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5266A -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55266A
CN113055266A CN201911383130.7A CN201911383130A CN113055266A CN 113055266 A CN113055266 A CN 113055266A CN 201911383130 A CN201911383130 A CN 201911383130A CN 113055266 A CN113055266 A CN 113055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bandwidth
bandwidth degradation
degrad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83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831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55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55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552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2Flo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业务的传输方法包括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达到保障业务正常传输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环网保护协议(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ERPS)在检测到链路中断后会打开保护链路,以实现业务保护的功能。然而现有机制仅仅针对链路中断故障,在发生其他情形时,例如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则环网中的业务无法正常传输。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尚不存在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包括: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网络中的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其中,所述带宽退化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所述指定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指定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大的端口或者带宽小的端口,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确定所述指定端口。
可选地,所述带宽退化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口剩余带宽、端口剩余带宽比例。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网络中的所述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取消阻塞剩余端口,其中,所述剩余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除被阻塞的所述指定端口之外的端口。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是所述第三端口所在的节点所发送的。
可选地,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包括:在带宽退化事件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当前已经发生的指定事件的处理优先级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
可选地,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包括:在所述第二端口被阻塞的情况下,取消阻塞所述第二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的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阻塞模块,用于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
切换模块,用于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达到保障业务正常传输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的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协议报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一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二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三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网络节点、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网络节点上为例,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的网络节点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网络节点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可选地,上述网络节点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网络节点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网络节点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的传输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网络节点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网络节点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网络节点的业务的传输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该第一端口,其中,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该第一端口发生带宽退化;
步骤S204,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通过上述步骤,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达到保障业务正常传输的效果。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节点或者可以控制网络节点的装置等,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口可以是备用的端口。在阻塞了第一端口之后,可以利用备用的端口继续进行业务传输。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带宽退化”表示端口的带宽发生了降低的情况,降低较多则说明带宽退化程度较大,降低较少则说明带宽退化程度较小。还可以用带宽退化比例表示带宽退化的程度,其中,带宽退化比例可以表示当前带宽占原有带宽的份额,例如,带宽退化比例为80%,可以表示当前带宽降低为原有带宽的80%。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网络中的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其中,该带宽退化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该指定端口为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可选地,在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不相同的情况下,该指定端口为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大的端口或者带宽小的端口,在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确定该指定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在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带宽退化故障发生有先后,可以对先发生带宽退化故障的端口进行阻塞,后发生的不处理;如果同时发生了带宽退化故障,互相收到对方发送的协议报文后,则也可以根据节点ID来决策阻塞哪一个端口,解除阻塞哪一个端口。
