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14580A -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14580A
CN113014580A CN202110209669.1A CN202110209669A CN113014580A CN 113014580 A CN113014580 A CN 113014580A CN 202110209669 A CN202110209669 A CN 202110209669A CN 113014580 A CN113014580 A CN 113014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key
preset
transmitted
encryp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966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太友
王伟
王德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ongxin Zhig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xin Zhig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xin Zhig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xin Zhig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966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14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14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14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的预设密钥,并对预设密钥进行预设处理规则的处理,相当于对预设密钥进行了加密,加强了密钥的保密性,应用当前密钥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提高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包括邮件、微信、QQ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互,随之而来的,信息交互安全也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在从发送方客户端传输至接收方客户端时,需要进行经过中间方(比如服务器),而信息在从发送方客户端传输至服务器的过程中,和/或者服务器将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接收方客户端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导致发送方和/或接收方出现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加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待传输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当前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加密文件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加密文件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件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加密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待传输文件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和/或实现如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和/或实现如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并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的预设密钥,并对预设密钥进行预设处理规则的处理,相当于对预设密钥进行了加密,加强了密钥的保密性,应用当前密钥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提高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文件发送端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文件接收端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文件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的一种文件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两端或者多端进行文件传输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文件传输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
如图1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如下步骤:
S110、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其中,待传输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文档、文件夹、图像、视频等。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是指后台中针对每个文件传输的进程进行文件暂时存储的区域,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以方便后续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处理。
S120、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其中,预设密钥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特殊字符等字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特殊字符包括但不限于%、*、&、#等。为了保证预约密钥的复杂度,可以使用两种表现形式以上的字符,比如,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相结合,123abC。处理规则是指对获取的密钥进行处理的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字符之间顺序的变换,这里所说的字符之间的顺序的变换是按照第一预设规则进行的变换,比如将每个字符倒序重新排列,或者将第一个字符与最后一个字符进行位置互换等。或者字符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进行转换,预先设置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特殊字符等之间的转换规则,比如,123abc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转换为XYZ123。或者字符中包含有数字的话,可以将数字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数字运算,比如,123abc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进行数字运算之后,得到678abc。可选的,这里对于预设密钥的转换,也可以是进行非对称的加密,以使预设密钥转换为当前密钥。通过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预设密钥处理后,也即将预设密钥进行转换之后,得到当前密钥,以保证预设密钥的保密性,避免密钥被截取导致待传输文件泄露。可选的,基于预先设置的字符之间顺序变换、字符转换、字符中包含的数字进行数字运算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应当了解,此时的字符包括数字。
可选的,获取预设密钥的方式可以是根据待传输文件的类型或者待传输文件对应的应用的类型,比如,针对每种文件类型预先设置一种密钥,之后针对文件的类型和每种文件类型对应的密钥进行存储,比如存储在数据库中。当获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后,确定待传输文件的类型,并在数据库中查找匹配的文件类型以及该文件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同理,也可以将文件对应的应用类型设置对应的密钥,比如,预先针对每种应用类型设置对应的密钥,之后针对每种应用类型和每种应用类型对应的密钥进行存储。确定待传输文件对应的应用类型,查找匹配的应用类型及对应的预设密钥,以确定待传输文件的预设密钥。其中,文件类型包括图像、文件夹、文档、视频等。文件所处应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软件类(微信、QQ、智信)、邮件等。
S130、基于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其中,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方式,对称加密方式比如: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3DES(Triple DES)、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等。非对称加密比如:DH、RSA、数字签名算法(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DSA)和椭圆曲线算法等,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可选的,此时的加密文件可以依然暂存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也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
可选的,基于当前密钥和预先设置的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预先设置的加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对称加密方式、非对称加密方式,这里不再赘述。对待传输文件将传输至其他的客户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文件被抓包,导致文件泄露,所以针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可选的,对预设密钥通过REA进行密钥转换以得到当前密钥,通过AES进行待传输文件的加密,以使文件接收端接收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时,可直接采用AES进行解密。
可选的,在基于当前密钥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可以使用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对加密文件进行再次的处理,比如,将UUID以字节的形式添加到预设位置处(添加到加密文件的文件头部),以使加密文件保证为相同的16位字符,便于后续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UUID不需要进行AES加密处理。
S140、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其中,文件接收端是指可以接收文件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计算机、服务器等。比如,文件接收端是移动终端,加密文件传输至该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对加密文件从后台获取加密文件对应的当前密钥,也可以从加密文件本身获取当前密钥。文件发送端和文件接收端采用同样的加解密方式进行文件的加密或者文件的解密。将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避免待传输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文件泄露,对用户造成损失。
