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6347A -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6347A
CN113036347A CN201911359635.XA CN201911359635A CN113036347A CN 113036347 A CN113036347 A CN 113036347A CN 201911359635 A CN201911359635 A CN 201911359635A CN 113036347 A CN113036347 A CN 113036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filtering
branch
comm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96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波
贺从虎
周峰
刘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96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63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6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8Cascaded cavities; Cascaded resonators inside a hollow waveguide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7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 H01P1/209Hollow waveguide filt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branching arms or cavities wholly outside the main waveguide

Landscapes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滤波腔及所述第一公共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滤波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以同时实现纯感性交叉耦合和纯容性交叉耦合,提高物料的一致性,且滤波器中设置公共腔来减少抽头的数量,以缩小滤波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所需的信号经过调制形成调制信号,并搭载在高频的载波信号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至空中,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空中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不光包括所需的信号,而且还包括其它频率的谐波、噪声信号。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需要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噪声信号。因此,设计的滤波器必须精确地控制其带宽。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工作中发现,目前的滤波器中可能出现滤波腔的排列不规则,抽头数量较多,焊接点较多,导致滤波器的体积大,且成本高;并且在同一个滤波支路上同时设置感性交叉耦合与容性交叉耦合,采用不同制造材料,导致物料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滤波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具体的,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六个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公共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第五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
具体的,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七个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具体的,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之间的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n滤波腔和第n+1滤波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m滤波腔和第m+1滤波腔之间的距离相等,n为大于0且小于6的整数,m为大于0且小于7的整数。
其中,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六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其中,所述滤波腔包括第二公共腔和第三滤波支路,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公共腔耦合;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具体的,所述第二公共腔、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远离,以使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的中心与第一滤波腔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分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更具体的,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二公共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第一滤波腔之间分别相交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二滤波腔相邻设置。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的部分滤波腔之间交叉设置以增强滤波腔之间的耦合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滤波器包括: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公共腔、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其中,第一滤波支路和第二滤波支路同时与第一公共腔耦合,以减少滤波器中抽头的数量和减少焊接点。第一滤波支路由六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第二滤波支路由七个滤波腔组成且形成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以同时实现纯感性交叉耦合和纯容性交叉耦合,提高物料的一致性。并且第一滤波支路的滤波腔及第一公共腔与第二滤波支路的滤波腔沿第二方向对称,以使得滤波器中的滤波腔排列规则,减少模具,以减少滤波器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一滤波支路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二滤波支路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滤波支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的第三滤波支路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滤波器10,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1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滤波器10包括壳体11、第一公共腔G1、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可以为接收滤波支路或者发射滤波支路。
壳体11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D和第二方向L,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同时与第一公共腔G1耦合。在缩小排腔的体积的同时,还能减少抽头的数量以减少焊接点,便于加工制造。第一滤波支路12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15组成,且六个滤波腔15进一步形成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162;第二滤波支路13与第一滤波支路12沿第一方向D依次排列,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15组成,进一步形成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和第二滤波支路13分别是纯感性交叉耦合和纯容性交叉耦合,以使得物料一致性较好,可降低产品的复杂程度,便于加工制造。并且第一滤波支路12的滤波腔15及第一公共腔G1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滤波腔15沿第二方向L对称,以使得滤波器10中的滤波腔15排列规则,减少模具,以减少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第一公共腔G1、第一滤波支路12的六个滤波腔15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七个滤波腔15划分成沿第一方向D排列的四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一公共腔耦合G1。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第三滤波腔A3和第五滤波腔A5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依次排列;第一公共腔G1、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第四滤波腔A4和第六滤波腔A6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依次排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分别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第二滤波腔A2、第四滤波腔A4和第五滤波腔A5相邻设置。
其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一公共腔G1耦合。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第三滤波腔B3、第四滤波腔B4和第七滤波腔B7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D依次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第五滤波腔B5和第六滤波腔B6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依次排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分别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B2以及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第二滤波腔B2、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五滤波腔B5相邻设置;第一公共腔G1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距离分别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n滤波腔15和第n+1滤波腔15之间的距离、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m滤波腔15和第m+1滤波腔15之间的距离相等,n为大于0且小于6的整数,m为大于0且小于7的整数。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滤波器10的腔体之间相邻且规则分布,以使得滤波器10的体积变小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1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二滤波支路13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五滤波腔A5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第一滤波支路12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162。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六滤波腔B6之间以及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第二滤波支路13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