可选地,该带宽退化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口剩余带宽、端口剩余带宽比例。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该网络中的该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取消阻塞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剩余的被阻塞的剩余端口,即,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除被阻塞的该指定端口之外的端口。
可选地,在根据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其中,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是该第三端口所在的节点所发送的。
可选地,阻塞该第一端口,包括:在带宽退化事件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当前已经发生的指定事件的处理优先级的情况下,阻塞该第一端口。
可选地,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包括:在该第二端口被阻塞的情况下,取消阻塞该第二端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端口可以是备用的端口,一般情况下,该备用的端口是被阻塞的状态,所以需要先进行取消阻塞,才可以利用该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业务的传输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的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阻塞模块31,用于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
切换模块33,用于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阻塞模块,用于在该网络中的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其中,该带宽退化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该指定端口为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
可选地,在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不相同的情况下,该指定端口为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大的端口或者带宽小的端口,在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确定所述指定端口。
可选地,该带宽退化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口剩余带宽、端口剩余带宽比例。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取消模块,用于在该网络中的该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取消阻塞剩余端口,其中,该剩余端口为该第一端口和该第三端口中除被阻塞的该指定端口之外的端口。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根据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之前,获取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其中,该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是该第三端口所在的节点所发送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阻塞模块,包括:阻塞子模块,用于在带宽退化事件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当前已经发生的指定事件的处理优先级的情况下,阻塞该第一端口。
可选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取消单元,用于在该第二端口被阻塞的情况下,取消阻塞该第二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可选实施方式
随着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大,特别是5G的到来,对于链路保护的需求不仅仅是检测到故障切换保证网络拓扑的完整,对于带宽的保护同样重要。检测到链路带宽下降,切换到带宽更大的链路,也是环网保护的重要目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环网带宽保护的处理方法。在ERPS协议中增加了带宽退化(Bandwidth Degradation,简称BD)状态,带宽退化报文,带宽退化事件及处理方法。
当检测到链路带宽退化故障后,故障节点会根据当前协议状态及保存的环网内其他节点带宽情况决策是否阻塞故障链路并发送携带有带宽信息的带宽退化报文R-APS(BD)通知其他环网节点。其他环网节点收到带宽退化报文后,根据当前协议状态及本节点带宽情况决策是否响应该带宽退化报文做切换处理,例如解除阻塞端口、执行转发数据库Forwarding Data Base,简称FDB)洪泛等。当检测到链路带宽退化故障消除后,原故障节点会发送无请求报文R-APS(NR)通知其他环网节点。其他环网节点收到R-APS(NR)报文后,切换到等待状态(Pending),并根据环网内是否有其他故障事件决策处理动作。保证存在带宽退化故障时,阻塞带宽最小的链路,存在多条链路带宽退化故障时,只有一条故障链路阻塞,保证环网拓扑的完整,不会出现业务中断;带宽退化故障全部消除时,可以恢复到空闲状态(Idle)并阻塞RPL链路。达到环网带宽保护的目标。同时在带宽退化状态下,可以响应其他协议事件保证兼容性。
示例性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可选地,协议报文中可以增加表示BD状态的标记,例如,ERPS报文的Request/state标志位新增0001(二进制)表示带宽退化BD(Bandwidth Degradation)状态,见表1: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091
表1
可选地,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协议报文的结构示意图,见图4,还可以在协议报文中增加表示剩余带宽的标记,例如,ERPS协议报文中原有24字节的保留字段中用8字节来来存储端口0和端口1剩余带宽。
可选地,针对不同的组网场景,剩余带宽可有2中表示方式:剩余实际带宽,剩余带宽百分比。其中剩余带宽标志用存储端口0的4字节最高位来表示(存储端口1的4字节最高位保留,不处理),最高位为1,表示剩余实际带宽;最高位为0,表示剩余带宽百分比。其中,剩余实际带宽(可以取整数,最小单位1Mbps,最大可表示0x7FFFFFFF/1024=2097151Gbps),可用于环网内各链路初始带宽不同的情况。剩余带宽百分比(可以取百分比整数部分,最小单位1%),可用于环网内各链路初始带宽相同的情况。
可选地,还可以增加BD状态相关事件处理优先级。新增local BD、local clearBD、R-APS(BD)事件处理优先级,如表2所示,由上至下优先级依次降低,其中Clear优先级最高,R-APS(NR)优先级最低。同时存在多个事件,只处理优先级最高的事件。
Local BD——本端带宽退化事件。
Local clear BD——本端带宽退化事件消除。
R-APS(BD)——收到R-APS(BD)消息事件。
Request/State and Status Type Priority
Clear local highest
FS local |
R-APS(FS) remote |
local SF(*) local |
local clear SF local |
R-APS(SF) remote |
local BD local |
local clear BD local |
R-APS(BD) remote |
R-APS(MS) remote |
MS local |
WTR Expires local |
WTR Running local |
WTB Expires local |
WTB Running local |
R-APS(NR,RB) remote |
R-APS(NR) remote lowest
表2
