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6340B -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76340B
CN113076340B CN202110301648.2A CN202110301648A CN113076340B CN 113076340 B CN113076340 B CN 113076340B CN 202110301648 A CN202110301648 A CN 202110301648A CN 113076340 B CN113076340 B CN 113076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nciliation
batch number
service
system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16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76340A (zh
Inventor
魏殿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ngbang Zhuo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ngbang Zhuo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ngbang Zhuo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ngbang Zhuo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016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76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76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76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76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5Query execution
    • G06F16/24564Applying rules; Deductive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12Accounting
    • G06Q40/125Finance or payro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将对账数据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以日为周期进行对账,日切时间不同,导致请求方和受理方账务日期上不匹配,以及系统服务器之间的对账数据不一致问题。

Description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跨系统服务器交互环节,为了保证上下游系统服务器间对于核心业务数据处理的一致性,系统服务器将往往需要进行对账操作。通常,在系统服务器间对账时会约定一个机制,由一方提供某日的业务数据集合,另一方根据实时交互的数据对此数据集合进行核对处理,以达到检查双方数据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相关技术中,进行对账的两个系统服务器间往往是按日进行账务时间的切换,双方系统服务器按照约定的账务日期来对账。但是,会存在因为对账双方系统服务器日切时间不一致,导致的双方的账务日期口径传差异,或者,因为交易发生在日切的瞬间,导致请求方和受理方账务日期上不匹配,进而导致系统服务器之间的对账数据不一致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以日为周期进行对账,由于日切时间不同,导致请求方和受理方账务日期上不匹配,进而导致系统服务器之间的对账数据不一致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包括:
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
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将所述对账数据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包括:
获取批次切换规则;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
在所述数据参数不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在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可选的,所述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受理请求,所述业务受理请求携带有所述业务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所述账单数据。
可选的,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所述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账单数据,包括:
将所述业务数据分布式存储至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
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应用层,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所述账单数据。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所述账单数据中,提取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目标账单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账单数据生成所述对账数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账单数据生成所述对账数据,包括:
对各数据处理中心中各自的所述目标账单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得到至少一个汇总账单数据;
获取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
对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所述汇总账单数据添加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得到子对账数据;
将各所述子对账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所述对账数据。
可选的,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所述业务数据的获取时间或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的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量,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包括:
所述获取时间在所述批次切换规则中的批次时间段内,或,
所述数据量小于所述批次切换规则中的预设数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包括:
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所述对账数据是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包括:
对所述目标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得到第一账目总值;
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将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对账数据中的第二账目总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第二账目总值相等,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成功;
若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第二账目总值不相等,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不成功。
可选的,所述对账数据是由至少一个子对账数据汇总得到的,所述子对账数据中包括生成所述对账数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不成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依次对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所述子对账数据进行数据核对,得到核对结果;
