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8509A -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48509A
CN113048509A CN202110418106.3A CN202110418106A CN113048509A CN 113048509 A CN113048509 A CN 113048509A CN 202110418106 A CN202110418106 A CN 202110418106A CN 113048509 A CN113048509 A CN 113048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bustor
pressure
volume flow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81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48509B (zh
Inventor
杨超
程智海
徐洪年
俞立军
李勇
王赟
管德刚
伍超
颜硕
黄毓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uadian Tangzhai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81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48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48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48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3/00Regulat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 F23N3/02Regulating draught by direct pressure operation of single valves or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N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COMBUSTION
    • F23N2223/00Signal processing; Details thereof
    • F23N2223/10Corre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压力测量装置、压力变送器、数据服务器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数据服务器根据压力测量装置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根据所述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根据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计算风粉比系数,进而计算出所述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通过计算不同燃烧器入口压力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管的风粉浓度比例,再结合拱上二次风挡板和拱下二次风挡板流量特性曲线,将风粉浓度比的变化转化为二次风配风挡板的开度值,实现了燃烧器配风挡板的实时自动控制,提高了燃烧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整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配风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煤粉锅炉燃烧配风技术是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性、经济性,降低燃烧过程污染物生成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锅炉日常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整技术手段。采用旋风筒浓淡分离的直流缝隙式燃烧器是一种新型的低氮燃烧器,他通过利用旋风筒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很好的实现了煤粉管路中的浓淡分离,为低氮燃烧形成了有利条件。由于浓淡分离比例会随着煤粉管路内风粉气流速度的变化或者乏气挡板的开度比例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需要根据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气流速度的变化来对拱上二次风挡板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才能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目前实际运行过程中,二次风挡板的开度调整一方面大部分采用人工调整方式,难以保证挡板开度调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定量的计算方法,调整过程中的开度调整数值,主要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确定,无法保证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的正确。
由于挡板开度调整不正确或者不准确产生了诸多对安全生产不利的影响因素,准确调整拱上二次风和拱下二次风配风挡板的开度,首先,需要对燃烧器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管煤粉量分配和风量分配的比例进行计算。
其次,需要根据计算得到的煤粉的量和风量大小计算喷口中的煤粉浓度,煤粉浓度的高低是决定配风挡板开度大小的关键因素。目前的锅炉系统中没有直接计算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管煤粉浓度的具体方法,而且由于现场设备结构的原因,无法在相应的位置通过安装流量测量获得煤粉流量和风流量。
第三,燃烧器喷口的配风挡板基本上都采用了百叶窗式结构。这种结构的挡板,一方面开度和流量之间的线性度非常差;另一方面,开度和流量的关系曲线形状同挡板截面的形状关系较大。无法采用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煤粉浓度下挡板的开度大小。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二次风挡板的开度调整一方面大部分采用人工调整方式,难以保证挡板开度调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且由于缺乏定量的计算方法,调整过程中的开度调整数值,主要依靠运行人员的经验确定,无法保证调整方向和调整幅度的正确;另一方面在进行调整计算时无法直接计算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管煤粉浓度,也无法采用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煤粉浓度下挡板的开度大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分别连接在锅炉燃烧器的旋风筒分离器以及乏气管,进行压力测量;压力变送器,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相连接,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输;数据服务器,连接于所述压力变送器,获取燃烧器、乏气管的各项数据,并进行数据计算,得到燃烧器挡板开度;控制单元,与所述数据服务器相连接,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的计算出的燃烧器挡板开度控制燃烧器配风挡板;静压环,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的环形管道,将所述压力信号传输至所述压力变送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包括,所述压力测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分别为所述旋风筒分离器的入口上游管道0.5m处、分离器出口管直段以及乏气管顶端弯头的最高位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数据服务器包括,存储数据格式包括:日期字段、时间字段、燃烧器入口气流温度字段、燃烧器入口压力字段、乏气管压力字段、燃烧器出口压力字段、燃烧器入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截面面积字段、燃烧器出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系数字段、燃烧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字段、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字段、燃烧器出口风量体积流量字段、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运行状态字段、通讯状态字段和可扩展字段。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数据服务器根据压力测量装置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根据所述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根据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计算风粉比系数,进而计算出所述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包括,所述数据服务器(300)按照1次/秒的频率采集燃烧器入口压力Pi、乏气管顶端压力Pf和分离器出口管压力Po,并且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每分钟燃烧器入口压力平均值PAi、乏气管顶端压力平均值PAf、分离器出口管压力平均值PAo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所述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分别设置为QAi、QAf和QAo,其中所述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QAi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31