可选地,带宽退化检测模块检测到本节点某端口存在BD状况,则持续上报该端口local BD事件,直到该BD状况消除,则上报local clear BD。常见组网中增大端口带宽的方式是使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将多个端口作为一个逻辑端口使用。该聚合组成员端口去激活(比如:成员端口Link Down),还存在其他激活的成员端口,整个聚合组依旧是Link Up,但是由于可用端口数减少,带宽已经降低,此时即为带宽退化(Bandwidth Degradation)。
可选地,剩余带宽维护处理模块维护一张网络中所有节点端口的最小剩余带宽的表。其中,收到R-APS(BD)消息更新表中节点id-端口-BD数值状态。收到R-APS(NR)消息清除表中节点id-端口-BD表项。收到local BD更新本节点对应BD数值状态。收到local clearBD清除本节点对应BD表项。
可选地,空闲状态时(Idle,无故障正常工作状态)带宽退化事件相关处理流程如下:
本端带宽退化(Local BD)事件产生时,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DNF)消息,带宽退化消息中DNF(Do Not Flush,不执行FDB洪泛)标志置位,并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故障端口,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消息,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执行FDB洪泛。记录本端带宽情况,例如,记录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消除事件(Local Clear BD)产生时,不做处理,协议状态不变。
可选地,接收到带宽退化消息R-APS(BD)时,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记录收到节点的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
由于Signal Fail相关事件优先级高于带宽退化相关事件,保护状态(Protection,环网中存在链路中断故障Signal Fail)下Local BD、Local Clear BD和接收到R-APS(BD)消息事件不做处理,协议状态不变,只记录相关的节点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
手动倒换状态(Manual Switch)时带宽退化事件相关处理流程如下:
可选地,可以设置带宽退化相关事件优先级高于手动倒换相关事件优先级,该状态下Local BD和接收到R-APS(BD)消息事件事件会响应。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Local BD)事件产生时,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DNF)消息,并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消息,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执行FDB洪泛。记录本端带宽情况(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消除事件(Local Clear BD)产生时,不做处理,协议状态不变。
可选地,接收到带宽退化消息R-APS(BD)时,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记录收到节点的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
可选地,可以设置强制倒换状态(Forced Switch,环网中存在端口被强制阻塞)的相关事件优先级高于带宽退化相关事件,则,该强制倒换状态下Local BD、Local Clear BD和接收到R-APS(BD)消息事件不做处理,协议状态不变,只记录相关的节点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
可选地,等待状态(Pending)时带宽退化事件相关处理流程如下:
本端带宽退化(Local BD)事件产生时,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DNF)消息,并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如果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BD)消息,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执行FDB洪泛。记录本端带宽情况(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如果是RPL owner节点,则停止WTR、WTB定时器。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消除事件(Local Clear BD)产生时,不做处理,协议状态不变。
可选地,接收到带宽退化消息R-APS(BD)时,解除阻塞非带宽退化故障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记录收到节点的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如果是RPL owner节点,则停止WTR、WTB定时器。
可选地,带宽退化状态下对各协议事件的处理流程可以是:强制倒换(ForceSwitch)事件产生时,如果被请求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R-APS(FS,DNF)消息,并解除阻塞非请求端口。如果被请求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被请求端口,发送R-APS(FS)消息,解除阻塞非请求端口,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强制倒换(Forced Switch)。
可选地,接收到强制倒换消息R-APS(FS)时,解除阻塞环网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协议状态切换为强制倒换(Forced Switch)。
可选地,本地SF(Signal Fail)事件产生时,如果故障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R-APS(SF,DNF)消息,并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如果故障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故障端口,发送R-APS(SF)消息,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保护状态(Protection)。
可选地,接收到SF消息R-APS(FS)时,解除阻塞环网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协议状态切换为保护状态(Protection)。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Local BD)事件产生时,记录本端带宽情况例如,记录节点id-端口-BD数值。可选地,只有该故障端口的带宽小于环网中其他带宽退化故障端口,才执行如下处理:如果被请求端口已经阻塞,则发送R-APS(BD,DNF)消息,并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或更高带宽的故障端口。如果被请求端口没有阻塞,则阻塞被请求端口,发送R-APS(BD)消息,解除阻塞非故障端口或更高带宽的故障端口,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带宽退化状态(Bandwidth degradation)。
可选地,本端带宽退化消除事件(Local Clear BD)产生时,清除相应带宽条目,启动防护定时器,发送携带本节点带宽信息的R-APS(NR)消息。如果是RPL owner节点且为返回模式,则启动WTR定时器。
可选地,接收到带宽退化消息R-APS(BD)时,记录收到节点的带宽信息(节点id——端口——BD数值),可选地,只有本节点存在带宽退化故障时才执行如下处理:如果本地端口带宽都高于收到R-APS(BD)消息中的带宽,则解除阻塞环网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如果本节点带宽退化端口带宽等于收到R-APS(BD)消息中的带宽,且远端节点ID(消息中携带的节点ID)高于本节点ID,则解除阻塞环网端口,停止发送R-APS消息。
可选地,接收到无请求消息R-APS(NR)时,清除相应节点带宽条目,协议状态切换为等待状态(Pending)。
以下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5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一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下面描述的场景为7个环网节点组成的以太网环网。RPL为环网节点A和节点G之间的环网链路。在这些场景中,RPL的两端均被阻塞。环网节点G为RPL Owner节点,节点A为RPL Neighbor节点。
