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8637A - 一种助眠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眠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8637A
CN113018637A CN202110220680.8A CN202110220680A CN113018637A CN 113018637 A CN113018637 A CN 113018637A CN 202110220680 A CN202110220680 A CN 202110220680A CN 113018637 A CN113018637 A CN 113018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
rotating disc
bed
mounting groov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206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8637B (zh
Inventor
董志强
涂冬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zhongshan) Unmanned Equipmen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zhongshan) Unmanned Equipmen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zhongshan) Unmanned Equipmen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bot (zhongshan) Unmanned Equipmen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2206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8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8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8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8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01Apparatus for applying movements to the whole body
    • A61H1/003Rock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transverse to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61H2201/0142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hearing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44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sight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6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助眠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眠床。本发明所述助眠床,包括驱动装置、底座、床体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摆杆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摆杆绕所述底座转动。本发明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床体转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床体的自由度进行限定,避免所述床体自转。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其中一个所述摆杆转动,通过所述床体进行力的传递,同时带动其他的所述摆杆转动,所有所述摆杆同步摆动,从而实现带动所述床体摆动,达到助眠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助眠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眠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助眠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睡眠障碍人群不断扩大,失眠逐渐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突出问题,采用安眠药和香素等体液调节法助眠,会对人体造成损伤。通常,采用电动床等按摩设备进行休息时,若按摩设备以一定的频率和幅度进行晃动可以有效地促进睡眠。在现有技术中,按摩设备通常采用类似于荡秋千形式的摆动,当用户睡着时,容易造成跌落,存在潜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往复摆动的助眠床以提高摆动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助眠床,包括驱动装置、底座、床体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摆杆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摆杆绕所述底座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元件、转动圆盘和连杆,所述旋转驱动元件与所述转动圆盘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适于驱动所述转动圆盘转动,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圆盘偏心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转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皮带组件,所述皮带组件包括驱动轮、从动轮和皮带,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皮带张紧配合,所述旋转驱动元件与所述驱动轮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适于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适于带动所述转动圆盘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四个万向旋转机构,所述万向旋转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的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摆杆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的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床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万向旋转机构还包括连接轴和密封支撑结构,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且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之间并围绕所述连接轴设置,所述密封支撑结构适于在所述第一转盘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盘压紧时对所述第一转盘提供承载支撑,并限制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产生接触。
可选地,所述密封支撑结构包括滚动体,所述第一转盘朝向所述第二转盘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均围绕所述连接轴设置;所述滚动体适于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滚动,且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均适于与所述滚动体滚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支架装置,所述床体包括头部组件、背部组件、臀部组件、腿部组件和支架装置,所述头部组件、所述背部组件、所述臀部组件、所述腿部组件依次连接,所述臀部组件与所述支架装置连接,所述背部组件和所述腿部组件分别与所述支架装置活动连接,所述支架装置与所述第二转盘连接。
可选地,所述床体还包括第一电推动装置和第二电推动装置,所述第一电推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部组件和所述支架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推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腿部组件和所述支架装置转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助眠灯带和扬声器,所述助眠灯带与所述头部组件或者所述背部组件连接,所述助眠灯带为适于发出包括红光和/或蓝光的LED灯带;当所述头部组件检测到用户躺卧时,所述助眠灯带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的红光,且所述扬声器适于发出预设音强范围的助眠音;当所述头部组件检测到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所述助眠灯带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红光或蓝光,和/或,所述扬声器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助眠音。
