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6630A -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6630A
CN113076630A CN202110299888.3A CN202110299888A CN113076630A CN 113076630 A CN113076630 A CN 113076630A CN 202110299888 A CN202110299888 A CN 202110299888A CN 113076630 A CN113076630 A CN 113076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oscopic
rectangle
layer
simulated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98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6630B (zh
Inventor
邱诚
胡玥
韩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2998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6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6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6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器件数值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将待仿真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矩形;第一长方形表示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介观层中介观支架,矩形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长边,将矩形长边长度定义为介观层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间的接触面积;第一长方形短边x1等效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第二长方形短边为x2;通过确定接触面积和光照面积比值计算x1,并通过确定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计算x2,完成仿真模型建立。本发明能够在各种仿真软件上有效减少介观结构模拟计算量,并且定量地模拟介观材料的几何细节特征。

Description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器件数值建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比于存量有限,且会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有望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各种结构的太阳能电池中,可印刷介观电池造价低廉、稳定性好、光电转化效率较高,因此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种可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分析限制可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因素,对可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进行仿真分析显得十分有必要。
现行的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一般采用层状结构,但该结构仅能满足平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仿真需求。由于介观结构的复杂性,太阳能电池领域中,针对介观太阳能电池的仿真非常少。在仅有的这些仿真工作中,几乎都是依据真实的材料混合形态来进行几何建模。但这种复杂的几何模型会带来巨大的后续物理模型计算的运算量。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的可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对于可印刷介观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其目的在于在仿真前期简化介观太阳能电池的几何模型,减少后期物理模型仿真的运算量,从而更加高效地运作电池仿真程序,有效地对电池材料的各种特性参数进行优化筛选。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
将光电器件中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所述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将所述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所述光吸收材料和所述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所述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根据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21
通过确定k介观计算x1,并通过确定所述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22
计算x2,完成仿真模型的建立。
进一步,所述接触面积的确定方式为:
在衬底上制备与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相同的介观支架,制备工艺与待仿真介观层中介观支架的制作工艺相同,采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对从所述衬底上剥离下的介观支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BET值M,单位为m2/g;
测量所述衬底的质量为G0,单位为g,进一步在该衬底上印刷所述介观支架材料,测量含有所述介观支架的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
通过计算(G′-G0)M,得到所述接触面积。
进一步,所述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的确定方式为:
在质量为G′的所述衬底上的所述介观支架中填充光吸收材料前驱液并经过退火程序处理,得到含有介观支架和光吸收材料的衬底,测量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
通过计算(G″-G′)/ρ2,得到所述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
进一步,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的确定方式为:
通过计算(G′-G0)/ρ1,得到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其中,ρ1为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密度,为已知量。
进一步,所述光电器件为介观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装置,包括:
二维模型框架构建模块,用于将光电器件中待仿真的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所述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模型框架参数定义模块,用于将所述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所述光吸收材料和所述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将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为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所述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根据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31
