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913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913B
CN113055913B CN202110326997.XA CN202110326997A CN113055913B CN 113055913 B CN113055913 B CN 113055913B CN 202110326997 A CN202110326997 A CN 202110326997A CN 113055913 B CN113055913 B CN 113055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working mode
state information
remot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69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55913A (zh
Inventor
黄燕
谢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69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5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5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55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包括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基于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控制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实现了在射频拉远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较小时,能够对该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固定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有至少一个射频拉远模块没有终端接入,或者终端接入的信号太小,导致的盲目增加该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增益因子引发的将信号的底噪抬升过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室内应用需求的增多,原有宏站信号被严重阻挡,导致部分区域会存在信号盲区或者弱覆盖的情况。鉴于此,室内小站建设需求日趋显著。然而,室内覆盖存在多阻挡情况且覆盖范围缩小,从而出现小区重选和小区切换的概率增大,因而引起的终端掉线情况增多。同时,基站接收信号质量降低,也导致平均通信速率大幅度下降。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室内基带模块(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射频拉远模块(RRU,Radio Remote Unit)以及集线器(HUB)组成,一个室内基带模块可以通过HUB连接一个或多个射频拉远模块,该技术增强了单小区的室内覆盖范围,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在HUB将多个RRU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前,会针对每个RRU采用相独立的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方法进行控制,但是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其对底噪的抬升,若有至少一个RRU没有终端接入,或者终端接入的信号太小,都会导致AGC的增益因子太高,从而导致HUB合并后的数据底噪抬升,最终使得信号的信噪比降低,影响业务吞吐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实现避免因过高增大RRU的AGC的增益值,造成经HUB合并后生成的基带信号的底噪抬升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
若是,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固定工作模式,所述固定工作模式具体采用固定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若否,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根据动态的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具体包括:
控制采用所述固定工作模式的射频拉远模块生成第一类信号;
控制采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的射频拉远模块生成第二类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将合并处理后生成的基带信号发送给室内基带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至少与时间和/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功率相关;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以动态地调整所述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定期更新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或
在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获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连接室内基带模块的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
若是,则获取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无终端接入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无终端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门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无终端接收功率有关的偏移因子;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和所述偏移因子计算所述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其配置为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基于与BBU连接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每个RRU所采用的AGC为固定工作模式还是自动工作模式,实现了在RRU接收到的信号较小时,能够对该RRU所采用的AGC采用固定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有至少一个RRU没有终端接入,或者终端接入的信号太小,导致的盲目增加该RRU所采用的AGC的增益因子引发的将信号的底噪抬升过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BBU、RRU以及HUB的系统架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110-信息处理装置;101-确定模块;102-判断模块;103-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发明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发明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发明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发明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发明。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发明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示例性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图1中示出的RRU1、RRU2以及RRU8为RRU的编号。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该系统中。结合图1中BBU+多个RRU的分布式场景,多个RRU覆盖一预设区域,通过多个RRU能够消除合并前的小区重选和切换,并且增大小区覆盖范围,增强多RRU共同覆盖区域信号质量。再次结合图1,多个RRU通过HUB与BBU连接,HUB合并来自多个RRU的信号,合并过程可理解为将多个信号相加,然后再将合并后的信息处理结果发送给BBU。例如,在室内应用BBU+多个RRU的分布式场景时,一个BBU可以覆盖整栋大楼,与该BBU连接的单个或者多个RRU覆盖整个楼层,如每个楼层分别设置有一个RRU,从而增大BBU的覆盖范围,增加区域信号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RRU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AGC进行控制。
步骤S102: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步骤S103:控制所述RRU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
具体地,上述接收状态信息可包含RRU的接收信号强度、接收信号功率或接入RRU的终端的数量等信息,其能够表明RRU的接收信号的情况,当确定的是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功率,该接收信号功率可至少具有低功率区间以及高功率区间,低功率区间为没有终端接入RRU或仅较少终端接入RRU,高功率区间为较多终端接入RRU。
