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60173B - 一种火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火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60173B
CN113060173B CN202110464948.2A CN202110464948A CN113060173B CN 113060173 B CN113060173 B CN 113060173B CN 202110464948 A CN202110464948 A CN 202110464948A CN 113060173 B CN113060173 B CN 113060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fting
cavity
limi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49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60173A (zh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an Hongxing Stee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an Hongxing Stee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an Hongxing Stee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an Hongxing Stee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49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60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60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0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60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60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07Details; Accessories
    • B61D33/0014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1/00Sleeping accommod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07Detail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57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in vehicles
    • B61D33/0078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in vehicles adjustably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车座椅,具体涉及火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两个关于基座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升降板,两个所述升降板相背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翻转调节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板其中一端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定机构,且两个升降板相背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定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翻转调节机构将火车座椅的硬座和卧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使用硬座方式或卧铺方式,并且还能对座椅使用时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还设置了可隐藏式的踏板,使得该座椅更加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火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车座椅。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是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大部分的人在选择远距离出行时仍然首选火车,而火车座椅的舒适度直接关系到乘客乘坐的舒适度。现有技术中的火车座椅其硬座和卧铺是分开的,结构单一。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车座椅,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火车座椅的硬座和卧铺进行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车座椅,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两个关于基座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升降板,两个所述升降板相背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翻转调节机构,两个所述升降板其中一端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定机构,且两个升降板相背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整翻转调节机构,实现火车座椅进行硬座和卧铺的使用状态切换,并通过第一限定机构以及第二限定机构多调整后的座椅使用状态进行固定,以提高当前使用状态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其中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杆,两个轴杆相背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升降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远离轴杆的一端两侧以及第二板远离升降板的一端两侧均贯穿设有插孔,所述第二板顶部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且两个第二固定板相背的一侧中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板面向第二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一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凹槽的内腔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两端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且两个第二固定杆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升降板以及第二板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座椅调整至硬座状态使用时,只需将第一板翻起并收纳至凹槽内部,并利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二板升至升降板中部即可,而在需要将座椅调整至卧铺使用状态时,只需向凹槽外翻动第一板,利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保持水平向平行即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定机构包括有与升降板外表面相贴合的圆板一,所述圆板一靠近升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贯穿升降板并延伸至凹槽内部的插杆一,圆板一远离升降板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一来带动圆板一连带插杆一左移,以解除第一板在凹槽内部时的固定状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定机构包括有与升降板表面呈倾斜设置的加固