计算x1,并获取所述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41
计算x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如上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所建立的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应用于研究介观层中各种功能材料的光电特性对光电器件性能的影响,以对介观层中的功能材料进行筛选。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具有介观结构的光电器件仿真的几何模型。长方形是最基础的几何结构,因此即使在不同公司开发的各种太阳能电池仿真软件中,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建立的二维仿真模型能够在各种仿真软件中构建出来。
(2)相比于现有的用于介观结构的仿真模型而言,该模型能显著地减少后续物理模型的计算量。相比于直接依据真实的材料混合形态来进行几何建模的方案,将光电器件中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两个层叠的二维矩形能有效减少后期物理模型运算过程中的计算量。
(3)该模型的抽象过程中,介观结构中大的接触面积这一几何特征能够被定量地表达出来,便于精确的仿真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结构半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结构半电池的二维仿真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将光电器件中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所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将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根据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51
通过确定k介观计算x1,并通过确定所述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52
计算x2,完成仿真模型的建立。
关于该建模方法,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平板结构和介观结构的几何结构差异。简单起见,以钙钛矿半电池器件为例,半电池是非完整电池器件,图2给出的是仅包含电荷传输材料(介观支架材料)和钙钛矿材料(光吸收材料)的半电池器件,左图为平板结构半电池结构,右图为介观结构半电池结构。从两种结构的半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结构的半电池中,最显著的区别是两种材料的接触面积上的差异。
在各种光伏器件仿真中,膜层厚度会对仿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而光照面积对器件的仿真几乎没有影响,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更注重器件在单位光照面积下的性能表现。因此在构建抽象模型时,膜层厚度可以作为固定参数。介观结构半电池的二维仿真模型中的光照面积(即光吸收材料区域的短边长度)可依据介观材料的接触面积和光照面积的比值k介观以及膜层厚度换算得到。
在平板结构的钙钛矿半电池样品中,假设电荷传输层和钙钛矿层的接触面光滑,因此,两种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光照面积的比值k平板为1,如图3的左图。而在介观结构的样品中,由于介观材料的特性,电荷传输层和钙钛矿之间的接触面积明显增大。可以通过多种测量方法计算得到此时电荷传输材料和钙钛矿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与光照面积之比k介观,这个值将远大于1。以此为切入点,如图3的右图所示,可以构建一个简洁的介观半电池的二维仿真模型。将介观半电池结构抽象成两个长边接触的矩形(长方形)。在仿真中,假设仅光吸收层对光照有响应,因此光照仅落在钙钛矿矩形的短边x1上。
构建实际电池中的介观层(由介观支架材料和光吸收材料共同组合而成)的二维仿真模型,方式为:等效为由长边接触的第一子长方形和第二子长方形层叠构成的长方形,其中第一子长方形表示光吸收材料,第二子长方形表示介观支架材料,光照由代表光吸收材料的子长方形的短边入射。
二维仿真模型的长边代表待仿真的实际电池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同时定义实际电池的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材料之间的接触区域等效为二维仿真模型的长边,即接触面积等效为长边长度;第一子长方形的短边x1代表实际电池中光吸收材料的等效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所述接触面积和实际电池中光吸收材料的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71
衡量介观结构的几何特征。
第二子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通过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72
计算,其中,G1表示实际电池中光吸收材料的质量,通过测量推导得到;G2表示实际电池中介观支架材料的质量,通过测量推导得到,则二维仿真模型中x2d表征实际电池中介观支架材料的用量。
综上,在x1、x2、d均已知之后,则完成待仿真的实际电池中介观层的仿真。
长方形是最基础的几何结构,因此即使在不同公司开发的各种太阳能电池仿真软件中,通过本实施例方法建立的二维仿真模型能够在各种仿真软件中构建出来。相比于直接依据真实的材料混合形态来进行几何建模的方案,将光电器件中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两个层叠的二维矩形能有效减少后期物理模型运算过程中的计算量。此外,该模型的抽象过程中,介观结构中大的接触面积这一几何特征被定量地表达出来了。
优选的,上述接触面积、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的确定方法,通过如下示例说明:
(一)参量测量
(1)使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用于确定k值)对介观支架材料(如介观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需要说明的是,在衬底上制备介观支架材料层,制备工艺与待仿真实际电池中介观支架材料的制作工艺相同,从所述衬底上剥离后进行测试)进行测试,得到该介观支架材料的M(单位为m2/g)。
(2)首先使用精密分析天平,测量衬底的质量为G0(单位为g);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该衬底上印刷介观支架材料,使用精密分析天平测量含有介观支架(如介观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的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在所述介观支架中填充光吸收材料前驱液(如钙钛矿前驱液)并经过退火程序处理,得到含有介观支架(如介观二氧化钛电子传输层)和光吸收材料的衬底,测量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
(3)使用场效应电子显微镜对待仿真实际电池的纵向(与光照方向一致的方向)截面进行观察,测量得到介观层的膜层厚度为d(单位为μm)。
(二)k介观的推导
计算得出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的接触面积与介观层在衬底上占据的面积S之比k介观为: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81
式中,S的取值为丝网印刷区域的面积(即待仿真实际电池的光照面积),单位为m2,为已知。
(三)x2的推导
如果将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的密度分别记为ρ1和ρ2(单位为g/m3),为已知量,由上述测试结果,可以计算待仿真实际电池中介观支架和光吸收材料的体积之比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82