可选地,还包括红外热疗垫和气囊;所述红外热疗垫和所述气囊设置在头部组件、背部组件、臀部组件和腿部组件的至少一个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所述的助眠床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其中一个所述摆杆转动,通过所述床体进行力的传递,同时带动其他的所述摆杆转动,所有所述摆杆同步摆动,从而实现带动所述床体摆动,达到助眠的效果。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的设置,在水平面内摆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床体转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床体的自由度进行限定,避免所述床体自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助眠床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安装于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的助眠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4中的助眠床被整体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的助眠床在支架装置剖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万向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万向旋转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床体,3-驱动装置,21-头部组件,22-背部组件,23-臀部组件,24-腿部组件,25-振动电机,26-第一电推动装置,27-第二电推动装置,28-助眠灯带,5-支架装置,51-底座,52-护框,53-第二隔板,54-第三铰接机构;211-枕头,212-托架,221-第一铺板,222-第一隔板,223-第一固定框,224-扬声器,225-红外热疗垫,226-气囊,227-气泵电磁阀,231-第二铺板,232-第二固定框,233-筛动机构,241-第三铺板,242-第一铰接机构,243-第二铰接机构,244-第四铺板;421-第一转盘,4211-第一安装槽,4212-第一压筋结构,4213-第一安装孔;422-第二转盘,4221-第二安装槽,4222-第二压筋结构,4223-第二安装孔;423-连接轴,4231-连接部,4232-限位部;424-密封支撑结构,4241-滚动体,4242-骨架油封,4243-隔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床,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驱动装置3、底座1、床体2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41,所述驱动装置3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摆杆41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床体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4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适于驱动所述摆杆41绕所述底座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摆杆41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所述摆杆41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床体2转动连接的位置不同,优选地,所述摆杆41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床体2转动连接,所述摆杆41的第二位置和所述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与所述摆杆41的第三位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这样,可以增大所述驱动装置3的作用力矩。这里,所述驱动装置3可以与所述摆杆41直接驱动连接,也可以间接地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也可以为电机驱动的虎克铰机构。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41的设置,在水平面内摆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床体2转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所述床体2的自由度进行限定,避免所述床体自转。通过所述驱动装置3带动其中一个所述摆杆41转动,通过所述床体2进行力的传递,同时带动其他的所述摆杆41转动,所有所述摆杆41同步摆动,从而实现带动所述床体2摆动,达到助眠的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旋转驱动元件31、转动圆盘35和连杆36,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与所述转动圆盘35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适于驱动所述转动圆盘35转动,所述连杆36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圆盘35偏心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6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41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与所述驱动轴34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轴34背离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圆盘35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圆盘35上,且所述第四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36背离所述驱动装置3的一端和所述转动圆盘35连接,所述转动圆盘35的转动适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杆36绕所述第四转轴进行摇摆。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驱动元件31可以为旋转电机,也可以为旋转气缸,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带动驱动轴34进行旋转的旋转驱动元件31均适用于本技术方案;所述助眠床还包括两个支座33,所述驱动轴34的两端定位安装于所述支座33上实现与所述支座33的转动连接,旋转驱动元件31与驱动轴34驱动连接,驱动轴34的上端与转动圆盘35的下端面中心位置传动连接,从而使旋转驱动元件31驱动旋转轴带动转动圆盘35进行旋转;第四转轴的下端安装在转动圆盘35的上端面边缘位置,第二连杆36的一端与第四转轴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杆36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杆41连接,使第二连杆36绕第四转轴进行摆动;在进行摇摆作业时,旋转驱动元件31工作带动驱动轴34进行转动,由驱动轴34带动转动圆盘35进行转动,由转动圆盘35带动第二连杆36进行摇摆,第二连杆36拉动所述摆杆41进行往复摆动,从而实现摇摆作业。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助眠床还包括皮带组件32,所述皮带组件包括驱动轮321、从动轮322和皮带323,所述驱动轮321和所述从动轮322通过所述皮带323张紧配合,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与所述驱动轮321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适于带动所述驱动轮321转动,所述从动轮322适于带动所述转动圆盘35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元件31通过皮带组件32与驱动轴34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轴34进行旋转;其中,旋转驱动元件31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驱动端与驱动轮321驱动连接,从动轮322套设在驱动轴34上,且从动轮适于与驱动轴34进行同步转动,驱动皮带套设在驱动轮321和从动轮322之间,旋转电机在工作时,使驱动轮通过驱动皮带带动从动轮321和驱动轴34进行旋转,由于旋转驱动元件31通过皮带组件32带动驱动轴34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驱动轴34的平稳驱动,由驱动轴34带动第二连杆36和连杆组件实现平稳摆动。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助眠床还包括至少四个万向旋转机构42,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的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摆杆41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的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分别与所述摆杆41和所述床体2连接。也就是说,所述摆杆41通过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床体2连接。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还包括连接轴423和密封支撑结构424,所述连接轴423贯穿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且所述第一转盘421与所述第二转盘422通过所述连接轴423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421与所述第二转盘422之间并围绕所述连接轴423设置,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适于在所述第一转盘421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盘422压紧时对所述第一转盘421提供承载支撑,并限制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产生接触。
