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23958A -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23958A CN113023958A CN202110379958.6A CN202110379958A CN113023958A CN 113023958 A CN113023958 A CN 113023958A CN 202110379958 A CN202110379958 A CN 202110379958A CN 113023958 A CN113023958 A CN 113023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nwater
- control module
- central control
- preset
- 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1—Upstream control, i.e. monitoring for predictive contro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5—Processes using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纵向集水管道,地基表面设置多个雨水汇聚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设置在所述雨水汇聚点下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用以将地基表面雨水收集至地下循环管道,所述纵向集水管道底部与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设有管道连接口,所述管道连接口与传输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用以将所述地下循环管道中的雨水传输至雨水净化池,所述传输管道靠近所述雨水净化池的一端设有水泵,所述雨水净化池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用以对所述传输管道传输的雨水进行粗过滤,过滤掉大面积杂物。本发明所述系统有效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工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一块区域内的施工活动相对独立和封闭,施工围挡范围内会产生大量生活用水的浪费、以及自然雨水的堆积排通不畅。
建筑工地现有雨水一般仅做初步沉淀即进行外排,外排出水无法完全稳定达到出水要求,同时该水需要回用,其初步沉淀后的雨水因水质问题无法回用,同时考虑工地用地紧张,位置不固定,导致无法更好的对建筑工地雨水进行回收处理。
目前,在对建筑工地雨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地基地势低,地基内容易堆积大量雨水,排放时大多采用集水井排水,导致排水效率低,且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建筑工地无法准确分布排水管道导致的雨水收集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包括:
纵向集水管道,所述纵向集水管道设置在地基表面上的若干雨水汇聚点下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用以将地基表面雨水收集至地下循环管道,所述纵向集水管道底部与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设有管道连接口,所述管道连接口与传输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用以将所述地下循环管道中的雨水传输至雨水净化池,所述传输管道靠近所述雨水净化池的一端设有水泵;中控模块,用以控制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其通过无线与各部件连接;
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面积S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深度D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土壤硬度K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管间距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与各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管间距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调节后的管间距进行补偿。
进一步地,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面积S与各预设地基面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S1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1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1≤S<S2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2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2≤S<S3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3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其中,S1为第一预设地基面积,S2为第二预设地基面积,S3为第三预设地基面积,S1<S2<S3;A1为第一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2为第二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3为第三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4≤A1<A2<A3。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第i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深度D与各预设地基深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A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j对A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a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时根据地基深度调整,在地基深度越深时,雨水汇聚点个数越多,其中,
当D1≤D<D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1对Ai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2对Ai进行调节;
当D3≤D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3对Ai进行调节;
其中,D1为第一预设地基深度,D2为第二预设地基深度,D3为第三预设地基深度,D1<D2<D3;a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1<a1<a2<a3<2。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修正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土壤硬度K与各预设土壤硬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Ai’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j对Ai’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b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修正时根据土壤硬度调整,在土壤硬度越小时,雨水汇聚点个数越多,其中,
当K<K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3对Ai’进行修正;
当K1≤K<K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2对Ai’进行修正;
当K2≤K<K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1对Ai’进行修正;
其中,K1为第一预设土壤硬度,K2为第二预设土壤硬度,K3为第三预设土壤硬度,K1<K2<K3;b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1<b1<b2<b3<2。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其中,
当4≤Ai”<5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各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
当5≤Ai”<6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四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同时将一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中心位置;
当6≤Ai”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五个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及中心位置,并将其余纵向集水管以地势最低的端点为起始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每隔预设管间距R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其中,
当E<E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3作为管间距;
当E1≤E<E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2作为管间距;
当E2≤E<E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1作为管间距;
