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32361B -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32361B
CN113032361B CN202110268057.XA CN202110268057A CN113032361B CN 113032361 B CN113032361 B CN 113032361B CN 202110268057 A CN202110268057 A CN 202110268057A CN 113032361 B CN113032361 B CN 113032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ing node
deletion
newly added
configuration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0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32361A (zh
Inventor
陈维志
陈子军
黄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80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23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32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2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32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32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62Creating, deleting, cloning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计算节点执行与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其中,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从而通过监听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变化,对配置进行动态实时更新,从而实现业务无感知的数据库接入服务。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业界主流的新型分布式数据库采用计算层和存储层分离架构。其中计算层节点(也即计算节点)对外负责业务流量的接入,计算节点自身无状态,可弹性伸缩。业务应用一般通过部署在计算层之上的负载均衡器或数据库访问层中间件的方式接入分布式数据库。
以基于Kubernetes集群部署的分布式数据库为例,在计算层进行扩缩容或滚动升级时,为了保证这个过程中业务应用无感知,访问层配置需要要和Kubernetes集群进行联动,做到动态、实时更新。当前对Kubernetes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的运维实践经验比较少。一种实现方案是利用Kubernetes有状态应用编排框架Operator实现,即将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定义为CRD(CustomResourceDefinition,用户自定义资源),并通过Controller(控制器)循环监听CRD整体的变化。在控制器中,处理数据库的部署、升级、扩缩容、销毁等事件,推送配置更新的逻辑则在事件处理流程中实现。
但是,Operator应该负责处理的是分布式数据库自身的变更逻辑,通过Operator实现更新访问层配置使得数据库自身的变更逻辑与外部系统的变更逻辑耦合,影响变更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和测试难度也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更新访问层配置使得数据库自身的变更逻辑与外部系统的变更逻辑耦合,影响变更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和测试难度也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包括:
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包括:
变更事件监听模块,用于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更配置同步模块,用于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从而通过监听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变化,对配置文件进行动态、实时更新,从而实现业务无感知的数据库接入服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A是一种通过Controller循环监听CRD的变化以进行配置信息同步更新的整体架构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访问层配置的变更方案的整体架构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增Pod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删除Pod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自托管的Kubernetes集群部署的分布式数据库的两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步骤110,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20,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层中配置的变更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方案中耦合严重、不够通用、难以维护等缺点。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与相关方案可以具有以下不同点:
1、与Operator解耦,通过Pod(也即计算节点)控制器监听计算节点(Pod)的创建、删除以及更新事件,并监听Pod的生命周期,确保Pod可对外提供服务后增加配置。其中,Pod控制器是用于实现管理Pod的中间层,确保Pod资源符合预期的状态,Pod的资源出现故障时,会尝试进行重启,当根据重启策略无效,则会重新新建Pod的资源。Pod控制器有多种类型,例如ReplicaSet、Deployment、DaemonSet、Job、Cronjob、StatefulSet,等等。
2、准确定义每个Pod的生命周期,将其划分为创建前、创建后、删除前、删除后等不同阶段,可以Pod为单位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只关注Pod的生命周期变化,不用关心具体变更场景。
具体地,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计算节点为单位,监听该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如果监听到变更事件,进一步则可以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其中,所述变更事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对于计算节点的创建事件,那么此时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计算节点创建前(BeforeCreate)、计算节点创建后(AfterCreate)两个阶段。而且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可以准备计算节点的创建,并且进行计算节点的创建工作,如果计算节点创建成功,则可以进入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而且在计算节点创建成功后,为了保证配置文件中配置的同步,则可以相应更新配置文件,也即在该计算节点的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可以更新配置文件,以在配置文件中添加该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执行计算节点创建工作的过程中同步更新配置文件,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定。但是此时由于计算节点的创建可能失败,导致计算节点未能成功创建,那么如果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同步更新配置文件,则会出现配置文件更新但是计算节点未创建的异常情况,影响配置文件中配置信息的准确性。
相应地,对于计算节点的删除事件,那么此时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计算节点删除前(BeforeDelete)、计算节点删除后(AfterDelete)两个阶段。而且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可以准备计算节点的删除,并且在配置文件中将待删除的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删除,也即在该计算节点的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可以更新配置文件,以在配置文件中去除该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如果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删除成功,则可以进入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而且在计算节点删除成功后,则可以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删除相应目标计算节点。
此外,对于计算节点的更新事件,也可以拆分为原始计算节点的删除事件、新计算节点的创建事件两个事件,并且分别执行每个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定。
其中,针对不同的变更事件,以及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所处的不同阶段,所适用的工具组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定。例如,对于计算节点的创建事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为了进行计算节点的创建,则可以调用创建计算节点过程所需的组件作为该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为了更新配置文件,则可以调用在配置文件中写入配置信息所需的组件作为该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相应地,对于计算节点的删除事件,如果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进行配置信息的删除,那么则获取用于删除配置文件中配置信息的组件作为该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而如果在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进行计算节点的删除,那么则可以获取用于删除计算节点的组件作为该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等等。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任何可用方式监听变更事件,以及监听变更事件对应的计算节点所处的生命周期,对此本发明实施例均不加以限定。
参照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0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121,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创建事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以及
