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5173A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5173A
CN113015173A CN201911314136.9A CN201911314136A CN113015173A CN 113015173 A CN113015173 A CN 113015173A CN 201911314136 A CN201911314136 A CN 201911314136A CN 113015173 A CN113015173 A CN 113015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ckground noise
rssi
measurement valu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41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15173B (zh
Inventor
朱定乾
钱辉
刘慎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ufront Wireless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41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5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5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15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5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包括: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根据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当工作频点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低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通过对工作带宽内的底噪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选择最优的工作频率,能够极大地降底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提升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频率资源十分稀缺,不同区域内,频率的规划和使用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固定的频率规划方案,既耗费大量的时间,又不能适应新系统的部署,而且采用固定的频率容易造成系统间相互干扰,降低系统的吞吐率,造成了频谱资源的巨大浪费。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的射频通道单独进行干扰的监测,还需额外的处理才能得到干扰信息。
为了合理使用频率资源,采用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自适应的频率选择方案就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无须额外的射频通道即可对工作带宽内的系统底噪进行有效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选择最优的工作频率,能够极大地降底系统间的相互干扰,提升系统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包括:
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根据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当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低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所述物理帧帧结构为自包含帧格式,物理帧具备在线可配置属性,帧长度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所述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包括:
测量工作频点下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测量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包括:
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
当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可用时,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和\或,
当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可用时,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取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所述根据所述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包括:
每帧得到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均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当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判定工作频带内存在较强干扰,干扰计数器加1;
当干扰计数器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扫频包括如下步骤:
扫描频点切到允许的最低频率,设定工作带宽,并设置射频进入纯接收模式,所述工作带宽为系统工作的最低带宽,测量最低频率下的底噪测量值;
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以预设的步长改变扫描频点,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不同频点下的底噪测量值,直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
系统进行扫频前,包括:
查询本地数据库,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在本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范围内进行扫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判定工作频点内是否存在较强干扰,触发扫频模块进行扫频;
扫频模块,用于从允许的最低频率开始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各个频点的底噪测量值;
确定模块,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低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底噪测量值RSSI_dgi;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
第三测量单元,用于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综合获得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所述判定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每帧得到的测量值RSSI_final,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
干扰计数器,用于当比较单元判定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干扰计数器计数加1;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将干扰计数器值和预先设置的阈值cnt_th进行比较,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还包括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本地数据库,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扫频模块根据查询模块获得的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在本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利用提供交互业务的双向系统既有的帧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系统的底噪;根据底噪测量值和预先设定的阈值相比,触发工作频段的频率扫描;根据频率扫描结果,选择底噪最底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向交互系统物理层帧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提供的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方法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扫频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底噪扫描结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组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图1为本发明中的双向交互系统帧结构图,物理帧具备在线可配置属性,帧长度在允许范围可进行动态调整;帧结构采用自包含帧格式,其中信息信道广播本帧结构,具备动态调整能力,控制信道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动态自适应的实现本帧内上下行业务信道及短信令信道资源的分配,其中资源分配的粒度为单个OFDM符号。