其中,E1为第一预设土壤湿度,E2为第二预设土壤湿度,E3为第三预设土壤湿度,E1<E2<E3;R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R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R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R1<R2<R3。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第i预设管间距R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选取的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与各所述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R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j对R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cj;
当A1≤Ai”<A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3对Ri进行调节;
当A2≤Ai”<A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2对Ri进行调节;
当A3≤Ai”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1对Ri进行调节;
其中,c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0<c1<c2<c3<1。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管间距Ri’进行补偿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Ri’进行补偿;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j对Ri’进行补偿时,设定j=1,2,3,补偿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mj;
当H<H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3对Ri’进行补偿;
当H1≤H<H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2对Ri’进行补偿;
当H2≤H<H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1对Ri’进行补偿;
其中,H1为第一预设桩数量,H2为第二预设桩数量,H3为第三预设桩数量,0≤H1<H2<H3;m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0<m1<m2<m3<1;
所述雨水净化池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用以对所述传输管道传输的雨水进行粗过滤,过滤掉大面积杂物,所述过滤网布下方设置有过氧除菌层,所述过氧除菌层用以对粗过滤完成的雨水进行除菌,所述雨水净化池一侧壁设置有净化剂投入口,所述净化剂投入口用以向所述雨水净化池内投入净化剂,所述雨水净化池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以将净化后的上层雨水排出至过滤池内,所述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与所述过滤池连接,所述雨水净化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泥排出口用以将污泥排出至污泥干化池内,所述污泥排出口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干化池连接,所述污泥干化池用以对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过滤池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中的小体积混合物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池上部设置有过滤砂网,所述过滤砂网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再次过滤,所述过滤池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消毒剂投入口,所述消毒剂投入口用以向过滤池投入消毒剂,所述过滤池另一侧壁底部设置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用以将消毒后的雨水进行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汇聚点,准确控制纵向集水管道的分布位置,有效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雨水通过纵向集水管道流入地下循环管道中,并通过水泵流向雨水净化池,通过在雨水净化池设置过滤网布和过氧除菌层,并加入净化剂,有效滤掉了雨水中的杂物,提高雨水的清洁度,从而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雨水从雨水净化池流入过滤池中,通过对雨水再次过滤并进行消毒,使雨水达到中水的使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同时雨水净化池中的污泥被排入污泥干化池中进行干化,从而使污泥得到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面积S与各预设地基面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不同大小设置不同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深度D与各预设地基深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Ai进行调节,提高了雨水汇聚点个数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土壤硬度K与各预设土壤硬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Ai’进行修正,提高了雨水汇聚点个数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根据不同的雨水汇聚点个数采取不同的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纵向集水管道的管间距,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选取的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与各所述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Ri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尤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Ri’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包括:
纵向集水管道001,地基表面设置多个雨水汇聚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001设置在所述雨水汇聚点下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001用以将地基表面雨水收集至地下循环管道002,所述纵向集水管道001底部与所述地下循环管道002连接,所述地下循环管道002为“日”字形设置,所述地下循环管道002设有管道连接口003,所述管道连接口003与传输管道004连接,所述传输管道004用以将所述地下循环管道002中的雨水传输至雨水净化池006,所述传输管道004靠近所述雨水净化池006的一端设有水泵005;
所述雨水净化池006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布007,所述过滤网布007用以对所述传输管道004传输的雨水进行粗过滤,过滤掉大面积杂物,所述过滤网布007下方设置有过氧除菌层008,所述过氧除菌层008用以对粗过滤完成的雨水进行除菌,所述雨水净化池006一侧壁设置有净化剂投入口009,所述净化剂投入口009用以向所述雨水净化池006内投入净化剂,所述雨水净化池006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出水口010,所述出水口010用以将净化后的上层雨水排出至过滤池013内,所述出水口010通过排水管道与所述过滤池013连接,所述雨水净化池006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011,所述污泥排出口011用以将污泥排出至污泥干化池012内,所述污泥排出口011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干化池012连接,所述污泥干化池012用以对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过滤池013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中的小体积混合物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池013上部设置有过滤砂网014,所述过滤砂网014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再次过滤,所述过滤池013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消毒剂投入口015,所述消毒剂投入口015用以向所述过滤池013投入消毒剂,所述过滤池013另一侧壁底部设置有输出口016,所述输出口016用以将消毒后的雨水进行输出;中控模块(图中未画出),用以控制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其通过无线与各部件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过滤池的位置设置以及过滤砂网的位置设置不做限定,消毒剂投入口、输出口的位置均不做限制,只需能够满足雨水流通即可。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在雨水净化池设置过滤网布和过氧除菌层,并加入净化剂,有效滤掉了雨水中的杂物,提高雨水的清洁度,从而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雨水从雨水净化池流入过滤池中,通过对雨水再次过滤并进行消毒,使雨水达到中水的使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雨水循环利用的效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面积S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深度D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土壤硬度K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
