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8199A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8199A
CN113068199A CN201911292311.9A CN201911292311A CN113068199A CN 113068199 A CN113068199 A CN 113068199A CN 201911292311 A CN201911292311 A CN 201911292311A CN 113068199 A CN113068199 A CN 113068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gre tunnel
tunnel
data messag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923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8199B (zh
Inventor
石珉杰
宋宇
冉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I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923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8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8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8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从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中,为了尽量减少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大小,提出了的一种新的传输方式,即非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在非IP传输方式中,在代理网关(Proxy Gateway,PGW)给终端设备分配IP之后,PGW不会把此IP回送给终端设备,而是在PGW侧建立终端设备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和IP的对应关系。
通常,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下行数据必须要经过防火墙之后才能到达PGW,由于私网IP的报文出现在公网上,路由器会直接丢弃,这样,直接用终端设备的私网IP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是不能经过公网转发到PGW的,如果要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就需要防火墙保持终端设备的公网IP地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公网IP资源十分有限,防火墙会设置相关策略为各种传输协议配置保活时间,在保活时间内若没有数据传输,防火墙则会回收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公网IP。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发保活心跳包到服务器的方式,来防止防火墙对公网IP的回收,该方式虽然能满足终端设备实现实时下行数据的传输,但是会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对本就紧缺的公网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在NB-IoT的非IP实时下行数据传输方案中现有技术存在公网资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在NB-IoT的非IP实时下行数据传输方案中现有技术存在公网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第一封装模块,用于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第二封装模块,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隧道发送设备、隧道接收设备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隧道发送设备,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隧道接收设备;
所述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首先,获取第一数据报文;然后,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并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最后,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一条GRE隧道,在GRE隧道一端对应的设备如PGW和数据传输设备如服务器看来,只经过了一条直通路线,能够实现PGW和服务器在逻辑上的直连。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GW的下一跳就是GRE隧道对端的交换机设备或服务器,它们中间的各个网元包括防火墙都只是物理上的透传,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同时,由于GRE隧道一直存在,因此,只要PGW给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不变,服务器便可随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主动下行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NB-IoT中,为了尽量减少终端设备的数据包大小,提出了的一种新的传输方式,即非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在非IP传输方式中,在代理网关(ProxyGateway,PGW)给终端设备分配IP之后,PGW不会把此IP回送给终端设备,而是在PGW侧建立终端设备IMSI和IP的对应关系。
目前,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采用的是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UDP)UDP/IP的点到点(Point to Point,PTP)隧道方案。
首先,在PGW上,以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入技术为粒度,预先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在终端设备发起附着或公用数据网(Public Data Network,PDN)建立时,PGW为终端设备分配IP地址,其中,该IP地址不发送给终端设备,且为私网地址,同时,建立基于IP的高层协议如GTP隧道ID和终端设备的IP地址映射表。
以上行数据为例,首先,PGW收到终端设备的数据包之后,将其从GTP隧道中剥离,并加上源IP地址,其中,源IP地址是PGW为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然后,终端设备的IP地址经由防火墙转换成为公网IP后,经公网发往服务器;最后,服务器收到数据报文后,解封装其中的数据包内容及终端设备ID,并建立终端设备ID和终端设备的IP地址映射表,以便于下行数据发送。
通常,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下行数据必须要经过防火墙之后才能到达PGW,由于私网IP的报文出现在公网上,路由器会直接丢弃,这样,直接用终端设备的私网IP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是不能经过公网转发到PGW的,如果要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就需要防火墙保持终端设备的公网IP地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公网IP资源十分有限,防火墙会对各种传输协议配置相应的保活时间,若终端设备超过保活时间没有上下行数据,防火墙会主动回收该公网IP,对于UDP的数据传输,如果在2分钟内没有终端设备数据,该终端设备的公网IP地址就会被防火墙回收,由于目的地址已回收,导致无法主动下行数据。
相关技术中,要实现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对终端设备下行实时控制,可以通过发保活心跳包到服务器的方式,来防止防火墙对公网IP的回收,或者可以通过租用专线来承载业务。
然而,若采用端到端发保活心跳包的方式,虽然能满足终端设备实现实时下行数据的传输,但是会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对本就紧缺的公网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另外,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本来就是针对低功耗、小数据和小流量应用提出的解决方案,采用端到端发保活心跳包的方式,不仅会增加终端设备的功耗,而且会消耗用户一定的流量。而采用租用专线的方式,不仅实施工期较长,费用高,而且维护难,很难实现。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传输设备。