段2的上部为母接头201,母接头201内壁的螺纹根据钻杆底部的螺纹,以及公母性质等进行设计并加工。母接头201与钻杆的底部螺纹连接。其中,母接头201的外径为Ф50mm。
同理,杆身3一端的内壁也设有螺纹,变径段2下部的公接头202的外表面的螺纹根据杆身3的螺纹,以及公母性质等进行设计并加工。公接头202与杆身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变径段将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进行连接,不仅可以实现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的快速连接,还可以降低打捞装置在监测孔内的占比,减少对孔壁的摩擦及损伤,便于打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4沿着所述杆身3的外表面以螺旋线样式分布;其中,所述第一打捞钩4的长度,以及与所述杆身3之间的夹角根据所述线缆的外径确定,以将所述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4与所述杆身3之间;所述第一打捞钩4的数量根据所述线缆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确定,所述线缆的重量根据所述线缆的材质和结构确定,以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3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具体地,多个第一打捞钩4可以沿着杆身3的外表面以螺旋线样式分布。其中,第一打捞钩4的分布密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任意两个第一打捞钩4的间距可以为30cm到40cm。
通过这种方式布置第一打捞钩4,一方面可以将第一打捞钩4布置在杆身3的各个方位,便于将线缆缠绕在杆身3;另一方面,在打捞过程中,按照第一打捞钩4的布置方向将线缆缠绕在杆身3,可以减少对线缆的损伤。
若第一打捞钩4的长度太短、与杆身3之间的夹角太小或太大,很容易使线缆滑落或不能成功卡持在第一打捞钩4与杆身3之间,难以保证打捞成功率。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外径,科学合理地设计第一打捞钩4的长度,以及与杆身3之间的夹角,可以使得线缆牢固地卡在多个第一打捞钩4与所述杆身3之间。例如,可以将第一打捞钩4的长度设置为3cm,与杆身3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
多个第一打捞钩4按照一定的密度及螺旋线样式固定在杆身3,既可以保障打捞的成功率,还可以用于承担线缆及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第一打捞钩4的数量根据线缆和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确定。例如,可以是8到10个。若线缆和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较重,则可以多设置几个第一打捞钩4,用于分担线缆及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避免对线缆造成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杆身3为厚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钢管;所述第一打捞钩4为钢筋段;所述钢筋段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杆身3的外表面,所述钢筋段的另一端经过光滑处理。
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10mm。杆身3可以为外径Ф38mm、长度3m、内径Ф26mm的厚壁钢管。本实施例不对杆身3的外径、长度和内径等作具体地限定。
第一打捞钩4可以为钢筋段,其一端焊接在杆身3的外表面,另一端延伸出杆身3外表面预设距离,且经过光滑处理,避免在打捞的过程中对线缆及待打捞监测设备造成损伤。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捞装置杆体还包括多个第二打捞钩5;所述多个第二打捞钩5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二打捞钩5为J形挂钩;所述第二打捞钩5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杆身3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打捞钩5的弧形部分超出所述杆身3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打捞钩5用于在所述线缆卡在所述第一打捞钩4上的同时,将所述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打捞钩5上。
具体地,还可以在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的末端设置多个第二打捞钩5,用于在线缆卡在第一打捞钩4上的同时,将线缆缠绕在第二打捞钩5上,为打捞装置的打捞提供二级保障,使线缆不易滑落,提高打捞成功率。即,利用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缠绕摩擦力、杆身3外表面上第一打捞钩4的挤压力和杆身3末端的第二打捞钩5共同作用,可以将孔内线缆及待打捞监测设备打捞出监测孔。
多个第二打捞钩5的长度不一,且按照不同的布置方向固定在杆身3末端的内壁上。可以是沿杆身3末端的同一横截面内壁上均匀分布。如,设置有两个第二打捞钩5,其按照180°的间隔沿着杆身3的同一横截面均匀焊接在所述杆身3的外表面。其中,第二打捞钩5的直径、长度和材质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为了减小打捞装置在监测孔内的占比,多个第二打捞钩5沿孔径方向的整体尺寸略小于打捞转置杆体的外径。其中,第二打捞钩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2个。
第二打捞钩5的顶端固定在杆身3内壁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所述第二打捞钩5的弧形部分的尺寸以及弧形部分超出杆身3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两个第二打捞钩5的弧形部分伸出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3长度分别为20cm与30cm。
本实施例中的打捞装置杆体包括杆身3、第一打捞钩和第二打捞钩5。不仅打捞装置杆体的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组装和保管,造价低。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与所述钻杆1的顶部连接,用于将所述打捞装置杆体随着所述钻杆1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所在的区域,并将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上的线缆随着所述钻杆1提升至所述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其中,卷扬机的类型可以为钢丝绳卷扬机,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种类型。钻杆1的顶部连接有卷扬机。卷扬机在启动状态下,不仅可以将与钻杆1连接的打捞装置杆体下放至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所在的区域,还可以将缠绕在打捞装置杆体上的线缆随着钻杆1提升至监测孔外。
打捞装置中的杆身3和钻杆均为空心结构,整个打捞装置较为轻便,打捞装置对于钻机系统的动力要求不高。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基于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与上文描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包括:步骤301,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可以在外力的作用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下放的方式可以是分多次对打捞装置进行下放,直到下放到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通过这种下放方式,既可以将打捞装置下放到合适的位置,也可以避免下放过多对线缆造成损伤。
