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2338A -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2338A
CN113082338A CN202110335032.7A CN202110335032A CN113082338A CN 113082338 A CN113082338 A CN 113082338A CN 202110335032 A CN202110335032 A CN 202110335032A CN 113082338 A CN113082338 A CN 113082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cut
junction
pipeline
pipelin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350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82338B (zh
Inventor
张成梁
黄凌瑾
呼家佳
陈旭良
段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3350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2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2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2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82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2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36Other treatment of blood in a by-pass of the natural circulatory system, e.g.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rradiation ;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 A61M1/3621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分别与人体血管及多个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以实施体外血液循环,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能够基于控制操作而使所述体外血液循环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本发明所公开的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迅速切换或转换,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场景适用性并降低了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简称ECMO,其是利用ECMO设备对丧失心肺功能的重症病人进行生命支持的一种重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是体外循环(CPB)技术范围的扩大和延伸,ECMO可对需要外来辅助的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的重危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
目前,ECMO设备的很多零部件如泵、氧合器、超滤器等均为独立部件,需要在使用时通过管路将其连接起来。国内进行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常用的体外循环方案对生理功能干预大,术中机体器官保护不确切,对外科医生的吻合技术和手术时间要求极高。左心转流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左心转流下既能保证全身器官的灌注,同时减轻低温、缺血及上半身压力容量负荷过重的危害。体外循环与左心转流所需要的器械不同,管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目前体外循环与左心转流不能共用一套管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无法实现快速转换,从而造成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解决了由于体外循环与左心转流所需要的外部功能部件不同,管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实现体外循环与左心转流不能共用一套管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无法实现快速转换,从而造成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路结构所述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分别与人体血管及多个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以实施体外血液循环,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能够基于控制操作而使所述体外血液循环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包括左心转流工作模式和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包括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左心转流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体外循环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环路,所述第一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均设有待切口。
进一步地,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第一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肺静脉插管和股动脉或髂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一支路处于导通状态,同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以使所述第二支路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也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也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环路和第三环路,其中,所述第二环路包括第五支路、第六支路、第七支路、第五交汇点和第六交汇点,所述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五交汇点和第六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五支路上设有待切口,所述第五支路上的待切口在工作时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外部储血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环路包括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三交汇点和第四交汇点,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交汇点和第四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上均设有待切口,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三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被夹闭以使所述第四支路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三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氧合器相连接,以代替肺部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路组件,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置有待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两个环路,所述两个环路中的一个包括三个支路,并且所述三个支路中的两个支路在两个交汇点处交汇连接,所述两个交汇连接的支路中的一个上设有待切口,所述两个环路中的另一个包括两个支路,所述两个支路在两个交汇点处交汇连接,并且所述两个支路上均设有待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需要实施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并保持所述管路结构与左心流转工作模式相关的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
在需要将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转换成所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同时保持所述管路结构与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相关的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在管路组件上的特定支路上预留并标记待切口,能够使整个管路结构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工作,并且能够迅速从一个工作模式转换到另一个工作模式(例如,可以从左心转流工作模式迅速切换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从而显著提高了使用适用性并降低了手术风险。此外,本发明所公开的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也可以将温度调节、血液过滤、快速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管路结构中,显著地提升了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第二管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管路结构的使用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管路组件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管路组件1000包括:第一支路200和第二支路210,所述第一支路200和所述第二支路210连接于第一交汇点100和第二交汇点110,所述第一支路200和所述第二支路210上均设置有待切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切口包括第一待切口300和第二待切口310,分别设于图1所示的位置。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第二管路组件2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管路组件2000包括第二环路11和第三环路12,所述第二环路11包括第五支路240、第六支路250、第七支路280、第五交汇点140和第六交汇点150,所述第五支路240和第六支路250连接于第五交汇点140和第六交汇点150,并且所述第五支路240上设有待切口,所述第五支路240上还设有第七支路280,所述第三环路12包括第三支路220、第四支路230、第三交汇点120和第四交汇点130,所述第三支路220和所述第四支路230连接于第三交汇点120和第四交汇点130,并且所述第三支路220和所述第四支路230均设有待切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切口包括第三待切口320、第四待切口330、第五待切口340及第六待切口350分别设于图2所示的位置,其中第六待切口位于第二干路410上。