支柱,且加固支柱靠近升降板的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支柱远离第二板的一侧贴合设有圆板二,所述圆板二靠近加固支柱的一侧活动贯穿有插杆二,圆板二远离加固支柱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二来带动圆板二连带插杆二左移,以解除对第一板或第二板的固定状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杆一与升降板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与加固支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插杆一与升降板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与加固支柱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容腔,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有位于容腔内部的挡板二和弹簧二,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弹簧二分别活动套设于插杆一以及插杆二外部,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挡板二分别固定套设于插杆一以及插杆二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杆一或其中一个插杆二随着左移(另一个插杆二右移)而带动挡板二挤压弹簧二后,对应位置的插杆一或插杆二会在弹簧二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的其中一端顶部开设有两个关于基座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槽口,且两个槽口内部均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槽口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杆底端外部底端固定套设有与槽口内腔底端面活动贴合的圆盘,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槽口的宽度,且圆盘的外周面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个拨板,所述基座顶端面对应两个升降板的位置处均垂直设有限位板一和限位板二,两个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对应螺杆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孔槽,两个升降板的底部对应限位板一以及限位板二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槽一以及限位槽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拨板来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带动螺杆转动,并在限位板一和限位槽一以及限位板二和限位槽二之间的配合作用下,通过螺杆的转动来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与升降板的连接处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踏板伸缩机构,所述踏板伸缩机构包括有开设于升降板内部的空腔一,所述升降板靠近圆板一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踏板,且踏板靠近空腔一的一端延伸至空腔一内部,所述踏板与升降板的连接处开设有空腔二,所述空腔二内部设置有弹簧一和挡板一,所述挡板一位于空腔二内部靠近空腔一的一端,且挡板一固定套设于踏板的外部,所述弹簧一活动套设于挡板一外部位于空腔二内部的部分,所述空腔一内部远离空腔二的一侧开设有竖槽,所述空腔一内部设置有与螺杆螺纹套接的活动块,且活动块靠近竖槽的一端延伸至竖槽内部并与竖槽滑动连接,所述踏板与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均设置为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转动的过程中,会竖槽的限定作用下带动活动块上移(下移),从而利用踏板与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的倾斜面相互靠近(远离)并挤压(分开),来驱动踏板伸出(在弹簧一的回复力作用下回缩)。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升降板相对侧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有相适配的导条和导槽,两个所述导条分别固定设于其中一个升降板的一侧两端,两个导槽分别开设于另一个升降板的一侧对应导条的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升降板中的任意一个发生上下移动时,均可以利用相适配的导条与导槽来进一步增强其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板的顶部均固定嵌装有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软垫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布艺、皮革艺进行制作,来增强乘客坐/躺时的舒适感。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翻转调节机构将火车座椅的硬座和卧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在需要将座椅调整至硬座状态使用时,将第一板翻起并收纳至凹槽内部,并利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二板升至升降板中部即可,随后利用第一限定机构配合第二限定机构对该座椅的硬座使用状态进行固定,而在需要将座椅调整至卧铺使用状态时,只需向凹槽外翻动第一板,利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保持水平向平行即可,随后利用第二限定机构对该座椅的卧铺使用状态的上铺进行加固支撑,操作简单快捷;
2、本发明通过设置升降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拨动拨板来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带动螺杆转动,并在限位板一和限位槽一以及限位板二和限位槽二之间的配合作用下,通过螺杆的转动来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在螺杆转动的过程中,会竖槽的限定作用下带动活动块上移/下移,从而利用踏板与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的倾斜面相互靠近/远离,并挤压/分开,来驱动踏板伸出/在弹簧一的回复力作用下回缩,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硬座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卧铺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卧铺状态应用场景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杆装配图。
图5为本发明的活动板与第二固定杆装配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两个升降板配合时的底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踏板伸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限定机构与升降板连接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基座、2升降板、3凹槽、4翻转调节机构、41第一板、42第二板、43轴杆、44第一固定板、45第二固定板、46第一固定杆、47活动板、48第二固定杆、5第一限定机构、51圆板一、52把手一、53插杆一、6第二限定机构、61加固支柱、62圆板二、63把手二、64插杆二、7升降调节机构、71圆盘、72拨板、73螺杆、74限位板一、75限位板二、76螺孔槽、77限位槽一、78限位槽二、8踏板伸缩机构、81空腔一、82空腔二、83踏板、84挡板一、85弹簧一、86活动块、87竖槽、9引导机构、91导条、92导槽、10插孔、11软垫、12槽口、13复位组件、131挡板二、132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车座椅,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两个关于基座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升降板2,两个所述升降板2相背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3,且两个凹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翻转调节机构4,两个所述升降板2其中一端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定机构5,且两个升降板2相背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定机构6。