其中:QAi为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ρ1为风粉基准密度设定值,k为体积流量修正系数,Ai为燃烧器入口管截面积,tin为燃烧器入口风粉气流温度,所述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QA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QAo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32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33
其中:Af为燃烧器乏气管的通流面积,AO为分离器出口管的流通面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包括,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f和分离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o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34
Rco=1-Rcf
其中,K为浓相比例修正系数,ξ为基准压力修正系数,P0为基准压力,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1
的含义为1和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2
两个数值取大值。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风粉比系数包括,乏气管风粉比系数RAc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粉比系数RAco,其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3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4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计算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包括,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OAcu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OAcd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5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46
其中:rx为燃烧器在同一磨煤机各燃烧器中的份额系数,aAcu1、aAcu2、cAcu1、cAcu2为和拱上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aAcd1、aAcd2、cAcd1、cAcd2为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ConsAcu为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ConsAcd为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测量燃烧器入口风粉气流压力,根据燃烧器形状特性参数,计算得到不同燃烧器入口压力乏气管和燃烧器出口管的风粉浓度比例,再结合拱上二次风挡板和拱下二次风挡板流量特性曲线,将风粉浓度比的变化转化为二次风配风挡板的开度值,实现了燃烧器配风挡板的实时自动控制,提高了燃烧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调整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包括:压力测量装置100、压力变送器200、数据服务器300、控制单元400以及静压环500。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测量装置100分别连接在锅炉燃烧器的旋风筒分离器以及乏气管,进行压力测量;压力变送器200,与压力测量装置100相连接,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输;数据服务器300,连接于压力变送器200,获取燃烧器、乏气管的各项数据,并进行数据计算,得到燃烧器挡板开度;控制单元400,与数据服务器300相连接,根据数据服务器300的计算出的燃烧器挡板开度控制燃烧器配风挡板;静压环500,连接压力测量装置100的环形管道,将压力信号传输至压力变送器200。
进一步的是,压力测量装置100有3个,其安装位置分别为旋风筒分离器的入口上游管道0.5m处、分离器出口管直段以及乏气管顶端弯头的最高位置。
数据服务器300包括,存储数据格式包括:日期字段、时间字段、燃烧器入口气流温度字段、燃烧器入口压力字段、乏气管压力字段、燃烧器出口压力字段、燃烧器入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截面面积字段、燃烧器出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系数字段、燃烧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字段、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字段、燃烧器出口风量体积流量字段、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运行状态字段、通讯状态字段和可扩展字段。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文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文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如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组件”、“模块”、“系统”等等旨在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该计算机相关实体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或者运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处理、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中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作为示例,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存在于执行中的过程和/或线程中,并且组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中以及/或者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组件能够从在其上具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这些组件可以通过诸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一个组件的数据,该组件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组件进行交互和/或以信号的方式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网络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的信号,以本地和/或远程过程的方式进行通信。
实施例2
参照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内容包括:
S1:数据服务器300根据压力测量装置100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包括,数据服务器300按照1次/秒的频率采集燃烧器入口压力Pi、乏气管顶端压力Pf和分离器出口管压力Po,并且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每分钟燃烧器入口压力平均值PAi、乏气管顶端压力平均值PAf、分离器出口管压力平均值PAo
进一步的是,燃烧器入口气流压力平均值PAi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81
其中:Pi1,Pi1,…Pi50为燃烧器入口压力在每分钟的第1个,第2个,…第50个的实时采样值,PAi为每分钟燃烧器入口压力的平均值,乏气管顶端压力平均值PAf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82
其中:Pf1,Pf1,…Pf50为乏气管顶端压力在每分钟的第1个,第2个,…第50个的实时采样值,PAf为每分钟乏气管顶端压力的平均值,分离器出口管压力平均值PAo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83
其中:Po1,Po1,…Po50为分离器出口管压力在每分钟的第1个,第2个,…第50个的实时采样值,PAo为每分钟分离器出口管压力的平均值。
S2: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
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分别设置为QAi、QAf和QAo,其中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QAi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1