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述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1000和第二管路组件2000,所述第一管路组件1000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2000分别与人体血管及多个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以实施体外血液循环,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组件1000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2000能够基于控制操作而使所述体外血液循环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包括左心转流工作模式和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组件1000包括第一环路14,所述第一环路14包括第一支路200、第二支路210、第一交汇点100和第二交汇点110。所述第一支路200和所述第二支路210连接于第一交汇点100和第二交汇点110。并且所述第一支路200和所述第二支路210均设有待切口。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第一支路200的第一待切口300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肺静脉插管和股动脉或髂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一支路200处于导通状态,同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210以使所述第二支路210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第一支路200的第一待切口300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第二支路210的第二待切口310也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也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由上可见,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管路结构能够使体外血液循环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可在紧急情况下将左心流转工作模式快速转换为常规提体外循环工作模式,从而能够显著提高使用灵活性和便捷性,降低手术风险。其中,由于在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所连接的静脉插管血液流量较小,增加第二支路210同时连接静脉插管,可以增加管路内血液的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组件2000包括第二环路11和第三环路12。其中第二环路11包括第五支路240、第六支路250、第七支路280、第五交汇点140和第六交汇点1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支路240和第六支路250连接于第五交汇点140和第六交汇点150。并且所述第五支路240上设有第五待切口340,所述第五支路240上的第五待切口340在工作时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外部储血器21相连接。所述第五支路240上还设有第七支路28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环路12包括第三支路220、第四支路230、第三交汇点120和第四交汇点130。并且所述第三支路220和所述第四支路230均设有待切口。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第三支路220的第三待切口330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24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24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230被夹闭以使所述第四支路230处于关闭状态,即无需连接外部氧合器,从而可以减少肝素抗凝的剂量并减少出血风险。可选地,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四支路230的第三待切口330也可以保持导通状态,从而增加血液的流速。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第三支路220的第三待切口330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24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24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230的第四待切口320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氧合器相连接,以代替肺部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管路结构还包括:第一干路400、第二干路410、第三干路420、第八支路260和第九支路2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交汇点100通过第一干路400与所述第五交汇点140连接,所述第六交汇点150通过第二干路410连接与所述第三交汇点120。所述第一支路200和所述第二支路210连接于第二交汇点110,所述第二交汇点110通过第三干路420与所述第六交汇点150连接。所述第二干路410上设有第六待切口350,所述第二干路410上的第六待切口350在工作时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外部离心泵23相连接,所述第三干路420上分别设有第八支路260和第九支路270,其中所述第七支路280的接口C1以及所述第八支路260的接口C2分别与外部超滤器22相连接,所述第九支路270的接口B与外部滚压泵25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干路400通过第一管路组件1000的接口A1与第二管路组件2000的接口A2相连接而形成,第三干路420通过第一管路组件1000的接口D2与第二管路组件2000的接口D1相连接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第七支路280的接口C1和第八支路260的接口C2的管径为1/4英寸,第一管路组件1000和第二管路组件2000其余的管径均为3/8英寸。第一管路组件1000和第二管路组件2000的材质优选为聚氯乙烯。
本实施例的模式切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在需要实施所述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并将所述第二支路至于关闭状态,同时,保持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中至少一个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实现左心转流。在需要将所述左心转流工作模式转换成所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同时保持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切开所述第四支路的待切口并接入氧合器,从而实现常规体外循环。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前述管路结构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0:在需要实施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保持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中至少一个处于导通状态。
步骤S510:在需要将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转换成所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同时保持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均处于导通状态,并切开所述第四支路的待切口以接入氧合器。
通过步骤S500可以致使前述管路结构在左心流转工作模式下工作,而通过步骤S510可以致使前述管路结构从左心流转工作模式转换成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即在紧急情况下将左心转流模式快速转换为体外循环模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在管路组件上的特定支路上预留并标记待切口,能够使整个管路结构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工作,并且能够迅速从一个工作模式转换到另一个工作模式(例如,可以从左心转流工作模式迅速切换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从而显著提高了使用适用性并降低了手术风险。此外,本发明所公开的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也可以将温度调节、血液过滤、快速液体输注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管路结构中,显著地提升了使用便捷性。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分别与人体血管及多个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以实施体外血液循环,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能够基于控制操作而使所述体外血液循环在多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工作模式包括左心转流工作模式和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环路,所述第一环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均设有待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第一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肺静脉插管和股动脉或髂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使所述第一支路处于导通状态,同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以使所述第二支路处于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也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也分别连接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环路和第三环路,其中,所述第二环路包括第五支路、第六支路、第七支路、第五交汇点和第六交汇点,所述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五交汇点和第六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五支路上设有待切口,所述第五支路上的待切口在工作时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外部储血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路包括第三支路、第四支路、第三交汇点和第四交汇点,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三交汇点和第四交汇点,并且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上均设有待切口,当需要实施左心转流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三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被夹闭以使所述第四支路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实施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三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变温器相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温器调节血液的温度,同时,所述第四支路的待切口被切开以形成两个端口,所述两个端口与氧合器相连接,以代替肺部工作。
8.一种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第一交汇点和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上均设置有待切口。