双向交互系统开机上电后,按事先设定的工作频点进行工作,不管默认频点是否存在其他系统,均进行周期性监测底噪。不论系统是否有用户接入,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DGI(Downlink Guard Interval)期间都没有信号发射,本发明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进行系统底噪测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01.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测量工作频点下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示范性的,以测量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为例,说明测量系统底噪值的过程,如图2a所示,包括:
S101a.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底噪测量值RSSI_dg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为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
下行保护间隔DGI期间没有信号发射,本申请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进行系统底噪的测量,获得DGI期间的底噪测量值RSSI_dgi;
当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可用时,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
当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可用时,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为了增加系统底噪测量的置信度,在上行随机接入测量周期UL-RACH(UplinkRandom Access Channel)测量获得额外的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和上行业务信道UL-TCH(Uplink Traffic Channel)调度周期测量获得额外的底噪测量值RSSI_tch。
S101b.取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具体的,
1)当前有用户接入,且在网用户数不为0时,即只有DGI测量周期可用,所测的DGI期间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即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见公式(1),
RSSI_final=RSSI_dgi (1)
2)当前没有用户尝试接入,但在网用户数不为0时,即UL-RACH测量周期可用,UL-TCH测量周期不可用时,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当前帧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和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中的最大值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见公式(2),
RSSI_final=Max(RSSI_dgi,RSSI_rach) (2)
3)当前有用户尝试接入,但在网用户数为0时,UL-RACH测量周期不可用,UL-TCH测量周期可用时,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为RSSI_dgi,RSSI_tch中的最大值,见公式(3),
RSSI_final=Max(RSSI_dgi,RSSI_tch) (3)
4)当前帧没有用户尝试接入,并且当前在网用户数为0时,即UL-RACH测量周期和UL-TCH测量周期都可用,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为RSSI_dgi、RSSI_tch、RSSI_rach中的最大值,见公式(4)
RSSI_final=Max(RSSI_dgi,RSSI_tch,RSSI_rach) (4)
S102.根据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当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具体的,如图2b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2a.每帧得到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均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当RSSI_final大于底噪阈值RSSI_th时,判定工作频带内存在较强干扰,干扰计数器加1;
进一步的,底噪阈值RSSI_th按照下式计算:
RSSI_th=-174+10*log10(系统工作带宽)+噪声系数+信噪比相关常数 (5)
示范性的,系统工作带宽8MHz,噪声系数取7,信噪比相关常数取20,则RSSI_th=-78dBm。
S102b.预先设置干扰计数器阈值cnt_th,当干扰计数器cnt_jam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cnt_th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扫频包括:
1)扫描频点切到允许的最低频率,设定工作带宽,并设置射频进入纯接收模式,所述工作带宽为系统工作的最低带宽,测量最低频率下的底噪测量值;
2)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以预设的步长改变扫描频点,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不同频点下的底噪测量值,直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
示范性的,本发明应用于双向交互系统时,无线广播双向系统的使用频段在470-798MHz的范围内。当基站第一次开机上电后,配置设备进入单纯接收模式,工作频段范围内的允许的最低频率470MHz开始,进行底噪的测量,获取底噪结果后,以1MHz为步长,进行下一个频点的底噪测量,直到获取工作频段范围内的最高频率798MHz的底噪结果。
扫描频点切到允许的最低频率470MHz,工作带宽设为8MHz,根据步骤S101得到470MHz下的底噪测量值,连续测量一段时间,例如1秒,每次测量都保留最大测量值,最后留下来的结果记为470MHz频点下的底噪测量值。
预设步长为1MHz,以1MHz的步长改变扫描频点,重复上述测量过程得到该频点下的底噪测量结果;
继续改变扫描频点进行测量不同频点的底噪,直至扫描到允许的最高频点798MHz;获得从最底扫描频点到最高扫描频点的底噪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
S103.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底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步骤S102得到的所有频点的底噪测量结果,根据要求的工作带宽,比如6/7/8MHz,选取底噪测量值最低的频率区间,同时兼顾频率的紧凑性(减少频率空洞)进行驻留,扫描结果及可能驻留的区间如图4所示。
示范性的,根据底噪扫描结果和门限RSSI_th的约束,对底噪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允许驻留的频率区间,然后根据区间的大小,以尽可能减少频率碎片为原则,选择6MHz、7MHz、8MHz的带宽模式,同时得到相应的中心频点。
进一步根据计算出的频率区间大小,可以选择n*8MHz的带宽模式(其中n≥1的整数),选择出可能驻留的中心频点和对应的工作带宽后,双向交互系统把频点切换至选出的中心频点和设置合适的工作带宽进行正常工作,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后,进行自适应的频率和带宽选择。
优选的,所述系统进行扫频前,还包括:
查询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数据库包括当地的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本地数据库与实时扫描的结合,在当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频,以精准快速的定位出可用频率和带宽;
示范性的,本地数据库存储本地(城市、区域、小区)以及其他各个区域的允许工作频点以及可用带宽,当终端在本地工作时,查询本地数据库获取各个区域的信息,只在本地区域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描,无须全频点全带宽扫描,大大加快了扫描效率,提高终端切换和工作频率;
优选的,当终端进行跨城市、区域、小区行动时,终端需要更新当地(跨小区后当地已变化)的这些信息;
通过本地数据库与实时扫描的结合,能够更加精准和快速的定位出可用频率和带宽,提高终端切换和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对时钟进行倍频或降频,以使终端快速工作在不同的带宽场景;
时钟的倍频和降频正是设计考虑的高效因素,通过简单的时钟频率的倍频或降频,可用快速达成在不同的带宽下工作,基带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动,不用考虑基带的多模式复用难题,能够极大提高效率。
示范性的,20M带宽工作在40M采样率下,此时需要有40M的工作时钟。将时钟进行降频处理,40M工作时钟输入改变为20M的时钟源,此时符号周期整体拉长一倍,20M带宽变为10M带宽,工作在20M采样率,只是简单的降频处理,可以基本不用改变基带而直接兼容10M/20M带宽。因此对于多种带宽的自适应,最重要的选择合适的PLL时钟,产生几种带宽的工作时钟的最小公倍数,即PLL能够分频得到各种时钟源进行输入。这样进行降频处理,可以自适应的兼容多种带宽的需求而不用进行复杂的基带重新设计。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播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
测量模块210,用于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所述测量模块210,用于测量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所述测量模块,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211,用于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底噪测量值RSSI_dgi;
第二测量单元212,用于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
