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6425A -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6425A
CN113016425A CN202110248257.9A CN202110248257A CN113016425A CN 113016425 A CN113016425 A CN 113016425A CN 202110248257 A CN202110248257 A CN 202110248257A CN 113016425 A CN113016425 A CN 113016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board
position department
sh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82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ansheng See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ansheng See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ansheng See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Hansheng See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82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6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6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642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A01G9/247Water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otan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有两个,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所述伸缩固定机构包括承重柱、液压缸、承重板、支撑杆、伸缩杆、固定螺栓、凹槽、齿纹轴、转向轴、第一传送皮带、电动机、第二传送皮带、房顶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底座顶端等距连接有承重柱,本发明通过伸缩固定机构,能够对承重柱的高度进行调整,也能够对承重柱进行支撑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作物种植需求便捷调节种植棚的高度,也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对承重柱的支撑稳定性,避免了普通种植棚高度固定不能调节,且支撑稳定性较差,对工作人员的种植需求和作物安全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常用到温室大棚进行农种的种植生长;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种植棚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支撑性较差,种植棚受到外力容易倾斜损毁,且多为固定结构,安装拆卸较为困难,不能对种植棚的高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种植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种植棚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支撑性较差,种植棚受到外力容易倾斜损毁,且多为固定结构,安装拆卸较为困难,不能对种植棚的高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种植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有两个,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
所述伸缩固定机构包括承重柱、液压缸、承重板、支撑杆、伸缩杆、固定螺栓、凹槽、齿纹轴、转向轴、第一传送皮带、电动机、第二传送皮带、房顶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
所述底座顶端等距连接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内侧嵌入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柱内侧对应液压缸两侧位置处均嵌入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侧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承重柱内侧对应液压缸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侧对应一个支撑杆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齿纹轴,所述凹槽内侧对应齿纹轴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外侧对应凹槽内侧位置处套接有第一传送皮带,所述凹槽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机,所述齿纹轴外侧对应凹槽内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送皮带,所述液压缸顶端连接有房顶板,所述承重柱一侧连接有第一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一侧对应房顶板下方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第二墙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伸缩杆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杆一端部与齿纹轴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一端部嵌入连接于承重板内侧,所述电动机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齿纹轴与电动机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皮带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与另一个支撑杆一侧通过第二传送皮带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外侧连接有收集喷灌机构;
所述收集喷灌机构包括聚水槽、滤网、引水管、存水箱、过滤管、蓄水池、进水管、水泵、排水管和喷头;