万向旋转机构适用于机械运动系统,万向旋转机构的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通过连接轴423转动连接,且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均用于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以实现机械运动系统中承重部件之间的万向转动,从而提升机械运动系统运动的灵活性。连接轴423贯穿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以实现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能够绕连接轴423旋转任意角度(即万向旋转),且一方面,限制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在垂直于连接轴423轴线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保证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通过连接轴423转动时的平稳性,避免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时在水平方向(即垂直于图8中Z轴方向的方向)发生振动,从而保证了万向旋转机构中承重部件之间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连接轴423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接触面积,提升了连接轴423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避免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直接接触而阻碍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的相对转动。连接轴423设置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中间位置,在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用于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万向旋转机构容易因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的边缘位置长期处于受力状态而导致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与连接轴423的连接处变形而松动,不利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平稳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设置围绕连接轴423布置的密封支撑结构424,一方面,使得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能够顺利地转动;另一方面,密封支撑结构424起到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边缘处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作用,在第一转盘421相对于第二转盘422压紧(即第一转盘421或第二转盘422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密封支撑结构424对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提供承载支撑,并限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产生接触;如此,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平稳转动,使得万向旋转机构在承受较大压力时依旧能够平稳转动,即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通过设置贯穿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连接轴423,以实现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万向旋转,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转动范围,从而提升了机械运动系统中承重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范围,且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与连接轴423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而且,通过设置围绕连接轴423布置的密封支撑结构424,以起到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边缘处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平稳转动,使得万向旋转机构在承受较大压力时依旧能够平稳转动,即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进一步地,连接轴423可以是一端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另一个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万向旋转;还可以是连接轴4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转动连接,以实现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万向旋转。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连接轴423包括连接部4231和设置在连接部4231端部的限位部4232,连接部4231贯穿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限位部4232适于限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朝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连接轴4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转动连接,以提升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通过连接轴423相对转动的灵活性。第一转盘42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213,第二转盘42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223,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同轴设置;连接轴423的连接部4231的上下两端(即连接部4231位于图8中Z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且连接部423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间隙配合,以实现连接轴423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转动连接,保证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万向旋转。而且,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的孔壁对连接轴423的连接部4231起到限位作用,以限制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在垂直于连接轴423轴线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保证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通过连接轴423转动时的平稳性。连接轴423的限位部4232设置在连接部4231两端,且限位部4232的横截面积(即限位部4232沿垂直于连接轴423轴线的方向截断时所露出的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安装孔4213(第二安装孔4223)的横截面积(其中,第一安装孔4213的横截面积为第一安装孔4213沿垂直于连接轴423轴线的方向截断时所露出的面的面积,第二安装孔4223的横截面积为第二安装孔4223沿垂直于连接轴423轴线的方向截断时所露出的面的面积,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的规格相同,以降低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的生产制造难度),以限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朝向远离另一个的方向移动,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结构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轴423垂直于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也就是说,第一安装孔4213的轴线与第二安装孔4223的轴线分别垂直于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以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的