具体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窗口设置金属耦合筋,以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与第三滤波腔A3之间实现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感性交叉耦合零点162,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感L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五滤波腔A5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金属耦合筋,以使得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与第五滤波腔A5之间实现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感性交叉耦合零点162,等效于图2所示的电感L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与第三滤波腔B3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飞杆,以使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三滤波腔B3实现容性交叉耦合,形成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容C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六滤波腔B6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飞杆,以使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和第六滤波腔B6实现容性交叉耦合,形成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容C21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与第七滤波腔B7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飞杆,以使得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和第七滤波腔B7实现容性交叉耦合,形成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等效于图3所示的电容C2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由于金属耦合筋受到外界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通过金属耦合筋实现感性交叉耦合可避免滤波器10产生温度漂移;通过相同规格的飞杆实现容性交叉耦合,以达到实现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的效果。在形成接收滤波支路时能够减少物料的种类、便于制造、降低了产品的复杂度,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耦合零点也称为传输零点。传输零点是滤波器传输函数等于零,即在传输零点对应的频点上电磁能量不能通过网络,因而起到完全隔离作用,对通带外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能更好的实现多个通带间的高度隔离。
可选的,壳体11中可以进一步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其中,第一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连接;第三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连接,第四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B7连接。其中,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可以为滤波器10的抽头。
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1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第一滤波支路12可以为发射滤波支路。其中,第一滤波支路12的带宽位于1707Mhz-1883Mhz的范围内。具体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7Mhz-201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19Mhz-137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71Mhz-84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二滤波腔A2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77Mhz-91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85Mhz-99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三滤波腔A3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5Mhz-44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四滤波腔A4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A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90Mhz-106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五滤波腔A5和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0Mhz-161Mhz;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六滤波腔A6和第四端口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7Mhz-201Mhz;因此,本实施例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带宽位于1707Mhz-1883Mhz的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第一滤波支路12的第一滤波腔A1至第六滤波腔A6的谐振频率位于以下范围:1788Mhz-1790Mhz;1844Mhz-1848Mhz;1779Mhz-1783Mhz;1824Mhz-1828Mhz;1786Mhz-1890Mhz;1787Mhz-1891Mhz。
参见图4,图4是图1所示滤波器10中第一滤波支路12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经过实验测试,本申请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的带宽位于1707Mhz-1883Mhz的范围内,如图4中的频带曲线20所示。其中图中的频率为690Mhz-96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1920Mhz-220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2300Mhz-269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参见图1和图3,图1是本申请滤波器10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二滤波支路13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第二滤波支路13可以为发射滤波支路。其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带宽位于1917Mhz-2203Mhz的范围内。具体的,第三端口与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80Mhz-317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2Mhz-218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25Mhz--114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B2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24Mhz--143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三滤波腔B3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42Mhz-164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五滤波腔B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25Mhz-143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48Mhz--45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四滤波腔B4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63Mhz--58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五滤波腔B5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82Mhz-207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六滤波腔B6和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B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15Mhz-243Mhz;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七滤波腔B7和第四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是280Mhz-317Mhz。因此,本实施例的滤波器10的第二滤波支路13的带宽位于1917Mhz-2203Mhz的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一滤波腔B1至第七滤波腔B7的谐振频率位于以下范围:2055Mhz-2059Mhz;1972Mhz-1976Mhz;2067Mhz-2071Mhz;2059Mhz-2063Mhz;2012Mhz-2016Mhz;2068Mhz-2072Mhz;2055Mhz-2059Mhz。
参见图5,图5是图1所示滤波器10中第二滤波支路13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经过实验测试,本申请的滤波器10的第二滤波支路13的带宽位于1917Mhz-2203Mhz的范围内,如图5中的频带曲线30所示。其中图中的频率为690Mhz-96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1710Mhz-188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2300Mhz-269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两个或者多个耦合零点的参数可能相同;在仿真图中,相同参数的耦合零点展示为同一耦合零点。
实施例二: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10还包括第三滤波支路14和第二公共腔G2。其中第一公共腔G1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分别与第二公共腔G2耦合,在缩小排腔的体积的同时,还能减少抽头的数量以减少焊接点,便于加工制造。第三滤波支路14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15组成,形成第三滤波支路14的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因此,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一滤波支路12纯感性交叉耦合、第二滤波支路13和第三滤波支路14为纯容性交叉耦合,以使得物料一致性较好,可降低产品的复杂程度,便于加工制造。
具体的,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1相对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向壳体11在第一方向D上的中分线远离,以使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的中心与第一滤波腔C1的中心的连线与中分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1、第二滤波支路13的第二滤波腔C2、第五滤波腔C5和第六滤波腔C6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依次排列;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3、第四滤波腔C4、第五滤波腔C5、第六滤波腔C6和第七滤波腔C7为一列且沿第二方向L依次排列。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公共腔G2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分别相交设置。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滤波器10的滤波腔15之间紧密排布,以减小滤波器10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公共腔G2之间、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一滤波腔C1之间分别相交设置,使得相交两个滤波腔之间形成两交点。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公共腔G2之间相交的位置为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二公共腔G2之间设置的耦合窗口(图未示),该耦合窗口的宽度等于两交点之间的距离;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之间相交的位置设置为耦合窗口(图未示),该耦合窗口的宽度等于两交点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滤波器10通过为滤波腔15之间相交设置,避免了传统的滤波器中耦合的两个滤波腔之间需设置隔离墙,然后在隔离墙上开设耦合窗口。本申请所提供的滤波器10减少了物料,加工方便,节约成本;此外,缩减了滤波器10中耦合的两个滤波腔15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两个滤波腔15之间的耦合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与第四滤波腔C4之间可以设置窗口,并且在窗口设置有飞杆,以使得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和第四滤波腔C4实现容性交叉耦合,形成容性交叉耦合零点161,等效于图7所示的电容C311。
可选的,壳体11进一步可设置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其中,第五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连接,第六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七滤波腔C7连接。其中,第五端口与第六端口可以为滤波器10的抽头。