所述房顶板外侧对应承重板一端部位置处套接有聚水槽,所述聚水槽内侧嵌入连接有滤网,所述聚水槽内侧对应一个第一墙板一侧位置处嵌入连接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底端外侧套接有存水箱,所述存水箱一侧嵌入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一端部外侧套接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内侧嵌入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部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一端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底端对应承重板下方位置处等距连接有喷头。
优选的,所述水泵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水泵进水端与进水管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出水端与排水管一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顶端连接有光照机构;
所述光照机构包括固定杆、反光板、液压杆、支撑板和照明灯;
两个所述承重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侧转动连接有反光板,所述承重板一侧顶部对应反光板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液压杆,两个所述承重板之间对应固定杆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中部连接有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一端部与反光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照明灯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等距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侧转动连接有地插,所述底座内侧对应卡槽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齿纹杆,所述滑槽内侧对应齿纹杆一端部位置处连接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齿纹杆底端与地插一端部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所述握把嵌入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侧。
优选的,一个所述第二墙板一侧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侧嵌入等距连接有热风机,所述固定箱一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墙板一侧顶部位置处均嵌入连接有灰尘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热风机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箱位于房顶板下方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伸缩固定机构,能够对承重柱的高度进行调整,也能够对承重柱进行支撑固定,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作物种植需求便捷调节种植棚的高度,也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对承重柱的支撑,进而增加承重柱对种植棚的支撑稳定性,避免了普通种植棚高度固定不能调节,且支撑稳定性较差,种植棚受到外力作用易于发生倾斜损毁,进而对工作人员的种植需求造成影响。
2、设置有收集喷灌机构,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也能够后对收集的雨水进行过滤在利用,便于工作人员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也便于工作人员对雨水进行过滤,并对种植棚内的作物进行灌溉,进而有利于作物进行生长,节约了水资源,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直接用雨水对作物进行浇灌,雨水中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的生长。
3、设置有光照机构,能够对自然光进行反射引导,也能够对作物进行照明,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太阳不同时刻的照射角度不同,调节反光板的反射角度,从而使最充足适宜的阳光照耀在作物上,也便于工作人员在阴天等光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作物提供光照,从而便于作物进行生长,避免了太阳位置发生移动或因天气原因造成作物所受光照强度和时间减少,影响作物的发芽生长。
4、设置有卡槽、地插、滑槽、齿纹杆和握把,能够对地插进行伸展和收纳,也能够通过地插对底座进行固定,便于工作人员便捷伸展或收纳地插,以便进行使用或运输,也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对底座的支撑和固定,进而提高种植棚的稳定性,避免了底座支撑固定不稳,造成种植棚倾斜损坏,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5、设置有固定箱、热风机和灰尘过滤板,能够对种植棚进行通风,也能够对种植棚内的温度进行加热,便于工作人员保持种植棚内温度的恒定,并对棚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通风,从而适宜作物的发芽生长,避免了棚内温度不适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发芽生存率降低,影响农种种植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通过伸缩固定机构,能使工作人员根据种植需求对种植棚的高度进行调整,并通过地插提高种植棚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收集喷灌机构、光照机构和热风机,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过滤,并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进而有利于农种作物的发芽和生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伸缩固定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收集喷灌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光照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地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热风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