下面场景描述了单点及多点链路带宽退化时的保护倒换,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A节点的ID是81,B节点的ID是26,C节点的ID是89,D节点的ID是62,E节点的ID是71,F节点的ID是31,G节点的ID是75。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41
表示正常状态。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42
表示以太网环网节点C、D之间发生带宽退化故障,带宽退化为80%。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43
表示以太网环网节点C和D检测到本端带宽退化故障,协议状态切换为BD,阻塞发生故障的端口,执行FDB洪范,记录本端链路带宽,如下表3和表4。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51
表3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52
表4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53
表示节点C和D开始向节点的两个端口周期性发送带有(节点ID,BPR)(BlockedPort Reference,阻塞端口参考)对的R-APS(BD)消息,直到BD事件消失。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54
表示接收到R-APS(BD)消息的所有节点协议状态切换为BD,执行FDB洪泛,并记录对应nodeId节点的带宽状态,如下表。当RPL Owner节点G和RPL Neighbor节点A接收到R-APS(BD)消息时,分别解除阻塞各自一端的RPL端口并执行FDB洪泛。当收到环网节点C发送的R-APS(BD)消息时,由于带宽退化相同,C的节点ID较大,因此环网节点D解除阻塞故障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消息。各节点保存的带宽表如下表5。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55
表5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1
表示接收到第二个R-APS(BD)消息的所有节点,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再次执行FDB洪泛。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2
表示稳定的BD状态。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3
表示以太网环网节点A、B之间发生带宽退化故障,带宽退化为80%。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4
表示分别记录本端带宽状态如下表。由于本端的带宽退化情况与记录的节点C、D的情况相同,因此节点A、B不做处理,其他节点存储的带宽表不变,如表6、表7。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5
表6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6
表7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67
表示以太网环网节点E、F之间发生带宽退化故障,带宽退化为50%。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71
表示以太网环网节点E和F检测到本端带宽退化故障,且带宽小于已记录的其他节点带宽(80%)阻塞发生故障的端口,执行FDB洪范,记录本端链路带宽如下表8和表9。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72
表8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73
表9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74
表示节点E和F开始向节点的两个端口周期性发送带有(节点ID,BPR)对的R-APS(BD)消息,直到BD事件消失。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75
表示接收到R-APS(BD)消息的所有节点记录对应nodeId节点的带宽状态。当存在本端带宽退化的C、D节点接收到R-APS(BD)消息时,对比消息中的带宽信息,发现比本端的带宽要小,停止发送R-APS(BD)消息,并分别解除各自阻塞的端口并执行FDB洪泛;其他节点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执行FDB洪泛。当收到环网节点E发送的R-APS(BD)消息时,由于带宽退化相同,E的节点ID较大,因此环网节点F解除阻塞故障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消息。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81
表示接收到第二个R-APS(BD)消息的所有节点,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再次执行FDB洪泛,此时各节点的带宽表如下表10、表11和表12。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82
表10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83
表11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84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91
表12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92
表示稳定的BD状态。
示例性地,下面场景描述了上述的多点链路带宽退化故障恢复时的情况,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二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93
表示稳定的BD状态。各环网节点带宽表如下表13、表14和表15。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94
表13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195
表14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1
表15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2
表示环网节点C、D、E、F之间链路带宽退化故障恢复。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3
表示环网节点C、D、E、F检测到BD状况的消除,启动防护定时器并开始周期性向两个环网端口发送R-APS(NR)消息。更新本地带宽表,删除本节点带宽信息。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4
表示当其他环网节点接收到R-APS(NR)消息时,协议状态由BD切换为Pending,删除接收端口的(节点ID,BPR)对,RPL owner启动wtr定时器,并清除对应带宽条目。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5
表示当环网节点A、B接收到R-APS(NR)消息后,此时由于存在本端BD事件,协议状态又切换到BD状态,阻塞故障端口,开始周期性发送R-APS(BD)消息,刷新FDB。由于防护定时器还在运行,环网节点C、F收到R-APS(BD)消息后无响应,环网节点C、D、E、F状态依旧为Pending。RPL owner节点收到R-APS(BD)消息后,协议状态切换为BD,停止WTR定时器。环网节点B收到环网节点A发送的R-APS(BD)后,更新带宽表,由于带宽退化相同,A的节点ID较大,因此环网节点B解除阻塞故障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消息。各环网节点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执行FDB洪泛。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06
表示当环网节点C、D、E、F防护定时器结束后,这些节点可以接收新的R-APS消息。接收到的R-APS(BD)触发解除阻塞环网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消息,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执行FDB洪泛。同时环网节点A、B也接收到其他节点发送的R-APS(NR)消息,清除带宽表中相应节点记录。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1
表示稳定的BD状态。此时各环网节点带宽表如下表16和表17。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2
