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2052B -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2052B CN113052052B CN202110292677.7A CN202110292677A CN113052052B CN 113052052 B CN113052052 B CN 113052052B CN 202110292677 A CN202110292677 A CN 202110292677A CN 113052052 B CN113052052 B CN 1130520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internet
- equipment
- things
- things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80—Recognising image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unique random patter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3—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by creating or determining hardware identification, e.g. serial numb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2—Image preprocessing by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region containing or referencing a pattern; Locating or processing of specific regions to guide the detection or recogn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4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 G06V10/60—Extraction of image or video features relating to illumination properties, e.g. using a reflectance or lighting model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G16Y30/10—Security thereof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95—Pattern authentication; Markers therefor; Forgery det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9—Recognition of log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利用目标物联网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非接触标识方式和接触标识方式进行身份标识,其中,非接触标识方式包括二维码、条形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非接触即可识别身份标识的方式;接触标识方式通常通过硬件芯片进行标识,比如设备接口与设备模块之间的标识。
然而,二维码、条形码、NFC等易被非法更换,无法唯一标识设备;且硬件芯片的安全性往往过于依赖芯片设计技术和相关的软件驱动技术,而芯片设计和驱动通常存在缺陷,无法保障设备标识的唯一性。
因此,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包括: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数值满足一下函数式:
V=atan(±√(l^2))n,
n=(1,2,3,4,5,6,7,8,9,A,B,C...N),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包括:随机选所述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包括:输入模块,用于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产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计算模块,用于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进一步用于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数值满足一下函数式:
V=atan(±√(l^2))n,
n=(1,2,3,4,5,6,7,8,9,A,B,C...N),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校验模块进一步用于随机选所述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利用光分支流进行防伪,通过光分支流现象对设备身份进行唯一标识,使得设备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效提高设备的身份标识可靠性,避免设备被伪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等问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字标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截取末端图像示例;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分支流现象图示例;
图5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之前,先对用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数字标识设备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数字标识设备包括发光端、衍射介质和接收端。其中,衍射介质位于两层保护层中间,防止外界的腐蚀,比如可以为14mmx16mm的混合介质,各个点的透光率都不同。当图1中激光射入介质一条边后,在介质中形成光分支流现象;CCD单元位于上或者下方获取图像。介质和保护层通过框架包裹起来,并露出上下面。发光端可以是一束直径约300nm光纤,发出的一束激光300nm~500nm,直接射入一种混合透明膜介质,依据发出的激光波长,膜厚度可以在0.3mm~0.3mm之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不同密度的均匀杂质,并在膜的上侧或者下侧的固定位置上放上CCD感光元件,CCD元件的位置和发光端的位置相关,激光强度和最终算法相关。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心提到的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光分支流进行防伪,通过光分支流现象对设备身份进行唯一标识,使得设备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效提高设备的身份标识可靠性,避免设备被伪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没有可以唯一标识物联网设备的技术,设备易被伪造,降低设备的安全性等问题。
具体而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
其中,预设光源可以为激光,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发射端射入激光。
在步骤S102中,利用目标物联网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
其中,衍射介质可以为14mmx16mm的混合介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且衍射介质各个点的透光率均不相同,从而可以在衍射介质中形成光分支流现象。
在步骤S103中,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
其中,身份标识信息可以为设备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等用于标识设备身份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计算身份标识过程中截取分支流末端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分支流在末端截取的图像作为身份标识的依据,如图3所示,图3为从图4中所示的光分支流图象中截取的图象,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用CCD单元截取末端图像,并通过固定算法解码获取设备唯一标识。其中,CCD单元获取图像为如图3所示的像素形式,具体分辨率可以根据不同CCD单元进行具体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包括: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
具体而言,CCD单元可以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某一点的数值。并满足以下函数式:
V=atan(±√(l^2))n,
n=(1,2,3,4,5,6,7,8,9,A,B,C...N),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A=10,B=11,C=12……。依据光度分级后所得的n值就是一个点的数值,依次串联起来就获得一串终端标识符。CCD大小分辨率一致的情况下,所取的列数就是此级的ID值,因为光分支流图像在每一列都拥有唯一性,而膜介质在混入杂质时产生的结果是无法确定,因此光分支流的图像不确定,因此在整个图像上就拥有了唯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物联网设备寿命中,取最末端的一列像素作为物联网设备接入时的唯一身份标识,在生产端永远保存CCD获取的全部图像,且并全部图像处于不公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包括:随机选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校验时,随机选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即可验证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真伪。在校验端,由于光分支流穿过混合衍射介质的最终支流均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在伪造过程中无法产生和原有产品一摸一样的光分支流,从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标识设备生产出来之后就是无法复制;同时光分支流的复杂性,和CCD的分辨率决定了标识设备的安全等级,可以有效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进行阐述,物联网设备以终端设备为例,同时为了校验身边标识信息,比如ID,并为了保证ID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引入校验服务器,并在服务器端通过存储矩阵存储获取的全部像素,且全部像素处于不可公开的状态,以用于终端设备的ID校验;如图5所示,身份标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开始校验,终端设备在一端输入激光,并在上面或者下面放置CCD原件,激光通过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根据光分支流现象在末端截取图像;