第三测量单元213,用于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系统底噪测量的置信度,在上行随机接入测量周期UL-RACH(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测量获得额外的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和上行业务信道UL-TCH(Uplink Traffic Channel)调度周期测量获得额外的底噪测量值RSSI_tch。
处理单元214,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综合获得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具体的,
1)当前有用户接入,且在网用户数不为0时,即只有DGI测量周期可用,所测的DGI期间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即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
2)当前没有用户尝试接入,但在网用户数不为0时,即UL-RACH测量周期可用,UL-TCH测量周期不可用时,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当前帧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和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中的最大值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3)当前有用户尝试接入,但在网用户数为0时,UL-RACH测量周期不可用,UL-TCH测量周期可用时,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为RSSI_dgi,RSSI_tch中的最大值;
4)当前帧没有用户尝试接入,并且当前在网用户数为0时,即UL-RACH测量周期和UL-TCH测量周期都可用,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为RSSI_dgi、RSSI_tch、RSSI_rach中的最大值;
查询模块220,用于查询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数据库包括当地的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通过本地数据库与实时扫描的结合,在当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频,以精准快速的定位出可用频率和带宽;能够更加精准和快速的定位出可用频率和带宽,提高终端切换和工作效率。
判定模块230,用于判定工作频点内是否存在较强干扰后,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所述判定模块230,包括:
比较单元231,用于将每帧得到的测量值RSSI_final,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
干扰计数器232,用于当比较单元判定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干扰计数器计数加1;
所述比较单元231,还用于将干扰计数器值和预先设置的阈值cnt_th进行比较,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预先设置干扰计数器232阈值cnt_th,当发现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判定工作频带内存在较强干扰,干扰计数器cnt_jam加1;当干扰计数器cnt_jam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cnt_th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进一步的,阈值RSSI_th计算如下:
RSSI_th=-174+10*log10(系统工作带宽)+噪声系数+信噪比相关常数
示范性的,系统工作带宽8MHz,噪声系数取7,信噪比相关常数取20,则RSSI_th=-78dBm。
扫频模块240,根据查询模块220获得的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在本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频;从允许的最底频率开始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各个频点下底噪测量值;
确定模块250,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底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测量模块210得到的所有频点的底噪测量结果,确定模块250根据要求的工作带宽,比如6/7/8MHz,选取底噪测量值最底的频率区间同时兼顾频率的紧凑性(减少频率空洞)进行驻留。
优选的,本发明还包括变频模块260,用于对时钟进行倍频或降频,以使终端快速的工作在不同的带宽场景;
具体的,时钟的倍频和降频正是设计考虑的高效因素,通过简单的时钟频率的倍频或降频,可用快速达成在不同的带宽下工作,基带不需要进行任何改动,不用考虑基带的多模式复用难题,极大提高了效率。对于多种带宽的自适应,最重要的选择合适的PLL时钟,产生几种带宽的工作时钟的最小公倍数,即PLL能够分频得到各种时钟源进行输入。这样进行降频处理,可以自适应的兼容多种带宽的需求而不用进行复杂的基带重新设计。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中心频点和带宽,能够最大化提升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吞吐率,同时降低干扰;
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的频率选择方法,极大的减少了频率规划的工作量,降底了工作频段内的干扰,对频谱利用更加合理健康;
3.通过时钟的倍频和降频设计,终端可以简单快速的工作在不同的带宽场景而不用考虑基带的多模式复用;
4.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应用在广播系统中,能够减少了双向系统和广播系统的频率碰撞概率,降低双向系统对广播系统的干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这里结合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方法步骤和装置单元均可以电子硬件、软件或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示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以上对各种示例性的步骤和单元均以其功能性的形式进行总体上的描述。这种功能性是以硬件实现还是以软件实现依赖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所实现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是这种实现的结果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上述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为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二者的组合。软件模块可能存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媒质中。一种典型存储媒质与处理器耦合,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媒质中读信息,且可向该存储媒质写信息。在替换实例中,存储媒质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媒质可能存在于一个ASIC中。该ASIC可能存在于一个用户站中。在一个替换实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媒质可以作为用户站中的分立组件存在。
根据所述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基础上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根据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当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低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帧帧结构为自包含帧格式,物理帧具备在线可配置属性,帧长度能够进行动态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包括:
测量工作频点下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包括:
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dgi);
当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可用时,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和\或,
当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可用时,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取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为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底噪判断系统的干扰情况,包括:
每帧得到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均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当(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判定工作频带内存在较强干扰,干扰计数器数值加1;
当干扰计数器数值大于预先设置的干扰计数器阈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扫频包括如下步骤:
扫描频点切到允许的最低频率,设定工作带宽,并设置射频进入纯接收模式,所述工作带宽为系统工作的最低带宽,测量最低频率下的底噪测量值;