表16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3
表17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4
表示环网节点A、B之间链路带宽退化故障恢复。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5
表示环网节点A、B检测到BD状况的消除,启动防护定时器并开始周期性向两个环网端口发送R-APS(NR)消息。更新本地带宽表,删除本节点带宽信息。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6
表示当环网节点接收到R-APS(NR)消息时,协议状态由BD切换为Pending,删除接收端口的(节点ID,BPR)对,RPL owner启动wtr定时器,并清除对应带宽条目。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7
表示当环网节点A、B的防护定时器结束后,它们可以接收到新的R-APS消息。环网节点B接收到来自环网节点A的带有较高节点ID的R-APS(NR)消息,解除阻塞本端非故障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NR)消息。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18
表示当WTR定时器超时后,RPL owner节点阻塞本端RPL端口,开始周期性发送R-APS(NR,RB)消息,并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Idle。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1
表示当环网节点A(RPL neighbor)接收到R-APS(NR,RB)消息,阻塞本端RPL端口,解除阻塞本端端口并停止发送R-APS(NR)消息。此外,各环网节点根据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Idle。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2
稳定的Idle状态。
示例性地,下面场景描述了链路带宽退化状态下的链路中断处理情况,图7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方式的带宽退化场景三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3
表示稳定的BD状态。环网节点E、F之间带宽退化50%。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4
表示环网节点C、D之间发生链路中断故障。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5
表示环网节点C、D检测到本地SF状况,分别阻塞故障端口,在故障期间周期性向两个环网端口发送R-APS(SF)消息,执行FDB洪泛,协议状态切换为SF。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6
表示其他环网节点收到R-APS(SF)消息后协议状态切换为SF,执行FDB洪泛。环网节点E收到R-APS(SF)后解除阻塞端口,停止发送R-APS(BD)消息并执行FDB洪泛。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7
表示接收到第二个R-APS(SF)消息的所有节点,根据基于节点ID和BPR的洪泛逻辑再次执行FDB洪泛。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28
表示稳定的SF状况。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带宽退化80%或50%等可以理解为带宽退化为原带宽的80%或50%。
可选地,可以通过在ERPS状态机新增部分设置的方式实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案,如以下表18所示: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31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41
Figure BDA0002342779180000251
表18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18中被标记为“(新增)”的内容为本实施例所重点阐述的内容,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S1,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该第一端口,其中,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该第一端口发生带宽退化;
S2,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通过上述步骤,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达到保障业务正常传输的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该第一端口,其中,该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该第一端口发生带宽退化;
S2,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通过上述步骤,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因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链路带宽发生变化时业务无法正常传输的问题,达到保障业务正常传输的效果。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
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网络中的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其中,所述带宽退化信息用于指示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所述指定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程度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指定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大的端口或者带宽小的端口;
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带宽退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确定所述指定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退化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端口剩余带宽、端口剩余带宽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网络中的所述第三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取消阻塞剩余端口,其中,所述剩余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除被阻塞的所述指定端口之外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和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阻塞指定端口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端口的带宽退化信息是所述第三端口所在的节点所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包括:
在带宽退化事件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当前已经发生的指定事件的处理优先级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包括:
在所述第二端口被阻塞的情况下,取消阻塞所述第二端口。
9.一种业务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阻塞模块,用于在网络中的第一端口带宽退化的情况下,阻塞所述第一端口,其中,所述第一端口的带宽降低指示了所述第一端口发生所述带宽退化;
切换模块,用于切换至第二端口进行业务传输。