2、伸缩固定机构;201、承重柱;202、液压缸;203、承重板;204、支撑杆;205、伸缩杆;206、固定螺栓;207、凹槽;208、齿纹轴;209、转向轴;210、第一传送皮带;211、电动机;212、第二传送皮带;213、房顶板;214、第一墙板;215、第二墙板;
3、收集喷灌机构;301、聚水槽;302、滤网;303、引水管;304、存水箱;305、过滤管;306、蓄水池;307、进水管;308、水泵;309、排水管;310、喷头;
4、光照机构;401、固定杆;402、反光板;403、液压杆;404、支撑板;405、照明灯;
5、卡槽;6、地插;7、滑槽;8、齿纹杆;9、握把;10、固定箱;11、热风机;12、灰尘过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包括底座1,便于工作人员根据作物种植需求便捷调节种植棚的高度,也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对承重柱201的支撑,进而增加承重柱201对种植棚的支撑稳定性,底座1有两个,底座1顶端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2;
伸缩固定机构2包括承重柱201、液压缸202、承重板203、支撑杆204、伸缩杆205、固定螺栓206、凹槽207、齿纹轴208、转向轴209、第一传送皮带210、电动机211、第二传送皮带212、房顶板213、第一墙板214和第二墙板215;
底座1顶端等距连接有承重柱201,承重柱201内侧嵌入连接有液压缸202,液压缸202顶端连接有承重板203,承重柱201内侧对应液压缸202两侧位置处均嵌入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04,支撑杆204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伸缩杆205,伸缩杆205一端部嵌入连接于承重板203内侧,伸缩杆205一侧连接有固定螺栓206,支撑杆204与伸缩杆205通过固定螺栓206固定连接,承重柱201内侧对应液压缸20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07,凹槽207内侧对应一个支撑杆204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齿纹轴208,一个支撑杆204一端部与齿纹轴208固定连接,凹槽207内侧对应齿纹轴208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向轴209,转向轴209外侧对应凹槽207内侧位置处套接有第一传送皮带210,凹槽207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机211,电动机211的型号YE3-208M-4,为齿纹轴208与电动机211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皮带210转动连接,电动机211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齿纹轴208外侧对应凹槽207内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送皮带212,转向轴209与另一个支撑杆204一侧通过第二传送皮带212转动连接液压缸202顶端连接有房顶板213,承重柱201一侧连接有第一墙板214,第一墙板214一侧对应房顶板213下方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第二墙板215,房顶板213、第一墙板214和第二墙板215的材质均为亚克力板,透光性好,耐候性强,从而避免了普通种植棚高度固定不能调节,且支撑稳定性较差,种植棚受到外力作用易于发生倾斜损毁,进而对工作人员的种植需求造成影响。
便于工作人员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也便于工作人员对雨水进行过滤,并对种植棚内的作物进行灌溉,进而有利于作物进行生长,节约水资源,底座1外侧连接有收集喷灌机构3;
收集喷灌机构3包括聚水槽301、滤网302、引水管303、存水箱304、过滤管305、蓄水池306、进水管307、水泵308、排水管309和喷头310;
房顶板213外侧对应承重板203一端部位置处套接有聚水槽301,聚水槽301内侧嵌入连接有滤网302,聚水槽301内侧对应一个第一墙板214一侧位置处嵌入连接有引水管303,引水管303底端外侧套接有存水箱304,存水箱304一侧嵌入连接有过滤管305,过滤管305内填充有活性炭,吸附能力强,过滤管305一端部外侧套接有蓄水池306,蓄水池306内侧嵌入连接有进水管307,进水管307一端部连接有水泵308,水泵308的型号为ISG50-160A,水泵308进水端与进水管307一端部固定连接,水泵308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水泵308一端部连接有排水管309,水泵308出水端与排水管309一端部固定连接,排水管309底端对应承重板203下方位置处等距连接有喷头310,从而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避免了直接用雨水对作物进行浇灌,雨水中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的生长。
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太阳不同时刻的照射角度不同,调节反光板402的反射角度,从而使最充足适宜的阳光照耀在作物上,也便于工作人员在阴天等光照强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作物提供光照,从而便于作物进行生长,承重板203顶端连接有光照机构4;
光照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反光板402、液压杆403、支撑板404和照明灯405;
两个承重板203之间连接有固定杆401,固定杆401一侧转动连接有反光板402,承重板203一侧顶部对应反光板402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液压杆403,液压杆403一端部与反光板402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承重板203之间对应固定杆401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板404,支撑板404底端中部连接有照明灯405,照明灯405的型号为FEIDIE-002,照明灯405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从而避免了太阳位置发生移动或因天气原因造成作物所受光照强度和时间减少,影响作物的发芽生长。