为: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83
根据前述的仿真模型以及关系式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84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85
得到x1、x2,完成仿真模型的构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介观支架材料并不限于介观二氧化钛材料,还可以为介观二氧化锆、介观碳、介观三氧化二铝、介观二氧化锡、介观锡酸钡、介观掺锡氧化铟、介观掺氟氧化锡等介观材料。同样的,上述的衬底材料包括并不限于玻璃,还可以是蓝宝石、硅片、陶瓷等材料。上述的光吸收材料并不限于钙钛矿材料,还可以为光敏染料及各种半导体吸光材料。上述介观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工艺为丝网印刷技术,亦可使用其他的例如旋涂等成膜方式。上述的测量介观结构的材料接触面积和光照面积的比值k介观以及介观支架材料和填充材料的体积比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91
所需要的仪器可以为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精密分析天平、场效应电子显微镜,亦可用具有其他同样功能的测试设备。上述的介观太阳能电池器件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具有介观结构的光电器件。
实施例二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装置,包括:
二维模型框架构建模块,用于将光电器件中待仿真的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模型框架参数定义模块,用于将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和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将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为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接触面积和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根据接触面积和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92
计算x1,并获取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BDA0002985792110000093
计算x2
相关技术方案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的应用,将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所建立的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应用于研究介观层中各种功能材料的光电特性对光电器件性能的影响,以对介观层中的功能材料进行筛选。
相关技术方案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光电器件中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所述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将所述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所述光吸收材料和所述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所述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根据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FDA0002985792100000011
通过确定k介观计算x1,并通过确定所述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FDA0002985792100000012
计算x2,完成仿真模型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积的确定方式为:
在衬底上制备与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相同的介观支架,制备工艺与待仿真介观层中介观支架的制作工艺相同,采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对从所述衬底上剥离下的介观支架进行测试,得到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BET值M,单位为m2/g;
测量所述衬底的质量为G0,单位为g,进一步在该衬底上印刷所述介观支架材料,测量含有所述介观支架的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
通过计算(G′-G0)M,得到所述接触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的确定方式为:
在质量为G′的所述衬底上的所述介观支架中填充光吸收材料前驱液并经过退火程序处理,得到含有介观支架和光吸收材料的衬底,测量该衬底的质量G″,单位为g;
通过计算(G″-G′)/ρ2,得到所述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的确定方式为:
通过计算(G′-G0)/ρ1,得到所述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其中,ρ1为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密度,为已知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器件为介观太阳能电池。
6.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维模型框架构建模块,用于将光电器件中待仿真的三维介观层等效为一个由长边接触的第一长方形和第二长方形层叠构成的二维矩形;其中,第一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光吸收材料,第二长方形表示待仿真介观层中的介观支架,光照由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入射;所述矩形的长边即为两个长方形的长边;
模型框架参数定义模块,用于将所述矩形的长边长度定义为待仿真介观层的膜层厚度d,为固定值,并表征待仿真介观层中所述光吸收材料和所述介观支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将所述第一长方形的短边x1等效为所述光吸收材料的光照区域,其数值为待求量;所述第二长方形的短边x2数值为待求量;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区域对应的光照面积,根据所述接触面积和所述光照面积的比值
Figure FDA0002985792100000021
计算x1,并获取所述待仿真介观层中光吸收材料的体积V1和介观支架材料的体积V2,根据
Figure FDA0002985792100000031
计算x2
7.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所建立的光电器件中介观层二维仿真模型应用于研究介观层中各种功能材料的光电特性对光电器件性能的影响,以对介观层中的功能材料进行筛选。
CN202110299888.3A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076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9888.3A CN113076630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9888.3A CN113076630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6630A true CN113076630A (zh) 2021-07-06
CN113076630B CN113076630B (zh) 2022-05-20