根据所述核对结果,确定对账不成功的所述子对账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对账数据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所述对账数据是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对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后,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如此便可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中的业务数据,与受理该业务数据的业务受理中心得到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批次编号保持一致,从而,防止由于对账双方系统服务器日切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另外,本方法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将对账数据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如此,在每次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时,对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的账单数据进行对账,不再采用在对账每日结束后,才能进行,保证了对账的时效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账务数据的处理系统中包括业务系统服务器和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业务系统服务器用于将业务数据发送至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将业务数据分布式发送至个数据处理中心,得到对账数据。具体的,数据处理中心中先将业务数据存储至主数据库,并由主数据库同步至从数据库,在从数据库中获取业务数据,进行受理,得到账单数据,并对齐配置相应的对账批次编号。对账单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汇总账单数据,并将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添加至汇总账单数据,从而得到子对账数据。进一步的,将子对账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中的对账子服务器,由各对账子服务器发送各自的子对账数据至对账主服务器。由对账主服务器对各子对账数据进行二次汇总,最终得到业务系统服务器的对账数据。业务系统服务器在对账时,获取上述的对账数据,将业务系统服务器中与对账数据对账批次编号一致的汇总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核对,在二者总值相同时,确定该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数据对账成功。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形式的电子设备中,如终端和服务器中。如图2所示,该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包括:
步骤201、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数据,得到的账单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账单数据是由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对业务系统服务器受理后得到的。具体的,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先获取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受理请求,在业务受理请求携带有业务数据,然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再对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从而得到账单数据。
进一步的,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中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受理业务数据的数据处理中心,在业务数据的数据量较大时,由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将业务数据分布式发送至各数据处理中心,由各数据处理中心的业务层分别对各自的业务数据进行受理,从而得到账单数据。如此,不仅能加快业务数据受理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各数据处理中心处理的数据量,进而提高对账效率。
其中,业务数据中包括业务编号、业务内容以及请求执行的账目数据。账单数据中包括对受理后的账目数据,以及对应的业务内容和业务编号。
步骤202、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
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到账单数据后,会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然后将该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由业务系统服务器对于账单数据对应的业务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从而,保证了业务系统服务器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之间,对账数据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配置,具体包括:获取批次切换规则;获取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在数据参数不满足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在数据参数满足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具体的,批次切换规则可以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中预先配置,其中,批次切换规则可以为,每间隔预设时长对批次编号进行切换,或,每在获取的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到达预设值对批次编号进行切换,或,每获取预设数量的账单数据对批次编号进行切换。其中,预设时长、预设值及预设数量,可以由用户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中进行选择,此处不做限定。
其中,数据参数可以为业务数据的获取时间或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的业务数据的数据量,在数据参数不满足批次切换规则时,不对当前的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切换,即将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在数据在数据参数满足批次切换规则时,对当前的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切换,为账单数据配置新的对账批次编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数据参数满足批次切换规则时,可以是获取时间在批次切换规则中的批次时间段内,或,数据量小于批次切换规则中的预设数量。
其中,切换后的对账批次编号,可以根据编号规则得到。其中,对账批次编号的编号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可选的,编号规则可以是将业务系统服务器的编号和账单数据的编号,共同编入对账批次编号中。例如,业务系统服务器以英文字母表示,账单数据以英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表示,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可以为A-B03。
步骤203、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对账之前,往往需要确认对某一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已配置完毕。本实施例中,将当前配置的第一对账批次账号与最近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比较,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对于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业务数据已受理并配置完毕后,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从而进行对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业务系统服务器中的业务数据的数据量较少时,可以将业务数据发送至一个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受理,从而,得到对账数据。在业务数据的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将业务数据发送至多个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受理,从而,将各数据处理中心得到的账单数据汇总,得到对账数据。
具体的,在数据处理中心的数量为多个时,根据目标账单数据生成对账数据,包括:
对各数据处理中心中各自的目标账单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得到至少一个汇总账单数据;获取各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对各数据处理中心的汇总账单数据添加对应的标识信息,得到子对账数据;将各子对账数据进行汇总,得到对账数据。
本实施例中,业务数据在多个数据处理中心受理后,会先得到对应的账单数据,在各数据处理中心先对各自的账单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多个汇总账单数据,为了对各汇总账单数据进行区分,并确定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来源,将各汇总账单数据添加对应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从而得到子对账数据,再将各子对账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对账数据。
其中,在对为汇总账单数据添加标识信息时,可以对汇总账单数据中的每条账单数据添加标识信息,也可以将汇总账单数据作为一个文件,整体添加标识信息。
步骤204、将对账数据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生成对账数据后,会将对账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业务系统服务器,从而由业务系统服务器将对账数据和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目标业务数据进行对账。
本申请中,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后,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如此便可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中的业务数据,与受理该业务数据的业务受理中心得到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批次编号保持一致,从而,防止由于对账双方系统服务器日切时间不一致,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另外,本方法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将对账数据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如此,在每次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时,对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的账单数据进行对账,不再采用在对账每日结束后,才能进行,保证了对账的时效性。