可选的,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中间服务器,以使中间服务器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其中,中间服务器是指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的过程中,需要将加密文件存放的位置。中间服务器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器,比如阿里云对象存储服务(ObjectStorage Service,OSS)等,也可以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搭建的存储服务器。将加密文件传输至中间服务器后,可以将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删除,也即该进程中已完成文件发送端的工作,将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删除,可以提高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内存空间,避免下一个进程中的待传输文件无法存储。将加密文件传输至中间服务器,并通过中间服务器将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文件接收端可以从中间服务器上下载加密文件,以获取加密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并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的预设密钥,并对预设密钥进行预设处理规则的处理,相当于对预设密钥进行了加密,加强了密钥的保密性,应用当前密钥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提高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可选方案的基础上对增加了通用密钥的技术特征和将预设密钥的存储的技术特征。其中,可选的,在所述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之后,还包括:获取通用密钥,并将所述通用密钥与所述当前密钥相结合,作为更新密钥;相应的,所述基于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包括:根据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待传输文件之前,包括:获取各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将所述应用类型和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于密钥数据库中;所述获取预设密钥包括:根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从所述密钥数据库内获取预设密钥,并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其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术语将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各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将所述应用类型和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于密钥数据库中。
其中,密钥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MySQL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等。应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邮件、聊天软件(微信、QQ、智信……)等。预先设置每个应用类型以及每个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并将应用类型和每个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在密钥数据库中,可以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可选的,预设密钥可以是人为设置的,也可以随机生成的,每种应用类型都设置有对应的预设密钥。
S220、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S230、根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从所述密钥数据库内获取预设密钥,并将所述预设密钥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
其中,确定待传输文件的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并基于该应用类型从密钥数据库中找到匹配的应用类型,以及匹配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将预设密钥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采用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预设密钥的方式,可以实现在该应用类型的不同的待传输文件都使用相同的预设密钥,可以在应用打开的时候,就确定应用类型,并将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可选的,当该待传输文件进行文件传输的进程结束后,当用户再次进行文件传输时,使用上一次文件传输时的应用,可以直接从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获取预设密钥,若当前文件传输的应用类型与上一次文件传输的应用类型不同时,可以删除上一次文件传输时的预设密钥,之后从密钥数据库中获取当前文件传输对应的应用类型的预设密钥。
S240、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可选的,在所述在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之前,包括: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提取所述预设密钥;若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无法提取所述预设密钥时,从所述密钥数据库或应用接口获取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
其中,在根据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从密钥数据库内获取预设密钥,并将预设密钥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时,出现网络连接失败等问题,造成预设密钥存储失败,当需要提取预设密钥进行处理时,无法从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获取预设密钥,此时,可以从密钥数据库中获取,或者通过应用接口从后台获取预设密钥。保证在获取预设密钥时,可以获取得到预设密钥。
S250、获取通用密钥,并将通用密钥与预设密钥相结合,以获得更新密钥。
其中,通用密钥可以直接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当然,也可以存储在密钥数据库中,通用密钥是指任意的文件类型、任意的应用类型,都是用相同的密钥,将通用密钥与预设密钥相结合,结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用密钥的字符和预设密钥的字符按照预设位置进行放置,以获得更新密钥。通用密钥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英文字母、特殊字符等。可选的,通用密钥加上预设密钥的字符总数小于16位。
S260、基于更新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其中,基于更新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的方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270、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并根据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确定对应的预设密钥,待传输文件和预设密钥都存储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预设密钥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获取通用密钥,并将通用密钥和当前密钥进行结合,以得到更新密钥,基于更新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密钥数据库存储预设密钥,保证每种应用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预设密钥,保证后续得到的当前密钥的唯一性,将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进行结合,得到更新密钥,通过更新密钥进行待传输文件的加密工作,提高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避免待传输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泄密等问题。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文件传输方法适用于文件接收端,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其中,第二预设缓存区域是指接收到的加密文件存储的区域,在文件接收端/文件发送端都会存在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和第二预设缓存区域,所以前述的两个预设缓存区域可以是相同的存储区域,也可以是不同的存储区域。可选的,获取当前密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从加密文件本身获取,通过预设的方法从当前加密文件本身获取,当然,也可以是先确定加密文件的类型或者加密文件对应的应用的类型,以确定预先密码。当接收到加密文件后,将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应当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文件接收端和文件发送端只是相对文件的传输过程而设置的,文件接收端可以发送文件,文件发送端同样可以接收文件,实现两端的信息交互。并且,本申请的文件接收端/文件发送端并不是指一个终端,可能是多个终端。比如,文件发送端向多个文件接收端发送文件。
S320、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其中,基于当前密钥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取待传输文件,以使文件接收端的用户可以查看待传输文件。可选的,在文件发送端,当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基于当前密钥加密处理后,又基于UUID进行了字符位数的统一,那么在文件接收端,基于当前密钥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前,首先根据UUID的长度截取出UUID字节,得到加密文件,之后将加密文件进行基于当前密钥的解密,以得到待传输文件。可选的,将待传输文件存储在第二预设缓存区域内,并删除第二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以减少内存占用量。
可选的,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并将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进行结合,得到更新密钥,基于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所述待传输文件。
其中,文件发送端进行文件加密的方式与文件接收端进行文件解密的方式是相对应的,预先对文件发送端的文件加密方式进行设置,则通过文件发送端和文件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协议等方式,保持二者之间的文件加密/解密方式相同,并且预设密钥和通用密钥是相同的。将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进行结合,得到更新密钥,并基于更新密钥进行加密文件的解密,得到待传输文件,保证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被抓包获取时,也无法获取解密后的待传输文件,提高文件传输的保密性,避免待传输文件泄露,造成用户损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加密文件,并将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二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得到待传输文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对加密文件的解密工作,在文件接收端得到待传输文件,保证了加密文件在传输过程即时被抓包获取,也无法获取当前密钥,也即无法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保证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避免对用户造成损失。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将采用智信聊天软件,具有聊天,发邮件等功能。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和第二预设缓存区域设置为智信缓存区域,文件发送端和文件接收端都为智信应用。