这里,数据传输设备可以为数据传输系统中配置的GRE隧道的源端对应的隧道发送设备,用于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基于预先配置的GRE隧道对数据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传输发送设备、隧道发送设备、隧道接收设备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在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有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时,其数据传输流向为:数据传输发送设备将数据发送给隧道发送设备,隧道发送设备基于预先配置的GRE隧道的地址信息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封装,并将封装之后的数据报文经由GRE隧道发送至隧道接收设备,隧道接收设备将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数据传输发送设备和隧道发送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不为同一设备,相应的,所述隧道接收设备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不为同一设备,但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同时,为了实现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对数据传输发送设备一对多的数据传输管理,所述隧道接收设备对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一对多的数据传输管理,也就是说,一个隧道发送设备可以管理多个数据传输发送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一个隧道接收设备也可以管理发送给多个数据传输接收设备的数据,从而通过一条GRE隧道实现多对多的数据传输,以下实施例中,将以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和数据传输发送设备不为同一设备,且所述隧道接收设备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不为同一设备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这里,本实施例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中的隧道发送设备中,所述隧道发送设备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其实现数据传输的具体设备可以不同。另外,根据数据传输的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数据传输和下行数据传输。比如,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可以为PGW,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设备。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传输发送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可以为PGW,所述隧道接收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可以为: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给PGW,PGW将接收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经由GRE隧道发送给交换机设备,交换机设备将接收的数据报文解封装之后发送给服务器。
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即为所述PGW在接收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有业务需求需要访问服务器时,所述终端设备将会发送数据包,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中并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IP地址,所述终端设备的IP地址存储在所述PGW中,所述PGW存储有终端设备IMSI和IP地址的映射表,在所述PGW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之后,所述PGW基于接收的数据包,获取所述终端设备IMSI,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IMSI,在存储的映射表中查询获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将所述IP地址添加到接收的数据包中,生成上行数据报文,该上行数据报文即为第一数据报文。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传输发送设备可以为服务器,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设备,所述隧道接收设备可以为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下行数据传输过程可以为:服务器基于终端设备的IP地址发送数据报文给交换机设备,交换机设备将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后的数据报文经由GRE隧道发送给PGW,PGW将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回收解封装之后的数据报文的IP地址之后,将获得的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即为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其中,在终端设备有配置需求,或者服务器主动触发下行数据传输时,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并经由所述交换机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报文,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通过映射表的形式存储在所述服务器中,也就是说,所述服务器存储有所述终端设备ID和IP地址的映射表,所述服务器从映射表中查询获得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并基于所述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报文,该下行数据报文即为第一数据报文。
步骤102,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可以为GRE隧道内层地址,所述GRE隧道内层地址为指向隧道内部的IP地址,该IP地址可以为私网IP地址,可以不是公网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其包括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到所述出口接口地址的直通路线即为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指示的直通路线。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GRE隧道由所述PGW预先配置,其中,所述入口接口地址靠近所述PGW,所述出口接口地址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要使第一数据报文能够在所述GRE隧道中传输,所述PGW需要基于预先配置的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可以称之为GRE报文,该GRE报文中包括有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以使所述GRE隧道能够传输所述GRE报文。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GRE隧道由所述交换机设备预先配置,其中,所述入口接口地址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所述出口接口地址靠近所述PGW。要使第一数据报文能够在所述GRE隧道中传输,所述交换机设备需要基于预先配置的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可以称之为GRE报文,该GRE报文中包括有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以使所述GRE隧道能够传输所述GRE报文。
步骤103,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可以为GRE隧道外层地址,所述GRE隧道外层地址为指向隧道外部的IP地址,该IP地址可以为公网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和目的端,其包括隧道源端地址和隧道目的端地址,所述隧道源端地址指向的源端即对应隧道发送设备,所述隧道目的端地址指向的目的端即对应隧道接收设备,也就是说,所述隧道源端地址为发出GRE报文的接口IP地址,所述隧道目的端地址为接收GRE报文的接口IP地址。
为了使GRE报文能够在公网上传输,还需要为所述GRE报文配置一个公网IP地址头部,用于封装GRE报文,使得封装后的GRE报文能够在公网中传输。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PGW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中隧道源端地址即对应所述PGW,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中隧道目的端地址即对应交换机设备。另外,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隧道源端地址和隧道目的端地址,使得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可以经过公网传输至隧道目的端地址对应的交换机设备。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交换机设备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中隧道源端地址即对应所述交换机设备,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中隧道目的端地址即对应PGW。另外,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隧道源端地址和隧道目的端地址,使得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可以经过公网传输至隧道目的端地址对应的PGW。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GRE隧道需要在RFC1701或RFC1702中定义,使得所述GRE隧道能够封装某些网络协议(如IP、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IPX))的数据报文进行封装,使封装的数据报文能够在另一个网络层协议(如IP)中传输。