具体如图1-5所示,所述翻转调节机构4包括有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所述第一板41其中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杆43,两个轴杆43相背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升降板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41远离轴杆43的一端两侧以及第二板42远离升降板2的一端两侧均贯穿设有插孔10,所述第二板42顶部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45,且两个第二固定板45相背的一侧中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46,所述第一板41面向第二板42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44,两个第一固定杆46远离第二固定板45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44远离第一板4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凹槽3的内腔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47,所述活动板47两端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48,且两个第二固定杆48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升降板2以及第二板42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4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板42的顶部均固定嵌装有软垫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将该座椅调整至硬座状态使用时,只需将第一板41翻起并收纳至凹槽3内部,并在第一板41翻起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固定板45上的第一固定杆46与第一固定板44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使得第一板41在翻起时会带动第二板42上移,而第二板42在上移的过程中,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直至第一板41翻至与第二板42呈垂直状态为止,此时,第二板42靠近第一板41的一侧恰好与第一板41表面相贴合,而在需要将座椅调整至卧铺使用状态时,只需向凹槽3外翻动第一板41,此时,第二板42会随着第一板41的翻动而下移,直至第一板41翻动至与第二板42保持水平方向上平行即可,调整方式简单快捷,此外该座椅无论硬座使用状态还是卧铺使用状态,嵌装有软垫11(包括但不限于布艺、皮革艺等)的一侧始终保持与乘客接触,从而提高乘坐时的舒适性。
具体如图1-3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限定机构5包括有与升降板2外表面相贴合的圆板一51,所述圆板一51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贯穿升降板2并延伸至凹槽3内部的插杆一53,圆板一51远离升降板2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一52,所述第二限定机构6包括有与升降板2表面呈倾斜设置的加固支柱61,且加固支柱61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与升降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支柱61远离第二板42的一侧贴合设有圆板二62,所述圆板二62靠近加固支柱61的一侧活动贯穿有插杆二64,圆板二62远离加固支柱61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二63,所述插杆一5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64与加固支柱6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复位组件13,所述插杆一5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64与加固支柱61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容腔,所述复位组件13包括有位于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和弹簧二132,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弹簧二132分别活动套设于插杆一53以及插杆二64外部,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分别固定套设于插杆一53以及插杆二64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要将该座椅调整至硬座状态使用时,需先拉动把手一52,以带动圆板一51连带插杆一53左移,与此同时,拉动其中一个把手二63,以带动圆板二62连带插杆二64左移(另一个插杆二64右移),使得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随插杆一53或其中一个插杆二64同步左移(另一个插杆二64右移),从而压缩弹簧二132,随后将第一板41翻转至凹槽3内部,并利用第一固定板44与第二固定板45之间的铰接来带动第二板42升至升降板2的中部,随后松开把手一52和把手二63,使得插杆一53在弹簧二132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第一板41上对应位置的插孔10内部,同时,两个插杆二64在弹簧二132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第二板42上对应位置的插孔10内部,从而利用第一限定机构5配合第二限定机构6对该座椅的硬座使用状态进行固定,同理,当需要将该座椅调整至卧铺状态时,拉动把手一52,以带动圆板一51连带插杆一53左移,与此同时,拉动其中一个把手二63,以带动圆板二62连带插杆二64左移(另一个插杆二64右移),使得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随插杆一53或其中一个插杆二64同步左移(另一个插杆二64右移),从而压缩弹簧二132,使得插杆一53和插杆二64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插孔10分离,以解除对第一板41以及第二板42的固定状态,并向外翻动第一板41至与第二板42保持水平向平行为止,随后松开把手一52和把手二63,使得插杆一53在弹簧二132的回复力作用下复位,此时插杆一53可用来挂衣服,而对应位置的插杆二64则在弹簧二132的回复力作用下插入至第一板41上的插孔10内,以利用第二限定机构6对该座椅的卧铺使用状态的上铺进行加固支撑。
具体如图1-3和图6所示,所述基座1的其中一端顶部开设有两个关于基座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槽口12,且两个槽口12内部均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7,所述升降调节机构7包括有螺杆73,所述螺杆73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槽口12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杆73底端外部底端固定套设有与槽口12内腔底端面活动贴合的圆盘71,所述圆盘71的直径大于槽口12的宽度,且圆盘71的外周面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个拨板72,所述基座1顶端面对应两个升降板2的位置处均垂直设有限位板一74和限位板二75,两个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对应螺杆73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螺杆73螺纹连接的螺孔槽76,两个升降板2的底部对应限位板一74以及限位板二7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槽一77以及限位槽二7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卧铺使用状态的该座椅高度进行调节时,只需拨动拨板72来带动圆盘71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螺杆73自转,即可利用螺杆73与螺孔槽76之间的螺纹连接,并在限位板一74和限位槽一77以及限位板二75和限位槽二78之间的配合作用下,通过螺杆73的转动来驱动升降板2向上移动,即可实现对该座椅当前使用状态的高度的调高,反之,拨动拨板72来带动圆盘71顺时针转动即可实现对该座椅当前使用状态的高度的降低。