如图4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发送端的文件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是指文件发送端对待传输文件进行获取、加密、并上传至中间存储器,是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发送的过程,首先登陆智信应用,获取智信应用对应的预设密钥和待传输文件,将预设密钥存储在智信缓存区域,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智信缓存区域。并在智信缓存区域获取预预设密钥,当获取到了预设密钥,基于预设密钥进行REA密钥转换,得到当前密钥,若是在智信缓存区域内无法获取预设密钥,则通过接口从后台获取,当然,若是从后台也无法获取预设密钥时,则发出提醒,当前无法获取预设密钥,无法进行待传输文件的加密工作,以提醒用户手动获取预设密钥的操作。并基于当前密钥采用AES进行待传输文件的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将加密文件的首部添加UUID字符,以使加密文件长度保持为16位,并将加密文件上传至OSS,删除智信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完成待传输文件的发送阶段。
图4b是指对加密文件进行接收、解密以及存储的过程,是文件接收端的工作,通过文件接收端对加密文件的接收解密,以得到待传输文件,使得文件接收端的用户可以查看到文件发送端的用户发送的待传输文件。首先从OSS中下载加密文件,并将加密文件截取出UUID,在智信缓存区域内获取当前密钥,对加密文件采用AES进行解密,当从智信缓存区域内无法获取当前密钥时,同样从后台获取预设密钥,并基于预设密钥进行转换以得到当前密钥,当然,若是从后台无法获取预设密钥,则发出提醒,提醒操作与上述发送待传输文件的操作时的提醒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基于当前密钥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后,将解密后的待传输文件存储在智信应用中的对应下载区域,并删除智信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
当然,这里的文件发送端和文件接收端只是相对于文件的传输过程而言,文件发送端也可以实现接收加密文件,同理,文件接收端也可以实现发送加密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文件发送端对待传输文件的加密,以使待传输文件以加密文件的形式上传至OSS,之后,在文件接收端以加密文件的形式下载,并进行解密,得到待传输文件,保证待传输文件在传输过程中的私密性。避免待传输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泄露,造成用户的损失。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件传输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四中文件发送端所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该系统包括:待传输文件获取模块510、当前密钥获取模块520、加密文件获取模块530和加密文件传输模块540;其中:
第一待传输文件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当前密钥获取模块520,用于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加密文件获取模块530,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加密文件传输模块540,用于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用密钥,并将所述通用密钥与所述当前密钥相结合,以获得更新密钥;
相应的,所述加密文件获取模块530包括:
第一加密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密钥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各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将所述应用类型和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于密钥数据库中;
所述当前密钥获取模块520包括:
第二预设密钥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从所述密钥数据库内获取预设密钥,并将所述预设密钥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预设密钥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提取所述预设密钥;若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无法提取所述预设密钥时,从所述密钥数据库或应用接口获取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
进一步的,所述当前密钥获取模块520包括:
预设密钥处理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设置的字符之间顺序变换、字符转换、字符中包含的数字进行数字运算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加密文件获取模块530包括:
第二加密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和预先设置的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加密文件传输模块540包括:
加密文件传输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中间服务器,以使中间服务器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待传输文件获取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所述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所述待传输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将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并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将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待传输文件的预设密钥,并对预设密钥进行预设处理规则的处理,相当于对预设密钥进行了加密,加强了密钥的保密性,应用当前密钥对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提高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六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传输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传输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四中文件接收端所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文件传输装置包括:加密文件接收模块610以及待传输文件接收模块620,其中:
加密文件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待传输文件接收模块620,用于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可选的,所述待传输文件接收模块620还包括:
待传输文件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并将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进行结合,得到更新密钥,基于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所述待传输文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接收加密文件,并将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当前密钥对第二预设缓存区域内的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得到待传输文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对加密文件的解密工作,在文件接收端得到待传输文件,保证了加密文件在传输过程即时被抓包获取,也无法获取当前密钥,也即无法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保证待传输文件的保密性,避免对用户造成损失。
实施例七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设备70的框图。图7显示的设备7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设备7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设备7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701,系统存储器70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702和处理单元701)的总线703。
总线703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设备70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设备70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7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704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705。设备70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706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7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7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703相连。存储器7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707的程序/实用工具708,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702中,这样的程序模块707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707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设备7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9(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710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设备7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设备7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711进行。并且,设备7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712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712通过总线703与设备7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7中未示出,可以结合设备7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701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702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件传输方法。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文件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之后,还包括:
获取通用密钥,并将所述通用密钥与所述当前密钥相结合,以获得更新密钥;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包括:
根据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待传输文件之前,包括:
获取各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将所述应用类型和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存储于密钥数据库中;
所述获取预设密钥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所在应用的应用类型,从所述密钥数据库内获取预设密钥,并将所述预设密钥存储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提取所述预设密钥;
若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无法提取所述预设密钥时,从所述密钥数据库或应用接口获取所述应用类型对应的预设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包括:
基于预先设置的字符之间顺序变换、字符转换、字符中包含的数字进行数字运算中的至少一种,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和预先设置的加密方式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7.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包括:
获取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并将当前密钥和通用密钥进行结合,得到更新密钥,基于所述更新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所述待传输文件。
9.一种文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待传输文件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传输文件,将所述待传输文件拷贝至第一预设缓存区域;
当前密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密钥,基于预先设置的处理规则对所述预设密钥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当前密钥;
加密文件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当前密钥对所述第一预设缓存区域的所述待传输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文件;
加密文件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文件传输至文件接收端。
10.一种文件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密文件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加密文件,将所述加密文件下载到第二预设缓存区域;
待传输文件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加密文件的当前密钥,基于所述当前密钥对所述加密文件进行解密,以获得待传输文件。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和/或实现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和/或实现如权利要求7-8中任一所述的文件传输方法。
CN202110209669.1A 2021-02-24 2021-02-24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014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669.1A CN113014580A (zh) 2021-02-24 2021-02-24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9669.1A CN113014580A (zh) 2021-02-24 2021-02-24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14580A true CN113014580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9669.1A Pending CN113014580A (zh) 2021-02-24 2021-02-24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1458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6380A (zh) * 2021-07-23 2021-10-08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文件的加密方法
CN114221792A (zh) * 2021-11-23 2022-03-22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加密系统
CN115511307A (zh) * 2022-09-28 2022-12-23 西京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废水在线监测及智能调度排放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8722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Douceur John R. Encrypted key cache
CN107425970A (zh) * 2017-09-27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的文件传输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及介质
CN108512830A (zh) * 2018-02-26 2018-09-07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加密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64893A (zh) * 2018-06-26 2018-12-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131278A (zh) * 2019-12-27 2020-05-08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311865A (zh) * 2020-10-23 2021-02-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加密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38722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Douceur John R. Encrypted key cache
CN107425970A (zh) * 2017-09-27 2017-12-01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2p网络的文件传输方法、发送端、接收端及介质
CN108512830A (zh) * 2018-02-26 2018-09-07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加密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64893A (zh) * 2018-06-26 2018-12-07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131278A (zh) * 2019-12-27 2020-05-08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2311865A (zh) * 2020-10-23 2021-02-0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加密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6380A (zh) * 2021-07-23 2021-10-08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本文件的加密方法
CN114221792A (zh) * 2021-11-23 2022-03-22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加密系统
CN114221792B (zh) * 2021-11-23 2023-06-16 杭州天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加密系统
CN115511307A (zh) * 2022-09-28 2022-12-23 西京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废水在线监测及智能调度排放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499B (zh) 动态加密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475258B2 (en) Exclusive encryption
CN113014580A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32056B (zh) 用于生成二维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13364760A (zh) 一种数据加密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3305A (zh) 隐私数据的交集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38739B (zh) 数据信息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77099B (zh) 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的数据交换方法、发送终端和介质
CN11143171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11514A (zh) 一种http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063096A1 (en) Encrypted communications
WO2004042537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digital messages
CN109474616B (zh) 多平台数据共享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94704B (zh) 口令的生成方法、口令的执行方法及终端
JP4130272B2 (ja) 送信装置とその方法、受信装置とその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203607B2 (en) Keyless challenge and response system
CN11556726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管理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34113A (zh) Ot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31270B (zh) 数据加密和解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14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45263B (zh) 解密方法、加密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866029B (zh) 随机数加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42998B (zh) 一种数据加密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3269B (zh) 一种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9474592B (zh) 公钥绑定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