步骤122,如果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则进入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步骤123,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删除事件,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变更为终止状态,以进入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以及
步骤124,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业务无感知,必须确保以下两点:其一,新增Pod时,确保其可对外提供服务后再增加配置信息,否则不修改配置文件;其二,删除Pod时,先确保删除配置信息成功,否则不允许删除Pod。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计算节点的创建事件,可以先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而如果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则进入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对于计算节点的删除事件,则可以先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变更为终止状态,以进入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此后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其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内执行不同操作时,可以采用相应合适的工具组件,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加以限定。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数据库包括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计算节点控制器,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Webhook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
对于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计算存储分离架构是一种新的主流架构方向。这一架构不仅能很好的应对数据库云化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两层的分离,同时实现SQL更好的兼容以及底层存储的分布式拓展,极大拓展数据库的技术能力。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可以理解为一种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
Kubernetes,简称K8s,是用8代替8个字符"ubernete"而成的缩写。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ubernetes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Kubernetes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Kubelet组件是Kubernetes中的一种组件,简单地说,kubelet的主要功能就是定时从某个地方获取节点上pod/container的期望状态(运行什么容器、运行的副本数量、网络或者存储如何配置等等),并调用对应的容器平台接口达到这个状态。所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创建计算节点和删除计算节点的过程可以通过Kubelet组件完成。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ValidatingWebhook,在Webhook中处理计算节点的删除请求,以删除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等。其中,Webhook是一个API概念,是微服务API的使用范式之一,也被成为反向API,即:前端不主动发送请求,完全由后端推送。
如图3A所示为一种通过Controller(控制器)循环监听CRD(数据库集群)的变化以进行配置信息同步更新的整体架构图。如图3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访问层配置的变更方案的整体架构图,此时它与现有方案的不同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与Operator解耦,通过Pod控制器监听计算节点(Pod)的创建和更新事件,并监听Pod生命周期,确保Pod可对外提供服务后增加配置;
2、引入ValidatingWebhook,在Webhook中处理计算节点的删除请求;
3、准确定义Pod的生命周期,将其划分为创建前、创建后、删除前、删除后,只关注Pod的生命周期变化,不关心具体变更场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1进一步可以包括: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通过所述Kubelet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1,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执行主容器入口点程序,以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执行预定义的探针命令以探测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2,响应于成功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成功探测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确认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并将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2进一步可以包括:如果计算节点控制器监听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的事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如图4A所示为一种新增Pod的处理逻辑示意图。新增Pod的实现逻辑和Kubernetes原生service的服务发现机制类似(负载均衡器/数据库中间件可以看作是service,配置中心可以看作是service的后端endpoints列表),将新增Pod的流程划分为BeforeCreate和AfterCreate两阶段,其中Kubelet组件工作在BeforeCreate阶段,Pod控制器工作在AfterCreate阶段。
1、启动容器:Kubelet执行主容器入口点(ENTRYPOINT)程序。
2、执行就绪探针:Kubelet执行预定义的探针命令,通过TCP socket等探测数据库实例(也即当前新增的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
3、将Pod状态变为Ready:当1、2步都执行成功时,Kubelet则认为该Pod可对外提供服务了,将Pod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Ready)。
4、向配置中心增加配置:Pod控制器监听到Pod状态更新为Ready的事件,则可以向配置中心增加相应新增的Pod的配置信息。若更新失败,Pod控制器自动重试。
其中的配置信息可以包含配置文件中所需的任何信息,例如计算层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以方便外部设备基于配置信息调用相应的计算节点。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3进一步可以包括: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Webhook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1,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2,在所述Webhook组件准入所述删除请求后,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24进一步可以包括:如果所述Kubelet组件监听到所述目标计算节点进入终止状态,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如图4B所示为一种删除Pod的处理逻辑示意图。可以将删除Pod流程划分为BeforeDelete和AfterDelete两阶段,其中Webhook工作在BeforeDelete阶段,Kubelet工作在AfterDelete阶段。
1、从配置中心删除配置:Webhook收到Operator的删除请求,在配置中心,也即配置文件中删除指定的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若删除失败,则可以拒绝该请求,Operator将进行重试,再次尝试删除相应配置信息。
2、Pod状态变为Terminating(终止状态):Webhook准入删除请求后,Pod状态被置为Terminating。
3、Kubelet删除Pod:Kubelet监听到Pod进入Terminating状态,删除Pod并释放资源。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T1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T11,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不是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步骤T12,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忽略所述删除请求。
在Pod删除流程中,Webhook会收到两次针对Pod的删除请求,第一次来自于Operator,第二次来自于Kubelet;由于Kubelet的删除请求发生在Pod已经被销毁的阶段,因此可以直接忽略。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针对来自于Kubelet的Pod删除请求,执行上述的删除Pod的处理逻辑,从而出现针对已销毁Pod进行删除的无效处理流程,造成资源浪费,可以在接收到针对Pod的删除请求之后,检测删除请求的来源,如果删除请求不是来自于Kubelet组件,那么则可以认定该删除请求为针对尚未被销毁的Pod的删除请求,即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删除该删除请求对应的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而如果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此时由于来自于Kubelet的删除请求发生在Pod已经被销毁的阶段,那么则可以忽略该删除请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T2进一步可以包括:通过调用kube-apiserver组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对于Webhook而言,在将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时,可以通过kube-apiserver组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也即Pod状态可被kube-apiserver置为Terminating。
其中,kube-apiserver提供了k8s的rest api,实现了认证、授权和准入控制等安全功能,同时也负责了集群状态的存储操作。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节点为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层中的计算节点,所述配置文件位于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层和/或负载均衡器中。
在实际应用中,业界主流的新型分布式数据库一般采用计算层和存储层分离架构。如图5所示为基于自托管的Kubernetes集群部署的分布式数据库的两种结构示意图。其中计算层节点,也即计算节点对外负责业务流量的接入,计算节点自身无状态,可弹性伸缩。业务应用一般通过部署在计算层之上的负载均衡器或数据库访问层中间件的方式接入分布式数据库。