步骤302,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的顶部,以使所述线缆卡持在所述打捞装置的第一打捞钩上,并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中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具体地,将钻杆下放至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所在的区域后,可以在监测孔口以均匀且小于预设值的速度对钻杆进行旋转。通过旋转钻杆,可以带动打捞装置杆体旋转,使线缆卡持在打捞装置的第一打捞钩上,并缠绕在打捞装置中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上,且可以有效避免旋转过快对线缆造成损伤。其中,旋转的圈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10到15圈。
在旋转过程中,在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自重应力下,以及第一打捞钩和杆身之间的夹持挤压力作用下,线缆与打捞装置杆体的挤压力越来越大,可以成功实现线缆及监测设备的打捞。
步骤303,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具体地,线缆缠绕在打捞装置杆体上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提升打捞装置杆体。打捞装置杆体在提升过程中,基于杆身的缠绕摩擦力和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可以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
这种打捞方法不仅可以保障打捞的成功率,还可以保障打捞出来的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无损伤,继续投入二次使用,节约设备成本。且监测孔内的设备打捞成功后,监测孔仍可继续使用,有效节省钻探成本。
本实施例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一端连接钻杆,使得打捞装置杆体在下放或提升的过程中不易卡壁;还通过在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设置多个向上倾斜的第一打捞钩,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牢固地卡持在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并牢固地缠绕在杆身上,基于线缆与杆身的摩擦力,以及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成功将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线缆打捞出监测孔,提高了打捞的成功率,减少对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线缆的损伤,便于二次使用,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包括:使用卷扬机将打捞装置进行下放;若没有下放到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则使用固定卡具将所述钻杆固定在所述监测孔的孔口;将另一节钻杆与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连接后,使用所述卷扬机对所述打捞装置继续进行下放,直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
具体地,可以使用卷扬机对打捞装置进行多次下放。每次下放完成后,判断打捞装置杆体是否下放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若没有,则使用监测孔的孔口的固定卡具将钻杆固定在监测孔的孔口,再增加一节钻杆并与打捞装置的钻杆连接。然后使用卷扬机继续对打捞装置进行下放,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及其的线缆所在的区域。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部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打捞钩分布的螺旋线样式的旋转方向,对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端进行旋转。
具体地,钻杆在外力作用下旋转时,打捞装置杆体也会随之旋转。且钻杆的旋转方向与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外表面的第一打捞钩的螺旋线布置方向相同,以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并按照第一打捞钩的布置方向缠绕在杆身上。且在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线缆可以牢固地卡持在第一打捞钩与杆身之间,不易脱钩。并且按照第一打捞钩的螺旋线布置方向将线缆缠绕在杆身上,可以减少对线缆的损伤。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包括: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使用卷扬机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
具体地,线缆缠绕在打捞装置杆体上后,使用卷扬机将缠绕在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通过这种打捞方法,不仅可以将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安全打捞出监测孔外,而且打捞可靠性与成功率高,便于操作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和打捞装置杆体;
其中,所述钻杆的直径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打捞装置杆体包括杆身和多个第一打捞钩;
所述杆身的一端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打捞钩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杆身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打捞钩向上倾斜,且与所述杆身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所述钻杆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旋转,并带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旋转,以使监测孔内的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所述杆身之间,并缠绕在所述杆身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在外力作用下所述钻杆向上移动,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杆身的直径;
所述杆身的一端通过变径段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连接;
所述变径段的上部为母接头,所述变径段的下部为公接头;
所述母接头与所述钻杆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杆身的一端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沿着所述杆身的外表面以螺旋线样式分布;
其中,所述第一打捞钩的长度,以及与所述杆身之间的夹角根据所述线缆的外径确定,以将所述线缆卡在所述多个第一打捞钩与所述杆身之间;
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数量根据所述线缆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重量确定,所述线缆的重量根据所述线缆的材质和结构确定,以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所述监测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为厚度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的钢管;
所述第一打捞钩为钢筋段;
所述钢筋段的一端焊接在所述杆身的外表面,所述钢筋段的另一端经过光滑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装置杆体还包括多个第二打捞钩;
所述多个第二打捞钩的长度不同;
所述第二打捞钩为J形挂钩;
所述第二打捞钩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杆身的另一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打捞钩的弧形部分超出所述杆身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打捞钩用于在所述线缆卡在所述第一打捞钩上的同时,将所述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打捞钩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扬机;