Family

ID=76613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9888.3A Active CN113076630B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663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0292981A1 (en) * 2009-09-10 2012-04-2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soscopic solar cells
CN104576839A (zh) * 2014-12-19 2015-04-29 夏景 一种高效薄膜太阳能光伏板的设计方法
US20180275486A1 (en) * 2015-09-21 2018-09-27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deband ultra-high refractive index mesoscopic crystal structure using space-filling of electric dipole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695455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电池模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0292981A1 (en) * 2009-09-10 2012-04-2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soscopic solar cells
CN104576839A (zh) * 2014-12-19 2015-04-29 夏景 一种高效薄膜太阳能光伏板的设计方法
US20180275486A1 (en) * 2015-09-21 2018-09-27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deband ultra-high refractive index mesoscopic crystal structure using space-filling of electric dipole and opt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695455A (zh) * 2017-04-05 2018-10-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电池模块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OGUANG RONG 等: "Beyond Efficiency: the Challenge of Stability in Mesoscop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SEPTEMBER 2015》 *
刘彩凤: "太阳能电池栅线电性能与印制品质的关联模型", 《压电与声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6630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Heterogeneous damage in Li-ion batteries: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modeling
Li et al. A multiphysics fully coupled modeling tool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analysis of plan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tacks
Deng et al.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liquid water transport inside and at interface of gas diffusion and micro-porous layers of PEM fuel cells
Wu et al. Effect of compression on the water management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s: An in-operando neutron radiography study
Xu et al. Effects of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optimal ionomer-gradient distribution on temperature-driven water transport in cathode catalyst layer of PEMFC
Fathiannasab et al. Chemo-mechanical modeling of stress evolution in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synchrotron transmission X-ray microscopy tomography
Winter et al. Combining structures on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in ray tracing: analysis of optical losses in solar cell modules
Villarraga-Gómez et al. Assessing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ith 3D X-ray microscopy,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nanotomography
Zhang et al. Parametric study for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influence on SOFC performance
CN10681431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检测系统
Zhang et al. Progress in 3D electrode microstructure modelling for fuel cells and batteries: transport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N105404937A (zh) 一种光伏电站短期功率预测方法和系统
Wang et al. An electrochemical-mechanical coupled multi-scale modeling method and full-field stress distribu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CN113076630B (zh) 一种光电器件中介观层的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Chen et al. Mechanism of inhomogeneous deformation and equal-stiffness design of large-format prismatic lithium-ion batteries
Cao et al. Modeling, validation, and analysis of swelling behavior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13254860B (zh) 一种堆芯栅元中子通量的计算方法
CN107204481A (zh) 一种高可靠性燃料电池堆封装设计方法
CN104156285A (zh) 基于vba模块的分区燃料电池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Weyand et al. Scheme for generating upscaling scenarios of emerging functional materials based energy technologies in prospective LCA (UpFunMatLCA)
CN104156539B (zh)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气体传输曲率因子预测方法
Sim et al. Preparation 8.5%-efficient submodule using 5%-efficient DSSCs via three-dimensional angle array and light-trapping layer
Guo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scattering design in photoelectrode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y theoretical simulation
CN114486969A (zh) 一种原位电池界面的软x射线荧光吸收谱测试系统及方法
Sulzer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lead-acid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n Hongwei

Inventor after: Hu Yue

Inventor after: Qiu Cheng

Inventor after: Zhou Hongwei

Inventor after: Wen Zihang

Inventor after: Chen Wei

Inventor before: Qiu Cheng

Inventor before: Hu Yue

Inventor before: Han Hongwei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