相应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节点为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层中的计算节点,所述配置文件位于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层和/或负载均衡器中,也即配置中心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部署在自托管的Kubernetes中的分布式数据库等,通过监听计算层节点的生命周期变化,对访问层配置进行动态、实时更新,从而实现业务无感知的数据库接入服务。本方案保证在实例下线之前删除配置,且删除失败不允许下线;确保实例可提供服务之后才新增配置,从而保证业务访问不受影响,实现业务无感知。而且,本方案不用关注集群的各种运维场景,只关注节点的增加和删除,通用性较强。此外,本方案独立于分布式数据库Operator实现,耦合度较低。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包括:变更事件监听模块210和变更配置同步模块220。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各模块的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
变更事件监听模块210,用于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更配置同步模块220,用于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参照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变更配置同步模块220,进一步可以包括:
新增节点能力检测子模块221,用于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创建事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以及
新增节点配置增加子模块222,用于如果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则进入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目标节点配置删除子模块223,用于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删除事件,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变更为终止状态,以进入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以及
目标节点删除子模块224,用于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数据库包括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计算节点控制器,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Webhook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新增节点能力检测子模块221进一步可以用于: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通过所述Kubelet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1,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执行主容器入口点程序,以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执行预定义的探针命令以探测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2,响应于成功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成功探测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确认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并将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新增节点配置增加子模块222,进一步可以用于:如果计算节点控制器监听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的事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节点配置删除子模块223,进一步可以用于: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Webhook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1,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2,在所述Webhook组件准入所述删除请求后,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节点删除子模块224,进一步可以用于:如果所述Kubelet组件监听到所述目标计算节点进入终止状态,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T1进一步可以包括:
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不是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忽略所述删除请求。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T2进一步可以包括:通过调用kube-apiserver组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计算节点为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层中的计算节点,所述配置文件位于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层和/或负载均衡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2的方法实施例中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图8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5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501、网络模块502、音频输出单元503、输入单元504、传感器505、显示单元506、用户输入单元507、接口单元508、存储器509、处理器510、以及电源5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5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5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5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5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5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503可以将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5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5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5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5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5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41和麦克风5042,图形处理器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506上。经图形处理器5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501或网络模块502进行发送。麦克风5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5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5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5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5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5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506可包括显示面板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061。
用户输入单元5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507包括触控面板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072。触控面板5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071上或在触控面板5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10,接收处理器5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071。除了触控面板5071,用户输入单元5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061上,当触控面板5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5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5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5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5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5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5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5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中。
电子设备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5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电子设备5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创建事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通过Kubelet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1,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执行主容器入口点程序,以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执行预定义的探针命令以探测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2,响应于成功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成功探测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确认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并将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