其中:QAi为燃烧器总风量体积流量,ρ1为风粉基准密度设定值,该数值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后输入计算程序中,k为体积流量修正系数,该系数通过现场的风量标定试验获得,Ai为燃烧器入口管道截面积,tin为燃烧器入口风粉气流温度,该温度由数据服务器通过通讯方式采集现场控制系统中的测量数据获得。
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QA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QAo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2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3
其中:Af为燃烧器乏气管的通流面积,AO为分离器出口管的流通面积。
S3:根据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计算风粉比系数,进而计算出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包括,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f和分离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o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4
Rco=1-Rcf
其中,K为浓相比例修正系数,ξ为基准压力修正系数,P0为基准压力,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5
的含义为1和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096
两个数值取大值。
风粉比系数包括,乏气管风粉比系数RAc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粉比系数RAco,其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01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02
计算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包括,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OAcu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OAcd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03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04
其中:rx为燃烧器在同一磨煤机各燃烧器中的份额系数,aAcu1、aAcu2、cAcu1、cAcu2为和拱上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aAcd1、aAcd2、cAcd1、cAcd2为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ConsAcu为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ConsAcd为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
为对本方法中采用的技术效果加以验证说明,本实施例采用传统技术方案与本发明方法进行对比测试,以科学论证的手段对比试验结果,以验证本方法所具有的真实效果。
利用传统人工经验调节挡板开合度与本实验方法进行对比,传统的控制方法在燃烧调整后,设备的阻力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个位置的挡板开度通过人工进行调节,开度调整的范围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确定,为了验证本发明,搭建一个配风控制模型,进行实验,以2000t/h的煤粉锅炉作为仿真对象,对锅炉主汽压力值进行试验,分别控制为15.0MPa、18.0MPa、21.0MPa、24.0MPa,在每种压力条件下,进行10次试验数据对比,以验证炉膛出口的燃烧参数以及风挡板调整的稳定性,其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燃烧参数以及风挡板调整准确率的结果对比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05
Figure BDA0003026699110000111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与人工调节相比,本发明方法的最大压力偏差较低,并且对于风挡板调整的偏差率方面,传统方法开度调整的范围依靠人工经验进行确定,大多数情况下是间歇性调整,调整跨度在10%以上,而且调整方向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调节的偏差率较高,本发明方法在进行调节时,偏差率在5%以下,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因此具有实用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其特性在于,包括:
压力测量装置(100),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00)分别连接在锅炉燃烧器的旋风筒分离器以及乏气管,进行压力测量;
压力变送器(200),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00)相连接,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输;
数据服务器(300),连接于所述压力变送器(200),获取燃烧器、乏气管的各项数据,并进行数据计算,得到燃烧器挡板开度;
控制单元(400),与所述数据服务器(300)相连接,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300)的计算出的燃烧器挡板开度控制燃烧器配风挡板;
静压环(500),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00)的环形管道,将所述压力信号传输至所述压力变送器(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00)包括,
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00)的安装位置分别为所述旋风筒分离器的入口上游管道0.5m处、分离器出口管直段以及乏气管顶端弯头的最高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器(300)包括,
存储数据格式包括:日期字段、时间字段、燃烧器入口气流温度字段、燃烧器入口压力字段、乏气管压力字段、燃烧器出口压力字段、燃烧器入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截面面积字段、燃烧器出口管截面面积字段、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系数字段、燃烧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字段、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字段、燃烧器出口风量体积流量字段、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字段、运行状态字段、通讯状态字段和可扩展字段。
4.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服务器(300)根据压力测量装置(100)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
根据所述采集到的数据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
根据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和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计算风粉比系数,进而计算出所述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燃烧器各个部位的压力数据包括,
所述数据服务器(300)按照1次/秒的频率采集燃烧器入口压力Pi、乏气管顶端压力Pf和分离器出口管压力Po,并且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每分钟燃烧器入口压力平均值PAi、乏气管顶端压力平均值PAf、分离器出口管压力平均值PAo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
所述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燃烧器各部位的风量体积流量包括,
所述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分别设置为QAi、QAf和QAo,其中所述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QAi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21
其中:QAi为燃烧器入口风量体积流量,ρ1为风粉基准密度设定值,k为体积流量修正系数,Ai为燃烧器入口管截面积,tin为燃烧器入口风粉气流温度,所述乏气管风量体积流量QA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量体积流量QAo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22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23
其中:Af为燃烧器乏气管的通流面积,AO为分离器出口管的流通面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包括,
乏气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f和分离器出口管煤粉质量流量分配系数Rco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1
Rco=1-Rcf
其中,K为浓相比例修正系数,ξ为基准压力修正系数,P0为基准压力,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2