便于工作人员便捷伸展或收纳地插6,以便进行使用或运输,也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对底座1的支撑和固定,进而提高种植棚的稳定性,底座1底端等距开设有卡槽5,卡槽5内侧转动连接有地插6,底座1内侧对应卡槽5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齿纹杆8,齿纹杆8底端与地插6一端部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滑槽7内侧对应齿纹杆8一端部位置处连接有握把9,握把9嵌入滑动连接于滑槽7内侧,从而避免了底座1支撑固定不稳,造成种植棚倾斜损坏,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便于工作人员保持种植棚内温度的恒定,并对棚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通风,从而适宜作物的发芽生长,一个第二墙板215一侧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箱10,固定箱10位于房顶板213下方位置处,固定箱10内侧嵌入等距连接有热风机11,热风机11的型号为KH-NFJ860,热风机11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固定箱10一端部与另一个第二墙板215一侧顶部位置处均嵌入连接有灰尘过滤板12,从而避免了棚内温度不适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发芽生存率降低,影响农种种植的情况出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底座1搬运至所需建设种植棚的土地上,随后,工作人员需要拉动握把9,带动滑槽7内的齿纹杆8向外滑动,并通过齿纹杆8一端部与地插6外侧的齿纹啮合链接关系,带动地插6进行转动并从卡槽5内伸展出来,然后,工作人员即可将地插6插入土地中,对底座1进行支撑固定;
随后,工作人员需将承重柱201安装在底座1上,并启动液压缸202进行伸展,调整承重板203的支撑高度,带伸展到工作人员所需的高度后,工作人员需要启动电动机211进行转动,并根据电动机211输出端与齿纹轴208通过第二传送皮带212的转动连接关系,带动齿纹轴208和与齿纹轴208固定连接的一个支撑杆204进行转动,同时通过齿纹轴208和转向轴209的齿纹啮合链接关系,带动转向轴209进行转动,同时根据转向轴209与另一个支撑杆204通过第一传送皮带210的转动连接关系,进而带动另一个支撑杆204进行转动,从而通过电动机211同时带动两个支撑杆204向上进行转动,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握住伸缩杆205从支撑杆204内侧向上拉升,并使伸缩杆205一端部嵌入连接于承重板203内侧,此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拧紧固定螺栓206对支撑杆204与伸缩杆205进行固定,进而加强了液压缸202对承重板203的支撑和固定,从而增加了种植棚的稳定性;
随后,工作人员即可在种植棚内进行农种的种植,当作物需要光照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不同,启动液压杆403对反光板402的反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将阳光引导进种植棚内的作物上,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房顶板213、第一墙板214和第二墙板215因其材质的透光性和照明灯405的光照,进而使作物获得充分的光照;
同时,当下雨时,雨水将落到房顶板213上,并逐渐滑落到聚水槽301内通过滤网302防止落叶等杂物对聚水槽301造成堵塞,随后聚水槽301内的雨水将通过引水管303暂时存入存水箱304内,并通过过滤管305对雨水进行过滤,使符合灌溉标准的雨水存入蓄水池306内以便回收利用,当作物需要灌溉时,工作人员需要启动水泵308将蓄水池306内的水抽入排水管309内并通过喷头310排出,对棚内的作物进行灌溉,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打开热风机11对种植棚内进行通风或进行加热保温,维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温度,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照水分和适宜温度,进而有利于农种的发芽生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有两个,所述底座(1)顶端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2);
所述伸缩固定机构(2)包括承重柱(201)、液压缸(202)、承重板(203)、支撑杆(204)、伸缩杆(205)、固定螺栓(206)、凹槽(207)、齿纹轴(208)、转向轴(209)、第一传送皮带(210)、电动机(211)、第二传送皮带(212)、房顶板(213)、第一墙板(214)和第二墙板(215);
所述底座(1)顶端等距连接有承重柱(201),所述承重柱(201)内侧嵌入连接有液压缸(202),所述液压缸(202)顶端连接有承重板(203),所述承重柱(201)内侧对应液压缸(202)两侧位置处均嵌入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04),所述支撑杆(204)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伸缩杆(205),所述伸缩杆(205)一侧连接有固定螺栓(206),所述承重柱(201)内侧对应液压缸(20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凹槽(207),所述凹槽(207)内侧对应一个支撑杆(204)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齿纹轴(208),所述凹槽(207)内侧对应齿纹轴(208)一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向轴(209),所述转向轴(209)外侧对应凹槽(207)内侧位置处套接有第一传送皮带(210),所述凹槽(207)一侧转动连接有电动机(211),所述齿纹轴(208)外侧对应凹槽(207)内侧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二传送皮带(212),所述液压缸(202)顶端连接有房顶板(213),所述承重柱(201)一侧连接有第一墙板(214),所述第一墙板(214)一侧对应房顶板(213)下方位置处对称连接有第二墙板(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4)与伸缩杆(205)通过固定螺栓(206)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杆(204)一端部与齿纹轴(208)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05)一端部嵌入连接于承重板(203)内侧,所述电动机(211)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齿纹轴(208)与电动机(211)输出端通过第一传送皮带(210)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209)与另一个支撑杆(204)一侧通过第二传送皮带(21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外侧连接有收集喷灌机构(3);