如果计算节点控制器监听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的事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删除事件,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变更为终止状态,以进入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以及
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数据库包括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基于Kubernetes的分布式数据库,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计算节点控制器,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Webhook组件,所述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对应的工具组件包括Kubelet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变更为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
在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通过Webhook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1,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T2,在所述Webhook组件准入所述删除请求后,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所述在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Kubelet组件监听到所述目标计算节点进入终止状态,删除所述目标计算节点并释放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不是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删除目标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响应于触发删除事件的删除请求,且所述删除请求来自于所述Kubelet组件,忽略所述删除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调用kube-apiserver组件将所述目标计算节点的状态置为终止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为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层中的计算节点,所述配置文件位于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访问层和/或负载均衡器中。
8.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更事件监听模块,用于针对任一分布式数据库,监听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计算节点的变更事件,所述变更事件包括创建事件、更新事件、删除事件中的至少一种;
变更配置同步模块,用于响应于监听到变更事件,监听所述变更事件对应计算节点的生命周期,并在不同生命周期通过与所述生命周期对应的工具组件,针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与所述变更事件对应的变更操作,并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配置文件中变更所述计算节点的配置数据;
其中,所述生命周期包括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计算节点创建后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前阶段、计算节点删除后阶段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变更配置同步模块包括:
新增节点能力检测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变更事件为创建事件,在计算节点创建前阶段,通过Kubelet组件执行以下步骤,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1,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执行主容器入口点程序,以在所述分布式数据库中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执行预定义的探针命令以探测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以检测新增计算节点是否可对外提供服务;
S2,响应于成功针对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启动容器,并且成功探测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服务端口,确认所述新增计算节点可对外提供服务,并将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
以及新增节点配置增加子模块,用于如果计算节点控制器监听到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状态更新为准备就绪的事件,向配置文件增加所述新增计算节点的配置信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68057.XA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0323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057.XA CN113032361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057.XA CN113032361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2361A CN113032361A (zh) 2021-06-25
CN113032361B true CN113032361B (zh) 2022-12-30

Family

ID=76469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057.XA Active CN113032361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3236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557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云平台的分布式生命周期管理
CN111277631A (zh) * 2020-01-13 2020-06-12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4486A (zh) * 2020-08-31 2020-12-18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Kubernetes容器的网络端点切片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230987A (zh) * 2020-10-29 2021-01-15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模块化插件框架实现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6986A1 (en) * 2018-05-24 2019-11-28 Walmart Apollo, Llc Nested blockchai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7557A (zh) * 2017-12-20 2019-06-28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用于云平台的分布式生命周期管理
CN111277631A (zh) * 2020-01-13 2020-06-12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04486A (zh) * 2020-08-31 2020-12-18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Kubernetes容器的网络端点切片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12230987A (zh) * 2020-10-29 2021-01-15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模块化插件框架实现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32361A (zh) 2021-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3005B (zh) 一种应用分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39429B (zh) 屏幕切换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终端设备
US11678393B2 (en)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831359B (zh) 一种数据网络连接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09067751B (zh) 一种非Root环境下ARP欺骗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049980A (zh) 一种应用分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3002A (zh) 一种应用分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055490A (ko) 무선 능력 id 전송 방법, 단말기기 및 네트워크 노드
CN108304108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231144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09390A (zh) 一种获取配置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89935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17929A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控制终端
CN116112403B (zh) 应用服务的云服务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90029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42998A (zh) 后台应用的分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91262A (zh) 一种蓝牙配对的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13032361B (zh) 一种数据库配置的变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45588B (zh) 一种信息查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95816B (zh) 分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650410B (zh) 一种清除指纹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75141A (zh) 榜单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32548A (zh)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CN113452464B (zh) 时间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127214B (zh) 一种定时唤醒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