步骤104,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所述隧道发送设备在进行完数据报文封装之后,通过预先配置好的路由对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发送,使得可以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传输中,为了确保第三数据报文能够正确转发,所述PGW需要配置静态或动态路由,在实际配置中,可以把该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确保所有经过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都由该GRE隧道传输。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为了确保第三数据报文能够正确转发,所述交换机设备需要配置静态或动态路由,在实际配置中,可以把该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确保所有经过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都由该GRE隧道传输。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GRE隧道可以支持全部的路由协议,如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 Protocol,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和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等。
另外,所述隧道接收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之后,对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可以将第三数据报文的公网IP地址和GRE隧道的接口地址解封装,将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具体的,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交换机设备接收到第三数据报文之后,对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可以将第三数据报文的公网IP地址和GRE隧道的接口地址解封装,并将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服务器。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PGW接收到第三数据报文之后,对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可以将第三数据报文的公网IP地址和GRE隧道的接口地址解封装,并回收解封装之后的数据报文中的IP地址,然后,将回收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该IP地址对应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一条GRE隧道,在GRE隧道一端对应的设备如PGW和数据传输设备如服务器看来,只经过了一条直通路线,能够实现PGW和服务器在逻辑上的直连。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GW的下一跳就是GRE隧道对端的交换机设备或服务器,它们中间的各个网元包括防火墙都只是物理上的透传,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同时,由于GRE隧道一直存在,因此,只要PGW给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不变,服务器便可随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主动下行数据。
进一步的,基于实施例一,所述隧道发送设备还需要配置GRE隧道。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创建并激活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
步骤202,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
步骤203,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步骤204,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步骤205,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步骤206,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步骤207,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在步骤201中,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PGW可以创建所述GRE隧道的接口,比如,可以通过“interface gre_tunnel”的方式创建一个名称为gre_tunnel的隧道接口。创建所述GRE隧道的接口之后,还需要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使得所述GRE隧道的接口能够正常运行,比如,可以通过“undo shutdown”的方式激活所创建的隧道接口。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交换机设备可以创建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可以通过“interface gre_tunnel”创建一个名称为gre_tunnel的隧道接口。创建所述GRE隧道的接口之后,还需要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使得所述GRE隧道的接口能够正常运行,比如,可以通过“undo shutdown”的方式激活所创建的隧道接口。
在步骤202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需要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为私网IP,则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最好配置为私网IP地址,同时,由于GRE隧道为直通路线,因此,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最好在同一网段。
比如,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1.1”,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PGW可以通过“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25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PGW的入口接口地址,其接口地址可以配置为“192.168.0.1”,掩码为“255.255.255.252”,还可以通过“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25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出口接口地址,其接口地址可以配置为“192.168.0.2”,掩码为“255.255.255.252”。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交换机设备也可以通过“ip address 192.168.0.2255.255.255.25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的入口接口地址,其接口地址可以配置为“192.168.0.2”,掩码为“255.255.255.252”,还可以通过“ip address192.168.0.1 255.255.255.25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PGW的出口接口地址,其接口地址可以配置为“192.168.0.1”,掩码为“255.255.255.252”。
在配置完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之后,还需要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在上行数据传输中,所述PGW可以通过“tunnel source ipv4 1.0.0.1”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可以配置为“1.0.0.1”,还可以通过“tunnel destination ipv4 1.0.0.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可以配置为“1.0.0.2”。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所述交换机设备可以通过“tunnel source ipv4 1.0.0.2”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可以配置为“1.0.0.2”。还可以通过“tunnel destination ipv4 1.0.0.1”的方式配置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可以配置为“1.0.0.1”。
在步骤203中,在上行数据传输中,为了确保第三数据报文能够正确转发,所述PGW需要配置静态或动态路由,在实际配置中,可以把该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确保所有经过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都由该GRE隧道传输。
在下行数据传输中,为了确保第三数据报文能够正确转发,所述交换机设备需要配置静态或动态路由,在实际配置中,可以把该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确保所有经过封装后的第三数据报文都由该GRE隧道传输。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GRE隧道可以支持全部的路由协议,如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 Protocol,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和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等。