间距不变,从而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通过连接轴423转动时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4213与第二安装孔4223可以是呈沉台孔状,以便于容纳连接轴423的限位部4232,起到保护限位部4232的作用以及避免限位部4232凸出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表面而影响到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的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的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包括滚动体4241,所述第一转盘421朝向所述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一安装槽426,所述第二转盘42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4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槽427,所述第一安装槽426和所述第二安装槽427均围绕所述连接轴423设置;所述滚动体4241适于在所述第一安装槽426和所述第二安装槽427内滚动,且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均适于与所述滚动体4241滚动连接。
密封支撑结构424包括滚动体4241,滚动体4241适于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滚动连接,以在起到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作用的同时,保证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流畅性;具体地,滚动体4241包括球(滚珠)、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滚针等,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相对设置,且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的形状与滚动体4241形状相适配,以便于滚动体4241在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内滚动,且使得滚动体4241仅能够在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内滚动而不会脱离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保证了万向旋转机构的结构上的稳定性。而且,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均围绕连接轴423设置,以便于设置多个围绕连接轴423布置的滚动体4241用于支撑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从而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以及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区别于滚动体4241的设置,密封支撑结构424包括轴承;本实施例使用轴承替代滚动体4241,以支撑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并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流畅性。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均呈环形凹槽结构并同轴设置,且连接轴423位于环形凹槽结构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结构一致,以便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生产制造。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均呈环状,以便于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的制造成型;且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同轴设置,且连接轴423位于环形凹槽结构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的轴线(即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的中心对称线)与连接轴42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避免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的轴线与连接轴423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无法相对转动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能够顺利地绕连接轴423进行转动。多个滚动体424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内,以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以及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密封支撑结构424还包括保持架(图中未示出),保持架呈环状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211或第二安装槽4221处;保持架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容纳槽围绕连接轴423间隔分布,滚动体4241设置在容纳槽内并与保持架滚动连接。
基于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均呈环状,密封支撑结构424的保持架用于保持多个滚动体4241的间距;具体地,保持架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保持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处;保持架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容纳槽,在滚动体4241安装在容纳槽内后,多个滚动体4241围绕连接轴423间隔分布,且滚动体4241的上端(即滚动体4241位于图8中Z轴正向的一端)贯穿容纳槽并与第一转盘421在第一安装槽4211处滚动连接,滚动体4241的下端(即滚动体4241位于图8中Z轴反向的一端)贯穿容纳槽并与第二转盘422在第二安装槽4221处滚动连接;如此,通过设置保持架,一方面,避免了多个滚动体4241之间相互碰撞、摩擦而受损,另一方面,使得多个滚动体4241能够稳定地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边缘处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且不会阻碍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相对转动,保证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流畅性,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均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安装槽4211和多个第二安装槽4221均围绕连接轴423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对于多个第一安装槽4211和多个第二安装槽4221,每个第一安装槽4211与一个第二安装槽4221相对应;且每个第一安装槽4211与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4221处至少设有一个滚动体4241,使得多个滚动体4241同样围绕连接轴423设置,以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以及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而且,通过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使得位于不同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处的滚动体4241同样间隔设置,以避免多个滚动体4241位于同一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处时相互碰撞摩擦而受损以及阻碍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的相对转动的情况发生,以保证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流畅性,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筋结构4212和第二压筋结构4222,第一压筋结构4212由第一转盘421朝向背离第二转盘422的方向凹陷而成,第二压筋结构4222由第二转盘422朝向背离第一转盘421的方向凹陷而成;第一压筋结构4212围成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压筋结构4222围成第二安装槽4221。