所述收集喷灌机构(3)包括聚水槽(301)、滤网(302)、引水管(303)、存水箱(304)、过滤管(305)、蓄水池(306)、进水管(307)、水泵(308)、排水管(309)和喷头(310);
所述房顶板(213)外侧对应承重板(203)一端部位置处套接有聚水槽(301),所述聚水槽(301)内侧嵌入连接有滤网(302),所述聚水槽(301)内侧对应一个第一墙板(214)一侧位置处嵌入连接有引水管(303),所述引水管(303)底端外侧套接有存水箱(304),所述存水箱(304)一侧嵌入连接有过滤管(305),所述过滤管(305)一端部外侧套接有蓄水池(306),所述蓄水池(306)内侧嵌入连接有进水管(307),所述进水管(307)一端部连接有水泵(308),所述水泵(308)一端部连接有排水管(309),所述排水管(309)底端对应承重板(203)下方位置处等距连接有喷头(3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08)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水泵(308)进水端与进水管(307)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水泵(308)出水端与排水管(309)一端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03)顶端连接有光照机构(4);
所述光照机构(4)包括固定杆(401)、反光板(402)、液压杆(403)、支撑板(404)和照明灯(405);
两个所述承重板(203)之间连接有固定杆(401),所述固定杆(401)一侧转动连接有反光板(402),所述承重板(203)一侧顶部对应反光板(402)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液压杆(403),两个所述承重板(203)之间对应固定杆(401)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板(404),所述支撑板(404)底端中部连接有照明灯(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403)一端部与反光板(40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照明灯(405)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等距开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内侧转动连接有地插(6),所述底座(1)内侧对应卡槽(5)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内侧嵌入滑动连接有齿纹杆(8),所述滑槽(7)内侧对应齿纹杆(8)一端部位置处连接有握把(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纹杆(8)底端与地插(6)一端部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所述握把(9)嵌入滑动连接于滑槽(7)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墙板(215)一侧顶部嵌入连接有固定箱(10),所述固定箱(10)内侧嵌入等距连接有热风机(11),所述固定箱(10)一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墙板(215)一侧顶部位置处均嵌入连接有灰尘过滤板(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机(11)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固定箱(10)位于房顶板(213)下方位置处。
CN202110248257.9A 2021-03-07 2021-03-07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Withdrawn CN113016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8257.9A CN113016425A (zh) 2021-03-07 2021-03-07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8257.9A CN113016425A (zh) 2021-03-07 2021-03-07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6425A true CN113016425A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6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8257.9A Withdrawn CN113016425A (zh) 2021-03-07 2021-03-07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64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8578U (zh) 一种新型种植培育温室
CN107333594A (zh) 一种可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的园林植物白芨种植棚
CN109997569A (zh) 一种城郊日光温室大棚
CN108966945A (zh) 一种基于农业育苗用可以调整采光的种植棚
CN108935048B (zh) 草莓无土栽培方法及栽培架
CN112930936A (zh) 园林用多功能盆栽安装架
CN113016425A (zh) 一种生态农业的农种发芽棚
CN110876337A (zh) 一种石斛组培装置及其组培方法
CN215074251U (zh) 一种用于草莓育苗栽培的新型大棚
CN206442790U (zh) 一种节约用地的农业种植棚
CN211532023U (zh) 一种中药材种植用育苗支架
CN215648360U (zh) 一种绿化空间用促进植物生长的辅助装置
CN114223439A (zh) 一种花卉培植均衡光照装置
CN211881359U (zh) 一种农业大棚用照明装置
CN2489578Y (zh) 双绿农牧机械化程控化生产棚室
CN208891324U (zh) 一种新型蔬菜种植棚
CN219205379U (zh) 一种茶树苗种植用大棚
KR102017685B1 (ko) 도시 농업형 입체식 텃밭
CN111108950A (zh) 一种运用于建筑物顶面绿化的建筑框架结构
CN218831408U (zh) 一种可循环供水的阶梯状植物景观架
CN218456857U (zh) 一种改进型温室大棚
CN217241713U (zh) 一种生态农业温室
CN220157171U (zh) 一种农作物种植大棚
CN220476457U (zh) 一种石斛种植防护装置
CN220831084U (zh) 一种苗圃花圃用可延伸式遮阳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