另外,可以通过“ip route 0.0.0.0 0.0.0.0 gre_tunnel”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
上述步骤204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1类似,上述步骤205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2类似,上述步骤206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3类似,上述步骤207与实施例一的步骤104类似,因此,其解释可以分别参照实施例一的步骤101至104,这里将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一条GRE隧道,在GRE隧道一端对应的设备如PGW和数据传输设备如服务器看来,只经过了一条直通路线,能够实现PGW和服务器在逻辑上的直连。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GW的下一跳就是GRE隧道对端的交换机设备或服务器,它们中间的各个网元包括防火墙都只是物理上的透传,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同时,由于GRE隧道一直存在,因此,只要PGW给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不变,服务器便可随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主动下行数据。
下面举个例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服务网关SGW、处理网关PGW、防火墙、交换机设备和服务器。其中,在所述PGW和交换机设备之间配置了一条GRE隧道,该GRE隧道可以实现在PGW和交换机设备之间的各个网元如防火墙在物理上的透传,使数据传输可以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
具体的,所述PGW配置所述GRE隧道,可以通过“interface gre_tunnel”的方式创建一个名称为gre_tunnel的隧道接口,通过“undo shutdown”的方式激活所创建的隧道接口,通过“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25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PGW的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0.1”,通过“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25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的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0.2”,通过“tunnelsource ipv4 1.0.0.1”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配置为“1.0.0.1”,通过“tunnel destination ipv4 1.0.0.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配置为“1.0.0.2”,通过“ip route 0.0.0.0 0.0.0.0gre_tunnel”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
所述交换机设备配置所述GRE隧道,可以通过“interface gre_tunnel”的方式创建一个名称为gre_tunnel的隧道接口,通过“undo shutdown”的方式激活所创建的隧道接口,通过“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25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PGW的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0.1”,通过“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25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靠近所述交换机设备的接口地址配置为“192.168.0.2”,通过“tunnelsource ipv4 1.0.0.2”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对应交换机设备端的公网IP地址配置为“1.0.0.2”,通过“tunnel destination ipv4 1.0.0.1”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对应PGW端的公网IP地址配置为“1.0.0.1”,通过“ip route 0.0.0.0 0.0.0.0gre_tunnel”的方式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默认路由。
然后,在终端设备有上行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不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IP地址的数据包发送给服务网关SGW,服务网关SGW再将数据包转发给PGW;
接着,PGW接收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数据包上加上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生成第一上行数据报文;
接着,所述PGW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上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上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报文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接着,所述PGW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上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上行数据报文,所述第三上行数据报文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接着,所述PGW通过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上行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机设备;
接着,所述交换机设备接收所述第三上行数据报文,对所述第三上行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解封装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和接口地址之后,将获得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对应的服务器;最后,服务器接收所述数据报文,并存储所述终端设备ID和IP的映射关系至映射表中。
在服务器有下行数据传输给所述终端设备时,服务器基于终端设备的IP地址将第一下行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机设备;
然后,交换机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报文,并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下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下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接着,所述交换机设备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下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下行数据报文,所述第三下行数据报文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接着,所述交换机设备将所述第三下行数据报文通过所述GRE隧道发送给所述PGW;
最后,所述PGW接收到第三下行数据报文之后,解封装所述第三下行数据报文,解封装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和接口地址之后,将获得的数据报文中的IP地址进行回收,然后将回收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包发送所述IP地址对应的终端设备。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进行说明。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设备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第一封装模块402,用于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第二封装模块403,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发送模块404,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404,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服务器;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代理网关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PGW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进行说明。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用户接口503和总线接口504。