通过设置第一压筋结构4212和第二压筋结构4222,一方面,提升了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压筋结构4212在第一转盘421朝向第二转盘422的一侧围成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压筋结构4222在第二转盘422朝向第一转盘421的一侧围成第二安装槽4221,以容纳滚动体4241,避免滚动体4241脱离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保证了万向旋转机构的结构上的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滚动体4241为滚珠结构,且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深均小于滚珠结构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滚动体4241优选为滚珠结构(即滚动体4241呈球状),且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均呈环状,以便于滚动体4241在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处的装配,降低万向旋转机构的拆装难度。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深h均小于滚珠结构的半径,以使得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滚珠结构为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提供承载支撑且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依然具有大于0的间距,以保证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能够顺利地转动以及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即保证万向旋转机构承重时依然能够顺利转动;本实施例优选为第一安装槽4211与第二安装槽4221结构一致,以便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生产制造;因此,当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在不同位置处的槽深h均相同时,即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具有水平设置的槽底时(比如截面呈矩形的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深h为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底到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朝向第二转盘422(第一转盘421)一侧的侧面的垂直距离;当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在不同位置处的槽深不相同时,即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底各处不在同一平面上(比如截面呈半圆形的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其槽底呈弧形),h即为第一安装槽4211(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底到第一转盘421(第二转盘422)朝向第二转盘422(第一转盘421)一侧的侧面的最大距离。
如此,对于万向旋转机构,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未承重且未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未受到朝向另一个的压力,此时,滚珠结构位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上,并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另一个具有大于0的间距,以避免滚珠结构长期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同时保持接触而影响到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相对转动,且使得万向旋转机构适于以对温度变形(比如热胀冷缩);而且,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受到朝向另一个的压力,此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间距变小,滚珠结构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同时保持接触,以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保证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流畅性,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间距小于滚珠结构的直径。
为便于描述,下面以第一转盘421设置在第二转盘422上方(即图8中Z轴正向)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滚动体4241优选为滚珠结构,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未承重且未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可以是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间距h(即第一转盘421朝向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到第二转盘422朝向第一转盘421一侧的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滚珠结构的直径,此时,滚珠结构的下端(即滚珠结构位于图8中Z轴反向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槽4221内,滚珠结构的上端(即滚珠结构位于图8中Z轴正向的一端)则与第一转盘421朝向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具有大于0的间距;还可以是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间距h小于滚珠结构的直径,此时,滚珠结构的下端位于第二安装槽4221内,滚珠结构的上端与第一转盘421朝向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具有大于0的间距,或滚珠结构的上端伸入第一安装槽4211内;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滚珠结构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内,且滚珠结构对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起到支撑作用,以提升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的间距h小于滚珠结构的直径,使得第一安装槽4211和/或第二安装槽4221的槽壁对滚珠结构起到在水平方向(即垂直于图8中Z轴的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以防止滚珠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脱离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即保证了滚珠结构始终位于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处而不会脱离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从而保证了万向旋转机构结构上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密封支撑结构424还包括呈环形的骨架油封4242,骨架油封4242位于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且滚动体4241位于骨架油封4242围成的区域内。
为保证滚动体4241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之间滚动的流畅性,通常在滚动体4241与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之间添加润滑油,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油封,以将滚动体4241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润滑油渗漏以及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万向旋转机构内。而且,油封优选为环状的骨架油封4242,以使得油封能保持形状及张力,且能够起到辅助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作用;具体地,骨架油封4242围绕连接轴423设置在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且滚动体4241位于骨架油封4242围成的区域内,也就是说,第二安装槽4221(第一安装槽4211)位于骨架油封4242在第二转盘422(第一转盘421)上的正投影围成的区域内,使得骨架油封4242位于滚动体4241远离连接轴423的一侧,以将滚动体4241、第一安装槽4211和第二安装槽4221与外界环境隔离。
可选地,结合图8所示,骨架油封4242位于第一转盘421或第二转盘422轴线方向(即图8中Z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贴靠。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骨架油封4242相对第一转盘421静止,还可以是骨架油封4242相对第二转盘422静止;为便于描述,下面以骨架油封4242相对第二转盘422静止为例进行说明,骨架油封4242的下端(即骨架油封4242位于图8中Z轴反向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转盘422朝向第一转盘421一侧的侧面上,骨架油封4242的上端(即骨架油封4242位于图8中Z轴正向的一端)与第一转盘421朝向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贴靠,以将骨架油封4242内部围成区域与外界环境隔离;在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时,骨架油封4242相对第二转盘422静止,相对第一转盘421转动,骨架油封4242与第一转盘421的贴靠处存在一层润滑油构成的油膜,以保证骨架油封4242与第一转盘421贴靠处的密封性以及减小骨架油封4242与第一转盘421相对转动时的摩擦。
