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018A - 一种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6018A
CN113056018A CN202110343525.5A CN202110343525A CN113056018A CN 113056018 A CN113056018 A CN 113056018A CN 202110343525 A CN202110343525 A CN 202110343525A CN 113056018 A CN113056018 A CN 113056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service
target inform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35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6018B (zh
Inventor
王金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35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6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6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6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6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在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第一配置策略调度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传递,基于检测到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该业务的目标信息;接收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当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表征业务过程发生问题,生成并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在基站确定该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采样第一配置策略进行业务传递出现问题,则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避免了仅采用一种配置策略无法避免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传输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5G NR(New Radio)系统中,控制信道包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道承载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负责物理层各种关键控制信息的传递,包括用于下行和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激活与去激活PUSCH调度、激活与去激活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半静态调度、通知时隙格式给一个或者多个用户UE、通知一个或者多个UE不再使用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符号资源、为PUCCH和PUSCH发送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发射功率控制)命令、指示BWP(Bandwidth Part Size)切换、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等。用户进行业务时,终端将根据解调出的PDCCH信道的DCI信息进行该子帧数据的接收和解调。
当前系统实现,在实际无线环境中,PDCCH有较强干扰时,终端接收干扰时隙内对应子帧的控制区域数据会出现大量解调失败,使得用户的业务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降低,最终影响用户业务体验的感知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PDCCH有较强干扰,导致终端接收干扰时隙内对应子帧的控制区域数据会出现大量解调失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且
所述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且
连续接收到漏检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所述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包括:
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包括:
接收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所述漏检信息个数是终端在上报周期内统计的漏检信息的个数;
其中,判断目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连续预设个数上报周期中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判定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停止漏检信息上报。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将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频段从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包括:
选择第二信道的预设位置中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
对所述终端进行资源分配时,基于所述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发送业务数据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信道采用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二信道采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一种基站,包括:控制模组和通信模组;
其中,控制模组,用于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其中,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其中,控制模组,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
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可选的,上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检测,按照所述上报周期统计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
一种终端,包括:第二通信模组和处理模组,
其中,第二通信模组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其中,处理模组,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模组,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一种系统,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终端。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本方案中,在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第一配置策略调度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传递,当二者之间的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表征业务过程发生问题,如导致用户的业务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降低,则生成并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给基站,而在确定该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采样第一配置策略进行业务传递出现问题,如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则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避免了仅采用一种配置策略无法避免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6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7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8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1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其中,本方案应用于基站。
其中,该第一预设条件表征了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业务不正常。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且
所述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且
连续接收到漏检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是用于确定现有的配置策略(用于调度网络资源)是否出现问题,如果满足的话,则确定现有的配置策略出现了问题。
具体的,该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表征了终端从基站下载业务过程中的调度次数过多,这会导致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传递的成功率降低。
而该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会出现导致终端发生卡顿的情况,这也会导致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传递的成功率降低。
其中,该漏检信息NACK(non acknowledge)是终端对于其接收到的数据解调失败生成的信息,终端将该漏检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于上述三种情况出现,一般是因为现有的配置策略出现问题,因此,本方案中,是基于该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的情况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初步确定现有的配置策略出现了问题。
步骤S1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具体的,在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初步确定该基站与终端之间使用的配置策略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确定核实。
其中,本申请中涉及基站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和MAC(Mandatory Access Control,强制访问控制)层,该RRC层与MAC层之间设置有接口。
具体的,本方案中,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该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给基站。
具体的,本方案中,MAC执行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步骤,并且,在确定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接口消息通知RRC启动终端检测该业务的目标信息的操作。
该RRC基于接收到的接口消息,组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且发送给终端,以指示该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
步骤S103: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具体的,该终端基于该第一重配置指令启动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该目标信息。
相应的,MAC接收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步骤S104: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具体的,该MAC基于该目标信息进行判断,当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则可以确定终端出现大量解调失败的情况,当其调度网络资源所用的第一配置出现问题,需要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后续实施例中会针对该切换的具体方式不做详细解释,本实施例中不做详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本方案中,在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第一配置策略调度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传递,当二者之间的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表征业务过程发生问题,如导致用户的业务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降低,则生成并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给基站,而在确定该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采样第一配置策略进行业务传递出现问题,如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则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避免了仅采用一种配置策略无法避免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问题。