判定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管间距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与各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管间距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调节后的管间距进行补偿。
具体而言,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面积S与各预设地基面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S1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1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1≤S<S2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2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2≤S<S3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3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其中,S1为第一预设地基面积,S2为第二预设地基面积,S3为第三预设地基面积,S1<S2<S3;A1为第一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2为第二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3为第三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4≤A1<A2<A3。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雨水汇聚点个数根据实际使用可以划分更多区间,如设置至少四组的雨水汇聚点个数,根据实际的地基面积S确定雨水汇聚点个数,并且,在地基面积划分确定时,可以忽略各个斜度,在坡面或者斜面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实际面积方式或者换算后的水平面投影方式,本实施例的方式均可采用。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第i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深度D与各预设地基深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A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j对A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a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当D1≤D<D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1对Ai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2对Ai进行调节;
当D3≤D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3对Ai进行调节;
其中,D1为第一预设地基深度,D2为第二预设地基深度,D3为第三预设地基深度,D1<D2<D3;a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1<a1<a2<a3<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深度D与各预设地基深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Ai进行调节,提高了雨水汇聚点个数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修正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土壤硬度K与各预设土壤硬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Ai’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j对Ai’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b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当K<K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3对Ai’进行修正;
当K1≤K<K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2对Ai’进行修正;
当K2≤K<K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1对Ai’进行修正;
其中,K1为第一预设土壤硬度,K2为第二预设土壤硬度,K3为第三预设土壤硬度,K1<K2<K3;b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1<b1<b2<b3<2。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
当4≤Ai”<5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各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
当5≤Ai”<6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四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同时将一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中心位置;
当6≤Ai”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五个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及中心位置,并将其余纵向集水管以地势最低的端点为起始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每隔预设管间距R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上方。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根据不同的雨水汇聚点个数采取不同的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
当E<E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3作为管间距;
当E1≤E<E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2作为管间距;
当E2≤E<E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1作为管间距;
其中,E1为第一预设土壤湿度,E2为第二预设土壤湿度,E3为第三预设土壤湿度,E1<E2<E3;R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R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R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R1<R2<R3。
具体而言,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第i预设管间距R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选取的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与各所述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R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j对R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cj;
当A1≤Ai”<A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3对Ri进行调节;
当A2≤Ai”<A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2对Ri进行调节;
当A3≤Ai”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1对Ri进行调节;
其中,c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0<c1<c2<c3<1。
具体而言,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管间距Ri’进行补偿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Ri’进行补偿;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j对Ri’进行补偿时,设定j=1,2,3,补偿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mj;
当H<H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3对Ri’进行补偿;
当H1≤H<H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2对Ri’进行补偿;
当H2≤H<H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1对Ri’进行补偿;
其中,H1为第一预设桩数量,H2为第二预设桩数量,H3为第三预设桩数量,0≤H1<H2<H3;m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0<m1<m2<m3<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Ri’进行补偿,进一步提高了纵向集水管道分布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地的雨水收集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向集水管道,所述纵向集水管道设置在地基表面上的若干雨水汇聚点下方,所述纵向集水管道用以将地基表面雨水收集至地下循环管道,所述纵向集水管道底部与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连接,所述地下循环管道设有管道连接口,所述管道连接口与传输管道连接,所述传输管道用以将所述地下循环管道中的雨水传输至雨水净化池,所述传输管道靠近所述雨水净化池的一端设有水泵;中控模块,用以控制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其通过无线与各部件连接;