进一步地,骨架油封4242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可以是通过滚动体4241来实现,即滚动体4241阻碍骨架油封424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骨架油封4242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还可以是通过设置油封安装槽来实现,具体地,第一转盘421和/或第二转盘422与骨架油封424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油封安装槽,用于容纳骨架油封4242的端部,以实现对骨架油封4242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密封支撑结构424还包括隔音件4243,隔音件4243位于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并套设在骨架油封4242上。
类似于骨架油封4242,隔音件4243(比如隔音棉)呈环状,且同样位于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之间并围绕连接轴423设置,且骨架油封4242位于隔音件4243围成的区域内,即隔音件4243套设在骨架油封4242上。通过设置隔音件4243,以减弱、隔绝滚动体4241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摩擦产生的噪声、以及第一转盘421或第二转盘422与骨架油封4242摩擦产生的噪声,以实现万向旋转机构的静音运行。
进一步地,基于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中的一个受到朝向另一个的压力,使得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的间距变小,使得滚珠结构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同时保持接触,以支撑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骨架油封4242和隔音件4243均适于在上下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以适应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在承重或与承重部件相连接时的间距变化,保证骨架油封4242和隔音件4243始终与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相贴靠,以进一步提升万向旋转机构在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与骨架油封4242和隔音件4243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漏油(润滑油泄漏)的情况发生以及避免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时产生较大噪声;而且,使得骨架油封4242和隔音件4243始终对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保证了第一转盘421与第二转盘422相对转动的平稳性、流畅性,提升了万向旋转机构的承重能力。
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助眠床还包括支架装置5,所述床体2包括头部组件21、背部组件22、臀部组件23和腿部组件24,所述头部组件21、所述背部组件22、所述臀部组件23、所述腿部组件24依次连接,所述臀部组件23与所述支架装置5连接,所述背部组件22和所述腿部组件24分别与所述支架装置5活动连接,所述支架装置5与所述第二转盘422连接。
参见图4,示出了一种助眠床,该助眠床包括助眠灯带28和床体2,床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组件21和背部组件22,助眠灯带28与头部组件21或者背部组件22连接,且助眠灯带28环绕头部组件21设置,借助助眠灯带28的助眠光发散性能,从助眠灯带28出射的助眠光呈环形且射向头部组件21,以便为躺卧在床体2上的用户助眠,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和用户的睡眠质量,例如,助眠光可以是420nm至470nm的蓝光或者620nm至750nm的红光。
可选地,所述床体2和所述底座可以通过多个弹性件43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摆动的幅度。
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头部组件21包括适于监测睡眠的枕头211、设置于枕头211处的检测装置以及安装在枕头211的底部的托架212,托架212与背部组件22连接,借助托架212,对枕头211与背部组件22进行空间方位固化,有助于提升枕头211与背部组件22连接的稳定性,例如,托架212可以采用钢材成型。
可选地,枕头211与背部组件22接触,以防枕头211与背部组件22之间留有间距,有助于头部组件21与背部组件22在结构上的紧凑性,有助于提升床体2的舒适性。
示例性地,枕头211呈中空结构,检测装置为两个,两个检测装置分别为适于体征检测的睡眠监测装置和压电传感器,枕头211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5毫米,以满足检测装置的检测要求,睡眠监测装置和压电传感器均安装在枕头211中,提升了枕头21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在枕头211中还可设置有适于分别与检测装置和助眠灯带28电性连接的控制装置,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用户躺卧在床体2上时,控制装置适于驱动助眠灯带28发出助眠光。
可选地,在枕头211两侧还可分别设置有两块电极片,两块电极片之间通过法拉利电磁感应定律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感应磁场,磁场诱导人体脑电波波形呈现相对应的睡眠阶段的波形,促使枕头211具备助眠能力,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
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背部组件22包括第一铺板221和安装在第一铺板221的底部的第一隔板222,以及,分别安装在第一隔板222的底面的第一固定框223和至少一个扬声器224,既提升了第一隔板222的利用率,也防止扬声器224因在第一铺板221与第一隔板222之间而被隔音,扬声器224适于发出助眠音,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和用户的睡眠质量。
示例性地,第一铺板221为相对的两侧弯折且形成槽结构的U型板,位于U型板两侧且呈相对设置的两弯折部为第一铺板221的底部,第一铺板221的顶部分布在两弯折部之上;第一隔板222为平板,在该平板上且分布在U型板中的一面为第一隔板222的顶面,在该平板上且朝向U型板外的一面为第一隔板222的底面。
床体2还包括臀部组件23,第一铺板221的一端分别与助眠灯带28的两端和托架212连接,第一铺板221的另一端与臀部组件23呈相对设置,第一固定框223与臀部组件23连接,有助于简易化背部组件22分别与助眠灯带28、头部组件21臀部组件23连接的方式。所述床体2还包括振动电机25,所述振动电机25安装于所述第一铺板221的背部,适于带动所述第一铺板221震动。
可选地,助眠床还包括助眠灯带28和扬声器224,所述助眠灯带28与所述头部组件21或者所述背部组件22连接,所述助眠灯带28为适于发出包括红光和/或蓝光的LED灯带;当所述头部组件21检测到用户躺卧时,所述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的红光,且所述扬声器224适于发出预设音强范围的助眠音;当所述枕头211处的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所述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红光或蓝光,和/或,所述扬声器224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助眠音。
参见图4及图7,助眠灯带28为具有单基色或者多基色的LED灯带,两个扬声器224呈间隔设置且分别分布在托架212两侧,例如,LED灯带可以发出蓝光和/或红光和/或绿光。
示例性地,助眠灯带28呈箍状结构;助眠灯带28可以分为至少两段,至少两段分别为红光子灯带和蓝光子灯带,例如,助眠灯带28可以分为五段,其中,两段分别呈弯折状且可以发出蓝光,三段分别呈平板状且可以发出红光;助眠灯带28可以分为双层,其中,上层可以发出蓝光,下层可以发出红光。
当枕头211处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用户躺卧时,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的红光,且扬声器224适于发出预设音强范围的助眠音。
当枕头211处的检测装置检测到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红光或蓝光,和/或,扬声器224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助眠音。
示例性地,检测装置、助眠灯带28和两个扬声器224分别适于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例如,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型号为SGTX-XX-V或者QSD7527的声光驱动器,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助眠床附近且与助眠床在空间中相互独立,或者,控制装置可以安装在腿部组件24的底部。
示例性地,当检测装置检测到用户躺卧或者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检测装置适于输出睡眠体征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适于根据睡眠体征信号,驱动助眠灯带28和/或两个扬声器224。