如图2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2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2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其中,步骤S201-202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1-102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203:接收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所述漏检信息个数是终端在上报周期内统计的漏检信息的个数;
其中,本方案中,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终端基于该第一重配置指令开始按照上报周期进行漏检上报。
具体的,该RRC将生产的第一重配置指令发送给终端,该第一重配置指令中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终端基于该漏检上报请求开始进行漏检统计以及上报,而上报的周期按照该第一重配置指令中的上报周围设置。
具体的,终端基于一上报周期的起始时刻开始统计终端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在上报周期的结束时刻结束统计,并将统计的个数上报基站。基站的MAC接收到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中包含了本周期内该终端中生成的漏检信息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中,该上报周期需要同步给RRC和MAC,以使得该RRC、MAC和终端基于该上报周期实现时分同步。
步骤S204:连续预设个数上报周期中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判定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MAC对于按照周期接收到的漏检信息个数进行统计,当发生连续多个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的个数均大于预设的漏检次数门限值时,则表征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受到影响,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失败的情况,因此进一步确定了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调度网络资源的第一配置策略不再适合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业务传递,因此,需要切换配置策略。
其中,该预设个数是基站运行人员设置的,如10、5、30等,本申请中不对与该预设个数的具体取值作限制,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基站一侧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数据比对以及统计即可确定是否需要切换配置策略,数据处理负担较小。
步骤S205: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其中,步骤S205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4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该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包括:接收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所述漏检信息个数是终端在上报周期内统计的漏检信息的个数;相应的,判断目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连续预设个数上报周期中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判定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本方案中,终端按照周期上报基站漏检信息的个数,基站判断是否出现连续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当出现时,则表征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受到影响,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失败的情况,需要切换配置策略。
如图3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3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3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步骤S303: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其中,步骤S301-303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101-103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304: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其中,当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调度网络资源的第一配置策略不再适合在基站与终端之间进行业务传递,因此,需要切换配置策略。
具体的,是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以使得基于第二信道传递控制业务发送所需的多个资源块。
具体的,该第一信道采用PDCCH;该第二信道采用PDSCH。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控制信道一般采用PDCCH,而当该PDCCH有较强干扰时,则导致终端接收干扰时隙内对应子帧的控制区域数据出现解调失败的情况,此时,需要切换控制策略。
而该PDCCH信道能够激活与去激活PDSCH半静态调度,因此,本申请中利用PDCCH的上述功能,激活PDSCH半静态调度,以实现基于该PDSCH在基站与终端间传输预设个数的资源块。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该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包括: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该第一信道采用PDCCH,该第二信道采用PDSCH。本方案中,基于第一信道的传递数据出现问题,则利用该第一信道能激活PDSCH半静态调度的功能,将基站与终端之间传递业务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通过PDSCH传递,利用了PDCCH信道的现有功能,基站负担较小。
如图4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4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4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步骤S403: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其中,步骤S401-403与实施例3中的步骤S301-303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404: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选择第二信道的预设位置中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时,该基站进行第一信道以及第二信道盲检测,以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是否约定切换。
具体的,基于该盲检测确定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是否约定可以进行切换,如第一信道出现故障自动切换为第二信道的切换方式。
基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可以按照约定自动切换,从第二信道中选择目标资源块,以用于对于该第一信道的业务通过第二信道传输。
其中,该预设位置是上一次PDCSH信道正确接收的PDCCH任务的位子,而该预设个数是该PDCSH信道正确接收到的PDCCH任务的PRB的预设个数,该预设的个数具体是由基站配置的。
本方案中,还对于第二信道(PDSCH)进行检测是对于上一次PDSCH业务接收正确的预设个数的PRB进行PDCCH解码,以确定PDCCH任务已经在PDSCH进行传输,而该预设个数的PRB是能够对于PDCCH进行正确传输的。
步骤S405:对所述终端进行资源分配时,基于所述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发送业务数据至所述终端。
具体的,基于该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约定自动切换,则从第二信道中选择对于上一次PDSCH业务接收正确的预设个数的PRB,基于该预设个数的PRB将业务数据发送给终端。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将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频段从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包括:选择第二信道的预设位置中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对所述终端进行资源分配时,基于所述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发送业务数据至所述终端。本方案中,基于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约可以自动切换,并且选择第二信道中的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对于业务数据发送给终端,自动实现信道的切换,保证了业务数据发送的稳定及时。
如图5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5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5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步骤S503: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步骤S504: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其中,步骤S501-504与实施例3中的步骤S301-304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505: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具体的,该目标信息是终端将上报周期统计的漏检信息个数。
其中,控制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后,该终端还在检测该目标信息并且上报给基站,基站的MAC对于该漏检信息个数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而当其小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包括任一次漏检信息个数小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或者并未出现连续预设周期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时,则表征终端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是正确的,通过PDCCH解码是可以准确解码的。
步骤S506: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其中,基于该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控制配置策略切换回第一配置策略,即控制传递业务数据的信道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本方案中,当基于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确定终端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正确,则表征终端与基站之间业务传输正常,信道不再受到干扰,则控制切换回第一信道。