基于联机过程由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以及配置对账批次编号,保证对账双方的对账范围精确的控制在本批次之中。并且,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将对账的处理频率加快,提高对账时效。由于每个批次独立,当前对账处理异常不影响后续对账处理。可以随时重新执行异常批次的对账。分布式架构下,每个数据处理中心都能处理自己的明细文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汇总账单数据的数据量小,进行二次汇总开销小;明细核对获取明细文件也能充分发挥分布式系统服务器多点处理的优势,提高处理效率。另外,由于是按照配置的对账批次编号,进行业务受理和后续的对账,因此,可以保证一个对账批次编号的对账只需要与本对账批次编号进行比较,不存在类似跨日需要多周期的核对。并且,在某个对账批次编号对账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只影响当前批次的对账结果,后续对账处理以及对账结果不受影响。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形式的电子设备中,如终端和服务器中。如图3所示,该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应用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包括:
步骤301、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对账数据是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本实施例中,获取的对账数据的生成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相关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一些实施例中,由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将业务数据对应的对账批次编号发送回了业务系统服务器,因此业务系统服务器中相应的业务数据具有同一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在获取对账数据后,业务系统服务器确定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目标业务数据,从而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进一步的,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具体包括:
对目标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得到第一账目总值;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将第一账目总值与对账数据中的第二账目总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账目总值与第二账目总值相等,确定对账结果为对账成功;若第一账目总值与第二账目总值不相等,确定对账结果为对账不成功。
具体的,在进行对账时,先对账目总值进行对账,在目标业务数据的第一账目总值与对账数据中的第二账目总值相等时,确定对账成功,在二者不相等时,确定为对账不成功。
进一步的,对账数据是由至少一个子对账数据汇总得到的,由于在子对账数据中,包括生成该子对账数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因此,在对账不成功时,还会根据标识信息,依次对各数据处理中心的子对账数据进行数据核对,得到核对结果;根据核对结果,确定对账不成功的子对账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标识信息,对子对账数据进行一一核对,可以避免对对账数据的重新计算,降低核对时的计算量。并且,在某个对账批次编号对账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只影响当前批次的对账结果,后续对账处理以及对账结果不受影响。
本申请中,从主对账服务器上获取对账数据,根据批次对账编号与本系统服务器的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总数值的核对,因为双方是基于同一对账批次编号对账,而该批次对账编号是对账双方业务联机交互过程中以平台为准记录的,所以,对账数据中的业务交易数量总数、金额总数等重要信息核对符合,就能保证本次对账是成功的。然后,如果对账数据核对不成功,则根据对账数据中给出的标识信息,从各个数据处理中心的对账子服务上分别获取子对账数据,注意进行核对,定位差异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平台化服务中心(即上述的业务受理系统)在与平台商户或机构(即上述的业务系统)进行交易财务信息核对时,产生的高效、灵活的对账需求。具体的,参照图4,其中A机构、B机构和C机构为不同的业务系统服务器,数据处理中心1、数据处理中心2和数据处理中心3为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各数据处理中心具有对应的对账子服务器,各对账子服务器均与对账主服务器连接。在对账时,以A机构的业务数据为例,A机构业务数据被转到多个数据处理中心,每个数据处理中心在受理业务请求后都返回给机构A一个当前中心的对账批次编号(如B01)。当对账批次编号切换后(如从B01切换到B02),按照批次对账的这种方案开始进行对账批次编号为B01的数据进行对账处理(通常,也可以稍稍延后一段时间,比如说30分钟,来让B01批次的业务能有时间完整处理完成)。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开始在每个数据处理中心开始执行,首先从数据的从库中对A机构的B01批次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汇总,形成明细文件(即前述的目标账单数据)A_B01_D1(在文件过大时,会生成多个明细文件,如A_B01_D2、A_B01_D3),同时生成该对账批次编号的汇总文件(即前述的汇总账单数据)A_B01_S1,并在汇总文件中记录明细文件的路径信息,并将这些汇总文件传递到该数据处理中心的文件服务器上(明细文件及汇总文件都有固定的文件路径和命名规则)。在所有数据处理中心的任务执行完毕后,会有一个任务(在一个中心执行一次即可)将各个数据处理中心的批次B01的汇总文件进行再次汇总,包括文件中数据汇总信息以及每个汇总文件中包含的明细文件的路径,形成批次B01的总的对账汇总文件(即前述的对账数据)SA,然后将该总对账汇总文件上传到对账主服务器。
A机构对账时,首先,从主对账服务器上获取总的对账汇总文件,根据对账批次编号与本系统的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总数值的核对,因为双方是基于对账批次编号,而这个对账批次编号是双方业务联机交互过程中以平台为准记录的,因此,总的对账汇总文件中的业务交易数量总数、金额总数等重要信息核对符合,就能保证本次对账是成功的。如果总的对账汇总文件核对不成功,则根据总的对账汇总文件中给出的明细文件地址,从各个数据处理中心对账子服务上分别获取明细文件,注意进行核对,定位差异数据。
由于是按照协调的对账批次编号进行业务受理和后续的对账,所以,从理论上就能保证一个对账批次编号的对账只需要与本对账批次编号进行比较,不存在类似跨日需要多周期的核对。并且,在某个对账批次编号对账过程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也只影响当前对账批次编号的对账结果,后续对账处理以及对账结果不受影响。
如此,基于联机过程由平台中心管理和分配批次标识,保证平台与机构(或商户)的对账范围精确的控制在本批次之中;另外,可以根据业务特性,将对账的处理频率加快,提高对账时效。由于每个批次独立,当前对账处理异常不影响后续对账处理。可以随时重新执行异常批次的对账。并且,在分布式架构下,每个数据处理中心都能处理自己的明细文件,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汇总文件数据量小,进行二次汇总开销小;明细核对获取明细文件也能充分发挥分布式系统多点处理的优势,提高了处理效率。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配置模块502,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
生成模块503,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发送模块504,用于将所述对账数据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601,用于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所述对账数据是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对账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通信总线703,其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通过通信总线7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702中存储有可被至处理器701执行的程序,处理器701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
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将对账数据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或,
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对账数据是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业务系统服务器;在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根据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目标业务数据与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上述电子设备中提到的通信总线7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7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时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微波等)方式向另外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等)、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包括:
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
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将所述对账数据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其中,所述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包括:
获取批次切换规则;
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
在所述数据参数不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在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的业务受理请求,所述业务受理请求携带有所述业务数据;
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所述账单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处理中心,所述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账单数据,包括:
将所述业务数据分布式存储至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
通过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应用层,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业务受理,得到所述账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从所述账单数据中,提取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目标账单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账单数据生成所述对账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账单数据生成所述对账数据,包括:
对各数据处理中心中各自的所述目标账单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得到至少一个汇总账单数据;
获取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
对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所述汇总账单数据添加对应的所述标识信息,得到子对账数据;
将各所述子对账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所述对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参数包括所述业务数据的获取时间或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的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量,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包括:
所述获取时间在所述批次切换规则中的批次时间段内,或,
所述数据量小于所述批次切换规则中的预设数量。
7.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包括:
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所述对账数据是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对账批次账号的配置是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批次切换规则;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在所述数据参数不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在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包括:
对所述目标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得到第一账目总值;
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将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对账数据中的第二账目总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第二账目总值相等,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成功;
若所述第一账目总值与所述第二账目总值不相等,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不成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账数据是由至少一个子对账数据汇总得到的,所述子对账数据中包括生成所述对账数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标识信息,所述确定所述对账结果为对账不成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依次对各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的所述子对账数据进行数据核对,得到核对结果;
根据所述核对结果,确定对账不成功的所述子对账数据中的异常数据。
10.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
配置模块,用于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
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对账数据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以使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
其中,所述配置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批次切换规则;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在所述数据参数不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在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11.一种账务数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发送的对账数据,所述对账数据是所述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基于业务系统服务器发送业务数据,得到账单数据;对所述账单数据配置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并将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发送至所述业务系统服务器;在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相较于最近一次配置的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对应的所述账单数据的对账数据;
对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确定目标业务数据,并将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与所述对账数据进行对账,得到对账结果;
其中,所述第一对账批次账号的配置是由业务受理系统服务器获取批次切换规则;获取所述业务数据的数据参数;在所述数据参数不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在所述数据参数满足所述批次切换规则的情况下,将根据编号规则,对所述第二对账批次编号进行再次编号后得到的对账批次编号,作为所述第一对账批次编号。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6或7-9任一项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或7-9任一项所述的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
CN202110301648.2A 2021-03-22 2021-03-22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76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1648.2A CN113076340B (zh) 2021-03-22 2021-03-22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01648.2A CN113076340B (zh) 2021-03-22 2021-03-22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6340A CN113076340A (zh) 2021-07-06
CN113076340B true CN113076340B (zh) 2024-01-16

Family

ID=76613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1648.2A Active CN113076340B (zh) 2021-03-22 2021-03-22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76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5288B (zh) * 2022-11-30 2024-03-15 广州广电运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报送生成对账数据的通用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1737A (zh) * 2015-12-18 2016-06-01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对账方法与系统