示例性地,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为420nm至470nm的蓝光,以促进用户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可以体现在记忆力、警觉性和反应时间等方面;或者,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为620nm至750nm的红光,以促进人体产生褪黑素,有助于更好的为用户助眠。
其中,人类的睡眠能够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两个阶段,NREM又可进一步按脑电波不同分为N1、N2和N3三个子阶段。通过脑电波确认用户处于何种睡眠阶段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事先设定不同睡眠阶段对应的声、光信号,在不同阶段直接调用即可。
示例性地,两个扬声器224适于发出预设音强范围为20dB至90dB的助眠音,该声音助眠方式是对虚拟晃动技术的应用,虚拟晃动技术是指,单一音频从不同的空间方位传播至两人耳,经骨骼传导给大脑后,刺激大脑产生单一音频在两人耳之间摇摆的知觉,从而,促进人拥有更长的深度睡眠时间,虚拟晃动技术为现有技术,为了简要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借助声光助眠的方式,丰富了助眠床的助眠方式,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
可选地,助眠床还包括红外热疗垫225和气囊226;所述红外热疗垫225和所述气囊226设置在头部组件21、背部组件22、臀部组件23和腿部组件24的至少一个上。
参见图4及图6,背部组件22还包括红外热疗垫225、气囊226和适于与气囊226连通的气泵电磁阀227,红外热疗垫225和气囊226均设置在第一铺板221与第一隔板222之间,气泵电磁阀227安装在第一隔板222的底面。
示例性地,红外热疗垫225和气囊226分别安装在第一隔板222的顶面,红外热疗垫225与气囊226呈间隔设置;或者,红外热疗垫225安装在气囊226上,气囊226安装在第一隔板222的顶面,有助于提升气囊226的利用率;或者,红外热疗垫225安装在第一隔板222的顶面,气囊226贯穿插设在红外热疗垫225中,有助于提升红外热疗垫225的利用率,有助于窄薄化背部组件22。
示例性地,红外热疗垫225可以采用石墨烯材料制成,红外热疗垫225可以发出预设波长范围在6μm至14μm的远红外线,红外热疗垫225的温度范围可以为30℃至43℃,促使红外热疗垫225具备升温保暖性能,以诱使人体产生微量的一氧化氮,为用户消解疲劳感,气囊226具备柔韧性,有助于为人体背部按摩。
借助红外热疗垫225的红外线热疗性能和气囊226的柔韧性,促使背部组件22具备助眠性能,丰富了助眠床的助眠方式,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借助第一隔板222,对气泵电磁阀227与红外热疗垫225和气囊226进行空间隔离,提升了第一隔板222及其与第一铺板221之间所形成空间的利用率。
可选地,如图4至图7所示,床体2还包括腿部组件24,臀部组件23包括第二铺板231和安装在第二铺板231的底部的第二固定框232,第二铺板231分布在第一铺板221与腿部组件24之间,第二固定框232分别与第一固定框223和腿部组件24转动连接,有助于提升第二铺板231的利用率,有助于提升臀部组件23与背部组件22和腿部组件24连接的灵活性。
可选地,臀部组件23还包括适于水平律动的筛动机构233,筛动机构233与第二铺板231的底部接触,且筛动机构233安装在第二固定框232中,借助筛动机构233的律动性,促使臀部组件23具备助眠性能,丰富了助眠床的助眠方式,有助于增强助眠床的助眠性能,借助第二固定框232,简易化第二铺板231与筛动机构233装配的方式,提升了第二固定框232的利用率。
可选地,腿部组件24包括第三铺板241、第一铰接机构242、第二铰接机构243和与第三铺板241呈相对设置的第四铺板244,第三铺板241分布在第二铺板231与第四铺板244之间,且第三铺板241通过第一铰接机构242与第二固定框232铰接,以及,第三铺板241通过第二铰接机构243与第四铺板244铰接,简易化腿部组件24与臀部组件23连接的方式,为腿部组件24符合人腿构造提供保障,有助于提升腿部组件24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背部组件22、第三铺板241和第四铺板244之间的转动,可以采用电动方式或非电动方式实现,例如,非电动方式为手动调节。
区别于传统一体式平板结构的床,在所述床体2上,所述背部组件22和腿部组件24可以通过电动控制或手动调节转动角度和高度,以折叠床体2,其中一折叠效果示意图见图7;一方面,所述床体2可以设置呈人体仿生结构,保证了符合人体构造,有助于提升床体2的舒适性;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述床体2,可以调整所述助眠床的长度,便于收纳和搬运,更具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床体2还包括第一电推动装置26和第二电推动装置27,所述第一电推动装置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部组件22和所述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推动装置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腿部组件24和所述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
示范性地,第一电推动装置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框223和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第二电推动装置27的两端分别与第四铺板244和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支架装置5适于与第四铺板244转动连接,借助第一电推动装置26,促使背部组件22自动化转动,借助第二电推动装置27,促使腿部组件24自动化弯曲或者伸展。
示范性地,第一电推动装置26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上的MC10控制盒,第二电推动装置27为第二电动推杆,MC10控制盒分别与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电性连接,以分别自动化驱动第一电动推杆伸缩和第二电动推杆伸缩。
可选地,支架装置5包括底架51、安装在底架51的顶部的护框52、安装在护框52内的第二隔板53以及分别安装在护框52两侧的两个第三铰接机构54。
第一电推动装置26至少部分和第二电推动装置27至少部分分别位于护框52内,提高了护框52的空间利用率,第一电推动装置26的一端和第二电推动装置27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板53转动连接,第四铺板244分别与两个第三铰接机构54铰接,保证了床体2在支架装置5上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前述控制装置可以安装在第一电动推杆上;或者,前述控制装置可以安装在护框52内,且前述控制装置与第三铺板241呈相对设置。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助眠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3)、底座(1)、床体(2)和至少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摆杆(41),所述驱动装置(3)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摆杆(41)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床体(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41)驱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适于驱动所述摆杆(41)绕所述底座(1)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旋转驱动元件(31)、转动圆盘(35)和连杆(36),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与所述转动圆盘(35)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适于驱动所述转动圆盘(35)转动,所述连杆(36)的一端与所述转动圆盘(35)偏心转动连接,所述连杆(36)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摆杆(41)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皮带组件(32),所述皮带组件包括驱动轮(321)、从动轮(322)和皮带(323),所述驱动轮(321)和所述从动轮(322)通过所述皮带(323)张紧配合,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与所述驱动轮(321)驱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元件(31)适于带动所述驱动轮(321)转动,所述从动轮(322)适于带动所述转动圆盘(35)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四个万向旋转机构(42),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包括两个转动连接的第一转盘(421)和第二转盘(422),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的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分别与所述底座(1)和所述摆杆(41)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的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分别与所述摆杆(41)和所述床体(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旋转机构(42)还包括连接轴(423)和密封支撑结构(424),所述连接轴(423)贯穿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且所述第一转盘(421)与所述第二转盘(422)通过所述连接轴(423)转动连接;