如图6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6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S6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步骤S603: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步骤S604: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步骤S605: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步骤S606: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其中,步骤S601-606与实施例5中的步骤S601-606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607: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停止漏检信息上报。
其中,在判定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基站还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具体的,MAC判定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生成通知消息给RRC,RRC基于该通知消息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以使得终端停止统计漏检信息并不再上报基站。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还包括: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停止漏检信息上报。本方案中,当基于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确定终端接收到的业务数据正确,则表征终端与基站之间业务传输正常,信道不再受到干扰,还控制终端不在统计上报漏检信息,减少终端和基站的数据处理负担。
与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应用该控制方法的基站实施例。
如图7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包括以下结构:控制模组701和第一通信模组702;
其中,控制模组701,用于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其中,第一通信模组702,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其中,控制模组702,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具体的,该控制模组包括RRC和MAC。
具体的,MAC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接口消息通知RRC启动终端检测该业务的目标信息的操作,RRC基于所述接口消息组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且发送给终端,以指示该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MAC判断所述目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并在满足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且
所述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且
连续接收到漏检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可选的,所述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包括:
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包括:
接收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所述漏检信息个数是终端在上报周期内统计的漏检信息的个数;
其中,判断目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连续预设个数上报周期中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判定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可选的,还包括:
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停止漏检信息上报。
可选的,将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频段从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包括:
选择第二信道的预设位置中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
对所述终端进行资源分配时,基于所述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发送业务数据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道采用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所述第二信道采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控制模组和第一通信模组;其中,控制模组,用于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其中,第一通信模组,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其中,控制模组,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本方案中,在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第一配置策略调度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传递,当二者之间的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表征业务过程发生问题,如导致用户的业务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降低,则生成并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给基站,而在确定该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采样第一配置策略进行业务传递出现问题,如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则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避免了仅采用一种配置策略无法避免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问题。
如图8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7的流程图,应用于一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其中,终端对于其接收到从基站处发送的数据解调失败时,生成漏检信息,并且将该漏检信息发送给基站。
具体的,基站确定其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向基站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
其中,该第一预设条件表征了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业务不正常。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且
所述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且
连续接收到漏检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步骤S802: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
其中,该第一重配置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检测目标信息,该目标信息表征了终端与基站之间业务传递的情况。
步骤S803: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具体的,该终端将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后,该基站基于该目标信息进行判断,当其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则可以确定终端出现大量解调失败的情况,当其调度网络资源所用的第一配置出现问题,需要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具体实施中,在基站切换配置策略后,该终端还统计目标信息并反馈基站,当该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该基站还可以生成第二重配置指令,以指示该终端通停止检测该目标信息。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本方案中,在终端与基站之间采用第一配置策略调度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传递,当二者之间的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则表征业务过程发生问题,如导致用户的业务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降低,则生成并发送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业务的目标信息并反馈给基站,而在确定该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采样第一配置策略进行业务传递出现问题,如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则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避免了仅采用一种配置策略无法避免干扰导致的解调失败等问题。
如图9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8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其中,步骤S901与实施例7中的步骤S801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步骤S902:基于所述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检测,按照所述上报周期统计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
其中,该第一重配置指令中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
其中,终端基于该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统计以及上报的过程。
其中,终端基于该上报周期统计一周期内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将该漏检信息个数作为目标信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给基站。
步骤S903:将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其中,步骤S903与实施例7中的步骤S803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包括:基于所述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检测,按照所述上报周期统计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本方案中,终端按照周期上报基站漏检信息的个数,基站判断是否出现连续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当出现时,则表征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受到影响,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失败的情况,需要切换配置策略。
与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应用该控制方法的终端实施例。
如图10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以下结构:第二通信模组1001和处理模组1002,
其中,第二通信模组10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其中,该处理模组10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模组1001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其中,处理模组还用于在其接收到从基站处发送的数据解调失败时生成漏检信息,该通信模组用于将该漏检信息发送给基站。
可选的,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处理模组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检测,按照所述上报周期统计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第二通信模组和处理模组;其中,第二通信模组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其中,该处理模组,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第二通信模组还用于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本方案中,终端按照周期上报基站漏检信息的个数,基站判断是否出现连续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当出现时,则表征该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递受到影响,导致终端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调失败的情况,需要切换配置策略。