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面积S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深度D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地基土壤硬度K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完成后,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管间距进行调节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与各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管间距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调节后的管间距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对地基进行纵向集水管道分布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面积S与各预设地基面积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S1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1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1≤S<S2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2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当S2≤S<S3时,所述中控模块将A3作为雨水汇聚点个数;
其中,S1为第一预设地基面积,S2为第二预设地基面积,S3为第三预设地基面积,S1<S2<S3;A1为第一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2为第二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3为第三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4≤A1<A2<A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对选取的第i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深度D与各预设地基深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对A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j对A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a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调节时根据地基深度调整,在地基深度越深时,雨水汇聚点个数越多,其中,
当D1≤D<D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1对Ai进行调节;
当D2≤D<D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2对Ai进行调节;
当D3≤D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a3对Ai进行调节;
其中,D1为第一预设地基深度,D2为第二预设地基深度,D3为第三预设地基深度,D1<D2<D3;a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a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调节系数,1<a1<a2<a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进行修正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土壤硬度K与各预设土壤硬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对Ai’进行修正;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j对Ai’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为Ai”,设定Ai”=Ai’×bj,当Ai”不是整数时向上取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对调节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修正时根据土壤硬度调整,在土壤硬度越小时,雨水汇聚点个数越多,其中,
当K<K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3对Ai’进行修正;
当K1≤K<K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2对Ai’进行修正;
当K2≤K<K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b1对Ai’进行修正;
其中,K1为第一预设土壤硬度,K2为第二预设土壤硬度,K3为第三预设土壤硬度,K1<K2<K3;b1为第一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2为第二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b3为第三预设汇聚点个数修正系数,1<b1<b2<b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在确定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对各纵向集水管道位置进行判定,其中,
当4≤Ai”<5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各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
当5≤Ai”<6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四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处,同时将一个纵向集水管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中心位置;
当6≤Ai”时,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将五个纵向集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四个端点及中心位置,并将其余纵向集水管以地势最低的端点为起始点,按照顺时针方向每隔预设管间距R设置在所述地下循环管道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选取所述纵向集水管的管间距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土壤湿度E与各预设土壤湿度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其中,
当E<E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3作为管间距;
当E1≤E<E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2作为管间距;
当E2≤E<E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R1作为管间距;
其中,E1为第一预设土壤湿度,E2为第二预设土壤湿度,E3为第三预设土壤湿度,E1<E2<E3;R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R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R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R1<R2<R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对选取的第i预设管间距Ri进行调节时,设定i=1,2,3,所述中控模块将选取的修正后的雨水汇聚点个数Ai”与各所述预设雨水汇聚点个数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调节系数对Ri进行调节;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j对Ri进行调节时,设定j=1,2,3,调节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cj;
当A1≤Ai”<A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3对Ri进行调节;
当A2≤Ai”<A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2对Ri进行调节;
当A3≤Ai”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c1对Ri进行调节;
其中,c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c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调节系数,0<c1<c2<c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对调节后的管间距Ri’进行补偿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地基中桩的数量H与各预设桩数量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管间距补偿系数对Ri’进行补偿;
当所述中控模块选取第j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j对Ri’进行补偿时,设定j=1,2,3,补偿后的管间距为Ri”,设定Ri”=Ri’×mj;
当H<H1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3对Ri’进行补偿;
当H1≤H<H2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2对Ri’进行补偿;
当H2≤H<H3时,所述中控模块选取m1对Ri’进行补偿;