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以预设的步长改变扫描频点,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不同频点下的底噪测量值,直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所述系统进行扫频前,还包括:
查询本地数据库,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在本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范围内进行扫频。
8.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在物理帧的下行保护间隔期间测量系统底噪;
判定模块,根据测量模块的测量结果进行判断,当判定存在较强干扰时触发扫频模块进行扫频;
扫频模块,用于从允许的最低频率开始到工作频段的最高频率,每隔一定的频率间隔,逐个频点进行能量扫描,测量各个频点的底噪测量值;
确定模块,根据扫频结果,选择底噪最低的频率区间进行驻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每一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当前帧下行保护间隔期间的底噪测量值(RSSI_dgi);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在上行随机接入信道测量周期测量当前帧的底噪,得到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rach);
第三测量单元,用于在上行传输信道调度周期测量当前帧底噪,得到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RSSI_tch);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参考底噪测量值、第二参考底噪测量值和第三参考底噪测量值,综合获得当前帧的底噪测量值(RSSI_final)。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将每帧得到的测量值(RSSI_final),和设定的阈值(RSSI_th)进行比较;
干扰计数器,用于当比较单元判定(RSSI_final)大于阈值(RSSI_th)时,干扰计数器计数加1;
所述比较单元,还用于将干扰计数器数值和预先设置的计数器阈值进行比较,当干扰计数器大于计数器阈值时,触发系统进行扫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适应频率选择系统,还包括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本地数据库,获取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
扫频模块根据查询模块获得的本地频率带宽的使用要求,在本地允许工作频点和可用带宽之内进行扫频。
CN201911314136.9A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015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4136.9A CN113015173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4136.9A CN113015173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173A true CN113015173A (zh) 2021-06-22
CN113015173B CN113015173B (zh) 2023-09-22

Family

ID=76381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4136.9A Active CN113015173B (zh) 2019-12-19 2019-12-19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51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40153433A1 (en) * 2011-08-10 2014-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Radio Acces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40220964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WO2018053864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质量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92036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频段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3433A1 (en) * 2011-08-10 2014-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Radio Acces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40220964A1 (en) * 2013-02-06 2014-08-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8053864A1 (zh) * 2016-09-26 2018-03-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质量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92036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频段的调整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5173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264C (zh) 移动无线电系统和移动无线电系统中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0508654C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动态频率选择
CN108076432B (zh) 广播控制带宽分配和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KR100911087B1 (ko) 간섭 제어 목적으로 사용될 수 있는 정보를 결정, 통신, 및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96143B1 (ko) 무선 멀티-캐리어 통신 시스템을 액세스하는 방법
CN102917367B (zh) 用于自组织无线网络的灵活媒体接入控制(mac)方法
US200900673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nnel Switch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EP1067812A2 (en) Radio network control
KR100827766B1 (ko) 주파수 오버레이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동작 방법 및시스템
US821330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channe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and network management
KR101129795B1 (ko) 지능형 무선 인지 기술에서의 효율적인 스펙트럼 감지 방법및 절차
EP1953927A1 (en) 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ipheral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basic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JPWO2006043588A1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KR20100111346A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EP2442603A1 (en) Providing frequency spectrum usage information for a cognitive network
US20180213421A1 (en) Predicting future spectrum utilization
WO2009123648A1 (en) Requested transmission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ssages
EP2636237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tersystem quiet period synchronization
CN110087313B (zh) 一种低功耗窄带无线网络终端入网引导方法
Wellens et al. Performance of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based on spectrum occupancy statistics
KR20080085317A (ko) 광대역 무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피드백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297570A (zh) 使用资源利用消息的多载波mac
US84421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existence beacon protocol packet in cognitive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015173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频率选择方法及系统
Dhope et al.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spectrum sensing algorithms for IEEE 802.11 af standard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