具体地,上述预设时间可为设定的时间,如每十分钟或每一个小时确定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也可根据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的规律性变化进行设置,由于接收状态信息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内的接收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在每天的早7点至早9点时间段内,存在较多的用户的终端有接入RRU的需求,此时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信号功率处于高功率区域,在每天的早9点至早11点时间段内,存在较少的用户的终端有接入RRU的需求,此时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信号功率处于低功率区域,如此,根据RRU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内的接收信号功率的规律性,能够不断更新确定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
具体地,上述自动工作模式可理解为AGC处于能够根据接收状态信息自动调节AGC所采用的增益值的模式,上述固定工作模式可理解为AGC所采用的增益值为固定增益值,而不会因接收状态信息的变化而调节固定增益值。
具体地,在上述接收状态信息表征没有终端接入RRU或仅较少终端接入RRU的情况下,将对应该接收状态信息的RRU的AGC调整为采用固定工作模式,该固定工作模式的增益值宜选取最小增益值值,从而避免盲目增加AGC的增益值导致信号的底噪抬升,降低信噪比的问题出现。在上述接收状态信息表征有较多终端接入RRU的情况下,将对应该接收状态信息的RRU的AGC调整为采用自动工作模式,针对接收状态信息自动的调整AGC的增益值。
本发明通过基于与BBU连接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每个RRU所采用的AGC为固定工作模式还是自动工作模式,实现了在RRU接收到的信号较小时,能够对该RRU所采用的AGC采用固定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有至少一个RRU没有终端接入,或者终端接入的信号太小,导致的盲目增加该RRU所采用的AGC的增益值引发的将信号的底噪抬升过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102:所述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步骤S201至步骤S203。
步骤S201:判断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
步骤S202:若是,则对该RRU对应的AGC采用固定工作模式,所述固定工作模式具体采用固定增益值为所述RRU进行增益。
步骤S203:若否,则对该RRU对应的AGC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根据动态的增益值为所述RRU进行增益。
具体地,上述接收状态信息在预设时间内具有平均接收功率,可设定一门限值,将该门限值与获取到的平均接收功率进行比较,在平均接收功率小于门限值时,则判断没有终端或较少终端接入RRU,采用最小的固定增益值为接收到的RRU的信息进行增益;在平均接收功率大于门限值时,则判断较多终端接入RRU,也就是RRU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强,此时采用自动增益值为RRU进行增益,根据确定的RRU的平均接收功率动态地为HUB接收到的信号增益。
具体地,不同的RRU具备不同的门限值,该门限值可由经验确定,也可根据计算得出,且该门限值可根据RRU的接收状态的情况进行调整,即该门限值可为固定值,也可为非固定值,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所述控制所述RRU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具体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S302。
步骤S301:控制采用所述固定工作模式的RRU生成第一类信号;
步骤S302:控制采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的RRU生成第二类信号。
具体地,可通过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将RRU进行分类,采用固定工作模式的AGC对应的RRU可划分为第一类RRU,该类RRU生成的信号均为第一类信号,采用自动工作模式的AGC对应的RRU可划分为第二类RRU,该类RRU生成的信号均为第二类信号。通过上述对RRU的分类可对第一类RRU的设置位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若第一类RRU总是很少终端接入,那么可以重新调整第一类RRU的设置位置,以有效地利用布局在预设区域内的RRU。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4和步骤S105。
步骤S104: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步骤S105:将合并处理后生成的基带信号发送给室内基带模块BBU。
具体地,在HUB接收到对应的RRU发来的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后,将二者合并处理,上述合并处理可理解为将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相加,从而获得合并处理后的基带信号,也可为对第一类信号和第二类信号进行相关计算,从而得到基带信号传给BBU。上述RRU发来的信号通过HUB既能够扩大传输距离,还能够以HUB为中心对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01和步骤S402。
步骤S401: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至少与时间和/或所述RRU的接收功率相关。
步骤S402: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所述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以动态地调整所述AGC的工作模式。
具体地,上述预设条件与时间相关时,可理解为达到一定时间后,HUB就会更新确定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或HUB根据RRU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内的接收信号功率的规律性,更新确定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上述预设条件与接收功率相关时,HUB可根据RRU的接收功率的变化规律设定条件,也就是根据历史RRU的接收功率设定更新接收状态信息。
具体地,可基于时间和RRU的接收功率设定调整HUB接收到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更新策略,如结合达到一定时间和历史RRU的接收功率的变化规律设定一更新策略,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接收状态信息的实时更新能够实时地调整AGC的工作模式,避免接收状态信息以发生变化而工作模式还未随之调整的情况发生,使得该工作模式具有时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1:所述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定期更新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或
在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获取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所述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连接室内基带模块BBU的所述RRU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
若是,则获取每个所述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
具体地,判断连接BBU的RRU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每个RRU是否都采用了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在连接BBU的RRU超过一个且每个RRU都采用AGC的情况下,再获取每个RRU的接收状态信息,并对每个RRU的AGC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无终端接入所述RRU的情况下,获取所述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无终端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门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判断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RRU的无终端接收功率有关的偏移因子;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和所述偏移因子计算所述门限值。
具体地,上述门限值可为该无终端接收功率,也可为在无终端接收功率的基础上增加偏移因子得到,门限值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Threshold=P+delta,其中,Threshold为门限值,P为无终端接收功率,delta为偏移因子。上述偏移因子可由经验得到,也可基于RRU的无终端接收功率的参数确定,使得当仅有较少终端接入RRU的情况下,RRU的接收功率也小于门限值,仍对该RRU采用固定增益值进行增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110,如图4所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110包括:
确定模块101,其配置为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RRU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AGC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102,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103,其配置为控制所述RRU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10可理解为HUB,本发明通过基于与BBU连接的RRU的接收状态信息,HUB的判断模块102确定每个RRU所采用的AGC为固定工作模式还是自动工作模式,HUB的控制模块103根据判断模块102确定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息,实现了在RRU接收到的信号较小时,能够对该RRU所采用的AGC采用固定工作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有至少一个RRU没有终端接入,或者终端接入的信号太小,导致的盲目增加该RRU所采用的AGC的增益值引发的将信号的底噪抬升过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102还配置为:
判断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
若是,则对该RRU对应的AGC采用固定工作模式,所述固定工作模式具体采用固定增益值为所述RRU进行增益;
若否,则对该RRU对应的AGC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根据动态的增益值为所述RRU进行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03还配置为:
控制采用所述固定工作模式的RRU生成第一类信号;
控制采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的RRU生成第二类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110还包括合并模块,所述合并模块配置为:
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将合并处理后生成的基带信号发送给室内基带模块BBU。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1还配置为: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至少与时间和/或所述RRU的接收功率相关;所述判断模块102还配置为: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所述RRU所采用的AGC的工作模式,以动态地调整所述AGC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1还配置为:
获取定期更新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或
在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获取所述RRU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102还配置为:
判断连接室内基带模块BBU的所述RRU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
若是,则获取每个所述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1还配置为:
在无终端接入所述RRU的情况下,获取所述RRU在预设时间内的无终端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门限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01还配置为:
确定与所述RRU的无终端接收功率有关的偏移因子;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和所述偏移因子计算所述门限值。
注意,根据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实现为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相应的步骤;也可以实现为具有相应逻辑计算能力的硬件;也可以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固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实现为FPGA、ASIC、DSP芯片、SOC(片上系统)、MPU(例如但不限于Cortex)、等中的任何一种。处理器可以通信地耦合到存储器并且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其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闪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同步DRAM(SDRAM)或Rambus DRAM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静态存储器(例如,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其上以任何格式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被处理器访问,从ROM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位置读取,并加载到RAM中供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方法。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系统的各个部件中,根据其要实现的功能而对其中的部件进行了逻辑划分,但是,本申请不受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部件进行重新划分或者组合,例如,可以将一些部件组合为单个部件,或者可以将一些部件进一步分解为更多的子部件。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另外,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申请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申请。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申请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申请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其中,
所述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
若是,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固定工作模式,所述固定工作模式具体采用固定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若否,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根据动态的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具体包括:
控制采用所述固定工作模式的射频拉远模块生成第一类信号;
控制采用所述自动工作模式的射频拉远模块生成第二类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并对所述第一类信号和所述第二类信号进行合并处理;
将合并处理后生成的基带信号发送给室内基带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所述预设条件至少与时间和/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功率相关;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以动态地调整所述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更新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定期更新的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或
在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获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在所述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连接室内基带模块的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数量是否超过一个;
若是,则获取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在所述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无终端接入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无终端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确定所述门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在所述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无终端接收功率有关的偏移因子;