其中,H1为第一预设桩数量,H2为第二预设桩数量,H3为第三预设桩数量,0≤H1<H2<H3;m1为第一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2为第二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m3为第三预设管间距补偿系数,0<m1<m2<m3<1;
所述雨水净化池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布,所述过滤网布用以对所述传输管道传输的雨水进行粗过滤,以过滤掉大面积杂物,所述过滤网布下方设置有过氧除菌层,所述过氧除菌层用以对粗过滤完成的雨水进行除菌,所述雨水净化池一侧壁设置有净化剂投入口,所述净化剂投入口用以向所述雨水净化池内投入净化剂,所述雨水净化池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以将净化后的上层雨水排出至过滤池内,所述出水口通过排水管道与所述过滤池连接,所述雨水净化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泥排出口用以将污泥排出至污泥干化池内,所述污泥排出口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干化池连接,所述污泥干化池用以对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过滤池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中的小体积混合物进行过滤,所述过滤池上部设置有过滤砂网,所述过滤砂网用以对净化后的雨水再次过滤,所述过滤池一侧壁上部设置有消毒剂投入口,所述消毒剂投入口用以向过滤池投入消毒剂,所述过滤池另一侧壁底部设置有输出口,所述输出口用以将消毒后的雨水进行输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9958.6A CN113023958B (zh) | 2021-04-09 | 2021-04-09 |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79958.6A CN113023958B (zh) | 2021-04-09 | 2021-04-09 |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23958A true CN113023958A (zh) | 2021-06-25 |
CN113023958B CN113023958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7645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79958.6A Active CN113023958B (zh) | 2021-04-09 | 2021-04-09 |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2395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52831A (ja) * | 1996-11-21 | 1998-06-09 | Osaka Bosui Constr Co Ltd | 地下水の集水排出工法 |
CN101654304A (zh) * | 2009-09-11 | 2010-02-24 | 上海华强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纺织染色专用水处理工艺 |
CN103408193A (zh) * | 2013-08-16 | 2013-11-27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以微污染地表水为水源制备钢铁厂用脱盐水的工艺 |
CN104008466A (zh) * | 2014-06-17 | 2014-08-27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雨水调蓄池预选址的确定方法 |
CN206360048U (zh) * | 2016-12-21 | 2017-07-28 | 新道信创意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游乐场用地面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系统 |
CN110543984A (zh) * | 2019-08-27 | 2019-12-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水安全的城市水面率规划方法 |
CN111608256A (zh) * | 2020-05-12 | 2020-09-01 | 广东中林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与市政工程配套使用的雨水收集系统 |
-
2021
- 2021-04-09 CN CN202110379958.6A patent/CN1130239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52831A (ja) * | 1996-11-21 | 1998-06-09 | Osaka Bosui Constr Co Ltd | 地下水の集水排出工法 |
CN101654304A (zh) * | 2009-09-11 | 2010-02-24 | 上海华强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纺织染色专用水处理工艺 |
CN103408193A (zh) * | 2013-08-16 | 2013-11-27 |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以微污染地表水为水源制备钢铁厂用脱盐水的工艺 |
CN104008466A (zh) * | 2014-06-17 | 2014-08-27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雨水调蓄池预选址的确定方法 |
CN206360048U (zh) * | 2016-12-21 | 2017-07-28 | 新道信创意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游乐场用地面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系统 |
CN110543984A (zh) * | 2019-08-27 | 2019-12-0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水安全的城市水面率规划方法 |
CN111608256A (zh) * | 2020-05-12 | 2020-09-01 | 广东中林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与市政工程配套使用的雨水收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23958B (zh) | 2022-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0612B (zh) | 一种处理分散养猪冲洗废水的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系统 | |
CN209065542U (zh) | 一种台地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
CN106082562B (zh) | 一种社区污水一体化处理回用系统及应用 | |
CN110240363A (zh) | 村镇污水高效处理装置及村镇污水治理施工方法 | |
CN206599473U (zh) | 景观式污水净化装置 | |
CN217127055U (zh) | 一种模块化布水均匀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 |
CN110745958A (zh) | 一种强化脱氮无动力复氧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 | |
CN108178439A (zh) |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3023958B (zh) | 一种建筑工地雨水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 |
CN105461167B (zh) | 一种一体化村镇生态景观型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1170220U (zh) | 一种组合填料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210481156U (zh) | 一体化河道农村污水治理装置 | |
CN203144241U (zh) | 一种用于含头孢菌素污水的强化式生态处理系统 | |
CN215712075U (zh) |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脱氮的生态处理系统 | |
CN212954725U (zh) | 一种中小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前置生态治理系统 | |
CN105347607B (zh) | 奶牛场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9989895U (zh) | 一种实现区域性水文良性循环的雨水资源化生态利用装置 | |
CN103145295A (zh) | 一种用于含头孢菌素污水的强化式生态处理系统 | |
CN207435152U (zh) | 一种模块化人工湿地集成装置 | |
CN203451279U (zh) | 一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159020U (zh) | 一种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101759279B (zh) | 生物截滤装置 | |
CN110272172A (zh) | 一种环保节能型农村坑塘改造及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7972915U (zh) | 一种应用于灌溉排水口的组合型生态净化系统 | |
CN219603410U (zh) | 一种湿地生态沟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8 Address after: 261061 no.5153, Yingqian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andong Suli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00 NO.666, Minzhu street, Hanting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Sanjian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Weifang Sanjian Group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