具体如图1-3和图7所示,所述螺杆7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踏板伸缩机构8,所述踏板伸缩机构8包括有开设于升降板2内部的空腔一81,所述升降板2靠近圆板一51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踏板83,且踏板83靠近空腔一81的一端延伸至空腔一81内部,所述踏板8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开设有空腔二82,所述空腔二82内部设置有弹簧一85和挡板一84,所述挡板一84位于空腔二82内部靠近空腔一81的一端,且挡板一84固定套设于踏板83的外部,所述弹簧一85活动套设于挡板一84外部位于空腔二82内部的部分,所述空腔一81内部远离空腔二82的一侧开设有竖槽87,所述空腔一81内部设置有与螺杆73螺纹套接的活动块86,且活动块86靠近竖槽87的一端延伸至竖槽87内部并与竖槽87滑动连接,所述踏板83与活动块8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均设置为倾斜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螺杆73逆时针自转带动升降板2上升时,活动块86会在竖槽87的限制作用下逐步上移,使得活动块86靠近踏板83一端顶部的倾斜面逐步与踏板83上的倾斜面相接触并挤压踏板83上的倾斜面,从而将踏板8向远离空腔一81的一端运动而使踏板83的部分凸出来,以用作卧铺使用状态上铺的乘客上下使用,并且踏板83在凸出来的过程中,其上的挡板一84会挤压弹簧一85,而当螺杆73顺时针自转时,活动块86会在竖槽87的限制作用下逐步下移,使得活动块86靠近踏板83一端顶部的倾斜面逐步与踏板83上的倾斜面相分离,此时,踏板83上凸出来的部分在弹簧一85的回复力作用下回缩,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具体如图1-3和图9所示,两个所述升降板2相对侧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引导机构9,所述引导机构9包括有相适配的导条91和导槽92,两个所述导条91分别固定设于其中一个升降板2的一侧两端,两个导槽92分别开设于另一个升降板2的一侧对应导条91的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两个升降板2中的任意一个发生上下移动时,均可以利用相适配的导条91与导槽92来进一步增强其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本发明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将座椅调整至硬座状态使用时,只需将第一板41翻起并收纳至凹槽3内部,并利用第一固定板44与第二固定板45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二板42升至升降板2中部即可,随后利用第一限定机构5配合第二限定机构6对该座椅的硬座使用状态进行固定,而在需要将座椅调整至卧铺使用状态时,只需向凹槽3外翻动第一板41,利用第一固定板44与第二固定板45之间的铰接使得第一板与第二板保持水平向平行即可,随后利用第二限定机构6对该座椅的卧铺使用状态的上铺进行加固支撑,此外,还可以通过拨动拨板72来带动圆盘71转动,从而带动螺杆73转动,并在限位板一74和限位槽一77以及限位板二75和限位槽二78之间的配合作用下,通过螺杆73的转动来驱动升降板2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在螺杆73转动的过程中,会竖槽87的限定作用下带动活动块86上移(下移),从而利用踏板83与活动块8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的倾斜面相互靠近(远离)并挤压(分开),来驱动踏板83伸出(在弹簧一85的回复力作用下回缩)。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顶部设置有两个关于基座(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升降板(2),两个所述升降板(2)相背的一侧中部均开设有凹槽(3),且两个凹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翻转调节机构(4),两个所述升降板(2)其中一端顶部均设置有第一限定机构(5),且两个升降板(2)相背的一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定机构(6);所述翻转调节机构(4)包括有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所述第一板(41)其中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轴杆(43),两个轴杆(43)相背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升降板(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板(41)远离轴杆(43)的一端两侧以及第二板(42)远离升降板(2)的一端两侧均贯穿设有插孔(10),所述第二板(42)顶部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板(45),且两个第二固定板(45)相背的一侧中部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46),所述第一板(41)面向第二板(42)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44),两个第一固定杆(46)远离第二固定板(45)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固定板(44)远离第一板(41)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凹槽(3)的内腔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47),所述活动板(47)两端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48),且两个第二固定杆(48)相背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升降板(2)以及第二板(4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定机构(5)包括有与升降板(2)外表面相贴合的圆板一(51),所述圆板一(51)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贯穿升降板(2)并延伸至凹槽(3)内部的插杆一(53),圆板一(51)远离升降板(2)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一(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定机构(6)包括有与升降板(2)表面呈倾斜设置的加固支柱(61),且加固支柱(61)靠近升降板(2)的一端与升降板(2)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支柱(61)远离第二板(42)的一侧贴合设有圆板二(62),所述圆板二(62)靠近加固支柱(61)的一侧活动贯穿有插杆二(64),圆板二(62)远离加固支柱(61)的一侧固定设有把手二(6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一(5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64)与加固支柱(6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复位组件(13),所述插杆一(5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以及插杆二(64)与加固支柱(61)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容腔,所述复位组件(13)包括有位于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和弹簧二(132),