参见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滤波器10的第三滤波支路14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第三滤波支路14可以为发射滤波支路。其中,第三滤波支路14的带宽位于2297Mhz-2693Mhz的范围内。具体的,第五端口与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94Mhz-442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12Mhz-351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3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91Mhz-217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二滤波腔C2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14Mhz--104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三滤波腔C3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C4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175Mhz-199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四滤波腔C4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C5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02Mhz-229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五滤波腔C5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六滤波腔C6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216Mhz-246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六滤波腔C6和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七滤波腔C7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12Mhz-351Mhz;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七滤波腔C7和第六端口之间的耦合带宽范围为393Mhz-442Mhz。因此,本实施例的滤波器10的第三滤波支路14的带宽位于2297Mhz-2693Mhz的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因此,第三滤波支路14的第一滤波腔C1至第七滤波腔C7的谐振频率位于以下范围:2488Mhz-2492Mhz;2488Mhz-2492Mhz;2385Mhz-2389Mhz;2492Mhz-2496Mhz;2489Mhz-2493Mhz;2488Mhz-2492Mhz;2487Mhz-2491Mhz。
参见图8,图8是图6所示滤波器10中第三滤波支路14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经过实验测试,本申请的滤波器10的第三滤波支路14的带宽位于2297Mhz-2693Mhz的范围内,如图8中的频带曲线40所示。其中图中的频率为690Mhz-96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1710Mhz-188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频率为1920Mhz-2200Mhz时,带宽抑制大于47dB。因此,能够提高滤波器10的带外抑制等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如图9所示,图9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5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50包括天线52和射频单元51(Remote Radio Unit,RRU),射频单元51进一步包括滤波器,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在其他实施例中,射频单元可以和天线一体设计,以形成有源天线(Active Antenna Unit,AAU)其中,该滤波器可以为上述的滤波器10,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称为滤波器,也可以称为合路器,即双频合路器。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被称为双工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
壳体,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第一公共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第一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由依次耦合的六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
第二滤波支路,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滤波腔及所述第一公共腔与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滤波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六个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公共腔、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与第五滤波腔之间分别感性交叉耦合,以形成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两个感性交叉耦合零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七个滤波腔划分成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一公共腔耦合;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以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第二滤波腔、第四滤波腔和第五滤波腔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之间的距离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波支路的第n滤波腔和第n+1滤波腔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m滤波腔和第m+1滤波腔之间的距离相等,n为大于0且小于6的整数,m为大于0且小于7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第三滤波腔之间、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六滤波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四滤波腔与第七滤波腔之间容性交叉耦合,形成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三个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腔包括第二公共腔和第三滤波支路,所述第一公共腔和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二公共腔耦合;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由依次耦合的七个滤波腔组成,形成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容性交叉耦合零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公共腔、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三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相对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向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分线远离,以使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的中心与第一滤波腔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中分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第五滤波腔和第六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第四滤波腔、第五滤波腔、第六滤波腔和第七滤波腔为一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与所述第二公共腔之间、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与第一滤波腔之间分别相交设置;
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二滤波腔分别与所述第三滤波支路的第三滤波腔和第四滤波腔、所述第二滤波支路的第一滤波腔和第二滤波腔相邻设置。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和通信基站,所述通信基站通过所述滤波器收发射频信号。
CN201911359635.XA 2019-12-25 2019-12-25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Pending CN113036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9635.XA CN113036347A (zh) 2019-12-25 2019-12-25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9635.XA CN113036347A (zh) 2019-12-25 2019-12-25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6347A true CN113036347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58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9635.XA Pending CN113036347A (zh) 2019-12-25 2019-12-25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634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8547U (zh) * 2010-09-20 2011-06-15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合路器
CN204834813U (zh) * 2015-06-19 2015-12-02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g&d/tdf&tda/tde三频合路器
CN209232921U (zh) * 2018-12-14 2019-08-0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路式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09232915U (zh) * 2018-12-21 2019-08-0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N209544573U (zh) * 2019-03-19 2019-10-25 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滤波器调谐结构及滤波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68547U (zh) * 2010-09-20 2011-06-15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系统合路器
CN204834813U (zh) * 2015-06-19 2015-12-02 南京广顺网络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g&d/tdf&tda/tde三频合路器
CN209232921U (zh) * 2018-12-14 2019-08-0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路式腔体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09232915U (zh) * 2018-12-21 2019-08-09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及通信射频器件
CN209544573U (zh) * 2019-03-19 2019-10-25 宁波华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滤波器调谐结构及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36347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21112597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70U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21112598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719753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125977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211719752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1125986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36350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39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131141A (zh)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74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36375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49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131158A (zh) 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72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36340A (zh) 通信设备及其滤波器
CN113036366A (zh) 通信系统及其滤波器
CN113054346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131137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054347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78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13054337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系统
CN113131125A (zh) 一种通信设备及滤波器
CN113131153A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