与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应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实施例。
如图11所示的,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以下结构:终端1101和基站1102,其中基站包括RRC和MAC;
其中,该终端的结构功能参考终端实施例,该基站的结构功能参考基站实施例。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01:MAC在确定终端下载业务过程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接口通知消息给RRC,以指示RRC启动PDCC漏检个数测量上报;
步骤02:RRC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给终端,该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PDCCH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
步骤03:RRC将上报周期同步给MAC;
步骤04:终端基于第一重配置指令启动PDCCH漏检统计,按照上报周期进行漏检次数上报;
步骤05:MAC判断连续N个周期终端上报的漏检次数的数值大于漏检次数门限值,启动第二配置策略;其中,N为设置的周期个数;
步骤06:MAC判断终端上报的漏检次数的数值小于漏检次数门限值,MAC生成接口通知消息通知RRC,以指示RRC停止PDCC漏检个数测量上报,并返回之前执行的第一配置策略;
步骤07:RRC基于MAC发送的停止PDCC漏检个数测量上报的接口通知消息,生成第二重配置指令给终端;
步骤08:终端基于第二重配置指令停止PDCCH漏检统计上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提供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提供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基站与终端之间业务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第一重配置指令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终端检测所述业务的目标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终端在下载业务过程中调度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且
所述调度次数大于吞吐量小区门限值;且
连续接收到漏检信息的个数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包括:
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包括:
接收终端按照上报周期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所述漏检信息个数是终端在上报周期内统计的漏检信息的个数;
其中,判断目标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连续预设个数上报周期中上报的漏检信息个数均大于预设漏检个数门限值,判定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控制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从第一信道切换为第二信道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反馈的目标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控制从第二信道切换回第一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生成第二重配置信息并发送给终端,以使得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重配置信息停止漏检信息上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将发送业务所需的预设个数的资源块所属的信道频段从第一频段切换为第二频段,包括:
选择第二信道的预设位置中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
对所述终端进行资源分配时,基于所述预设个数的目标资源块发送业务数据至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一信道采用下行物理控制信道PDCCH;
所述第二信道采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9.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重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是基站基于与终端之间业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生成;
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
将所述目标信息反馈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在所述目标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调度网络资源的策略从第一配置策略切换为第二配置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包括漏检上报请求和上报周期,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重配置指令检测与基站之间业务的目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漏检上报请求启动漏检检测,按照所述上报周期统计生成漏检信息的个数。
CN202110343525.5A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056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3525.5A CN113056018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3525.5A CN113056018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6018A true CN113056018A (zh) 2021-06-29
CN113056018B CN113056018B (zh) 2023-08-22

Family

ID=7651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3525.5A Active CN113056018B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601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127A (zh) * 2008-12-30 2009-06-2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小区切换方法
CN102056174A (zh) * 2010-12-16 201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2857327A (zh) * 2012-04-16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81777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pdcch漏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90215888A1 (en) * 2018-01-09 2019-07-1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CN112188617A (zh) * 2020-09-15 2021-01-05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适用于5g系统的抗强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6127A (zh) * 2008-12-30 2009-06-24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提高切换成功率的小区切换方法
CN102056174A (zh) * 2010-12-16 2011-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US20130294247A1 (en) * 2010-12-16 2013-11-0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2857327A (zh) * 2012-04-16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681777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pdcch漏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90215888A1 (en) * 2018-01-09 2019-07-1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eam Selection in Beam Failure Recovery Request Retransmission
CN112188617A (zh) * 2020-09-15 2021-01-05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适用于5g系统的抗强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6018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629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통신을 위한 모니터링의 절전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08605B1 (ko) 차량 대 차량 통신에서의 제어 및 데이터의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764914B2 (en) Uplink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2509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device-to-device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34513B2 (en) Radio access nod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10440756B2 (en)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scheduling and uplink scheduling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CN108781467B (zh) 一种空闲信道评测的竞争窗长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50189574A1 (en) Methods for dormant cell signaling for advanced cellular network
WO2017132212A1 (en) Srs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113156A (zh) 一种全双工传输的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基站
CN102752862B (zh) 上下行数据业务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21204121A1 (zh) 测量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US1004524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buffer state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CN110830172B (zh) 非授权频段harq反馈的指示、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基站、终端
CN107872896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37083B2 (en) Radio network node and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CN108370291B (zh) 单频网络中的ack/nack消息传送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WO2022143772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231672B (zh) 通信信息发送方法与装置
US20240080868A1 (en) Sidelink inter-ue coordination procedures
CN106817771B (zh) 一种pdcch漏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342296A (zh) 无线接入网中非授权频带上接收的下行数据的上行确认方法
CN113056018A (zh) 一种控制方法
US10951380B1 (en) Optimizing uplink synchronization via dynamic PRACH configuration
EP4186776A1 (en) Method to manage a jamming situ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