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弹簧二(132)分别活动套设于插杆一(53)以及插杆二(64)外部,对应位置容腔内部的挡板二(131)分别固定套设于插杆一(53)以及插杆二(64)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其中一端顶部开设有两个关于基座(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槽口(12),且两个槽口(12)内部均设置有升降调节机构(7),所述升降调节机构(7)包括有螺杆(73),所述螺杆(73)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槽口(12)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螺杆(73)底端外部底端固定套设有与槽口(12)内腔底端面活动贴合的圆盘(71),所述圆盘(71)的直径大于槽口(12)的宽度,且圆盘(71)的外周面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多个拨板(72),所述基座(1)顶端面对应两个升降板(2)的位置处均垂直设有限位板一(74)和限位板二(75),两个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对应螺杆(73)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螺杆(73)螺纹连接的螺孔槽(76),两个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对应限位板一(74)以及限位板二(75)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槽一(77)以及限位槽二(7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7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踏板伸缩机构(8),所述踏板伸缩机构(8)包括有开设于升降板(2)内部的空腔一(81),所述升降板(2)靠近圆板一(51)的一侧活动贯穿有踏板(83),且踏板(83)靠近空腔一(81)的一端延伸至空腔一(81)内部,所述踏板(83)与升降板(2)的连接处开设有空腔二(82),所述空腔二(82)内部设置有弹簧一(85)和挡板一(84),所述挡板一(84)位于空腔二(82)内部靠近空腔一(81)的一端,且挡板一(84)固定套设于踏板(83)的外部,所述弹簧一(85)活动套设于挡板一(84)外部位于空腔二(82)内部的部分,所述空腔一(81)内部远离空腔二(82)的一侧开设有竖槽(87),所述空腔一(81)内部设置有与螺杆(73)螺纹套接的活动块(86),且活动块(86)靠近竖槽(87)的一端延伸至竖槽(87)内部并与竖槽(87)滑动连接,所述踏板(83)与活动块(86)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相对侧均设置为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升降板(2)相对侧的两端之间均设置有引导机构(9),所述引导机构(9)包括有相适配的导条(91)和导槽(92),两个所述导条(91)分别固定设于其中一个升降板(2)的一侧两端,两个导槽(92)分别开设于另一个升降板(2)的一侧对应导条(91)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4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板(42)的顶部均固定嵌装有软垫(11)。
CN202110464948.2A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火车座椅 Active CN113060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4948.2A CN113060173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火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4948.2A CN113060173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火车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0173A CN113060173A (zh) 2021-07-02
CN113060173B true CN113060173B (zh) 2022-12-09

Family

ID=76567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4948.2A Active CN113060173B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火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601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3169B1 (it) * 2009-01-23 2012-04-11 Aviointeriors S P A Sistema di sedili.
CN102963375B (zh) * 2012-11-08 2016-01-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可将火车硬座底部空间改成卧铺的结构
CN104875755A (zh) * 2015-06-04 2015-09-02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坐卧转换的卧铺结构及卧铺车厢
CN205686405U (zh) * 2016-04-20 2016-11-16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卧铺列车的可翻折上下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60173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3576B1 (en)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toilet user in standing up
CN201227042Y (zh)
CN113060173B (zh) 一种火车座椅
KR20130049655A (ko) 승강수단이 구비된 테이블
CN209573957U (zh) 一种舒适度高的可调节学习椅
CN114903289A (zh) 一种会计教学计算机上机集成式实习课桌装置
CN209422285U (zh) 一种轮椅踏板装置及用于轮椅踏板上的型材
CN210204087U (zh) 床头支架能够进行折叠的折叠沙发床
CN106974460B (zh) 一种椅子
CN215686147U (zh) 一种电动升降沙发
CN220916956U (zh) 一种重力追背椅
CN219762908U (zh) 隐藏式靠背沙发椅
CN217547638U (zh) 一种床板结构及折叠床
CN219989071U (zh) 一种上下升降两向头枕结构
US11564498B1 (en) Intelligent sofa mechanical extension device
CN211299212U (zh) 一种智能语音控制沙发的执行机构
CN215583586U (zh) 一种组合多样式景观座椅
CN218852168U (zh) 一种抽拉桌
CN216675253U (zh) 一种靠背调整机构
CN212437936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吧椅
CN216602247U (zh) 一种双驱动装置的沙发合金架
CN114010451B (zh) 一种医用电动诊疗椅
CN215304305U (zh) 一种加长型老人椅
CN219645385U (zh) 沙发座椅用头枕调节装置及电动沙发
CN108497694A (zh) 双腿气动排齿升降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Address after: 362000 Hongdu Industrial Zone, Honglai Town, Nan'an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an'an Hongxing Steel Structure Install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663100 green aluminum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Yanshan County, Wenshan Zhuang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ang Ch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