处理器501,用于读取存储器502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在图5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2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504提供接口。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503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5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2可以存储处理器5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服务器;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代理网关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PGW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的,处理器501,还用于:
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
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
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一条GRE隧道,在GRE隧道一端对应的设备如PGW和数据传输设备如服务器看来,只经过了一条直通路线,能够实现PGW和服务器在逻辑上的直连。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GW的下一跳就是GRE隧道对端的交换机设备或服务器,它们中间的各个网元包括防火墙都只是物理上的透传,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同时,由于GRE隧道一直存在,因此,只要PGW给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不变,服务器便可随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主动下行数据。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处理器501,存储器502,存储在存储器5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01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参见图6,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数据传输系统600包括:隧道发送设备601、隧道接收设备602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603,另外,数据传输系统600还可以包括数据传输发送设备604;同时,数据传输系统600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10和服务器611;在上行数据传输时,所述数据传输发送设备604可以是终端设备610;在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传输发送设备604可以是服务器611;其中,
所述隧道发送设备6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610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610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611基于所述终端设备610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隧道接收设备602;
所述隧道接收设备602,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603。
可选的,数据传输系统600还包括交换机设备612和代理网关PGW613;其中,
所述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602为交换机设备612,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603为服务器611;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612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611;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602为代理网关PGW613,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603为所述终端设备610;其中,所述PGW613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610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610。
可选的,所述隧道发送设备601,还用于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可选的,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在NB-IoT的非IP数据传输方案中,通过预先配置一条GRE隧道,在GRE隧道一端对应的设备如PGW和数据传输设备如服务器看来,只经过了一条直通路线,能够实现PGW和服务器在逻辑上的直连。在数据传输过程中,PGW的下一跳就是GRE隧道对端的交换机设备或服务器,它们中间的各个网元包括防火墙都只是物理上的透传,不受防火墙的影响,从而能够规避防火墙对各种传输协议保活时间的限制,避免为维护公网IP的保活时间而一直占用网络侧公网IP资源,进而能够节省公网资源。同时,由于GRE隧道一直存在,因此,只要PGW给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不变,服务器便可随时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发送下行数据到所述终端设备,从而能够实现实时主动下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服务器;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代理网关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PGW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
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
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6.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
第一封装模块,用于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
第二封装模块,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服务器;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代理网关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PGW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隧道发送设备、隧道接收设备和数据传输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隧道发送设备,用于获取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在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上添加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而生成的上行数据报文,或者,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服务器基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而发送的下行数据报文;基于预先配置的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直通路线,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对所述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封装,获得第三数据报文;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目的端,所述第三数据报文中包括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基于所述GRE隧道,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指示的隧道接收设备;
所述隧道接收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上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交换机设备,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服务器;其中,所述交换机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在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下行数据报文的情况下,所述目的端对应的隧道接收设备为代理网关PGW,所述数据传输接收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PGW用于将所述第三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并将回收解封装后的数据报文中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发送设备,还用于创建并激活所述GRE隧道的接口;配置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和指示地址;其中,所述GRE隧道的指示地址还用于指示所述GRE隧道的源端;将所述GRE隧道配置为所述第三数据报文发送的路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IP地址的类型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RE隧道的接口地址包括所述GRE隧道的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所述入口接口地址和出口接口地址配置为属于同一网段的不同地址。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911292311.9A 2019-12-16 2019-12-16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68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2311.9A CN113068199B (zh) 2019-12-16 2019-12-16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92311.9A CN113068199B (zh) 2019-12-16 2019-12-16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199A true CN113068199A (zh) 2021-07-02