步骤S2:依据光度值计算截取图像中每像素的值,并依次组合成最终ID,以将截取图像转换为ID;
步骤S3:服务器查询ID,并从与终端设备对应的全部像素中随机选取位置进行校验;
步骤S4:终端设备根据选取的随机位置截取校验位,根据截取的校验位获取图象,并将该图象转化成校验位;
步骤S5:服务器根据校验位进行校验,并输出校验成功与否的结果至终端设备,其中,校验最终只输出校验成功与否的结果,不输出服务器校验的过程,从而不会泄露原始的整体分支流成像,从而保证了设备无法被仿制,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利用光分支流进行防伪,通过光分支流现象对设备身份进行唯一标识,使得设备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效提高设备的身份标识可靠性,避免设备被伪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10包括:输入模块100、产生模块200和计算模块300。
其中,输入模块100用于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产生模块200用于利用目标物联网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计算模块300用于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计算模块300进一步用于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
进一步地,数值满足一下函数式:
V=atan(±√(l^2))n,
n=(1,2,3,4,5,6,7,8,9,A,B,C...N),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10还包括:校验模块。校验模块用于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
进一步地,校验模块进一步用于随机选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利用光分支流进行防伪,通过光分支流现象对设备身份进行唯一标识,使得设备的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有效提高设备的身份标识可靠性,避免设备被伪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Claims (6)
1.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
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以及
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其中,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所述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满足以下函数式: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
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包括:
随机选所述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4.一种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输入预设光源;
产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一端的上方或者下方设置的衍射介质产生光分支流现象;以及
计算模块,用于在末端截取图像,并根据光度值计算每个像素的值,得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其中,在任何一时刻对膜的横面取色,并在CCD单元的一列上取得光强度值,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所述依据强度等级获取任一点的数值满足以下函数式:
其中,n是光度分级,l是实测光强,V是依据强度等级获取的光强度值,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信息进行校验,若检验成功,则发送检验成功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进一步用于随机选所述图像中间一列或者一个区域校验,以验证终端硬件的真伪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2677.7A CN113052052B (zh) | 2021-03-18 | 2021-03-18 |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2677.7A CN113052052B (zh) | 2021-03-18 | 2021-03-18 |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2052A CN113052052A (zh) | 2021-06-29 |
CN113052052B true CN113052052B (zh) | 2024-04-12 |
Family
ID=76513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92677.7A Active CN113052052B (zh) | 2021-03-18 | 2021-03-18 |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5205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0207A (en) * | 1994-06-28 | 1996-10-29 | Chang; Mao-Chi | Holographic ima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
CN107491972A (zh) * | 2017-08-23 | 2017-12-19 | 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衍射图像的检测应用及其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30199A1 (en) * | 2008-03-12 | 2009-09-17 | Lasercard Corporation | Diffractive data storage |
-
2021
- 2021-03-18 CN CN202110292677.7A patent/CN1130520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0207A (en) * | 1994-06-28 | 1996-10-29 | Chang; Mao-Chi | Holographic image identification system |
CN107491972A (zh) * | 2017-08-23 | 2017-12-19 | 苏州印象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衍射图像的检测应用及其检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肖清旺;王锦华;朱易翔;;电信科学(02);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2052A (zh) | 202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29847B (zh) | 一种证件验证、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 |
TWI693561B (zh) | 一種證件驗證、身份驗證方法和裝置 | |
EP3526781B1 (en) | Tamper detection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s | |
Jiang et al. | High dynamic range real-time 3D shape measurement | |
Yang et al. | Source camera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ntent-adaptive fusion residual networks | |
CN107832679B (zh) | 一种证件验证、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 |
US10510203B2 (en) | Identification devic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dentific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in program | |
Murali et al. | Comparision and analysis of photo image forgery detection techniques | |
CN103985082B (zh) | 电子凭证信息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 |
CN104520879A (zh) | 用于对文件的特征进行光谱鉴别的系统和方法 | |
Zhu et al. | Effective image tampering localization with multi-scale convnext feature fusion | |
CN113888500B (zh) | 基于人脸图像的炫光程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0009080B (zh) | 二维码生成方法、验证方法、服务器及二维码 | |
CN113052052B (zh) |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标识方法及装置 | |
CN102393899A (zh) | 全息再生图像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 |
CN117557562A (zh) | 基于双流网络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5860033B (zh) | 可分级鉴伪的彩色分区微点码标识的防伪方法和装置 | |
Kang et al. | Camera model identification using a deep network and a reduced edge dataset | |
CA319858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ken authentication | |
US2023036201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ken authentication | |
MX2010014184A (es) | Autenticacion de objetos usando un dispositivo programable de adquisicion de imagenes. | |
CN116644773A (zh) | 一种具有隐身防伪的二维码生成及识别方法 | |
CN112188031A (zh)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Raja | Active and Passive Detection of Image Forgery: A Review Analysis | |
CN111766244B (zh) | 防伪元件验证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