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421)与所述第二转盘(422)之间并围绕所述连接轴(423)设置,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适于在所述第一转盘(421)相对于所述第二转盘(422)压紧时对所述第一转盘(421)提供承载支撑,并限制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产生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支撑结构(424)包括滚动体(4241),所述第一转盘(421)朝向所述第二转盘(422)一侧的侧面设有第一安装槽(4211),所述第二转盘(422)与所述第一安装槽(42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安装槽(4221),所述第一安装槽(421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4221)均围绕所述连接轴(423)设置;所述滚动体(4241)适于在所述第一安装槽(421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4221)内滚动,且所述第一转盘(421)和所述第二转盘(422)均适于与所述滚动体(4241)滚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装置(5),所述床体(2)包括头部组件(21)、背部组件(22)、臀部组件(23)和腿部组件(24),所述头部组件(21)、所述背部组件(22)、所述臀部组件(23)、所述腿部组件(24)依次连接,所述臀部组件(23)与所述支架装置(5)连接,所述背部组件(22)和所述腿部组件(24)分别与所述支架装置(5)活动连接,所述支架装置(5)与所述第二转盘(42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2)还包括第一电推动装置(26)和第二电推动装置(27),所述第一电推动装置(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背部组件(22)和所述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推动装置(2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腿部组件(24)和所述支架装置(5)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眠灯带(28)和扬声器(224),所述助眠灯带(28)与所述头部组件(21)或者所述背部组件(22)连接,所述助眠灯带(28)为适于发出包括红光和/或蓝光的LED灯带;当所述头部组件(21)检测到用户躺卧时,所述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预设波长范围的红光,且所述扬声器(224)适于发出预设音强范围的助眠音;当所述头部组件(21)检测到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所述助眠灯带(28)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红光或蓝光,和/或,所述扬声器(224)适于发出与睡眠阶段匹配的助眠音。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助眠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热疗垫(225)和气囊(226);所述红外热疗垫(225)和所述气囊(226)设置在头部组件(21)、背部组件(22)、臀部组件(23)和腿部组件(24)的至少一个上。
CN202110220680.8A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助眠床 Active CN113018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680.8A CN11301863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助眠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20680.8A CN11301863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助眠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8637A true CN113018637A (zh) 2021-06-25
CN113018637B CN113018637B (zh) 2022-07-12

Family

ID=76462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20680.8A Active CN113018637B (zh) 2021-02-26 2021-02-26 一种助眠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863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9756A (ja) * 2007-05-28 2008-12-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睡眠誘導装置
CN102440878A (zh) * 2010-10-08 2012-05-09 黄山金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多方位理疗床
CN110236326A (zh) * 2019-06-20 2019-09-17 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摇摆助眠床的床架结构
CN110731642A (zh) * 2019-11-27 2020-01-31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辅助助眠床
CN210494438U (zh) * 2019-06-13 2020-05-1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多睡姿调整助眠居家床
CN210963480U (zh) * 2019-06-20 2020-07-10 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摇摆助眠按摩床
CN111991672A (zh) * 2020-09-03 2020-11-27 哈工天愈(中山)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89756A (ja) * 2007-05-28 2008-12-0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睡眠誘導装置
CN102440878A (zh) * 2010-10-08 2012-05-09 黄山金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多方位理疗床
CN210494438U (zh) * 2019-06-13 2020-05-1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多睡姿调整助眠居家床
CN110236326A (zh) * 2019-06-20 2019-09-17 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摇摆助眠床的床架结构
CN210963480U (zh) * 2019-06-20 2020-07-10 浙江豪中豪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摇摆助眠按摩床
CN110731642A (zh) * 2019-11-27 2020-01-31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辅助助眠床
CN111991672A (zh) * 2020-09-03 2020-11-27 哈工天愈(中山)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8637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7509U (zh) 电动振动多功能助眠床
CN113018637B (zh) 一种助眠床
CN107157189A (zh) 一种动磁保健床垫
WO2008113231A1 (fr) Dispositif de massage pour soins de santé des yeux
KR200409961Y1 (ko) 흔들침대
KR101148230B1 (ko) 수면 유도 베개
US20220160141A1 (en) Oscillating sleep induction bed
AU2020413749A1 (en) Oscillating sleep induction bed
US20070052267A1 (en) Reclining therapeutic chair with multiple acoustic sources
CN115554557A (zh) 一种心理健康咨询用身心减压太空舱
JP2707261B2 (ja) 振動治療器
CN202005870U (zh) 一种颈部按摩器
RU135891U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подушка
CN113677244A (zh) 摇动式引导睡眠床
CN205729768U (zh) 一种振动拍打按摩机芯
CN219963430U (zh) 一种按摩仪
CN217771876U (zh) 一种沙发按摩顶腰装置
CN117442477A (zh) 一种睡眠检测床
CN216319393U (zh) 一种心理辅助睡眠治疗一体化工具
CN215653456U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摇晃式黄疸照射装置
CN214910271U (zh) 能与音乐节奏同步震动的按摩器
CN217409527U (zh) 一种耳机状心理干预用治疗装置
CN219049351U (zh) 一种人体理疗按摩器
CN213941419U (zh) 一种音乐助睡舱
US20070193403A1 (en) Vibration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pheroid Waveleng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