10.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1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CN201911383130.7A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ithdrawn CN113055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3130.7A CN113055266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83130.7A CN113055266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5266A true CN113055266A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07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83130.7A Withdrawn CN113055266A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5526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737A (zh) * 2008-10-21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以太环网的链路聚合组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1502048A (zh) * 2007-02-07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中部分故障的分层处理和传播
CN101645797A (zh) * 2009-08-25 2010-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56630A (zh) * 2009-09-09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和系统
US20100135154A1 (en) * 2008-12-02 2010-06-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ethernet ring
CN102754390A (zh) * 2012-04-28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WO2012163173A1 (zh) * 2011-11-23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3190121A (zh) * 2011-11-23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US20160134361A1 (en) * 2012-03-30 2016-05-12 Ciena Corporation Generalized service pro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60286462A1 (en) * 2013-05-28 2016-09-29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tection against fading in a network ri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048A (zh) * 2007-02-07 2009-08-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网中部分故障的分层处理和传播
CN101399737A (zh) * 2008-10-21 2009-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以太环网的链路聚合组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US20100135154A1 (en) * 2008-12-02 2010-06-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ethernet ring
CN101645797A (zh) * 2009-08-25 2010-0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656630A (zh) * 2009-09-09 2010-0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和系统
WO2012163173A1 (zh) * 2011-11-23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3190121A (zh) * 2011-11-23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US20160134361A1 (en) * 2012-03-30 2016-05-12 Ciena Corporation Generalized service pro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2754390A (zh) * 2012-04-28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US20160286462A1 (en) * 2013-05-28 2016-09-29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tection against fading in a network r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54347A1 (en)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Node, and System
US79448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recovery from multiple link failures
US8411690B2 (en) Preventing data traffic connectivity between endpoints of a network segment
EP2178251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EP3097659B1 (en) G.8032 ethernet multiple fault recovery mechanisms
KR101519624B1 (ko) 이더넷 링 네트워크의 비환원 모드에서의 장애 복구 방법
EP2720418B1 (en) Lacp link switch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922248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and program
EP235225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link aggregation group of ethernet ring
WO2020052687A1 (zh) 一种网元防成环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22102B (zh) 链路切换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1729231A (zh) 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工业以太网
CN104065546A (zh) 以太网保护切换方法
CN104994173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2995002B (zh) 一种交换机环网的设计方法、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KR101075462B1 (ko) 서브넷에서 마스터 노드를 선출하는 방법
CN113037565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90121A (zh) 以太网环保护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13055266A (zh) 一种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EP2953299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system and node
JP2011223172A (ja) リング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障害検出方法
CN114760207A (zh) 以太网的环网破环方法与系统
CN111224803B (zh) 一种堆叠系统中多主检测方法及堆叠系统
CN105897578B (zh) 一种快速自愈的变电站环网协议实现方法
CN114598640A (zh) 链路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