基于所述无终端接收功率和所述偏移因子计算所述门限值。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其配置为确定每个射频拉远模块在预设时间内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每个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发出的信号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其配置为基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确定对应所述射频拉远模块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至少包括自动工作模式和固定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所述射频拉远模块基于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生成增益信号;其中,
所述判断模块还配置为判断所述射频拉远模块的接收状态信息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小于门限值;
若是,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固定工作模式,所述固定工作模式具体采用固定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若否,则对该射频拉远模块对应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采用自动工作模式,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根据动态的增益值为所述射频拉远模块进行增益。
CN202110326997.XA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055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997.XA CN11305591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997.XA CN11305591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913A CN113055913A (zh) 2021-06-29
CN113055913B true CN113055913B (zh) 2023-02-17

Family

ID=7651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6997.XA Active CN113055913B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591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1906A (zh) * 2011-06-22 201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益控制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2833765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射频拉远单元及室内基带单元
CN103686973A (zh) * 2013-12-30 2014-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12498A1 (zh) * 2015-07-17 2017-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的节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79240A (zh) * 2016-11-30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单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5513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射频拉远单元小区合并的导频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365302B (zh) * 2019-06-14 2023-03-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通信系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765A (zh) * 2011-06-14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射频拉远单元及室内基带单元
CN102231906A (zh) * 2011-06-22 2011-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益控制方法及射频拉远单元
CN103686973A (zh) * 2013-12-30 2014-03-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WO2017012498A1 (zh) * 2015-07-17 2017-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的节电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79240A (zh) * 2016-11-30 2019-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拉远单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913A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7507B2 (en)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in femto cell deployments
RU265636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частотным спектром, база данных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их 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торичной системы
EP3425948B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CN107708178B (zh) 信息重传方法和基站
US20130314267A1 (en) Multi-band scanning for radar detection in wi-fi systems
CN109548167B (zh) 覆盖范围自适应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AU2009240640A1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reduce interference requests and interference indicators
CN109803302B (zh) 覆盖增强等级的确定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21196B (zh) 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708580B1 (ko) 올모스트 블랭크 서브프레임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과, 이종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US9253734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power of small-cell base stations
US20200187255A1 (en) Channel listening method applied to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and apparatus
US20190281625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3763777A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控制方法及基站
EP3079415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ng uplink background noise in indoor distributed system
CN110463279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N110771059B (zh) 用户装置及随机接入控制方法
CN111642024A (zh) 空闲信道评估阈值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85376A (zh) 一种帧结构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5591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1405813B2 (en) Radio link monitoring (RLM) procedures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bands (NR-U)
US9326293B2 (en) Selection of a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based on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CN109906627B (zh) 免许可频谱的竞争方法和设备
CN112152652A (zh) 通信装置及用于减轻通信装置中的干扰的方法
RU2471314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ами с помощью запросов уменьшения помех и индикаторов поме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