CN106355514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对账标识码实现银电联网代收电费的管理系统及流程
CN107888672A (zh) * 2017-11-02 2018-04-06 深圳市牛鼎丰科技有限公司 账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416580A (zh) * 2018-03-09 2018-08-17 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 对账方法、对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741159A (zh) * 2018-05-14 2019-05-10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清算对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51550A (zh) * 2019-10-12 2020-02-04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 对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22972A (zh) * 2019-12-31 2020-06-02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对账清算方法及装置
CN111325617A (zh) * 2020-01-22 2020-06-23 北京开科唯识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文件的对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9011A (zh) * 2020-07-29 2020-11-06 广州海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务账单对账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4408A1 (en) * 2008-06-24 2016-08-10 HSBC Technology & Services (US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customer supplied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using debit and credit transactions
US20130290234A1 (en) * 2012-02-02 2013-10-31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Intelligent Consumer Service Terminal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1737A (zh) * 2015-12-18 2016-06-01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对账方法与系统
CN106355514A (zh) * 2016-08-31 2017-01-2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对账标识码实现银电联网代收电费的管理系统及流程
CN107888672A (zh) * 2017-11-02 2018-04-06 深圳市牛鼎丰科技有限公司 账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8416580A (zh) * 2018-03-09 2018-08-17 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 对账方法、对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741159A (zh) * 2018-05-14 2019-05-10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清算对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215691A (zh) * 2018-05-14 2021-01-12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清算对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0751550A (zh) * 2019-10-12 2020-02-04 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 对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22972A (zh) * 2019-12-31 2020-06-02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对账清算方法及装置
CN111325617A (zh) * 2020-01-22 2020-06-23 北京开科唯识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文件的对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99011A (zh) * 2020-07-29 2020-11-06 广州海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务账单对账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system learning of connection with humans by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 A rapport by means of creating usable customer intelligence from social media data: Clustering the social communities;R. Vidya et al.;《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Research》;1-6 *
会计核算银行对账系统开发与应用;童志鹄;《软件导刊》(第05期);151-153 *
保险中介保单对账系统设计与实现;路行 等;《微型电脑应用》;第36卷(第4期);78-8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76340A (zh)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4818B (zh) 一种跨链交易方法及装置
US11126945B2 (e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method,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upport apparatus
US20200265037A1 (en) Blockchain-bas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toring and processing data over a blockchain network
CN110597919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33626B (zh) 金融业务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金融交易终端
CN113076340B (zh) 账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421A (zh) 基于分布式缓存以及nsq的智能合约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4742654A (zh) 基于联盟链的数字资产流转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介质
CN114997448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4060759A1 (zh) 供应链金融资产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699184B2 (en) Context based filtering within subsets of network nodes implementing a trading system
CN112269915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7772B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9200768A (ja) 分散式金流監査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KR102107454B1 (ko) 금융결제망 다중화 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금융 서비스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2270601B (zh) 信息传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0448A (zh) 资金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36850A (zh) 数字资产数据的访问方法及装置、数字资产的交易系统
CN112637267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07923B (zh) 一种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98324B (zh) 一种数据请求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95274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权益凭证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2837043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39311A (zh) 基于内部帐户的对账方法及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18541A (zh) 用户数据的归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