CN113068199B CN11306819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55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92311.9A Active CN113068199B (zh) 2019-12-16 2019-12-16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81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991A (zh) * 2021-08-20 2021-12-28 大唐网络有限公司 5g用户面功能实体的数据转发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69A (zh) * 2009-11-13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ip地址需求的方法和移动网络系统
CN106331107A (zh) * 2016-08-25 2017-01-1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937315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118950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veying use of exception reporting to core network nodes
US20170201943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tc power saving mode (psm) enhancements for service outage
CN108617009A (zh) * 2016-12-13 2018-10-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分组数据网网关
CN108737554A (zh) * 2018-05-29 2018-11-02 山东建筑大学 基于Thread协议栈的建筑设备物联网系统及终端管理方法
CN109756450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2216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物联网接入网关和物联网系统
CN10993687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选择设备的地址
CN110445883A (zh) * 2018-05-03 2019-11-1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90364492A1 (en) * 2016-12-30 2019-11-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469A (zh) * 2009-11-13 2011-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ip地址需求的方法和移动网络系统
CN106937315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WO2017118950A1 (en) * 2016-01-07 2017-07-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veying use of exception reporting to core network nodes
US20170201943A1 (en) * 2016-01-12 2017-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tc power saving mode (psm) enhancements for service outage
CN106331107A (zh) * 2016-08-25 2017-01-1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17009A (zh) * 2016-12-13 2018-10-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分组数据网网关
US20190364492A1 (en) * 2016-12-30 2019-11-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9756450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22163A (zh) * 2017-12-13 2019-06-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物联网接入网关和物联网系统
CN10993687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选择设备的地址
CN110445883A (zh) * 2018-05-03 2019-11-12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737554A (zh) * 2018-05-29 2018-11-02 山东建筑大学 基于Thread协议栈的建筑设备物联网系统及终端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R2-166538 "Comparison between active and inactive state for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from energy efficiency perspective"", 《3GPP TSG_RAN\WG2_RL2》 *
盛平等: "基于NB-IoT的海绵城市水雨情监测及自动灌溉系统", 《软件导刊》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2991A (zh) * 2021-08-20 2021-12-28 大唐网络有限公司 5g用户面功能实体的数据转发方法、其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819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31597A1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bier message, and device and system
CN101511117B (zh) 一种二层跨网段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873562B2 (en) IP address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4205896B (zh) 有拓扑不准确的源地址的IPv6数据包的自动隧道传输方法
US10742476B2 (en)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EP2894819B1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routing bridge and system
US11418438B2 (en) Signaling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entity
EP3913870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088823B (zh) 一种实现终端互联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42111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306819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893405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72912B (zh) 一种arp缓存表项的更新方法、vtep、vm及装置
US11849381B2 (en) Use of IP networks for routing of cellular data packets
WO2015168923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routing ip packets
WO2022199486A1 (zh) 路径跟踪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20345986A1 (en) Selective Importing of UE Addresses to VRF in 5g Networks
JP2017130789A (ja)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49701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方法
WO2022231905A1 (en) Use of ip networks for routing of cellular data packets
CN115913820A (zh) 网络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835644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