9.一种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两个环路,所述两个环路中的一个包括三个支路,并且所述三个支路中的两个支路在两个交汇点处交汇连接,所述两个交汇连接的支路中的一个上设有待切口,所述两个环路中的另一个包括两个支路,所述两个支路在两个交汇点处交汇连接,并且所述两个支路上均设有待切口。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管路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需要实施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一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并夹闭所述第二支路使其处于关闭状态,并保持所述管路结构与左心流转工作模式相关的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
在需要将所述左心流转工作模式转换成所述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时,切开所述第二支路的待切口并使其连接至静脉插管和动脉插管以与人体血管连通,同时保持所述管路结构与常规体外循环工作模式相关的外部功能部件相连接。
CN202110335032.7A 2021-03-29 2021-03-29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3082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5032.7A CN1130823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5032.7A CN1130823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2338A true CN113082338A (zh) 2021-07-09
CN113082338B CN113082338B (zh) 2023-11-03

Family

ID=7667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35032.7A Active CN113082338B (zh) 2021-03-29 2021-03-29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233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3215A (en) * 1995-07-17 2000-07-04 Milavetz; James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grade coronary perfusion
US20020041825A1 (en) * 2000-08-29 2002-04-11 Peter Scheunert Blood treatment device and disposable kit for a blood treatment device
YU74604A (sh) * 2004-08-24 2006-08-17 Uroš BABIĆ Sistem kanulacije za hitni bajpas levog srca percutanom transtoracalnom punkcijom leve komore
CN201091703Y (zh) * 2007-07-06 2008-07-30 段大为 体外膜肺氧合与体外循环之间的切换管路
CN204207864U (zh) * 2014-11-07 2015-03-18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体外循环用微创管路包
WO2018005611A1 (en) * 2016-06-28 2018-01-04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Rotary valve
CN108310504A (zh) * 2018-02-27 2018-07-2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腔静脉逆行灌注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71732A (zh) * 2018-04-17 2018-08-0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
CN209075640U (zh) * 2018-06-12 2019-07-09 上海立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透析用体外循环管路
CN210277844U (zh) * 2019-03-22 2020-04-1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一种并联式双壶血液透析管路
WO2020212332A1 (de) * 2019-04-17 2020-10-22 B.Braun Avitum Ag Rezirkulationsmessung mittels diffusionsgleichgewicht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3215A (en) * 1995-07-17 2000-07-04 Milavetz; James J.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grade coronary perfusion
US20020041825A1 (en) * 2000-08-29 2002-04-11 Peter Scheunert Blood treatment device and disposable kit for a blood treatment device
YU74604A (sh) * 2004-08-24 2006-08-17 Uroš BABIĆ Sistem kanulacije za hitni bajpas levog srca percutanom transtoracalnom punkcijom leve komore
CN201091703Y (zh) * 2007-07-06 2008-07-30 段大为 体外膜肺氧合与体外循环之间的切换管路
CN204207864U (zh) * 2014-11-07 2015-03-18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体外循环用微创管路包
WO2018005611A1 (en) * 2016-06-28 2018-01-04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Rotary valve
CN108310504A (zh) * 2018-02-27 2018-07-2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腔静脉逆行灌注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71732A (zh) * 2018-04-17 2018-08-0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肌保护液灌注装置
CN209075640U (zh) * 2018-06-12 2019-07-09 上海立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透析用体外循环管路
CN210277844U (zh) * 2019-03-22 2020-04-1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 一种并联式双壶血液透析管路
WO2020212332A1 (de) * 2019-04-17 2020-10-22 B.Braun Avitum Ag Rezirkulationsmessung mittels diffusionsgleichgewicht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NS GEORG BORST: "Risk of replacement of descending aorta with a standardized left heart bypass technique", SURGERY FOR ACQUIRED HEART DISEASE, pages 126 - 133 *
龚庆成: "体外循环技术指导",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109 - 1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2338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7879A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intain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arresting a patient's heart
US6086553A (en) Arteriovenous shunt
US102930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ncrease the overall diameter of veins
US7524277B1 (en) Apex to aorta cannula assembly
US20090112049A1 (en) Heart pum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ting heart surgery
WO2001078807A1 (en) Integrated pump and cannula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70209633A1 (en) Bifurcated flow device for cardio-pulmonary assist or support and associated methods
Koul et al. HeartMate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as bridge to heart transplantation
JP4174179B2 (ja) 真空補助式静脈排液を利用し侵襲を最小限に抑制した外科手術のシステム
Ailawadi et al. Cardiopulmonary bypass/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left heart bypass: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complications
Wakabayashi et al. Heparinless left heart bypass for resection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Coster et 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dur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CN113082338B (zh) 管路结构、管路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Gregoric Exchange techniques for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Dembitsky Bridging from acute to chronic devices
CN213312288U (zh) 一种多用途小型化微创体外循环管路
Curtis et al. Use of centrifugal pumps for postcardiotomy ventricular failure: technique and anticoagulation
WO2022207505A3 (en) Devices for fistula-free hemodialysis
US20200155751A1 (en) Aspiration stenosis and method therefor
Bishop et al.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N219921691U (zh) 一种体外血液循环组件
Ahmed Introduction of percutaneous arteriovenous femoral shunt: a new access for 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
Antonacci et al. What Kind of Extracorporeal Support Should I Use Dur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Doan et al. Strategies for bloodless priming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ircuits in pediatric cardiac surgery
Kitamura et al. Radical esophagectomy on 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