的含义为1和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3
两个数值取大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粉比系数包括,
乏气管风粉比系数RAcf和分离器出口管风粉比系数RAco,其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4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5
10.如权利要求4~5和7~9任一所述的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燃烧器拱上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包括,
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OAcu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OAcd的计算公式为如下: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6
Figure FDA0003026699100000037
其中:rx为燃烧器在同一磨煤机各燃烧器中的份额系数,aAcu1、aAcu2、cAcu1、cAcu2为和拱上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aAcd1、aAcd2、cAcd1、cAcd2为和拱下二次风挡板形状及型式有关的特征系数,ConsAcu为拱上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ConsAcd为拱下二次风挡板开度定值常数。
CN202110418106.3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048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8106.3A CN113048509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8106.3A CN113048509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8509A true CN113048509A (zh) 2021-06-29
CN113048509B CN113048509B (zh) 2022-12-09

Family

ID=7652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8106.3A Active CN113048509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4850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2679A2 (de) * 2012-07-04 2014-01-08 Vaillant GmbH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brenngasbetriebenen Brenners
CN103822225A (zh) * 2013-12-31 2014-05-28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集成低氮燃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84404A (zh) * 2017-05-28 2017-08-2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火电厂基于燃烧优化控制的精确配风方法
CN111503623A (zh) * 2020-04-08 2020-0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布置拱上二次风喷口的乏气前置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
CN111947136A (zh) * 2020-08-27 2020-1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及燃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2679A2 (de) * 2012-07-04 2014-01-08 Vaillant GmbH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brenngasbetriebenen Brenners
CN103822225A (zh) * 2013-12-31 2014-05-28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集成低氮燃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84404A (zh) * 2017-05-28 2017-08-22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火电厂基于燃烧优化控制的精确配风方法
CN111503623A (zh) * 2020-04-08 2020-0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布置拱上二次风喷口的乏气前置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
CN111947136A (zh) * 2020-08-27 2020-11-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及燃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48509B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5610B1 (en) Integrated flare combustion control
CN104534505B (zh) 一种燃烧节能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226904A (zh) 电站大型锅炉一次风风量的软测量方法
Ghadiri et 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wind-driven natural ventilation in a two sided rectangular wind catcher
CN102116656B (zh) 风道风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07231786U (zh) 一种风阀综合性能测试装置
Elmualim Dynamic modelling of a wind catcher/tower turret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CN113048509B (zh) 一种w火焰煤粉锅炉配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490219B (zh) 一种用于修正矩阵测速装备流速计算的装置与方法
CN102853448A (zh) 板坯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优化方法
Stratton et al. Measuring Residential Ventilation System Airflows: Part 2-Field Evaluation of Airflow Meter Devices and System Flow Verification
Revel et al. Characterising roof ventilators
CN205897131U (zh) 一种旋流燃烧器空气系数在线监测和实时优化调整装置
Johnson et al. Design and Capabilities of NISTs Scale-Model Smokestack Simulator (SMSS)
Flaherty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3420 building filtered exhaust stack sampling probe location: Stack verification following fan and air blender additions
CN219121461U (zh) 一种含微小流量测量的宽量程漏风量检测装置
CN103926093B (zh) 利用引风机入口挡板模拟新增部件阻力的方法
Iqbal et al. Effect of opening the sash of a centre-pivot roof window on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CN211346911U (zh) 通风与空调专用的方形风量风压测量阀门
Borsboom et al. Commission and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of ventilation systems in practice. Determination, analyses and consequences for practitioners and contractors
Trojanowski et al. Results of the 2018 Wood Stove Design Challenge
WO2013017876A1 (en) An aid in validating flow measurement equipment
CN105042588A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烘干筒燃烧器风油比的确定方法
Suffield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3430 Building Filtered Exhaust Stack Sampling Probe Location: Stack Verification Following Fan and Air Blender Additions
Prieto et al. In-situ fan curve calibration for virtual airflow sensor implementation in VAV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