所述卷扬机与所述钻杆的顶部连接,用于将所述打捞装置杆体随着所述钻杆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所在的区域,并将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杆体上的线缆随着所述钻杆提升至所述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的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
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的顶部,以使所述线缆卡持在所述打捞装置的第一打捞钩上,并缠绕在所述打捞装置中打捞装置杆体的杆身上,在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线缆的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打捞钩对所述线缆的挤压力越来越大;
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以将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随着所述线缆打捞出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监测孔内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的线缆所在的区域,包括:
使用卷扬机将打捞装置进行下放;
若没有下放到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则使用固定卡具将所述钻杆固定在所述监测孔的孔口;
将另一节钻杆与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连接后,使用所述卷扬机对所述打捞装置继续进行下放,直到将打捞装置下放至所述待打捞监测设备和所述线缆所在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部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打捞钩分布的螺旋线样式的旋转方向,对所述打捞装置的钻杆顶端进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打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包括:
基于所述线缆与所述杆身的摩擦力和所述第一打捞钩的挤压力,使用卷扬机将缠绕在所述杆身上的线缆提升至监测孔外。
CN202110219484.9A 2021-02-26 2021-02-26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090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9484.9A CN113090214B (zh) 2021-02-26 2021-02-26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9484.9A CN113090214B (zh) 2021-02-26 2021-02-26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0214A true CN113090214A (zh) 2021-07-09
CN113090214B CN113090214B (zh) 2022-02-25

Family

ID=7666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9484.9A Active CN113090214B (zh) 2021-02-26 2021-02-26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02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317A (zh) * 2021-12-30 2022-05-17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中打捞钻头、钻杆和导管的方法
CN114718494A (zh) * 2022-04-11 2022-07-08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 一种用于地面奥灰钻孔的打捞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418A (zh) * 2011-12-08 2013-06-19 西安新生代油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油气水井的钩类打捞器
CN104080998A (zh) * 2012-01-27 2014-10-01 阿特拉斯·科普柯加拿大有限公司 取芯筒阀组件
CN205154082U (zh) * 2015-11-30 2016-04-13 杨庆军 新型复式打捞工具
CN205663419U (zh) * 2016-05-30 2016-10-26 山东鲁潍机械厂 一种钻孔内陀螺测斜仪解卡打捞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418A (zh) * 2011-12-08 2013-06-19 西安新生代油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油气水井的钩类打捞器
CN104080998A (zh) * 2012-01-27 2014-10-01 阿特拉斯·科普柯加拿大有限公司 取芯筒阀组件
CN205154082U (zh) * 2015-11-30 2016-04-13 杨庆军 新型复式打捞工具
CN205663419U (zh) * 2016-05-30 2016-10-26 山东鲁潍机械厂 一种钻孔内陀螺测斜仪解卡打捞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英洲等: "《油水井落物预防与打捞》", 31 January 1983, 油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317A (zh) * 2021-12-30 2022-05-17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钻孔灌注桩中打捞钻头、钻杆和导管的方法
CN114718494A (zh) * 2022-04-11 2022-07-08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彭庄煤矿 一种用于地面奥灰钻孔的打捞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0214B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0214B (zh) 监测孔内带线缆的监测设备打捞装置及方法
HU206757B (en) Set of drill stem details
CN106285542B (zh) 一种井下落物打捞器
CN207344508U (zh) 风机叶片断裂螺栓取出设备
CN109869109B (zh) 一种打捞钻头的方法及钻头打捞装置
CN212406586U (zh) 一种多分支增产工具管内导向工具
CN215213400U (zh) 一种垂直钻孔超声成像测试探管打捞装置
CN203822231U (zh) 新型钻孔落物捞取器
US7690430B1 (en) Well casing extraction accessories and method
CN103573204A (zh) 过变径管柱钢丝落鱼打捞器
CN210483604U (zh) 钻具打捞装置
CN107345477A (zh) 挠性落鱼打捞工具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78662U (zh) 挠性落鱼打捞工具
US52656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wire line from a well bore
CN111706286A (zh) 落井电缆再穿芯打捞装置与方法
CN217080392U (zh) 一种分体式钢丝电缆打捞外钩
CN221119896U (zh) 一种石油钻井电缆打捞装置及打捞系统
US6412552B1 (en) Cable protector
CN108266134B (zh) 一种适用于维修大修井的施工方法
CN212317912U (zh) 一种井下落物打捞装置
CN214118126U (zh) 一种套管井内绳类落物打捞工具
CN220353850U (zh) 一种井下打捞工具
CN210829153U (zh) 组合外钩
CN220185079U (zh) 一种井内落物抓捞工具
CN111852335B (zh) 一种多分支增产工具管内导向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